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

食品污染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

一、食品污染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青青[1](2021)在《干制及饮料制备对葛根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文中认为葛根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有生津止渴、解表退热、解酒毒的作用,在抗氧化、护肝、降血糖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功效,可药食两用,是开发功能性食品的优质原料。我国的葛根资源虽然丰富,但综合加工利用的程度和技术水平都偏低。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湖南武陵山区产的野生粉葛、栽培粉葛和野葛为原料,探究了热风干燥(60、70、80、90、100℃、真空干燥(60℃和冷冻干燥对葛根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和色泽的影响;研究了葛根超声浸提的最佳工艺,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干、鲜葛根浸提液的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研明了葛根饮料的最佳配方,探明了光照和加速试验对葛根饮料的色泽、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可为葛根的综合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湖南武陵山区产的野生粉葛、栽培粉葛和野葛的水分含量均超过了 50%;野生粉葛和栽培粉葛的总黄酮和膳食纤维含量显着低于野葛(P<0.05),但淀粉含量比野葛高(P<0.05)。野葛与野生粉葛、栽培粉葛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比较大,而后两者比较接近。2、经100℃热风干燥后两种粉葛的总黄酮含量与经冷冻干燥的并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葛根冷冻干燥后的DPPH·清除活性、总还原力和·OH清除活性最高,其次是100℃热风干燥,而栽培粉葛冷冻干燥后的DPPH·清除活性与100℃热风干燥后的无显着差异(P>0.05),野葛和栽培粉葛冷冻干燥后的总还原力与100℃热风干燥后的无显着差异(P>0.05),野生粉葛、栽培粉葛和野葛冷冻干燥后的·OH清除能力与100℃热风干燥后的无显着差异(P>0.05),故综合成本与能耗,100℃热风干燥是葛根适宜的干燥方式。冷冻干燥后的葛根的L值最大,a值最小,极显着的区别于其他干燥方式的葛根(P<0.01),对葛根色泽的负面影响最小,而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葛根的亮度。若以葛根粉为产品来对其色泽进行评价,则冷冻干燥方式最好,但若以制备葛根饮料为目的,则低成本和低能耗的热风干燥方式更适宜。3、以浸提所得葛根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超声辅助浸提,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确定了其最佳浸提工艺条件。干葛根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水料比30:1(mL/g)、超声功率310 W,超声时间38 min,葛根总黄酮得率为(12.68±0.05)mg/g;鲜葛根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水料比4.5:1(mL/g)、超声功率442W,超声时间39 min,葛根总黄酮得率为(4.36±0.04)mg/g。4、将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得葛根浸提液进行干与鲜的对比(鲜折干后比较)。对于同一种葛根,干葛根所得浸提液的葛根总黄酮含量和DPPH.清除活性、总还原力和.OH清除活性均优于鲜葛根(P<0.05);在干或鲜状态对比下,野葛浸提液的葛根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极显着大于野生粉葛和栽培粉葛(P<0.01),而野生粉葛浸提液的葛根总黄酮含量大于栽培粉葛(P<0.05),但两者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着(P>0.05)。同时,鲜葛根浸提液色泽比干葛根浸提液深;野生粉葛和栽培粉葛浸提液颜色、滋味和气味相近,野葛浸提液颜色为深黑色,且带有较为浓重的药材味。综上,制备葛根饮料应选择干野葛和干野生粉葛为加工原料,且应以野生粉葛提取液为主。5、采用正交试验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确定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10%的野葛提取液,65%的野生粉葛提取液,0.009%的三氯蔗糖。在最佳条件下研制的葛根饮料色泽呈红棕色,澄清透亮,带有葛根特有的清甜气味,甜度适宜,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质量要求。6、探究光照与加速试验对葛根饮料的色泽、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加速试验结束时,光照组的L值显着高于避光组(P<0.05),a值和b值显着低于避光组(P<0.05),与初始值相比,L值和b值分别上升了 6.13%和11.23%(P<0.05),a值下降了 8.42%(P<0.05)。加速试验结束时,光照组和避光组葛根饮料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下降了 7.92%和6.63%;其DPPH·清除率分别下降了38.26%和30.49%;其总还原力分别下降了 39.56%和33.23%;其·OH清除率分别下降了 7.49%和6.28%,四个指标较初始值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加速试验中,葛根饮料的颜色变浅,其总黄酮含量、DPPH·清除活性、总还原力和·OH清除活性均呈下降趋势,避光处理能减缓葛根饮料的颜色变浅和抑制其抗氧化活性降低。

