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铅矿-黄铁矿对电极在不同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

方铅矿-黄铁矿对电极在不同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

一、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uple electrode of galena-pyrite in different solutions(论文文献综述)

杨添[1](2021)在《抗坏血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岩[2](2021)在《辉钼矿传感器的制备及对抗坏血酸与酚类物质的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谭欣[3](2020)在《调整剂与捕收剂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浮选分离的影响》文中提出浮选加药顺序一般为先加调整剂后加捕收剂,但研究和实践中都发现有时先加捕收剂后加调整剂的浮选技术指标更好,是个别情况还是普遍规律不清楚。目前对调整剂与捕收剂加药顺序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论文开展了典型硫化矿捕收剂(乙硫氮、Z-200、丁基钾黄药)与调整剂(硫酸锌、硫酸铜、亚硫酸钠、硫化钠、糊精、腐殖酸钠、阳离子瓜尔胶、DP1 15)加药顺序对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典型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影响的系统研究。单矿物浮选研究表明,调整剂与捕收剂的加药顺序对硫化矿物的浮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调整剂先加时相比,调整剂后加时或对矿物的浮选影响较小,或增加或降低矿物的可浮性,从而提高部分硫化矿物分离的选择性。在以乙硫氮作捕收剂、硫酸锌或阳离子瓜尔胶作调整剂的方铅矿与闪锌矿浮选体系以及以Z-200作捕收剂、DP115作调整剂的黄铜矿与闪锌矿(或方铅矿)浮选体系中,后加调整剂更有利于浮选分离。人工混合矿分离浮选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浮选条件下,与调整剂先加相比,方铅矿-闪锌矿(1:1)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调整剂硫酸锌或阳离子瓜尔胶后于乙硫氮添加的浮选选择性分离指数提高6.18或3.07,并用实际矿石进行了验证,实际矿石浮选的效果与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结果一致;黄铜矿-闪锌矿(1:1)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调整剂DP115后于Z-200添加的浮选选择性分离指数提高10.09;黄铜矿-方铅矿(1:1)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调整剂DP1 15后于Z-200添加的浮选选择性分离指数提高4.88。采用吸附量测定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揭示了无机抑制剂硫酸锌和有机抑制剂(阳离子瓜尔胶和DP115)后加有利于浮选分离的作用机理。乙硫氮浮选分离方铅矿与闪锌矿时,先加捕收剂乙硫氮,后加抑制剂硫酸锌有利于浮选分离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剂硫酸锌在闪锌矿表面吸附量增加,而对方铅矿表面乙硫氮捕收剂的吸附影响很小,导致方铅矿与闪锌矿可浮性差异进一步加大而得到有效浮选分离;乙硫氮浮选分离方铅矿与闪锌矿以及Z-200浮选分离黄铜矿与闪锌矿(或方铅矿)时,先加捕收剂乙硫氮(或Z-200),后加抑制剂阳离子瓜尔胶(或DP115)有利于浮选分离的作用机理是捕收剂乙硫氮(或Z-200)在目的矿物方铅矿(或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受抑制剂阳离子瓜尔胶(或DP115)的影响减弱,导致方铅矿与闪锌矿、黄铜矿与闪锌矿(或方铅矿)可浮性差异进一步加大而得到有效浮选分离。论文综合采用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阐明了调整剂与捕收剂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加药顺序对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吸附及解吸的影响机理。论文研究结果为实际典型铜铅锌硫化矿选择性浮选分离的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陆娅琳[4](2018)在《方铅矿的粒级效应及其对铅硫浮选分离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云南彝良铅锌矿是我国典型的高硫铅锌矿,硫化矿物总量为85.66%,其中黄铁矿的含量高达52.75%。由于矿石中硫含量较高,矿物间嵌布关系复杂以及硫化矿之间的交互作用,增加了硫化矿物间的分离难度;且方铅矿性脆,在磨矿过程中易出现过粉碎现象,导致大量损失的方铅矿以细粒级(-0.025mm)形式存在。因此,研究方铅矿的粒级效应对铅硫分离的影响、探明细粒级方铅矿损失的原因,对实现铅硫矿物高效分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方铅矿和黄铁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纯矿物浮选、表面离子溶出、XPS表面分析、吸附量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粗粒级(-0.074+0.038mm)、中间粒级(-0.038+0.025mm)与细粒级方铅矿在浮选行为、表面性质和药剂吸附上的差异,以及粒级效应对铅硫矿物之间电化学腐蚀强度的影响。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铅硫混合精矿分选的药剂制度与工艺流程,以改善铅硫浮选分离的效果。方铅矿的粒级对其浮选行为、表面性质和药剂吸附影响的研究表明,与粗粒级和中间粒级方铅矿相比,细粒级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和浮选速率更易受到矿浆pH影响,且相同pH条件下,其浮选回收率和浮选速率最低;同时,细粒级方铅矿表面更易氧化,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表面氧化产物主要为氢氧化铅,在强碱性条件下,表面氧化产物主要为氢氧化铅和硫代硫酸铅;细粒级方铅矿表面吸附的氧化产物阻碍了捕收剂的吸附,导致浮选回收率显着降低。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浮选行为、表面性质和药剂吸附影响的研究表明,黄铁矿的存在显着降低了细粒级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与浮选速率,且黄铁矿的粒级越小,对方铅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越大;黄铁矿的存在也显着提高了方铅矿表面Pb2+离子的溶出量以及方铅矿表面的Zeta电位值;同时,黄铁矿促进了氢氧化铅和硫代硫酸铅在方铅矿表面的形成与吸附,进而阻碍了捕收剂在细粒级方铅矿表面的吸附,从而减小了矿物间可浮性的差异,增大了黄铁矿与细粒级方铅矿间的分离难度。开路电位测试结果表明,黄铁矿与细粒级方铅矿之间的静电位差值最大,矿物间的腐蚀强度最大;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黄铁矿与方铅矿的电化学相互作用显着提高了细粒级方铅矿表面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黄铁矿表面的腐蚀电流密度,而且捕收剂的存在以及矿浆碱性的增加提高了矿物之间的电化学相互作用强度;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结果表明,捕收剂存在时,黄铁矿与方铅矿之间的电化学相互作用减弱了捕收剂在细粒级方铅矿表面吸附反应的电流密度,从而减弱了捕收剂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此外,与采用NaOH调浆相比,CaO调浆促进了方铅矿表面Pb2+离子的溶出,降低了捕收剂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也增强了黄铁矿与方铅矿之间的电偶腐蚀强度,进而减小了矿物间可浮性的差异。其中,在乙硫氮体系下,采用CaO调浆在高碱条件下可以实现黄铁矿与粗、中粒级方铅矿的浮选分离,但是难以实现黄铁矿与细粒级方铅矿的浮选分离。云南彝良高硫铅锌矿的铅硫混合精矿分选研究表明,采用异步浮选的新工艺,即采用“抑硫浮铅”的方法实现了黄铁矿与粗、中粒级方铅矿的有效分离,并通过选择性氧化细粒级方铅矿,“抑铅浮硫”,实现了黄铁矿与细粒级方铅矿的浮选分离,提高了铅的总回收率,实现了铅硫混合精矿的高效分选。该工艺的采用对云南彝良高硫铅锌矿铅硫混合精矿分选中细粒级方铅矿的回收具有指导意义。

