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岛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海岛经济发展战略

一、我国海岛经济的发展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冠群,王丽华[1](2021)在《我国海岛旅游文献综述》文中指出我国丰富的海岛资源成为海岛旅游开发的基础,近年来,海岛旅游发展迅猛。本文通过搜索知网收录的与海岛旅游相关的文献,筛选出403篇相关度较高的文献。将我国海岛旅游的研究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了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海岛旅游概念研究、海岛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海岛旅游发展模式和战略、海岛旅游安全管理、基于游客视角的海岛旅游研究、海岛旅游效应与影响、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借鉴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8个方面进行内容分析,最后指出我国海岛旅游研究有待加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国内海岛旅游研究中关于案例分析和问题对策的文献较多,研究方法多为定性研究。

胡梦瑶[2](2021)在《计及海水淡化系统的海岛微电网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艳[3](2021)在《游客视角下长岛特色旅游小镇的满意感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旅游方面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有着更高的期待。传统的以展示自然资源为主的休闲旅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发展需求,海岛特色旅游小镇日受青睐,成为人们追求自然、康体健身、解放身心的理想空间。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众多海岛地区已从过去的海洋渔业转向旅游业的发展行列。因此,建设一批极具海岛地域特色的旅游小镇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目标。在此时代背景下,寻找一种以旅游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充满海岛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为基础的海岛特色小镇建设方案与规划路径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系统的梳理了关于旅游体验方面的相关文献以及长岛旅游业发展的有关资料,明确了本文开展游客视角下长岛特色旅游小镇满意感知研究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特色小镇和游客体验方面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为出发点并以此展开论述。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问卷的设计,按照随机的原则向游客发放问卷共计400份,收回384份,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最后得出游客对长岛特色旅游小镇存在体验感欠佳的论断,并探究了影响体验感知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规划布局不够合理;旅游管理人才匮乏,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产品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游客参与度较低;文化资源融合不深,海岛特色不够鲜明;品牌树立意识不强,市场影响力弱。最后,以游客体验感知和满意度为指导,从长岛特色旅游小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产品开发、特色资源的强化等多个角度提出游客体验视角下长岛特色旅游小镇重塑的建议。已往的研究多从小镇的发展模式、规划布局、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进行探究。本文转换视角,以“游客体验视角”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探索长岛特色小镇形象的游客满意感知状况。研究成果可以为小镇构建更具海岛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品牌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刘远[4](2021)在《海岛民居的民宿改造设计策略研究 ——以涠洲岛民宿改造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旅游业的发展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海岛坐拥内陆地区稀缺的自然景观资源,成为国内旅游开发的新热潮。民宿产业作为旅游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快速崛起,在海岛旅游产业中,海岛民宿拥有更好的环境条件及地域特色,而在众多民宿的营建方式中,由海岛民居改造为民宿的方式逐渐兴起,成长为一种产业。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海岛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设计策略,为海岛文化的继承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由海岛民居改造成民宿,是要解决由居住功能到旅游度假功能的转换问题。本文通过对前人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梳理,对海岛民居的建筑价值以及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对涠洲岛的民居和民宿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该地区民居改造民宿的各项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涠洲岛民居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最后对本文提出的策略进行实践应用。本文的第一、二章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民宿的理论研究、民居改造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对于民宿的研究,总结出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民宿改造的重点要素。第三章对国内大海岛民居建筑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其特点,并对进行民宿改造的民居进行综合评估。第四章首先对涠洲岛整体的建筑特点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两个典型村落,总结出涠洲岛民居建筑的特点,同时对涠洲岛上的民宿现状进行分析,并选取典型的民宿案例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第五章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提出涠洲岛民居改造民宿的指导原则和相应策略,包括规划设计策略、建筑空间设计策略、情感需求设计策略、材料以技术应用策略以及运营管理策略。第六章为实践应用,依据第五章提出的改造策略对涠洲岛一处民居进行民宿改造设计,以实践对本文提出的策略进行论证。最后在第七章进行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文的创新点,以及所提出的改造策略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今后对于海岛地区民居改造民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任岷[5](2021)在《并网海岛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发展海洋事业的重要支点,海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连接陆上电网的海底电缆老化严重,时常发生故障,海岛供电可靠性低的问题亟待解决。海岛周围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同时利用海底电缆的剩余价值,建设海岛微电网是解决供电可靠性问题的有效措施,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如何规划配置海岛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的数目,使其满足海岛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实现海岛微电网系统运行周期内成本的最小化,是建设微电网的关键问题。当前,元件层面,尚未建立精确的海底电缆的可靠性模型,精确的可靠性模型可以有效降低并网海岛微电网成本,使海岛供电策略更加清晰;系统层面,尚未建立考虑海底电缆故障的并网海岛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具体工作如下:(1)描述了并网海岛微电网的典型结构并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数学建模,提出了“就地供电,余量上网”控制策略,简述了海底电缆故障时与未故障时的海岛供电策略。