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顶底老巷道围岩控制研究

工作面顶底老巷道围岩控制研究

一、工作面过顶底老巷围岩控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宁,赵福龙[1](2020)在《极近距离煤层过穿层空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针对极近煤层综采工作面过穿层空巷时易发生冒顶及支架被压垮等问题,结合石圪台煤矿22306工作面过穿层空巷工程实践,运用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穿层空巷顶板失稳机理及危险性进行了分析,采用穿层空巷提前启封分段补强支护、控制采高、掌握层位关系、合理设计推采方案、矿压观测及规律分析、等压贯通、快速推进等技术手段,顺利通过了穿层空巷。通过过穿层空巷前后矿压观测及规律分析,穿层空巷分段补强支护等综合技术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实效效果,可以有效解决极近距离煤层过穿层空巷可能引发的顶板事故的问题。

谢文武[2](2020)在《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岱庄生建煤矿31521复采工作面回收原315采区遗留大巷煤柱为工程背景,运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复采面过空巷时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根据31521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提出过空巷的方法以及回采巷道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和监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31521工作面现场调研,确定了空巷与工作面空间位置关系;研究了空巷围岩稳定性与煤柱和顶板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煤柱垂直应力变化特征与其稳定性对工作面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基本顶力学模型,对基本顶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使工作面安全通过空巷保证顶板不失稳的支护阻力不小于2.76MPa。(2)运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工作面开采期间空巷未采取加强支护时,在采动影响下空巷围岩变形特征、应力分布规律及塑性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开采,工作面与平行空巷之间煤柱会发生失稳破坏,空巷围岩变形破坏严重,而垂直空巷围岩变形量相对较小,综合分析提出对空巷采取采前加强支护措施。(3)基于31521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对于不同类型空巷提出分类控制、分段支护原则,采用木垛、单体支柱和高水材料充填相结合的支护方法;提出了回采巷道支护方案,确定合理支护参数,并对空巷与回采巷道交叉点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围岩支护强度,保证巷道稳定性。(4)通过对31521工作面液压支架受力状况、垂直空巷及回采巷道围岩移近量、平行空巷充填体变形量现场监测可知,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正常,巷道和充填体变形量小,支护效果良好,应用该技术后实现了遗煤安全高效回采。

曹敬松[3](2020)在《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大倾角煤层大约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5%20%,大多数矿区为了在较短的投资周期内实现高产量,高效益的目标,不断加大煤矿开采的强度,直接导致了很多煤层赋存好的资源优先开采完毕,从而大多数矿区开始转向煤层赋存较为复杂的难采煤层,研究复杂条件下大倾角煤层的机械化高效开采技术问题有很大意义。结合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的具体地质概况、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对5877y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变化和两巷顶板离层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并依据监测数据分析了大倾角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了大倾角工作面过9条老巷道、转采过拐点、大倾角复杂构造环境中煤层顶板的控制技术、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防倒、防滑以及大倾角工作面对接、渐减液压支架等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通过对吕家坨煤矿5877y大倾角煤层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釆煤进行的研究,解决了大倾角煤层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既确保安全生产又促进了能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图22幅;表17个;参42篇

赵海丰[4](2020)在《不规则遗留煤柱下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对煤柱下方工作面和孤岛工作面分别都有了大量的研究。在煤柱下方会发生应力集中;孤岛工作面由于两侧采空,侧向压力比较大,两者所导致工作面的冲击危险系数也比较高,一般也会避免形成这样的工作面。当出现煤柱下方存在孤岛工作面时,危险增大。但还没有对这两者叠加后会发生的情况进行研究,当不规则“L”型煤柱下方设置孤岛工作面时,与单独的孤岛工作面有和区别,工作面应力是如何变化的,在什么位置最容易引起冲击危险。因此,本文以南屯煤矿73下29孤岛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上层遗留煤柱和下层孤岛工作面进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践等研究方法,提前对不规则煤柱下的73下29下工作面进行冲击矿压危险性分析,分析回采不同位置时工作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其冲击危险性程度。本文主要得出了下面主要结论:(1)煤柱下应力集中系数大,若上层煤层未开采,孤岛工作面正常应力为15MPa左右,大于原岩应力10MPa;当上层煤层开采后,因为保护层卸压的关系正常应力值较小,仅0.6MPa,但在煤柱下方区域应力可以超过60MPa。(2)孤岛工作面在回采时,从距离煤柱75m,孤岛工作面的超前应力与煤柱下方的集中应力会互相影响,会使超前应力逐渐增大;在距离煤柱30m时,应力曲线开始重合;在进入煤柱后,应力峰值会增大,从模拟得出从最小的60MPa增加到最大值120MPa;离开煤柱后,超前应力慢慢恢复正常。(3)通过模拟得出,因为煤柱的不规则性,当工作面未开采到煤柱下方时,顺着巷道边的区域煤柱由于宽度较大,临近实煤体,其煤柱下方的应力峰值小于横跨工作面的煤柱下方应力峰值;但当工作面回采到煤柱正下方时,在巷道侧煤柱下方应力峰值比横跨工作面煤柱的应力峰值更大。(4)从现场收集到的微震数据显示,在煤柱下方微震频率高、能量大,冲击危险性大。因此,需要对3上煤柱进行爆破卸压处理;在靠近采空区的两侧巷道微震频率与大小也大于其他位置,与之前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煤柱下方的孤岛工作面的整体危险性较大,本文的研究,可以为73下29工作面及其类似工作面的掘进和回采时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论文有图60幅,表12个,参考文献79篇。