陈婷婷[2](2021)在《Mozzarella干酪熏制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熏制食品是国人极其喜爱的特殊风味食品。由于传统烟熏过程使食品被烟中有害物质所污染,故液熏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熏制方法得到迅速发展。这种方法不仅能使食品获得良好的烟熏色泽与风味,更具有抗氧化、贮藏期长等特点。液熏法能有效地避免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残留,安全性极高。本文以Mozzarella干酪为原料,通过液熏工艺研究,改善干酪的风味,提高我国消费者对干酪制品的接受度,为符合国人口感喜好的新型干酪的研发开辟新途径。首先围绕不同种类烟熏液对Mozzarella干酪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基于模糊数学法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自产的山楂核烟熏香味料Ⅱ号为干酪液熏工艺的最佳烟熏液。其次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基于模糊数学法对液熏Mozzarella干酪加工工艺进行研究。Mozzarella干酪最佳体积为2×3×4cm3的长方体小块;上液处理最佳方法及工艺条件:采用喷雾法,以160m L/min的喷雾装置,2%质量分数的山楂核烟熏香味料Ⅱ号于20℃条件下喷淋,使熏液均匀停留在制品表面10min;固色最佳工艺条件:相对湿度70%,温度20℃条件下固色35min;干燥最佳方法及工艺条件:使用热风干燥法,干燥温度20℃,55min。最后,对成品Mozzarella干酪进行成品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干酪中水分和p H值降低,蛋白质含量明显上升,粗脂肪含量小幅度提升,相对提高了营养价值和贮藏性。成品中未检出苯并(a)芘;菌落总数25cfu/g,大肠菌群计数小于3.0cfu/g。成品外皮金黄色内部乳白色,兼具烟熏色泽和独特的烟熏风味,成品质地柔软有弹性、口感细腻,不仅符合我国居民口味喜好,更保证了熏制食品的营养性与安全性,必将受广大居民的追捧。

段嘉欣[3](2021)在《川南某地富硒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预测预警》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在世界各地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农作物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问题频频发生如镉米事件,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安全健康问题,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变得刻不容缓。深入了解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情况,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污染评价、来源解析、预测预警的研究,对四川南部酸性土壤农田系统的生态安全问题做好防治。研究区选在四川南部某富硒酸性土壤地区,当地致力于打造富硒稻米产业但重金属污染严重,因此将当地做为研究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了解、污染评价、污染来源解析及污染预测预警,得到以下认识:1.研究区土壤中Se、Cd元素含量较高,Se含量超过国家富硒标准为天然优质富硒大米,但Cd超过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存在土壤污染风险,造成部分水稻籽实Cd含量严重超标,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危害。2.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土壤污染进行评价,利用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方法进行污染评价,当地主要污染元素为Cd元素,污染程度轻度、但范围较广、毒性较强,需要引起广泛关注。3.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主成分分析可知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土壤地球化学反应、农业耕作方式、农业化肥、大气降尘。其中酸性土壤地球化学反应与成土母质是Cd含量高的主要原因,大气降尘在外来输入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奥陶系灰岩BP1与志留系碎屑岩BP2的富集系数与质量平衡系数可知,不同岩性成土母质风化过程中元素富集迁移存在差异,奥陶系灰岩中Cd元素迁出高于志留系碎屑岩。4.以土壤重金属Cd元素为污染预测预警指标,采用通量模型计算出年净通量为3.15g/ha a,土壤污染趋势会不断恶化。根据生态安全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提出预警,应注意土壤污染发展趋势,调整生态结构,减少环境生态危害,为此提出合理建议。

程晓齐[4](2021)在《干辣椒制作发酵型辣椒酱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酵辣椒制品在我国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实际生产中受限于鲜辣椒季节性成熟以及不易储藏的特点,直接使用鲜辣椒制酱难以实现全年化、规模化生产,采用盐渍辣椒坯制酱又会造成营养成分流失、高盐废液污染等问题。若采用干辣椒为原料生产发酵型辣椒酱,不仅便于原材料的采收、运输、储存,也可避免盐渍工艺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旨在筛选乳酸菌接种干辣椒制作发酵型辣椒酱,研究了发酵菌种的生长特性、优化了干辣椒预处理工艺条件和辣椒酱发酵工艺条件,最后分析了不同原材料制酱发酵过程中基础理化指标、感官风味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干辣椒发酵酱制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优良乳酸菌的筛选。从自然发酵的泡菜汁、浆水样品中分离得到20株具有较大溶钙圈的菌株,从中初筛得到6株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16S r DNA鉴定,确定菌株PC4、PC8、PC13、PC14、PC17为植物乳杆菌,MK1-3为副干酪乳杆菌。