(2)对海底电缆故障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建立了海底电缆可靠性模型的故障因素指标,分别由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综合求解得到组合权重,利用云模型对其进行模型求解,最后使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海底电缆的运行状态,并验证了云模型的准确性。(3)以运行周期内的成本最小化作为海岛微电网容量配置的优化目标,约束条件中考虑了海底电缆供电约束、供电可靠性约束、储能电池约束与柴油发电机容量约束等,同时对所提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以大连地区某海岛及其海底电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云模型建立的海底电缆模型较为准确,具有普适性;在此基础上的海岛微电网模型,能够反映实际运行情况,对于供电可靠性低且海底电缆具有一定故障率的海岛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郭子豪[6](2021)在《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及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海南省自1988年创建之初就是国家级的改革特区,及至2009年,国务院进一步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海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旅游业战略地位,它的每一次探索都可以对全国各个城市发展旅游业提供宝贵的经验。随着《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0)的颁布,如何更好地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个目标持续地谋划、持续地发展,成为具有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海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采用SWOT战略分析法,分析了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遇到的瓶颈问题;通过引入“自下而上”营销理论和“旅游IP”理论,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模式的对策,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探索,确定了将海南国际旅游岛作为一个旅游IP整体进行研究的思路。全文共分五章:第1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概况等内容;第2章—海南岛旅游业发展概况,主要对海南岛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海南岛旅游业态情况进行了分析;第3章—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旅游的开发理念与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了海南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旅游的开发理念与目标,并运用了SWOT分析方法;第4章—海南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与营销对策;第5章—结论与展望,主要包括结论、创新之处、不足与展望等三部分内容。通过分析论证,本研究有如下发现:1.海南国际旅游岛现阶段建设,存在由“政府战略”与“企业短期发展”矛盾所产生的“未能集中提升竞争能力”这一问题;2.可以通过引入旅游IP和“自下而上”营销理论,尝试破解“未能集中提升竞争能力”这一问题。总之,本研究尝试运用IP营销理论来分析现有海岛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全域旅游的开发、整合与拓展,以为我国海岛旅游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孙霆锴[7](2021)在《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十年来,世界对岛屿的开发利用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岛屿被开发利用。岛屿作为陆海空间的延续和海洋开发的重要区域,不但拥有丰富的可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而且岛屿的开发也可以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此外,海岛的天然气系统近年来逐渐完善。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海岛综合能源系统为岛上的综合能源供应计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岛上的能源供应的问题,改善海岛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台风和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在海岛发生,严重威胁海岛供能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本文引入韧性来体现海岛综合能源系统抵御极端自然灾害并快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主要完成内容如下:1)为评估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遭受极端自然灾害后的供能恢复能力,分别从鲁棒性、快速性和冗余性3个方面构建海岛综合能源系统的韧性评估指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通过修改的巴厘岛综合能源系统对所提韧性评估指标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韧性评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提高海岛综合能源系统在极端自然灾害后的供能恢复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韧性提升方法。从系统和元件层面分析了海岛综合能源系统的韧性。前者主要从系统的角度对极端自然灾害的预期影响进行分析和量化,后者主要通过故障前和故障后两个指标对单个元件进行分析。故障前指标用于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故障后指标用于确定系统的最优修复策略。本章提出的指标采用影响增量法求解,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并通过改进的巴里岛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韧性提升方法的有效性。3)为了快速分析极端自然灾害导致能源系统出现的大范围随机性故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系统有限低阶故障状态的分析结果,仅借助其影响增量即可快速计算相应高阶故障状态的影响,并利用设备间独立关系进一步降低故障分析的计算量,实现大量高阶N-k故障状态的快速分析和筛选。最后,通过IEEE RTS79测试系统、PEGASE 1354节点测试系统和PEGASE 13659节点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提N-k故障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计算出电力系统N-k故障状态的影响,并有效筛选出电网的高影响N-k故障状态。

张译匀[8](2021)在《舟山海岛村落景观特征及其保护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浙江省舟山市以群岛建市,舟山海岛村落具有典型的海岛特色和独特的景观禀赋。随着舟山“美丽海岛”建设的推进,如何传承保护好舟山海岛村落景观风貌与特色,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6个样本村和翁家岙村、樟州村、螺门村3个典型代表村为对象,运用实地调查、对比分析和图解分析的方法,对舟山海岛村落景观类型、景观特征及其保护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舟山海岛村落选址以背山、面水、生产便利为特色,形成山—村—水(海)为主要架构的空间格局,根据景观资源现状,可将海岛村落景观分为丘陵山岙型、滨海山地型、滨海平原型3种类型,其中丘陵山岙型以农业生产为主、滨海山地型以渔业生产为主、滨海平原型兼顾渔农生产,它们的自然景观格局主要为“坐岙、背山、面水、绕田”、“背山、面湾、望海”、“背山、坐田、绕水、望海”三种形式,聚落景观布局主要以团块状、条带状和放射状为主,生产景观以渔农村的渔业、农业为主,村落所处的土地现状和海岸线状况决定了其生产景观类型。(2)从丘陵山岙型、滨海山地型、滨海平原型3种村落的山水格局、聚落景观、生产景观等比对来看,它们多依山面水或靠岙临湾,建筑排布依山就势,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具有环境安全、生产作业、生活居住和宗教文化四种功能完备的环境空间,地理环境空间的塑造与移民原有熟悉的生活方式交融形成了多元海岛特色聚落形态,宗族与家族文化在村落内部空间组织中的控制力,形成了以宗祠或者家族合院为主的村落空间,村落的街巷系统形态受地形的限制,内部道路可达性整体偏低,不同移民来源所带来的生产技术与村落选址环境形成了差异化农业景观类型。(3)通过翁家岙村、樟州村、螺门村3个舟山海岛村落景观现状研究比较,总体存在着自然山水空间破碎、聚落内部景观风貌退化、经济效益驱动下景观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内在冲突,需要强化自然特征、延续山水格局,优化聚落布局、保护空间特色,以保护优先,突出有序利用等景观特征保护策略,制定保护村落自然景观和聚落景观特征的方法,建立起地方政府、村落居民、企业和游客四方合作的多元主体村落景观共治体系。

