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景观资产评价的CVM方法研究

森林景观资产评价的CVM方法研究

一、森林景观资产评估CVM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谢心怡[1](2020)在《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生态意识与环保意识的加强,如何利用好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对提升生活质量以及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要。森林景观资源不仅可以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重要贡献,在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对开展森林旅游业而产生的游憩需求,从而带动旅游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初始开发阶段,公园内森林景观资源极其丰富,并且为森林公园带来了巨大的旅游业务收入,因此对其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可以为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日后经营发展提供合理的依据。本文选用条件价值法对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进行价值评估,采用的是支付卡式设置支付金额,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长、株、潭地区以及岳阳地区的常住人口进行调查,内容涉及支付意愿、支付金额等,并用中位值来确定人均支付意愿,最终计算得到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是27.66亿元。又因为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资源多为公益林,并非商品林,因此森林旅游带来的收益成为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经济来源。据此本文又运用个人旅行费用法对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产生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通过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直接旅行花费、停留时间、时间成本等基本数据,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通过对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最终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Q=2.233-0.006*Cost-0.199*Time+0.263*Income+0.727*Und,基于景区生态环境的最大容量计算得到游憩价值为12.33亿元。最后,根据价值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的提升,以及其中游憩价值的提升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亢楠楠[2](2019)在《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价研究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视角》文中认为近年来,兼具观光、休闲与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居民旅游出行的新热点。旅游需求迅速增加的同时,资源过度利用、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游客满意度水平、景区承载状态等面临着严峻考验。深究之,起到资源配置作用的游憩价值信息的缺失是给公园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的主要原因。因此,利用科学的评价模型,货币化度量国家森林公园这种准公共物品的游憩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文献中,陈述性偏好或显示性偏好等传统评价技术得到了大量应用,但这两类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和争议,特别是缺少对评估结果背后心理影响因素的探究。此外,个体满意度水平的引入,丰富且完善了公共物品的价值评价体系,但尚未发现应用在旅游资源领域的研究。据此,本文从游客满意度的视角切入,聚焦于“评价方法的创新”、“传统方法的修正”与“评价结果的应用”三个方面,以期在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做出深入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游客真实偏好的挖掘、游憩属性的正确定价等市场机制的导入,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森林资源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促进景区向以“游客为本”的战略转型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紧密围绕上述三个着眼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概括如下:(1)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内涵界定及评价指标识别。结合福利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典型特征,对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的内涵与度量方式进行了清晰界定。随后,通过文献归纳与游客在线评论材料定性分析结合的方式,识别出包含“植被覆盖率”、“垃圾数量”、“交通便利程度”、“基础设施”、“游憩设施”与“拥挤水平”等在内的六项主要国家森林公园游憩属性,为进一步价值评价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基础。(2)基于游客满意度法TSA的游憩价值评价模型设计以及实证研究,验证了使用游客满意度为森林游憩资源这一“无形资产”定价的可能。首先,通过游客效用最大化理论与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构造了游客满意度法的理论框架和计量模型。随后,利用全国范围内22处国家森林公园的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园的“植被覆盖率”、“垃圾数量”、“基础设施”以及“游憩设施”的改善均对游客满意度起着正向影响作用,“拥挤水平”的增加则负面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水平。不同来源地游客对景区游憩属性的偏好存在显着不同,由此带来游憩价值评估结果的客源地差异,游憩属性的改善对于外地游客意味着更高的价值。最后,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完成了 TSA评估结果在单个景区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测算结果表明,当前该公园的总游憩价值为11,776.20万元,相较于多年前的测算结果有所上升。(3)首次尝试将游客满意度这一视角与常用的选择实验法CEM相结合,完成了对传统评价技术估计结果的修正。通过在辽宁千山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的选择实验调查,结果发现:游客对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游憩属性的支付意愿存在显着差别。其中,对景区“垃圾数量”改善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为“交通便利程度”和“植被覆盖率”属性。相比之下,景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对游客决策的影响则比较弱。此外,不同满意度水平的游客对于景区游憩属性的支付意愿存在一定差异。游客满意度越低,其支付门票溢价的可能性就越低。相较于高满意度群体,低满意度组游客的消费者剩余降低了 32.99%。游客满意度水平作为影响景区游憩价值评估背后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对于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总体游憩价值的贡献率达到12.83%。(4)分别计算了游客满意度法TSA和选择实验法CEM两种评价方法下辽宁千山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并对两者的估计结果做出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使用前者计算出的该公园的游憩价值(194.10元/人·次)略高于后者计算出的价值(184.95元/人·次)。TSA模型中旅行成本潜在的内生性、CEM实验设计维度的限制以及信息处理策略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上述差异的发生。(5)以游客旅行成本—收益的分析作为理论支持,从游憩价值评估与游客体验效用结合的角度制定了景区的“旅游体验承载力”评价标准,并以辽宁千山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评价了该公园的旅游体验承载力状态。