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化工“十五”发展建议

黔南化工“十五”发展建议

一、黔南州化学工业“十五”发展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董卫丹[1](2021)在《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有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目前城市逐渐从拆除、重建等硬性的治理方式开始逐渐过渡到关注从多层面配合城市物质文化综合协同发展的更新模式,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面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老旧小区升级、居民活动需求增加、社区养老储备设施不足、二三线城市产业转型等现状,希望逐渐利用城市既存的旧工业建筑资源置换为社区活动中心,从而为社区提供一个可达性强、使用率高、活动类型丰富的生活娱乐场所。因此本文选择以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研究为题,首先通过对社区活动中心和旧工业建筑两种建筑类型进行基础功能、布局模式和现状概况进行研究,以期对现有两类建筑有相应的基础认知。其次以现有的相关改造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实践中从选址定位到细部节点设计面临的困难及解决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因素、场地要素、周边配套、使用需求、建筑自身等五个方面影响因素分析对现有此类改造的制约,同时也从正面梳理了旧工业建筑面向社区活动中心改造的契合点。文章最终从现有改造设计过程的各层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方法,具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前期评估与定位确定了旧工业建筑的场地选址及真实服务范围的有效性;第二部分则涵盖了场地交通、室外环境、场地要素、外观界面设计等外部改造设计;第三部分针对结构处理、功能更新、交通组织、空间改造、生态设计、细部设计等内部改造具体层面。在第六章通过工程实践对其改造设计策略进行验证反馈。本文以此希望通过对面向社区活动中心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进行全面的概述研究,为以后相关类型的改造实践提供参考,同时也作为对目前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的一种研究补充。

成瑞雪[2](2020)在《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文中认为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主要支撑,也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医院制剂及其调剂市场的存在满足了少数民族患者的用药需求。调剂市场的发展,对延长民族药产业价值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建设、对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市场,均有重要意义。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调剂了民族医医院之间制剂的余缺,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药安全、充分、公平和有效的使用,有利于缓解少数民族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本文运用系统抽象法,注重矛盾分析,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全面考察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重要作用、市场结构、市场监管和市场发展趋势,为调剂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民族药医院制剂是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主体涉及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医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由调出方、调入方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调剂价格等构成。拟调剂制剂具有商品化率低、可替代性弱、地域性强的特点。医院之间调剂制剂的程序、规则、范围都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制剂价格也由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由此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调剂市场进行了严格控制,从医院制剂注册、再注册和备案到管理制剂进入市场的数量、品种,再通过实施制剂调剂使用办法,管控着制剂市场的运行。药监部门对调剂程序的严格管控,缩减了制剂调剂规模、导致制剂市场调入调出不平衡、制剂调剂价格无法反映制剂供求关系、延长了制剂在调剂市场流通的时间、减少了医院利润,导致各民族医院内部出现大量的协定方剂以满足患者临床所需、增加民族医特色疗法提高医院收入,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在监管下具有显着的地方性和封闭性。从调剂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它最终会走向衰落,但还需要条件,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按药监部门对调剂市场的过严控制,阻碍了市场发展,加剧了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矛盾,医院为保障患者用药与维持运营只能购入国准字成药和使用协定方剂。但根据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医保目录中所纳入的民族药品可报销的范围和比例来看,过快取缔调剂市场不可行,医院制剂“简、便、廉、效”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因此,应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规模,定期将部分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降低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在逐步发展中提高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和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为促进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最终消亡创造条件。

张家浩[3](2018)在《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建构研究;第二部分是基于该体系以全国、天津市和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案例对体系三个层级的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系统和BIM信息模型的建构、以及对相关的分析应用进行实践性研究。本研究是在我国目前工业遗产研究背景下,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国家层面的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机构和体系的建立。第一部分,首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总结国内外前人的相关研究,并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提出建立“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然后,对该体系进行了建构研究,体系包括“国家层级”、“城市层级”和“遗产本体层级”。