郑蔚恒[9](2020)在《基于生态适宜性和陆海统筹视角的海岛分类开发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岛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战略基地,随着人口和经济不断向沿海迁移,海岛逐渐成为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重点。相对于大陆来说,海岛生态系统具有孤立性、脆弱性以及生态调节与恢复的不可逆性,海岛开发的生态适宜性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对海岛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海岛资源生态承载力的评估,且大多只关注岛屿自身,较少考虑周围海域对海岛生态承载力的贡献。从研究区域来看,海岛开发的生态适宜性研究多关注特大型海岛和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对中小型有居民海岛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研究相对匮乏。同时,作为海岛典型特色资源的旅游海滩,对海岛旅游开发起到了主要的承载作用,还是海岛岸线防护的重要保障,但现有的海滩管理体系研究以单方面研究为主,缺少足够的综合性研究,且未对大型海岛与中小型海岛旅游海滩管理进行区分。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生态适宜性研究与海岛可持续开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地质学理论、人-地关系理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理论,采用野外现场调查、遥感影像解译、问卷调查、SWOT分析等技术方法,结合历史资料和网络数据,基于中国海岛资源特征和开发现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a)基于陆海统筹的视角,将海岛周边海域对海岛生态系统的贡献纳入研究范围。(b)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测度框架,提出了以岛陆土地空间资源和淡水资源为前置条件的大型海岛综合开发、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海岛分类型开发框架,填补了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在中小型有居民海岛开发方面的缺失。(c)基于资源指数-关键生态因子的距离约束关系构建了中小型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评价框架,分析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及旅游海滩的管理现状及特点。(d)探讨陆海统筹视角下海岛与大陆、海岛与周边海域资源的统筹开发利用模式,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平潭岛为例分析了陆岛统筹视角下海岛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互动平衡;基于陆海统筹协同发展模型,以湄洲岛港口岸线资源为例研究了海岛特色资源开发时机。研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1)海岛开发将生态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通过渔业养殖等方式从周边海域获取生态承载力,但受海域资源禀赋限制;通过陆海统筹方式从大陆调配资源获取生态承载力,但受交通条件、成本等限制。由此可知可建设土地面积是制约海岛开发的最根本要素,人口数量与经济基础也是制约因子之一。只有岛陆面积较大、可以承载一定数量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海岛才具备综合开发基础,否则宜作为特色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2)大型海岛(县级以上驻地海岛)的综合开发必然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限制海岛开发的生态制约因子主要是淡水资源和植被资源。在大型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在建设用地中提高园林绿地覆盖率和景观湿地水域的比例,避免破坏防风固沙的植被,严禁占用水资源生态区和破坏地下水层结构。(3)中小型海岛(乡镇级以下海岛和无居民海岛)适宜进行特色资源保护性开发,距离较近的岛群(群岛或列岛),可采取区块式集群开发。(4)基于陆海统筹管理思维,海岛与大陆之间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来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小型海岛与所在区域大陆具有较高的协同发展度时,海岛拥有的特色资源不妨留待未来开发。(5)中小型海岛海滩是极其重要且特殊的滨海资源,其旅游开发管理明显有别于大陆海滩和大型海岛海滩,需要从整个海岛开发的全局和统筹角度来考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被动、主动和发展平衡阶段。中小型海岛海滩对于维护海岛海岸稳定性和海岛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保护海岛生态系统的角度,旅游海滩保护红线宜界定在海岸第一道防护线和海滩闭合深度线之间。

赵缔[10](2020)在《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构建》文中提出自2010年《海岛保护法》实施后,我国已经为无居民海岛的使用者颁发了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证书。但是,《海岛保护法》尚未对无居民海岛的使用用途进行分类,同时也没有明确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因此,我国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只明确了无居民海岛的国家所有权,未在用益物权分编中明确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而根据物权法定原则,无居民海岛使用权需要在我国《民法典》用益物权分编中被直接明确。要将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纳入到我国的物权制度体系中,则需要对无居民海岛实施用途管制,以明确无居民海岛的使用用途。2018年,我国统一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形成后,要对我国所有国土空间实施用途管制。我国的国土空间是指我国主权权利下的地域空间,包括我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按照自然特征,国土空间可以分为陆地、陆地上的水域、海域和空域。在统一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形成前,我国只明确了土地的用途管制制度。另外,针对我国领土范围内陆上水域和海域的用途分类已经明确。因此,对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研究也具有实践意义,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由于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相连,需要产生社会实效,因此需要对该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从必要性上看,该制度的构建既可以实现国家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用途管制职责,又可以解决无居民海岛现实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可行性上看,该制度的构建既有国家“陆海统筹”战略的支持,又有国家对无居民海岛现有的管理成果作为铺垫。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内容,因为国家构建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对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进行市场规制,降低市场失灵。另外,该制度的实施还会控制无居民海岛这一自然资源在我国海洋经济领域的供给量,具有显着的宏观调控作用。而由于无居民海岛具有地处偏僻、无户籍人口、远离内陆等特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极难用于发现人为破坏无居民海岛的行为。作为一种稀缺的公共物品,如果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没有秩序约束,则会产生“公地悲剧”的效果。因此,国家对无居民海岛实施用途管制,并将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出让给民事主体,可以激励民事主体对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但是,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需要受到规制,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突破国家政策底线。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是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中存在的主要利益矛盾,如果缺少了秩序约束,私人经济利益会对环境公共利益造成严重侵犯。因而,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为了实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需要对私人利益进行限制。