结果表明:该公园拥挤水平的承载力阈值范围介于20-35人/100m2之间,“植被覆盖率”承载力阈值范围在70%-80%之间,“垃圾数量”处于3-10件/200m之间;游客可接受的交通可达性水平为3h以内。通过计算公园当前的游憩属性状态与选择实验过程中模拟的27种方案的净效用水平,得到了“弱载”、“适载”和“超载”三种情况下的各游憩属性状态,为景区将来的承载状态监测、资源开发建设与游客容量控制等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任园园[3](2019)在《湿地景观资产旅游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年来生态旅游热的发展,使得湿地公园的数量不断上升,而随之产生的湿地景观资产的交易及管理等问题,迫切需要对湿地景观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但目前关于湿地景观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比较少,故本文对湿地景观资产评估理论及方法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湿地景观资产价值内涵、资产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湿地景观资产的价值体现在其获利能力上;在分析了所有主流的景观资产评估方法后,认为湿地景观资产的价值应首选收益法进行评估,并用净现金流量作为预期收益额;之后,对收益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两个预测难点进行分析,并改进其预测模型,使参数的确定更加合理准确;最后,结合腾冲北海湿地案例分析了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为湿地景观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根据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湿地景观资产的价值内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湿地景观资产的价值由其获利能力决定,价值由湿地公园的经营成果体现。(2)通过对已有景观资产评估方法进行评述,得出收益法是评估景观资产价值的主流方法,选择湿地公园的净现金流量作为预期收益,最能体现湿地景观资产的价值。(3)通过对收益法在湿地景观资产评估中适用性的分析,得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两个预测难点,分别为旅游人数预测和折现率确定,影响着评估结果的准确性。(4)在总结目前的景观资产评估中旅游人数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出旅游人数的预测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为了避免主观因素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旅游人数是比较客观且准确度较高的一种方法。(5)折现率的确定采用了常用模型风险累加法,通过对具体风险确定方法进行分析,得出行业风险报酬预测时,存在β值难获得的情况,用行业净资产收益率测算行业风险时,存在同行业企业选择不当的情况,故选择与评估对象最相近的企业的财务数据更具有参考价值。(6)通过将腾冲北海湿地景观资产的评估值11.58亿元与同行业上市企业净资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此次收益法评估的结果相对合理。

杨庆培[4](2019)在《黄柏山林场森林资产评估及其数字化表达》文中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对林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更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林地作为森林资源的载体及产生地,是森林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林业经济体制不断深入革新和发展,林权交易市场的逐渐成熟,构建科学的森林资产评估方法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对林地和森林资产进行评估,不仅能够提供林地和森林资源价值一个量化的具体数值,还使其价值符合市场价格,从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河南省国有商城黄柏山林场位于豫南大别山区,地理位置优越,林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主要树种黄山松和杉木材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依据河南省国有商城黄柏山林场二类调查数据,综合使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等软件,在构建地利等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黄柏山林地地利等级影响因子及其地利等级划分开展了系统研究;采用市场比较法结合灰色关联度法,以实地调查及现有资料对国有商城黄柏山林场内的林木资产进行评价,并对林木资产价值及其分布采用热图形式进行数字化和图形化表达,为林场林地和林木资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如下:(1)根据森林资产评估中地利的内涵,结合河南省国有商城黄柏山林场二类调查及相关数据,选取了坡度等级、海拔和距离这3个影响因子作为林地地利等级影响因素。在层次分析法和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求出坡度等级、海拔和距离这3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值,分别为:0.7385、0.0938、0.1677;并将这3个影响因子在4个水平上依次建立结构模型进行细化,分别求出其权重;建立方案层,将3个影响因素细化后的12个因素进行组合后完成64种组合方案,对林地地利等级进行划分并计算权重值结果显示,黄柏山林场各个小班地利等级主要集中在1-5级。根据分析结果显示:黄柏山林场有林地面积约为4004.08 hm2,共12个林班,215个小班。占总面积最多的为一级林地,面积约为433.64 hm2,占总面积的10%;共20个小班,占总小班的数9%;而占总面积最少的为六级林地,面积约为2.74 hm2,占总面积的3%;共2个小班,占小班数3%。(2)依据黄柏山林场二类调查数据及相关资料,对黄柏山林场215个小班林分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从株数密度来看,密度在825-1650株·hm-2之间的小班数量占总小班数的48.65%,占比最大;株数密度在2475-3300株·hm-2之间的小班占总小班数的8.41%,占比最小。平均胸径在20-24/cm之间的小班数占总小班数的32.66%,占比最大;平均胸径在4-8/cm区间的小班数占总小班数的7.54%,占比最小。由于生长阶段不同,小班平均蓄积量差异较大,其中平均蓄积量在32-2325/m3·hm-2之间的小班数占总小班数的55.05%;平均蓄积量在9300-11623/m3·hm-2之间的小班数占总小班数的1.01%。(3)在选择4个与评估对象林分条件比较一致的案例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林木资产评估中市场比较法进行优化。以黄柏山林场3个分布面积最大的林分,即杉木人工纯林、黄山松人工纯林和针阔混交林的5个林班为例进行了资产评估。结果表明:林班2和林班4的杉木人工纯林总面积约729.58 hm2,总蓄积量约70896.72/m3·hm-2,杉木总资产为34531.83万元,平均每公顷杉木价值约47.7万元;林班1和林班6的黄山松人工纯林总面积约347.37 hm2,黄山松总资产约为14033.64万元,总蓄积量约59996.56/m3·hm-2,平均每公顷林木价值约30万元;林班5针阔混交林总面积约193.98 hm2,总蓄积量约15197.51/m3·hm-2,针阔混交林总资产为5841.7万元,平均每公顷针阔混交林价值约30万元。(4)为了对林木资产进行数字化和图形化管理,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等软件绘制的数字化小班图为基础,进行林地地利等级划分并将结果落实到小班中,并以林地地利等级分布热图的形式进行呈现。结果显示:黄柏山林场各个小班地利等级主要集中在1-5级,地利等级二级区间值范围在0.1030.169之间。地利等级六级区间值在0.51230.5911,地利等级七级区间值在0.6846。将黄柏山林场林班4和林班6林木资产价值结果以热图形式在图中呈现,根据对林班4和林班6林木价值热图分析,结果表明:价值热图中共分了4个价值区间,分别对应其颜色区域,共同构成林班价值热图。

