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代表”引导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

以“三个代表”引导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

一、以“三个代表”指导农行商业化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刘勇[1](2010)在《国家经济伦理与银行改革》文中研究指明从主体的角度来看,经济伦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经济伦理、企业伦理、个人伦理”。国家经济伦理,是国家这一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所持有的伦理价值观,是从宏观层面研究和阐述社会经济制度环境方面的伦理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具有明显的国家主导型强制性变迁的特征,国家经济伦理对改革行为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金融改革作为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以国家为经济伦理的主体,以金融改革为研究对象,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足。本文以国家经济伦理为分析视角,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阐释我国的金融业改革,这对理解金融业在改革之初对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今后的改革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主线是通过对我国三十年来的经济金融改革历程进行再梳理,突出不同利益主体在改革中的利益变迁,结合经济伦理理论,以国家为主体,从国家经济伦理的视角审视我国三十年来的金融改革。本文在对我国三十年来经济金融改革历程进行梳理的过程中,着重分析金融改革与整体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突出金融改革之于经济改革的重要性,并以国家经济伦理为视角,以国有银行,农村金融、中小银行为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共包括六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经济伦理及其相关的核心术语进行了界定,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经济伦理及其在金融领域的结合研究情况,为全篇的研究奠定一个基础。第二章阐述了国家、政党与政府的关系,进而对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提出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转轨时期政治伦理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伦理观,并通过分析中国三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总结出“共同富裕”是国家经济伦理的集中概括。第三章研究国家经济伦理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处于主体和核心的地位。本章重点分析了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之后,城市经济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制约共同富裕的一个关键因素,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通过垄断性金融产权、高准备金率、低利率等手段对商业银行体系实施强力控制,以牺牲金融部门的局部利益来实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全局利益,进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而在2002年以后,国家致力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本文亦从国有企业、银行以及股改上市的实现途径上分析了国家经济伦理的影响作用。第四章着力分析国家经济伦理与农村金融改革之间的关系。“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相对于城市改革而言,这一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本章分析了农村银行改革的现状,并从国家经济伦理的角度,分析了国家对农村银行改革的伦理取向。第五章重点研究国家经济伦理与中小银行改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非国有经济的崛起、社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中小银行成立和发展的经济背景,同时指出在国家经济伦理的导向作用下,中小银行发展有其特殊的市场定位,其服务的对象和经营的目标与国家城市经济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紧密相联,充分体现了国家经济伦理导向下的改革发展之路。第六章对全文进行小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本文不是对商业银行操作技术层面的剖析,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分析商业银行改革背后的国家经济伦理的导向作用上。本文是在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试图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提出了国家经济伦理的概念,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其对中国商业银行机构改革的影响作用。中外学者对商业银行改革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在笔者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中,还没有从国家经济伦理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改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本文从政治伦理与经济伦理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伦理的总结进而提出中国的国家经济伦理即是共同富裕,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商业银行改革中的国家经济伦理导向问题。2.提出了国家经济伦理的的核心是共同富裕。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中国的三代领导人、历次党代会以及宪法修改的角度分析了对共同富裕的历史认识,进而指出在改革实践中制约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也即是改革的重点环节。3.本文提出在经济转型时期共同富裕的国家经济伦理渗透到金融领域是基于三个现实条件:居民部门成为当时国民储蓄的主要拥有者、国企融资问题成为制约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以及当时的国家财政实力无法满足国企改革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而指出垄断性产权、高准备金率、低利率等政策均是国家控制国有银行体系的工具,国家以牺牲国有银行部门的局部利益来换取实现共同富裕的全局利益。

刘圳[2](2008)在《农业银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主渠道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也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农业银行与县域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县域经济曾是历史上不良贷款的发源地之一,现在不良率仍然高于城市。但同时,县域经济又是农业银行依存的基础,农业银行超过半数的资产、机构和人员都在县域范围内。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业银行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农业银行又重新立足县域经济,确定了“面向三农、商业运作、整体改制、择机上市”的股改方针,提出“发挥县域经济金融主渠道作用”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经济、政治、人文环境和农业银行自身的角度剖析了发展县域金融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将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从目标市场的选择、客户选择、产品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分析了农业银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金融主渠道作用,并提出发展县域业务应处理好的六个关系和应坚持的四项原则,以及须解决的四大问题。本文的主旨在于唤起对县域经济发展与如何发挥农业银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主渠道作用等重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唐绪斌[3](2007)在《构建研究创新平台 服务农行改革发展——湖北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下面,我受湖北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湖北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自1992年召开至,

