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抑肽酶在不同疾病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抑肽酶在不同疾病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一、小剂量抑肽酶在不同病种体外循环手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1](2019)在《大剂量氨甲环酸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 的]本研究通过回顾742例患者对于大剂量氨甲环酸(TXA)的临床应用,探讨大剂量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 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接受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的所有患者及其他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并使用大剂量TXA方案(切皮前接受100mg.kg-1的负荷量,随后以10mg.kg-1.h-1的维持量直到切口关闭)以减少术中失血的所有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固定融合节段、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中平均动脉压、TXA用药剂量、肝脏功能、肾脏功能、凝血功能、尿量等指标。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检查肌钙蛋白及使用心电监护评估是否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情况发生;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行血管超声明确有无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意识、呼吸、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如有可疑即行脑电图明确是否有癫痫发生,行肺动脉CT明确是否有肺栓塞发生。统计TXA药物相关主要并发症,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终末随访的病史问卷评估其用药后长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 果]共74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14例,女性428例,平均年龄(16±7)岁,年龄范围2~48岁,其中568例患者获得2年以上随访。术后共发生TXA相关药物并发症例数共9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2%。其中发生非致死性肺栓塞2例(0.3%)、无症状心肌梗死3例(0.4%)、心律失常4例(0.5%),均发生于术后1周内。所有发生并发症患者出院时均痊愈。所有患者中无肾功能损伤发生,无肝功能损伤发生,无癫痫发生,无四肢静脉血栓发生。随访2年以上患者通过病史询问均无癫痫,心肌梗死,肺栓塞,肝肾功能损伤,卒中等临床事件发生。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XA用药总量、患者年龄是TXA相关药物主要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论]大剂量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的药物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约为1.2%。大剂量氨甲环酸的使用在患者长期随访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大剂量TXA药物相关并发症主要集中在心、肺并发症上,但是没有严重致死的并发症发生,大剂量TXA应用脊柱矫形手术总体是安全的。患者年龄大及药物累积使用量大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尚斌,马捷[2](2015)在《成人先心病外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对心功能产生实际或潜在影响的一组先天畸形患儿,得以存活至成年期,乃至中老年期。以往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病种较少,且多为简单畸形。近20年病种逐渐增多,特别是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复杂畸形逐年增多,包括复杂的大动脉转位和单心室类等。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作为筛查和确诊先心病的主要方法。治疗先心病近些年来以介入治疗]为首选,但成人先心病患者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包括一期手术和分期手术,彻底纠正解剖结构,恢复心脏功能是治疗的关键。大多数患者手术后效果较好,但亦有术后多重并发症的发生,致使术后效果差,甚至死亡。其发病时间长,临床症状多在晚期,成人阶段症状显现,缺乏早期特异性,且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导致临床工作中易出现漏诊、误诊,现对成人先心病外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俞虹[3](2013)在《大剂量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血液与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大剂量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血液保护及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80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相同麻醉、用药、监测、CPB及管理方法。大剂量氨甲环酸组在麻醉诱导后20min内给予氨甲环酸负荷量30mg/kg,手术开始时给予维持量20mg/kg/h直至手术结束。中剂量氨甲环酸组在麻醉诱导后20min内给予氨甲环酸负荷量20mg/kg,手术开始时给予维持量15mg/kg/h直至手术结束。小剂量氨甲环酸组在麻醉诱导后20min内给予氨甲环酸负荷量10mg/kg,手术开始时给予维持量10mg/kg/h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于上述情况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临床观察指标包括:(1)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自鱼精蛋白中和后关胸时间;(2)患者自手术结束到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期间的心包、纵膈和胸腔引流量;(3)不同时间点引流量和总引流量;(4)患者围术期血液制品输注的种类、频率和数量以及二次开胸止血率;(5)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6)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并发症和术后30天的死亡率。实验室检验指标包括:(1)各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0)、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8h(T2)、16h(T3)、24h(T4)等5个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肌钙蛋白-T(cTnT)浓度;(2)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天的红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BUN)、肌酐(Cr)。结果:患者临床资料无差异。四组间术后0-8小时、8-16小时、16-24小时和术后总引流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浓缩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的平均输注量(p<0.001和p=0.037)和输注率(p=0.012和p=0.004)存在统计学差异,总输血率在四组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9)。无浓缩血小板的输注。各组患者间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带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30天死亡率等指标均无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上所有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组间的所有实验室检查指标检查结果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组TNF-α的均值不同(p<0.001);不同剂量组病人在不同时间点的TNF-α的均值不同(p<0.05)。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四组TNF-α的水平均升高,且大剂量组低于中、小剂量组及对照组水平。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组肌钙蛋白的均值不同(p<0.001);不同剂量组病人在不同时间点的肌钙蛋白的均值不同(p<0.001)。各时间点与手术前相比,四组肌钙蛋白的水平均升高,且大剂量组低于中、小剂量组及对照组水平。结论:(1)氨甲环酸作为体外循环手术中的止血剂,效果确切,大剂量的氨甲环酸在减少失血量、降低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率等方面优于中剂量、小剂量组与对照组;(2)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术中、术后血清肌钙蛋白T及TNF-α浓度,且呈现剂量相关,提示其具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大剂量优于中、小剂量;(3)安全性和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并发症等方面与其他剂量组无显着性差异,说明氨甲环酸大剂量应用是安全的。