金学天[5](2019)在《延吉市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文中研究说明森林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各种珍贵的木材和原料,还为人类的经济生活提供了各种商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为此,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但是,现阶段在林业资源的各种效益当中,人们最不重视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很多地区人们的观念还很落后,为了片面的经济来源,对森林资源进行乱砍滥伐,导致了森林资源的不断消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对这一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通过森林资源价值评估逐渐引导人们意识到森林资源对社会、对环境所具备的价值。基于这一背景和考虑,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将延吉市的森林资源特征有机结合,选择较为科学合理、易于量化的评估方法,构建了延吉市林业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并且,依托2016年延吉市森林资源档案的详细数据,详细分析和解释了延吉市林业资源的价值结构,最后决定采用价值量评估法评价延吉市林业资源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其中森林资源经济效益分为林木价值与林地价值,分别运用林木市场法与林地年金资本化法统计得出结论;森林生态效益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气环境净化、涵养水源、固碳和释氧构成,以参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计算得出结论;森林资源社会价值主要以森林游憩与提供就业价值效益构成,分别以条件价值法与从业人数推算价值的方法得出结论。经过本研究计算得出了以下结论:(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各项价值差异较大,2016年延吉市森林资源总价值为125.78亿元,其中经济效益为79.4亿元,生态效益为46.33亿元,社会效益为0.05亿元。经济价值实际占到了整体价值中的近63.13%,其他的价值占到的比例只有36.87%。林木价值在整体的经济价值中占到的比例为78.08%;在生态价值中,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为7.04%、净化大气价值为42.02%、固碳释氧价值为48.07%,而涵养水源价值占到了 2.87%。在社会价值的分析中,森林游憩价值实际占到的比例达到了 35.03%,实际的提供就业价值将会达到64.97%;(2)延吉市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对林业资源的综合价值贡献度最大,其中林木本身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高于他的实际价值,是总价值的49.3%。(3)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处于三项价值的中间,且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来看,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固碳制氧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替代的。(4)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社会价值来看,延吉市森林游憩价值仅为179万元。这项数据仅仅是反映帽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在的森林游憩价值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张辰[6](2015)在《基于收益法的森林景观资产评估》文中认为森林资源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也是一种生态环境资源,它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对森林资源实行系统的资产化管理,森林资源处于被无偿地占有和使用的状态,人们对森林仍进行着粗耕简作的农业经营方式;此外,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不明确,经济权利没有得到体现。资金支持对于林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权属关系不明,就使得林业经营单位不会提供足够的资金,来保证森林资源经营的良性循环。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推动了我国森林资产化的管理改革的进程,并建立完善的林业经营体系。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对森林资源的发展大有裨益。而对森林资产合理的价值评估,为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森林景观资产是森林资源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景观的开发和经营不同于一般的森林资产,它的基础是林地的开发,但是主要目的是提供旅游资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森林景观都能被认定为森林资产,除了需要满足产权要求,还要根据当地的旅游发展状况以及开发成本与收益进行判断。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述,并使用案例分析法对森林景观资产评估的过程进行分析。在本文的前半部分,介绍了森林资源的概念和范围,然后阐述又了森林资产评估的相关理论,并针对森林景观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应用展开讨论。由于森林景观资产的特殊性,更加适合使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随后本文着重说明了收益法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收入预测、成本费用预测以及折现率的选取。针于折现率的选取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风险累加模型来确定风险收益率。但是由于目前的条件有限,风险累加模型更适合现阶段基于收益法的森林景观资产评估。最后,本文结合Z省级森林公园的评估案例,详细说明了收入、成本、费用的预测,此外,还简单对比了两种折现率的确定方法并进行总结。相信本文会对我国森林景观资产评估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刘庆博,宋莎[7](2015)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国内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文献的研究,从林木、林地、森林景观、森林生态价值等具体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案例评估,评估模型研究应用现状等方面阐述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查爱苹[8](2013)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研究 ——以杭州西湖为例》文中研究表明1982年11月,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我国风景名胜区制度正式建立。30年来,风景名胜区事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已经在事实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载体。但风景名胜区旅游利用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功能,过度强调开发的行为时有发生,对风景名胜资源产生了巨大压力,保护和利用的平衡成为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永恒主题。本文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经济价值作为研究内容,根本的宗旨在于从环境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如何评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内在价值和游憩价值、如何认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有效保护的必要性和游憩利用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促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经济价值向市场价值转化,从而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内容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遵循理论→方法→应用的逻辑思路,行文主体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从研究历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风景资源经济价值研究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述评,明确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框架和内容。鉴于对风景名胜等环境资源是否具有价值尚未达成一致认识,第三章运用经典价值理论对风景名胜区的经济价值来源进行分析,在肯定具有经济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价值构成体系,经济价值由商品价值、游憩价值和内在价值共同组成。第二部分为研究方法,包括第四章。主要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环境经济学学科背景成长起来的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囿于环境科学的研究框架,对于方法所依赖的问卷调查对象——游客,缺少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游客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行行为,正是旅游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因此,基于旅游学学科范畴的游客消费行为方式的研究,对经济价值评估所需的变量进行了修正。