对PC4、PC8、PC13、PC17、MK1-3五株乳酸菌进行生长特性研究发现:各菌株的生长趋势相似,其中副干酪乳杆菌MK1-3在进入稳定期后的OD600值显着低于其他菌株(P<0.05);当p H值为3时植物乳杆菌PC8、PC13表现出较好的耐酸能力;在Na Cl浓度为10%的环境下,植物乳杆菌PC8表现出较好的耐盐能力;5株菌对亚硝酸钠的降解率均超过80%。综合考虑以上试验结果,选择植物乳杆菌PC8进行发酵型辣椒酱的接种发酵。(2)干辣椒热烫预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干辣椒在热烫温度100℃、热烫时间5 min、料液比为1:4条件下预处理后充分复水,色彩饱和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色泽鲜艳红亮,Vc含量达到原始干辣椒含量的105.48%,复水干辣椒中无菌落检出。(3)干辣椒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法,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3℃,食盐添加量3.6%,蔗糖添加量5.6%。以此条件进行验证得到的发酵辣椒酱感官评分均值为83.49分。(4)干、鲜辣椒酱品质研究。分别选用干辣椒、鲜辣椒制酱,对比了两款发酵酱在总酸含量、p H值、氨基酸态氮含量、还原糖含量、感官评分、色泽比、有机酸含量、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时,干辣椒酱的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分别达到鲜辣椒酱的91.5%、87.71%,两者p H值差异不显着(P>0.05);干辣椒酱的色泽更为红亮,其色泽比、氨基酸态氮含量均显着高于鲜辣椒酱(P<0.05);干、鲜两款辣椒酱的感官评分分别为77.8、79.8分;两款辣椒酱中对口感风味起主要作用的有机酸是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发酵结束时,干辣椒酱中乳酸、柠檬酸含量分别达到鲜辣椒酱的53.03%、64.52%,琥珀酸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均显着高于鲜辣椒酱(P<0.05),发酵第5 d时含量达到0.7467 mg/m L;通过电子鼻分析可知,两款辣椒酱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类似,萜烯类和氮氧类化合物最为丰富;PCA分析法可将不同辣椒及其发酵酱有效区分,聚类效果良好,说明两款辣椒酱的特征风味存在差异。进一步通过GC-MS检测可知,干辣椒酱中各香气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为:醇类>烷烃类>酯类>萜烯类>酸类>酮类>醛类>其他类,鲜辣椒酱为:酯类>醇类>萜烯类>烷烃类>酮类>醛类>酸类>其他类。通过OAV分析可知,干、鲜辣椒酱中共有的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芳樟醇、(+)-柠檬烯是对香气感官贡献最大的三种特征香气成分。壬酸、癸酸甲酯、2-甲基丁酸甲酯、2-庚酮、乙醛、2-己烯醛、异戊醛、4-甲基-1-戊醇、3-戊醇是干辣椒酱特有的特征香气成分,赋予了干辣椒酱独特的草本香气、坚果香气和成熟脂肪香气。苏合香烯、β-罗勒烯、2-甲基丁酸戊酯、己酸己酯、异丁酸己酯、叶醛、叶醇、2-己烯醇、蘑菇醇、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是鲜辣椒酱特有的特征香气成分,赋予了鲜辣椒酱更浓郁的辛辣气味和新鲜水果香气,两款辣椒酱的特征香气具有明显差异。

蔡振林[5](2021)在《湖南农家腊肉和工业化生产腊肉品质及安全性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农家传统腊肉色泽红亮,脂肪似蜡,熏香浓郁,但生产工艺落后,仍然处于依赖自然环境为主的粗放型生产状态,工艺随意性较大,产品质量不稳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腊肉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与工业化生产的腊肉相比,消费者通常单凭经验从口感和风味角度认为传统腊肉更好吃,然而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缺乏数据支撑。本研究从食用品质和安全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农家腊肉和工业化生产腊肉的异同,主要包括腊肉的感官、理化特性、色泽、质构、脂质氧化、风味品质及亚硝酸盐残留、亚硝胺和多环芳烃含量等安全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腊肉HACCP体系,以保障腊肉产品质量与安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传统农家腊肉选取邵阳(SY)、长沙(CS)、张家界(ZJ)地区生产的腊肉为代表,工业化生产的腊肉样品选取以产地长沙(YPT)、浏阳(YSH)、株洲(TRS)生产的腊肉为代表,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综合评分排序依次为TRS>ZJ>YPT>SY>YSH>CS,农家腊肉和工厂腊肉感官品质存在显着差异,不同的品牌腊肉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2)对腊肉样品理化、色泽、质构、脂质氧化、风味品质及亚硝酸盐残留、亚硝胺和多环芳烃含量、风味物质指标测定。测定pH和水分活度(Aw)值研究发现,农家腊肉的pH值分别为CS(6.21)、SY(5.51)和ZJ(5.74);工厂腊肉TRS的pH值为6.32,显着高于其它样品组(p<0.05)。工厂腊肉的Aw值分别为YSH(0.855)>TRS(0.846)>YPT(0.792),显着高于 SY(0.662)和 ZJ(0.705)(P<0.05)。结果表明,工厂腊肉的pH和Aw值普遍高于农家腊肉。色泽方面,工厂腊肉红度(a)*值YSH和TRS(16.07和15.00)显着高于其他腊肉(p<0.05)。工厂腊肉黄度(b)*值YPT和YSH(14.05和15.09)显着高于其他腊肉(p<0.05)。质构方面,6种腊肉的硬度、粘附性、内聚性、胶黏性、弹性、咀嚼性指标值之间具有显着的差异。结果表明,工厂生产腊肉熏制色泽较深,其a*值和b*值较高。工厂生产的腊肉硬度、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值普遍高于农家腊肉,具有更好的口感。