现阶段“国家层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统筹全国各部门、机构、地区和学者成果,解读我国工业遗产研究全貌;“城市层级”的目的是为了制定标准化的“普查表”和相应的“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为未来我国工业遗产专项普查做好准备;“遗产本体层级”的目的是为了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全面信息采集与管理标准的建立,以及GIS、BIM技术在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第二部分,首先,依据“国家层级”对全国目前工业遗产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采集,收集了我国1537项工业遗产,为我国未来工业遗产普查提供第一手的基础资料;建立“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全国工业遗产的行政区、时空、行业、保护、再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我国工业遗产的整体面貌。然后,基于“城市层级”对天津市域范围工业遗产进行普查,并建立“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基于GIS技术对天津市工业遗产的基本情况、再利用潜力以及工业遗产廊道的规划进行了研究。再后,基于“遗产本体层级”,对北洋水师大沽船坞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建立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信息管理系统”,并基于GIS技术对大沽船坞的历史格局演变、价值评估等进行研究,并进行了保护规划的编制。最后,基于“遗产本体层级”,由于遗产领域BIM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且数据处理复杂;因此笔者先对其工作流程进行研究,然后基于BIM技术对轮机车间、甲坞和设备的信息采集与信息模型建构进行案例研究;并基于Revit软件、Revit SDK和C++语言开发了“建筑遗产修缮管理软件”,将其应用于轮机车间修缮设计的残损信息管理中。

眭莉婷[4](2016)在《贵广高速铁路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高速铁路以其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环保、运量大、低费用等特点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新趋势。大力修建高速铁路,建立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已成为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贵州省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全省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因省内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特点,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一直是我国欠发达的省份之一。2008年贵州省正式开工建设第一条高速铁路——贵广高速铁路,它的建成使其成为西南最便捷的铁路出海大通道。研究贵广高速铁路对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充分利用贵广高速铁路促进贵州经济摆脱落后发展局面。本文在国内外高速铁路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目前国内外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产生的主要作用;其次深入研究高速铁路影响区域经济的基本要素以及高速铁路对这些要素流动的影响,分析高速铁路是如何通过要素流动对整个区域经济产生作用,从而探析高速铁路影响区域经济的时空演化机制;再次,在前文研究基础上,以贵州省贵广高速铁路沿线设站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引力模型、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贵广高速铁路对城际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格局产生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情况下对产业、就业、产业和就业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等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充分利用贵广高速铁路加快贵州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贵广高速铁路的修建提升了贵州沿线城市之间以及贵州沿线城市与桂林、广州之间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各城市因原来的经济实力和基础条件不同,贵州沿线城市可达性提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性;贵广高速铁路有利于促进贵州沿线城市产业发展、就业增加,产业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整合以及城市群的形成,但各城市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抓住发展机遇,防范“虹吸效应”,充分利用贵广高速铁路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杨艳,李晨昕,饶婷,周健,贺银菊[5](2016)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都匀毛尖茶中的香气成分》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分别用二氯甲烷与乙醚不同萃取剂提取都勾毛尖茶中的香气成分,优化蒸馏萃取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谱质联用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所提取的挥发性物质鉴定出102种,乙醚所提取的挥发性物质鉴定出101种,两种不同的萃取剂所得香气成分中相同物质61种。二氯甲烷与乙醚的萃取效果有一定差异,香气成分中的酸类、酯类、醇类共同作用为都勾毛尖提供了特殊香气。

汪盾[6](2016)在《基于“3S”及SD的攀枝花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石,生态安全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地理学等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攀枝花市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是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分,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特征。攀枝花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与其生态脆弱性共同决定了其生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同时攀枝花市的新一轮发展为其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上述背景下,进行攀枝花市生态安全的评价研究,对于促进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上,结合3S技术和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模型,以TM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分析为基础,回顾了国内外对生态安全及评价的方法和模型体系,在考虑了攀枝花市的环境和政策背景下,总结出攀枝花市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3S技术,建立各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标志提取出攀枝花市的土地利用数据;依据ANP-PSR-SENCE框架体系,构建适合攀枝花市特点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选取出具体的评价指标;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攀枝花市生态系统进行建模,并运用该模型对攀枝花市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进行模拟仿真,同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影响攀枝花市生态安全各因素的内在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反映攀枝花市生态安全的动力学过程;基于攀枝花市特点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SD建模,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行攀枝花市生态安全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攀枝花市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攀枝花市的自然和社会作用力动力机制,系统分析了攀枝花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时空变化。