马艺闻[5](2018)在《金精矿氰化尾渣中硫化矿物高效浮选分离研究》文中提出金精矿氰化尾渣(以下简称氰渣)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有价金属矿物,如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等;由于氰渣中的硫化矿物表面已吸附了 CN-,使得浮选分离十分困难。本文针对吸附了 CN-的硫化矿难选问题,进行了 CN-在硫化矿表面吸附特性研究,并对山东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氰渣中的硫化矿物高效浮选分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氰渣中硫化矿浮选分离奠定理论与试验研究基础。本文首先研究了氰化钠在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吸附特性,氰化钠加入量与氰渣浮选时CN-的含量一致,主要考察了吸附时间、矿浆pH值和矿浆浓度等条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旨在分析氰化浸出过程中,CN-在不同硫化矿物表面吸附并对后续浮选产生抑制作用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硫化矿表面对CN-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在吸附时间为1 min、氰化钠浓度100.0 mg·L-1、矿物用量2.0 g、pH值9.5、吸附温度25℃及搅拌转速1200 r·min-1的试验条件下,CN-在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吸附率分别达到71.09%、63.77%、84.13%和90.60%;CN-与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模型,是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在丁基黄药和乙硫氮体系下,针对吸附CN-后(Cyanide Treatment—CT)的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以下简称CT-黄铜矿、CT-方铅矿、CT-黄铁矿,CT-闪锌矿)进行单矿物浮选试验,旨在研究氰渣中硫化矿物浮选分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6.0和丁基黄药用量40 mg·L-1的条件下浮选CT-黄铜矿,回收率为74.42%;在pH值9.5及乙硫氮用量30 mg·L-1的条件下浮选CT-方铅矿得到了回收率84.48%的试验结果;而丁基黄药和乙硫氮对CT-黄铁矿和CT-闪锌矿的浮选效果并不理想。采用溶液化学分析、接触角和Zeta电位等分析手段进一步研究了 CN-在硫化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以及捕收剂丁基黄药和乙硫氮在CT-硫化矿表面的作用机理。溶液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黄铜矿、黄铁矿和闪锌矿受到氰根离子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方铅矿受到抑制作用最弱;丁基黄药和乙硫氮在CT-硫化矿物表面与CN-以化学键合吸附的形式发生竞争吸附,当捕收剂的吸附作用强于CN-时,可实现CN-抑制作用下的硫化矿物的浮选回收。接触角检测结果表明,氰化钠能够降低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接触角,从而降低了矿物表面的疏水性;而后续加入的丁基黄药和乙硫氮能提高CT-硫化矿物表面的接触角,从而增加了矿物的可浮性。Zeta电位检测结果表明,在pH值为9.5时,CN-与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相互作用时均不存在静电吸附,丁基黄药和乙硫氮与CT-黄铜矿、CT-方铅矿、CT-黄铁矿和CT-闪锌矿表面的相互作用中均不存在静电吸附;而在浮选回收CT-黄铜矿时(pH值为6.0),CN-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作用和乙硫氮对CT-黄铜矿的捕收作用中可能存在静电吸附。采用Materials Studio(MS)8.0软件中的Dmol3模块构建了 CN-、丁基黄药和乙硫氮的结构,利用CASTEP模块建立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的晶胞结构,并通过XRD的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确定了 MS软件模拟计算的正确性。在CASTEP模块下构建了 CN-、丁基黄药和乙硫氮与硫化矿物表面吸附模型,并计算了 CN-、丁基黄药和乙硫氮与硫化矿物表面作用的吸附能。根据吸附前后矿物表面活性位点原子Mulliken电荷和Mulliken键布居、HOMO和LUMO的能级差,探究了硫化矿物表面晶体化学性质,分析了药剂在矿物表面吸附作用的机理。MS计算结果表明:CN-在矿物表面以C原子与金属原子成键的形式吸附,丁基黄药和乙硫氮在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是以S1和S2形成的离域π键的形式作用的,共价性较强。乙硫氮在方铅矿表面吸附时有较多的电子转移,丁基黄药在黄铜矿表面吸附时有较多的电子转移。丁基黄药和乙硫氮与CN-在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HOMO和LUMO能级差相近,即吸附作用强度相近,不能显着降低CN-对黄铁矿和闪锌矿的吸附抑制作用。最后针对山东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氰渣进行了浮选条件试验、浮选开路试验和浮选闭路试验。根据该氰渣的工艺矿物学特性和实际生产的需求,最终确定了铜和铅为主要回收对象,并依据CN-对铜、铅矿物抑制作用的差异,进行了先回收铅,再回收铜的优先浮选工艺,得到了铅品位21.07%、铅回收率61.21%的铅精矿和铜品位10.75%、回收率62.69%的铜精矿。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金精矿氰化尾渣中硫化矿物的浮选分离与综合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杨波[6](2017)在《闪锌矿与黄铁矿的交互作用及其对锌硫浮选分离的影响机理》文中研究指明高硫铅锌矿作为一种常见的铅锌矿石类型,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如会泽铅锌矿、彝良铅锌矿、澜沧铅锌银矿、凡口铅锌矿等都是我国极为典型的高硫铅锌矿。由于矿石中黄铁矿含量极高,除矿物间嵌布关系密切外,磨浮过程中矿物与磨矿介质、矿物与矿物间的交互作用是影响矿物高效分选的又一重要因素。如云南彝良铅锌矿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特富铅锌矿,矿石中黄铁矿的含量高达51.75%,硫化矿物的总量超过了 85%,由于黄铁矿对方铅矿、闪锌矿分选的干扰,现场生产一直存在着浮选药剂单耗高、锌精矿品位低等问题。因此,论文以闪锌矿和黄铁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单矿物浮选、XPS表面检测、电化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等详细研究了浮选过程中闪锌矿与黄铁矿颗粒间的交互作用,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闪锌矿与黄铁矿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矿物表面性质、药剂吸附及浮选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通过强化或抑制浮选过程中矿物间的这种交互作用以改善锌硫浮选分离效果的可行性。浮选试验研究表明,矿浆中闪锌矿与黄铁矿间的交互作用可对矿物的浮选行为产生严重影响。无捕收剂体系下,矿物间交互作用可导致闪锌矿在pH为7.3~11的碱性范围内浮选回收率降低及pH=10时的浮选速率降低,而黄铁矿则在pH为7.3~11的碱性范围内浮选回收率增加及pH=10时的浮选速率增加;捕收剂丁黄药体系下,交互作用可使闪锌矿在pH为4~11的范围内回收率降低及pH=10时的浮选速率降低,而丁黄药存在时,交互作用则可使黄铁矿在pH为9~12的碱性范围内回收率增加及pH=10时的浮选速率增加;活化剂硫酸铜和捕收剂丁黄药体系下,矿物间的交互作用可使闪锌矿的在pH为4-12的范围内回收率降低及pH=10时的浮选速率降低,而交互作用使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在pH为4-7.3的范围内增加,在pH为9.5~12的碱性范围内降低。矿物表面金属离子溶出试验及表面氧化产物研究表明,矿浆中黄铁矿的存在可显着提高闪锌矿表面Zn2+的溶出量,溶解的Zn2+可吸附于闪锌矿和黄铁矿表面,对矿物表面的ζ-电位产生影响;同时,矿浆中闪锌矿与黄铁矿间的交互作用促进了闪锌矿表面氧化及疏水性氧化产物S0的生成,但同时也促进了闪锌矿表面金属羟基络合物的吸附,而交互作用则减弱了黄铁矿的表面氧化。药剂吸附研究表明,闪锌矿与黄铁矿颗粒间的交互作用降低了 Cu2+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并使闪锌矿表面铜活化产物中Cu(II)化合物的比例降低;对黄铁矿而言,矿物间的交互作用减弱了丁黄药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但增加了 Cu2+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使铜活化后黄铁矿表面的相对铜原子浓度由0.79%增加至1.29%。电化学测试研究表明,当闪锌矿与黄铁矿间形成电化学接触时,闪锌矿的腐蚀电流密度显着增加,而黄铁矿在低扫描电位区间内的氧化电流密度明显降低,且丁黄药存在时,矿物间的相互接触减弱了黄药阴离子在黄铁矿表面氧化为双黄药的氧化电流密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在闪锌矿与黄铁矿表面相互接触的过程中,闪锌矿表面Zn原子的4s轨道将失去大量电子,S原子的3p轨道失去少量电子,而黄铁矿表面Fe原子的4p轨道得到电子,S原子的3p轨道得到电子,3s轨道失去少量电子,电子可由闪锌矿表面转移至黄铁矿表面,但随表面距离的增加,转移的电子数降低;闪锌矿因失去电子表面氧化程度增加,而黄铁矿则由于接受来自于闪锌矿表面失去的电子,其自身的氧化受到抑制,活性降低,水分子的存在可提高电子在矿物表面间的转移;此外,交互作用可减弱了铜离子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彝良高硫铅锌矿实际矿石分选研究表明,将捕收剂加入到磨机中,充分利用磨矿过程中形成的电化学环境,有利于减弱闪锌矿与黄铁矿间交互作用对黄铁矿表面黄药吸附的不利影响,提高黄铁矿的上浮,并降低黄铁矿对后续闪锌矿铜活化的影响;而锌粗选时适当地提高矿浆pH有利于降低矿物间交互对闪锌矿浮选的不利影响,提高锌精矿品位;闭路试验最终获得的精矿锌品位可由现场的48%~49%提高至55.43%,而回收率基本一致,且浮选药剂用量明显低于现场的浮选药剂单耗。