对6组腊肉样品中的脂质氧化程度、亚硝酸盐、亚硝胺和多环芳烃化合物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工厂生产的腊肉的硫代巴比妥反应物(TBARS)值,亚硝酸盐残留量,总挥发性亚硝胺(NAs)含量均显着低于农家腊肉。CS含有最高含量PAH4(22.48μg/kg),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但未超过欧盟规定的最大限量30 μg/kg。CS和ZJ(25.3和23.18 μg/kg)的PAH7含量较高。结果表明,工业化的生产工艺能够降低湖南烟熏腊肉的TBARS值,减少腊肉中NA和PAH化合物的过度积累。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 6个腊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检测出92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21种酚类,12种醛类,9种酮类,11种醇类,20种烃类,10种酯类,6种呋喃类和1种酸类。通过对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第一主成分中对风味贡献较大酚类和有助于风味形成的醛类和烯烃化合物种类数量和含量相对较多,农家腊肉风味高于工厂生产腊肉。综合pH值、Aw值、色泽、质构、TBARS、亚硝酸盐、亚硝胺、多环芳烃化合物和风味等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腊肉的色泽风味、安全品质和口感主成分因子对其品质影响较大。工厂生产腊肉与农家腊肉相比在质地口感和安全性方面总体较好,在风味色泽方面较差。(3)通过对湖南腊肉工业化生产流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了烟熏、干燥2个流程为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原料验收、金属检测2个流程为关键控制点(CCP);确定了原料验收关键限值总砷≤0.5(mg/kg),铅≤0.2(mg/kg),镉≤0.1(mg/kg),总汞≤0.05(mg/kg)铬≤1.0(mg/kg),挥发性盐基氮≤15(mg/100g),瘦肉精不得检出,农药残留不超标;金属检测限值为Fe φ≤1.2 mm,SUS φ ≤2.0 mm,Non-Fe φ ≤2.0 mm,最终构建了腊肉生产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经过企业的实施验证,在实施后产品的抽检理化、感官和安全性指标有了较大的提高。

田甜[6](2020)在《艾比湖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预警分析》文中认为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重金属物质污染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在破坏着自然本身的平衡。重金属会污染水体、空气、土壤,对土壤质量、结构、分类管理等诸多方面有深远影响。因此,在土地分类管理、农业安全种植、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上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艾比湖流域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20.0软件对艾比湖流域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频率分析,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多因子综合评价、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艾比湖流域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进行土壤污染风险评价。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存在风险等级或污染程度的阈值设定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本研究配合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进行污染评价与分析,同时采用决策树算法对艾比湖流域进行预警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可知:艾比湖流域全部监测点位土壤中镉、汞、铅、铬、镍元素含量均低于风险筛选值,极个别点位的土壤样品中铜、锌元素含量高于风险筛选值,有一部分监测点位的土壤样品中砷元素含量高于风险筛选值,这表明在艾比湖流域部分土壤存在重金属砷污染的风险,需要通过农艺调控、替代措施达到安全利用。。(2)传统评价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最大单因子污染指数为砷污染物。而重金属铜-铅、铬-镍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砷元素的富集情况较为复杂,与其它重金属元素存在明显的互斥性,体现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有一定的同源性、差异性以及组合情况。所有土壤样品总得分分布比较集中且得分较低,说明该地重金属污染物含量较少,分析其来源可能主要是自然地质背景的作用。(3)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评价方法,可以前瞻性地掌握所有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金属元素污染。同时传统评价方法最大的缺陷在于风险等级或污染程度的阈值设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而最终会影响到真实的土壤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但是,模型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部分缺陷,使得土壤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的评价更对地决定于数据本身,并且能够前瞻性地预测土壤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从而建立重金属污染等级与污染评价之间的一种联系,更有利于风险评测、危害处理。(4)决策树算法分析结果可得:砷元素更容易影响环境的污染程度。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研究区部分采样点周围为交通运输用地,而交通排放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高。另一方面考虑砷有其他来源,很有可能与其自然地质背景相关。