梁锋[5](2020)在《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快速掘进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掘之间的平衡程度对煤炭的正常回采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提高巷道特别是回采巷道掘进效率是解决采掘失衡最有效的技术手段。近距离煤层开采在目前煤炭开采过程中较为常见,下覆煤层煤巷掘进存在成巷速度慢、动压影响大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以枣庄矿业集团高庄煤矿3下1104运输巷为研究对象,对煤巷的布置方式、掘进支护技术与成套装备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本文通过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工程实践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巷道空间位置选择、锚杆索支护参数对支护效果的影响以及掘进装备的选取与巷道掘进速度匹配关系。最终提出了“高强度低密度”的支护技术,并且形成了适用于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的掘进成套装备。本文主要获得了如下成果:(1)研究了上覆煤层开采特征、下覆煤层巷道空间位置选择、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为3下煤层巷道的布置与支护提供一定的依据。(2)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巷道空间位置选择、锚索预紧力、间排距、长度以及不同部分支护方案等进行数值模拟,并且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巷道地质条件,最终提出了巷道沿空掘巷的布置方式以及“高强度低密度”的支护技术。(3)通过文献调研与地质条件结合,3下1104运输巷最终引进“MB670-1型掘锚机+PZL1500/300型履带式转载破碎机+DZQ100/100/40型煤矿用带式转载机+DSJ-100/2×132型胶带输送机”为主要设备的机械化作业线进行煤巷掘进。并且现场实践表明,该成套掘进装备能够较大程度地协调掘进、支护、运输工序平行作业问题以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日进尺最高达20 m。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支护技术与成套掘进装备能够较好适应该类型煤巷掘进与维护,形成了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快速掘进技术以及成套掘进装备,其对于枣庄矿业集团类似条件下煤巷快速掘进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论文包含图66幅,表格12个,参考文献104篇。

董玉玺[6](2019)在《倾斜松软煤层巷道非对称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涡北矿8204风巷实际地质情况为基础,围绕“倾斜松软煤层巷道非对称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运用现场调研、实验室测试、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工业性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针对煤层巷道围岩非对称失稳诱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以实际地质条件模拟巷道掘进,分析倾斜松软煤层巷道非对称变形的位移变化规律,在围岩控制方面结合前期巷道评价提出新的支护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详细阐释了涡北煤矿8204风巷地质情况及特点,通过现场勘查和煤矿资料,结合钻孔窥视,分析得出8204风巷左右两帮的变形量和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右帮较左帮的变形量大且内部裂隙发育更加丰富。(2)根据在实验室进行的煤岩体力学测试,得出8号煤和顶底板泥岩的力学参数。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法对8煤成分进行定量分析。(3)对倾斜松软煤层非对称性破坏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煤层巷道围岩非对称变形、围岩移动、底鼓形态以及巷道非对称性破坏的特征。利用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简化梁结构模型,对倾斜巷道围岩非对称变形进行了简单的分区。(4)选取0°、10°、25°、40°不同煤层倾角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对巷道非对称性变形的位移、应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数值分析表明倾斜松软煤层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大于两帮移近量,高帮变形量明显大于低帮变形量。顶板最大位移量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加向低帮一侧移动,底板岩性较弱底鼓严重,其最大位移量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加向高帮一侧移动,形成明显的错动变形。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加顶底板的垂直位移量逐渐减小,左右两帮的水平位移量逐渐增加。(5)在对锚杆支护、反底拱支护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后发现在反底拱支护下巷道变形的非对称性明显减弱,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别是对巷道底板变形的控制效果更好。因此采用反底拱支护作为该巷道支护方式。(6)结合模拟分析结果和巷道顶底板及两帮位移监测,验证了反底拱支护的围岩控制效果。该论文有图63幅,表9个,参考文献83篇。