就旅行费用法而言,主要修正变量包括旅行时间的价值度量、多目的地旅行、年度游客调查、替代效应和拥挤效应等;就条件价值法而言,对各类偏差进行了重点论述。第三部分为实际应用,包括第五到第七章。在第一部分经济价值构成及第二部分经济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实施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案例研究。根据2012年全年度的游客市场调查,运用旅行费用法的三种基本方法和条件价值法分别对西湖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566~2731.30亿元;运用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法,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内在价值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1277.81亿元。本研究得到2012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为1843.81-4009.11亿元。最后,文章基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利益相关者,从宏观管理和微观经营两个方面,就立法、管理、经营及监督四个角度探讨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的实现机制,回归至最本质的问题——如何实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平衡。

曲艳梅[9](2013)在《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等人为活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侵害,并已经威胁到了支撑经济发展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能力。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等进行了宏观方面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分类、价值评价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及观点的综述,引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路线,即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出发,以公允价值为线索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六方面。首先,对本文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了剖析,在理论研究层面,从产权理论、价值论、系统论、会计目标及会计计量理论、利益相关这理论、替代原理等方面论述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进行会计确认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其次,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在微观企业范围内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模式进行了研究。会计确认主要是解决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存在的必要性及存在条件的分析和论证,计量模式主要是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内容、价值类型及技术路径进行分析论证;三是在前文基础上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系统进行了设计,并进一步设计了可以进行计量和核算的会计计量指标体系;四是对计量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特点,结合前文的基础理论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静态价值计量方法和动态价值计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运用投资组合理论与传统收益法结合进行静态价值计量和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动态价值计量的模型;五是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信息如何披露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会计科目、会计报告的设计;最后,为了验证本文研究观点及方法选择的合理性,本文根据黑龙江省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情况,选择迎春林业局2010年以及历次调查数据,对迎春林业局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进行了计量,同时对其计量结果进行了披露。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选择的计量方法是可行的,充分论证了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纳入微观企业进行确认与计量并披露会计信息,对披露林业企业森林资源价值真实状况、提高林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满足利益相关者决策需要均是必要的。

马生德,王建风[10](2013)在《森林景观价值评估的实证分析——以青海西宁湟水森林公园森林景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对青海西宁湟水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估。估算出湟水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的价值,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与支付意愿有关的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二、森林景观资产评估CVM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森林景观资产评估CVM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外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研究现状
        1.3.1 基本理论研究现状
        1.3.2 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4 国内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研究现状
        1.4.1 基本理论研究现状
        1.4.2 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法
    2.1 基础概念
        2.1.1 森林资源
        2.1.2 森林资源资产
        2.1.3 森林景观资源
        2.1.4 森林景观资源资产
        2.1.5 森林游憩价值
    2.2 理论基础
        2.2.1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消费者剩余
    2.3 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2.3.1 条件价值法(CVM)
        2.3.2 旅行费用法(TCM)
3 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概况介绍与研究设计
    3.1 概况介绍
        3.1.1 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3.1.2 森林景观资源概况
    3.2 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研究设计
        3.2.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3.2.2 ITCM具体步骤
        3.2.3 旅行成本的确定
    3.3 条件价值法(CVM)研究设计
        3.3.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3.3.2 中位值法确定WTP
4 基于ITCM的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游憩价值评估
    4.1 样本的统计分析
        4.1.1 社会经济学统计分析
        4.1.2 游览特征分析
    4.2 旅行成本的计算
    4.3 需求曲线的拟合
        4.3.1 相关性分析
        4.3.2 多元回归分析
    4.4 森林公园环境容量预测
        4.4.1 森林公园生态环境容量的计算
        4.4.2 森林公园空间环境容量的计算
        4.4.3 环境容量值的对比与选择
    4.5 游憩价值的计算
5 基于CVM的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
