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一、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任丽莹,王海波,张伟,刘康,赵超峰,张雨[1](2021)在《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N51井区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北黄土塬地区表层覆盖巨厚黄土,地表起伏剧烈,高差较大,地震采集资料静校正问题比较突出,是地震资料处理的主要难点.鄂尔多斯盆地N51井区潜水面普遍较深,常规模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应用受多种因素限制,还不能满足该区地震资料对静校正的需求,而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在该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解决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层析方法多解性较为突出.本文通过采用基于语义分割的初至波自动拾取技术、微测井信息约束近地表模型层析反演技术、基准面静校正和初至剩余静校正联合计算技术,配与精细参数对比选择及质控,建立了一套适合于黄土塬山地的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处理流程和方法.该方法在N51井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资料品质得到了显着的提升,为黄土塬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解决提供了参考.

王文郁[2](2021)在《面向测井的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基于Φ-OT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电子检波器,具有长距离分布式测量、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响应、高动态响应范围等特点,成为近年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石油勘探技术。本文致力于石油测井中的地震波采集系统简易操作、快速存储、前期数据处理等应用研究,主要工作内容集中在以下几点。针对DAS系统高效采集的问题,本文通过采用基于数组运算、数据流分析的方式,对接各个子模块之间数据结构,确保数据流的正确传输,实现采集、解调、预处理、存储和显示等整个过程的全自动运行,系统程序持续稳定运行两年有余,采集的数据质量均正常,作业效率极大提高。针对传统的触发存储方式存在数据丢失以及部分现场不能提供触发信号的问题,本文通过采用连续存储模式的设计思路,保存生产采集过程中的全部数据,再根据GPS触发时间与文件保存时间进行匹配,找到震源激发时间在文件中的位置,实现对有效信号提取,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提取生产采集过程中的全部激发信号,有效解决了因二次触发导致的数据丢失以及现场无法提供触发信号导致不能正常生产作业问题。针对于可控震源的生产资料在时间上存在频率混叠现象,本文设计了一种模拟可控震源信号生成的方法,并将采集的生产资料与模拟震源信号进行互相关处理,处理结果显示,下行波连续流畅,没有频率混叠现象,实现可控震源采集资料可视化分析的效果。针对于提高DAS系统信噪比的需求,本文根据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的噪声来源及特征,选用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图像融合技术的方法:先将数据信号进行拉普拉斯金字塔分解,并在各层分别利用基于阈值的小波变换进行降噪处理,再将处理结果融合成最后处理结果。实验数据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整体的信号质量,使得有效数据更清晰连续,波场数据资料质量明显改善。此外,本文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后期处理解释,实现了初至拾取、子波反褶积、波场分离等功能,并将本系统运用于不同的生产作业现场,获取的数据质量较好,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

崔庆辉,尚新民,腾厚华,金昌昆,赵胜天,宋桂桥[3](2021)在《西部山前带黄土砾石区静校正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的近地表呈黄土、砾石二元结构且变化剧烈,常规的近地表建模及静校正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构建精准的山前带近地表结构模型,以便做好激发井深设计及静校正处理,首先基于微测井测量数据细究山前带近地表特性,厘清近地表黄土层和砾石层的速度、时深关系等;其次通过地质统计学方法求证了黄土与砾石厚度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优选克里金插值法建立黄土和砾石厚度模型,利用黄土底界和砾石底界与地表的相似系数对该厚度模型进行校正,以提高建模精度;最后提出分层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所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均优于常规方法。

李献民,徐文瑞,杨万祥,刘亚峰,郭再平,杨冬[4](2021)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地震采集技术及成效》文中指出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于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原油1 213 m3/d、天然气32.17×104m3,创整个盆地单井日产量最高纪录,充分证实了南缘油气勘探潜力巨大[1]。为此,2019年,新疆油田在南缘共部署了875 km2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采用了井震联合采集技术、井炮源驱动技术、有线仪器+无线节点+有线连续采集技术、宽频单点接收技术、光纤表层调查技术等,高效、高质量完成了野外地震采集,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合南缘山前带的地震采集技术,为南缘山前带油气勘探和和下一步增储建产储备了相关的配套技术,该技术也可为国内其它探区山前带地震采集提供借鉴。