李业[7](2019)在《高家堡煤矿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煤炭生产绝大多数为井工开采,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深,已超过冲击地压发生临界深度500m,冲击地压、矿震等重大动力灾害随着开采深度的持续增加而变的更加严重,给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现以陕西省彬长矿区冲击地压矿井高家堡煤矿为工程背景,研究高家堡煤矿及该矿区地质条件下工作面冲击地压显现规律,提出针对性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对于促进高家堡煤矿乃至西部矿井安全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针对高家堡煤矿冲击地压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了冲击地压是由高强度煤(岩)层中采场推进影响和构造运动形成高度的应力集中、高能级弹性变形能的储存引起的;依据高家堡煤矿一盘区101工作面的地质条件,运用RFPA数值模拟软件,通过模拟分析不同的采煤方法情况下及断层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状态,确定工作面附近区域的应力集中状态,将101工作面划分为了17个冲击危险区域,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确定了101工作面具有强冲击危险性。根据高家堡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制及分析结果,制定了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方案,利用大孔径钻孔卸压、煤层爆破卸压、顶底板弱化处理技术手段解除或消弱冲击危险性,将微震法为主进行集中动载荷监测及煤体应力法进行集中静载荷监测的方法相结合进行工作面冲击地压综合监测预警,经过监测检验工作面煤层应力得以降低,卸压效果明显,实现工作面安全无冲击回采,证明了该防控技术的合理性。该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控技术研究方案的实施,有效实现了煤层卸压,防治冲击地压动力现象效果良好,为该矿井、甚至整个矿区、所有全国深部矿井更好的进行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以及采取冲击防控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陈辉[8](2019)在《城郊煤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巷道及工作面将位于高强度原岩应力场和强开采的环境之中,构造应力大且岩体工程特性较差增大了开采作业难度和技术要求。正龙煤业城郊煤矿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近年来矿井开采水平逐渐由浅部一水平向深部二水平过渡,主采煤层埋深超过800m。随着采深的逐步增加,围岩损伤及破坏越来越严重,矿压显现表现出强烈的冒顶、底鼓、煤岩片帮、支架破坏、煤和瓦斯突出等灾变现象,现有支护难以维持巷道的正常使用。在本文中,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等研究得到了城郊煤矿深部水平原岩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巷道矿压显现规律随工作面开采时的动态响应特征;给出了深部巷道损伤变量的定义,研究分析了采掘活动对巷道围岩损伤的影响机制,分析得到了围岩松动圈、巷道损伤和巷道变形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了城郊煤矿深部水平巷道支护及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论文主要研究了如下内容:1.城郊煤矿深部原岩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及巷道矿山压力的动态响应特征采用应力解除法对城郊煤矿二水平深部巷道进行了原岩应力的测量,并将现场测试结果与周边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进入深部开采后的城郊煤矿属于高强度原岩应力环境,这对城郊煤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极大。采用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1304工作面原岩应力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反演,理论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较吻合。以二水平西翼轨道大巷和21305轨道顺槽巷道为工程背景,分别对开拓巷道和采准巷道的矿山压力进行了现场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开拓巷道和采准巷道的围岩变形、顶板离层和锚杆载荷随工作面开采时的动态响应比较剧烈,原有的支护方式不能维持巷道的正常使用,并且采准巷道的矿压显现比开拓巷道更剧烈。2.采掘活动对巷道围岩损伤的影响机制通过煤层钻孔摄像的方法对巷道掘进和开采过程中围岩的松动圈范围进行了探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巷道掘进和开采使围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围岩处于不稳定状态。给出了巷道围岩损伤变量的定义,推导了破碎区及塑性区范围的理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均匀围压和非均匀围压条件下巷道围岩损伤变量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围岩损伤对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围岩松动圈范围及损伤变量与巷道变形之间的关系。随着松动圈范围的增加,巷道的变形量和顶板离层量均不断增加,因此可根据松动圈范围预测围岩表面位移的大小,这为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围岩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采准巷道的损伤程度大于开拓巷道,随着损伤变量的增加,巷道的变形量和顶板离层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为新支护方案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3.深部巷道围岩支护方式及效果评价根据现场监测中二水平西翼轨道大巷位移和应力分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套新支护方案,这三套方案均使得开拓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收敛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方案二的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根据现场监测中21305轨道顺槽巷道位移和应力分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套新支护方案,这五套方案均使得采准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收敛量有所减小。