邱仙辉,孙传尧,邱廷省[7](2015)在《鞣酸对方铅矿及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浮选试验发现有机抑制剂鞣酸能强烈抑制方铅矿和黄铁矿的浮选而对黄铜矿浮选影响较小.通过吸附量、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扫描及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鞣酸对方铅矿和黄铁矿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鞣酸吸附在方铅矿和黄铁矿表面,增大了矿物表面的法拉第反应电阻;鞣酸能够影响乙基黄药在方铅矿和黄铁矿表面的电化学反应,阻碍部分乙基黄药在方铅矿和黄铁矿表面吸附.鞣酸本身的亲水性以及能够减少乙基黄药在矿物表面疏水产物的生成,是鞣酸能够强烈抑制黄铁矿及方铅矿浮选的原因.

王章鹤[8](2014)在《不同氧化剂在铅锌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中的选择性作用及电化学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硫化矿的浮选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硫化矿物容易氧化,且矿物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的类型对其浮选行为有显着影响。本文以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这三种典型硫化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和实际矿石试验,研究了四种类型的氧化剂(H2O2、NaC10、K2Cr2O7、和KMn04)对这三种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氧化剂对三种硫化矿物选择性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对于铅锌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纯矿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2O2和NaClO对方铅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闪锌矿抑制作用显着。K2Cr2O7对闪锌矿、黄铁矿和方铅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闪锌矿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KMn04对方铅矿的抑制作用较小,可以同时抑制闪锌矿和黄铁矿。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NaC10、H2O2、K2Cr2O7和KMnO4通过破坏闪锌矿表面的黄原酸锌,从而抑制闪锌矿的浮选。NaC10、H2O2和KMn04在本课题试验浓度下不会严重破坏方铅矿表面的黄原酸铅,因此不能抑制方铅矿的浮选。而K2Cr2O,可以破坏方铅矿表面的黄原酸铅,,使黄原酸铅不能稳定存在,抑制了方铅矿的浮选。,电化学机理分析表明,NaClO和H2O2对方铅矿表面的黄原酸铅的氧化作用较弱,对闪锌矿表面的黄原酸锌氧化作用较强。K2Cr207能够氧化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黄药捕收剂产物,使其遭到破坏;而KMnO4对黄原酸铅的氧化作用较弱,对黄铁矿表面的双黄药和闪锌矿表面的黄原酸锌都有明显的氧化作用。开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KMnO4+Z230组合抑制锌矿物,可以得到铅品位40.3%,回收率68.74%的铅精矿,铅精矿中锌品位为10.59%,回收率为6.30%,可以获得良好的铅锌分离效果。

龙怀中[9](2013)在《方铅矿—软锰矿协同浸出直接制备铅、锰氧化物的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铅氧化物制备方法要经历金属铅的冶炼和氧化物制备两个过程,流程长、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从环保及节约能源出发,开发方铅矿—软锰矿协同浸出直接制备铅、锰氧化物新工艺,以替代从铅金属—氧化铅的传统生产工艺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针对从硫化铅矿物资源(即方铅矿精矿)直接制备PbO技术性问题,进行了如下研究:(1)浸出体系的选择和浸出机理的研究;(2)浸出的铅盐的转型与选择性除杂;(3)化学沉淀法制备细粒PbO粉体。通过“协同浸出—选择性除杂—化学合成”的技术路线达到制备PbO和Mn3O4的目的,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氯化铵体系中方铅矿转化过程的浸出行为,Tafel曲线和EIS腐蚀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浸出过程生成的钝化膜主要成分为PbCl2。研究了三氯化铁体系中方铅矿转化为可溶性铅盐的浸出过程,浸出过程中加入NaCl,加快了浸出反应速度。研究确定了FeCl3-NaCl-PbS溶液体系方铅矿与FeCl3反应的腐蚀原电池反应机理,NaCl的加入增大了Cl-离子的浓度,促使络合反应的发生,从而加快PbCl2的溶解,加速方铅矿表面反应的发生。2)在FeCl3-NaCl体系研究金属离子Pb2+在不同反应体系中各种组分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及其存在形态、分布和有效控制机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氯化介质中方铅矿的溶液化学。对方铅矿固体表面的氯络合-溶解行为进行研究,计算考察颗粒表面固体反应产物(PbCl2)的生成与溶解,研究确定FeCl3-NaCl-PbS溶液体系中PbCl2形成及其与溶液相中Cl-结合发生氯络合反应的络合平衡关系。(2)氯化介质中方铅矿的腐蚀电化学。三氯化铁可将方铅矿氧化为可溶性的PbCl2铅盐,在浸出过程中可加入NaCl,使浸出反应生成的PbCl2进一步变成PbCl42-络离子,增大氯化铅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加快浸出反应速度。3)方铅矿—软锰矿协同浸出及研究,利用廉价的软锰矿作为氧化剂,与方铅矿同时浸出得到铅的化合物和锰的化合物,既解决了方铅矿的氧化剂的问题又解决了软锰矿还原浸出中还原剂的来源问题,又得到了Mn3O4。对方铅矿和软锰矿中铅和锰的浸出、浸出液的净化、硫酸铅的制备以及Mn3O4的制备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电化学测试、配位计算、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电子能谱等方法探讨其反应机理。方铅矿、软锰矿在盐酸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Tafle极化曲线及EIS图表明:电解质溶液中无NaCl时,方铅矿矿物电极在氧化过程中生成了表面膜层,该膜层阻碍方铅矿氧化反应的继续进行,降低了反应速率;配位体NaCl的加入能使方铅矿表面膜层的“阻力”大大降低,提高方铅矿的反应速率;盐酸浓度的变化,也有相似的现象。4)溶液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浸出过程中PbCl2主要以[PbCl4]2-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pClop=0.04[Cl-]T=0.92mol/L为PbCl2的转溶点,温度对氯化铅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影响明显,可以采用降温和稀释同时进行的方法使得浸出的氯化铅从浸出的溶液中析出,随温度降低,[Pb2+]Tmin点下降,是冷却结晶析出PbCl2晶体的化学原理。5)从方铅矿精矿浸出产物(PbCl2)制备PbSO4,然后采用化学沉淀法生成前驱体—碳酸铅(PbCO3)和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的混合物,前驱体物质在不同的分解温度下可分别得到稳定的中间产物PbOx、Pb3O4和PbO。控制分解温度制备了超细、高纯的PbO功能粉体,所制得的PbO为黄色斜方晶系,且不含其它杂质峰,粉末颗粒呈片状,平均粒径为5μm。6)对方铅矿—软锰矿两矿浸出后,含锰溶液通过分离和净化。浸出液中铁的脱除方法如下,调节溶液的pH值为3.5-4.0利用溶液中未反应完的软锰矿将二价铁离子氧化为针铁矿以脱除。含锰溶液中铅离子、锌离子的脱除采用硫化法,脱除后溶液中的铅离子、锌离子浓度分别为7.73×10-7和1.28×10-6mol/L。含锰溶液中钙离子的脱除采用加入NH4F的方法,脱除后溶液中的钙离子浓度为0.11×10-5mol/L。进行了氧化制备Mn304工艺的试验研究,讨论了Mn3O4制备过程中的机理,通过X—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及能谱分析也证明所制备样品的主要物相为Mn3O4。