杨云见[5](2020)在《瞬变电磁数据频率域三维反演和空间约束反演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瞬变电磁法三维正反演问题的研究一直受到业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瞬变电磁场时域正反演问题复杂、计算量大,三维正演精度、效率受限,反演存在收敛慢、效率低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仍聚焦在高效、能用于实际数据反演解释的三维反演及成像方法上。鉴于频率域电磁法三维反演相对成熟并且便于并行计算,将瞬变电磁数据转换到频域(时频转换),在频域内进行三维反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维反演是当前瞬变电磁实际数据反演的主要方法,但在工程应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一维反演剖面横向连续性差的问题突出;对于非中心回线装置,仍存在反演效率低的问题。因此,一维反演的改进仍是当前技术条件下必要的研究。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开展基于时频转换的瞬变电磁数据三维反演及快速的空间约束反演方法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实现了基于频-时转换的高精度回线源瞬变电磁三维正演算法。针对瞬变电磁数据频域三维反演研究的目的,从提高计算精度及效率上对基于频-时转换的回线源瞬变电磁三维正演算法进行了研究。为克服源的奇异性及保持数值计算的稳定性,采用异常场三维正演算法。基于电偶极子电磁场“电流项”与“接地项”的分解,得到便于精确计算、简洁的回线源背景场计算公式。引入“Flow Through”思想,实现背景场及频-时转换的快速计算。以双旋度异常电场微分方程作为控制方程,采用矢量有限元求解异常场。采用了Jacobian与SSOR复合预条件的BICGSTAB(l)法求解正演方程;对于多源正演方程的求解,则采用方程求解器直接分解以高效地求解。与前人计算结果、1D解析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三维正演方法正确,并且精度高。基于模型正演,分析了地面及地下的瞬变电磁异常特征,可为瞬变电磁勘探设计及资料解释提供参考。(2)有效地实现了瞬变电磁二次场数据的频域率三维反演。实现了一种精确、稳定的时频转换方法,将正弦变换的数字滤波系数写成矩阵形式,基于频谱光滑的特点,采用光滑约束的最小二乘法将瞬变电磁二次场数据精确地转换为频域虚分量,并可将时域噪声稳定地转换到频域,进而在频率域内求解瞬变电磁数据的三维反演问题。选取了收敛速度快、占内存小的有限内存拟牛顿法(L-BFGS)用于三维反演目标函数极小的求解,采用重启更新正则化因子的策略以使反演迭代“充分正则化”,并采用拟正演的方法高效地求取单源及多源目标函数的梯度。正演合成数据测试表明本文的三维反演方法效率较高,能够有效地恢复模型。实际数据测试显示该三维反演方法效率较高、迭代稳定、收敛效果好、反演结果合理,值得进一步地进行实用化研究。在三维反演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模型正演数据,深入分析了多源多覆盖的反演效果,相比单源单覆盖,其反演效果提高明显,该方法是提升瞬变电磁勘探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3)实现了一种叠加圆回线等效的瞬变电磁一维快速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种适应于一般测网相邻点约束的空间约束反演方法。借鉴圆回线等效矩形中心回线的方法,实现了一种叠加圆回线等效的快速计算方法,大幅地提高了偏移回线、大定源回线等装置的一维正演速度;在此基础上,将横向约束的原理引入地面二维、三维测网瞬变电磁数据的反演,针对一般三维测网并不严格规则的特点,构造了距离加权相邻点约束的空间约束反演方法。采用高斯-牛顿法求取反演目标函数的极小,并用半解析的方法高效地求取雅可比矩阵。该方法用于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由于空间约束反演为多方向的横向约束一维反演,该方法更适合于层状电性特征明显的地区。

王雪梅,周晓冀,杨晓,王晓阳,胡峰,李自龙,杜敏[6](2020)在《四川盆地川南地区页岩气高精度三维采集技术与成效》文中认为四川盆地川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效显着,"十三五"末已高效探明川南中浅层万亿方特大型页岩气田,有望在深层再探明1个万亿方特大型气田。川南地区页岩气地震勘探采用了宽方位、适中面元、高覆盖次数、较高炮道密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及配套采集技术,获得的高品质地震成果有效提高页岩气储层"地质甜点"和"工程甜点"预测精度,提高了页岩优质储层箱体钻遇率,勘探开发一体化效果好,多口页岩气井获得高产气流。据此,本文就川南页岩气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关键参数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探讨川南地区以LZ、CN为代表的具有推广意义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方案,以更好支撑未来川南地区页岩气产能建设需求。

