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证相关基因研究

肾虚证相关基因研究

一、肾虚证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骏[1](2021)在《补肾延龄方对肾虚衰老人群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及miRNA-mRNA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比2017年增长0.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 1.9%,比2017年增长0.5个百分点,呈现出老龄化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未富先老、未老先衰的严峻形势,而且我国老年人口的慢病患病率成上升趋势,疾病负担逐年递增,中国2.02亿老年人口中有超过100万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情况日趋严重。衰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自然界动物从出生到死必经的过程,意味着身体机能的退化。衰老虽然不可避免,但可以延缓,面对社会老龄化的来临,让每一位公民学会科学养生,延缓衰老,预防疾病,避免得重大疾病才是最根本的办法。习近平主席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两千多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在抗衰老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因此发掘传统医学中的延缓衰老的理法方药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尤为重要。目的梳理传统中医对衰老规律和机理的认识,总结抗衰方剂的组方规律和抗衰中药的主要类别;探讨“补肾延龄方”对肾虚衰老人群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探索肾虚衰老的发生机制以及补肾延龄方的作用机制。方法1.筛选出《中国医学史》中各朝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古籍,以“衰老”“养老”“老人”“年老”等作为关键词。使用《中华医典》V5.0软件对上述纳入研究的古籍进行关键词检索,将检索结果导出为文本文档格式,对检索结果进行梳理,中药按照《中药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30例肾虚受试者进行临床研究。将受试者分为衰老前期组、衰老组;肾虚轻证组、肾虚较重组。采用补肾延龄方进行干预,8周后观察3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主要疗效指标包括肾虚衰老中医证候积分、Borg疲劳指数量表、SOD、TNF-α、IL-6、睾酮、雌二醇、补体C3、补体C4水平,安全性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不良事件/反应等。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发生不良事件退出试验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对试验前后的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所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使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用Fisher确切概率法。3.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中选取衰老组中6例、肾虚较重组中6例,与招募的各年龄健康受试者中选取的非衰老受试者6例、非肾虚受试者6例,进行进行高通量侧序,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筛选与肾虚衰老相关的miRNA、mRNA差异表达谱,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肾虚衰老的发生机制。上述临床试验受试者服药4周后,进行自身前后配对高通量测序,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筛选补肾延龄方的作用的靶基因,并根据第二部分的临床结果进行PCR验证,研究补肾延龄方延缓肾虚衰老的作用机制。结果1.总结出59个与衰老相关的征象或表现,发现根据中医理论上述衰老症状主要与肾虚有关;总结中医对衰老机理的认识,主要为阴虚致衰、阳虚致衰、肾虚致衰、气血虚衰、邪气致衰;总结中医抗衰方剂的功用或主要指征,发现其与肾虚有关,抗衰方剂组方仍是以补肾药、补气药、补血药、安神药为主、辅以祛邪之品。抗衰中药主要为补虚类和祛邪类,其中补虚类中药又可以再分为补气类、补血类、补阴类、补阳类、安神类;祛邪类中药可再分为清热类、活血类、化痰类、祛风湿类、利水类。2.在中医证候积分上,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受试者的肾虚衰老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受试者肾虚衰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证候治疗总有效率为97%;按年龄分层,发现衰老前期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均较低,提示衰老前期组的肾虚症状总体是偏轻的,但两组间比较治疗前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补肾延龄方在改善肾虚衰老的症状时,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是一致的,不存在疗效上的差异;在体力改善情况方面,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受试者Borg疲劳指数评分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受试者疲劳程度得到改善。在抗氧化功能方面,治疗后受试者的SOD水平明显提高(P<0.05);降低炎症反应方面,治疗后IL-6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他抗衰指标方面,治疗后性激素分泌水平有提高的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补体C3、补体C4水平基本与治疗前持平(P>0.05);按年龄分层,发现各项目治疗前组间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SOD治疗后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衰老前期组中SOD的改善更为明显,提示衰老前期(40-50岁)左右应用补肾延龄方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更为显着;其余项目治疗后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在干预炎症因子、性激素、补体的结果上,不同年龄的疗效是一致的;按症状分层发现IL-6、TNF-α治疗前存在差异,IL-6在肾虚较轻组中较高,肾虚较重组中较低;TNF-1肾虚较轻组中较低,肾虚较重组中较高,治疗后的这种差异消失。其余项目治疗后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在干预SOD、炎症因子、性激素、补体的结果上,疗效是一致的。研究期间,无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受试者治疗后AST明显降低(P<0.05)。受试者治疗后Cr升高,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前后,受试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果显示补肾延龄方延缓肾虚衰老安全可靠。3.衰老与非衰老的差异比较,差异倍数FC>1.5且P<0.05的差异mRNA共272个,其中上调mRNA共137个,下调mRNA共135个。差异miRNA共51个,其中上调miRNA共24个,下调miRNA共27个。肾虚与非肾虚的差异比较,差异倍数FC>1.5且P<0.05的差异mRNA共174个,其中上调mRNA共100个,下调mRNA共74个。差异miRNA共149个,其中上调miRNA共105个,下调miRNA共44个。将两组的差异mRNA取交集,可以得到8个与年龄及肾虚证候均有关有关的mRNA,为H3C6、ARL17B、FOXD2、DNAH14、IGHV3-43、SLC12A1、TBC1D3I、AC105001.2。将两组的差异 miRNA 取交集,可以得到8个与年龄及肾虚证候均有关有关的miRNA,为miR-11987-z、miR-13-y、bantam-y、miR-317-z、miR-13 7-y、miR-276-y、miR-311-z、hsa-miR-1246。治疗前后配对比较,差异mRNA共221个,其中上调mRNA共71个,下调mRNA共150个。差异miRNA共152个,其中上调miRNA共46个,下调miRNA共106个。筛选出补肾延龄方的25个潜在与年龄相关mRNA靶点COL3A1、COL1A2、POSTN、ELN、CDH11、ABI3BP、PENK、COL12A1、BGN、PRRX1、ITGA11、CLDN10、COL1A1、GJA1、DCN、IL6、COL5A1、SPDYC、PAPPA、COL6A3、IGFBP4、FOXD2、ADAM12、GCNT7、CHGA,8 个潜在 miRNA 靶点 bantam-y、miR-13-y、miR-137-y、miR-11987-z、miR-317-z、miR-276-y、novel-m0145-5p、hsa-miR-1246。得到9个潜在与肾虚证候相关的mRNA靶点SLX1B、ARG2、PROS 1、KCND3、FOXD2、FAXDC2、VSIG2、MFSD6L、TEDDM1,19 个潜在 miRNA 靶点 bantam-y、miR-13-y、miR-137-y、miR-11987-z、miR-317-z、miR-276-y、novel-m0212-3p、hsa-miR-1197、novel-m0004-5p、novel-m0005-5p、novel-m0009-3p、miR-584-x、miR-144-y、hsa-miR-375-3p、miR-313-y、hsa-miR-183-3p、novel-m0175-3p、miR-3535-z、hsa-miR-1246。1 个潜在的与年龄及肾虚证候均相关的mRNA靶点:FOXD2;6个miRNA靶点:bantam-y、miR-137-y、miR-11987-z、miR-317-z、miR-276-y、hsa-miR-1246。补肾延龄方对目标基因的调控是hsa-miR-371b-5p上调,IL-6下调,GFAP下调,p21下调。COL6A3下调,PI3K下调,AKT下调,FOXO上调,SOD2上调。结论1.肾虚为“内因”,邪气为“外因”,衰老过程伴随气血神衰。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因素,也是衰老的常见证型。古代抗衰方剂组方以补肾药、补气药、补血药、安神药为主、辅以祛邪之品。抗衰中药包括了补气类、补血类、补阴类、补阳类、安神类、清热类、活血类、化痰类、祛风湿类、利水类。2.补肾延龄方能改善肾虚衰老相关症状,提高肾虚衰老人群的SOD水平,降低TNF-α水平,提高人体抗氧化应激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安全有效。3.补肾延龄方可能通过使COL6A3下调,调控PI3K下调,调控AKT下调,调控FOXO上调,调控SOD2上调,提高SOD水平,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通过使hsa-miR-371b-5p上调,调控IL-6下调,调控GFAP下调及调控p21下调,起到降低炎症反应水平的作用。

王新宇[2](2021)在《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童年时期的压力或创伤经历是成年后发生各种精神和躯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些经历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以及情感虐待或忽视等。在我们社会早年不良经历主要是以留守儿童(母婴分离)的形式存在。根据德国一项涵盖各种形式虐待的调查报导中,少儿时期经历至少一种形式虐待的青年人大约占比27.7%,23.7%的受访者报告了两种形式的虐待,16.6%的受访者报告了三种或更多种形式的虐待。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儿童期经历负面压力的程度与成年后各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中医理论中并没有关于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的论述,但课题组认为,小儿是少阳之体,阳气容易受到折损而形成阳虚体质,这种体质与小儿成年后发生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强有关。现代对有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证候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发现,母婴分离小鼠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抑郁样行为,后经给药温阳解郁方能够改善母婴分离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由方测证,早年不良经历可能会导致机体阳虚证的形成。有研究发现早年不良经历能够增强多种疾病的易感性,由于这些疾病有同一个致病因素,他们之间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理,因此推测这些疾病可能存在着异病同证。异病同证是指不同的病具有相同的病机,从而表现出相同的证候,通过观察自然、社会环境、体质、生活方式等因素从而造成不同的疾病,因为以上相似的因素最后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和证候。因此本文尝试从异病同证的角度去挖掘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从而探索共有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为临床防治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建议。