陈是春[4](2012)在《氨甲环酸对减少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出血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一种高风险的治疗手段,易导致纤溶亢进、血小板功能异常和血小板数量减少,同时可严重干扰机体促凝和抗凝平衡,造成心脏手术后的凝血病。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引起的外科及非外科原因的出血失血一直是一个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问题。输血相关的感染和输血引起反应,导致治疗费用增加,使减少术后出血变得非常重要。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A)是一种氨基酸类化合物,主要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上的赖氨酸部位结合而对纤溶酶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还可通过减少纤溶酶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的降解作用而保护血小板功能。国外有多个临床研究显示氨甲环酸具有减少术后出血及输血的作用。本研究以安慰剂为对照,探讨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血小板保护、术后出血量与输血量及安全性、并发症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氨甲环酸在国内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安全性及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入选116例患者,病例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各58例,试验组术中给予全量氨甲环酸,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或其它止血药物。本研究共包括3种手术方式,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以及瓣膜置换术。三种手术方式分别入选49例、21例和46例。三种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在氨甲环酸组、对照组中,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分别为24例和23例;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分别为10例和11例;瓣膜置换术分别为24例和24例。实验中,收集所有入选患者术前、术中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既往心脏手术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肾脏病史、脑卒中病史以及术前心功能等各方面;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结果;术前后血小板记数;MPV.PT.APTT.FIB;收集四个时间段的术后引流量(术后0-8小时、9-16小时、17-24小时和术后总引流量);记录围术期输血量和输血率;记录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外科止血时间、手术中使用肝素总量、鱼精蛋白中和比例;术后ICU停留时间、带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监测手术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急性心肌梗死;随访患者至术后30天,记录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应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结果: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差异。0-8小时内,两组引流量即存在显着的差异。氨甲环酸组、对照组分别为273.2±58.3ml,446.4±18.5ml,P<0.05。术后9-16小时内,两组引流量分别为170.2±29.0ml,302.2±81.1ml,P<0.05。术后17-24小时内,引流量分别为89.6±45.1ml,145.8±55.2ml,P<0.05。术后24小时至引流管拔除时间段内,引流量分别为103.4±29.5m1,173.4±34.4ml,P<0.05。术后总引流量两组存在显着的差异,分别为712.6±200.3ml及956±241.2ml,P<0.05。浓缩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在两组中存在显着差异,氨甲环酸组及对照组分别为4.6±1.2U,7.6±1.8U,P<0.05;新鲜冰冻血浆平均输注量存在显着差异,分别为346.7±100.3ml,622.5±178.9ml,P<0.05。浓缩红细胞输血率在两组中存在显着差异,氨甲环酸组,对照组分别为72.0%和86.0%,P<0.05;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率存在显着差异,分别为53.0%和71.0%,P<0.05;总输血率在存在极其显着差异,分别为75.0%和91.0%,P=0.003。两组手术前后血小板减少数量有显着性差异。各组间围术期一般情况和手术并发症无差异(p>0.05),术后30天内未观察到死亡病例。结论:心外手术体外循环下应用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减少输血量及输血率,同时明显降低血小板数量减少。心外手术体外循环下应用氨甲环酸并未增加术后早期死亡率及重大并发症发生率。