其中方案四的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对比分析采用新支护方案后开拓巷道和采准巷道的变形量和顶板离层量发现,由于开采扰动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新支护方案后采准巷道的变形量和顶板离层量依然大于开拓巷道。4.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在深部巷道中的应用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将巷道由被动“支”变为主动的“切”与“支”,通过利用矿压和围岩运动,切断了顶板的应力传递,改变了顶板岩层之间的传力结构,使新形成的巷道处于矿山压力的卸压区,能够有效地改善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的问题,解除高原岩应力环境对围岩稳定性的威胁,使得巷道变形量减小,降低围岩控制的难度。本文通过实施切顶卸压沿空留巷110工法开采技术改进了城郊煤矿二水平深部巷道围岩支护方式,将实施1 10工法的现场监测结果与实施新支护方案的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110工法在深部巷道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显着的降低巷道的变形量,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周波[9](2018)在《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掘进工作面施工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井下巷道掘进技术对煤矿开采效率与生产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煤矿井下巷道的高效快速掘进是提升煤矿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提高煤矿井下巷道的掘进速度、开采效率和质量,是煤矿企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对活鸡兔井巷道掘进工作面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对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煤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2)确定了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方法,包括明确了工作面位置及巷道用途,计算出了工程量及开竣工时间,确定了巷道布置方法,确定了支护设计方法、支护工艺及技术要求,确定了矿压观测方法。(3)确定了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包括确定了施工方法(工作面主要设备技术特征,巷道掘进顺序)和掘进工艺(落煤工序、装煤工序、运煤工序)。(4)确定了工作面12大生产系统布置方法。(5)确定了工作面煤质指标及煤质保证措施,确定了劳动组织设置方法,计算出了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掘进工作面施工方法是利用一台特殊设备同时完成巷道掘进和巷道支护工作,同时配备相应的运输系统,实现了将巷道掘进、锚杆支护和煤流连续运输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同时也实现了巷道掘进与锚杆支护的平行作业,具有顶板支护快捷、井巷规格标准高、一次掘进+支护成巷速度快的优点,很好地实现了井巷快速、安全和质优的掘进要求。

陈秋宇[10](2018)在《晶鑫煤业3122综放面空巷充填材料及其充填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空巷因年久失修,围岩变形破坏严重,尤其是与工作面垂直分布的走向空巷,回采期间空巷围岩难以承受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而发生顶板断裂、两帮失稳等现象,工作面通过空巷时跨度大、时间长,不利于工作面的安全稳定。空巷充填技术可有效控制空巷围岩变形,有关充填材料的研制也是近年来空巷充填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以晶鑫煤业3122综放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室实验等方法,对晶鑫煤业3122综放面空巷充填材料及其充填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分析了空巷围岩结构特征及变形机理。空巷围岩破坏形式为“剪切-拉裂”复合破坏,主要表现为顶板下沉、底鼓和两帮突出,空巷破坏了煤层完整性,加剧了顶板覆岩结构的超前断裂。(2)通过实验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胶凝充填材料。以水泥、石灰粉、稳泡剂、发泡剂等为主要成分,根据1:1.5的水灰比进行混合搅拌,发泡23倍后凝固形成具有一定充填性能的胶凝体,养护30天后材料强度可达0.70.9MPa。(3)采用空巷注浆充填技术,对晶鑫煤业3122综放面空巷围岩变形进行控制,给出了空巷充填技术方案与工艺,确定了充填系统和设备选型,并对充填用料进行了初步预算。(4)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空巷充填前后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规律。与充填之前相比,空巷充填后围岩垂直应力及顶底板移近量都有所降低,塑性区破坏范围缩小,运输顺槽围岩基本安全稳定。(5)将以上研究成果在晶鑫煤业3122综放面进行工业性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无机胶凝材料对空巷进行注浆充填,能有效控制空巷围岩变形破坏,保证工作面安全通过空巷,同时,空巷充填技术为矿井带来经济效益高达2000多万元。

二、工作面过顶底老巷围岩控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作面过顶底老巷围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极近距离煤层过穿层空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作面基本情况
    1.2 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
    1.3 工作面穿层空巷概况分析
2 穿层空巷顶板失稳机理及危险性分析
    2.1 穿层空巷失稳机理分析
    2.2 空巷顶板破坏规律分析
    2.3 过穿层空巷危险性分析
3 穿层空巷区段补强支护设计
    3.1 补强支护区段的划分
    3.2 区段补强参数设计
4 过穿层空巷工作面推采方案设计及矿压观测
    4.1 工作面揭露空巷前推采方案
    4.2 工作面揭露空巷后推采方案
    4.3 工作面过穿层空巷矿压观测方案及变化规律分析
5 结论

(2)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复采工作面概况