那么,建立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衡平机制就是必要的,因为公共利益对私人利益过度限制同样会造成利益矛盾。除此之外,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需要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体实施,这就会产生与公共利益不完全一致的、不合理的政府利益,因此还需要处理不合理的政府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公共利益。第一,需要处理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各部门之间产生利益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直接原因是政出多门、多头审批,所以需要对职能相近的部门优化重组。第二,需要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矛盾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矛盾主要是财权与事权的配置冲突,由于二者行政隶属关系的存在,中央政府将财权上收,地方政府往往事权过重而财力不足,这就不利于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在省级行政机关的落实。所以,这就需要通过合理配置地方财权,保证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国家实施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需要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设定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权,这是一种行政公权力。行政机关实施用途管制行为需要被授权,但是这种公权力一定要受到制约,因为政府利益的无限制扩张会侵吞私人利益。所以,在为行政机关配置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权这一自由裁量权时,还需要通过裁量权的细化、不相容职能的分离、审计机关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等内外部制约的方式实现对公权力的控制。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构建需要以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为前提,制定无居民海岛利用规划,对全国的无居民海岛实施指标控制,并按照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实施分区管制。针对无居民海岛使用用途的设计问题,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海岛保护法》实施后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证书的颁发情况分析发现,旅游娱乐用途的无居民海岛占总超过40%,公共服务用途和渔业开发用途的比例都远远低于旅游娱乐用途,而且没有批准过作为农林牧业用途的无居民海岛,与《海岛保护法》实施前的情况大相径庭。依据我国土地和海域的使用用途分类和无居民海岛的特征,可将无居民海岛的用途划分为“三大类”,12个一级类和45个二级类。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需要与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制度相衔接。在无居民海岛的使用用途被划分为“三大类”后,无居民海岛使用权也需要根据农用岛、建设用岛和其他用岛的用途进行细分设计,并调整无居民海岛使用金的征收、免缴、使用和管理制度。另外,还需要明确责任机制,落实相关法律主体的法律责任。最后,若要将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纳入到《民法典》用益物权分编,则需要认识到该权利的特殊性。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私权特征和用益物权特征明显,但又具有浓厚的公法色彩。并且,由于该权利的客体并非单一物,而是组合体,所以该权利实际上包含了若干子权利,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流转也是这些子权利“打包”流转。

二、我国海岛经济的发展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海岛经济的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海岛旅游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历程
    1.1 萌芽阶段(1985-2004)
    1.2 探索阶段(2005-2010)
    1.3 发展阶段(2011-2019)
2 研究方法
    2.1 定性分析法
    2.2 定量分析法
    2.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3 研究内容分析
    3.1 海岛旅游概念研究
    3.2 海岛旅游评价指标体系
    3.3 海岛旅游发展模式和战略
    3.4 海岛旅游安全管理
    3.5 基于游客视角的海岛旅游研究
    3.6 海岛旅游效应与影响
    3.7 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
    3.8 借鉴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
4 不足
5 结论

(3)游客视角下长岛特色旅游小镇的满意感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外特色小镇研究
        二 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
        三 国内外游客满意感知研究
        四 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 海岛旅游
        二 特色旅游小镇
        三 海岛特色旅游小镇
        四 旅游体验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 体验经济相关理论
        三 游客满意度理论
第三章 长岛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长岛特色旅游小镇打造的意义
        一 有利于保护长岛传统文化和建筑
        二 促进长岛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长岛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概述
        一 长岛概况
        二 长岛旅游业发展现状
        三 长岛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第三节 长岛特色旅游小镇的特征
        一 地理位置优越
        二 自然资源丰富
        三 独具特色的海鲜美食
        四 休闲娱乐活动海岛特色突出
第四章 游客视角下长岛特色旅游小镇满意感知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 调查问卷的内容及可信度
        三 调查问卷的发放
    第二节 长岛特色旅游小镇游客满意感知的调查分析
        一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二 长岛特色旅游小镇游客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三 长岛特色旅游小镇游客出游行为偏好分析
        四 长岛特色旅游小镇游客体验感知分析
        五 长岛特色旅游小镇游客体验指标因子分析
        六 长岛特色旅游小镇游客体验感知的IPA分析
第五章 长岛特色小镇游客满意感知所揭示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第一节 游客体验视角下长岛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整体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二 旅游管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 旅游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游客参与度不高
        四 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海岛特色不够鲜明
        五 品牌树立意识不强,市场影响力弱
    第二节 长岛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的改进建议
        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舒适安全环境
        二 重视服务人员素质提升,提高服务质量
        三 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四 创新文化形式,强化特色资源
        五 树立品牌意识,拓展宣传途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海岛民居的民宿改造设计策略研究 ——以涠洲岛民宿改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海岛旅游业的发展
        1.1.2 民宿行业的发展
        1.1.3 民居改造“新”与“旧”之间的矛盾突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辨析
        1.3.1 民宿
