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再起——南京同旺印刷有限公司专访

春风再起——南京同旺印刷有限公司专访

一、春风吹又生——南京同旺印花公司采访纪实(论文文献综述)

潘玮琳[1](2010)在《锡箔的社会文化史:以民国江浙地区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一个关于锡箔的社会文化史研究。以民国时期江浙地区的锡箔业为个案,探讨了锡箔这种特殊形式的纸钱在江浙一带的兴起,及其生产工艺、制造与流通网络。锡箔是中国祭祀礼仪中常用的一种纸钱。但是由于相关资料的零散,锡箔生产与流通的历史较少引起研究者的瞩目。然而,在现代中国反迷信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政府需要对使用和生产锡箔的行为进行控制与改造,使这一原本鲜为人知的行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锡箔在中国社会中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表现在人们对锡箔起源的追溯中。这种追溯又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纸钱起源的追溯,其次是对锡箔这种特殊纸钱的追溯。在对纸钱起源的追溯中,儒家构建起了一个从明器到瘗钱再到纸钱、焚烧纸钱的发展谱系,从而赋予了纸钱合乎礼仪规范的特性。而反对纸钱者则提出了不同的起源可能性。对于锡箔起源的说法,不见诸史籍记载,而来自江浙一带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指出,锡箔的起源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传说反映了锡箔的兴起与明代贵银思想之间的关联。杭、绍、甬是江浙锡箔的主要产地。上海则在近代开埠以来,成为了江浙锡箔产销网络中的枢纽。本文通过对锡箔的生产工艺、生产组织与流通网络的考察,力图揭示的是,尽管现代反迷信话语将锡箔业塑造成一种落后、衰败的地方产业,实际上,锡箔的产销却拥有一个辐射全国的严密而活跃的网络;锡料的进口和锡箔成品的出口,更牵涉到一个国际贸易网络。民国时期江浙地区锡箔业的个案,为我们探讨现代反迷信的表达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反迷信运动中,政府对江浙锡箔业征收“迷信捐”,以期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围绕着这一税收的名义与税率,箔商与政府、地方与中央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博弈。“迷信捐”将改造国民和改革税制这两个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纠结在了一起。在此过程中,锡箔业作为江浙地区的一种重要地方产业,与地方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不绝如缕的生命力,折射出具体历史场景下反迷信运动的复杂性。

龚树排[2](2010)在《意义的流动:从国家到地方再到民族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是以农民为创作主体,吸收了侗族刺绣、剪纸、服饰等民间传统美术的表现手法,借鉴了一些专业美术的技法,创作出的具有构图大胆、造型夸张、色彩鲜亮等特征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形式。它肇始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绘制的宣传画,先后经历了“宣传画”、“农民画”和“风情画”三个发展阶段。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宣传画”、“农民画”和“风情画”统一于当代民间绘画的范畴中。论文选取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更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场域中来考量,深刻分析其与当地文化生态背景、地理条件、审美认知的关系,力图揭示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如何赋予绘画不同的意义,以及为何赋予绘画这样的意义。通过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的深描,提供一种对地方生活的解读。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创生于特定时期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1973—1978年的宣传画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被纳入到群众性的运动中,使得国家话语在民间得以表达,达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目的。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审美趋于多元化,经济领域的市场价值观念开始渗透到民间绘画领域,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民画的创作将国家宏大时代话语和地方微观日常生活相结合,立足于浓郁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成为各类画展和绘画市场的新宠。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民画在社会文化变迁中走向式微。然而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同样给民间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人们在重估乡土社会的传统资源中,认识到民间绘画艺术对民族文化的延续和表征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侗族风情画得到转型与再生,成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表征符号。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历经兴衰,随着时代语境的不断变化,经历了从国家到地方再到民族的意义流变过程。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不再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文化符号,它所表征的意义和意指的意象超越了地方而融入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体系之中。

江同正,王明午[3](2002)在《春风吹又生——南京同旺印花公司采访纪实》文中研究指明

江同正,王明午[4](2001)在《春风吹又生——南京同旺印花公司通过改革求生存、求发展记实》文中研究表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最好诠释。正值同旺公司成立五周年前夕,笔者专程前往作了为期两天的采访,所见所闻令人振奋。短短五年,这家不足百人的小厂,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不仅打胜了产值、资产、效益、职工收入同时翻几番的漂亮翻身战,而且企业生产一片繁忙,职工干劲十足,生产秩序井然,处处显示出盎然的生机。