攀枝花市特殊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其生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攀枝花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为其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主要体现在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增多,生态风险源的多样性和多尺度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生态修复困难,未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变化将对攀枝花市生态安全产生深刻影响等问题。利用3S技术,建立了攀枝花市各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标志,综合运用非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出攀枝花市的耕地、水域、草地、林地等土地利用数据。(2)本研究建立了攀枝花市的ANP-PSR-SENCE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总体框架,通过运用网络分析法、“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体系构建,从生态风险、生态健康、生态响应三个方面选取出12个来自社会、经济、自然的具体指标。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攀枝花市生态系统SD模型,由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生态五个子系统模型构成,可以有效地指导指标体系框架下的指标选择,为攀枝花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提供依据。利用SD模型对2006-2020年攀枝花市生态安全进行仿真模拟,发现未来五年(2016-2020)年,即“十三五”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将是未来攀枝花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压力;环境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快速增加将很大程度影响攀枝花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其中攀枝花市第二产业矿业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贡献率比重最大。(3)在攀枝花市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中,从2006-2015年,攀枝花市生态安全等级总体处于第3级,即生态安全程度一般的水平,生态安全的综合得分在这10年中呈逐年升高,未来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生态风险和生态保障指数也越来越大,两者是制约攀枝花市生态安全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数得分也均呈上升态势,说明攀枝花市的生态风险指数、生态健康指数与生态保障指数三者这十年都是随着攀枝花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的上升而不断发展,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的不断上升,表明攀枝花市的生态环境在逐步改善。未来,攀枝花市要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处理好与资源、环境以及生态之间的关系,确保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相一致。从而使攀枝花市生态风险指数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攀枝花市生态健康和生态保障指数,从而实现攀枝花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全方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李帅[7](2015)在《复合水果白兰地酿造工艺的研究》文中提出蓝莓是一种蓝色或稍带黑色的小浆果,富含维生素、花青素、膳食纤维、矿物质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被誉为“超级水果”。刺梨呈扁球形,是云贵高原及四川西部特有的野生水果资源,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有机酸、氨基酸,以及过氧化物歧化酶。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极高,具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本论文以贵州麻江蓝莓和贵州贵阳刺梨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蓝莓、刺梨复合酿造白兰地工艺及其品质分析。具体的试验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对贵州麻江蓝莓及贵州贵阳刺梨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蓝莓的总糖含量为153.93g/kg,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总酸含量为6.37 g/kg;.共检出氨基酸15种,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矿质元素中钾、钙、磷、铁、镁、钠的含量较高。刺梨的总糖含量为43.03g/kg,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总酸含量为19.27g/kg;共检出氨基酸14种,含有除色氨酸外的所有必需氨基酸;矿质元素中钾、钙、镁的含量较高。选用四种优良葡萄酒酿酒酵母D254、71B、EC1118、V1116,对原料进行发酵。实验结果表明,EC1118酵母组发酵启动较快,所产发酵液过滤汁质量检测结果较好,残糖低,酒精度高,总酸较高,原白兰地总酯最高,总酸较高且感官评定得分最高,因此最终确定采用EC1118酵母作为后续实验发酵用酵母。将EC1118酵母用于复合水果的液态发酵,考察了原料配比、发酵温度和初始pH三个因素对复合水果发酵液过滤汁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料配比18:1:1,发酵温度20℃,初始pH 3.4为最佳发酵条件组合。在该工艺条件下所产复合水果原白兰地,酒体纯净,果香、酒香协调浓郁,口感甘冽、清爽、较醇和。对复合水果发酵液过滤汁进行不同蒸馏方式实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蒸馏方式对复合水果原白兰地酒精度、总酸、总酯均有一定影响。采用澄清汁蒸馏的原白兰地能获得较高的酒精度,但采用带酒脚蒸馏可以获得更高的总酸和总酯;微量成分分析表明,带酒脚蒸馏能产生乙缩醛,而澄清汁蒸馏不产乙缩醛,其它物质含量均为带酒脚蒸馏得到的原白兰地要高于用澄清汁蒸馏得到的原白兰地。白兰地微量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表明,三种原白兰地的微量成分主要为乙醛、甲醇、乙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和β-苯乙醇。三种原白兰地的风味物质主要为醇类、酯类、醛酮类、羧酸类、萜烯类和烃类,其中醇类为最主要物质,含量占42%以上。三种原白兰地中共有的主要风味物质为异戊醇、乙缩醛、乙酸乙酯、乙醛、异丁醇、乙酸和辛酸乙酯。复合水果原白兰地中杂醇油相对含量最低,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且种类最多。复合水果原白兰地经三个月储藏陈酿后微量成分由7种增至10种,甲醇和乙醛含量降低,酯类物质含量增加。两种白兰地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异戊醇、癸酸乙酯、乙酸乙酯、乙缩醛、乙酸、乙醛、β-苯乙醇。复合水果原白兰地经三个月储藏陈酿后风味物质种类减少,醇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增加,酯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降低,萜烯类种类和相对含量降低。复合水果原白兰地经橡木陈酿三个月后微量成分由7种增至12种。复合水果原白兰地经橡木陈酿一个月后,乙醛、乙缩醛、乙酸乙酯和β-苯乙醇含量下降,甲醇、异戊醇和异丁醛的含量上升,并检测到异丁酸乙酯。经橡木陈酿三个月后,除乙醛外其它物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还有一些新物质的出现。

