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工作场所改造中的辐射监测与管理

辐射工作场所改造中的辐射监测与管理

一、辐射工作场所改造中的辐射监测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胡芮恺[1](2021)在《新疆核技术利用辐射环境现状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苏超丽,梁明浩,邓飞,程晓波,戴家铖[2](2021)在《浅析锆钛矿选矿工艺的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安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广东省4个锆钛矿选矿厂的监测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此类项目运营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安全。锆钛矿原矿、产品锆英砂和副产品独居石中238U、226Ra和232Th含量较高,相应物料所在车间及堆存场地周围环境的γ辐射剂量率也较高,工作人员所受外照射年剂量接近2 mSv;伴生放射性物料在中性条件下浸泡,水溶液中的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变化较小,在酸性条件下(pH=2.5)浸泡,水溶液中的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有明显升高。

陈凌,文富平,骆志平,王仲文,刘森林,白光,许昌恒,王惠[3](2020)在《CIAE辐射安全防护事业的起步与发展》文中提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辐射安全研究所(前身技术安全室)是我国第1个辐射防护研究机构,成立60余年,在辐射防护标准、辐射防护监测、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天然辐射照射及国民剂量估算、能源与环境、核与辐射应急、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与最小化等领域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主要包括:1)主持或参与我国历次辐射防护标准编制及研究;2)开展个人、场所、环境及流出物监测技术研究,建立系统的监测与评价方法,研发辐射防护监测仪器;3)承担科研生产辐射防护保障与技术支持、101重水反应堆大修改建中的辐射防护、核工业30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等工作;4)开展我国氡照射关键问题研究等天然辐射照射和国民剂量估算课题研究;5)开展不同能源链环境影响比较研究;6)承担国家核应急监测技术支持中心运行及参与国家历次核与辐射应急工作;7)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研究及实践。

程芳,王蕾,吴志成[4](2020)在《钍钨电极生产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钍钨电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确定生产场所和生产过程中的辐射污染水平,为生产全过程辐射环境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放射性污染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对完整的钍钨电极生产工艺进行分析,然后以某典型钍钨电极生产企业为例,对其辐射工作场所进行了辐射污染环境检测,就辐射污染源项、放射性污染管理要点以及辐射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各工作场所γ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实测最大检测值为0.32μGy/h。各工作台面的α表面污染水平最大检测值为17.75 Bq/cm2,β表面污染水平最大检测值为35.55 Bq/cm2。各岗位工作人员工作服及手套α表面污染水平最大值为0.38 Bq/cm2;β表面污染水平最大值为4.00 Bq/cm2。结论钍钨电极生产场所在落实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辐射安全防护各项措施的情况下,对周围环境以及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产生的辐射污染是可控的。

袁枫[5](2020)在《辐射环境监察机构改革中的人员配备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谈核色变,从我国国民了解辐射危害,特别是“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后,普通民众对“核、辐射”等字眼唯恐避之不及。随着社会的发展,核技术从仅为军用保密技术慢慢向民用技术靠拢,民用核技术在现今已广泛应用于能源、医疗、农业、工业、安保、科研等方面。但因核与辐射的危险性,随着使用核技术的项目越来越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影响生态环境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相关部门监管介入必不可少。目前针对省级监管的医疗、工业等民用较多的核技术利用项目执法监管主要还是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及其配套条例、办法等,但该法律于2003年颁布,至今仍在使用,较多方面并不适用于现今辐射监管要求。且辐射环境监察较为特殊,需要辐射监测技术与执法管理高度结合,监管体制存在一定问题,机构编制设置也存在诸多矛盾,监察队伍能力较弱,因此导致的辐射监管缺位,辖区内核技术利用单位、伴生放射性开发利用单位管理混乱,超剂量照射、放射源丢失等事故偶有发生,对环境及周边群众造成较大影响。为此,本文从机构改革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本人工作实际,以精简机构和满足管理需求为原则,运用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通过采用比较分析、个案研究、调查研究、人物访谈等方法,对比国内与国外辐射环境监察机构设置优劣,以江西省为个案对辐射环境监察机构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机构改革人员配置角度提出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李石银[6](2019)在《I-131核素在核医学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了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中,核医学同位素显像和治疗技术近年来有了快速发展,放射性诊断与治疗药品使用量逐年快速上升,这对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I-131核素在带来诊疗利益的同时,也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一定的辐射危害,需要合理进行I-131核素的使用场所布局与屏蔽设计,加强职业人员、病人和公众防护,加强放射性三废的管理,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由于I-131诊疗场所特殊性,需要合理进行I-131的使用场所布局与屏蔽设计,特别是给药后的甲癌病人辐射水平高、放射性废气浓度较高,需实施住院治疗;治疗病房和放射性衰变池的设计还需要满足放射防护的特殊要求,需加强放射性三废管理等问题。本文探讨了I-131核素在核医学临床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评价体系,包括:判断选址、布局和设计等的合理性,以及三废处理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提出事故情况下相应的辐射安全保障与措施;估算分析放射性核素I-131核医学运用领域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能造成的辐射影响,为辐射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对于辐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辐射安全管理和防护培训,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和数据长期保存工作,对住院治疗病人的管理、患者出院后提出了限制要求。

