被忽略的单词提示

被忽略的单词提示

一、被忽视的Word使用小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梁燕[1](2021)在《《小规模在线教学:学习科学在线上课堂中的应用》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李泽源[2](2021)在《《挥霍国度-关于美国垃圾的丑陋真相》(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叶安察[3](2021)在《衔接理论指导下的科技文本汉译研究 ——以《研究领域可视化:系统文献计量综述的方法论》汉译为例》文中指出

何黎丹[4](2021)在《《小技巧,大智慧》(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文拟对语篇连贯视角下的《小技巧,大智慧》英译汉项目完成过程进行思考与总结。翻译材料原文为实用心理学文本,用词简洁、口语化,具有极强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笔者在翻译该书时,深刻体会到语篇意识的重要性。在语篇连贯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识别原文连贯,不断修改完善汉语译文的表达,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连贯,使译文语言更简洁,主题意义更突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本文主要从文体、语法、语义、语用四个层面探讨源语文本的语篇连贯现象,具体分析了其中的衔接手段和其逻辑关联。主要采取省译、增译、意译、转换的翻译方法和技巧,采用转换衔接手段、更改衔接内容、显化或隐化连接词等方法来重构译文的语篇连贯。通过本次翻译实践和报告撰写,笔者对如何实现实用心理学文本的语篇连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总结了一定的翻译策略和重构译文语篇连贯的方法,希望能为今后该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为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郭丹丹[5](2021)在《Spontaneous Pla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hapter 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翻译实践报告选自英语语言与应用语言学的讲师David Hann所着Spontaneous Pla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语言课堂的自发性游戏》的第二章,其主要介绍了幽默语言游戏在第二语言课堂上的重要性。译者翻译此文本希望为国内教育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和二语学习者提供一些新观点和新思路。该文本信息量大、专业性强、逻辑严密。在翻译实践报告案例分析中,译者结合以上文本特点以及在词汇、句子和语篇衔接三方面遇到的难点,分析并总结出词性转换法、倒译法、语态转换法等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希望本次翻译实践能够补充教育学文本翻译实践,丰富该领域的翻译实践成果,为翻译该领域文本的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雪婷[6](2020)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调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文中提出“听,说,读,写,翻译”是英语教学的五个主要方面,其中写作是最难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事实证明,学生的作文中总会出现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将学生犯下的各种错误系统化,并使之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的宝贵资源,是学者和英语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于写作错误的整理、归类以及分析错误成因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年级英语A班的218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收集了学生英语作文218篇(共计42662个单词),自建了小型语料库;并以对比分析理论、错误分析理论以及中介语理论为基础,进行了文本分析和数据统计,并结合问卷调查的分析方法,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本文主要回答以下四个研究问题:(1)此次调查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写作文本中出现的常见错误是什么,写作错误与成绩呈何种相关性?(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写作错误差异性是什么?(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作文文本中的写作错误成因是什么?(4)问卷调查中的四个维度(写作态度、写作习惯、写作难点、教师批改方式)与学生英语写作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就错误量的总体分析而言,两个年级的词汇(wd)错误最多,词形(fm)错误量位居第二,句子(sn)的错误量位居第三。大一、大二英语作文中的错误量与学生的作文成绩之间存在着极高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大二年级在词形(fm)、词汇(wd)、动词短语(vp)、名词短语(np)、搭配(cc)、介词(pp)和副词(ad)这七个维度上的错误量多于大一年级,在其余如句子(sn)、代词(pr)和形容词(aj)这三个维度上,大二年级的错误量少于大一年级。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且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很感兴趣,并认为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写作训练,但是大部分学生觉得英语写作有难度,体现在词汇量不大,语法运用能力不足,句子结构比较单一,中式英语反复出现等。此外,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学生写作错误出现的深层原因是由于学生自身不良的写作态度与写作习惯造成了写作的错误,以及学生难以掌握的写作难点导致了写作错误的产生。