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系白血病血清LDH、HBDH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研究

髓系白血病血清LDH、HBDH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研究

一、髓系白血病血清LDH、HBDH水平与疗效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荣[1](2022)在《血清SDF-1、α-HBDH水平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选择80例拟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老年AML患者,治疗前检测患者血清SDF-1、α-HBDH水平,随访2年,评价预后情况,比较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患者相关资料与血清SDF-1、α-HBDH水平,重点分析血清SDF-1、α-HBDH水平与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80例老年AML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无效17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53±2.12)个月,复发22例,合计预后不良39例(48.75%);比较两组资料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低、中性粒细胞比值低、白细胞计数高、SDF-1高、α-HBDH高均可能是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子(OR>1,P<0.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血清SDF-1、α-HBDH水平预测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67,AUC均>0.80,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老年AML患者,若治疗前血清SDF-1、α-HBDH水平呈高表达,可能提示治疗无效或缓解后高复发等不良预后,可考虑将二者用于老年AML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风险预测。

李海彬[2](2020)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α-HBDH、ADA、D-D及FDP检测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α-HBDH、ADA、D-D及FDP的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对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动态监测8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化疗后完全缓解(CR)、未缓解(NR)、复发(RC)时血清LDH、α-HBDH、ADA、D-D及FDP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清LDH、α-HBDH、ADA、D-D、FDP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后缓解组血清LDH、α-HBDH、ADA、D-D、FDP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缓解组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组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α-HBDH、ADA、D-D及FDP的水平变化,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病程进展、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宋晓颖[3](2020)在《红细胞参数及血清学指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红细胞相关参数、血清学指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开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0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同期收治入院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MA组)患者30例、缺铁性贫血组(IDA组)患者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组)患者30例,以及同期9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为对照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2008年)将MDS分为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ARS)组、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CMD)组、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1(RAEB-1)组及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2(RAEB-2)组。按照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将 MDS 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1组、中危-2组和高危组。比较MDS组及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情况,探讨红细胞参数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水平在MDS诊断中的意义,以及血清学指标铁蛋白(SF)、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和乳酸脱氢酶(LDH)、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在MDS患者诊治中的意义。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对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对符合正态独立方差齐的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运用方差分析进行三组及以上差异性比较。对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用(百分比)[n(%)]进行描述,运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利用LSD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IDA 组 MCV(75.16±10.85fl)及 MCH(75.16±10.85pg)水平最低,MDS 组MCV、MCH(100.42±16.90fl,32.89±4.52pg)、AA 组 MCV、MCH(108.41±16.48fl,35.57±5.08pg)、MA 组 MCV、MCH(121.26±10.34fl,41.61±4.65pg)组水平依次增高。IDA 组 RDW-CV 和 RDW-SD(19.44±4.09%,50.68±9.16fl),AA 组 RDW-CV 和RDW-SD(15.85±2.37%,58.14±11.06fl),MDS 组 RDW-CV 和 RDW-SD(17.46±3.80%,60.64±13.13fl)、MA 组RDW-CV 和RDW-SD(19.17±4.87%,74.41±14.68fl)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依次递增。MCV、MCH及RDW在MDS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鉴别MDS同MA、IDA及AA患者有重要意义。按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分级,中危-1组Hb(67.73±26.21g/L)、中危-2组Hb(80.50±20.11g/L)均低于低危组Hb(99.57±29.0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 MCV(94.86±13.56fl)及 MCH(31.14±5.15pg)均明显低于中危-1组(106.61±13.51fl,34.36±4.37pg)、中危-2 组(95.56±11.11fl,31.88±3.72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Hb(63.60±26.26g/L)水平最低,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WHO(2008版)分型,各组间红细胞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DS 组 SF(730.97±630.15ng/ml)、FA(36.60±11.76nmol/L)、VitB12(443.21±348.02pmol/L)和LDH(356.03±150.69U/L)、α-HBDH(239.58±149.13U/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F(132.74±90.45ng/ml)、FA(28.83±26.32nmol/L)、VitB12(357.49±126.97pmol/L)、LDH(182.69±32.00U/L)、α-HBDH(145.41±26.42U/L)水平,依据 IPSS 预后分级,MDS低危组、中危-1组、中危-2组以及高危组,四组间的SF、FA、VitB12、LDH和α-HBDH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WHO(2008版)分型,RAEB-2 组SF(744.48±301.03ng/ml)与RA、RAS组 SF(404.76±246.30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水平在各组中呈依次递增趋势;VitB12、LDH及α-HBDH 在含原始细胞增多的 RAEB-1 组(467.63±90.95 pmol/L,265.00±63.92U/L,221.75±34.73U/L)、RAEB-2 组(401.82±80.14pmol/L,288.80±76.46U/L,255.00±35.17U/L)中水平较不含原始细胞的 RA、RARS(325.72±50.75pmol/L,246.00±46.25U/L,205.75±44.01U/L)组及 RCMD(371.98±60.32pmol/L,228.71±33.27U/L,210.00±49.44 U/L)组显着增高。结论1红细胞参数中的Hb、MCV、MCH以及RDW可反映MDS中红系形态变化、骨髓中异常造血及贫血的情况,MDS中MCV、MCH以及RDW升高程度显着高于正常组,并且同MA组、AA组、IDA组患者有显着差异,为MDS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2红细胞参数对MDS分型无意义;红细胞参数中的Hb、MCV和MCH对初诊MDS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3 MDS患者血清SF、FA、VitB12和LDH、α-HBDH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呈高水平表达,并且在原始细胞较多的RAEB-1组及RAEB-2组中显着升高,联合检测有助于对MDS患者的判断,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但对MDS患者预后评估无临床意义,综上考虑可能与回顾性分析中收集样本数量不足以及MDS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影响统计指标有关。图3幅;表10个;参105篇。