李雪[7](2020)在《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的工艺优化与品质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物质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方便食品(如方便粥)的需求及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是将碎米和其他营养原料经挤压熟化再造粒等加工工艺制成的方便粥,该方便粥的风味及口感良好,营养损失较少,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且便于储藏。挤压复合方便粥的生产充分利用了碎米资源和营养原料,旨在改善人们日常主食营养结构的单一性,提高谷物资源利用率及粮食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以碎米为主要原料,配以糯米、玉米、小米、山药粉、奶粉、蛋黄粉等,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法制备冲泡型复合方便粥。重点研究了以大豆分离蛋白、分子蒸馏单甘脂、轻质碳酸钙作为挤压膨化方便粥的品质改良剂,方便粥在热水冲泡过程中的复水性及复水后的食用品质,并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到最佳改良配方。还研究了挤压工艺参数对方便粥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工艺参数范围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得到最优挤压工艺。同时研究了挤压膨化对谷物原料主要营养成分及理化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方便粥在不同包装条件下品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旨在为挤压膨化生产复合谷物方便粥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分子蒸馏单甘脂、轻质碳酸钙添加量的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品质改良剂都可改善产品的品质特性。单因素试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分子蒸馏单甘脂、轻质碳酸钙添加量分别在4%、0.1%、0.3%时感官评分最高。以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剂对感官品质影响的重要程度大小顺序为:单甘脂>碳酸钙>大豆分离蛋白,最佳品质改良剂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6%、单甘酯0.05%、碳酸钙0.3%。经扫描电镜观察,改良后的粥粒结构完整,内部疏松多孔,裂痕减少;改良后的方便粥复水性显着提高,复水后的感官品质也显着改善。(2)研究发现物料水分、螺杆转速、挤压温度对方便粥容重、微观结构、糊化度、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复水时间、感官品质等都有较大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和挤压温度的参数范围分别为13%~15%、32~40 Hz、120~140℃。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挤压膨化的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和挤压温度,结果发现,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物料水分>挤压温度>螺杆转速,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水分13%、螺杆转速35 Hz、挤压温度135℃,对最优工艺进行验证,试验值与理论值吻合率达到102.18%,说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可靠。(3)挤压膨化处理后原料粉的淀粉、粗脂肪含量显着降低;粗蛋白含量基本不变,所测氨基酸含量均有降低;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均增加;淀粉和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均显着提高。挤压后吸水性指数和水溶性指数都显着升高;方便粥的亮度有所降低,a*值和b*值均显着升高;挤压后原料颗粒微观结构发生了改变,表面粗糙,分布有裂痕和微孔;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表明挤压后的样品变性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及凝胶化终止温度都有所降低,吸收焓值降低;挤压前后的傅里叶红外光图谱基本相同,无新的吸收峰出现和旧的吸收峰消失,说明挤压未使化学基团发生改变。(4)研究了不同包装对方便粥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的条件下,PE袋+干燥剂包装对产品水分含量控制及方便粥复水率的保持效果最好;脱氧包装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最好;在试验贮藏期内所有包装产品的菌落总数指标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且未检出大肠菌群;干燥包装和脱氧包装对方便粥感官品质的影响无显着差异。综上,添加脱氧剂和干燥剂可延长方便粥货架期,为挤压膨化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李美玲[8](2020)在《甘蔗最终糖蜜制备氨法焦糖色的工艺及性质研究》文中认为甘蔗最终糖蜜是制糖工业中的三大副产物之一,其含有50%左右的糖分,相当于甘蔗含糖量的5.5~6.0%,是一种有开发潜力的糖质原料,由于其含有较多的胶体、灰分等杂质,以往主要用于发酵生产酒精,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及资源的紧缺,糖蜜多样化及合理化应用的推进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是对甘蔗最终糖蜜进行预处理和浓缩,再通过酸水解结合氨法的工艺制备出焦糖色,并对其理化指标、感官品质、抗氧化性能力及风味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甘蔗最终糖蜜的多元化利用提供参考。