本文研究的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有关早年不良经历的临床文献,进行文献梳理得到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的疾病有46个,按照ICD-10疾病系统划分将46个疾病分布划分到13个系统,最后从13个系统中选择得到9个疾病,分别是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本文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方法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分别检索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证候分布文献,对其证候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最后进行证候汇总统计,得到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是肾阳虚证,最常见的证候是肝郁气滞证。本文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的基因网络,由于现代并没有关于研究证候的基因网络数据库,因此本文试图将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网络分析,从而寻求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的生物学基础,这一方法的理论来源于异病同证,即不同的疾病既然有共同证候,则这些疾病必然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法主要通过GeneCard数据库、NCBI数据库分别检索并下载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因,然后得到9个疾病的交集基因,最后借助DAVID数据库平台,通过9个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有273个交集基因,其中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涉及RNA聚合酶2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细胞组成涉及质膜、细胞外间隙、细胞质等,分子功能涉及蛋白结合、酶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本文通过对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文献的梳理,以及疾病证候分布相关文献分析和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以精神行为类系统疾病为主,其中常见疾病为抑郁症。2、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是肾阳虚证,常见证候是肝郁气滞证。3、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肾阳虚证潜在的部分生物学基础可能与机体免疫炎症有一定的关系,它主要涉及了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

李健阳[3](2021)在《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阶段、各年龄段的中医证候特征。2.将绝经后妇女依据中医辨证、骨量丢失阶段、骨折史进行分组,比较CLCF1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验证CLCF1与PMOP肾阴虚证的相关性。3.探究调控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方法1.通过回顾性研究2007年至2020年收集的2823例骨量丢失阶段的资料,分析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阶段的症状、证候、兼证特征。2.将骨质疏松诊断与中医辨证结合,对受试者进行分组后,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LCF1的m RNA、蛋白水平,比较CLCF1在各组的表达差异。3.使用过表达技术、CRISPR/Cas9技术敲除THP-1细胞中的CLCF1基因,检测OPG、RANKL、IFNα、IFNγ的表达变化,检测THP-1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变化。结果1.在各阶段,症状比例最高的为健忘,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发脱齿摇、下肢抽筋、口干咽燥、失眠、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多梦、畏寒肢冷、胸闷、目眩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肢体麻木的比例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在各阶段,虚证比例最高的为肾虚,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心虚、肝虚、脾虚、气虚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肾虚兼证比例最高的为心虚、脾虚,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兼心虚、肾虚兼脾虚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常见证型比例最高的为肾虚血瘀,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血瘀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的各年龄段,主要症状、虚证、肾虚兼证、常见证型基本与各阶段整体特征相符。2.在中医证型分组中,PMOP肾阴虚组的CLCF1蛋白水平显着低于无PMOP肾阴虚组、PMOP无肾虚组(P<0.05),且PMOP肾阴虚组的CLCF1蛋白水平具有低于无PMOP对照组的趋势(P>0.05);在骨量丢失分组中,骨质疏松组的CLCF1蛋白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在骨折史分组中,骨折组的CLCF1蛋白水平具有低于无骨折组的趋势(P>0.05)。此外,CLCF1蛋白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P<0.05),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0,P<0.05),与骨折的发生呈不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0,P>0.05)。3.CLCF1过表达后,OPG蛋白表达上升(P<0.05),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OPG/RANKL比值显着上升(P<0.01),IFNα、IFNγ蛋白表达下降(P<0.05),TH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升高(P<0.05);CLCF1敲除后,OPG蛋白表达下降(P<0.05),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OPG/RANKL比值具有下降趋势(P>0.05),IFNα、IFNγ的蛋白表达上升(P<0.05),TH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P<0.05),早期凋亡率上升(P<0.05)。结论1.大多数绝经后妇女在低骨量阶段已表现健忘、腰脊痛、发脱齿摇、腰膝酸软、下肢抽筋等症状,与肾阴虚证相关,且与骨质疏松阶段、严重骨质疏松阶段主要症状相同,其比例随骨量丢失加重而上升,提示临床应尽早干预,缓解症状。2.骨量丢失阶段均表现出肾虚、肝虚为主的虚证,肝肾阴虚、肾虚血瘀为主的临床常见证型,且肾虚的兼证以肝虚、心虚、脾虚为主,提示OP的证型复杂,临床防治应以肝肾为主,同时重视心虚等兼证的治疗。3.CLCF1是PMOP肾阴虚证的关联基因,其蛋白表达与腰椎骨密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有望为PMOP肾阴虚证的分子标志物、治疗靶点。4.CLCF1的表达变化会影响OPG/RANKL/RANK系统,从而参与骨代谢,有望成为骨代谢疾病的治疗靶点。

石玉红[4](2021)在《右归饮在正常和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及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背景右归饮由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炒山药、制附子、肉桂、姜杜仲、炙甘草组成,具有阴阳双补,填精补血的功效,主治命门不足,精血亏虚之证。本课题组前期已通过UPLC-Q-TOF/MS质谱峰测得右归饮水煎液共有特征峰89个,并确定了其中85个化学结构明确的成分。也证明了右归饮对肾虚骨质疏松大鼠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但哪些成分可以吸收入血,发挥右归饮“益精生髓”的功效,尚未可知。本文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和血清药理学相结合,拟研究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机制。本研究得到西南重庆市科委-计生委联合中医药科技重点项目(zy201801001)的支持。目的1.研究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腺嘌呤所致肾虚模型大鼠的入血成分。2.探究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1.右归饮在正常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方法:(1)UPLC-Q-TOF/MS的液质条件:采用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2.1×100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A);0.1%的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45℃;进样量6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2)MRM监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100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A);0.1%的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5℃;样品室温度:30℃;进样量:6μL。2.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的复制及入血成分分析方法:(1)模型复制:6只SD雄性大鼠每天定时灌胃给予腺嘌呤(150 mg·kg-1)一次,持续4周。(2)模型成功标准:与正常组相比,观察模型组动物体征形态的变化,肾功能指标肌酐(CREA)、尿素(UREA)的含量显着上升,血清中睾酮(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等指标含量显着下降,即判断模型成功。(3)UPLC-Q-TOF/MS的液质条件:采用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2.1×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A);0.1%的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45℃;进样量6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4)MRM监测色谱条件:采用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100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5℃;样品室温度:30℃;进样量:6μL。3.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的比较方法:根据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的入血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大鼠通过对照品确定的和通过文献推测的成分有何异同。4.网络药理学筛选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作用靶点及机制的方法:以右归饮的入血原型成分为切入点通过sea、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 Mapper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入血成分的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CTD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肾虚症相关9种疾病靶点。通过韦恩图确定右归饮治疗肾虚9种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在此基础上,利用string平台分析其化合物与疾病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使数据可视化,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GO生物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找出右归饮治疗肾虚证多种疾病的相关机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关系图。5.