        1.3.2 海岛民居
        1.3.3 民居改造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4.2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民宿改造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
    2.1 民宿的相关理论研究
        2.1.1 民宿的相关定义
        2.1.2 民宿的起源
        2.1.3 民宿的发展历程
        2.1.4 国外民宿理论研究
        2.1.5 国内民宿理论研究
    2.2 民宿建筑师的研究
        2.2.1 王澍“富阳文村”
        2.2.2 张雷的研究
        2.2.3 元象建筑的研究
    2.3 民居改造的相关理论研究
        2.3.1 历史文脉主义
        2.3.2 新旧共生理论
        2.3.3 有机更新理论
    2.4 民宿改造经典案例分析
        2.4.1 云庐精品度假酒店
        2.4.2 武义县梁家山村·清啸山居民宿
        2.4.3 “鹿饮溪”主题民宿
        2.4.4 莫干山“伴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岛民居特征与价值分析
    3.1 海岛村落民居概述
        3.1.1 海岛村落的特征
        3.1.2 海岛村落的文化内涵
        3.1.3 海岛村落的价值体现
    3.2 海岛民居特征分析
        3.2.1 辽南海岛民居
        3.2.2 胶东半岛海草房建筑
        3.2.3 舟山海岛民居
        3.2.4 海岛民居特征小结
    3.3 海岛民居进行民宿改造的价值评估
        3.3.1 海岛村落综合评估
        3.3.2 海岛民居周边环境评估
        3.3.3 海岛民居价值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涠洲岛民居价值及民宿发展现状
    4.1 涠洲岛民居概述
        4.1.1 涠洲岛民居生成背景
        4.1.2 地理与气候
        4.1.3 涠洲岛历史概述
    4.2 涠洲岛盛塘村民居价值评估
        4.2.1 村落整体价值评估
        4.2.2 旅游与开发价值评估
        4.2.3 民居建筑价值评估
    4.3 涠洲岛公山村民居价值评估
        4.3.1 村落整体价值评估
        4.3.2 旅游与开发价值评估
        4.3.3 民居建筑价值评估
    4.4 涠洲岛民居特征分析
        4.4.1 平面特征
        4.4.2 材料特征
        4.4.3 结构与空间特征
        4.4.4 环境特征
    4.5 涠洲岛民居发展困境
        4.5.1 现代生活需求带来的困境
        4.5.2 现代经济发展带来的困境
        4.5.3 传统建筑出现危机
    4.6 涠洲民宿发展现状
        4.6.1 涠洲岛民宿使用者的基本特征
        4.6.2 涠洲岛民宿的基本类型
        4.6.3 涠洲岛民宿发展的常见问题
    4.7 涠洲民宿典型案例分析
        4.7.1 方岛艺术酒店
        4.7.2 野里宅院
        4.7.3 渡舍精品民宿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涠洲岛民居的民宿改造策略
    5.1 要素归纳与改造策略提取
    5.2 涠洲岛民居改造民宿的指导原则
        5.2.1 协调海岛特色原则
        5.2.2 有机更新原则
    5.3 规划设计策略
        5.3.1 价值评估
        5.3.2 尺度肌理相协调
        5.3.3 契合区位环境条件
    5.4 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5.4.1 空间拆分
        5.4.2 空间扩充
        5.4.3 空间整合
        5.4.4 空间置入
    5.5 情感需求设计策略
        5.5.1 海岛渔村氛围营造
        5.5.2 邻里关系重塑
        5.5.3 主题陈设
        5.5.4 亲子空间营造
    5.6 材料与技术应用策略
        5.6.1 建造技术有机
        5.6.2 地域性建造材料
    5.7 运营管理策略
        5.7.1 产业活化带动
        5.7.2 运营模式
第六章 设计应用分析
    6.1 项目基本情况
    6.2 设计策略的应用分析
        6.2.1 规划设计
        6.2.2 建筑空间设计
        6.2.3 情感需求设计
        6.2.4 材料与技术应用
    6.3 其他设计实践
        6.3.1 屿见山居
        6.3.2 南海鲚筑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7.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并网海岛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海底电缆可靠性模型发展现状
        1.2.2 海底电缆可靠性模型研究现状
        1.2.3 海岛微电网容量配置发展现状
        1.2.4 海岛微电网容量配置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2 海岛微电网系统结构及运行策略
    2.1 系统总体结构
    2.2 分布式电源数学模型
        2.2.1 风力发电机出力模型
        2.2.2 光伏电板出力模型
        2.2.3 柴油发电机出力模型
        2.2.4 储能电池出力模型
    2.3 海岛微电网控制策略
        2.3.1 海底电缆故障时控制策略
        2.3.2 海底电缆未故障时控制策略
    2.4 本章小结
3 海底电缆可靠性模型
    3.1 海底电缆故障因素指标
    3.2 组合权重
        3.2.1 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3.2.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3.2.3 确定组合权重
    3.3 云模型评价
        3.3.1 云模型理论
        3.3.2 海底电缆云模型评估
    3.4 蒙特卡洛可靠性评估
        3.4.1 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
        3.4.2 海底电缆故障评估流程
    3.5 本章小结
4 海岛微电网容量最优配置模型
    4.1 目标函数
        4.1.1 安装与运维成本
        4.1.2 油耗与污染治理成本
        4.1.3 缺电惩罚成本
        4.1.4 海底电缆输电成本
        4.1.5 新能源回馈电网收益
    4.2 约束条件
        4.2.1 电力平衡约束
        4.2.2 供电可靠性约束
        4.2.3 最大装机数目约束
        4.2.4 海底电缆约束
        4.2.5 储能电池约束
        4.2.6 柴油发电机约束
    4.3 优化算法
    4.4 本章小结
5 算例分析
    5.1 海底电缆模型
        5.1.1 研究对象与基础数据
        5.1.2 模型结果分析
    5.2 海岛微电网容量配置模型
        5.2.1 研究对象与基础数据
        5.2.2 模型结果
        5.2.3 模型灵敏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评分详表
附录B 综合云数字指标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及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海岛旅游的案例研究
        二、休闲度假旅游的研究
    第三节 相关概念
        一、全域旅游
        二、休闲度假旅游
        三、国际旅游岛
    第四节 相关理论
        一、旅游IP理论
        二、“自下而上”营销理论
    第五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南岛旅游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海南岛发展沿革及基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概况
        二、人文资源概况
        三、各市县分布情况
    第二节 海南岛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第三节 海南岛旅游业态分析
        一、观光娱乐
        二、餐饮住宿
        三、旅行社
        四、购物经营
第三章 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旅游的开发理念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旅游的开发理念与目标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背景
        二、开发理念与战略定位
        三、国际旅游岛的形象建构
    第二节 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因素
        二、劣势因素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五、SWOT分析矩阵
第四章 海南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与营销对策