蓝丽红[10](2012)在《晶格缺陷对方铅矿表面性质、药剂分子吸附及电化学行为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方铅矿的浮选过程是一个电化学过程,晶格缺陷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它的表面性质、浮选药剂分子的吸附及电化学行为。由于天然方铅矿里时常混入银、铋和锌等杂质,使其表现出不同的可浮性。本文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从理论上研究了晶格缺陷对方铅矿表面性质、氧化、捕收和抑制的影响,建立了药剂分子与含杂质方铅矿作用的吸附模型。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掺杂方铅矿,考察了银、铋、铜、锑、锌及锰等六种杂质对方铅矿浮选行为和抑制行为的影响,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了杂质对方铅矿表面吸附黄药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建立了杂质方铅矿表面吸附药剂动力学模型。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杂质对方铅矿氧化、捕收和抑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晶格缺陷对方铅矿浮选影响的电化学模型。主要结果如下:(1)晶格缺陷对方铅矿(100)表面性质的影响。硫空位改变了方铅矿的半导体类型,增强了方铅矿表面的导电性;而铅空位没有改变方铅矿的半导体类型。杂质原子与周围硫原子的共价键均比理想方铅矿表面的铅原子强,与理想方铅矿表面相比,含银、锌及铜杂质没有改变方铅矿的半导体类型,态密度分布也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含银和含铜杂质方铅矿表面,Ag的4d及Cu的3d轨道都穿越了费米能级,且带隙不明显,这使得方铅矿表面的导电性及反应活性增强。含铋、锑及锰杂质则改变了方铅矿的半导体类型,态密度分布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整体态密度向低能方向移动,并且在费米能级处产生了新的态密度峰,使得这些含杂质表面反应活性比理想表面更高。(2)晶格缺陷对方铅矿(100)表面吸附氧分子的影响。氧分子以两个氧原子对着方铅矿表面的两个硫原子,化学吸附在方铅矿表面;氧分子在硫空位表面吸附后不发生解离,在理想方铅矿、铅空位及含6种杂质方铅矿表面都发生了解离。除含锰杂质外,空位和其余5种杂质缺陷均使氧分子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增强。(3)晶格缺陷对方铅矿(100)表面吸附捕收剂分子的影响黄药、硫氮和黑药分子在理想方铅矿表面的吸附构型都是以两个硫原子对着表面穴位对角线上的两个铅原子进行吸附。除了硫氮分子在铅空位上不吸附外,三种捕收剂在理想方铅矿及含晶格缺陷表面均发生了化学吸附。与理想方铅矿表面相比,空位与六种杂质缺陷均可促进黄药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除铜杂质削弱黑药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外,空位和其余杂质缺陷都促进了黑药的吸附;铅空位与六种杂质缺陷都增强了硫氮分子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4)晶格缺陷对方铅矿(100)表面吸附抑制剂分子的影响。氢氧根中的氧原子与方铅矿表面的铅原子成键,化学吸附在方铅矿的表面上;羟基钙基团则以钙原子吸附在穴位与硫原子成键后,化学吸附在方铅矿的表面上。铅空位非常有利于羟基钙的吸附,而硫空位则不利于其吸附;铅、硫空位均有利于氢氧根的吸附;银和锰杂质使氢氧化钠对方铅矿的抑制减弱,而铋、锑、铜和锌杂质有利于氢氧化钠吸附;锌杂质对石灰的抑制作用影响不大,但银、铜、铋、锑和锰杂质将使石灰对方铅矿的抑制增强,银和铜杂质增强得最显着。硫氢根基团通过硫原子与方铅矿表面的铅原子成键,化学吸附在方铅矿表面上。铅空位使硫化钠的抑制作用减弱,而硫空位则起增强作用。杂质缺陷都增强硫化钠对方铅矿的抑制,其中锑、铋和锰增强得非常显着。铬酸根基团通过两个单键氧分别与方铅矿表面键位上的铅、硫原子成键,化学吸附在方铅矿表面上。氧化后的表面更有利于铬酸根的吸附。铅、硫空位对铬酸根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影响不大,银、锌、铜三种杂质不利于铬酸根的吸附,而锰、锑和铋则可以促进铬酸根的吸附。(5)杂质对人工合成方铅矿浮选行为和黄药吸附热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合成了六种含杂质方铅矿,研究了杂质对方铅矿可浮性的影响,并测定了黄药在不同杂质方铅矿表面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银、铋杂质能够显着促进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锌、锑、锰和铜杂质降低了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其中锌杂质尤为显着。微量热动力学结果表明:黄药在含杂质方铅矿上的微量吸附热与浮选回收率成正比。黄药在含银或含铋方铅矿表面的吸附热和反应速率系数均比较大,对应的浮选回收率也高,而含铜或含锑方铅矿的吸附热和速率系数均比较小,对应的浮选回收率较低。通过分析黄药在方铅矿表面的不饱吸附热(△H)和在杂质原子上的吸附能计算值(△G),拟合出它们的关系式。(6)杂质对方铅矿浮选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合成的掺杂方铅矿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通过红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法确定了纯方铅矿及含杂质方铅矿与黄药作用的产物。杂质对方铅矿浮选电化学行为影响与浮选实验及模拟计算结果规律一致。由循环伏安曲线可知氢氧化钙对掺杂方铅矿的抑制作用比氢氧化钠的强。银和铋杂质能明显促进黄药与方铅矿的电化学反应,锌、锰、锑及铜等杂质则抑制了黄药的电化学反应。在石灰介质中银杂质促进了黄药在方铅矿表面的氧化分解,从而降低了方铅矿的可浮性,而锑及锌杂质则阻碍了黄药与方铅矿的电化学反应,降低了黄药吸附量。硫化钠对方铅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电化学抑制和竞争吸附,其中电化学因素起主要作用。在硫化钠介质中,掺杂方铅矿与黄药作用的电化学吸附反应都受到了抑制,含锑、铜及银方铅矿与黄药作用生成金属盐的电化学反应受影响较大,而含锰和含锌方铅矿则受影响较小。

二、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uple electrode of galena-pyrite in different solutio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uple electrode of galena-pyrite in different solutions(论文提纲范文)

(3)调整剂与捕收剂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浮选分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典型铜铅锌铁硫化矿物可浮性及浮选工艺流程
        2.1.1 典型铜铅锌铁硫化矿物的可浮性
        2.1.2 典型铜铅锌铁硫化矿浮选体系与浮选工艺流程
    2.2 浮选药剂与典型铜铅锌铁硫化矿物的作用机理
        2.2.1 捕收剂与典型铜铅锌铁硫化矿物的作用机理
        2.2.2 调整剂与典型铜铅锌铁硫化矿物的作用机理
    2.3 浮选过程中调整剂与捕收剂加药顺序的研究进展
        2.3.1 氧化矿浮选研究进展
        2.3.2 硫化矿浮选研究进展
    2.4 小结
3 研究内容与试验方法
    3.1 研究目标
    3.2 技术路线
    3.3 研究内容
    3.4 试验样品
        3.4.1 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3.4.2 试样的基本性质
    3.5 试验方法
        3.5.1 浮选试验方法
        3.5.2 机理研究方法
    3.6 评价指标
    3.7 试验药剂及试验设备
        3.7.1 主要试验药剂
        3.7.2 主要试验设备