在本文的最后一章,笔者通过从以上调查中得到的反馈,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教师应增加并强化目标语言的输入,使学生深入了解英汉文化差异,降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2)教师要重视语言基础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目标语规则,降低语内迁移的影响;(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交际策略,避免过度使用回避策略;(4)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与态度;(5)加强学生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指导与训练。此外,笔者建议教师根据不同的错误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本文还为大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提供如下建议: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注意卷面整洁和书写规范;注重英语思维训练;鼓励广泛阅读;加强写作训练,利用批改网批改等。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少,目标学校单一等,本文以上结论尚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田语[7](2020)在《薛爱华的汉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是20世纪下叶欧美古典汉学界的代表性学者。他在唐代物质文化史、中西交通史、古代文学研究等领域均出类拔萃,堪称一代大家。因为薛爱华在域外汉学界的声誉,国内学术界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已有一些对薛爱华代表作品的译介与评述作品出现,成果斐然。然而相对于薛爱华其人在上世纪域外汉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相对于其汉学论着作品的丰硕和内容的多样化,目前对其展开的译介和研究工作仍旧是相对不充分的。基于此,本论文立足于文本分析,用学术史的、跨文化的方法,对薛爱华的生平经历以及学术研究展开全方位的考察,并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将梳理与薛爱华汉学研究工作有关的历史性事实,并通过全面收集、整理、研读与分析其汉学研究论着与论文作品,尽可能为学界呈现薛爱华汉学研究的基本风貌;其次,本文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薛爱华专着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和专题研究工作,以期从学术视阈与研究方法的范式与因革流变的角度深化对薛爱华不同时期汉学研究模式与特色的理解。其三是自觉得以更为宏观的西方古典汉学发展史视角理解薛爱华的汉学研究,并通过对薛爱华的个案研究形式,以局部照见整体,对认识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乃至整个欧美古典汉学研究的历史走向、理论特色、学术视阈等更为重大的问题提供一个参考系和管窥之途。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薛爱华之前古典汉学的发展史做一精要的梳理与概述。古典汉学源起自早期西葡天主教士的中国观察,自十九世纪法国学派兴起而蔚为大观。法兰西学院雷慕沙、儒莲、沙畹、伯希和等人,见证着古典汉学研究从稚嫩走向辉煌的进程。古典汉学以语文学为本,重视翻译与注释研究,其传统得到了夏德、劳费尔等学者的发扬,正是他们将这一传统嫁接到美国学术土壤之上,推动了美国古典汉学研究的成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语言系的诞生与发展正是植根于这种历史语境之中。经由莱辛、赵元任、卜弼德等学者的教研实践和薪火相传,而终以期古典汉学研究傲视美国西海岸学术界。薛爱华正是伯克利东语系所培养出的杰出学子,但其学术师承却并非如此简单。薛早年对人类文化、文学作品的广泛爱好孕育了其为学的宽广视野以及为文的丰沛才情;语言学天赋与勤苦使他得以掌握数十种东西方语言,为其广泛利用多国文献开展研究提供了条件;本科人类学的专业训练使得薛爱华能够在文本研究基础上融汇博厄斯派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式;最后,博士师从伯克利卜弼德的学术经历奠定了其汉学研究的语文学底色、视阈与翻译方法上的特点。以前述汉学史及薛爱华学术渊源之梳理与分析为基础,本文从目录学角度审视薛爱华学术研究视阈及其发展。通过收集、整理、研读与分析薛爱华的作品,我们可以勾勒薛爱华汉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模式:薛爱华的研究按时代先后可分为前后二期。就前期(上世纪50-60年代)来说,薛主要致力于唐五代物质文化史与中西交通研究。《闽国:10世纪中国的南方王国》《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等作皆为此类;后期(上世纪70-80年代)的作品转向神话民俗、道教、道教文学等领域,《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唐代的茅山》《时间海的蜃景:曹唐的道教诗歌》等作皆为此类。本文继而对薛爱华前后期代表作《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时间海的蜃景:曹唐的道教诗歌》开展专题研究。《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和编写体例,通过翻译—注释研究法、人类学研究方法以及合理想象的运用,对唐代南越自然与人文物事做了细致而全面的介绍与描写,并以此勾勒出存在于唐代文献中的南越世界的整体风貌。《时间海的蜃景:曹唐的道教诗歌》的出现标志着薛爱华走上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学研究道路。通过对曹唐诗歌的文本分析,薛爱华深入探讨了曹唐游仙诗的内涵、母题、主题等问题,并利用其诗作为研究材料,开展针对唐人想象中的道教神仙世界的考证和描写。在文本研究基础上,本文转向对理论问题的探讨。薛爱华的汉学研究有着明确的理论与方法论指导,它以语文学为大宗,在当时的欧美中国研究的浮躁语境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与独特性。此外,薛爱华汉学研究的基石——汉文英译理论与实践颇具特色,其保全源语言语义与语境色彩的翻译范式相对于音译和功能性翻译等方法,具有独特优势和价值。最后,因为薛爱华着作等身,且革新了中西交通史、名物考证研究、道教研究等领域的研究现状,也因为薛爱华在学术社团实践、教学活动、社会活动等方面为中国研究和中国文化传播所作出的贡献,我们认为,从20世纪下半叶域外汉学的整体大局看,薛爱华可称为美国乃至整个欧美中国研究界古典汉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