陈德武,魏新建,禄娟,李冬,何欣[7](2020)在《一种高精度地面微测井资料解释方法》文中指出地震勘探表层调查中,微测井技术的作用是完成对表层介质结构模型特征的精细刻画,估算出准确的静校正量。针对目前地面微测井资料解释过程中计算每一炮垂直时间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线性拟合方法的高精度地面微测井垂直时间计算方法:按照常规方法求取该炮所有垂直时间的平均值作为该炮的等效垂直时间;利用高斯分布求取该炮所有道垂直时间的平均误差;若某一道垂直时间的误差大于该炮所有垂直时间平均误差的μ倍(μ为根据工区地震资料的实际品质设定的比例因子),则将该道作为异常道剔除出去;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剔除该炮中所有初至异常道,得到该炮精确的等效垂直时间;将所有炮的深度和等效垂直时间以散点的形式绘制到交会图中,基于最小二乘法自动拟合出每一层的时深曲线。该方法准确高效地剔除由于低、降速带中地层异常引起的初至异常道,极大地提高了每一炮垂直时间的计算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各个地层速度和厚度的解释精度。

钟翼[8](2020)在《浅地表环境下的拟声波测井方法技术》文中提出浅地表地层是地下介质中最复杂、敏感和脆弱的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和保护浅地表地下空间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声波速度测井可以直接测得滑行纵波沿地层的传播速度且纵向分辨率高,在石油勘探中广为应用。然而在浅地表地球物理测井中,第四纪沉积的松软土层介质的特点及其仪器响应同常规岩石介质的声波测井特性有明显的不同,通常情况无法获得基于折射波初至的声波速度测井记录。因此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将声波测井方法应用于浅层,文章提出基于微测井初至的浅地表环境下拟声波速度测井方法技术。文章分别阐述基于井中、地面和双井微测井三种方法的初至时间信息得到拟声波测井记录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数据,利用静力触探、横波测井等方法对拟声波测井记录的准确性加以验证,以解决在浅地表地震勘探下无法获得基于折射波初至的声速测井记录问题。根据声速测井记录的应用经验,文章结合实际数据将拟声波测井记录应用于浅地表环境,主要包括:合成地震记录、反射层位解释标定、岩石弹性参数计算。经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可行并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黄鑫磊[9](2020)在《井间井地联合CT成像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生存空间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紧张、绿地面积减少、城市人口爆增、交通堵塞、能源消耗增大、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等。除了传统的向天要空间以外,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出路之一。通过井间、井地地震勘探我们能够有效探测地下地层结构,了解探测区域异常体的大小、形态及空间分布情况等,但是将探测成果与钻井资料相结合,存在勘探范围有限,与钻井资料不匹配,精确度不够高等问题。通过VSP测井、井间和井地地震的联合施工,用测井数据进行约束,在数据联合反演后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钻井上的地层信息,提高井间地震的成像精度,对进一步解决城市地下空间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井间地震CT成像是井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中关键的步骤之一,也是对地质模型进行反演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来实现VSP地震测井,井间CT以及井地RVSP成像,需要建立不同地层模型,正演模拟测井、井间和井地地震数据,分析三种方法反演结果的优势差异,研究利用VSP地震测井数据来提高成像精度。将井间CT成像结果作为基础速度模型,在其基础上分别联合测井数据以及井地数据,分析测井数据在联合之后对井间CT反演成像分辨率的影响。综合分析三种方式的优势并结合,首先将单一测井数据反演结果与正演模型数据进行对比,然后通过程序编写以及模型设计,将测井与井间结合,以及测井、井间、井地结合,分别与基础井间结果作对比,最终得到预期效果。在由实验模拟进入实际应用过程中解决了激发不一致而影响数据结果这一问题,并成功解决了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问题。本文综合实验数据以及实际应用数据得到以下结论:(1)联合VSP地震测井数据后,在反演过程中可以有效约束钻井上的数据,提高射线密度和成像精度并且与钻井资料相一致;(2)井中地震的精度受到炮检距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考虑炮检距的大小带来的工程效率问题。本文用测井、井间、井地地震CT联合成像方法对井间地震工程实例进行施工设计并进行了联合成像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得到井间、井上、井旁的CT剖面,提高了井间地震勘探的精度。因此联合成像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该论文有图71幅,表15个,参考文献100篇。