4 调整剂与捕收剂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1 捕收剂种类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1.1 乙硫氮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1.2 Z-200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1.3 丁基钾黄药对铅锌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2 无机调整剂的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2.1 硫酸锌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2.2 硫酸铜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2.3 亚硫酸钠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2.4 硫化钠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3 有机调整剂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3.1 糊精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3.2 腐殖酸钠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3.3 阳离子瓜尔胶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3.4 DP115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4.4 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浮选分离的影响规律
    4.5 小结
5 人工混合矿和实际矿石浮选分离试验
    5.1 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
    5.2 铅锌硫化矿实际矿石浮选分离试验
    5.3 小结
6 调整剂与捕收剂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可浮性影响的作用机理
    6.1 浮选药剂的溶液化学计算与分析
        6.1.1 乙硫氮的溶液化学计算与分析
        6.1.2 锌离子的溶液化学计算与分析
    6.2 硫酸锌与乙硫氮加药顺序对铅锌硫化矿物可浮性影响的机理
        6.2.1 铅锌硫化矿物表面药剂吸附量测定
        6.2.2 铅锌硫化矿物药剂吸附表面FTIR分析
        6.2.3 铅锌硫化矿物药剂吸附表面XPS分析
        6.2.4 铅锌硫化矿物药剂吸附表面TOF-SIMS分析
        6.2.5 硫酸锌与乙硫氮加药顺序对铅锌硫化矿物可浮性影响的机理模型
    6.3 阳离子瓜尔胶与乙硫氮加药顺序对铅锌硫化矿物可浮性影响的机理
        6.3.1 铅锌硫化矿物表面药剂吸附量测定
        6.3.2 铅锌硫化矿物药剂吸附表面FTIR分析
        6.3.3 铅锌硫化矿物药剂吸附表面XPS分析
        6.3.4 铅锌硫化矿物药剂吸附表面TOF-SIMS分析
        6.3.5 阳离子瓜尔胶与乙硫氮加药顺序对铅锌硫化矿物可浮性影响的机理模型
    6.4 DP115与Z-200加药顺序对铜铅锌硫化矿物可浮性影响的机理
        6.4.1 铜铅锌硫化矿物表面药剂吸附量测定
        6.4.2 pH值及加药顺序对铜铅锌硫化矿物表面药剂吸附量的影响
        6.4.3 硫化矿物药剂吸附表面TOF-SIMS分析
        6.4.4 DP115与Z-200加药顺序对铜铅锌硫化矿物可浮性影响的机理模型
    6.5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方铅矿的粒级效应及其对铅硫浮选分离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铅资源的分布现状与特征
    1.2 铅资源回收工艺现状
    1.3 铅硫分离面临的主要难题
    1.4 浮选中粒级效应的研究进展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论文的课题来源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药剂
    2.3 试验仪器及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浮选试验
        2.4.2 药剂吸附量试验
        2.4.3 矿物表面金属离子溶出试验
        2.4.4 XPS测试
        2.4.5 Zeta电位测试
        2.4.6 电化学测试
第三章 不同粒级方铅矿的浮选行为及表面性质研究
    3.1 不同粒级方铅矿的浮选行为
        3.1.1 无捕收剂体系下不同粒级方铅矿的浮选行为
        3.1.2 捕收剂体系下不同粒级方铅矿的浮选行为
    3.2 不同粒级方铅矿的表面性质及药剂吸附
        3.2.1 不同粒级方铅矿表面的金属离子溶出行为
        3.2.2 不同粒级方铅矿表面的氧化产物
        3.2.3 不同粒级方铅矿表面的药剂吸附行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浮选行为及表面性质的影响
    4.1 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1.1 无捕收剂体系下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1.2 捕收剂体系下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1.3 不同粒级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2 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表面性质及药剂吸附的影响
        4.2.1 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表面金属离子溶出行为的影响
        4.2.2 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表面氧化产物的影响
        4.2.3 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
        4.2.4 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表面药剂吸附行为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黄铁矿对不同粒级方铅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5.1 无捕收剂体系矿物的电化学行为
        5.1.1 开路电位
        5.1.2 极化曲线
        5.1.3 循环伏安曲线
    5.2 乙黄药体系下矿物的电化学行为
        5.2.1 开路电位
        5.2.2 极化曲线
        5.2.3 循环伏安曲线
    5.3 乙硫氮体系下矿物的电化学行为
        5.3.1 开路电位
        5.3.2 极化曲线
        5.3.3 循环伏安曲线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方铅矿粒级效应在铅硫浮选分离中的应用
    6.1 彝良铅锌矿中铅硫分离存在的问题
    6.2 铅硫硫化矿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
    6.3 铅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流程的改进
    6.4 铅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条件试验
    6.5 铅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的开路试验
    6.6 铅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的闭路试验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B 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个人奖励与荣誉

(5)金精矿氰化尾渣中硫化矿物高效浮选分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金精矿氰化尾渣综合回收与利用研究现状
        1.1.1 金精矿氰化尾渣中金、银的回收
        1.1.2 金精矿氰化尾渣中其他有价金属的回收
    1.2 硫化矿物表面与药剂作用机理研究
        1.2.1 矿物表面吸附动力学研究
        1.2.2 矿物表面电化学研究
        1.2.3 矿物表面量子化学研究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料、仪器和试验方法
    2.1 试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2.1.1 试验试剂
        2.1.2 主要试验仪器
    2.2 试验用矿物
        2.2.1 单矿物的制备与检测