韩克锋[8](2014)在《抗日战争时期贵州采矿业发展状况研究 ——以煤、铁、汞、锰为例》文中指出抗战期间贵州矿产得以迅速开发。本论文对贵州矿产开发的背景、开发情况、企业管理与特点和矿产开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揭示抗战期间贵州矿产开发的全貌。本论文第一部分是关于贵州矿产开发背景的论述。主要从国民政府战场溃败与政治中心内迁西南、工矿企业的内迁和开发贵州矿产资源的优势等进行讨论。第二部分是关于矿产开发状况及技术运用更新的论述。具体分析了煤铁汞锰四种矿产开发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矿产开发中吸收外来技术人员以及对技术的运用与创新。第三部分是关于矿产企业的管理方式及特点的讨论。首先讨论了矿产企业中的几种主要管理方式,并结合第二部分矿产开发情况进一步分析贵州矿产开发的主要特点。第四部分是关于矿产开发影响的探讨。该部分主要从贵州矿产开发对抗战及贵州本省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可知,抗战这一客观环境为贵州矿产开发提供了资金、人才、技术等条件,贵州矿产开发得以迅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从总体上讲抗战时期贵州矿产开发促进了贵州经济的发展,也支援了中国抗战。

向霞[9](2011)在《浅谈黔南州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文中指出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黔南州建立了24个自然保护区,但建设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赖炯萍[10](2008)在《清水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经济效益分析》文中指出本论文以清水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为示范,参考国内外现有的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及环境经济评价方法,利用环境科学、水文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采用水质模型耦合以及定量模型模拟的方法,统筹研究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污染防治的相互关系,从水污染经济损失与水资源价值的关系着手,通过费用—效果和费用—效益等环境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分析清水江流域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和费用支出,估算水污染带来的长期和潜在的损失以及进行治理后取得的社会效益,阐明水污染治理的损益关系与水污染治理方案的可行性,为水污染治理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该研究方法在贵州省属首次运用。清水江流域综合整治大大减少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了河流水质的不断恶化,到2010年有60939.4万元的净效益现值收益。清水江流域的综合整治体现了在治理水污染、改善水质的同时也可有一定的经济收益,清水江流域的综合整治对全面推动我省流域治理和水污染防治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黔南州化学工业“十五”发展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黔南州化学工业“十五”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1.1.2 旧工业建筑更新的困境
        1.1.3 居民文体娱乐活动需求提升
        1.1.4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释义及研究对象
        1.3.1 概念释义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内容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相关基础研究
    2.1 旧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2.1.1 我国旧工业建筑发展概况
        2.1.2 旧工业建筑类型及空间功能组成概述
        2.1.3 旧工业建筑的空间布局及特征
    2.2 旧工业建筑与社区的关联性
        2.2.1 旧工业建筑与社区的结合类型
        2.2.2 旧工业建筑与社区的空间关系
    2.3 社区活动中心的相关研究
        2.3.1 社区活动中心类型及空间功能组成概述
        2.3.2 社区活动中心的空间布局及现状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案例解析
    3.1 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
        3.1.1 案例选择
        3.1.2 分析内容
    3.2 案例分析
        3.2.1 崇明岛建设镇社区活动中心
        3.2.2 慧剑社区活动中心
        3.2.3 崇明岛城桥镇社区活动中心
        3.2.4 闵行区电机片区改造
        3.2.5 贵州黔南州旧厂房改造设计
    3.3 问题与经验总结
        3.3.1 基地选址与服务范围
        3.3.2 场地环境与活动协调
        3.3.3 功能需求与规模配比
        3.3.4 空间更新与尺度转化
        3.3.5 空间环境与使用品质
    3.4 本章小结
4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适宜性分析
    4.1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设计影响因素
        4.1.1 建筑自身因素
        4.1.2 改造使用需求
        4.1.3 场地周边配套
        4.1.4 经济因素限制
        4.1.5 场地要素限制
    4.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的契合性
        4.2.1 旧工业建筑自身的空间特征
        4.2.2 旧工业建筑的综合改造优势
        4.2.3 社区活动中心对于旧工业建筑改造需要
    4.3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原则
        4.3.1 建筑选址的配套协同原则
        4.3.2 建筑要素的新旧共生原则
        4.3.3 场地设计的开放明晰原则
        4.3.4 功能更新的多样互补原则
        4.3.5 空间改造的适宜匹配原则
        4.3.6 空间环境的舒适节能原则
    4.4 本章小结
5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5.1 旧工业建筑的前期评估与定位
        5.1.1 旧工业建筑前期评估
        5.1.2 选址及服务等级确定
    5.2 社区活动中心外部空间改造设计
        5.2.1 场地交通设计
        5.2.2 室外环境设计
        5.2.3 场地要素改造
        5.2.4 外观界面设计
    5.3 社区活动中心内部空间改造设计
        5.3.1 结构处理
        5.3.2 功能更新
        5.3.3 空间组织
        5.3.4 空间改造
        5.3.5 生态化设计
        5.3.6 细部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项目实践
    6.1 项目前期评估与定位
        6.1.1 项目基础背景分析
        6.1.2 选址及前期评估定位
    6.2 社区活动中心功能需求调研
        6.2.1 问卷设计及内容
        6.2.2 调研结果分析
        6.2.3 空间功能配置
    6.3 社区活动中心外部空间改造设计
        6.3.1 场地交通设计
        6.3.2 室外环境设计
        6.3.3 外观界面设计
    6.4 社区活动中心内部空间改造设计
        6.4.1 结构处理
        6.4.2 功能更新
        6.4.3 空间组织
        6.4.4 空间改造
        6.4.5 物理环境改善
