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鄱阳湖江西段环境地质问题

长江中游鄱阳湖江西段环境地质问题

一、长江中游鄱阳湖及江西段水患区的环境地质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典,邓娅敏,杜尧,颜港归,孙晓梁,范红晨[1](2021)在《长江中游河湖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砷空间异质性的同位素指示》文中指出近年来陆续有报道发现长江中游河湖平原广泛分布着高砷地下水,鄱阳湖平原与江北平原(古彭蠡泽)作为长江中游南北两岸典型的河湖平原,其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砷的空间分布规律尚不清楚,区域供水安全存在风险.本研究在两个区域系统采集98个浅层地下水(<40 m)样品和8个地表水样品,通过水化学、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查明地下水中砷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江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砷含量为0.65~956.72μg/L(平均值210.78μg/L),高砷地下水集中分布于长江古河道;鄱阳湖平原浅层地下水砷含量为0.09~267.45μg/L(平均值11.85μg/L),高砷地下水仅分布于赣江三角洲局部地区.江北平原地下水δD与δ18O值相对鄱阳湖平原更偏负,且与地表水的差异更大.地下水化学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物源和含水层结构差异是影响鄱阳湖平原和江北平原砷空间分布异质性的关键因素,来自长江物源的古彭蠡泽区域沉积物为高砷含水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湖相含水层中含砷铁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是地下水砷富集的主要过程.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指示江北平原较鄱阳湖平原地下水赋存环境更封闭,地下水循环交替速度缓慢,有利于砷的富集.

高坤[2](2019)在《江西九江-靖安断裂九江段新构造期活动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江西九江地区位于扬子板块、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华南造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北东向郯庐断裂带、赣江断裂带和北西向襄樊-广济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多发于断裂交汇的部位,因此有必要对九江地区断裂活动性进行研究。本论文以九江-靖安断裂九江段作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总结前人成果资料基础上,针对该断裂带九江段进行了详细的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与研究。野外地质调查确定该区的上新生界主要包括:大姑组、进贤组、叶家垄组、新港组、联圩组、鄱阳湖组。采用遥感、钻探、物探、构造节理分析等多种手段,获取了九江-靖安断裂九江段的新构造期间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1)遥感结果显示,该断裂带的九江段表现出清晰的地表构造形迹,在莲花镇附近可见第四纪沟谷地貌沿断裂展布。(2)跨断层的第四系联合钻孔剖面进一步初步限定了断裂错动第四纪不同时代地层的可能断距最大为31m,计算得到第四纪平均滑动速率为0.02mm/a。(3)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大地电磁法(MT)联合使用,物探剖面显示的断层位置与地表调查结果吻合很好,并揭示断层的深部延伸性很好。(4)通过地表对第四系中的共轭剪节理进行统计,得出该地区的现代应力场方向主要为北东东向,与震源机制解显示的构造应力场基本一致,指示现今构造应力场与新构造期的构造应力场具有明显的继承性。(5)初步的动力学分析认为,该区是在扬子板块受菲律宾板块、太平洋板块的北西向及印度洋板块北东向的挤压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代北东东-近东西向挤压的应力场。在此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北东向的断裂更容易发生滑动并导致强震活动。因此,九江-靖安断裂带是该区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价应该重点关注的第四纪活动断层带。

童潜明[3](2010)在《参加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研的汇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参加2010年10月13日~17日的调研中,在常德市、安乡县、沅江市和益阳市听取了颜永盛会长的重要讲话,讲话精神按我的理解: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在解决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时要考虑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局部与全局、现实与理想、特色与一般、基础设施与现实利益、三峡水库的利与弊、总体目标与分阶段实施

马逸麟,梅丽辉,何伟相,徐平,江俊杰[4](2010)在《鄱阳湖水患区危险性分区评价》文中指出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就是在查明区域环境地质背景的前提下,对水患灾害发生的规模、强度、频次,灾害活动的孕育条件、变化规律,以及成灾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经济特征,诸如人口、财产、工程建设活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水平、防灾能力等进行调研,同时还必须对水患的危害范围、破坏程度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做出全面而综合的评价。简言之,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就是分区对其危险性、易损性、破坏损失性、防灾工程效益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据此,本文将鄱阳湖水患区划分为3个高风险区(南昌市区、九江市区及永安堤段高风险区)和5个一般风险区(赣江尾闾、抚河尾闾、修河尾闾、信江尾闾及饶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陈国金[5](2009)在《长江中游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干流沿岸及江汉湖群、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地区,面积约21×104km2,是长江流域洪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其形成与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有密切关系,但过去对这方面还缺少全面研究,开展该地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探讨洪灾形成的地学模式、演化趋势与防治对策,避免发生区域性重大洪灾是防洪和环境灾害地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探讨洪灾形成的构造沉降、大堤约束、泥沙淤积、管涌崩岸等地质作用与地学模式,由洪水位抬升的事实,揭示了长江向荆北平原自然分流的深化趋势,提出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调整水砂重新分配的防治对策,为长江中游综合整治和科学防洪提供了地质依据。