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预处理后的浓缩糖浆进行酸水解制得转化糖浆,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酸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树脂用量为59%,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0 min。(2)采用氨法制备焦糖色,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考虑到实际情况,取温度131℃,保温时间121 min,氨基化合物用量6.1%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到焦糖色样品的色率31935.4 EBC,红色指数5.19。(3)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焦糖色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市售焦糖色-1、市售焦糖色-2对比,结果表明:自制焦糖色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1886.64-2015的要求,且色率较市售焦糖色-1高,红色指数较市售焦糖色-2高。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定法对自制焦糖色的感官品质进行分析并与两种市售焦糖色对比,结果显示感官品质排序为市售焦糖色-1>自制焦糖色>市售焦糖色素-2。着色性试验研究发现:自制焦糖色和市售焦糖色-1的着色性能相近且均优于而市售焦糖色-2。(4)采用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对自制焦糖色的抗氧化性进行测定,并与市售的两种氨法焦糖色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种焦糖色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表示为VC的当量为34.4 mg VCE·g-1、24.8 mg VCE·g-1和24.5 mg VCE.g-1;对NO2-的清除能力表示为VC的当量为62.7 mg VCE·g-1、48.8 mg VCE·g-1和39.2 mg VCE·g-1;对Fe3+的还原能力表示为VC的当量为57.7 mg VCE·g-1、46.4 mg VCE·g-1及43.4 mg VCE·g-1,说明自制焦糖色的抗氧化性较强。(5)采用HS-SPME-GC-MS对自制焦糖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同时与市售的两种氨法焦糖色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从自制焦糖色、市售焦糖色-1、市售焦糖色-2分别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276种、293种、261种,正反匹配度大于800的分别有73种、90种、68种,在这些风味物质中,相对含量在前五位的是:醛类、酮类、醇类、酸类和吡嗪类。

姚晓倩[9](2020)在《乳制品安全风险评估指数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乳制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乳制品安全风险评估指数,以期对不同时期乳制品安全进行区域评估,从而进行乳制品安全风险分析;构建监测对象的风险评估指数,找出影响乳制品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乳制品安全风险管理强化的对策和意见,为政府和食品监管机构提供决策支撑和参考。方法:乳制品安全风险指标的选取方法为文献阅读法和小组讨论法。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熵值法、主成分法及改进的主成分法。数据整理及分析采用SAS9.4和SPSS25统计软件。结果:基于指标选取原则,运用文献阅读法和小组成员讨论法,最终共选取14个指标;通过三种综合评价法得到的综合指数排序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可知,三种方法一致性程度极高;通过计算14个指标的内部一致性,得到克隆巴赫指数大于0.9,一致性极好。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三种方法所得综合指数排序的一致性,结果显示三种方法两两之间相关性密切,P<0.01,满足一致性检验。应用肯达尔一致性指数检验三种方法总体一致性程度,结果显示P<0.01,说明三种方法总体符合一致性。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得出,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34),组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001)。结论:除2008年与2009年排序有变化外,其余年份均一致。2008年乳制品安全风险指数最低,2014年最高。在本次研究中三种方法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与样本量及指标有一定关系。但从原理上来说,Jackknife主成分法可以有效控制噪声变量对权重的影响,使最终的指数更加稳健。2014年乳制品安全风险最低,究其缘由,2014年是中国乳业市场政策落地最多的一年,鲜奶价格“跳水”,众多小型农场纷纷倒闭,对于奶农来说是一个打击。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淘汰小农场是趋势,也是保障奶源质量的有利趋势。然而,大型农场垄断也会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所以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用促进中国奶业的安全。