    2.1 矿井工程地质概况
    2.2 复采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
    2.3 复采工作面内空巷工程现状
    2.4 采煤方法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复采工作面空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3.1 空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3.2 空巷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3.3 空巷围岩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围岩运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型建立
    4.2 复采工作面过平行空巷数值分析
    4.3 复采工作面过垂直空巷数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5.1 空巷围岩控制原则
    5.2 空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5.3 回采巷道围岩支护设计方案
    5.4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
    6.1 复采工作面过空巷施工方法
    6.2 矿压观测方案
    6.3 矿压观测结果分析
    6.4 效益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围岩控制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吕家坨矿工程地质概况及采煤方法选择
    2.1 吕家坨矿的地质情况及开发历史
    2.2 吕家坨矿-800水平八采区区域位置关系及概况
        2.2.1 邻区及地面情况
        2.2.2 本区域地面三个钻孔,井下三个钻孔情况。
        2.2.3 地层及标志层
        2.2.4 煤层厚度、倾角、结构、间距
        2.2.5 煤质
        2.2.6 煤层顶底板
        2.2.7 地质构造(含陷落柱、岩浆岩等)及古河床冲刷
        2.2.8 水文地质
    2.3 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位置关系及概况
        2.3.1 煤层赋存情况
        2.3.2 煤层顶底板
        2.3.3 地质构造
        2.3.4 水文地质
        2.3.5 无线电坑透地质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5877y大倾角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3.1 5877y大倾角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
    3.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数据分析
    3.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轨道巷、皮带巷顶板压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4.1 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采煤方法及工艺选择
        4.1.1 采煤工艺
        4.1.2 采煤方法
        4.1.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开采技术难点
    4.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顶板控制技术
        4.2.1 正常时期顶板控制方法
        4.2.2 预防松软煤壁片帮冒顶方法
    4.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负责地质条件过老巷道处置
        4.3.1 5877、5876集中运巷道加固方法
        4.3.2 老巷道内的掘进冒高区巷道加固方法
        4.3.3 老巷道内的抬棚加固方法
        4.3.4 加固支护技术要求
        4.3.5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过5877集中皮带巷技术方案
        4.3.6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过5876集中皮带巷技术方案
        4.3.7 5877y工作面过5876工作面泄水石门技术方案
        4.3.8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过其它7煤层巷道方案
        4.3.9 5877y大倾角工作面通过皮带巷拐点旋转回采技术方案
    4.4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回采发生煤壁片帮冒顶处理方法
        4.4.1 -800八采区域7煤层顶板冒顶特点
        4.4.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处理片帮冒顶的原则
        4.4.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处理片帮冒顶的顺序
        4.4.4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处理煤壁片帮及冒顶事故的技术要求
        4.4.5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做超前支护安全要求
    4.5 大倾角工作面“三机”防滑、防倒及防工作面飞石
        4.5.1 大倾角工作面输送机下滑原因分析
        4.5.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液压支架、溜子的防倒防滑措施
        4.5.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防煤、矸块滚落伤人
        4.5.4 5877y大倾角工作面与外切眼对接方案
        4.5.5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渐减液压支架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5877y工作面回采完毕分析
    5.1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5.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回采期间成本投入