范来成[4](2004)在《牢记发展第一要务 做好管理效益文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思考》文中研究指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做好改革开放中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近期我通过联系湖北农行经营管理及监管工作实际,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进行了深入学习研讨,我认为践行"三个代表"关键在于"认真牢记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经营和管理两个环节、切实解决速度质量效益三大问题",这是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迎难而上,振兴湖北农行事业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一、牢记第一要务。转变思维谋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也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必须首先承担起带动和推动经济

范来成[5](2004)在《牢记发展第一要务 做好管理效益文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思考》文中研究指明

王永龙[6](2004)在《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成为经济的核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当金融因素的作用受到限制时,经济增长必然遭遇资本投资不足和金融资源低效配置的约束。农业金融是以信用手段动员、配置和管理涉农金融资本运行的活动,是农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核心。以市场化和产业化为导向的农业转型发展,要求广泛而有效率的信用活动和金融运行,以保障持续增加的资本投入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毫无疑问的是,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仍具有显着“产融弱质性”,面临严峻的资本形成不足、发展资金短缺的困境。这必然形成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严重制约。农业金融支持对改善农业弱质肩负着无可替代的重任,成为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机制途径。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借鉴西方发展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理论的合理因素,从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基础、产融互动和农业金融效率等三个角度,运用逻辑演绎与归纳推理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以及制度分析方法,论述了我国农业转型发展进程中金融支持的内生逻辑和现实依据,提出了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建构的原则、机理与对象选择,着重探讨了三类不同农业金融支持机制的运行原理及其支持效应,并以金融支持效应为核心,论述了我国农业金融支持的制度供给及其效率。最后指出:我国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转型发展进程中完全市场机制的不完全适应性,农业金融支持不仅仅具有经济职能,同时具有鲜明的社会功能和政策取向。充分发挥农业金融支持效应,必须从完善农业金融体系与结构、改进农业金融治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并协调农业金融政策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化。

字如钧[7](2004)在《加强市场营销强化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机制促进全省农行实现扭亏为盈——字如钧同志在全省农行2004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说明 同志们:这次全省农行工作会议是本届党委调整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局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总行2004年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3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下面,我代表省分行党委讲几点意见。一、2003年工作简要回顾2003年,各级行按照省分行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第一要务,拓展业务领域,提升经营层次,加快业务发展,各方面工作都有明显进步,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一是信贷结构调整成效显着。全年净投放98.6亿元,同比多投放44.6亿元,增长16.1%,是历史上贷款投放最多的一年。重点和引导类贷款占增量贷款70%,优良客户贷款占比提高7.6个百分点,达到46.3%,限制、淘汰类贷款占比大幅下降。二是各项存款持续快速增长。各项存款净增156.1亿元,同比多增18亿元,完成计划153.6%;在省内同业中增量占比33.3%,连续三年排第1位,余额占比26.7%,提高1个百分点。13个单位均超额完成保证计划,咸宁、随州、襄樊、荆州等11个行超额完成争取计划。三是清收盘活取得新进展。清收不良贷款本息14.9亿元,盘活4.77亿元,保全45.56亿元,分别占计划127%、60%和171%;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42.16%,下降5.64个百分点,五级分类占比47.94%,下降6.54个百分点。襄樊、荆门两行全面完成清收盘活计划。四是资金营运效率进一步提高。资金形势持续好

农行宁夏分行团委[8](2003)在《创新农行团建 建立良性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共青团的十五大报告也提出今后五年团的工作总体思路是: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努力做到服务大局有新贡献,服务青年有新作为,团的建设有新发展,不断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可以说,创新是今后团的工作的主题。 一、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团结带领全国亿万青年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实现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