谭琳,刘琳,谢瑜,杨坚[4](2019)在《尼洛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评估及对血清LDH、α-HBDH和ALP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尼洛替尼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评估及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住院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尼洛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伊马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髓象、血象、血清LDH、α-HBDH、ALP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患者(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骨髓幼稚细胞百分比、凝血活酶时间、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清LDH、α-HBDH和AL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DH、α-HBDH和ALP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洛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α-HBDH和ALP显着下降,骨髓情况显着改善,疗效显着。

胡贤良[5](2019)在《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在评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1例初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指导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从2016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61例初治MDS患者的基本信息、生化指标、骨髓涂片报告及免疫学检测指标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资料收集均遵守赫尔辛基宣言,尊重和保障患者隐私,绘制受试者ROC曲线,选取Youden指数最大值对应的LDH值233U/L作为截断值,其截断值底下面积为0.802,分为2组;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233U/L为低值组30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233U/L为高值组31例;分析不同血清LDH组MDS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疗效的情况。结果:1、入组患者在IPSS-R积分下分为低、中、高及极高危组,平均值:低危组221.02±44.72U/L、中危组248.01±103.01U/L、高危组263.35±96.97U/L及极高危组369.89±267.30U/L,随危险度升高,血清LDH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69、P<0.05)。两两比较下,低危组低于中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1,P>0.05);低危组低于高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5,P>0.05);低危组低于极高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9,P>0.05),中危组低于高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7,P>0.05);中危组低于极高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5,P>0.05),高危组低于极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1,P<0.05)。2、按照LDH水平分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WBC、HGB及PLT数量,原始细胞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MDS分型时,高LDH组MDS-EB2比例为48.3%,低LDH组MDS-EB2比例为33.3%,两组分型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988,P>0.05);按照IPSS-R积分系统比较,高LDH组评分5分(高危)及以上21例(77.8%),低LDH组评分5分(高危)及以上的18例(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376,P>0.05);按照WPSS积分评分比较,高LDH组评分3分(高危)及以上27例(87.1%),低LDH组评分3分(高危)及以上22例(7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850,P>0.05);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组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43,P<0.05);在转白分析比较中,高LDH组转白率(9/31,29.0%)高于低LDH组转白率(5/30,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18,P>0.05);在按照是否转白分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的临床资料,发现年龄、IPSS-R积分及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7,P<0.05)、(x2=17.617,P<0.05)、(x2=13.097,P<0.05),而WBC、HGB及PLT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白组治疗前LDH水平较未转白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77,P>0.05)。3、整体分析中发现,低LDH组较高LDH组对于含地西他滨治疗方案的总体反应率更高,分别为48.4%和43.3%,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7,P>0.05);低LDH患者亚组分析发现,含地西他滨与不含地西他滨治疗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71.4%和18.7%,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14.3%和0.0%,部分缓解(PR)分别为21.4%和12.5%,骨髓完全缓率分别为7.1%和0.0%,血液学改善分别为28.6%和6.3%,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28.6%与8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74,P<0.05);高LDH患者亚组分析发现,含地西他滨与不含地西他滨治疗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52.6%和50.0%,完全缓解(CR)分别为15.8%和0%,部分缓解(PR)分别为15.8%和16.7%,骨髓完全缓率分别为5.3%和16.7%,血液学改善分别为10.5%和16.7%,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52.6%与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0,P>0.05);结论:1.初治MDS患者治疗前LDH水平与IPSS-R预后评分分型及积分成正相关;治疗前LDH水平≥233U/L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LDH水平可作为MDS患者病情预后评估的一个指标。2.本研究发现治疗前LDH水平<233U/L的MDS初治患者接受含地西他滨治疗方案较接受不含地西他滨治疗方案者预后更好,提示治疗前LDH水平结合其他检测指标可为临床选择地西他滨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姜艳红,陈光意,盛家和,许青霞[6](2018)在《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AML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第一次完全缓解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第一次完全缓解(CR1)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191例初治原发AM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低,分为外周血高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组(BHG)和外周血不高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组(NBHG)。根据临床特征数据的类型,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与NBHG患者相比,BHG患者出血、心悸、M2亚型和FLT3-ITD突变比例,治疗前血清中LDH与α-HBDH水平均高于NBH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HG患者CR1、M3和M5亚型比例均低于NBH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L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患者血清中LDH与α-HBDH水平有等级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31与0.352,均P<0.05)。结论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AML患者多为M2亚型,易伴有FLT3-ITD突变,常见出血和心悸症状,有较低的CR1比例,且原始细胞比例与血清LDH与α-HBDH水平有等级正相关性