    5.1 样本统计分析
        5.1.1 支付方式分析
        5.1.2 拒绝支付原因分析
    5.2 基于CVM价值的计算
    5.3 支付意愿率影响因素分析
    5.4 支付金额影响因素分析
    5.5 偏差分析与控制
6 建议
    6.1 针对提升游憩价值提出的建议
    6.2 针对提升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提出的建议
7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ITCM对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旅行费用的调査问卷
附录B 基于CVM对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支付意愿的调査问卷
附录C 基于ITCM调查问卷数据
附录D 基于CVM调查问卷数据
致谢

(2)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价研究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内容之间的关联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图
    1.4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价值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进展
        2.1.1 显示性偏好评价
        2.1.2 陈述性偏好评价
        2.1.3 生活满意度法评价
        2.1.4 研究述评
        2.1.5 本文评价方法提出
    2.2 森林游憩价值评价的实证研究进展
        2.2.1 森林游憩价值的认知与发展
        2.2.2 价值评价结果的实践应用
        2.2.3 价值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
        2.2.4 研究述评
        2.2.5 本文研究视角提出
    2.3 游憩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2.3.1 公共物品理论
        2.3.2 外部性理论
        2.3.3 价值理论
        2.3.4 偏好与效用函数
        2.3.5 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
        2.3.6 消费者剩余
    2.4 本章小结
3 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内涵及评价指标选取
    3.1 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的内涵
        3.1.1 游憩价值的概念界定
        3.1.2 游憩价值的度量方式
    3.2 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价指标的选取
        3.2.1 评价指标应具备的主要特征
        3.2.2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3.2.3 游憩属性变量的识别过程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游客满意度法TSA的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4.1 TSA的理论背景与评价模型
        4.1.1 基于游客消费行为的经济分析
        4.1.2 游客满意度法评价模型的构建
    4.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4.2.1 问卷设计及变量定义
        4.2.2 研究区域选择
        4.2.3 样本容量确定
        4.2.4 研究数据收集
        4.2.5 样本描述性统计
    4.3 模型结果与游憩价值计算
        4.3.1 基于全部样本的分析
        4.3.2 各游憩属性经济价值的计算
        4.3.3 不同客源地群体的差异性分析
        4.3.4 单个公园游憩价值的核算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选择实验法CEM的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5.1 包含游客满意度的CEM模型构建
    5.2 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
        5.2.1 研究区域概况
        5.2.2 调查问卷设计
        5.2.3 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
    5.3 模型结果与游憩价值计算
        5.3.1 模型估计结果
        5.3.2 不同满意度群体的差异性分析
        5.3.3 公园游憩价值的计算
        5.3.4 TSA与CEM方法的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游憩价值评价结果在旅游体验承载力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6.1 旅游体验承载力的内涵
        6.1.1 旅游承载力研究
        6.1.2 旅游体验承载力的概念界定
        6.1.3 旅游体验承载力的基本特征
    6.2 基于游憩价值的旅游体验承载力评价标准制定
    6.3 实证研究: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体验承载力分析
        6.3.1 单一游憩属性承载力的判定
        6.3.2 多重游憩属性承载状态的判定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创新
    7.4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7.4.1 研究局限
        7.4.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TSA所选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基本信息
附录B 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TSA)
附录C 景区游憩属性客观信息调查问卷(TSA)
附录D 辽宁千山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选择实验方案(CEM)
附录E 选择实验问卷对应彩色图片(版本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湿地景观资产旅游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相关文献评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湿地景观资产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湿地景观资产评估的相关概念
        一、湿地景观资产内涵
        二、湿地景观资产特征
        三、湿地景观资产价值评估实质
    第二节 湿地景观资产评估理论基础
        一、劳动价值论
        二、效用价值论
        三、地租理论
    第三节 湿地景观资产旅游价值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湿地景观资产旅游价值特点
        二、湿地景观资产旅游价值影响因素
    第四节 湿地景观资产评估风险
        一、湿地景观资产交易市场信息不完善
        二、湿地景观资产评估方法未成体系
        三、湿地景观资产评估对专业性要求较高
第三章 湿地景观资产旅游价值评估方法改进
    第一节 景观资产旅游价值评估方法评述
        一、景观资产旅游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二、景观资产旅游价值评估方法评析
    第二节 湿地景观资产旅游价值评估方法改进
        一、湿地景观资产旅游价值评估方法框架
        二、湿地景观资产旅游价值评估方法参数的选取与改进
    第三节 旅游人数预测模型改进
        一、旅游人数预测常用模型
        二、灰色预测模型应用
    第四节 折现率确定模型改进
        一、折现率的选择现状
        二、折现率确定常用模型
        三、风险累加模型改进
第四章 湿地景观资产旅游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评估对象概况
        一、自然条件
        二、发展现状
    第二节 评估过程
        一、评估程序
        二、预期收益确定
        三、折现率确定
        四、收益期限
        五、评估结果
    第三节 评估结论分析
        一、评估结果分析
        二、灰色预测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4)黄柏山林场森林资产评估及其数字化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支撑
致谢
摘要
1 研究综述
    1.1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1.1.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发展趋势