申会霞[8](2020)在《“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研究 ——从“小确幸”到“丧”到“佛系”》文中研究指明“小确幸”、“丧”和“佛系”作为网络流行语,代表了青年群体的人生态度,反映了这个时代青年的心理活动轨迹。随着以“小确幸”、“丧”以及“佛系”为代表的“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丛的传播,文本中蕴含的悲观色彩、消极心态愈浓,主流媒体对于“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质疑批判声四起,而作为传播主体的青年自然备受关注。文章通过分析青年群体在“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传播过程中的“接收”、“重构”以及“再次传播”行为,来了解“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生成与传播的具体过程。并通过对流行语文本的具体分析和青年的访谈中透视流行语背后所传递的青年的人生态度,即青年群体情绪的传播、自我价值的传播以及对文化话语权的追求。此外,从传播主体、媒介以及外部环境三方面分析“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并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对“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效果进行探析,得出青年通过此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释放了压力,实现了身份认同,加强了与群体外部的互动等,因此不必将“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视为洪水猛兽,但也要避免过度消极不加引导影响青年的积极性。

王倩[9](2020)在《交际翻译理论下《教学的力量-通过实践学习》(节选)的汉译实践》文中指出本次翻译素材选取英国教育学家温迪·罗宾逊的《教学的力量——通过实践学习》一书中第一、二、三章,该着作描述了英国教师教育和培训,以及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翻译材料属于纽马克划分的典型的传递信息型文本。本次翻译实践一方面有助于向国内介绍国外的教育理论,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策略与技巧进行探究。原文语言正式,逻辑性强,大量使用复杂句式,传达丰富的信息。本次翻译实践的重点在于正确理解原文词句意义,厘清上下文逻辑关系,向目标读者准确传达源文本信息,难点在于如何平衡信息忠实和交际功能二者关系,向目标语读者再现源语风格。本论文基于以上问题,利用英国翻译家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探讨教育类文本的翻译,并提出有效的翻译方法。因为纽马克理论的精髓是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为达到交际效果,本文作者运用以下翻译方法,包括:增译,切断,重构,延伸,包孕。