        2.2.2 金精矿氰化尾渣
    2.3 试验方法
        2.3.1 硫化矿与CN-吸附试验方法
        2.3.2 CT-硫化矿物浮选试验方法
    2.4 分析方法
        2.4.1 接触角测定方法
        2.4.2 Zeta电位测定方法
        2.4.3 矿物X射线衍射(XRD)分析
        2.4.4 Materials Studio模拟计算
第3章 氰化钠在硫化矿表面吸附特性研究
    3.1 CN~-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特性
        3.1.1 吸附时间对吸附特性的影响
        3.1.2 矿浆浓度对吸附特性的影响
        3.1.3 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3.1.4 吸附曲线拟合
    3.2 CN~-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特性
        3.2.1 吸附时间对吸附特性的影响
        3.2.2 矿浆浓度对吸附特性的影响
        3.2.3 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3.2.4 吸附曲线拟合
    3.3 CN~-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特性
        3.3.1 吸附时间对吸附特性的影响
        3.3.2 矿浆浓度对吸附特性的影响
        3.3.3 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3.3.4 吸附曲线拟合
    3.4 CN~-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特性
        3.4.1 吸附时间对吸附特性的影响
        3.4.2 矿浆浓度对吸附特性的影响
        3.4.3 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3.4.4 吸附曲线拟合
    3.5 CN~-在硫化矿物表面的吸附特性对比
    3.6 小结
第4章 CT-硫化矿物浮选试验研究
    4.1 CT-黄铜矿浮选试验研究
        4.1.1 捕收剂用量对CT-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1.2 矿浆pH值对CT-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2 CT~-方铅矿浮选试验研究
        4.2.1 捕收剂用量对CT-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2.2 矿浆pH值对CT-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3 CT-黄铁矿浮选试验研究
        4.3.1 捕收剂用量对CT-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3.2 矿浆pH值对CT-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4 CT-闪锌矿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
        4.4.1 捕收剂用量对CT-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4.2 矿浆pH值对CT-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5 CT-硫化矿物的浮选特性对比
        4.5.1 捕收剂用量的影响
        4.5.2 矿浆pH值的影响
    4.6 小结
第5章 药剂与硫化矿表面作用机理研究
    5.1 药剂在固液体系的化学反应
        5.1.1 药剂在水溶液中(液相)的化学反应
        5.1.2 药剂在矿物表面(固相)的化学反应
    5.2 矿物表面润湿性分析
        5.2.1 NaCN浓度对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5.2.2 丁基黄药和乙硫氮对CT-硫化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5.3 矿物表面Zeta电位分析
        5.3.1 黄铜矿表面的Zeta电位分析
        5.3.2 方铅矿表面的Zeta电位分析
        5.3.3 黄铁矿表面的Zeta电位分析
        5.3.4 闪锌矿表面的Zeta电位分析
    5.4 药剂与矿物作用过程MS模拟与表征
        5.4.1 硫化矿物晶格结构的模拟与表征
        5.4.2 药剂分子结构的模拟与表征
        5.4.3 药剂在硫化矿物表面作用模拟与表征
    5.5 小结
第6章 浮选金精矿氰化尾渣浮选工艺研究
    6.1 氰渣中铅优先浮选工艺研究
        6.1.1 浮选浓度对铅优先浮选指标的影响
        6.1.2 捕收剂丁基黄药用量对铅优先浮选指标的影响
        6.1.3 铅精选捕收剂乙硫氮用量对铅优先浮选指标的影响
    6.2 铜浮选工艺研究
        6.2.1 活化剂用量对铜浮选指标的影响
        6.2.2 捕收剂丁基黄药用量对铜浮选指标的影响
    6.3 铅铜优先浮选开路试验研究
    6.4 铅铜优先浮选闭路试验研究
    6.5 工业实践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闪锌矿与黄铁矿的交互作用及其对锌硫浮选分离的影响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锌资源的分布现状及特征
    1.2 锌资源回收工艺现状
    1.3 锌硫分选面临的主要难题
    1.4 硫化矿物间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4.1 硫化矿物的半导体性质
        1.4.2 硫化矿物与磨矿介质的相互作用
        1.4.3 硫化矿物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论文课题来源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所用设备及药剂
    2.3 研究方法
        2.3.1 浮选试验
        2.3.2 药剂吸附量测定
        2.3.3 矿物表面金属离子溶出试验
        2.3.4 XPS测试
        2.3.5 Zeta电位测试
        2.3.6 电化学测试
        2.3.7 量子化学计算
第三章 交互作用对闪锌矿和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 无捕收剂体系下交互作用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3.1.1 交互作用对闪锌矿无捕收剂浮选行为的影响
        3.1.2 交互作用对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行为的影响
    3.2 丁黄药体系下交互作用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3.2.1 丁黄药体系下交互作用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2 丁黄药体系下交互作用对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 硫酸铜和丁黄药体系下交互作用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3.3.1 交互作用对闪锌矿铜活化浮选行为的影响
        3.3.2 交互作用对黄铁矿铜活化浮选行为的影响
    3.4 交互作用对矿浆电位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互作用对闪锌矿和黄铁矿表面性质及药剂吸附的影响
    4.1 交互作用对矿物表面金属离子溶出的影响
    4.2 交互作用对矿物表面氧化产物的影响
    4.3 交互作用对矿物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
    4.4 交互作用对矿物表面黄药吸附的影响
    4.5 交互作用对矿物表面铜离子活化的影响
        4.5.1 交互作用对矿物表面铜离子吸附量的影响
        4.5.2 交互作用对闪锌矿表面铜活化产物的影响
        4.5.3 交互作用对黄铁矿表面铜活化产物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交互作用对闪锌矿和黄铁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5.1 无捕收剂体系矿物的电化学行为
        5.1.1 开路电位
        5.1.2 循环伏安曲线
    5.2 硫酸铜存在时矿物的电化学行为
    5.3 捕收剂存在时矿物的电化学行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互作用过程中矿物表面的电子转移规律
    6.1 计算方法与计算模型
    6.2 接触距离对矿物表面电荷转移的影响
    6.3 交互作用对矿物表面原子态密度的影响