        1.1.3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1.1.4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目的意义
    1.2 林地资产评估
        1.2.1 林地资产评估主要方法
        1.2.2 林地资产评估目的意义
    1.3 林木资产评估
        1.3.1 林木资产评估主要方法
        1.3.2 林木资产评估目的意义
2 引言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地形地貌
    3.3 水文
    3.4 气候
    3.5 土壤
    3.6 植物资源
    3.7 森林资源
    3.8 林场经营情况
4 材料和方法
    4.1 数据来源
    4.2 研究方法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灰色关联度法
        4.2.3 技术路线
5 结果与分析
    5.1 黄柏山林地地利等级划分
        5.1.1 地利等级影响因素分析
        5.1.2 地利等级模型构建
        5.1.3 构建判断矩阵
        5.1.4 林地地利等级划分
    5.2 黄柏山林场林木资产评估
        5.2.1 待评估小班基本情况
        5.2.2 杉木资产评估过程
        5.2.3 林木资产评估值
    5.3 黄柏山林场林木资产数字化与图形表达
        5.3.1 黄柏山林场4 林班价值分析热图
        5.3.2 黄柏山林场6 林班价值分析热图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林地资产评估讨论
        6.2.2 林木资产评估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5)延吉市森林资源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求
        1.1.2 生态环保的需求
        1.1.3 延边地区特点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森林资源
        2.1.2 森林资源资产
        2.1.3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2.2 基础理论
        2.2.1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2.2.2 效用价值论
        2.2.3 均衡价格理论
        2.2.4 地租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延吉市概况及数据来源
    3.1 延吉市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1.2 气候特点
    3.2 森林资源
        3.2.1 林地资源
        3.2.2 林木资源
        3.2.3 小结
    3.3 森林功能与作用
        3.3.1 森林功能
        3.3.2 森林作用
    3.4 数据来源及说明
第四章 延吉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构建
    4.1 设置原则
    4.2 评估体系构建
        4.2.1 构建依据
        4.2.2 评估体系构建
    4.3 指标解释及评估方法
第五章 延吉市森林资源综合价值评估
    5.1 延吉市林地、林木资源资产价值评估
        5.1.1 林地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5.1.2 林木资源资产价值评估
    5.2 延吉市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价值评估
        5.2.1 涵养水源价值
        5.2.2 固碳释氧价值
        5.2.3 净化大气价值
        5.2.4 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5.3 延吉市森林资源社会价值评估
        5.3.1 森林游憩价值
        5.3.2 提供就业价值
    5.4 延吉市森林资源价值研究结论
第六章 建议和讨论
    6.1 建议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收益法的森林景观资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论文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森林资源
        2.1.1 森林资源的概念和概况
        2.1.2 森林资源分类及特征
    2.2 资产评估概念及其特点
    2.3 森林资源评估
        2.3.1 森林资源评估的概念以及特点
        2.3.2 森林资源评估的主要评估方法及比较
    2.4 森林景观资产概念及特点
3. 基于收益法的森林景观资产评估
    3.1 使用收益法评估时收入的确定
    3.2 使用收益法评估时成本、费用的确定
    3.3 收益法评估中折现率的内涵
    3.4 折现率的确定原则
    3.5 折现率的确定方法
4 案例分析
    4.1 评估对象概况
    4.2 评估过程
        4.2.1 净收入的预测
        4.2.2 折现率的确定
        4.2.3 评估结果
5 结论
    5.1 结论
    5.2 存在的不足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研究现状
    1.1 森林资产分类
    1.2 具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1.3 实地案例评估研究
    1.4 评估模型研究
2 评述与展望

(8)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研究 ——以杭州西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恒久而弥新: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
        1.1.2 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的经济意义
        1.1.3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实践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
    本章注释
2 风景资源经济价值研究进展
    2.1 国外风景资源经济价值研究进展
        2.1.1 研究历程:半个世纪的跨越
        2.1.2 研究方法: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为主
        2.1.3 研究内容: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行
    2.2 国内风景资源经济价值研究进展
        2.2.1 研究历程:尚显稚嫩的学术领域
        2.2.2 研究方法:“拿来主义”
        2.2.3 研究内容:薄弱的理论与纸上的实证
    2.3 风景资源经济价值研究的方向
        2.3.1 国内外文献简评
        2.3.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风景名胜区
    3.2 风景名胜区具有经济价值的理论分析
        3.2.1 哲学价值论
        3.2.2 劳动价值论
        3.2.3 效用价值论
        3.2.4 基于环境哲学的反思
    3.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构成分析
        3.3.1 经济价值
        3.3.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构成
    3.4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3.4.1 公共产品
        3.4.2 外部性
        3.4.3 消费者剩余
        3.4.4 支付意愿/受偿意愿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4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4.1 旅行费用法研究
        4.1.1 模型及函数形式的选择
        4.1.2 旅行时间的价值度量
        4.1.3 多目的地旅行
        4.1.4 其他
    4.2 条件价值法研究
        4.2.1 WTP-WTA不对称
        4.2.2 各类偏差
        4.2.3 本土化研究
    4.3 有效性与可靠性检验
        4.3.1 有效性检验
        4.3.2 可靠性检验
    4.4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4.4.1 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
        4.4.2 旅游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4.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4.4.4 旅行费用法及条件价值法的本土化研究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5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游客调查与分析