    5.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回采期间综合效益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不规则遗留煤柱下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路线
2 矿井地质概况
    2.1 南屯煤矿概述
    2.2 工作面概况
3 煤柱及下方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3.1 遗留煤柱应力集中程度
    3.2 煤柱下底板应力分布分析
    3.3 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
    3.4 本章小结
4 煤柱及下方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数值模拟
    4.1 煤岩层模型建立
    4.2 数值模拟过程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分析及防治方案
    5.1 工作面冲击危险性
    5.2 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防治方案
    5.3 支护方案的选取
    5.4 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监测方案
    5.5 本章小结
6 冲击矿压防治实践
    6.1 支护参数选取
    6.2 工作面微震监控
7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快速掘进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煤巷快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
    2.1 开采技术地质特征
    2.2 基于“有效锚固层厚度”的顶板叠加梁理论假说
    2.3 3_下1104运输巷空间位置研究
    2.4 支护方案可行性数值计算研究
    2.5 煤巷支护的方案的选取
    2.6 本章小结
3 快速掘进成套技术装备研究
    3.1 煤巷掘进设备研究
    3.2 煤巷支护设备研究
    3.3 煤巷运输设备研究
    3.4 煤巷机械化作业线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现场工业性试验与应用
    4.1 工程地质条件
    4.2 3_下1104运输巷快掘技术与成套装备工程应用
    4.3 矿压监测结果分析研究
    4.4 应用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倾斜松软煤层巷道非对称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巷道变形特征实测及煤岩力学参数测试
    2.1 巷道变形特征实测
    2.2 涡北煤矿8煤微观结构
    2.3 煤岩力学参数测试
    2.4 倾斜松软煤层非对称性破坏原因及机理分析
    2.5 非对称性破坏分区及力学机理
    2.6 本章小结
3 诱发煤层巷道非对称性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煤层倾角对巷道非对称性变形的影响规律
    3.2 巷道尺寸对巷道非对称性变形的影响规律
    3.3 巷道跨层对巷道非对称性变形的影响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倾斜松软煤层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技术
    4.1 倾斜松软煤层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
    4.2 倾斜松软煤层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4.3 反底拱支护控制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案例
    5.1 工程概况
    5.2 巷道支护情况
    5.3 巷道围岩变形量控制观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高家堡煤矿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现状
        1.2.2 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研究现状
        1.2.3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工程背景
    2.1 工程概况
        2.1.1 矿井概况
        2.1.2 工作面位置
    2.2 地质构造及水文情况
        2.2.1 煤层情况
        2.2.2 顶底板情况
        2.2.3 地层产状及变化
        2.2.4 断层
        2.2.5 其他地质情况
    2.3 开采技术条件
        2.3.1 巷道参数及支护
        2.3.2 采煤方法
    2.4 高家堡煤矿冲击地压灾害
        2.4.1 冲击地压发生情况及其规律
        2.4.2 冲击地压防治
    2.5 本章小结
3 工作面冲击地压灾害分析及冲击类型确定
    3.1 理论分析
        3.1.1 冲击地压特征与分类
        3.1.2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
        3.1.3 原始应力场冲击地压分析
        3.1.4 构造区域冲击地压分析
    3.2 数值模拟分析
        3.2.1 RFPA程序简介
        3.2.2 模型建立
        3.2.3 冲击地压应力分布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3.3 工作面冲击危险类型划分及冲击危险性分析
        3.3.1 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3.3.2 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划分
    3.4 本章小结
4 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控技术研究
    4.1 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监测
        4.1.1 冲击地压监测方法
        4.1.2 微震法监测
        4.1.3 煤体应力法监测
        4.1.4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
    4.2 冲击地压区域防范措施
        4.2.1 合理煤柱尺寸的确定
        4.2.2 工作面采掘顺序的确定
        4.2.3 工作面布置方案确定
    4.3 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4.3.1 放顶煤开采对冲击地压的防治
        4.3.2 101工作面常规卸压方法
        4.3.3 监测预警区域局部解危方法
    4.4 工作面回采防控效果检验
    4.5 工作面防冲安全管理
        4.5.1 安全防护管理