黄源茂[7](2015)在《FAMLF基因及其内含子miR-181a1/b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突变谱及其临床意义与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血液病,不同AML亚型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异质性与各亚型之间的遗传学异常密切相关。目前AML的遗传学异常仍未完全阐明。因此,发现AML相关新基因并对其在A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家族性AML的基因资源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从研究AML高发家系入手,更容易发掘出AML相关基因异常,并将其推广应用于散发AML中,有助于阐明AML发病的分子机制。我们利用一个国内外罕见、高发的AML家系患者的基因资源,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克隆出AML相关新基因Homo sapiens familial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related factor(FAMLF)的cDNA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至少存在3个以上的剪接变异体,将其命名为FAMLF-1、FAMLF-2及FAMLF-3,并在FAMLF基因家族的内含子区域发现miR181a1/b1;并发现FAMLF-1、FAMLF-2转录本在家系与散发A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的表达水平比在正常人PBMCs中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其中FAMLF-1异常高表达尤为明显。我们推测FAMLF-1可能在AML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为进一步探索、研究FAMLF基因在AM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本课题拟进一步验证FAMLF-1 mRNA的全长、明确FAMLF-1是否编码蛋白;分析与研究FAMLF-1与miR181a1在AML患者中表达情况,及其与AML临床血液病学特征的关系;分析与研究FAMLF基因家族突变谱及其在AM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在细胞水平下调FAMLF-1的表达,以探讨FAMLF-1在AML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目的:分析与研究FAMLF-1在AML中表达、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探索与阐释FAMLF-1在AML中发挥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本课题首先应用Northern blot分析FAMLF-1转录本的大小;预测、合成FAMLF-1的免疫表位多肽,制备出兔源FAMLF-1抗体,Western blot证实其开发读码框;应用SYBR Green QRT-PCR检测FAMLF-1在AML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采用Taqman探针法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81a1在AML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FAMLF-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Sanger法直接测序描绘FAMLF基因家族所有外显子及miR-181a1/b1在AML患者中的突变图谱,并分析其突变的临床意义;通过RNA干扰策略,构建FAMLF-1-RNAi载体,特异性沉默FAMLF-1的表达,包装重组慢病毒,感染Kasumi-1细胞株,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观察与分析FAMLF-1下调对Kasumi-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初步探讨FAMLF-1参与AML的分子机制。结果:1、Northern blot结果证实FAMLF-1的全长为2.3kb,该基因在AML患者与细胞株中高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证实FAMLF-1编码分子量约8kd的蛋白,该蛋白在AML患者及细胞株中高表达。2、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FAMLF-1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比正常人中高(P<0.0001),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其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比非M2(non-M2)患者高(P=0.0152)。3、AML患者的FAMLF-1表达水平与AML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HBDH浓度有关(P值均小于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在M2患者中的FAMLF-1表达水平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HBDH浓度有关(P值均小于0.05),而在non-M2亚型AML患者中FAMLF-1表达水平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HBDH浓度无明显关系(P>值均大于0.05)。4、FAMLF-1高表达的AML患者CR率较高(P<0.05),而RFS、远期OS较低(P<0.05);FAMLF-1高表达M2患者的CR率较高(P<0.05),FAMLF-1的表达水平与non-M2的CR率无关(P>0.05)。5、FAMLF-1与其内含子miR-181a1之间的表达水平正相关(P<0.05)。6、基因分型、单倍型分析及关联分析显示,FAMLF基因家族的GTAGG单倍型是M2患病危险性增高的因素(OR=1.92.3,95%CI:1.0201-3.6250,P=0.0419)。7、成功构建出pGV248/GFP-FAMLF-1-RNAi载体。8、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将FAMLF-1-RNAi-LV转染Kasumi-1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转染细胞的FAMLF-1敲减效率接近70%(P<0.05),表明构建Kasumi-1细胞的FAMLF-1基因沉默的细胞模型是成功的。9、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FAMLF-1基因沉默后对Kasumi-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发现FAMLF-1基因沉默可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促进Kasumi-1细胞分化成熟,可能与Akt通路有关。此外FAMLF-1基因沉默后,其内含子miR-181a1的表达水平未降低。结论:1、FAMLF-1全长为2313bp,可编码约8kd蛋白;该基因在AML、特别是M2中高表达,该基因高表达与AML、特别是M2的血液病学特征密切相关;该基因中存在导致M2患病风险增高的SNP单倍型-GTAGG单倍型。2、FAMLF-1基因沉默可抑制Kasumi-1细胞的增殖、导致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促进细胞分化,提示FAMLF-1可能通过Akt通路等参与AML发生发展过程。

刘华,郑沁,曾婷婷,叶远馨,李贵星,粟军[8](2014)在《动态监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探讨LDH对AL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初诊的1 184例AL患者的2 170例次LDH水平,评估患者LDH水平随疾病进程的变化趋势并探究其与AL的预后和疾病进展的关系,同时分析LDH与血细胞、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白血病融合基因和流式细胞术分型等相关辅助诊断指标的关系。结果 AL患者不同病程阶段的LDH水发平不同,其中初发组及复发组LDH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组LDH水平有所减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LDH水平明显高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组(P<0.05)。与其他AL诊断及预后相关指标比较,LDH与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数、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细胞免疫分型等都有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病程阶段、不同亚型AL患者的血清LDH水平有差异,血清LDH水平可作为AL诊断、疾病进程及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