    5.1 研究区域概况
    5.2 问卷设计
        5.2.1 总体旅游感知
        5.2.2 旅游消费行为
        5.2.3 游客支付意愿
        5.2.4 游客基本信息
    5.3 抽样调查
        5.3.1 预调查
        5.3.2 正式调查
    5.4 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及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5.4.1 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5.4.2 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5.4.3 总体感知及满意度分析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6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评估
    6.1 基于旅行费用法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评估
        6.1.1 ZTCM评估西湖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
        6.1.2 ITCM评估西湖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
        6.1.3 TCIA评估西湖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
        6.1.4 基于TCM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评估对比
    6.2 基于条件价值法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评估
        6.2.1 游客门票支付意愿分析
        6.2.2 游憩价值评估
    6.3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评估的效度分析
        6.3.1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评估的效度讨论
        6.3.2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评估结果的差异分析
    6.4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在价值评估
        6.4.1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在价值评估的CVM调查
        6.4.2 保护费用支付意愿值的统计与分析
    6.5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7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7.1 完善法律法规
        7.1.1 健全相对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7.1.2 构建风景名胜资源产权制度的法律支撑
        7.1.3 特许经营权立法
    7.2 创新管理体制
        7.2.1 明确管委会职能
        7.2.2 拓宽资金来源
        7.2.3 重视非营利组织
    7.3 改革经营方式
        7.3.1 特许经营
        7.3.2 旅游开发
    7.4 强化监督约束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来源
        8.1.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构成
        8.1.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8.1.4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经济价值评估
        8.1.5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实现机制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人名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1 杭州西湖游客调查问卷
附录2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览表
后记

(9)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生物多样性定义的研究现状
        1.4.2 生物多样性价值分类研究现状
        1.4.3 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现状
        1.4.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及其公允价值研究现状
        1.4.5 文献综述评析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讨论及界定
        2.1.1 资源、资产与资本
        2.1.2 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本的界定
        2.1.3 生态资产与生态资本
        2.1.4 森林生物资产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
    2.2 公允价值的讨论
        2.2.1 公允价值的定义
        2.2.2 公允价值的特征
    2.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确认的基础理论
        2.3.1 产权理论
        2.3.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确认的依据
        2.3.3 产权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
    2.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存在的理论基础
        2.4.1 价值理论
        2.4.2 利益相关理论
        2.4.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存在依据
    2.5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基础理论
        2.5.1 会计目标理论之决策有用观
        2.5.2 会计计量理论
    2.6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计量方法选择的基础理论
        2.6.1 系统论之整体价值观
        2.6.2 替代理论
    2.7 本章小结
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会计确认
    3.1 林业企业森林生物资产的核算现状
    3.2 基于资源转化为资产角度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确认
        3.2.1 资源转化为资产的条件
        3.2.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转化为资产的条件
    3.3 基于会计准则角度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确认
    3.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定义及特征
        3.4.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定义
        3.4.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特征
        3.4.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影响因素
    3.5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分类
    3.6 本章小结
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计量
    4.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计量对象界定
    4.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计量属性选择
        4.2.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计量属性内涵
        4.2.2 国际国内生物资产准则关于计量属性比较
        4.2.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依据
    4.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计量内容分析
        4.3.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实物计量