刘虎平,郭胜辉,王跃勇,李秀,高朋杰[7](2018)在《密封源生产设施改造工程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某密封源生产设施由于原设计考虑不周、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不高、设施维修维护不足等原因存在安全隐患。从工艺布局、辐射防护和监测、废液收集和公用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加强热室屏蔽性能、辐射监测功能、废液分类收集管理的方案,并对通风、建筑装修、自控和消防等进行完善。结果表明,改善后的密封源消除了安全隐患,降低了人员受照风险,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后续生产需求,保护了公众和环境。

徐宇[8](2018)在《EAST核辐射监测与辐射防护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在进行聚变等离子体放电实验时,会产生高能X射线、γ射线以及中子辐射。同时,在聚变中子的长期辐照下,装置及周边设备结构材料会存在活化现象,产生一些人工放射性核素。采用光释光和固体核径迹法,对EAST托卡马克装置大厅人员通道入口、屏蔽门内外、周边诊断室以及主控制室等场所的中子、γ辐射剂量进行累积监测。共布置了 13个监测点,全年连续测量,以90天为周期进行剂量片的更替与读数。统计了 2010年至2017年期间,EAST装置上从事核辐射相关工作关键岗位人员的个人辐射剂量165人次,并利用Access软件建立了场所与人员的辐射剂量数据库。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和《放射性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结合EAST托卡马克装置放电运行中产生的各种辐射以及停机后残余放射性的现场监测数据,对装置周边环境及工作人员的电离辐射影响状况进行了评估。扣除天然本底辐射后,装置大厅外的监测点以及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均低于0.5mSv,满足电离辐射防护国家标准的限值要求。结合实验运行维护人员的个人辐射剂量监测与体检结果,对装置上现有的辐射监测与防护以及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EAST装置实验运行的特征以及参与实验人员的岗位职责,对实验场所的分区管理和人员的辐射防护分类进行了研究。可为托卡马克聚变装置辐射防护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订,提供初步的参考。

李函珂[9](2018)在《浅析场所的辐射监测和核安全辐射防护的管理工作》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阐述了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工作和核安全辐射防护的管理工作。在监测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施中,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详细的勘查、制定操作安排和计划、利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详细部署监测的有关程序,并安排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场所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出现的问题。

戴家铖[10](2017)在《工业X射线探伤室探伤放射防护标准对比及辐射监测方案制定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工业X射线探伤室探伤放射防护的现行标准《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 117-2015)与废止标准《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6)进行对比解读,同时分析工业X射线探伤室探伤辐射监测方案与实施现场监测的过程,最后对某个探伤室探伤项目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辐射工作场所改造中的辐射监测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辐射工作场所改造中的辐射监测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2)浅析锆钛矿选矿工艺的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 物料中放射性水平
    1.1 选矿工艺
    1.2 原料来源及产品组分
    1.3 各类物料放射性水平分析
2 放射性污染物的产生
    2.1 废水
    2.2 废气
    2.3 放射性固体废物
    2.4 厂区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
    2.5 独居石的辐射安全管理
3 溶浸试验
4 结论与建议