王燕[9](201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测定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D)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为2011年1月至11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病人,20例正常对照,为我院健康体检人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急性白血病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外周血清中PDGF的水平。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急性白血病组(406.77±119.35)血清PD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8.59±15.23)(P<0.01)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503.32±89.78)血清PDGF水平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334.36±81.67)(P<0.05).3.髓外浸润组(437.11±100.99)PDGF的表达比非髓外浸润组(330.93±131.9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发患者(442.20±91.26)、初诊患者(447.70±100.46)PDGF的表达均高于部分缓解(280.07±34.64)、完全缓解组患者(253.27±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组(406.77±119.35)血清中PDGF水平高于治疗后组(181.25±5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DGF在急性白血病组高水平表达,提示PDGF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有关。2. PDGF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治及复发时高水平表达,在缓解时水平较低,提示动态监测PDGF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3.髓外浸润组明显高于非髓外浸润组,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预后。4.PDGF可能为白血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徐数娜,张旭辉,张日[10](201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与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临床价值。方法初诊AL患者231例(A组)中,143例为完全缓解(A1组),31例出现缓解后复发(A2组),A组根据白细胞数分为高白细胞(C1)组、白细胞正常(C2)组和低白细胞(C3)组。另设正常人群101例作为对照(B组)。采用酶学法检测各组血清LDH和α-HBDH水平。结果 A组血清LDH和α-HBDH浓度为604.6U/L和455.59U/L,明显高于B组的194.93U/L和144.48U/L(P<0.05);A2组血清LDH和α-HBDH浓度为390.46U/L和282.12U/L,明显高于B组和A1组的221.25U/L和163.76U/L(P<0.05)。C1组血清LDH和α-HBDH浓度为785.83U/L和584.26U/L,明显高于C2组的466.17U/L和363.41U/L和C3组的318.43U/L和246.5U/L(P<0.05)。A组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LDH和α-HBDH浓度为992.01U/L和757.33U/L,明显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497.66U/L和372.44U/L(P<0.05)。结论血清LDH和α-HBDH可作为AL诊治过程中判断病情变化和预测复发的参考指标。

二、髓系白血病血清LDH、HBDH水平与疗效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髓系白血病血清LDH、HBDH水平与疗效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SDF-1、α-HBDH水平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实验室指标检验方法
    1.3 治疗方法
    1.4 预后评估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情况
    2.2 不同预后老年AML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主要实验室指标与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血清SDF-1、α-HBDH水平预测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价值
3 讨 论

(2)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α-HBDH、ADA、D-D及FDP检测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标本采集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AL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组血清LDH、α-HBDH和ADA的水平变化
    2.2 A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LDH、α-HBDH和ADA的水平变化
3 讨论

(3)红细胞参数及血清学指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及诊断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MDS分型
        1.1.5 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