网络药理学预测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作用靶点及机制的方法:以右归饮的入血原型成分为切入点通过sea、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 Mapper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入血成分的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CTD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靶点,通过韦恩图确定右归饮治疗肾虚骨质疏松的潜在作用靶点。在此基础上,利用string平台分析其化合物与疾病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使数据可视化,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GO生物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出治疗肾虚骨质疏松的主要信号通路;实验最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关系图。6.血清药理学验证右归饮含药血清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靶点及通路的方法:(1)用MTT法检测右归饮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法鉴定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3)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信号通路中PI3K、AKT、AKT1、P-AKT、BAD、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入血成分的检测结果:在正常大鼠血浆中共检测到42个特征峰,鉴定和推测出13个化学成分,还有29个代谢产物未鉴定。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技术鉴定了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马钱苷、莫诺苷6个化学成分。2.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的复制及入血成分的检测结果:(1)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外观变化:对照组大鼠体型较大,精神饱满,活泼好动,毛发强韧,光泽较好。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型消瘦,畏寒怕冷,弓背蜷缩,精神萎靡,毛发枯燥,光泽暗淡。肾脏形态和组织变化: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肿胀,颜色苍白,出现典型的“大白肾”;对照组可见肾脏组织结构完好且肾小管排列紧密,肾小球饱满完整,模型组肾组织中可见较多空泡,肾小管扩大且管内可见棕褐色腺嘌呤沉淀,肾组织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血清中CREA、UREA、T的含量显着升高,血清中T3、T4、ACTH、CORT的含量显着下降(均**P<0.01)。(2)右归饮在肾虚模型大鼠入血成分的检测结果;在模型大鼠血浆中共检测到22个特征峰,鉴定并检测出12个化学成分,还有10个代谢产物未鉴定。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技术鉴定了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马钱苷、莫诺苷6个成分。3.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的比较结果:用UPLC-Q-TOF/MS技术检测正常大鼠血浆中有42个特征峰,鉴定出13个化学成分,其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黄酮类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成分,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单萜类成分各1个。从肾虚大鼠血浆中有22个特征峰,鉴定出12个化学成分,其中2个环烯醚萜类成分,6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黄酮类成分,单萜类、三萜皂苷类成分各1个。采用MRM技术在正常组和肾虚大鼠血浆中均检测到了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马钱苷、莫诺苷。研究表明,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血浆中得出共有的原型成分有17种。它们是来源于熟地黄的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地黄苦苷元,来源于杜仲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酸,来源于山茱萸的马钱苷、莫诺苷,来源于附子的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来源于甘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在正常大鼠血浆中还检测到31个腺嘌呤所致肾虚模型大鼠血浆中没有的药材成分的代谢产物,在该肾虚模型大鼠血浆中还检测到正常大鼠血浆中没有的12个药材成分的代谢产物。4.网络药理学预测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靶点及通路的结果: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与肾虚证9种疾病筛选出194个共同靶点,168条相关通路。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可以通过AKT1、STAT3、VEGFA、HRAS、SRC等靶点发挥作用,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的主要通路包括PI3K/Akt、MAPK、破骨细胞分化、HIF-1、VEGF等信号通路。构建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靶点-肾虚证9种疾病-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图。5.网络药理学预测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靶点及通路的结果: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与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筛选出84个共同靶点,131条相关通路。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可以通过STAT3、MAPK1、AKT1、VEGFA、SRC、TNF等靶点发挥作用,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主要通路包括PI3K/Akt、MAPK、破骨细胞分化、HIF-1、VEGF等信号通路。构建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靶点-骨质疏松病-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图。6.右归饮含药血清对肾虚骨质疏松具有治疗作用:(1)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模型大鼠的含药血清在5%-20%浓度范围内对BMSCs在24 h、48 h、72 h均具有增殖活性。(2)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模型大鼠的含药血清均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增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和矿化钙结节的形成。(3)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模型大鼠的含药血清均上调了PI3K/AKT通路中PI3K、AKT、AKT1、P-AKT、BCL-2蛋白的表达,并且下调了BAD和BAX蛋白的表达。结论1.通过对照品共鉴定出右归饮在正常大鼠血浆中16个原型成分,主要有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4个苯丙素类及其三萜皂苷类化合物,3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文献推测了1个黄酮类原型化合物,2个黄酮类代谢产物,还有29个代谢产物未鉴定。2.通过对照品共鉴定出右归饮在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血浆中16个原型成分,主要有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4个苯丙素类及其三萜皂苷类化合物,3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文献推测了1个黄酮类原型化合物,1个环烯醚萜类代谢产物,还有10个代谢产物未鉴定。3.通过对照品共鉴定出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中有16个相同的原型成分,它们是来源于熟地黄的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来源于杜仲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酸;来源于山茱萸的马钱苷、莫诺苷;来源于附子的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来源于甘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这些成分是各味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是治疗疾病的药效物质。通过文献对比推测出1个相同的原型成分,来自熟地黄的地黄苦苷元。在正常大鼠推测出2个来自甘草的代谢产物phloretic acid和甘草素葡萄糖醛酸化,还有29个代谢产物未鉴定。在肾虚大鼠推测出1个来自杜仲的代谢产物京尼平葡萄糖醛酸开环,还有10个代谢产物未鉴定。4.右归饮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方式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5.右归饮含药血清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改善肾虚骨质疏松。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成骨细胞凋亡有关。

李琰峰[5](2020)在《基于SCF/c-kit-PI3K-Bcl-2通路探讨广嗣育麟汤治疗男性不育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男性不育症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西医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当一部分男性不育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疗效确切,能很好地弥补西医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不足;广嗣育麟汤以补肾生精为治疗原则,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明确广嗣育麟汤的临床疗效,同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其改善生精功能的机制与SCF/c-kit-PI3K-Bcl-2信号通路相关性。方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阳性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用左卡尼汀联合广嗣育麟汤治疗;疗程为90天;观察在治疗前后患者精液量、液化程度、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总活率、前向运动百分率等精液质量指标以及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通过统计分析观察广嗣育麟汤治疗肾虚证男性不育的疗效。实验研究:采用雷公藤多苷诱导建立生精障碍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液灌胃,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广嗣育麟汤悬混液低、中、高剂量灌胃,共计4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睾丸和附睾脏器系数、精液质量、血清性激素、抑制素B、附睾肉毒碱等指标,以及睾丸组织形态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的变,探讨广嗣育麟汤最佳药物治疗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Bax、Bcl-2蛋白的含量;采用WB和Real time PCR方法检查SCF/c-kit-PI3K-Bcl-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量;探讨广嗣育麟汤改善生精功能的机制,以及其与SCF/c-kit-PI3K-Bcl-2信号通路相关性。结果临床研究:治疗后精液质量相关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或P<0.01);中医症状总评分以及肾精亏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不同证候评分,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或P<0.01);根据临床疗效标准,广嗣育麟汤联合左卡尼汀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左卡尼汀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观察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报告。