        6.4.6 细部改造设计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
    附录一 居住区配套设施控制指标
    附录二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使用情况调研
    附录三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功能需求调研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政府控制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
    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研究的新领域
    三、系统抽象法在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中的运用
第一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市场调剂的重要性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及其地位
        一、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医院制剂
        二、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品种
        三、民族药医院制剂在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支撑
        一、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二、医院制剂在各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发挥的作用
        三、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的用药范围
    第三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保障
        一、民族医医院的结构及其分布
        二、民族医医院调剂使用制剂的原因
        三、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调剂制剂所占比重
    第四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重要保障
        一、少数民族患者大多愿意接受民族医治疗
        二、民族地区常发病、多发病民族药有独特疗效
        三、少数民族患者使用民族药医院制剂药费低
    第五节 医院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的发展
        一、能增加制剂调出医院的收入
        二、有利于提高民族药医院制剂的生产质量和水平
        三、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特色的形成
第二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结构
    第一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调出方和调入方
        一、调出方(卖方)
        二、调入方(买方)
        三、调入方和调出方买卖制剂的特点
    第二节 调入方与调出方的调剂协议与批准
        一、买卖双方协议的达成
        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三、制剂调剂是一个有严格监管的市场
    第三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价格
        一、制剂的调剂价格由物价部门制定执行
        二、医院制剂调剂价格的评价
        三、民族药品市场内部价格变化对调剂市场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一、调剂市场主要涉及藏、蒙、维吾尔族药医院制剂
        二、五藏区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三、八蒙区蒙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四、维傣彝苗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第三章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注册与再注册
        一、对民族药医院制剂注册的要求
        二、有效期与再注册
        三、高昂的注册与再注册成本阻碍民族药医院制剂发展
        四、注册困难限制了市场调剂制剂的品种与结构
    第二节 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一、对每一笔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的批准
        二、调剂市场监管阻碍市场正常运行
        三、大量院内协定方剂产生和民族医特色疗法产生
        四、制剂调剂市场行政控制地方性和封闭性突出
    第三节 从注册制到备案制的转变缩小了制剂调剂市场规模
        一、备案制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
        二、备案制必将导致调剂市场规模缩减
第四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消亡的条件
        一、中药医院制剂所走过的道路
        二、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必须增加
        三、医疗保险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提高
    第二节 现阶段必须扩大民族药医院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
        一、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有限
        二、市场是民族医医院之间调剂制剂余缺的唯一途径
        三、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满足少数民族患者用药需求
    第三节 为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消亡创造条件
        一、定期将部分民族药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
        二、降低医院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
        三、逐步增加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国药比重
        四、提高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国工业遗产的整体情况仍未可知
        1.1.2 城市化高速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矛盾
        1.1.3 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的缺失
    1.2 研究对象
        1.2.1 中国工业遗产
        1.2.2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
    1.3 国内外既往研究综述
        1.3.1 国外综述
        1.3.2 国内综述
        1.3.3 既往研究的经验与问题
    1.4 研究问题及解决途径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研究创新及未尽事宜
        1.7.1 研究创新之处
        1.7.2 研究未尽事宜
第二章 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
    2.1 体系结构总述
        2.1.1 体系建立依据
        2.1.2 体系的总体结构
        2.1.3 体系应用技术介绍
        2.1.4 对我国未来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工作实施的讨论
    2.2 国家层级标准研究
        2.2.1 信息采集标准
        2.2.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3 城市层级标准研究
        2.3.1 信息采集标准
        2.3.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4 遗产本体层级标准研究