        1.1.6 对照组纳入对象标准
        1.1.7 研究方法
        1.1.8 统计学方法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1.2 结果
        1.2.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1.2.2 MDS患者一般临床体征及并发症分析
        1.2.3 MDS组及对照组红细胞相关参数分析
        1.2.4 MDS各亚型血清学指标分析
    1.3 讨论
        1.3.1 MDS患者一般临床体征及并发症分析
        1.3.2 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与MDS的关系
        1.3.3 血清学指标SF、FA、VitB12、LDH及α-HBDH与MDS的关系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概述
    2.2 MDS诊断标准的演变
    2.3 MDS贫血原因
        2.3.1 造血微环境异常
        2.3.2 无效造血
        2.3.3 铁过载
    2.4 MDS外周血红细胞参数
    2.5 血清学指标在MDS中的临床应用
        2.5.1 血清铁(SI)
        2.5.2 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维生素B12 (VitB12)
        2.5.3 转铁蛋白(T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
        2.5.4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2.5.5 乳酸脱氢酶(LDH)
    2.6 MDS的预后积分系统及治疗
        2.6.1 IPSS积分系统及IPSS-R
        2.6.2 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形的预后积分系统(WPSS)
    2.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尼洛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评估及对血清LDH、α-HBDH和AL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2组患者治疗3个月效果评价
        1.3.2 治疗前后骨髓象和血象
        1.3.3 血清LDH、α-HBDH和ALP水平检测
        1.3.4 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髓象和血象比较
    2.3血清LDH、α-HBDH和ALP水平比较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5)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在评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分型及分期
    2.4 治疗方案
        2.4.1 化疗方案
        2.4.2 对症支持治疗
    2.5 疗效评价
        2.5.1 远期疗效
        2.5.2 近期疗效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比较IPSS-R不同危险度分组下治疗前LDH水平;
    3.2 根据IPSS-R分期对治疗前LDH水平ROC曲线分析
    3.3 高LDH组与低LDH组治疗前相关指标比较
        3.3.1 基本资料的比较
        3.3.2 两组间WHO分型、IPSS-R积分及WPSS积分比较
        3.3.3 两组间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比较
    3.4 比较高、低LDH组的转白率及死亡率
    3.5 LDH水平与MDS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相关性分析
        3.5.1 转白组与未转白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3.5.2 LDH水平与转白相关性分析
    3.6 高LDH组与低LDH组预后比较
        3.6.1 两组间治疗反应率比较
        3.6.2 高LDH组患者接受地西他滨和非地西他滨治疗方案的反应率比较
        3.6.3 低LDH组患者接受地西他滨和非地西他滨治疗方案的反应率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入组MDS患者治疗前不同血清LDH水平分组下相关指标特点分析
    4.2 初治LDH水平在指导选择地西他滨治疗中的价值
    4.3 治疗前LDH水平与MDS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相关性分析
    4.4 归纳与总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6)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AML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第一次完全缓解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细胞形态学检查
        1.2.2 免疫学分型检查
        1.2.3 细胞遗传学检查
        1.2.4 分子生物学检查
        1.2.5 治疗前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血, 分离血清通
        1.2.6 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获得。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特点
    2.2 不同原始细胞比例对AML达到CR1的影响
    2.3 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AML患者血清LDH和α-HBDH的相关性
3 讨论