实验研究:干预结束后,广嗣育麟汤各剂量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脏器系数、精液质量、抑制素B、附睾肉毒碱等指标检测明显优于模型组,而且中剂量组优于对照组;性激素相关指标中,广嗣育麟汤各组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组LH和高剂量组T优于对照组;观察睾丸组织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可见广嗣育麟汤各组生精细胞形态和数量、线粒体等细胞器数量明显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睾丸组织Bax、Bcl-2蛋白的含量,可见广嗣育麟汤组Bax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Bcl-2含量以及Bcl-2/Bax 比值均明显高于同对照组;采用WB和Real time PCR方法检查SCF/c-kit-PI3K-Bcl-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量,可见观察组SCF、c-kit、PI3K、AKT、Bcl-2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Bad、Bax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mRNA的表达量SCF、c-kit、AKT、Bcl-2高于对照组,Bad、Bax 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结论1.广嗣育麟汤可以有效改善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质量,降低肾虚证患者中医症状评分;2.广嗣育麟汤可以有效改善生精障碍模型大鼠一般状态,提高睾丸附睾脏器系数、精液质量、抑制素B和附睾肉毒碱含量,参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性激素的调控,修复睾丸组织及超微结构的形态;3.广嗣育麟汤中剂量为最佳治疗药物浓度;4.广嗣育麟汤可以通过SCF/c-kit-PI3K-Bcl-2信号通路促进生精细胞的增殖和抑制生精细胞的凋亡。综上所述,广嗣育麟汤可以有效治疗肾虚型男性不育症,其调控SCF/c-kit-PI3K-Bcl-2信号通路蛋白和基因是作用机制之一。

姚彩娟[6](2020)在《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肾虚体质唾液蛋白组学变化及中药干预纵向追踪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Lable-free(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技术,从唾液蛋白组的动态变化中证实肾-唾相关的科学内涵;探索肾虚体质、肾虚证候的的特异性差异蛋白及其形成过程中的生物标志物,探索六味地黄丸的药物分子靶标,为多种慢性病、老年病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基于“恐伤肾”理论,采用“猫吓鼠”的实验动物造模方法,复制“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肾虚质动物模型。将16只孕鼠随机分为Ⅰ、Ⅱ组,Ⅰ组6只孕鼠孕期不恐吓,正常喂养,待其产子后随机抽取12只仔鼠,作为正常体质组,雌雄比例1:1。Ⅱ组的10只孕鼠,妊娠次日起予以恐吓,产子后随机抽取48只仔鼠,作为肾虚体质组、肾虚证候组、肾虚体质干预组、肾虚证候干预组,每组12只,雌雄比例均为1:1。将各组仔鼠正常喂养四周后,肾虚证候组、肾虚证候干预组采用氢化可的松肌注造模十天。从第十一天,运用六味地黄丸对肾虚体质干预组、肾虚证候干预组治疗一个月。(2)造模成功后,收集各组大鼠唾液,运用Lable-free技术进行质谱信号的检测,差异蛋白的筛选,采用层次聚类分析,GO注释富集分析,KEGGpathway分析以及网络相关性分析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大鼠一般状况观察:正常体质组大鼠饮食如常、毛色润泽、行为敏捷、二便正常、体重增长快;肾虚体质组大鼠出现躁动易惊、毛发稀疏、体重减轻、活动量减少、尿量减少等现象;肾虚证候组大鼠、毛发枯糙色黄、反应迟钝、大便干、饮水量增加、尿量减少、尾巴色红、弯腰弓背、易扎堆。肾虚体质组大鼠用药后体质量有所增长、毛色改善、毛发量增加、活动量尚可。肾虚证候组大鼠用药后毛色有光泽、饮水量尚可、大便成形但不干燥,弯腰弓背的状况有所改善。(2)Lable-free唾液蛋白组学质谱检测:各对比组共检测到肽段2655个,蛋白1302个。以unique peptide>0,Foldchange>1.2或<0.83,且P-value<0.1,蛋白有确定的基因名称为差异蛋白的筛选标准。与正常体质组(简称ZC)对比,肾虚体质组(简称ST)大鼠有差异蛋白14个,其中上调蛋白5个,下调蛋白9个;与肾虚体质组对比,肾虚体质干预组(简称STG)有差异蛋白18个,其中上调蛋白16个,下调蛋白2个;Gm2a,Lghv7-4,Nucb2为这两个对比组共有的蛋白。Gm2a,Lghv7-4在ST-VS-ZC组中下调,在STG-VS-ST组中上调。而Nucb2在ST-VS-ZC组中上调,在STG-VS-ST组中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体质组比较,肾虚证候组(简称SZ)有差异蛋白8个,其中上调蛋白3个,下调蛋白5个;与肾虚证候组比较,肾虚证候干预组(简称SZG)有差异蛋白6个,其中上调蛋白5个,下调蛋白1个。Cst5为这两个对比组共有的差异蛋白,在SZ-VS-ZC组中下调,在SZG-VS-SZ组中上调。Prr4,Grpcb,Bpifa2为ST-VS-ZC组和SZ-VS-ZC组中共有的蛋白,前两者均为下调蛋白,Bpifa2为上调蛋白。Tcn2为STG-VS-ST组和SZG-VS-SZ组共有的蛋白,均为上调蛋白。结论:(1)本次实验复制的“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肾虚体质动物模型,氢化可的松肌注的肾虚证候动物模型,符合各自的动物模型特征。(2)对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Gm2a,Lghv7-4,Nucb2可能为肾虚体质的特异性蛋白,为六味地黄丸的干预靶点。Cst5可能为肾虚证候的特异性蛋白及六味地黄丸的干预靶点。(3)Prr4,Grpcb,Bpifa2可能为肾虚体质和肾虚证候共有的特异性差异蛋白。Tcn2可能为六味地黄丸干预肾虚的靶点。(4)溶酶体、氮代谢、细胞凋亡可能为肾虚质的特异性途径,溶酶体、细胞凋亡可能为六味地黄丸的干预途径。唾液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为肾虚证候的特异性途径,唾液分泌可能为六味地黄丸的生物标志物。

伍超[7](2020)在《右归饮对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吞噬的影响及其与EPO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中医学理论认为,肾精亏虚则精不化气,导致正气不足,机体抵御外邪能力下降,所以免疫功能低下是肾精亏虚证的必然表现。但“肾精”生物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至今不明。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肾精”的内涵有高度的相似性,提出“EPO可能是肾精的重要生物学物质基础”的假设,并得到初步验证;(2)阴阳双补,益肾填精的名方右归饮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右归饮是否能提高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是否与EPO相关,不得而知。本文拟观察右归饮对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及其与EPO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549)的支持。目的探究右归饮对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是否具有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是否与EPO信号通路相关。方法1.腺嘌呤所致肾虚免疫低下大鼠模型的复制、评价与检测方法(1)模型复制:雄性SD大鼠150 mg·kg-1腺嘌呤灌胃连续14天,末次灌胃后6 h尾静脉取血,采用BS220生化仪检测CREA、UREA,采用ELISA法检测ACTH、CORT、T、IgG、IgM、T3、T4、C3、C4。自第15天起,每2天给予1次腺嘌呤维持造模30天。(2)模型成功标准:与溶剂对照大鼠组平均值相比,第14天每只造模大鼠血清中CREA、UREA显着增加,ACTH、CORT、T、IgG、IgM、T3、T4、C3、C4显着减少,判定为该只大鼠模型成功。模型成功的大鼠用于后续试验。2.右归饮对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吞噬的改善作用及与EPO相关性研究(1)分组及给药: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rhEPO 500 IU·kg-1组、右归饮10 g·kg-1、20 g·kg-1、40 g·kg-1组,每组10只。另设对照组10只。各组大鼠行均衡性检验无显着性差异后方可给予药物。右归饮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rhEPO注射给药每3天1次,连续30天,第31天处死。(2)宏观考察:动物外观形态,肾脏组织形态变化。(3)脾脏巨噬细胞吞噬检测:尾静脉注射荧光微球后分离脾脏,检测脾脏荧光强度。(4)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检测:非刺激法获取腹腔巨噬细胞,比色法检测吞噬中性红能力。(5)骨髓巨噬细胞吞噬检测:细胞因子诱导法获取骨髓巨噬细胞,比色法检测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细菌的情况;计算巨噬细胞玫瑰花环形成率。(6)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巨噬细胞EPO通路蛋白HIF-1α、EPO、EPOR、p-EPOR、JAK2、p-JAK2、ERK、p-ERK、C/EBPβ、p-C/EBPβ、PPARγ的表达量。3.右归饮对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及与EPO的相关性研究(1)采用MTT法检测右归饮对RAW264.7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2)缺氧缺糖法制作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模型。(3)采用慢病毒转导法敲除RAW264.7巨噬细胞的EPO基因。(4)吞噬检测:比色法检测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显微镜检观察吞噬GFP-E.Coli J96细菌,以及玫瑰花环形成能力。(5)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EPO通路蛋白HIF-1α、EPO、EPOR、p-EPOR、JAK2、p-JAK2、ERK、p-ERK、C/EBPβ、p-C/EBPβ、PPARγ的表达量。结果1.腺嘌呤所致肾虚免疫低下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且其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着下降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1)身材短小,弓背蜷缩,体重减轻,畏寒扎堆,毛色发黄,缺乏光泽;(2)肾脏切片显示空泡较多,肾单位减少,肾小管扩张,肾小球不饱满,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显着;(3)肾虚指标:血清CREA、UREA含量显着上升,ACTH、CORT、T3、T4、T含量显着下降(均P<0.05);(4)免疫指标:血清IgG、IgM、C3、C4含量显着降低(均P<0.05);(5)巨噬细胞观察: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OD值显着下降;骨髓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OD值显着降低;吞噬荧光微球、细菌平均荧光强度均显着减少;玫瑰花环形成率显着下降(均P<0.05)。2.腺嘌呤所致肾虚免疫低下模型大鼠EPO及巨噬细胞EPO通路显着下调与对照组比,模型组血清EPO含量明显减少(P<0.05);巨噬细胞EPO通路相关蛋白EPO、EPOR、p-JAK2、ERK、p-ERK、p-C/EBPβ、PPARγ的相对表达量及p-JAK2/JAK2、p-ERK/ERK、p-C/EBPβ/C/EBPβ的比值显着下降(均P<0.05)。3.右归饮显着逆转腺嘌呤所致肾虚免疫低下大鼠体质及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右归饮各剂量组大鼠(1)体重增加,弓背减轻,精神好转,颇为好动,较少脱发,光泽较好。(2)右归饮10 g·kg-1、20 g·kg-1组肾脏切片空泡数量减少,肾单位增多,扩张的肾小管较多缩小,肾小球囊腔缩小,肾组织炎性浸润减轻。(3)右归饮10 g·kg-1、20 g·kg-1组大鼠血清肾功能指标UREA、CREA含量显着性下降,右归饮10 g·kg-1、20 g·kg-1、40 g·kg-1组血清内分泌指标CORT、ACTH、T3、T4、T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均P<0.05)。(4)右归饮各剂量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均P<0.05)。(5)右归饮10 g·kg-1、20 g·kg-1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OD值显着升高;右归饮20g·kg-1组脾脏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平均荧光强度显着增加;右归饮各剂量组骨髓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OD值及荧光微球平均荧光强度显着升高;右归饮20 g·kg-1组、40 g·kg-1组吞噬细菌平均荧光强度显着增强;右归饮各剂量组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着上升(均P<0.05)。