刘爽[10](2020)在《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污染农田质量评价及分区管控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珠江三角洲作为地质高背景值的典型区域,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着区域土壤的质量,并通过植物根系迁移累积到农产品,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研究区域选择珠江三角洲的典型区域D区,对土壤-水稻系统进行了综合质量评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基于此,对地质高背景区进行安全利用分区,并提出合理化管控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的土壤主要受Cd、Cu元素污染,As元素存在少部分污染,Zn元素无污染。重金属元素的高含量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边缘西江出海口。多数稻米并没有超标,只有少部分As和Cd元素存在污染。生物富集系数(BCF)的大小顺序为:Cd>Zn>Cu>As,且BCF值均小于1,稻米中无明显重金属富集现象,可能与“内源”重金属较强稳定性有关。(2)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有受外源输入的影响,且多处于污染状态,处于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状态的土壤所占面积最大。水稻的质量多处于清洁状态。该地区有91.88%的农用地处于亚健康状态,有90.69%的农用地土壤受到污染,而稻米符合相关限量标准。在经口摄入途径下,这四种重金属可能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As元素对健康风险的贡献率最大,对人体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3)地质高背景区的安全利用分区主要为风险区,即低风险监控区、中风险预警区、高风险限制区,这与一般人为因素影响的农田分区略有不同。安全区内的土壤应采取优先保护策略;基本安全区的土壤应控制污染源;低风险监控区,应查明土壤的污染源,将其切断;对于中风险预警区,建议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实施预警防控管理;对于上游高风险限制区,应立即限制农产品的种植利用,可在上游建立生态拦截带,进行地类转换,如农用地转非农用地。同时可从三方面开展农田质量监测,保障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考虑空间样点之间的相关性合理布设检测样点;选择反映土壤污染状况的指标构建监测指标体系,适当开展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借助遥感影像、实地调研、建设土地健康监测网络等多渠道协调监测。

二、食品污染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品污染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干制及饮料制备对葛根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葛根概况
        1.1.1 葛根简介
        1.1.2 葛根药用价值
        1.1.3 葛根黄酮的提取
    1.2 葛根开发利用现状
        1.2.1 葛根在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1.2.2 葛根在食品方面的研究进展
    1.3 中草药干燥技术研究
        1.3.1 自然干燥
        1.3.2 热风干燥
        1.3.3 真空干燥
        1.3.4 真空冷冻干燥
        1.3.5 微波干燥
        1.3.6 联合干燥
    1.4 抗氧化研究概况
        1.4.1 自由基简述
        1.4.2 抗氧化剂
        1.4.3 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评估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不同干燥方式对葛根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处理
        2.3.2 分析测定方法
        2.3.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葛根的理化成分分析
        2.4.2 不同干燥方式对葛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2.4.3 不同干燥方式对葛根DPPH·清除活性的影响
        2.4.4 不同干燥方式对葛根总还原力的影响
        2.4.5 不同干燥方式对葛根.OH清除活性的影响
        2.4.6 相关性研究
        2.4.7 干燥方式对葛根色泽的影响
    2.5 小结
3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葛根水浸提工艺及浸提液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原料处理
        3.3.2 葛根超声浸提单因素试验
        3.3.3 葛根超声浸提响应面试验
        3.3.4 分析测定方法
        3.3.5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葛根超声浸提单因素试验
        3.4.2 葛根超声浸提响应面优化试验
        3.4.3 干、鲜葛根提取液总黄酮比较
        3.4.4 干、鲜葛根提取液DPPH·清除活性比较
        3.4.5 干、鲜葛根提取液总还原力比较
        3.4.6 干、鲜葛根提取液·OH清除活性比较
        3.4.7 干、鲜葛根提取液感官品质的比较
    3.5 小结
4 葛根饮料制备及其在光照与加速试验条件下色泽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工艺流程
        4.3.2 操作要点
        4.3.3 葛根饮料的配方优化
        4.3.4 葛根饮料加速试验设计
        4.3.5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葛根饮料调配单因素试验
        4.4.2 葛根饮料调配正交试验
        4.4.3 葛根饮料质量检测结果
        4.4.4 光照与加速试验对葛根饮料色泽的影响