二、春风吹又生——南京同旺印花公司采访纪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风吹又生——南京同旺印花公司采访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1)锡箔的社会文化史:以民国江浙地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主题和结构
第二章 纸钱的起源
    第一节 "大象其生":儒家"明器"观的起源
    第二节 "冥冥何所需":从"明器"、"瘗钱"到"烧纸钱"的谱系
    第三节 "通俗"与"流俗"之辨:明清丧葬礼俗中的纸钱
    第四节 "礼仪的交织":晚明天主教传教士对纸钱的看法
    第五节 "天上的财富":晚清传教士对冥钱的批评
第三章 锡箔的起源:民间传说及其社会经济背景
    第一节 "洪武皇帝的阴债":几个锡箔起源的故事
    第二节 "百姓虽愚,谁肯以—金买一纸?":明代尚银思想与锡箔的起源
第四章 从锡、纸到锡箔:锡箔制造的原料与工艺
    第一节 锡箔制造的原料
    第二节 锡箔制造的工艺
    第三节 箔工、砑户、贫女:锡箔的制造者
第五章 锡箔的商品化和江浙锡箔的现代产业网络
    第一节 "杭箔"、"宁箔"与"绍箔":民国以前江浙锡箔产地
    第二节 锡箔的商品化
    第三节 20世纪上半期江浙锡箔业的运作
    第四节 上海与现代江浙锡箔产销的国内网络
    第五节 "滇铜"与"荷兰锡":锡箔产业中的国际因素
第六章 反迷信运动与锡箔业:1927-1931年江浙锡箔特税案
    第一节 "寓禁于征":锡箔特税的开征与国、地矛盾的凸显
    第二节 "禁的善后":箔税收入分配中的省地矛盾
    第三节 "禁"与"征"的矛盾:取缔迷信物品业办法与其变通
    第四节 现代反迷信运动中的罪与罚:迷信税的法理问题
余论:锡箔业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箔商:地方秩序的维护者
    第二节 箔工:地方秩序的"破坏者"
    第三节 贫女:从事"迷信"物品生产的女性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意义的流动:从国家到地方再到民族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论
    (一) 选题的由来与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研究综述
        1. 物的意义流变的相关研究
        2. 文化再生产问题的相关研究
        3. 当代民间绘画的相关研究
    (三) 论文思路和研究方法
二、调查点的文化背景
    (一) 建筑文化
    (二) 款团制度
    (三) 侗族节日
    (四) 侗族服饰
    (五) 民间歌舞
三、宣传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一) 1973—1978 年三江宣传画实践
        1. 农村美术创作的背景
        2. 农村业余美术组的成立
        3. 宣传画的代表画家
    (二) 1973—1978 年三江宣传画模式
        1. 重视作品的政治内涵
        2. 在典型环境中刻画人物形象
        3. 借用舞台化的表现方式
四、农民画:少数民族地域画
    (一) 改革开放后美术创作的多元化
    (二) 改革开放后三江农民画地方色彩的呈现
        1. 从乡土生活中提炼题材,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2. 深受其他民间美术形式的影响,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
    (三) 改革开放后三江农民画的市场化探索
五、风情画:侗族文化的表征
    (一) 社会文化变迁中民间绘画的式微
    (二) 作为文化表征的侗族风情画
        1. 作为文化遗产的侗族风情画
        2. 侗族风情画的转型与再生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73—1978 年的三江宣传画
附录二:改革开放后的三江农民画
附录三:现阶段的三江风情画活动及作品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3)春风吹又生——南京同旺印花公司采访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新生:伴随着“阵痛”
五年:没有“巨人”的神话
发展:永恒的追求

四、春风吹又生——南京同旺印花公司采访纪实(论文参考文献)

  • [1]锡箔的社会文化史:以民国江浙地区为中心[D]. 潘玮琳. 复旦大学, 2010(11)
  • [2]意义的流动:从国家到地方再到民族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当代民间绘画的调查与研究[D]. 龚树排. 广西师范大学, 2010(01)
  • [3]春风吹又生——南京同旺印花公司采访纪实[J]. 江同正,王明午. 中国纺织, 2002(01)
  • [4]春风吹又生——南京同旺印花公司通过改革求生存、求发展记实[J]. 江同正,王明午. 改革与开放, 2001(12)

标签:;  ;  ;  ;  ;  

春风再起——南京同旺印刷有限公司专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