4.右归饮显着逆转腺嘌呤致肾虚免疫低下大鼠血清EPO的降低及巨噬细胞EPO通路的下调与模型组相比,右归饮10 g·kg-1、20 g·kg-1、40 g·kg-1组血清EPO浓度显着增加(均P<0.05);右归饮10 g·kg-1、20 g·kg-1、40 g·kg-1组巨噬细胞EPO通路蛋白EPO、EPOR、p-JAK2、p-ERK、p-C/EBPβ、PPARγ相对表达量及p-JAK2/JAK2、p-ERK/ERK、p-C/EBPβ/C/EBPβ比值显着升高(均P<0.05)。5.右归饮显着提高正常、缺氧缺糖损伤的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能力(1)右归饮对正常RAW264.7巨噬细胞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右归饮200μg·mL-1、400μg·mL-1、800μg·mL-1、1600μg·mL-1组细胞吞噬中性红OD值显着增加;右归饮400μg·mL-1、800μg·mL-1组吞噬荧光微球、细菌的吞噬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显着升高;右归饮400μg·mL-1组玫瑰花环形成率显着上升(均P<0.05)。(2)右归饮对缺氧缺糖损伤RAW264.7巨噬细胞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吞噬中性红OD值、荧光微球吞噬百分率、细菌平均荧光强度和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着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右归饮800μg·mL-1组吞噬中性红OD值、荧光微球吞噬百分率均有显着性升高;右归饮各组吞噬细菌平均荧光强度显着上升;右归饮400μg·mL-1、800μg·mL-1组玫瑰花环形成率显着升高(均P<0.05)。6.右归饮通过EPO及其信号通路调节RAW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1)右归饮对EPO基因敲除RAW264.7巨噬细胞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PO基因敲除组细胞吞噬中性红的OD值显着减少;吞噬荧光微球的吞噬百分率显着下降;吞噬细菌的平均荧光强度显着减弱;玫瑰花环形成率显着降低(均P<0.05)。与E PO基因敲除组相比,EPO敲除+右归饮组吞噬中性红、荧光微球、细菌的能力无显着差异(均P>0.05);玫瑰花环形成率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右归饮组相比,EPO敲除+右归饮组吞噬中性红的OD值显着减少;吞噬荧光微球的吞噬百分率显着下降;吞噬细菌的平均荧光强度显着减弱;玫瑰花环形成率显着降低(均P<0.01)。(2)右归饮对正常RAW264.7巨噬细胞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右归饮组细胞EPO通路蛋白HIF-1α、EPO、p-EPOR、p-JAK2、p-ERK、p-C/EBPβ、P PARγ表达量及p-EPOR/EPOR、p-JAK2/JAK2、p-ERK/ERK、p-C/EBPβ/C/EBPβ比值显着上升(均P<0.05)。(3)右归饮对缺氧缺糖损伤RAW264.7巨噬细胞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组EPO通路蛋白HIF-1α、EPO、EPOR、p-JAK2、ERK、p-ERK、p-C/EBPβ、PPARγ表达量及p-JAK2/JAK2、p-C/EBPβ/C/EBPβ比值均显着减低(均P<0.05)。与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组相比,右归饮800μg·mL-1组EPO通路蛋白HIF-1α、EPO、EPOR、p-EPOR、JAK2、p-JAK2、p-E RK、C/EBPβ、p-C/EBPβ、PPARγ表达量及p-EPOR/EPOR、p-JAK2/JAK2、p-ER K/ERK、p-C/EBPβ/C/EBPβ比值显着性增高(均P<0.05)。结论1.采用本文方法复制的腺嘌呤大鼠模型,具有显着的肾功能与内分泌的紊乱(肾虚表现)和免疫功能显着降低、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着降低;同时伴有血清EPO含量的显着下降,巨噬细胞EPO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显着下调;2.右归饮能显着改善上述肾虚免疫低下大鼠的体质及免疫功能的低下,其作用机制与升高血清EPO含量,上调巨噬细胞EPO信号通路,从而增强其吞噬能力相关;3.右归饮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其机制与调控EPO信号通路相关;4.阴阳双调、补肾益精名方右归饮治疗肾虚免疫低下的生物学作用机制与EPO相关,对于“EPO可能是肾精的重要生物学物质基础”的假说具有佐证意义。

邱龙龙[8](2013)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相关基因CLCF1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课题应用RT-PCR技术检测POP肾阴虚证组、POP肾阳虚证组、POP其他肾虚证组、POP非肾虚证组及正常对照组CLCF1表达水平,通过比较各组间CLCF1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CLCF1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关联性,为后续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基因组学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福州地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试者,通过问卷调查、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ual energy X-ray bone mineral density testing DXA)及中医辨证分型,分为POP肾阴虚证组(32例)、POP肾阳虚证组(26例)、POP其他肾虚证组(43例)和POP非肾虚证组(30例),另外,选择健康绝经后妇女为正常组(30例)。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红细胞裂解,分离出静脉血中的白细胞,用Trizol一步法提取白细胞中的总RNA,检测RNA质量后,将样品RNA逆转录为cDNA。将各组的目的基因(CLCF1)和内参基因(GAPDH)进行RT-PCR反应,绘制梯度稀释DNA标准曲线,将每个样品的CLCF1的浓度除以GAPDH的浓度,即为此样品此基因的校正后的相对浓度。最后,SPSS统计,比较各组CLCF1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的CLCF1校正后的相对浓度分别为:POP肾阴虚证组:0.0171±0.0109; POP肾阳虚证组:0.0867±0.2881;POP其他肾虚证组:0.1776±0.4895; POP无肾虚证组:0.0672±0.2539;正常对照组:0.1642±0.4290。POP肾阴虚证组与POP肾阳虚证组、POP其他肾虚证组、POP非肾虚证组相比,CLCF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OP肾阴虚证组CLCF1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POP肾阳虚证组与POP其他肾虚证组、POP非肾虚证组、正常对照组相比,CLCF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其他肾虚证组与POP非肾虚证组、正常对照组比较,CLCF1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非肾虚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LCF1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RT-PCR技术比较各组中CLCF1的表达情况,其中仅POP肾阴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LCF1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其余各组间CLCF1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前期课题中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是基本吻合的。进一步证实: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与CLCF1表达存在相关性。

孙玉文[9](2013)在《基于“肾为先天之本”2型糖尿病肾虚证的miRNA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非传染疾病之一,在我国尤其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的发病既有复杂的遗传背景,同时与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以2型糖尿病为载体,从中医“肾为先天之本”理论为基础,能够更好的阐述“遗传-环境-疾病”相互作用和中医的整体观。本文在前期全基因组表达谱研究平台上,引入miRNA芯片技术,旨在探索2型糖尿病肾虚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1.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消渴病的梳理和对现在表观遗传学方法的探讨,从理论上讨论将表观遗传学方法引入到中医藏象学的研究的创新和应用价值。2.通过对793例成都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族史回顾性调查,揭示遗传因素对肾虚证的影响。3.从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8例典型肾虚证和非肾虚证患者,并分别和4例正常人对比,分析差异表达miRNA并筛选意义较大的miRNA进行PCR验证,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肾虚证糖尿病的分子机制变化。方法1.2型糖尿病人群的病证结合研究:采用肾虚证辨证因子及等级量化表对2型糖尿病人群面对面进行病证结合调查,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探讨分析肾虚证糖尿病人群的分布特征。2. miRNA表达谱芯片异常表达基因的筛选: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技术,对筛选的12例样本分3组两两对比,进行miRNA基因表达谱试验,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3.对miRNA表达谱芯片分析结果的qPCR验证:通过筛选出的“肾虚-非肾虚”组FC较大的差异miRNA,通过PCR方法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结果1.通过对历代中医古籍文献的梳理发现肾虚是消渴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表观遗传学方法,能丰富2型糖尿病的肾虚证候微观本质。2.调查2型糖尿病病患793例,有明确家族史的患者169例,占全部21.3%,其发病率无性别差异。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组的肾虚患者百分比明显高于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组,两组肾虚患者人数百分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肾虚”可能在2型糖尿病家族聚集中起一定的作用。3.肾虚证、非肾虚证糖尿病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样本两两比较分别筛选出差miRNA。其中肾虚与非肾虚组差异miRNA13条;肾虚与健康对照差异12条;非肾虚与正常对照差异11条。4.在对“肾虚-非肾虚’miRNA芯片结果中筛选出3条候选差异miRNA:miR-335, miR-377和miR-497,用于qPCR验证。qPCR(?)吉果与芯片结果结果一致,miR-335, miR-377和miR-497在肾虚组中的表达均高于非肾虚组,但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将表观遗传学引入到对中医藏象、证候及中医遗传等很多问题的研究能够有所突破。同时能够更好的阐述“肾为先天之本”的生物学意义。2.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家族史的回顾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肾虚对2型糖尿病家族聚集趋势起一定的作用。3.2型糖尿病肾虚证在特征性miRNA主要涉及机体免疫及细胞周期等方面有关,提示肾虚在2型糖尿病中可能机理为降低组织细胞功能。