        4.5.2 人员管理
        4.5.3 物料管理
        4.5.4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处置
        4.5.5 其他生产管理措施
        4.5.6 冲击地压灾害避灾线路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城郊煤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1.2.2 开采扰动下围岩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1.2.3 地质构造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1.2.4 巷道支护及加固研究现状
    1.2.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城郊煤矿地质工程及矿井概况
2.1 矿井概况
    2.1.1 位置及自然条件
    2.1.2 矿井生产情况及煤层赋予特征
2.2 二水平西翼轨道大巷概况
    2.2.1 工程地质概况
    2.2.2 水文地质特征
    2.2.3 煤层赋予特征
    2.2.4 巷道支护方案
2.3 21304轨道顺槽概况
    2.3.1 工程地质概况
    2.3.2 煤层赋予特征
    2.3.3 巷道支护方案
2.4 21305轨道顺槽概况
    2.4.1 工程地质概况
    2.4.2 水文地质特征
    2.4.3 煤层赋予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原岩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巷道围岩损伤探测与研究
3.1 城郊煤矿二水平原岩应力测量和原岩应力场特征分析
    3.1.1 原岩应力测量方法及步骤
    3.1.2 各钻孔原岩应力的计算分析
    3.1.3 城郊矿二水平原岩应力的确定
    3.1.4 各测量点垂直应力及其与最大主应力的比值
    3.1.5 城郊矿二水平原岩应力的特征分析
3.2 原岩应力场的分析确定
    3.2.1 原岩应力现场测量结果
    3.2.2 原岩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
    3.2.3 数值模型的建立及构造应力场反演
3.3 城郊矿典型巷道松动圈范围的测试及评价
    3.3.1 松动圈测试设备及方法简介
    3.3.2 松动圈测试结果分析
    3.3.3 松动圈测试综合评价
3.4 巷道围岩损伤区的分布特征
    3.4.1 损伤变量的确定
    3.4.2 均匀围压条件下巷道损伤区的分布特征
    3.4.3 非均匀围压条件下围岩损伤区的分布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深部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4.1 开拓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4.1.1 开拓巷道表面位移观测分析
    4.1.2 开拓巷道顶板离层观测分析
    4.1.3 开拓巷道锚杆受力观测分析
4.2 采准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4.2.1 采准巷道表面位移观测分析
    4.2.2 采准巷道顶板离层观测分析
    4.2.3 采准巷道锚杆受力观测分析
4.3 开拓巷道与采准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的差异
    4.3.1 开拓巷道与采准巷道的表面位移差异
    4.3.2 开拓巷道与采准巷道的顶板离层差异
    4.3.3 开拓巷道与采准巷道的锚杆受力差异
4.4 松动圈范围和巷道变形量的关系研究
    4.4.1 松动圈范围和表面位移量的关系
    4.4.2 松动圈范围和顶板离层量的关系
4.5 损伤变量和巷道变形量的关系研究
    4.5.1 损伤变量和表面位移量的关系
    4.5.2 损伤变量和顶板离层量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5 深部巷道围岩支护原理与支护技术研究
5.1 开拓巷道支护方案的数值分析及效果评价
    5.1.1 开拓巷道的原支护方案及数值分析
    5.1.2 开拓巷道的新支护设计方案
    5.1.3 开拓巷道新支护设计方案的数值分析
    5.1.4 开拓巷道新支护设计方案的效果评价
5.2 采准巷道支护方案的数值分析及效果评价
    5.2.1 采准巷道的原支护方案及数值分析
    5.2.2 采准巷道的新支护设计方案
    5.2.3 采准巷道新支护设计方案的数值分析
    5.2.4 采准巷道新支护设计方案的效果评价
5.3 开拓巷道与采准巷道新支护方案效果的对比分析
    5.3.1 开拓巷道与采准巷道新支护方案模拟效果的对比分析
    5.3.2 开拓巷道与采准巷道新支护方案现场效果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深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
6.1 21304工作面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实施概况
    6.1.1 110工法理论基础
    6.1.2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实施情况
6.2 110工法在21304工作面的应用效果
    6.2.1 21304工作面现场监测情况
    6.2.2 21304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6.3 采准巷道新支护方案与实施110工法的效果对比
    6.3.1 采准巷道新支护方案与实施110工法的顶底板移近量对比
    6.3.2 采准巷道新支护方案与实施110工法的两帮收敛量对比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掘进工作面施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2 巷道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2.1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2.2 煤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2.2.1 煤层赋存特征
        2.2.2 地质构造
    2.3 水文地质
    2.4 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5 本章小结
3 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方法
    3.1 工作面名称、位置及巷道用途
    3.2 工程量及开竣工时间
        3.2.1 工程量
        3.2.2 开竣工时间
    3.3 巷道布置
    3.4 支护设计
        3.4.1 巷道支护形式选择
        3.4.2 支护参数设计
        3.4.3 支护参数校核
    3.5 支护工艺及技术要求
        3.5.1 支护工艺