闵心平[5](2008)在《抑肽酶抑制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L-8表达》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抑肽酶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IL-8表达和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UVECs分为空白对照组、凝血酶组、以及800KIU/ml(半量)和1600KIU/ml(全量)抑肽酶组预处理1h,然后以凝血酶(4U/ml)诱导刺激作用。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IL-8mRNA表达,扩增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图和琼脂糖电泳分析;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F-κBp65在细胞胞质和胞核的分布情况。结果:⑴凝血酶明显刺激HUVECs分泌IL-8和IL-8mRNA表达,细胞中游离的NF-κB增加并促进其核转位(P<0.01,P<0.01)。⑵半量和全量抑肽酶均能减少凝血酶诱导HUVECs IL-8的分泌和IL-8 mRNA的表达(P<0.01,P<0.01),且对细胞内游离的NF-κB产生和核转位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P<0.01),两抑肽酶组间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半量和全量抑肽酶均能够减少凝血酶诱导HUVECs的IL-8表达,该作用与其抑制细胞内活化的NF-κB核转位有关。

潘道波,张治明,马明祥,周爱国,黄芙蓉,郭华静,曾因明[6](2007)在《氨甲环酸复合血凝酶和抑肽酶在换瓣病人中血液保护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以及凝血三项指标(PT,aPTT,Fb)对凝血功能的评估和对失血、输血量的统计,比较氨甲环酸复合血凝酶和抑肽酶在换瓣病人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选择换瓣手术的病人(ASAⅡⅢ级)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使用血凝酶加氨甲环酸组;B组为使用抑肽酶组。分别在转机前(T1),肝素中和后10 min(T2),肝素中和后3 h(T3),颈内静脉抽血进行TEG和凝血三项的检查。记录体外循环结束到手术结束的时间;病人回到ICU后,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病人的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RBC&FFP),第一次伤口换药时,对渗血超过1 cm2纱布计数,对伤口渗血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血液的保护效果和相关的费用。【结果】除了T2的PT、Fb以及T3的PT在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其他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手术室停留时间以及渗血纱布计数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输血量和出血量也无统计学差别(P>0.05),而A组的药物费用明显少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2)。【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氨甲环酸复合血凝酶,能达到与抑肽酶相似的血液保护效果,同样减少了术后出血和输血量;但前者的药物费用明显少于后者。

赵立新[7](2007)在《抑肽酶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抑肽酶在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肽酶组术后8小时胸液量减少。结论:抑肽酶具有维持纤溶性稳定,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作用。

赵琦峰,胡型锑,杜杰,吴国伟[8](2007)在《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CPB)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9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并随机分成六组:对照组(A组),小剂量乌司他丁组(B组),大剂量乌司他丁组(C组),小剂量抑肽酶组(D组),大剂量抑肽酶组(E组),小剂量乌司他丁+小剂量抑肽酶组(F组),每组15例。于CPB前(T1)、升主动脉开放后5 min(T2)、CPB结束后30 min(T3)、4h(T4)、24h(T5)五个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行白细胞(PMN)计数、IL-6、IL-8、IL-10、TNF-α浓度测定。术中定时监测ACT、HCT;同时记录主动脉阻断(ACC)时间、CPB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结果:PMN计数各组差别不大。B、C、E、F组与A组相比,IL-6、IL-8、TNF-α明显降低,IL-10明显增高(均P<0.05)。与F组相比,A、B、D组IL-6,A、D组IL-8、TNF-α明显增高;A、B、C组IL-10明显降低(均P<0.05)。C组与B组、E组与D组、C组与E组相比IL-6、IL-8、TNF-α显着降低;D组与E组、B组与D组、C组与E组相比IL-10显着降低(均P<0.05)。F组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单次使用乌司他丁和抑肽酶都能减轻CPB所致的炎性反应,药效呈剂量依赖性;乌司他丁以抑制促炎因子IL-6、IL-8、TNF-α释放为着,抑肽酶以增加抑炎因子IL-10释放为着;同时使用小剂量乌司他丁加小剂量抑肽酶减轻炎性反应较为合理。

刘爱英[9](2005)在《抑肽酶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抑肽酶(aprotinin)是从牛腮腺、胰或肺等脏器中提取的一种纯天然的广谱蛋白水解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由16种氨基酸的58个残基组成,是通过3个二硫键自身相联的单链碱性多肽。分子量6512D。抑肽酶口服可被灭活,一般采用静脉内给药或加入预充液中。抑肽酶静脉注射后,原形抑肽酶迅速分布至整个细胞外液,大部分蓄积在肾小球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在肾脏被溶酶体酶代谢成较短的肽或氨基酸,然后以无活性代谢产物形式由尿排出。半衰期约为2小时。抑肽酶不通过正常的血脑屏障,仅有少量的抑肽酶透过胎盘屏障,对哺乳期婴儿无明显影响。 抑肽酶能与蛋白水解酶竞争一个赖氨酰基而形成可逆的复合物,从而抑制人体的多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包括纤维蛋白溶解酶(plasmin)、凝血酶(thrombin)、胰蛋白酶(trypsin)、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及凝血因子Ⅳ~Ⅻ等,进而对激肽、补体、凝血和纤溶等系统发挥抑制作用,起到减少出血和抗炎作用。 抑肽酶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①抑肽酶能直接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阻止纤溶酶原的活化、纤维蛋白原消耗和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增高,抑制凝血酶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D-dimers)聚集。②抑肽酶能直接抑制激肽释放酶的活性,阻止激肽的产生,从而抑制由激肽引起的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对纤溶酶原的