4. miRNA表达谱芯片的结果及前期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提示2型糖尿病肾虚证的机制涉及多层面的改变,后期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韦若琪[10](2012)在《绝经后妇女肾虚证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肾虚证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参照由邓铁涛主编的《中医诊断学》、以及严石林制订的《肾虚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判操作标准的研究》、1997年由国家中管局与国家计量局制订的中国国家标准之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郑筱萸编纂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肾虚证辩证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与虚证委员会于1986年修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5]及其他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结合临床经验,编制成肾系证候调查问卷,确定肾虚辨证因素及其定性定量标准细则,于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对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干部体检以及中医科门诊中,选择调查对象为年龄50-70岁,并已绝经1-20年的南宁市常住妇女进行肾虚证候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随机选取100例绝经后肾虚证妇女为肾虚观察组,分为老年性疾病组(以下简称老年病肾虚组)50例,其中高血压18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15例;无上述常见、多发老年性疾病组(以下简称单纯肾虚组)5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的技术分别检测研究对象的MTHFR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肾虚证候及症状用分类统计,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特点,比较各组基因型频率及其与绝经后妇女肾虚证及常见老年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MTHFR基因检测结果及统计学处理如下:(1)正常对照组中共检出三种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54.0%,32.0%,14.0%;观察组中各病例组也检出三种基因型:CC、CT、TT,其中单纯肾虚组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0%,40.0%,22.0%,老年病肾虚组各基因型频率分别24.0%,50.0%,26.0%。观察组中的单纯肾虚组中,以CT基因型最多,其次为CC基因型;观察组中的老年病肾虚组中,以CT基因型最多,其次为TT基因型。在对照组人群中,MTHFR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70.00%、30.00%,在单纯肾虚组中,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00%、42.00%,在老年病肾虚组中,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9.00%、51.00%。(2)单纯肾虚组、老年病肾虚组与正常对照组MTHFR C677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相比较,各病例组MTHFR C677T的C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单纯肾虚组与老年病肾虚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组间比较,老年病肾虚组的C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单纯肾虚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3)T等位基因与肾虚证发病的相对危险度(OR值)为1.92>1(P<0.05)。(4)50例单纯肾虚组中,轻度肾虚人数为27人,中度肾虚人数为19人,重度肾虚人数最少,仅为4人;50例老年病肾虚组中,轻度肾虚人数为10人,中度肾虚人数为23人,而重度肾虚人数为17人,差异有显着性,(P<0.01),老年病肾虚组肾虚程度高于单纯肾虚组。(5)单纯肾虚组、老年病肾虚组的肾虚程度人数与MTHFR等位基因T频率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度肾虚、重度肾虚人数与MTHFR等位基因T频率呈高度正相关(P<001);轻度肾虚人数与MTHFR等位基因T频率呈低度正相关,(P<001),各病例组中各肾虚程度人数与MTHFR等位基因C频率呈负相关(P<001),MTHFR等位基因T频率与等位基因C频率之间也呈负相关(P<001)结论:(1)MTHFR等位基因T与绝经后妇女肾虚证密切相关,MTHFR等位基因T升高,肾虚证的可能性越大,MTHFR等位基因T频率升高可能是导致绝经后妇女肾虚证的危险因子。(2)MTHFR等位基因T频率与肾虚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MTHFR等位基因T升高,肾虚程度越明显加重,MTHFR等位基因T频率升高与由肾虚证发展为老年性疾病有明显相关性,MTHFR基因突变可能参与肾虚发展成老年性疾病的致病过程。

二、肾虚证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虚证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延龄方对肾虚衰老人群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及miRNA-mRNA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一 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人体各系统衰老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古籍的中医药抗衰理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古籍记载衰老的表现或病证
        2.2 中医衰老机理研究
        2.3 抗衰中医方剂主治证及组方研究
        2.4 古籍记载的延缓衰老的中药研究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补肾延龄方对延缓肾虚衰老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肾虚衰老证候积分
        2.3 体力及疲劳改善情况
        2.4 延缓衰老客观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补肾延龄方延缓肾虚衰老的miRNA-mRNA的机制
    实验一 肾虚衰老差异miRNA-mRNA的筛选及调控关系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2.1 样本质检结果
        2.2 年龄相关差异mRNA、miRNA结果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肾虚证候相关差异mRNA、miRNA结果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与年龄及肾虚证候均相关mRNA、miRNA
        3 小结
    实验二 补肾延龄方延缓肾虚衰老的机制及验证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2.1 样本检测结果
        2.2 差异mRNA、miRNA结果
        2.3 比较组的关联分析结果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5 补肾延龄方延缓肾虚衰老的相关靶点mRNA、miRNA
        2.6 PCR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2)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一: 母婴分离对机体神经生物学的影响研究进展
    1 母婴分离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1.1 HPA轴
        1.2 神经递质
        1.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 母婴分离对中枢神经结构的影响
    3 母婴分离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3.1 焦虑抑郁样行为
        3.2 恐惧反应
        3.3 攻击行为
        3.4 顺从行为
    4 小结
文献综述二: 探讨中医“异病同证”理论源流及其发展
    1 疾病症候及其概念辨析
        1.1 病的概念及沿革
        1.2 证的概念及沿革
        1.3 辨病与辨证
    2 异病同证的形成及内涵辨析
        2.1 异病同证的形成
        2.2 异病同证的临床治疗
    3 小结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挖掘探讨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检索方法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集的建立及病名检索
        1.6 疾病按系统分类
    2 结果
        2.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分布
        2.2 各系统相关疾病选择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以精神行为类系统疾病为主
        3.2 各系统相关疾病选择依据
        3.3 9个疾病与早年不良经历之间的相关性
第二部分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证候分布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检索方法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录入及数据集的建立
        1.6 证候名称规范方法
        1.7 证候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抑郁症证候分布情况
        2.2 乳腺癌证候分布情况
        2.3 肥胖症证候分布情况
        2.4 睡眠障碍证候分布情况
        2.5 癫痫证候分布情况
        2.6 高血压证候分布情况
        2.7 哮喘证候分布情况
        2.8 肠易激综合征证候分布情况
        2.9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分布情况
        2.10 共有证候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3.2 肝郁气滞证的证候分布总比率最高
        3.3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肾阳虚证
        3.4 方法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第三部分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的基因网络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基因获取
        1.2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交集基因筛选
        1.3 GO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
        1.4 KEGG富集通路分析
        1.5 基因网络分析
    2 结果
        2.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基因
        2.2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交集基因
        2.3 GO功能富集
        2.4 KEGG富集通路
        2.5 基因网络
        2.6 关键基因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肾阳虚证与Toll样受体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3.2 早年不良经历与Toll样受体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3.3 肾阳虚证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网络研究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的来源及选择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2.2 骨密度检测
        2.3 中医辨证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各阶段一般资料
        1.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1.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1.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2 骨密度比较
        2.1 各阶段骨密度比较
        2.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2.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2.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3 主要症状比较
        3.1 各阶段主要症状比较
        3.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3.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3.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4 虚证比较
        4.1 各阶段虚证比较
        4.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4.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4.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5 肾虚兼证比较