        2.4.1 信息采集标准
        2.4.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4.3 信息模型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全国工业遗产为例
    3.1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的实施
        3.1.1 信息采集标准
        3.1.2 信息采集的实施及成果
    3.2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3.2.1 全国工业遗产GIS数据库建构
        3.2.2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3.3 基于GIS的我国工业遗产现状分析研究
        3.3.1 全国工业遗产总体情况分析研究
        3.3.2 我国行政区层面的工业遗产分布研究
        3.3.3 基于我国工业发展史的时空分布研究
        3.3.4 基于行业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为例
    4.1 天津市工业遗产普查的实施
    4.2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4.2.1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GIS数据库建构
        4.2.2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文件数据库建构
        4.2.3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构
    4.3 基于GIS的天津工业遗产分析及廊道规划研究
        4.3.1 天津工业遗产总体分析研究
        4.3.2 天津工业遗产廊道规划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遗产本体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
    5.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信息采集的实施
        5.1.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简介
        5.1.2 信息采集的实施
    5.2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产本体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5.2.1 GIS数据库框架建构
        5.2.2 文件数据库的建构
        5.2.3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产本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构
    5.3 GIS在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5.3.1 基于时态GIS的大沽船坞历史沿革探究
        5.3.2 基于GIS技术的价值评估研究
        5.3.3 GIS技术指导下的保护规划编制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遗产本体层级BIM信息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轮机车间、甲坞及设备为例
    6.1 工业遗产领域BIM技术工作流程研究
    6.2 轮机车间、甲坞及设备的信息采集与处理
    6.3 BIM信息模型建构研究
        6.3.1 轮机车间BIM信息模型的建构研究
        6.3.2 甲坞BIM信息模型的建构研究
        6.3.3 BIM在工业设备遗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6.4 建筑遗产修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6.4.1 Revit自带功能在工业遗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与弊端
        6.4.2 建筑遗产修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
        6.4.3 轮机车间残损信息管理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7.1 本研究内容总结
    7.2 本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本人学术成果
鸣谢
附录A 中国工业遗产名录(笔者编制,截至2018年6月1 日)
附录B 国内外工业(文化)遗产普查表汇编
    附录B-1《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申报材料
    附录B-2 英国IRIS调查表
    附录B-3 美国HABS调查表
    附录B-4 美国HAER调查表
    附录B-5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附录B-6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
    附录B-7 北京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8 上海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9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10 济南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11 南京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C 中国工业遗产普查表(笔者编制)
    附录C-1《中国工业遗产普查表(2018 年试行版)》
    附录C-2 普查表填写规范
        (1)封面
        (2)基本信息
        (3)生产工业流程
        (4)重要建构筑物遗产
        (5)重要设备遗产
        (6)测绘图
        (7)照片
        (8)参考文献和其他信息
    附录C-3 中国工业遗产编号索引
    附录C-4 《中国工业遗产行业名称及代码表(2018 版)》
附录D 工业遗产本体层级信息采集表(笔者编制)
    附录D-1 《工业遗产历史环境调查表》
    附录D-2 《工业建构筑物残损信息调查表》
    附录D-3 《工业遗产设备信息调查表》
    附录D-4 《三维激光扫描站位记录表》
    附录D-5 《工业遗产本体层级文献资料登记表》
    附录D-6 《生产工艺流程登记表》
附录E 工业遗产相关行业类型列表翻译及整理
    附录E-1 英国IRIS工业遗产普查表附录I工业行业类型
    附录E-2 1936 年中华民国《实业部月刊》工业分类[105]
    附录E-3 1982 年版《中国统计年鉴》中工业分类
    附录E-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3-1984》
附录F 各层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框架标准(笔者编制)
    附录F-1 国家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2 城市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3 遗产本体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4 遗产本体层级文件数据库框架
附录G 工业遗产BIM信息模型标准化族库(笔者编制)
附录H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成果展示(笔者参与)
附录J 轮机车间主要残存信息汇总(笔者编制)

(4)贵广高速铁路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速铁路的界定及特征
        1.2.2 高速铁路影响区域经济的理论基础
        1.2.3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分析
    2.1 高速铁路建设对产业的带动作用
        2.1.1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2.1.2 加速产业集聚与扩散
        2.1.3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2.2 高速铁路运营对区域可达性的改善作用
        2.2.1 缩短旅行时间