        3.5.2 具体要求
    3.6 矿压观测
        3.6.1 设备安装要求
        3.6.2 管理要求
    3.7 本章小结
4 工作面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设计
    4.1 施工方法
        4.1.1 设备技术特征
        4.1.2 工作面巷道掘进顺序安排
    4.2 掘进工艺设计
        4.2.1 落煤工序
        4.2.2 装煤工序
        4.2.3 运煤工序
        4.2.4 清煤工序
        4.2.5 支护工序及控顶距具体要求
        4.2.6 各工序配合
        4.2.7 掘进顺序
        4.2.8 其它工作安排
        4.2.9 工作面循环作业方式
    4.3 本章小结
5 工作面生产系统布置方法
    5.1 运输系统布置方法
        5.1.1 主要运输系统
        5.1.2 辅助运输系统(运料、行人)
    5.2 井下通风系统布置方法
        5.2.1 井下工作面通风方式
        5.2.2 工作面通风路线
        5.2.3 风量计算
        5.2.4 局部通风机选型
        5.2.5 确定系统供风量
        5.2.6 风筒出风口的最大距离
        5.2.7 工作面防爆车允许台数
    5.3 供电系统布置方法
        5.3.1 供电概述
        5.3.2 供电系统
    5.4 供水、防尘系统布置方法
        5.4.1 供水系统
        5.4.2 防尘系统
    5.5 防灭火系统布置方法
        5.5.1 灭火系统
        5.5.2 预防外因火灾
        5.5.3 预防内因火灾
    5.6 排水系统布置方法
        5.6.1 排水设施的选择
        5.6.2 排水设施的设置要求
        5.6.3 排水系统
    5.7 照明及通讯系统布置方法
        5.7.1 照明系统
        5.7.2 通讯及控制系统
    5.8 监测监控系统布置方法
        5.8.1 安全监测系统概述
        5.8.2 监测系统以及监测设备
        5.8.3 安全监测安全技术措施
    5.9 人员定位系统布置方法
        5.9.1 系统概况
        5.9.2 人员定位分站安装位置及要求
        5.9.3 人员定位系统的维护
        5.9.4 定位仪使用说明及安全注意事项
    5.10 压风自救系统布置方法
        5.10.1 系统概况
        5.10.2 压风自救装置及管路安装管理要求
        5.10.3 压风自救装置相关参数
        5.10.4 压风自救系统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
    5.11 供水施救系统布置方法
        5.11.1 供水设施的设置要求
        5.11.2 供水施救系统
        5.11.3 日常检查与维护标准
    5.12 本章小结
6 工作面煤质管理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6.1 煤质指标及煤质保证措施
        6.1.1 煤质指标
        6.1.2 煤质保证措施
    6.2 劳动组织
    6.3 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晶鑫煤业3122综放面空巷充填材料及其充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空巷变形规律及围岩结构特征分析
    2.1 矿井工程地质条件
    2.2 空巷围岩变形机理分析
    2.3 空巷围岩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空巷充填材料及其配比实验研究
    3.1 无机胶凝充填材料实验原理与方案
    3.2 无机胶凝充填材料配比确定
    3.3 无机胶凝充填材料强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空巷充填技术方案与工艺研究
    4.1 空巷充填关键技术分析
    4.2 空巷充填系统与工艺分析
    4.3 空巷充填数值模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工业性试验与经济效益分析
    5.1 工业性试验
    5.2 经济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工作面过顶底老巷围岩控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极近距离煤层过穿层空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J]. 王宁,赵福龙. 中国矿业, 2020(S1)
  • [2]复采工作面过空巷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 谢文武.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3]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D]. 曹敬松.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不规则遗留煤柱下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防治研究[D]. 赵海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5]近距离动压厚煤层沿空掘巷快速掘进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 梁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6]倾斜松软煤层巷道非对称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 董玉玺.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7]高家堡煤矿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控技术研究[D]. 李业.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8]城郊煤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 陈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
  • [9]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掘进工作面施工方法研究[D]. 周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10]晶鑫煤业3122综放面空巷充填材料及其充填技术研究[D]. 陈秋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工作面顶底老巷道围岩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