侯雅璐[10](2020)在《《绅士礼仪手册及礼貌指南》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引言、第一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一章)》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塞西尔·哈特利所着《绅士礼仪手册及礼貌指南》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本次翻译任务选取了该书的引言、第一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一章,源语文本字数约32,000个英语单词,译文为62,000余汉字。其中,引言部分讲述了19世纪60年代美国绅士遵守礼仪准则的重要性,其余的六章则详细罗列并解释了在该时代背景下美国绅士在谈话、拜访等社交场合中的有关礼仪细节。原着为说明文,内容充实细致,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在19世纪的美国广为流传。目前该原着尚未正式出版中文译本,因此鲜有中国读者了解这本礼仪之书。基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译者精读了现行通用的多本高校英汉翻译教材,并从中总结出十种常用的翻译技巧,分别为词汇层面的词义选择、转换法、增词法、重复法,以及句子层面的缩译法、拆译法、视角转移、否定结构译法、状语从句译法以及英语习语译法。这份翻译报告以40个译例为示例阐述了前述的十种常用翻译技巧处理源语文本的具体翻译过程。由于译者恰当地将十种常用的翻译技巧运用到了翻译过程中,本次翻译实践的绝大部分任务都已顺利完成。然而,鉴于英汉篇章组织结构存在差异,译者发现如果只倚仗常用的翻译技巧,有时仍然无法解决一些所谓“乖戾”的语言现象,诸如一个围绕同一话题展开的英语复杂句(即话题链)中,话题原形或其衍生代词总是重复地出现在各分句中充当其主语或宾语,以维持话题在整个句子中的延续性。此类长句若是按照字字对应的汉译方式进行处理,译文定会显得繁琐臃肿,十分不顺。考虑到上述常用的翻译技巧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译者转向认知语言学理论,并运用其中的话题链理论作为辅佐工具来应对该难题。根据该理论,在以形合为主要特征的英语话题链中,话题通常以原形或代词形式投射到各分句中作为该句的主语或宾语;而以意合为主要特征的汉语话题链多采用零形回指词及少数反身代词作为话题在其它分句上的投射形式,以使句子更加简洁连贯,符合中文的语篇构建规则。这一理论尤其适合处理冗长、繁琐的英语复杂句的汉译问题。因此,基于该理论,在处理本次翻译任务中的上述特殊语言结构时,同一英语话题链内作为各分句主语或宾语而频繁出现的重复话题原形及代词在汉语译文中必须适当地用零形回指词及少数反身代词代之,以使译文变得更加简洁、流畅,符合汉语的行文表达习惯。本篇翻译报告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翻译任务概述,主要介绍了翻译任务基本信息、源语文本及作者、翻译任务的动机以及翻译报告的结构。第二章是对翻译过程的记叙。在第三章中,通过运用十种常用翻译技巧对文中的部分例句进行了译巧分析。第四章介绍了话题链理论并阐述了该理论作为辅佐工具解决源语文本中众多“乖戾”语言结构的汉译问题的具体过程,同时佐以数个实例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一章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不足以及对未来翻译实践的建议。

二、被忽视的Word使用小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被忽视的Word使用小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4)《小技巧,大智慧》(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1 Origin,Amount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3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1.1 About the Writer
        2.1.2 Text Analysis
        2.1.3 Reference to the Parallel Texts
    2.2 While-Translation
        2.2.1 Use of Translation Tools
        2.2.2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2.3 After-Translation
        2.3.1 Proofreading
        2.3.2 Polishing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oherence Theory
    3.2 An Overview of Coherence
    3.3 The Application of Coherence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4.1 Stylistic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4.2 Grammatical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4.2.1 Reference
        4.2.2 Substitution
        4.2.3 Ellipsis
        4.2.4 Conjunction
    4.3 Semantic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4.3.1 Reiteration
        4.3.2 Collocation
    4.4 Pragmatic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Summary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5.2 Limita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Translation
References
Appendix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arget Text
Acknowledgements

(5)Spontaneous Pla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hapter 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一、原文题材分析
        二、原文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一、翻译目的
        二、翻译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三、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二、译文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词汇的翻译
        一、词性转换法
        二、增词法
        三、语境分析法
    第二节 句子的翻译
        一、前置法
        二、后置法
        三、倒译法
        四、语态转换法
    第三节 语篇衔接的翻译
        一、照应
        二、替代
        三、省略
第五章 翻译总结以及结论
    第一节 翻译实践总结
    第二节 翻译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原文、译文
    附录2:平行文本
    附录3:术语表
致谢