袁晨[10](2020)在《数字式浅层勘探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浅层地震勘探是解决各种工程、水文和环境地质问题中使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其面临突出难题是传统设备已经难以满足逐渐恶劣的勘探环境和不断扩展的勘探领域的实际需求,要解决此问题关键是提高浅层地震勘探设备的采集性能。然而,采集性能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概念,难以通过突破单一技术指标实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最新发展的数字式地震勘探方法入手,针对国内主流浅层地震仪普遍存在的架构弊端进行数字化改进,实现了采集精度、分辨率、便携性、可裁剪等性能的整体提升。通过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针对传统模拟检波器模拟信号传输距离长,容易造成信号衰减、道间串扰等问题,本文采用全数字化的设计思想,通过低功耗微控制器、24位A/D转换单元、低噪声信号调理、可配置增益单元、总线式数据传输等部分的开发,实现了全数字式的信号采集单元。同时集成可编程配置的延时补偿、传输及自检单元,采集单元之间独立工作,并通过数字式通信,有效降低了道间信号的串扰问题,提升了信号的传输距离。(2)针对数字式浅层地震勘探的工作模式和实际应用需求,本文采用模块化分离式思维,构建了“PC终端”+“数字采集站”+“数字检波器”的总体硬件结构,终端与检波器间的离线控制和系统的全数字化操作极大的加强了设备的稳定性,同时功能分化后的系统主机扩展性能更强,整体结构也更加轻便。(3)针对野外便携施工和多节点地震数据的网络传输需求,本文自主设计了一种基于“Ethernet-RS485”网络构架的可裁剪大容量地震数据传输网络,充分利用以太网优秀的数据传输能力及网络容量能力和RS485现场总线控制能力,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网络容量及可扩展道数。经过测试检波器间相互独立工作不影响且可以任意裁剪,野外执行实际浅层地震勘探任务时采集波形初至清晰、起跳明显,极少出现数据丢包的情况,满足野外多节点地震数据的网络传输需求。对完成的系统样机进行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等效噪声低于1μV、同步精度优于10μs、增益精度优于1%、谐波畸变小于-100dB、采集频带宽达4kHz、动态范围大于130dB,整机功耗低于45W,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在实际浅层勘探工区中与传统仪器的采集实验对比优势明显,不仅在分辨率和信号保真能力上表现更佳,还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裁剪维护性好等优势,为更加高质高效的浅层地震勘探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N51井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
    1.1 基本原理
    1.2 关键步骤
        1.2.1 基于语义分割的初至波自动拾取技术
        1.2.2 微测井约束近地表模型的建立
        1.2.3 静校正量的计算
2 应用效果分析
3 结论及建议

(2)面向测井的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
        1.2.1 基于干涉原理的DOFS
        1.2.2 基于散射原理的DOFS
    1.3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测井领域的应用现状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本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相关原理和理论基础
    2.1 DAS系统基本理论
        2.1.1 光纤中的瑞利散射
        2.1.2 光时域反射仪技术(OTDR)
        2.1.3 相位敏感型光时域反射仪技术
    2.2 基于Φ-OTDR的 DAS技术
    2.3 DAS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
        2.3.1 传感距离
        2.3.2 空间分辨率
        2.3.3 系统响应频率
        2.3.4 系统信噪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采集软件
    3.1 Lab VIEW简介
    3.2 采集部分系统设计
        3.2.1 空间域与时间域平均设计
        3.2.2 系统报警设计
    3.3 存储部分系统设计
        3.3.1 触发存储模式
        3.3.2 连续存储模式
    3.4 预处理部分系统设计
        3.4.1 扫描信号的设计与实现
        3.4.2 互相关处理
        3.4.3 Segy格式数据转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AS系统信号后期处理与应用
    4.1 DAS系统的数据分析及噪声来源
        4.1.1 DAS系统的数据特征
        4.1.2 DAS系统噪声来源分析
    4.2 DAS系统信号处理
        4.2.1 数据获取
        4.2.2 DAS系统信号处理方法
    4.3 后期处理解释
    4.4 DAS系统其它项目中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西部山前带黄土砾石区静校正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方法原理
    1.1 近地表调查方法
    1.2 基于微测井的近地表特征研究
        1.2.1 近地表岩性分布
        1.2.2 近地表速度特征
        1.2.3 近地表时深关系
        1.2.4 黄土、砾石分布的地质统计特征
    1.3 山前带近地表黄土、砾石厚度建模
        1.3.1 空间插值方法基本原理
        1.3.2 不同插值方法效果对比
        1.3.3 基于地表相似性的模型校正方法
    1.4 分层时深曲线静校正
2 实际应用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4)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地震采集技术及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勘探难点
    1.1 地表复杂、沟壑险峻
    1.2 表层结构复杂[8-10]
    1.3 地下构造复杂
2 地震采集关键技术
    2.1 井震联合激发
    2.2 井炮源驱动技术
    2.3宽频单点接收技术
    2.4有线仪器+无线节点+有线连续采集技术
    2.4 光纤表层调查技术
3 勘探效果
4 结论