    第一节 海南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当前的发展困境分析
        二、利用“自下而上”理论确定营销战术
        三、利用旅游IP理论确定营销策略
    第二节 海南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及营销策略
        一、产品对策
        二、服务对策
        三、创新对策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创新之处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7)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现状
        1.2.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研究现状
        1.2.3 电力系统N-k故障分析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极端自然灾害及海岛综合能源系统建模
    2.1 引言
    2.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模型
        2.2.1 海岛电力子系统模型
        2.2.2 海岛天然气子系统模型
        2.2.3 海岛热力子系统模型
        2.2.4 耦合元件模型
        2.2.5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特性分析
    2.3 地震灾害下海岛综合能源系统故障率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极端自然灾害下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量化评估指标
        3.2.1 鲁棒性指标
        3.2.2 快速性指标
        3.2.3 冗余性指标
    3.3 算例分析
        3.3.1 鲁棒性指标验证
        3.3.2 冗余性指标验证
        3.3.3 快速性指标验证
        3.3.4 综合性指标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极端自然灾害下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指标
    4.3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提升方法
        4.3.1 定位关键元件
        4.3.2 韧性提升策略
    4.4 算例分析
        4.4.1 全系统韧性分析
        4.4.2 故障前元件韧性分析
        4.4.3 故障后元件韧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大范围随机设备故障的N-k安全性分析及筛选方法
    5.1 引言
    5.2 影响增量方法
    5.3 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分析及筛选方法
        5.3.1 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影响计算方法
        5.3.2 独立故障状态消去
        5.3.3 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影响计算方法流程
        5.3.4 高影响N-k故障筛选方法
    5.4 算例分析
        5.4.1 IEEE RTS79 测试系统
        5.4.2 PEGASE1354 节点测试系统
        5.4.3 PEGASE13659 节点测试系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舟山海岛村落景观特征及其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政策背景
        1.1.2 选题来源
    1.2 相关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乡村(村落)景观研究方面
        1.3.2 乡村(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方面
        1.3.3 滨海乡村(村落)景观研究方面
        1.3.4 乡村(村落)景观保护研究方面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4.2.1 理论意义
        1.4.2.2 实践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以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创新点
    1.8 本章小结
2 舟山海岛村落景观现状与类型
    2.1 调查地与样本选择
        2.1.1 调查地概况
        2.1.2 调研村落选择依据
        2.1.3 样本选取结果
    2.2 舟山海岛村落景观现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水资源
        2.2.3 植物现状
        2.2.4 人文资源
    2.3 舟山海岛村落景观类型
    2.4 本章小结
3 舟山海岛村落景观特征研究
    3.1 自然景观特征
        3.1.1 选址与山水环境
        3.1.1.1 地貌特征
        3.1.1.2 水系特征
        3.1.1.3 植物景观特征
        3.1.2 景观格局
    3.2 聚落景观特征
        3.2.1 聚落形态
        3.2.2 公共景观
        3.2.2.1 街巷形态
        3.2.2.2 街巷界面与尺度
        3.2.2.3 公共空间形态
        3.2.3 建筑景观
        3.2.3.1 建筑风貌
        3.2.3.2 建筑形式
        3.2.3.3 建筑色彩与装饰
    3.3 生产景观特征
        3.3.1 景观类型
        3.3.2 渔业景观
        3.3.2.1 渔业景观的类型及其要素
        3.3.2.2 渔业景观的特征
        3.3.3 农业景观
        3.3.3.1 农田景观类型
        3.3.3.2 农田景观要素
        3.3.3.3 农田景观形态
    3.4 村落景观要素与景观特征的关系分析
        3.4.1 景观要素与特征形成的必然性
        3.4.2 村落景观特征的共性
        3.4.3 村落景观特征的差异性
        3.4.3.1 各有偏好的自然景观与生产景观
        3.4.3.2 形态迥异的聚落景观
    3.5 本章小结
4 舟山海岛村落景观特征保护策略研究
    4.1 案例景观现状
        4.1.1 丘陵山岙型——翁家岙村
        4.1.1.1 基本概况
        4.1.1.2 山水格局
        4.1.1.3 聚落内部
        4.1.1.4 农业生产
        4.1.2 滨海山地型——樟州村
        4.1.2.1 基本概况
        4.1.2.2 山水格局
        4.1.2.3 聚落内部
        4.1.2.4 渔业生产
        4.1.3 滨海平原型——螺门村
        4.1.3.1 基本概况
        4.1.3.2 山水格局
        4.1.3.3 聚落内部
        4.1.3.4 生产景观
    4.2 村落景观特征的形成原因分析
        4.2.1 遵循人地关系协调的选址
        4.2.2 功能完备的的环境空间
        4.2.3 移民背景与海岛自然环境结合而成的多元聚落形态
        4.2.4 宗族与家族文化影响下多核心组团发展的内部空间组织形态
        4.2.5 与地形同构、总体可达性偏低的道路街巷系统
        4.2.6 顺应生产技术渊源的农业景观
    4.3 村落景观特征的内在冲突分析
        4.3.1 自然山水空间破碎
        4.3.2 聚落内部景观风貌退化
        4.3.3 经济驱动下景观资源不合理利用
    4.4 村落景观特征保护策略探讨
        4.4.1 总体原则
        4.4.1.1 强化自然特征,延续山水格局
        4.4.1.2 优化聚落布局,保护空间特色
        4.4.1.3 坚持保护优先,突出有序利用
        4.4.2 明确海岛村落景观保护对象与范围
        4.4.3 村落景观保护方法与措施
        4.4.3.1 自然景观保护
        4.4.3.2 农田景观保护
        4.4.3.3 聚落景观保护
        4.4.4 建立村落景观保护共治体系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基于生态适宜性和陆海统筹视角的海岛分类开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岛资源生态环境特征及对人类活动响应研究进展
        1.2.2 海岛资源开发的生态适宜性研究进展
        1.2.3 海岛可持续开发研究进展
        1.2.4 陆海统筹研究进展
        1.2.5 存在问题分析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海岛
        2.1.2 海岛生态系统
        2.1.3 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
        2.1.4 陆海统筹
        2.1.5 海岛海滩及其稳定性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地质学理论
        2.2.2 人—地(岛)耦合理论
        2.2.3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理论