        4.3.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货币计量
    4.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类型划分
        4.4.1 森林生物多样性传统价值类型
        4.4.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类型重划
    4.5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技术路径选择
        4.5.1 市场路径
        4.5.2 重置成本路径
        4.5.3 预期收益路径
    4.6 本章小结
5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指标的设计
    5.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指标及指标系统含义
    5.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指标设计指导思想
    5.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系统构建
    5.4 可计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指标设计
        5.4.1 设计假设
        5.4.2 设计原则
        5.4.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可计量指标设计方法
    5.5 指标描述
        5.5.1 林木资产价值
        5.5.2 林副产品价值
        5.5.3 森林生物多样性商誉资产价值
        5.5.4 森林景观价值
        5.5.5 森林生物多样性无形资产价值
    5.6 本章小结
6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静态价值计量方法
    6.1 市场法
        6.1.1 市场法原理及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6.1.2 市场法的应用及比较
    6.2 收益法
        6.2.1 收益法原理及应用的必要性
        6.2.2 收益法各项指标的确定
    6.3 重置成本法
    6.4 计量方法的选择与评述
    6.5 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
        6.5.1 投资组合理论在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计量中应用的必要性
        6.5.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组合特征分析
        6.5.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整体价值计量模型建立
    6.6 本章小结
7 基于灰色模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动态价值计量
    7.1 森林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分析
        7.1.1 空间动态变化
        7.1.2 时间动态变化
    7.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动态变化机理
        7.2.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增值机理
        7.2.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减值机理
        7.2.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分解机理
        7.2.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分配机理
    7.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动态价值计量方法选择
        7.3.1 灰色预测模型含义
        7.3.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灰色预测的必要性分析
    7.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7.5 灰色模型的检验
    7.6 灰色预测模型解决的主要问题
    7.7 本章小结
8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会计信息披露设计
    8.1 林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1.1 披露形式存在的问题
        8.1.2 披露内容存在的问题
    8.2 设计总体思路
        8.2.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核算的内容设计思路
        8.2.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形式设计思路
    8.3 会计核算基本假设
    8.4 会计科目设计
        8.4.1 “生物资产”总分类科目的整合与扩展
        8.4.2 增设相关总分类科目
    8.5 会计报告设计
        8.5.1 财务报告模式设计
        8.5.2 会计报表设计
    8.6 会计报表附注设计
        8.6.1 括号注释内容设计
        8.6.2 会计报表底注内容设计
    8.7 本章小结
9 迎春林业局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计量实证研究
    9.1 研究地区概况
        9.1.1 地理区位概况
        9.1.2 生物多样性概况
    9.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静态价值计量
        9.2.1 有形资产价值计量
        9.2.2 无形资产价值计量
        9.2.3 森林生物多样性整体资产价值及商誉价值计量
    9.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动态价值计量
    9.4 迎春林业局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在会计报告中的披露
        9.4.1 报表披露
        9.4.2 报表附注披露
        9.4.3 迎春林业局森林生物多样性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启示及建议
    9.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森林景观价值评估的实证分析——以青海西宁湟水森林公园森林景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及原理
3 实证调查
    3.1 问卷设计
    3.2 实施调查
4 结果及相关分析
    4.1 数据处理
    4.2 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4.3 森林景观的价值计算
5 结论与建议

四、森林景观资产评估CVM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研究[D]. 谢心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2]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价研究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视角[D]. 亢楠楠.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3]湿地景观资产旅游价值评估研究[D]. 任园园.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1)
  • [4]黄柏山林场森林资产评估及其数字化表达[D]. 杨庆培.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5]延吉市森林资源价值评估[D]. 金学天. 延边大学, 2019(01)
  • [6]基于收益法的森林景观资产评估[D]. 张辰. 云南大学, 2015(09)
  • [7]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综述[J]. 刘庆博,宋莎. 中国林业经济, 2015(01)
  • [8]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价值研究 ——以杭州西湖为例[D]. 查爱苹. 复旦大学, 2013(02)
  • [9]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D]. 曲艳梅.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2)
  • [10]森林景观价值评估的实证分析——以青海西宁湟水森林公园森林景观为例[J]. 马生德,王建风.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5)

标签:;  ;  ;  

森林景观资产评价的CVM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