        2.2.2 改变区位优势潜力
        2.2.3 增强城际空间联系
    2.3 高速铁路发展的其它社会经济作用
        2.3.1 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2.3.2 促进城市发展
        2.3.3 影响居民生活方式
        2.3.4 提升社会效益
3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要素及机理分析
    3.1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要素分析
        3.1.1 人力要素流动
        3.1.2 资本要素流动
        3.1.3 技术要素流动
        3.1.4 信息要素流动
        3.1.5 知识要素流动
    3.2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理分析
        3.2.1 高速铁路站点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机理
        3.2.2 高速铁路产业带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理
        3.2.3 高速铁路对区域城市群发展的影响机理
        3.2.4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时空系统演变
4 贵广高速铁路对贵州沿线城市的经济效应分析
    4.1 贵广高速铁路及贵州沿线城市经济概况
        4.1.1 贵广高速铁路项目概况
        4.1.2 贵州沿线城市基本情况概述
    4.2 贵广高速铁路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效应
        4.2.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4.2.2 可达性格局及变化
        4.2.3 经济联系格局及变化
    4.3 贵广高速铁路的经济影响效应
        4.3.1 城市GDP拉动效应
        4.3.2 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4.3.3 就业增加效应
        4.3.4 城市空间极化效应
        4.3.5 同城化效应
        4.3.6 虹吸效应
    4.4 小结
5 利用贵广高速铁路促进贵州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实现与高速铁路的有效衔接
    5.2 促进高速铁路新区配套建设,增强要素集聚力
    5.3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优化高速铁路沿线产业结构
    5.4 谋建城际快速发展通道,扩大高速铁路辐射效应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3S”及SD的攀枝花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矿产资源概况
2.4 研究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2.4.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
    2.4.2 森林植被破坏问题
    2.4.3 水土流失问题
    2.4.4 自然灾害问题
    2.4.5 生态修复问题 第3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1 数据源
3.2 数据处理
    3.2.1 非空间数据处理
    3.2.2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
    3.2.3 遥感信息的提取 第4章 攀枝花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和过程
4.2 指标体系的框架建立
4.3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择
    4.3.1 压力指标(B1)
    4.3.2 状态指标(B2)
    4.3.3 响应指标(B3) 第5章 攀枝花市生态系统的SD建模和生态安全评价
5.1 系统动力学
    5.1.1 系统动力学概述
    5.1.2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5.1.3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工具—STELLA软件
5.2 攀枝花市生态系统的SD模型构建
    5.2.1 SD模型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5.2.2 SD模型主要反馈关系环
    5.2.3 SD模型流图的建立
    5.2.4 SD模型分析及主要方程式
5.3 攀枝花市生态系统的SD模型检验
5.4 SD模型的仿真与分析
    5.4.1 经济子系统模型结果与分析
    5.4.2 人口子系统模型结果与分析
    5.4.3 资源子系统模型结果和分析
    5.4.4 环境和生态子系统模型结果与分析
    5.4.5 模拟方案和分析
5.5 攀枝花市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
    5.5.1 权重确立
    5.5.2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5.5.3 评价计算和分级
    5.5.4 综合评价 结论与讨论
主要的结论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复合水果白兰地酿造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原料概述
        1.1.1 蓝莓
        1.1.2 刺梨
        1.1.3 薏米
    1.2 白兰地概述
        1.2.1 白兰地
        1.2.2 国外水果白兰地发展状况
        1.2.3 我国水果白兰地发展现状
    1.3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蓝莓及刺梨成分分析
    2.1 引言
    2.2 试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理化分析
        2.3.2 糖类组成及含量分析
        2.3.3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2.3.4 矿质元素组成及含量分析
        2.3.5 统计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蓝莓
        2.4.2 刺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水果白兰地酿造工艺条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主要仪器
        3.2.2 实验药品
    3.3 实验方法
        3.3.1 复合水果白兰地发酵菌种的选择
        3.3.2 复合水果白兰地发酵条件研究
        3.3.3 复合水果白兰地蒸馏方式比较
    3.4 分析方法
        3.4.1 理化分析
        3.4.2 感官评价
        3.4.3 原白兰地微量成分分析
        3.4.4 统计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复合水果白兰地发酵菌种的选择
        3.5.2 复合水果白兰地发酵条件研究
        3.5.3 蒸馏方式对复合水果白兰地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兰地微量成分及风味物质的分析与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蓝莓原白兰地微量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4.3.2 蓝莓刺梨原白兰地微量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4.3.3 复合水果原白兰地微量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4.3.4 复合水果原白兰地橡木贮藏陈酿
        4.3.5 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原料原白兰地GC及GC/MS分析
        4.4.2 复合水果白兰地GC及GC/MS分析
        4.4.3 复合水果白兰地橡木贮藏陈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8)抗日战争时期贵州采矿业发展状况研究 ——以煤、铁、汞、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贵州矿产开发的背景