(7)FAMLF基因及其内含子miR-181a1/b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突变谱及其临床意义与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词缩略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FAMLF-1的Northern blot和 Western blot检测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FAMLF-1 及其内含子miR-181a1在AML中表达及其与临床血液学特征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FAMLF基因及其内含子miR-181a1/b1在AML中的突变图谱及与其临床血液学特征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siRNA沉默FAMLF-1 基因慢病毒颗粒的制备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五部分 慢病毒介导siRNA沉默FAMLF-1 基因对Kasumi-1 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动态监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来源
    二、血清LDH水平检测
    三、CBC计数、流式细胞免疫分型、骨髓形态学检查、融合基因分析
        1. CBC计数
        2. 流式细胞免疫分型
        3. 融合基因检测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AL患者不同疾病进程期血清LDH水平比较
    二、髓系及淋巴系来源AL患者血清LDH水平比较
    三、初诊AL患者血清LDH水平与AL其他辅助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四、初诊AML患者血清LDH水平与细胞免疫分型错义表达的关系
    五、初诊AL患者融合基因表达情况与血清LDH水平的比较与分析
讨论

(9)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测定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材料
    3 方法
    5.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 PDGF 水平比较
    2 不同分型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 PDGF 水平比较
    3 髓外浸润组与非髓外浸润组 PDGF 水平比较
    4 白血急性病组内血清 PDGF 水平比较
    5 治疗后 PDGF 水平与治疗前 PDGF 水平变化及与对照组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论着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评语

(10)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与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四、髓系白血病血清LDH、HBDH水平与疗效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SDF-1、α-HBDH水平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的相关性[J]. 张新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02)
  • [2]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α-HBDH、ADA、D-D及FDP检测的临床价值[J]. 李海彬. 中国处方药, 2020(06)
  • [3]红细胞参数及血清学指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D]. 宋晓颖.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尼洛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评估及对血清LDH、α-HBDH和ALP的影响[J]. 谭琳,刘琳,谢瑜,杨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17)
  • [5]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在评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价值[D]. 胡贤良. 南昌大学, 2019(01)
  • [6]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AML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第一次完全缓解的关系[J]. 姜艳红,陈光意,盛家和,许青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18(09)
  • [7]FAMLF基因及其内含子miR-181a1/b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突变谱及其临床意义与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 黄源茂. 福建医科大学, 2015(04)
  • [8]动态监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 刘华,郑沁,曾婷婷,叶远馨,李贵星,粟军. 检验医学, 2014(06)
  • [9]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测定及意义[D]. 王燕. 石河子大学, 2013(03)
  • [10]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与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的临床意义[J]. 徐数娜,张旭辉,张日. 江苏医药, 2013(07)

标签:;  ;  ;  ;  ;  

髓系白血病血清LDH、HBDH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