谭振华[9](2004)在《论弘扬延安精神》文中认为 延安是我国着名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伟大精神。它使中国共产党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夺取胜利的拼搏精神,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延安精

曹伯坚[10](2003)在《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实现大城市农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文中研究说明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是全党今后一段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按照关键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方向和途径。结合营业部工作实际,我认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做到以下三点:一、始终把发展作为兴行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加快大城市农行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发展的主题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学习贯彻"三

二、以“三个代表”指导农行商业化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三个代表”指导农行商业化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经济伦理与银行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经济活动中的伦理性
        1.1.2 经济金融改革的伦理规范需求
        1.1.3 当代经济学与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1.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经济伦理
        1.2.2 国家经济伦理
        1.2.3 公平与效率
        1.2.4 政治伦理
    1.3 经济伦理及金融伦理研究成果述评
        1.3.1 国外经济伦理研究成果综述
        1.3.2 国内经济伦理研究成果综述
        1.3.3 金融伦理研究成果综述
        1.3.4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析
    1.4 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与结构体系
        1.4.1 本文的研究重点
        1.4.2 研究方法
        1.4.3 逻辑框架与结构体系
2. 中国国家经济伦理
    2.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2.1.1 政治伦理与经济伦理的关系辨析
        2.1.2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伦理观与经济伦理观
    2.2 中国国家经济伦理的核心——共同富裕
        2.2.1 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认识的历史过程
        2.2.2 国家经济伦理"共同富裕"的内涵
        2.2.3 国家经济伦理"共同富裕"的特征
        2.2.4 "共同富裕"伦理观的国际视角分析
3. 国家经济伦理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
    3.1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
        3.1.1 恢复阶段(1979-1984年)
        3.1.2 初始改革阶段(1984-1992年)
        3.1.3 全面拓展阶段(1992年—2003年)
        3.1.4 深化健全阶段(2004年至今)
    3.2 经济转型期国有银行改革中国家伦理取向
        3.2.1 经济转型起始期的城市改革
        3.2.2 经济转型期国有银行改革中的国家经济伦理取向
        3.2.3 国家(政府)、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存款者的行为均衡:一个微观视角
    3.3 国家经济伦理与国有银行股改上市
        3.3.1 国有银行股改上市中的国家经济伦理导向
        3.3.2 从国家经济伦理视角对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的进一步解析
        3.3.3 从国家经济伦理视角解析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的实现途径
    3.4 股改完成后国有银行经营中的国家经济伦理展望
4. 国家经济伦理与农村银行机构改革
    4.1 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进程梳理
        4.1.1 初始阶段的农村经济改革
        4.1.2 城市改革的推进与农村改革的停滞
        4.1.3 新世纪新农村改革的推进
    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银行机构改革历程回顾
        4.2.1 1992年前的农村银行机构改革
        4.2.2 1993年以来农村银行机构体制改革的新进展
    4.3 农村银行机构改革中的国家经济伦理取向
        4.3.1 第一阶段(1978-1984)的农村银行机构改革与国家经济伦理
        4.3.2 第二阶段(1984—1992年)的农村银行机构改革与国家经济伦理
        4.3.3 第三阶段(1993-2002年)的农村银行机构改革与国家经济伦理
        4.3.4 第四阶段(2002年以后)的农村银行机构改革与国家经济伦理
    4.4 新时期的农村银行机构改革与国家经济伦理
        4.4.1 新时期国家推进农村银行机构改革的背景
        4.4.2 新时期国家经济伦理的具体体现
        4.4.3 新时期农村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合作性银行机构之间的关系
        4.4.4 当前农村银行机构改革中的国家经济伦理导向
        4.4.5 国家经济伦理指导下的农村金融改革的前景思索
5. 国家经济伦理与中小银行改革
    5.1 中小银行的定义及其发展情况简要回顾
        5.1.1 中小银行的界定及其特征
        5.1.2 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简介
    5.2 国家经济伦理与中小银行改革的关系分析
        5.2.1 成立之初:80年代中后期
        5.2.2 发展期:90年代以后
        5.2.3 国家经济伦理导向在中小银行改革中的新体现
6. 本文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本文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2)农业银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主渠道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县域经济的理论概述及认识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内涵
    第二节 县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历程
    第四节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第五节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县域经济与农行的关系
    第一节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是农业银行积极贯彻执行
    第二节 县域经济逐渐成为新兴金融市场
    第三节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是
    第四节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是农业银行综合改革
第三章 农业银行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主渠道
    第一节 农业银行应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金融主渠道作用
    第二节 农行有效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
    第三节 农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
    第四节 农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发挥农业银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主渠道作用的措施与设想
    第一节 充分认识面向三农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节 准确把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领域和重点
    第三节 农业银行应加快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机制创新
    第四节 农业银行县域业务发展具体战略设计
    第五节 农业银行发展县域业务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和原则
    第六节 农业银行发挥县域金融主渠道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3)构建研究创新平台 服务农行改革发展——湖北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课题研究为纽带, 建设求真务实的“研究型”社团
二、以学术活动为推力, 发展活力旺盛的“群众型”社团
三、以学会组织为平台, 打造人才孵化的“学习型”社团