    (一)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及政治中心内迁
        1.淞沪会战及南京陷落
        2.迁都重庆
    (二)工矿企业与人才内迁
        1.工矿业向西南转移
        2.人才汇聚西南
    (三)开发贵州矿产的优势
        1.丰富的矿产资源
        2.以贵阳为中心的西南交通干线形成
第二章:抗战时期贵州矿产开发状况与技术更新
    (一)贵州矿产开发情况
        1.人口剧增与工矿企业需求下的贵州煤矿开采
        2.政府鼓励支持的铁矿开发状况
        3.资源委员会实行管制的汞矿开发状况
        4.军事战略资源锰矿开发状况
    (二)人才结构的调整充实与技术的运用创新
        1.吸收内迁技术人员
        2.人才培养
        3.对技术运用与改进创新
第三章:贵州矿业的管理及特点
    (一)采矿业的管理方式
        1.三层式管理结构与民间集资或独资管理方式
        2.矿工工作环境与人身权利
    (二)贵州矿产开发的特点
        1.冶金勘测机构的建立与全省矿产资源的勘测
        2.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落后,土洋集合
        3.厂矿设计不合理,破坏严重,浪费大
        4.分散性、季节性
        5.行业间依存关系深、市场参与程度低
第四章:抗战时期贵州矿产开发的影响
    (一)贵州矿产开发对抗战的影响
        1.汞矿是易货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抗战军需提供原料
        3.缓解部分就业压力,稳定后方
    (二)贵州矿产开发对本省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全面调查
        2.支持贵州经济发展
        3.推动贵州矿业近代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浅谈黔南州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黔南州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2 自然保护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人员素质低
    2.2 法律法规不健全, 执法不严
    2.3 经费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薄弱
    2.4 周边社区干扰大, 保护区为地方经济发展让步
3 发展建议
    3.1 完善管理机构,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3.2 完善地方性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
    3.3 多渠道筹集资金, 增加经费投入
    3.4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 保护与发展并存

(10)清水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研究方法及运用实例
    2.1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2 环境经济学分析方法简介
        2.2.1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
        2.2.2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法
        2.2.3 环境退化的宏观经济评估
        2.2.4 环境资源开发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2.3 国外运用实例
    2.4 国内运用实例
    2.5 贵州省整治现状
3 研究流域总体情况
    3.1 清水江流域的概况
        3.1.1 自然环境概况
        3.1.2 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4 清水江流域各类污染源调查分析
    4.1 流域内工业企业分布情况
    4.2 工业企业用水及废水排放情况
    4.3 工业污染物排放因子选取及排放量统计
    4.4 生活污染源及其排放量
    4.5 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4.6 农村径流排放情况
    4.7 清水江流域污染物排放总结
5 清水江流域污染治理费用分析
    5.1 工业污染源治理费用分析
    5.2 生活污染源治理费用分析
    5.3 生态治理费用分析
    5.4 流域内治理费用汇总分析
6 清水江流域综合治理污染物削减量
    6.1 工业污染物减排量模拟(2003 年~2007 年)
        6.1.1 工业污染物COD 减排量模拟
        6.1.2 工业污染物氨氮、总磷、氟化物减排量模拟
    6.2 生活污水污染物减排量(2003 年~2007 年)
    6.3 生活垃圾污染物减排量(2003 年~2007 年)
    6.4 农村径流污染物减排量(2003 年~2007 年)
    6.5 2008 年~2010 年水污染物减排量
    6.6 流域内污染物削减量汇总分析
7 综合整治期间清水江流域水质状况
    7.1 清水江流域水功能区划
    7.2 监测断面水质情况
    7.3 水质达标分析
8 清水江流域综合整治绩效估算
    8.1 2003 年~2007 年清水江流域综合整治绩效估算
        8.1.1 清水江流域工业综合整治绩效估算
        8.1.2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整治的绩效估算
        8.1.3 城市生活污水综合整治的绩效估算
        8.1.4 农村面源综合整治的绩效估算
        8.1.5 减少污水灌溉的损失估算
        8.1.6 旅游经济效益估算
        8.1.7 渔业养殖效益
        8.1.8 生态治理的效益估算
        8.1.9 2003 年~2007 年清水江综合整治绩效
    8.2 2008 年~2010 年清水江流域综合整治绩效估算
    8.3 2003 年~2010 年清水江流域综合整治绩效
9 清水江流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估
    9.1 综合整治绩效评估方法
    9.2 综合整治绩效评估结果
10 清水江流域综合整治绩效结论及建议
    10.1 结论
    10.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黔南州化学工业“十五”发展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研究[D]. 董卫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D]. 成瑞雪.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3]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D]. 张家浩. 天津大学, 2018(06)
  • [4]贵广高速铁路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 眭莉婷. 贵州大学, 2016(03)
  • [5]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都匀毛尖茶中的香气成分[J]. 杨艳,李晨昕,饶婷,周健,贺银菊. 现代食品, 2016(08)
  • [6]基于“3S”及SD的攀枝花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 汪盾.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7]复合水果白兰地酿造工艺的研究[D]. 李帅. 贵州大学, 2015(01)
  • [8]抗日战争时期贵州采矿业发展状况研究 ——以煤、铁、汞、锰为例[D]. 韩克锋.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3)
  • [9]浅谈黔南州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J]. 向霞.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 [10]清水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经济效益分析[D]. 赖炯萍. 贵州师范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黔南化工“十五”发展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