(3)CIAE辐射安全防护事业的起步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辐射防护标准
    1.1 我国第1代辐射防护基本标准的学习和研讨
    1.2 参与编制我国第2代辐射防护基本标准
    1.3 主持编制第3代国家辐射防护基本标准
    1.4 我国现行辐射防护基本标准的编制及宣贯
    1.5 其他辐射防护标准编制
2 辐射防护监测
    2.1 个人监测
    2.2 场所及流出物监测
    2.3 核工业等辐射防护监测技术支持
3 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
    3.1 辐射环境监测方法及标准
    3.2 辐射环境监测仪器装备研发
    3.3 辐射环境评价
    3.4 全国科技大会奖
4 天然辐射照射及国民剂量估算
    4.1 天然辐射本底水平的调查和评价
    4.2 宇宙射线电离量的测量及其剂量估算
    4.3 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照射水平的调查与评价
    4.4 氡、钍射气及其子体的照射水平的调查与评价
    4.5 我国国民剂量中天然辐射照射剂量评价
5 能源与环境研究
    5.1 核电的环境影响分析
    5.2 不同能源链的环境影响比较
    5.3 服务核电发展,保护环境安全
6 核与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
    6.1 核与辐射应急工作的起步
    6.2 为国家核应急提供技术支持
    6.3 国家应急法规标准的制定
    6.4 核与辐射应急技术研究
    6.5 核与辐射应急实践
7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与废物最小化
    7.1 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
    7.2 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安全相关研究
    7.3 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研究及实践
    7.4 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
8 结语

(5)辐射环境监察机构改革中的人员配备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内文献
        1.3.2 国外文献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重点
        1.4.3 研究难点
        1.4.4 研究方法
        1.4.5 研究思路
第2章 辐射环境监察机构改革与人员配备概述
    2.1 辐射环境监察机构改革概述
        2.1.1 环境监察
        2.1.2 辐射环境监察
        2.1.3 机构改革
    2.2 辐射环境监察机构人员配备
    2.3 辐射环境监察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2.4 辐射环境监察机构改革的条件
第3章 国内外核与辐射机构改革的比较与借鉴
    3.1 国内核与辐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
        3.1.1 各省级辐射环境监察机构现状及人员配备
        3.1.2 部分市级辐射环境监察机构现状及人员配备
    3.2 国外核与辐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
    3.3 对比与启示
第4章 江西省辐射环境监察机构设置及人员相关情况
    4.1 辐射环境监察现状
        4.1.1 江西省辐射环境监察机构的设置
        4.1.2 江西省辐射环境监察机构的性质及编制
        4.1.3 江西省辐射环境监察机构人员组成
        4.1.4 江西省辐射环境监察机构职能
        4.1.5 江西省辐射环境监察与事故情况
        4.1.6 江西省、市、县三级辐射环境监管部门人员问卷调查
        4.1.7 省辐射环境监察人员访谈
    4.2 辐射环境监察机构人员配备存在的问题
        4.2.1 机构与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确
        4.2.2 人员年龄结构层级分化
        4.2.3 机构人员缺乏激励机制
        4.2.4 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存在壁垒
    4.3 原因分析
        4.3.1 人员监管能力跟不上核技术利用项目发展速度
        4.3.2 监察力度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4.3.3 辐射环境监察重视程度
        4.3.4 配套法律制度无法匹配监察管理需求
        4.3.5 公务员晋升“天花板”
        4.3.6 人员工作能力无法适应多元化工作机构
    4.4 总结
第5章 辐射环境监察机构改革人员配备的路径与建议
    5.1 明确辐射环境监察机构性质与监管模式
        5.1.1 统一规范辐射环境监察机构参照公务员管理
        5.1.2 建立国家与地方协同监管体系
    5.2 优化年龄层级,畅通交流渠道
    5.3 强化人员激励,打破“天花板”
    5.4 明确辐射工作人员监察执法权
    5.5 辐射环境监察人员与监测人员分开
    5.6 完善对口部门人员配置
        5.6.1 市级对口部门人员配备
        5.6.2 县级对口部门设置人员配备
    5.7 强化人才资源配备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环保系统辐射工作调查问卷
附录B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附录C 访谈内容