(6)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依据及意义
    第二节 本文选题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体系结构与主题阐述
第一章 农业金融支持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农业发展理论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农业发展理论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金融发展理论
    第四节 农业金融支持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农业转型发展过程描述与初始条件
    第一节 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界定与过程描述
    第二节 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初始条件
    第三节 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模式选择
第三章 农业资本形成与农业投资效率
    第一节 农业资本形成是农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农业资本形成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节 提高农业资本形成率是农业金融支持的内在要求
    第四节 我国农业投资的“供-求抑制”分析
第四章 农业金融动员与金融资源配置
    第一节 金融剩余及金融剩余动员
    第二节 我国农业金融资源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我国农业金融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分析
第五章 农业金融支持机理与建构
    第一节 我国农业金融支持基本原则
    第二节 我国农业金融支持机理分析
    第三节 我国农业金融支持建构
    第四节 我国农业金融支持的激励兼容
第六章 农业金融支持机制(Ⅰ):合作金融支持
    第一节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支持的经济社会基础
    第二节 农村合作金融的产权分析与治理改进
    第三节 农村合作金融的体制缺陷及其改革
    第四节 合作金融小额信贷机制与支持效应分析
第七章 农业金融支持机制(Ⅱ):政策性金融支持
    第一节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经济基础与定位
    第二节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转型
    第四节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效应案例分析
第八章 农业金融支持机制(Ⅲ):商业性金融支持
    第一节 农业商业性金融支持的主体建构
    第二节 农业银行商业化及其金融支持效应分析
    第三节 增强农行农业金融支持的制度与对策
第九章 农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与效率分析
    第一节 我国农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模式
    第二节 我国农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的结构描述
    第三节 我国农业金融支持制度效率分析
    第四节 我国农业金融支持制度效率的案例分析
本文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四、以“三个代表”指导农行商业化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经济伦理与银行改革[D]. 刘勇.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6)
  • [2]农业银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主渠道作用研究[D]. 刘圳. 吉林大学, 2008(11)
  • [3]构建研究创新平台 服务农行改革发展——湖北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J]. 唐绪斌.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7(07)
  • [4]牢记发展第一要务 做好管理效益文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思考[J]. 范来成.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4(09)
  • [5]牢记发展第一要务 做好管理效益文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思考[J]. 范来成.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4(04)
  • [6]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 王永龙. 福建师范大学, 2004(04)
  • [7]加强市场营销强化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机制促进全省农行实现扭亏为盈——字如钧同志在全省农行2004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字如钧.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4(02)
  • [8]创新农行团建 建立良性机制[J]. 农行宁夏分行团委. 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 2003(06)
  • [9]论弘扬延安精神[J]. 谭振华. 贵州农村金融, 2004(01)
  • [10]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实现大城市农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J]. 曹伯坚.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3(11)

标签:;  ;  ;  ;  ;  

以“三个代表”引导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