        5.1 各阶段肾虚兼证比较
        5.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5.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5.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6 常见证型比较
        6.1 各阶段常见证型比较
        6.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6.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6.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讨论
        1 一般资料的特征分析
        2 骨密度的特征分析
        3 病证结合模式下,骨量丢失阶段中医证候的特征分析
        4 创新与不足
        4.1 创新
        4.2 不足
        5 小结
第二部分 PMOP肾阴虚证与CLCF1 的关联性分析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与耗材
        1.2 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1.3 主要仪器
        2 研究对象的筛选和资料收集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分组依据及说明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
        3.2 骨密度检测
        3.3 血样采集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3.5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样本量估算
        6 质量控制
        7 伦理审查
    结果
        1 CLCF1与PMOP肾阴虚证的关联性分析
        1.1 基本情况
        1.2 骨密度比较
        1.3 CLCF1表达水平与证型的关联性分析
        2 CLCF1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性分析
        2.1 基本情况
        2.2 CLCF1与骨量丢失的关联性分析
        2.3 CLCF1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3 CLCF1与骨折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4 CLCF1与生活习惯、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PMOP肾阴虚证与CLCF1的关联性分析
        2 CLCF1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3 创新与不足
        3.1 创新
        3.2 不足
        4 小结
第三部分 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 细胞系来源
        2 主要试剂与材料
        2.1 主要试剂与耗材
        2.2 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2.3 主要仪器
        3 方法
        3.1 细胞培养和细胞传代
        3.2 CLCF1基因的敲除
        3.3 sgRNA活性检测
        3.4 CLCF1基因的过表达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3.6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3.7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3.8 细胞增殖实验
        3.9 细胞侵袭实验
        3.10 细胞迁移实验
        3.11 细胞凋亡实验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CLCF1的过表达、敲除结果
        1.1 过表达慢病毒转染效率的检测
        1.2 CAS9 sgRNA活性检测结果
        1.3 CLCF1调控后的mRNA表达变化
        1.4 CLCF1调控后蛋白表达变化
        1.5 CLCF1调控后蛋白含量变化
        2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的影响
        2.1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mRNA表达的影响
        2.2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CLCF1对OPG、RANKL蛋白含量的影响
        3 CLCF1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1 CLCF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CLCF1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3.3 CLCF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讨论
        1 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
        2 CLCF1对IFNα、IFNγ的影响
        3 慢病毒载体、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及THP-1 细胞系的选择
        4 CLCF1对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
        5 创新与不足
        5.1 创新
        5.2 不足
        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右归饮在正常和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及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
    第1节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筛选出甲醇:乙腈混合剂为处理血浆的条件
        3.2 基于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正常大鼠体内的13个入血成分
        3.3.基于MRM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正常大鼠体内的6个入血成分
        4.试验小结
    第2节 右归饮在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试验结果
        3.1 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复制成功
        3.2 基于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肾虚大鼠的12个入血成分
        3.3 基于MRM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肾虚大鼠体内的6个入血成分
        4.试验小结
    第3节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的比较
        1.试验方法
        2.试验结果
        2.1 从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鉴定出16个相同的原型成分
        2.2 从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推测出1个相同的原型成分
        2.3 从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分别推测出2个和1个不相同的代谢产物
        2.4 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尚有4个不确定的共有成分
        3.试验小结
    本章讨论
第2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和预测右归饮改善肾精亏虚证疾病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
    第1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精亏虚证9种疾病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筛选出右归饮16个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
        2.2 筛选出肾虚证9种疾病的作用靶点
        2.3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与肾虚证9种疾病的蛋白互作网络图
        2.4 预测出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的关键信号通路PI3K/AKT
        2.5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靶点-肾虚证9种疾病-通路”网络图
        3.试验小结
    第2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靶点及通路
        1 试验材料
        2 试验结果
        2.1 筛选出右归饮16个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
        2.2 筛选出骨质疏松疾病的作用靶点
        2.3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与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蛋白互作网络图
        2.4 预测出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关键信号通路PI3K/AKT
        2.5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靶点-骨质疏松病-通路”网络图
        3.试验小结
    本章讨论
第3章 右归饮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验证
    第1节 右归饮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进作用的观察
        1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右归饮16个入血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3.2 成功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3 右归饮在正常及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BMSCs的增殖活性
        3.4 右归饮在正常及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BMSCs成骨分化ALP的表达
        3.5 右归饮在正常及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增加BMSCs成骨分化钙结节的表达
        4 试验小结
    第2节 右归饮含药血清对骨质疏松关键信号通路PI3K/AK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
        2 试验方法
        3.试验结果
        3.1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3.2 右归饮在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4 试验小结
    本章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及意义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右归饮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科研工作汇报
附录: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件

(5)基于SCF/c-kit-PI3K-Bcl-2通路探讨广嗣育麟汤治疗男性不育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男性不育症中医诊治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辨证论治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男性不育症西医诊治研究进展
        1 男性不育症的病因
        2 男性不育症的治疗
        3 生精细胞增殖、凋亡的研究进展
        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广嗣育麟汤治疗肾虚型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广嗣育麟汤对GTW诱导生精障碍模型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广嗣育麟汤对生精障碍大鼠的SCF/c-kit-PI3K-Bcl-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肾虚体质唾液蛋白组学变化及中药干预纵向追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的建立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的建立