李晓明,甲丁[6](2007)在《长江中游水患的地质“症结”》文中研究指明$T为什么长江最严重水患总是发生在中游?为什么荆江大堤高堤高水运行,成为800多万人头顶的梦魇?为什么洞庭湖严重萎缩,行洪不畅?长江中游水患区洪涝灾害生成的地质背景条件和控制江湖演变及洪水致灾的地质作用是什么?地质科研和技术能为长江中游防洪治水规划?

周雪桂,彭发芽,谢振东[7](2005)在《长江江西江段及鄱阳湖地区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文中认为根据确定的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的原则和评价方法,对长江江西江段及鄱阳湖地区进行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研究,主要划分为高风险区、一般风险区两个大类,高风险区主要有九江市区高风险区、南昌市区高风险区及永安堤段高风险区;一般风险区有赣、抚尾闾风险区、信江尾闾风险区、饶河尾闾风险区及修河尾闾风险区、滨江县级城市风险区等。

梅丽辉,马逸琪[8](2004)在《江西省鄱阳湖区堤防整险加固的环境地质论证》文中提出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沿江受灾人口232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其中江西省共有93个县(市、区)、1787个乡镇、2081 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13人,损坏房屋189 2万间,倒塌91 2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52 6万hm2,绝收77 8万hm2,3 49万家工矿企业因灾停产或部分停产。整个江西省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6 4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7 6亿元。2000~2002年开始实施"长江中游主要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其目的是查明长江中游水患区洪涝灾害生成的地质背景,论证控制江湖演变及洪水致灾的地质作用,提出符合地学规律的防灾对策,为长江中游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地质依据。文章从鄱阳湖区的地貌、地基土的基本特征入手,就鄱阳湖区圩堤渗透稳定性及软基沉陷进行了工程稳定性评价,为鄱阳湖区的防洪治水、水利建设等提供依据。

李永明,聂高安,孙国发[9](2004)在《江西省地质大调查工作新进展》文中认为本文简要介绍了1999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江西省在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 查和战略性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新进展。

马逸麟,李均辉,宋宇[10](2004)在《江西省鄱阳湖区水患灾害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文中指出分析了鄱阳湖区水患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从目前水患发生特征现状及长江干、支流水利工程设施及防洪方法两个方面预测了水患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为有关部门在制定防洪治水方案时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长江中游鄱阳湖及江西段水患区的环境地质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江中游鄱阳湖及江西段水患区的环境地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长江中游河湖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砷空间异质性的同位素指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
    2.1 样品采集及现场测定
    2.2 室内测试
3 结果
    3.1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3.2 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3.3 高砷地下水分布特征
4 讨论
    4.1 影响江北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地下水水质的主控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4.2 地下水砷的富集过程
    4.3 氢氧同位素指示的地下水水动力过程对砷富集的影响
5 结论

(2)江西九江-靖安断裂九江段新构造期活动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项目依托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新构造”研究现状
        1.3.2 前人地质研究成果
        1.3.3 存在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与工作量完成情况
第2章 区域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层概况
        2.2.1 元古界-中生界
        2.2.2 新生界
    2.3 区域构造
第3章 遥感影像解译特征
    3.1 活动断裂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2 影像解译结果
第4章 第四系钻孔勘探与构造剖面
    4.1 第四系钻孔联孔剖面
        4.1.1 典型钻孔剖面
        4.1.2 联合钻孔剖面
    4.2 构造剖面
第5章 地球物理特征
    5.1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技术方法
    5.2 大地电磁测深
        5.2.1 大地电磁测深主要方法
        5.2.2 大地电磁测深的解译结果
    5.3 浅层地震
        5.3.1 浅层地震基本原理与应用
        5.3.2 浅层地震工作方法
        5.3.3 浅层地震解译结果
第6章 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6.1 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
    6.2 共轭剪节理统计
    6.3 现代应力场与动力学分析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鄱阳湖水患区危险性分区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区评价原则及评价内容
    1.1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的原则[3]
        1.1.1 分类分级原则
        1.1.2 分主次原则
        1.1.3 分层次原则
        1.1.4 共性与个性兼顾原则
    1.2 评价要素的确定
        1.2.1 背景要素
        1.2.2 致灾体活动要素
        1.2.3 受灾体特征要素
        1.2.4 破坏损失要素
        1.2.5 防治工程要素
    1.3 评价内容
        1.3.1 危险性评价
        1.3.2 易损性评价
        1.3.3 破坏损失评价
        1.3.4 防灾工程效益评价
2 预测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
    2.1 高风险区
        2.1.1 九江市区高风险区
        2.1.2 南昌市区高风险区
        2.1.3 永安堤段高风险区
    2.2 一般风险区
        2.2.1 赣江尾闾一般风险区
        2.2.2 抚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2.2.3 修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2.2.4 信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2.2.5 饶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5)长江中游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长江中游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
    1.1 洪灾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研究
    1.2 四种地质作用及其对洪灾形成的影响控制研究
    1.3 重点地段河道地貌演化规律及其对洪灾形成的影响研究
    1.4 荆江水患险情成因及洞庭湖调蓄洪功能减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1.4.1 荆江水患险情成因及发展趋势综合研究
        1.4.2 洞庭湖调蓄洪功能减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1.4.3 荆江及洞庭湖平原区洪灾形成的地学模式
    1.5 现有防洪治水对策地学评价
    1.6 防洪治水思路与对策地学研究
2 主要创新点
3 推广应用, 服务社会
4 结语