第三章 海岛开发陆海统筹思路及生态适宜性测度方法
    3.1 海岛开发的本质
        3.1.1 资源价值转化
        3.1.2 产业强化和转化
    3.2 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海岛开发理念
        3.2.1 陆海统筹的开发模式
        3.2.2 陆海统筹协同发展模型
        3.2.3 陆海资源调配与海岛资源开发时机分析
    3.3 海岛开发的生态适宜性测度模型
        3.3.1 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
        3.3.2 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盈亏测算
        3.3.3 海岛开发的生态适宜性测度模型
        3.3.4 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测度模型的意义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海岛分类型开发模式
    4.1 海岛分类型开发依据
    4.2 大型海岛综合开发模式
        4.2.1 综合开发的阶段性特征
        4.2.2 综合开发生态适宜性分析
        4.2.3 “三生”耦合协调度与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4.3 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保护性开发模式
        4.3.1 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开发的类型
        4.3.2 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开发的条件
        4.3.3 特色资源开发生态适宜性分析
    4.4 其他开发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型海岛综合开发生态化管理研究
    5.1 研究对象选择
    5.2 生态适宜性分析
        5.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5.2.2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变化
    5.3 “三生”耦合协调度分析
    5.4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5.5 生态化管理对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开发生态化管理研究
    6.1 海岛特色资源开发的生态适宜性分析
        6.1.1 研究对象选择
        6.1.2 特色资源开发适宜性分析
        6.1.3 特色资源开发时机分析
    6.2 海岛旅游海滩特色开发管理
        6.2.1 研究对象选择
        6.2.2 旅游海滩管理框架
        6.2.3 海岛旅游海滩管理现状分析
        6.2.4 海岛旅游海滩管理模式
    6.3 其他特色资源开发的生态化管理
        6.3.1 海岛渔业资源特色开发生态化管理
        6.3.2 海岛港口资源特色开发生态化管理
        6.3.3 岛群区块式集群开发生态化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无居民海岛法律制度研究综述
        (二)用途管制制度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规范分析方法
        (二)实证分析方法
        (三)经济分析方法
    四、论文框架
        (一)论文框架的逻辑结构
        (二)论文框架的内容配置
第一章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
    第一节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一、国家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用途管制职责实现的需要
        (一)用途管制的实施范围需要扩大到无居民海岛
        (二)需要整合与无居民海岛利用相关的各类规划
        二、有效解决无居民海岛现实使用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一)需要解决无居民海岛的用途分类问题
        (二)无居民海岛的用途分类需要与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相衔接
    第二节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构建的可行性
        一、国家“陆海统筹”战略的支持
        (一)“陆海统筹”战略要求推进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
        (二)“陆海统筹”战略要求规范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
        二、国家对无居民海岛现有的管理成果铺垫
        (一)海岛的全面调查统计完成
        (二)无居民海岛的财政收支管理体系的建立
        (三)国家对无居民海岛实施“整岛登记”
        (四)海岛利用受国家监督检查
第二章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概念辨析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无居民海岛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
        (三)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无居民海岛用途与无居民海岛利用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与无居民海岛利用规划
        (三)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与海岛土地征收
    第二节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国家
        (二)企、事业单位法人和自然人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行为
        (二)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
        三、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二)企、事业单位法人和自然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法学依据
        (一)法的价值论
        (二)法与政治的关系理论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经济学依据
        (一)公共物品理论
        (二)政府管制理论
        三、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地理学依据
        (一)灾害理论
        (二)生态脆弱性理论
第三章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构建的原则
    第一节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原则
        一、无居民海岛利用需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一)降低市场失灵
        (二)避免管制失灵
        二、无居民海岛利用受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的指引
        (一)平衡无居民海岛利用行为的秩序与自由的冲突
        (二)兼顾无居民海岛资源的分配公平与利用效率
    第二节 坚守政策底线的原则
        一、无居民海岛利用规划的编制要坚守“三条控制线”
        (一)不侵犯生态保护红线
        (二)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
        (三)不突破城镇开发边界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要严格管控
        (一)禁止在无居民海岛确定“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用途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禁止任意改变
第四章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构建中的利益衡量
    第一节 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分析
        一、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
        (一)对利益主体的细分
        (二)利益主体的利益识别
        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
        (一)利益主体之间产生利益矛盾的原因
        (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三)部门利益与部门利益之间的矛盾
        (四)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的矛盾
        (五)行政管理人员利益与其他利益的矛盾