    2.样本采集及编号
        2.1 样本采集
        2.2 样本基本信息
    3.实验药物、试剂及耗材
    4.实验方法及步骤
        4.1 蛋白质的提取
        4.2 蛋白质的酶解
        4.3 肽段除盐
        4.4 质谱检测
    5.分析结果
        5.1 大鼠一般状况的观察
        5.2 蛋白质定性定量分析
        5.2.1 质谱信号总图
        5.2.2 Max Quant 定性定量
    6.定性分析结果
        6.1 搜库分析后的结果
        6.2 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
        6.3 差异表达蛋白的层次聚类分析
        6.4 差异表达蛋白的GO注释富集分析
        6.5 差异表达蛋白的KEGG Pathway分析
        6.6 差异表达蛋白的网络相关性分析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1.体质与疾病及治未病的相关性
        1.1 治未病的研究进展
        1.2 体质为治未病的核心
    2.肾虚体质与肾虚证候
        2.1 肾虚体质对肾虚证候的影响
        2.2 肾虚证候对肾虚体质的影响
    3.关于肾-唾相关理论
    4.蛋白组学技术与肾-唾相关理论
    5.六味地黄丸的干预机制的研究
        5.1 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虚的研究
        5.2 六味地黄丸对肾虚体质、肾虚证候的干预机制
第三部分 讨论
    1.关于动物模型的评价
    2.唾液蛋白组学研究的意义
    3.目标蛋白的选取及意义
    4.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绩

(7)右归饮对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吞噬的影响及其与EPO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腺嘌呤致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吞噬变化及与EPO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腺嘌呤致肾虚免疫低下大鼠模型的复制及鉴定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试验讨论
        5 试验小结
    第二节 腺嘌呤致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EPO变化的观察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着降低
        3.2 肾虚免疫低下大鼠血清EPO含量显着下降
        3.3 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EPO通路显着下调
        4 试验讨论
        5 试验小结
第二章 右归饮对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吞噬的改善及与EPO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右归饮对肾虚免疫低下大鼠体质及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改善作用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右归饮显着改善肾虚免疫低下大鼠的体质
        3.2 右归饮显着提升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4 试验讨论
        5 试验小结
    第二节 右归饮对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EPO通路的调节作用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右归饮显着提升肾虚免疫低下大鼠血清EPO含量
        3.2 右归饮显着上调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EPO通路蛋白
        4 试验讨论
        5 试验小结
第三章 右归饮对RAW264.7 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及与EPO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右归饮对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右归饮显着提高正常RAW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3.2 右归饮显着改善损伤后RAW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3.3 右归饮有促进RAW264.7 巨噬细胞分泌EPO的趋势
        4 试验讨论
        5 试验小结
    第二节 右归饮提高RAW264.7 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与EPO的相关性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右归饮不能逆转EPO基因敲除RAW264.7 巨噬细胞吞噬减弱
        3.2 右归饮显着上调正常RAW264.7 巨噬细胞EPO通路蛋白
        3.3 右归饮显着上调损伤后RAW264.7 巨噬细胞EPO通路蛋白
        4 试验讨论
        5 试验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及意义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科研工作汇报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8)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相关基因CLCF1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抽提白细胞
        2.2 抽提RNA
        2.3 RNA质量检测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3. 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各组受试者年龄、月经初潮等统计量的比较
    2. 总RNA的提取结果
    3. 内参基因GAPDH的表达
    4. 目的基因CLCF1的表达
    5. 各组CLCF1表达的结果比较
讨论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肾虚的关系
    2. 骨质疏松症、证候和基因组学的关系
    3. CLCF1的相关分子学功能
    4. JAK-STAT信号通路及CLCF1下游基因CBP的分子学功能
    5. 不足和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基于“肾为先天之本”2型糖尿病肾虚证的miRNA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消渴的历史源流及表观遗传学研究藏象理论的意义
    1. 消渴(糖尿病)的历史源流
        1.1 消渴的命名
        1.2 消渴病的发展
        1.3 消渴病的中西医整合时期
    2. miRNA的相关背景及研究方法
        2.1 表观遗传学发展历史
        2.2 miRNA与表观遗传学
        2.3 miRNA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3. 运用表观遗传学方法研究中医“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依据与学术价值
        3.1 糖尿病和肾虚证病证结合研究的意义
        3.2 揭示中医“肾为先天之本”理论的本质和遗传规律
        3.3 丰富中医证候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4. 小结
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肾虚证的家族背景调查研究
    引言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T2DM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肾虚证辩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资料来源及内容
    2. 结果
        2.1 总病例的一般信息
        2.2 家系病例比较
        2.3 年龄分布比较
        2.4 病程分布图表
        2.5 肾虚证在T2DM中的分布情况
    3. 讨论
        3.1 家系调查方法与糖尿病家族的聚集性
        3.2 T2DM与肾虚证的关系
        3.3 T2DM肾虚证与家族聚集的关系
    4. 小结
第三部分 T2DM肾虚证的miRNA表达谱研究
    引言
    1. 实验对象与纳入标准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标本的采集与分离白细胞
        2.2 RNA的提取
        2.3 miRNA的抽提
        2.4 芯片的杂交与冲洗
        2.5 芯片洗涤的操作流程
        2.6 芯片扫描的操作流程及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样本miRNA质检结果
        3.2 芯片结果评定
        3.3 芯片组间差异miRNA筛选
    4. 讨论
        4.1 表观遗传学与miRNA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4.2 肾虚组与非肾虚组结果的讨论
        4.3 正常组与肾虚组,非肾虚组的结果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T2DM肾虚证miRNA的qPCR验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引物的设计、合成及相关网站
        1.3 实时定量PCR实验步骤
    2. 实验结果
        2.1 样本总RNA质检结果
        2.2 各基因定量PCR扩增产物的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综述 表观遗传学在T2DM研究及肾本质研究进展
    1. 表观遗传学在T2DM中的研究进展
    2. 肾本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肾虚证辩证因子及等级量化表
附件2:miRNA芯片及qPCR所选样本肾虚量表评估
附件3: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绝经后妇女肾虚证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肾虚证候问卷调查表
    附录2 调查表应用说明
    附录3 肾虚各类证型的辩证标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肾虚证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延龄方对肾虚衰老人群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及miRNA-mRNA作用机制研究[D]. 胡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D]. 王新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D]. 李健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右归饮在正常和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及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D]. 石玉红. 西南大学, 2021(01)
  • [5]基于SCF/c-kit-PI3K-Bcl-2通路探讨广嗣育麟汤治疗男性不育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李琰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肾虚体质唾液蛋白组学变化及中药干预纵向追踪研究[D]. 姚彩娟.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右归饮对肾虚免疫低下大鼠巨噬细胞吞噬的影响及其与EPO的相关性研究[D]. 伍超. 西南大学, 2020
  • [8]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相关基因CLCF1表达的研究[D]. 邱龙龙.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3(08)
  • [9]基于“肾为先天之本”2型糖尿病肾虚证的miRNA研究[D]. 孙玉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12)
  • [10]绝经后妇女肾虚证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 韦若琪.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肾虚证相关基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