    6.4 H_2O对矿物表面电子转移的影响
    6.5 交互作用对铜离子吸附过程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交互作用对彝良铅锌矿锌硫分离的影响
    7.1 加药次序对闪锌矿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
    7.2 充气搅拌时间对闪锌矿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
    7.3 矿浆pH对闪锌矿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
    7.4 闭路试验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B 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个人奖励与荣誉

(7)鞣酸对方铅矿及黄铁矿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1. 1 试验样品及试剂
    1. 2 单矿物浮选试验
    1. 3 吸附量测定
    1. 4 紫外光谱测试
    1. 5 电化学测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 p H 值时鞣酸对黄铜矿、黄铁矿及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2. 2 鞣酸在方铅矿及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密度
    2. 3不同体系下方铅矿及黄铁矿电极循环伏安研究
    2. 4 鞣酸对乙基黄药在黄铁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不同氧化剂在铅锌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中的选择性作用及电化学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铅锌资源概述
    1.2 铅锌矿的浮选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研究方法
    2.1 样品准备
    2.2 试验方法与流程
    2.3 试验检测方法
    2.4 试验仪器及药剂
第三章 不同氧化剂对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 纯矿物基本浮选行为研究
    3.2 H_2O_2对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 NaClO对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4 K_2Cr_2O_7对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5 KMnO_4对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6 不同氧化剂与和黄药作用后的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的相互作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氧化剂与闪锌矿和方铅矿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研究
    4.1 丁黄药与方铅矿和闪锌矿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
    4.2 H_2O_2对与黄药作用后的矿物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
    4.3 NaClO对与黄药作用后的矿物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
    4.4 K_2Cr_2O_7对与黄药作用后的矿物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
    4.5 KMnO_4对与黄药作用后的矿物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氧化剂与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作用的微电极电化学行为研究
    5.1 NaClO与和黄药作用前后的纯矿物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
    5.2 H_2O_2与和黄药作用前后的纯矿物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
    5.3 K_2Cr_2O_7与和黄药作用前后的纯矿物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
    5.4 KMnO_4与和黄药作用前后的纯矿物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6.1 石灰用量试验
    6.2 ZnSO_4用量试验
    6.3 锌组合抑制剂试验
    6.4 KMnO_4用量试验
    6.5 KMnO_4+ ZnSO_4组合使用的ZnSO_4用量试验
    6.6 KMnO_4+ Z230组合使用的Z230用量试验
    6.7 开路实验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9)方铅矿—软锰矿协同浸出直接制备铅、锰氧化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铅矿物资源与处理现状
        1.1.1 铅的冶炼
        1.1.2 铅的湿法加工
    1.2 PbO的研究状况
        1.2.1 铅氧化物的性质
        1.2.2 PbO的制备
    1.3 Mn_3O_4的制备研究现状
    1.4 软锰矿与硫化矿物的协同浸出
        1.4.1 软锰矿性质及其应用
        1.4.2 软锰矿性质及其在硫化矿浸出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矿样
        2.1.2 实验试剂
    2.2 仪器及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浸出试验
        2.3.2 净化试验
        2.3.3 PbO的制备
        2.3.4 Mn_3O_4的制备试验
        2.3.5 电化学测试
        2.3.6 检测方法
3 不同体系方铅矿的浸出行为
    3.1 方铅矿在水体系中氧化的热力学分析
    3.2 (氯化铵)NH_4Cl体系方铅矿的浸出行为
        3.2.1 反应因素对(氯化铵)NH_4Cl体系方铅矿浸出的影响
        3.2.2 氯化铵体系方铅矿浸出的电化学研究
    3.3 三氯化铁体系下方铅矿的浸出行为
        3.3.1 浸出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3.3.2 三氯化铁体系下方铅矿浸出的动力学研究
    3.4 三氯化铁体系方铅矿氧化的电极过程
        3.4.1 无NaCl存在时方铅矿氧化的电极过程学研究
        3.4.2 有NaCl存在时方铅矿氧化的电极过程学研究
    3.5 三氯化铁体系PbCl_2析出的溶液化学
        3.5.1 浸出液中Fe的脱除
        3.5.2 三氯化铁体系PbCl_2的络合反应
        3.5.3 PbCl_2的析出
    3.6 本章小结
4 方铅矿—软锰矿协同浸出研究
    4.1 方铅矿—软锰矿协同浸出条件试验
        4.1.1 反应时间对浸出的影响
        4.1.2 反应温度对浸出的影响
        4.1.3 氯化钠浓度对浸出的影响
        4.1.4 盐酸用量对浸出的影响
        4.1.5 软锰矿用量对浸出的影响
        4.1.6 搅拌速率对浸出的影响
        4.1.7 验证试验
    4.2 方铅矿-软锰矿协同浸出的机理分析
        4.2.1 水溶液体系方铅矿、软锰矿氧化的热力学
        4.2.2 氯化钠溶液中方铅矿的电化学分析
        4.2.3 氯化钠溶液中软锰矿的电化学分析
        4.2.4 不同pH条件下方铅矿电极的电化学分析
        4.2.5 不同pH条件下软锰矿电极的电化学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从方铅矿精矿浸出产物(PbCl_2)制备PbO
    5.1 由浸出产物(PbCl_2)制备硫酸铅
        5.1.1 不同反应条件对PbSO_4产率及粒度的影响
        5.1.2 硫酸铅性质的表征
    5.2 PbO前驱体体的合成研究
    5.3 热分解法制备的PbO及其性质表征
    5.4 本章小结
6 高锰溶液的净化与Mn_3O_4的制备
    6.1 高锰溶液中Pb~(2+)、Zn~(2+)离子的硫化沉淀脱除
        6.1.1 溶液中Pb~(2+)的硫化沉淀
        6.1.2 溶液中Zn~(2+)的脱除
        6.1.3 溶液中Ca~(2+)的脱除
    6.2 Mn_3O_4的制备
        6.2.1 反应温度对制备Mn_3O_4的影响
        6.2.2 溶液pH值对制备Mn_3O_4的影响
        6.2.3 反应时间对制备Mn_3O_4的影响