    第二节 利益衡量的原则与目标
        一、利益衡量的原则
        (一)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
        (二)利益填补原则
        (三)统筹兼顾原则
        二、利益衡量的目标
        (一)协调环境公共利益与私人经济利益的关系
        (二)避免公共经济利益对私人经济利益的侵犯
        (三)减少部门之间的“争利推责”
        (四)统筹中央的全局利益与地方的局部利益
        (五)限制不正当的行政管理人员利益
第五章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构建框架与相关制度完善
    第一节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权的设定
        一、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权的扩张视角
        (一)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权的性质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权的内容与形式
        (三)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权的设定标准
        (四)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权的自由裁量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权的制约视角
        (一)对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权的内部制约
        (二)对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权的外部制约
    第二节 无居民海岛利用规划制度的完善
        一、在国土空间规划下编制无居民海岛利用规划
        (一)多种规划并存所导致的衔接难问题
        (二)无居民海岛利用规划的指标控制
        (三)无居民海岛利用规划的分区管制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的类型化重塑
        (一)无居民海岛用途的实证考察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具有涵盖“用海”概念的特殊性
        (三)无居民海岛用途的确定原则
        (四)无居民海岛用途的规范设计
        (五)无居民海岛用途的“负面清单”设计
        三、无居民海岛用途审批制度的完善
        (一)审批权限的调整
        (二)审查内容的细化
        (三)审批流程的优化
    第三节 无居民海岛用途变更的规则设计
        一、无居民海岛需要用途变更的原因
        (一)弥补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的弊端
        (二)适应无居民海岛利用规划的调整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变更的内容
        (一)农用岛的变更
        (二)建设用岛的变更
        (三)其他用岛的变更
    第四节 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制度的完善
        一、无居民海岛使用金的确定依据
        (一)无居民海岛的用途
        (二)无居民海岛所属地域的土地价格水平
        二、无居民海岛使用金的减免、征收与使用
        (一)确定减免无居民海岛使用金的用岛项目
        (二)完善无居民海岛使用金的征收使用管理
    第五节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的监督检查体系与法律责任完善
        一、健全对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的监督检查体系
        (一)实施统一的国家自然资源督察
        (二)发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监督作用
        (三)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二、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责任的完善
        (一)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
        (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与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制度衔接
    第一节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视域下的无居民海岛使用权体系
        一、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性质分析
        (一)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具有私权性质
        (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具有物权性质
        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权利特殊性
        (一)伴随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公法义务过重
        (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客体突破了“一物一权”主义
        三、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绿色化”思路
        (一)《民法典》绿色原则与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的耦合
        (二)《民法典》绿色原则对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辐射
        四、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种类
        (一)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应是一组“权利束”
        (二)农用岛使用权
        (三)建设用岛使用权
        (四)其他用岛使用权
    第二节 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对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变动的影响
        一、设定了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取得条件
        (一)足额缴纳无居民海岛使用金
        (二)修建无居民海岛的保护设施
        二、限制了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自由流转
        (一)受让人资格的限制
        (二)海岛保护投资达到一定规模
        (三)已缴清无居民海岛使用金
        (四)无居民海岛的使用用途未改变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四、我国海岛经济的发展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海岛旅游文献综述[J]. 王冠群,王丽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1(05)
  • [2]计及海水淡化系统的海岛微电网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研究[D]. 胡梦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3]游客视角下长岛特色旅游小镇的满意感知研究[D]. 张艳. 烟台大学, 2021(12)
  • [4]海岛民居的民宿改造设计策略研究 ——以涠洲岛民宿改造为例[D]. 刘远. 广西大学, 2021(12)
  • [5]并网海岛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研究[D]. 任岷.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9)
  • [6]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及营销策略研究[D]. 郭子豪.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D]. 孙霆锴.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8]舟山海岛村落景观特征及其保护策略研究[D]. 张译匀.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8)
  • [9]基于生态适宜性和陆海统筹视角的海岛分类开发管理研究[D]. 郑蔚恒.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2)
  • [10]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构建[D]. 赵缔. 吉林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我国海岛经济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