(5)瞬变电磁数据频率域三维反演和空间约束反演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应用与研究现状
        1.2.1 TEM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1.2.2 TEM二、三维正演发展与研究现状
        1.2.3 TEM二、三维反演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回线源瞬变电磁三维正演
    2.1 回线源激发半空间背景场的快速计算
        2.1.1 水平回线源激发半空间背景电磁场
        2.1.2 背景场的快速数字滤波计算
    2.2 异常场微分方程
    2.3 单回线源异常场矢量有限元法求解
        2.3.1 区域离散
        2.3.2 插值基函数
        2.3.3 单元分析
        2.3.4 总刚度矩阵的组装
    2.4 多回线源异常场矢量有限元求解
    2.5 三维正演方程组的求解
    2.6 阶跃时域瞬变响应的求解
        2.6.1 频-时变换求解阶跃瞬变响应
        2.6.2 频-时变换的快速数字滤波计算
    2.7 三维正演方法验证
    2.8 目标体的三维响应特征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时频转换的瞬变电磁数据三维反演
    3.1 基于数字滤波的时频转换方法
        3.1.1 时频转换方法
        3.1.2 时频转换方法验证与分析
        3.1.3 时频转换的噪声传递分析
    3.2 最优化反演方法(L-BFGS)的选择
    3.3 单源、多源三维反演目标函数及L-BFGS改进
    3.4 三维反演目标函数梯度的求取
        3.4.1 单源反演目标函数梯度的求取
        3.4.2 多源反演目标函数梯度的求取
    3.5 三维反演流程图
    3.6 模型合成数据三维反演效果分析
        3.6.1 单源合成数据反演分析
        3.6.2 多源多覆盖合成数据反演分析
        3.6.3 多源多覆盖反演与单源单覆盖反演目标函数梯度的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叠加圆回线等效的空间约束反演
    4.1 水平回线源激发层状大地的瞬变响应
    4.2 基于叠加圆回线等效的瞬变电磁快速一维正演
        4.2.1 叠加圆回线等效的快速计算方法
        4.2.2 叠加圆回线等效方法的效果验证
    4.3 距离加权相邻点约束的空间约束反演
        4.3.1 横向约束反演
        4.3.2 空间约束反演
    4.4 正演函数相对于模型偏导数的计算
    4.5 横向约束及空间约束反演模型试算
        4.5.1 横向约束反演模型试算
        4.5.2 空间约束反演模型试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际数据反演效果分析
    5.1 基于叠加圆回线等效的横向约束反演在某地表层调查中的应用效果
        5.1.1 基于叠加圆回线等效快速计算的偏移回线装置选择
        5.1.2 横向约束反演
        5.1.3 瞬变电磁表层调查的应用效果
    5.2 空间约束反演在中东某采油区浅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效果
    5.3 基于时频转换的实测数据三维反演测试及效果分析
        5.3.1 实测数据的时频转换
        5.3.2 基于时频转换的三维反演及效果分析
    5.4 三维反演与空间约束反演效果的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一种高精度地面微测井资料解释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地面微测井资料解释
2 基于迭代线性拟合方法的高精度地面微测井资料解释
3 实际应用
4 结语