        6.2.4 烘干时间对制备Mn_3O_4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晶格缺陷对方铅矿表面性质、药剂分子吸附及电化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硫化矿晶体结构与可浮性
        1.1.1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
        1.1.2 硫化矿晶体结构与可浮性关系
    1.2 晶格缺陷对硫化矿性质的影响
        1.2.1 硫化矿晶体中的缺陷
        1.2.2 晶格缺陷与性质关系
    1.3 晶格缺陷对硫化矿物药剂分子吸附行为的影响
        1.3.1 晶格缺陷对硫化矿氧分子吸附的影响
        1.3.2 晶格缺陷对硫化矿物抑制剂分子吸附的影响
        1.3.3 晶格缺陷对硫化矿捕收剂分子吸附的影响
    1.4 硫化矿浮选量子化学研究
    1.5 论文选题意义
第二章 晶格缺陷对方铅矿(100)表面性质的影响
    2.1 量子化学的计算方法及模型
        2.1.1 计算及模型构建方法
        2.1.2 能量计算方法
        2.1.3 计算参数的选取方法
    2.2 理想方铅矿(100)表面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2.2.1 表面三层原子的弛豫
        2.2.2 表面电子结构与性质
    2.3 空位缺陷方铅矿(100)表面的电子结构性质
        2.3.1 空位缺陷形成能及其对表面电荷分布的影响
        2.3.2 空位缺陷对态密度与表面能态结构的影响
    2.4 杂质缺陷对方铅矿(100)表面性质的影响
        2.4.1 方铅矿表面杂质原子的替换能及其表面Mulliken电荷分布
        2.4.2 杂质缺陷对方铅矿能带结构及态密度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晶格缺陷对氧分子在方铅矿(100)表面吸附的影响
    3.1 计算方法和模型
    3.2 氧分子在理想和含空位缺陷方铅矿(100)表面的吸附
        3.2.1 氧分子吸附位置的测试
        3.2.2 吸附构型及吸附能
        3.2.3 空位缺陷与理想方铅吸附氧前后表面原子Mulliken电荷分析
        3.2.4 空位缺陷与理想方铅吸附氧前后表面态密度分析
    3.3 杂质缺陷对方铅矿吸附氧分子的影响
        3.3.1 吸附能和吸附构型
        3.3.2 含杂质缺陷方铅矿表面与氧分子的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晶格缺陷对方铅矿(100)表面吸附捕收剂分子的影响
    4.1 计算方法和模型
    4.2 捕收剂分子在理想方铅矿表面氧化前后的吸附
        4.2.1 吸附能及吸附构型
        4.2.2 氧化前后方铅矿表面与捕收剂分子相互作用
    4.3 捕收剂在含空位缺陷方铅矿表面的吸附
        4.3.1 吸附能
        4.3.2 吸附构型及成键分析
        4.3.3 含空位缺陷方铅表面与捕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
    4.4 杂质缺陷对方铅矿表面吸附捕收剂分子的影响
        4.4.1 吸附能
        4.4.2 吸附构型及成键分析
        4.4.3 含杂质缺陷方铅矿表面与捕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晶格缺陷对方铅矿(100)表面吸附抑制剂分子的影响
    5.1 计算方法和模型
    5.2 晶格缺陷对铬酸根在方铅矿(100)表面的吸附研究
        5.2.1 铬酸根在方铅矿(100)表面的平衡吸附位置测试
        5.2.2 铬酸根在理想方铅矿表面氧化前后的吸附
        5.2.3 铅硫空位缺陷对铬酸根在方铅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5.2.4 杂质缺陷对铬酸根在方铅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5.3 晶格缺陷对氢氧根和羟基钙在方铅矿(100)表面的吸附研究
        5.3.1 氢氧根和羟基钙在理想方铅矿表面的吸附
        5.3.2 空位缺陷对氢氧根和羟基钙在方铅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5.3.3 杂质缺陷对氢氧根和羟基钙在方铅矿表面吸附能的影响
    5.4 晶格缺陷对硫氢根在方铅矿(100)表面吸附的研究
        5.4.1 硫氢根在理想方铅矿表面的吸附
        5.4.2 空位缺陷对硫氢根在方铅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5.4.3 杂质缺陷对硫氢根在方铅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掺杂硫化铅的合成、浮选行为及其吸附黄药的微量热动力学研究
    6.1 实验方法
        6.1.1 掺杂方铅矿的合成
        6.1.2 微量吸附热动力学测试方法
        6.1.3 浮选实验方法
    6.2 掺杂方铅矿的表征
    6.3 杂质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6.3.1 人工合成方铅矿与天然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差异
        6.3.2 杂质对人工合成方铅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
        6.3.3 杂质对石灰抑制方铅矿的影响
    6.4 含杂质方铅矿吸附热动力学研究
        6.4.1 黄药在含杂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热
        6.4.2 杂质对方铅矿表面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杂质对方铅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7.1 实验试剂及仪器
    7.2 实验方法
        7.2.1 循环伏安曲线的测试方法
        7.2.2 红外光谱测定样品制备方法
        7.2.3 循环伏安曲线及其相关热力学分析方法
    7.3 杂质对PBS的电极活性的影响
    7.4 不同介质中含杂质方铅矿的氧化行为
    7.5 含杂质方铅矿与黄药的电化学作用
        7.5.1 黄药与含杂质方铅矿作用的产物分析
        7.5.2 含杂质方铅矿与黄药作用的电化学模型
    7.6 杂质对氢氧化钙抑制方铅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7.7 杂质对硫化钠抑制方铅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模拟计算结果
    8.2 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四、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uple electrode of galena-pyrite in different solutions(论文参考文献)

  • [1]抗坏血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杨添.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2]辉钼矿传感器的制备及对抗坏血酸与酚类物质的检测研究[D]. 张岩.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3]调整剂与捕收剂加药顺序对典型硫化矿物浮选分离的影响[D]. 谭欣.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4]方铅矿的粒级效应及其对铅硫浮选分离的影响机理研究[D]. 陆娅琳.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3)
  • [5]金精矿氰化尾渣中硫化矿物高效浮选分离研究[D]. 马艺闻. 东北大学, 2018(01)
  • [6]闪锌矿与黄铁矿的交互作用及其对锌硫浮选分离的影响机理[D]. 杨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 [7]鞣酸对方铅矿及黄铁矿的抑制作用[J]. 邱仙辉,孙传尧,邱廷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8]不同氧化剂在铅锌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中的选择性作用及电化学机理研究[D]. 王章鹤. 广西大学, 2014(02)
  • [9]方铅矿—软锰矿协同浸出直接制备铅、锰氧化物的研究[D]. 龙怀中. 中南大学, 2013(03)
  • [10]晶格缺陷对方铅矿表面性质、药剂分子吸附及电化学行为影响的研究[D]. 蓝丽红. 广西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方铅矿-黄铁矿对电极在不同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