(7)长江江西江段及鄱阳湖地区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的原则
    1.1 分类分级原则
    1.2 分主次原则
    1.3 分层次原则
    1.4 共性与个性兼顾原则
2 评价方法的选择
    2.1 危险性评价
    2.2 易损性评价
    2.3 破坏损失评价
    2.4 防灾工程效益评价
3 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
    3.1 高风险区
        3.1.1 九江市区高风险区
        3.1.2 南昌市区高风险区
        3.1.3 永安堤段高风险区
    3.2 一般风险区
        3.2.1 赣江尾闾一般风险区
        3.2.2 抚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3.2.3 修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3.2.4 信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3.2.5 饶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3.2.6 滨江县级城市一般风险区

(8)江西省鄱阳湖区堤防整险加固的环境地质论证(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鄱阳湖圩堤稳定性因素
    1.1 地貌
    1.2 地基土基本特征
        1.2.1 第四纪沉积物概况
        1.2.2 地基土类型及其特征
        1.2.2.1 一般粘性土A:
        1.2.2.2 软弱粘性土 (软土) B:
        1.2.2.3 老粘性土C:
        1.2.2.4 砂类土D:
        1.2.3 地基土结构类型
        1.2.4 水文地质
2 圩堤地基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
    2.1 渗透稳定性
        2.1.1 D型地基
        2.1.2 AD型地基
        2.1.3 BD型地基
        2.1.4 AC型及C型地基
    2.2 软基沉陷
    2.3 圩堤地基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
        2.3.1 不稳定的地基
        2.3.2 较不稳定的地基
        2.3.3 较稳定的地基
        2.3.4 稳定的地基

(9)江西省地质大调查工作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调查
    1.1 区域地层
    1.2 侵入岩
    1.3 地质构造
    1.4 陆相红色盆地填图方法
2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3 区域地球化学
4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
5 地质灾害与区划
6 农业地质
7 信息技术与数据库建设
8 公益性地质
    8.1 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质
    8.2 地质遗迹

(10)江西省鄱阳湖区水患灾害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患灾害的特征
    1.1 解放前水患灾害特征
    1.2 解放后的水患形势
2 水患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
    2.1 水患时间分析
    2.2 水患空间分布规律
3 水患发展趋势分析
    3.1 从目前水患发生特征现状分析其趋势
    3.2 从长江干、支流水利工程设施及防洪方法分析其趋势

四、长江中游鄱阳湖及江西段水患区的环境地质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江中游河湖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砷空间异质性的同位素指示[J]. 李典,邓娅敏,杜尧,颜港归,孙晓梁,范红晨. 地球科学, 2021
  • [2]江西九江-靖安断裂九江段新构造期活动特征研究[D]. 高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参加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研的汇报[A]. 童潜明. 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 2010
  • [4]鄱阳湖水患区危险性分区评价[J]. 马逸麟,梅丽辉,何伟相,徐平,江俊杰.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0(01)
  • [5]长江中游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J]. 陈国金.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04)
  • [6]长江中游水患的地质“症结”[N]. 李晓明,甲丁. 地质勘查导报, 2007
  • [7]长江江西江段及鄱阳湖地区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J]. 周雪桂,彭发芽,谢振东.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5(02)
  • [8]江西省鄱阳湖区堤防整险加固的环境地质论证[J]. 梅丽辉,马逸琪.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04)
  • [9]江西省地质大调查工作新进展[J]. 李永明,聂高安,孙国发.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4(04)
  • [10]江西省鄱阳湖区水患灾害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J]. 马逸麟,李均辉,宋宇. 国土资源导刊, 2004(04)

标签:;  ;  ;  ;  ;  

长江中游鄱阳湖江西段环境地质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