王虹蛟[10](2005)在《抑肽酶对急慢性肝损伤保护性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关于肝损伤的机制及对其防治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生物学、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本实验利用CCl4建立急性肝损伤和慢性肝纤维化的实验鼠动物模型,经腹腔注射及经胃肠两种给药途径,观察抑肽酶对实验性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首次证实了(1)抑肽酶对实验性急、慢性肝损伤有明确的保护性作用及(2)经胃肠给药是抑肽酶新的有效用药途径,明确了抑肽酶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揭示了抑肽酶新的药理学作用。

二、小剂量抑肽酶在不同病种体外循环手术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剂量抑肽酶在不同病种体外循环手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剂量氨甲环酸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2)成人先心病外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先天性心脏病及发展趋势
2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
    2.1 年龄分布
    2.2 病种分布
    2.3 既往手术史
    2.4 成人先心病病史较长[13]
    2.5 病理生理变化情况[14-18]
        2.5.1 心功能发生改变
        2.5.2 出现紫绀
        2.5.3 心律失常
        2.5.4 肺动脉高压[17]
3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及全身疾病的相互影响[19]
4 成人先心病在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及护理措施
    4.1 术前
    4.2 术中
    4.3 术后
        4.3.1 术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28-30]
        4.3.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1]
        4.3.3 急性左心衰
        4.3.4 渗出综合征
        4.3.5 严重低心排综合征[32-33]
5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理念[34]

(3)大剂量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血液与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4)氨甲环酸对减少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心脏手术出血的问题
    1.2 常用的抗出血药使用情况
    1.3 氨甲环酸的开始使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麻醉、手术和术后监护方案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术前基本资料比较
    3.2 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及结果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5)抑肽酶抑制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L-8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常见英文缩写词列表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正文
    材料及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体外循环时蛋白酶激活受体在止血和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期刊发表及会议参加情况
致谢

(6)氨甲环酸复合血凝酶和抑肽酶在换瓣病人中血液保护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人选择与分组
    1.2 实验方法
    1.3 观察项目与术中处理
    1.4 术后伤口出血的评估方法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凝血功能检查
    2.3 胸腔引流情况
    2.4 病人伤口出血情况及输血情况
    2.5 病人住院花费情况
3 讨论

(8)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入选标准:
        1.1.2分组:
    1.2 麻醉及CPB方法
    1.3 用药方法
    1.4试剂和设备
    1.5实验方法
    1.6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炎性反应指标
3 讨论

(9)抑肽酶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理化性质
2 药代动力学
3 药效动力学
4 抑肽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5 抑肽酶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6 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10)抑肽酶对急慢性肝损伤保护性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肝损伤的机制
    第二节 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
    第三节 肝损伤肝纤维化的保护及抑肽酶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抑肽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三章 抑肽酶对实验性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四章 口服抑肽酶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总结
照片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它成果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四、小剂量抑肽酶在不同病种体外循环手术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剂量氨甲环酸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D]. 张金.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2]成人先心病外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J]. 尚斌,马捷. 中国现代医生, 2015(14)
  • [3]大剂量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血液与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D]. 俞虹. 泸州医学院, 2013(06)
  • [4]氨甲环酸对减少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出血的相关性研究[D]. 陈是春. 浙江大学, 2012(10)
  • [5]抑肽酶抑制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L-8表达[D]. 闵心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6]氨甲环酸复合血凝酶和抑肽酶在换瓣病人中血液保护效果的对比研究[J]. 潘道波,张治明,马明祥,周爱国,黄芙蓉,郭华静,曾因明. 医学临床研究, 2007(12)
  • [7]抑肽酶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 赵立新. 吉林医学, 2007(17)
  • [8]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J]. 赵琦峰,胡型锑,杜杰,吴国伟.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7(05)
  • [9]抑肽酶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进展[D]. 刘爱英. 郑州大学, 2005(08)
  • [10]抑肽酶对急慢性肝损伤保护性作用的实验研究[D]. 王虹蛟. 吉林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小剂量抑肽酶在不同疾病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