(6)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调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2.1 错误概念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对比分析理论
        2.2.2 错误分析理论
        2.2.3 中介语理论
    2.3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英语写作的研究综述
        2.3.1 我国大学英语写作的实证性研究回溯
        2.3.2 关于国外英语写作相关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英语写作错误分析的研究综述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4.3 错误的分类
        2.4.4 错误的层次
        2.4.5 错误产生的原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问题
    3.2 研究方法
        3.2.1 文本分析法
        3.2.2 语料库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3 研究工具
        3.3.1 语料库检索软件
        3.3.2 统计学分析软件
    3.4 研究过程
        3.4.1 预分析
        3.4.2 数据收集
        3.4.3 数据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写作样本调查结果与讨论
        4.1.1 不同种类错误的总体情况和不同维度的错误分布情况
        4.1.2 两个年级的写作错误差异性比较
        4.1.3 同年级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写作错误差异性比较
        4.1.4 错误量与作文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1.5 小结
    4.2 英语写作错误的实例分析
        4.2.1 词形层面
        4.2.2 词汇层面
        4.2.3 句子层面
        4.2.4 动词层面
        4.2.5 名词层面
        4.2.6 错误的原因
        4.2.7 小结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1 问卷调查总体分析
        4.3.2 大一、大二问卷调查的显着性差异分析
        4.3.3 问卷的线性回归分析
        4.3.4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语写作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5.1 错误成因分析
        5.1.1 文本分析下的错误成因
        5.1.2 问卷调查下的错误成因
        5.1.3 可能导致错误的其他因素
    5.2 教学启示
        5.2.1 重视语言基础学习
        5.2.2 加强英语写作训练
        5.2.3 降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5.2.4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与态度
        5.2.5 正确使用交际策略
        5.2.6 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其他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附录2 写作语言失误分类标注表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7)薛爱华的汉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西方研究情况概述
        1.1.1 中国学术界的薛爱华研究
        1.1.2 西方汉学界的薛爱华研究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框架
    1.3 关键词的界定与解释
        1.3.1 汉学与中国学
        1.3.2 语文学与古典汉学
        1.3.3 中古中国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古典汉学传统与薛爱华汉学研究的学术资源
    2.1 古典汉学的萌芽与发展
    2.2 法国古典汉学(1814-1945)
    2.3 美国古典汉学的起步与劳费尔的开拓
    2.4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语言与文学系古典汉学研究的发展
    2.5 卜弼德的汉学研究
    2.6 薛爱华的早年生活与学术渊源
        2.6.1 从西雅图到伯克利
        2.6.2 博厄斯派人类学与薛爱华
        2.6.3 卜弼德的影响
第三章 对薛爱华汉学论着的目录学审视
    3.1 薛爱华学术专着概览
    3.2 薛爱华汉学学术论文概览
    3.3 基于目录学的历时性分析
第四章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研究
    4.1 成书背景
    4.2 对《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内容与体制的讨论
        4.2.1 主要内容
        4.2.2 内容与结构上的特点
        4.2.3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研究方法论析
    4.3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征引性注释考析
    4.4 勘误
第五章 《时间海上的蜃景:曹唐的道教诗歌》研究
    5.1 写作背景与动因
        5.1.1 薛爱华汉学研究的转向和道教研究的深入
        5.1.2 《曹唐的道教诗歌》的创作目的
    5.2 《曹唐的道教诗歌》内容与体制
    5.3 母题研究与曹唐游仙诗的内涵与主题
    5.4 道教仙境考证学
    5.5 订正
第六章 薛爱华汉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论
    6.1 “我是一名语文学者”
    6.2 语文学研究的特点
    6.3 语文学研究之于古典汉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6.4 薛爱华汉文英译理论与方法论
第七章 薛爱华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7.1 薛爱华所处的美国中国研究历史发展阶段
    7.2 书斋内外:薛爱华对美国古典汉学的贡献
    7.3 薛爱华汉学研究的缺憾
        7.3.1 不重视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7.3.2 一部分论着作品结构编排不合理
        7.3.3 论文写作的文学色彩所带来的问题
        7.3.4 材料引征上的几个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薛爱华论着目录
附录二 薛爱华生平
附录三 薛爱华获奖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8)“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研究 ——从“小确幸”到“丧”到“佛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二) 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1.研究内容
        2.不同学科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三) 理论视角:青年亚文化
        1.传统青年亚文化理论
        2.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
    (四)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1.研究意义
        2.创新之处
    (五) 研究方法
二、“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概述
    (一) 网络流行语的定义与分类
        1.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2.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二) “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内涵与特征
        1.“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2.“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三、“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
    (一) 青年群体对原文本的接收
        1.青年群体对“小确幸”的接收
        2.青年群体对“丧”的接收
        3.青年群体对“佛系”的接收
    (二) 青年群体对原文本的重构
    (三) 青年群体对“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再次传播
四、“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外在表征与内隐实质
    (一) “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外在表征
        1.“小确幸”:生活意义的重新定义
        2.“丧”:失去上升空间的挫败感
        3.“佛系”:清心寡欲标签之下的焦虑
    (二) “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内隐实质
        1.群体情绪传播——用抵抗表达疏离与不满
        2.自我价值传播——从表面否定到假意放弃
        3.文化内核传播——借狂欢争取文化话语权
五、“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
    (一) 传播主体与受众因素
        1.青年群体情绪宣泄点的变化
        2.青年群体的求异心理因素
        3.青年群体无意识的从众心理
    (二) 传播媒介因素
        1.新媒体情境与碎片化的表达方式
        2.新媒体更易于青年构筑本群体文化部落
        3.新媒体为青年亚文化提供狂欢平台
    (三) 外部环境因素
        1.转型期社会的现实困境与思想多元化
        2.商业收编为助推器
六、“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效果
    (一) 传播的内部效果
    (二) 传播的外部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9)交际翻译理论下《教学的力量-通过实践学习》(节选)的汉译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Aim of the Research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One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1.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1.2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1.3 Proofreading After Translation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2.1 Peter Newmark’s Text Types
    2.2 Peter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Chapter Three Case Studies
    3.1 Main Problems for the Task
        3.1.1 Problems at lexical level
        3.1.2 Problems at syntactic level
        3.1.3 Problems at Stylistic Level
    3.2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s
        3.2.1 At the Lexical Level
        3.2.2 At the Syntactic Level
        3.2.3 At the Stylistic Level
Conclusion
    Gains and Discoveries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References
APPENDIX A: SOURCE TEXT
APPENDIX B: TARGET TEXT