(8)浅地表环境下的拟声波测井方法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微测井技术研究现状
        1.2.2 声波测井技术及其浅层应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编排结构
2 微测井与声波测井技术原理及关联
    2.1 微测井技术
        2.1.1 井中微测井
        2.1.2 地面微测井
        2.1.3 双井微测井
    2.2 声波速度测井
        2.2.1 单发双收声波速度测井原理
        2.2.2 双发双收声波速度测井原理
        2.2.3 浅地表环境下的声波速度测井
    2.3 适用性与差异性分析
        2.3.1 微测井适用性
        2.3.2 声波速度测井适用性
        2.3.3 微测井与声波速度测井数据差异
3 基于微测井初至的拟声波测井记录
    3.1 微测井数据预处理
    3.2 基于井中微测井的拟声波测井记录
        3.2.1 数据转换
        3.2.2 工区概况及仪器设备
        3.2.3 拟声波测井记录
        3.2.4 可靠性验证(基于静力触探方法)
    3.3 基于地面微测井初至的拟声波测井记录
        3.3.1 数据转换方法
        3.3.2 工区概况及仪器设备
        3.3.3 拟声波测井记录
        3.3.4 可靠性验证(基于横波测井)
    3.4 基于双井微测井的拟声波测井
4 拟声波测井记录的应用
    4.1 合成地震记录
        4.1.1 密度测井
        4.1.2 测井数据预处理
        4.1.3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4.2 拟声波测井标定反射层位解释
        4.2.1 基于岩心分析资料的数据转换
        4.2.2 应用实例
    4.3 岩土力学参数计算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井间井地联合CT成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联合CT成像原理
    2.1 VSP地震测井原理
    2.2 地震波传播原理
    2.3 井间井地地震CT
    2.4 小结
3 联合CT成像数值模拟
    3.1 单孔波速约束
    3.2 单孔波速约束下的井间CT
    3.3 单孔波速约束下的井间井地联合CT
    3.4 小结
4 电火花延时测试与校正
    4.1 激发
    4.2 解决方案
    4.3 实际解决案例
5 联合成像应用实例
    5.1 在探测岩溶方面的应用
    5.2 在地面塌陷方面的应用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数字式浅层勘探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数字式浅层地震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原理
    2.2 数字式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特征与难点
        2.2.1 野外浅层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
        2.2.2 数字式浅层地震勘探主要技术难点
    2.3 仪器结构与方案设计
        2.3.1 仪器结构
        2.3.2 数字检波器方案设计
        2.3.3 数字采集站方案设计
        2.3.4 网络传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数字检波器硬件电路设计
        3.1.1 信号调理单元
        3.1.2 模数转换单元
        3.1.3 总线传输单元
        3.1.4 检波器主控单元
        3.1.5 电源转换单元
    3.2 数字采集站硬件电路设计
        3.2.1 采集站主控单元
        3.2.2 协议转换单元
        3.2.3 震动开关与遥爆控制单元
        3.2.4 状态监测单元
        3.2.5 电源转换单元
    3.3 本章小结
4 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数字检波器软件程序设计
        4.1.1 模数转换程序设计
        4.1.2 自检单元程序设计
        4.1.3 分布式节点同步采集设计
        4.1.4 总线通信协议设计
        4.1.5 检波器主控程序设计
    4.2 数字采集站软件程序设计
        4.2.1 主要服务线程设计
        4.2.2 TCP/IP协议栈设计
        4.2.3 协议转换程序设计
        4.2.4 震源记录程序设计
        4.2.5 状态监测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及野外试验
    5.1 系统实物
    5.2 主要性能指标测试
        5.2.1 基本功能测试
        5.2.2 等效噪声测试
        5.2.3 同步采集测试
        5.2.4 前置增益测试
        5.2.5 谐波畸变测试
        5.2.6 动态范围测试
        5.2.7 系统完成情况
    5.3 野外实验与仪器对比
        5.3.1 传统仪器采集实验对比
        5.3.2 无缆存储式地震仪采集实验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录A 系统PCB制版图
附录B 系统硬件原理图
附录C 系统PCB实物图
附录D 系统部分软件程序
附录E 上位机功能界面展示

四、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N51井区的应用[J]. 任丽莹,王海波,张伟,刘康,赵超峰,张雨.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1(06)
  • [2]面向测井的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设计与应用[D]. 王文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西部山前带黄土砾石区静校正方法[J]. 崔庆辉,尚新民,腾厚华,金昌昆,赵胜天,宋桂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02)
  • [4]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地震采集技术及成效[J]. 李献民,徐文瑞,杨万祥,刘亚峰,郭再平,杨冬.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1(01)
  • [5]瞬变电磁数据频率域三维反演和空间约束反演方法研究[D]. 杨云见.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四川盆地川南地区页岩气高精度三维采集技术与成效[A]. 王雪梅,周晓冀,杨晓,王晓阳,胡峰,李自龙,杜敏. 第32届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20)论文集, 2020
  • [7]一种高精度地面微测井资料解释方法[J]. 陈德武,魏新建,禄娟,李冬,何欣.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8]浅地表环境下的拟声波测井方法技术[D]. 钟翼. 浙江大学, 2020(02)
  • [9]井间井地联合CT成像技术研究[D]. 黄鑫磊.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10]数字式浅层勘探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袁晨.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