(6)I-131核素在核医学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I-131 核素
    1.3 I-131 物理、生物特点
    1.4 I-131 核素来源
    1.5 同位素辐射安全监管现状
        1.5.1 国内同位素辐射安全监管
        1.5.2 辐射安全管理体系
        1.5.3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1.5.4 工作场所及辐射环境监测
        1.5.5 辐射应急预案
        1.5.6 国外I-131 治疗患者管理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意义
    2.1 主要研究目的
    2.2 主要研究工作
    2.3 主要意义
第3章 I-131 核素在核医学中的应用及辐射危害
    3.1 I-131 在核医学中的应用
    3.2 I-131 应用中的辐射危害
    3.3 管理要求
第4章 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
    4.1 场所设计
        4.1.1 核医学科场址选择要求
        4.1.2 核医学科门诊区域
        4.1.3 住院治疗病房的设计
        4.1.4 场所的屏蔽设计
        4.1.5 甲癌治疗场所的受照剂量分析
    4.2 职业人员防护
        4.2.1 一般原则
        4.2.2 分装及施用的防护
    4.3 病人防护
        4.3.1 一般原则
        4.3.2 住院治疗病人的管理
        4.3.3 出院限制
        4.3.4 接受I-131 治疗妇女避免怀孕时期
        4.3.5 接受I-131 诊疗妇女哺乳中断时期
        4.3.6 尸体管理
    4.4 公众防护
        4.4.1 外照射和污染
        4.4.2 访问控制
        4.4.3 出院病人对公众的照射
    4.5 医疗放废管理
        4.5.1 放射性废气
        4.5.2 放射性废液
        4.5.3 放射性固废
    4.6 异常事件分析与防范措施
        4.6.1 可能发生的异常事件
        4.6.2 风险防范措施
第5章 I-131 应用实例分析
    5.1 概述
    5.2 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
        5.2.1 场所设计
        5.2.2 场所监测
        5.2.3 住院病人管理
        5.2.4 出院管理
        5.2.5 放射性废物管理
    5.3 辐射安全与防护简要分析
    5.4 受照剂量及辐射安全管理简要分析
    5.5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EAST核辐射监测与辐射防护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聚变核辐射源
    2.1 聚变辐射源项
        2.1.1 中子能量分类
        2.1.2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2.2 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2.2.1 光电效应
        2.2.2 康普顿效应
        2.2.3 电子对效应
    2.3 核辐射
        2.3.1 天然本底照射
        2.3.2 人工辐射
    2.4 核辐射常用的表示量及单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核辐射监测系统
    3.1 在线辐射监测系统
    3.2 场所累积剂量监测系统
    3.3 个人剂量监测系统
    3.4 EAST停机后剂量率监测
        3.4.1 EAST停机后Y辐射剂量监测
        3.4.2 EAST停机后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辐射监测结果
    4.1 在线监测数据分析
    4.2 场所累积剂量监测系统数据分析
    4.3 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分析
    4.4 EAST停机后γ辐射剂量监测数据分析
    4.5 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辐射防护体系
    5.1 辐射防护分类管理
        5.1.1 控制区
        5.1.2 监督区
        5.1.3 豁免区
        5.1.4 装置运行人员、长期实验人员
        5.1.5 实习、做实验的学生
        5.1.6 参观、交流人员
    5.2 个人剂量监测与管理
    5.3 辐射安全宣传与培训
    5.4 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浅析场所的辐射监测和核安全辐射防护的管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场所的监测
2 管理工作的现状
3 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管理工作
4 结语

(10)工业X射线探伤室探伤放射防护标准对比及辐射监测方案制定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工业X射线探伤室探伤标准对比
    1.1 放射防护的性能要求
    1.2 防护安全要求
    1.3 安全操作要求
    1.4 小结
2 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1 监测方案的制定
    2.2 监测方案的实施
3 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结语

四、辐射工作场所改造中的辐射监测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核技术利用辐射环境现状及评价[D]. 胡芮恺.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浅析锆钛矿选矿工艺的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安全[J]. 苏超丽,梁明浩,邓飞,程晓波,戴家铖. 核安全, 2021(01)
  • [3]CIAE辐射安全防护事业的起步与发展[J]. 陈凌,文富平,骆志平,王仲文,刘森林,白光,许昌恒,王惠.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S1)
  • [4]钍钨电极生产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控研究[J]. 程芳,王蕾,吴志成. 中国辐射卫生, 2020(03)
  • [5]辐射环境监察机构改革中的人员配备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袁枫. 南昌大学, 2020(01)
  • [6]I-131核素在核医学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研究[D]. 李石银. 南华大学, 2019(01)
  • [7]密封源生产设施改造工程设计研究[J]. 刘虎平,郭胜辉,王跃勇,李秀,高朋杰. 核动力工程, 2018(06)
  • [8]EAST核辐射监测与辐射防护体系的研究[D]. 徐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01)
  • [9]浅析场所的辐射监测和核安全辐射防护的管理工作[J]. 李函珂. 科技风, 2018(02)
  • [10]工业X射线探伤室探伤放射防护标准对比及辐射监测方案制定与实施[J]. 戴家铖.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05)

标签:;  ;  ;  ;  ;  

辐射工作场所改造中的辐射监测与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