(10)《绅士礼仪手册及礼貌指南》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引言、第一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一章)(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Account of the Author
    1.3 Brief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1.4 Motivation for the Task
    1.5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2.1.1 Designing the Glossary
        2.1.2 Familiarization with the Source Text
        2.1.3 Preparation of Translation Tools
        2.1.4 The Task Schedule
    2.2 While-translation
        2.2.1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2.2.2 Solutions to General Translation Problems
        2.2.3 Ado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heory
    2.3 Proofreading
        2.3.1 Self-proofreading
        2.3.2 Proofreading by Others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by Commonly-used Skills:Case Analysis
    3.1 Lexical Translation
        3.1.1 Skills with Diction
        3.1.2 Skills with Conversion
        3.1.3 Skills with Amplification
        3.1.4 Skills with Repetition
    3.2.Syntactic Translation
        3.2.1 Skills with Condensation
        3.2.2 Skills with Division
        3.2.3 Skills with Shift of Perspective
        3.2.4 Skills with Negative Structures
        3.2.5 Skills with Adverbial Clauses
        3.2.6 Skills with Set Phrases
    3.3 Summary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by Special Skills:Case Analysis
    4.1 Theoretical Basis
    4.2 Case Analysis
    4.3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Achievement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Appendix Ⅱ Glossary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Acknowledgements
附件

四、被忽视的Word使用小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小规模在线教学:学习科学在线上课堂中的应用》翻译实践报告[D]. 梁燕.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2]《挥霍国度-关于美国垃圾的丑陋真相》(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李泽源. 河北科技大学, 2021
  • [3]衔接理论指导下的科技文本汉译研究 ——以《研究领域可视化:系统文献计量综述的方法论》汉译为例[D]. 叶安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4]《小技巧,大智慧》(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何黎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Spontaneous Pla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hapter 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郭丹丹.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6]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调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 李雪婷.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7]薛爱华的汉学研究[D]. 田语. 西北大学, 2020(07)
  • [8]“人生态度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研究 ——从“小确幸”到“丧”到“佛系”[D]. 申会霞. 渤海大学, 2020(05)
  • [9]交际翻译理论下《教学的力量-通过实践学习》(节选)的汉译实践[D]. 王倩. 兰州大学, 2020(01)
  • [10]《绅士礼仪手册及礼貌指南》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引言、第一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一章)[D]. 侯雅璐.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被忽略的单词提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