        4.4.5 光照与加速试验对葛根饮料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4.4.6 光照与加速试验对葛根饮料DPPH·清除活性的影响
        4.4.7 光照与加速试验对葛根饮料总还原力的影响
        4.4.8 光照与加速试验对葛根饮料·OH清除活性的影响
    4.5 小结
5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Mozzarella干酪熏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Mozzarella干酪简介
        1.2.1 Mozzarella干酪
        1.2.2 Mozzarella干酪的营养价值
        1.2.3 Mozzarella干酪的消费现状
    1.3 烟熏技术
        1.3.1 烟熏技术简介
        1.3.2 液体烟熏技术简介
        1.3.3 液体烟熏技术优势及应用
    1.4 烟熏食品中有害物质简介
        1.4.1 多环芳烃化合物质的危害
        1.4.2 多环芳烃化合物质的检测方法
    1.5 感官评定和感官分析在食品品质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主要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感官评价方法
        2.3.2 原料的体积的确定
        2.3.3 烟熏液的选择
        2.3.4 液熏方法的选择
        2.3.5 一般工艺流程
        2.3.6 液熏工艺条件的优化
        2.3.7 固色工艺条件的优化
        2.3.8 干燥方法的选择
        2.3.9 干燥工艺条件的优化
        2.3.10 最佳工艺流程的确定
        2.3.11 基本理化指标测定
        2.3.12 卫生指标测定
        2.3.13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模糊感官评价分析结果
        3.1.1 描述性感官指标的确定
        3.1.2 评价因素的权重分布
    3.2 原料体积的确定
    3.3 烟熏液的确定
    3.4 液熏工艺的确定
        3.4.1 不同液熏方法对Mozzarella干酪品质的影响
        3.4.2 单因素试验
        3.4.3 液熏工艺的优化
    3.5 固色工艺的确定
        3.5.1 单因素试验
        3.5.2 固色工艺的优化
    3.6 干燥工艺的确定
        3.6.1 不同干燥方法对Mozzarella干酪品质的影响
        3.6.2 单因素试验
        3.6.3 干燥温度与干燥时间两因素的交互试验
    3.7 产品质量分析
        3.7.1 基本理化检测结果
        3.7.2 苯并(a)芘检测结果
        3.7.3 产品卫生指标检测结果
        3.7.4 最佳产品感官指标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4.1.1 液熏Mozzarella干酪的工艺条件
        4.1.2 产品质量分析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川南某地富硒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预测预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1.2.2 土壤污染源解析
        1.2.3 重金属预测预警模型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测试
        1.3.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地质与生态环境特征
    2.1 自然地理
    2.2 地质环境
    2.3 土地资源及土地利用
3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3.1 土壤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 土壤重金属与pH值、有机质相关性分析
    3.3 元素在垂直剖面上变化特征
    3.4 水稻籽实中Cd、Se含量及安全性评价
    3.5 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3.6 小结
4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4.1 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评价
    4.2 土壤重金属内梅罗污染评价
    4.3 土壤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法
    4.4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4.5 小结
5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解析
    5.1 土壤污染源解析-主成分分析
        5.1.1 分析原理
        5.1.2 分析过程
        5.1.3 分析结果
        5.1.4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贡献率
    5.2 土壤风化壳剖面重金属元素迁移
        5.2.1 土壤风化壳剖面
        5.2.2 风化剖面中重金属富集特征
        5.2.3 风化剖面重金属的迁移特征
    5.3 小结
6 土壤中Cd变化趋势的预测及预警
    6.1 农田生态系统的输入通量
        6.1.1 大气降尘
        6.1.2 灌溉水Cd年输入量
        6.1.3 农业化肥输入量
        6.1.4 Cd年输入总量
    6.2 农田生态系统Cd输出通量
    6.3 土壤Cd累积量的预测
    6.4 Cd的生态安全预警及对策
    6.5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干辣椒制作发酵型辣椒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辣椒及其加工利用
        1.1.1 辣椒简介
        1.1.2 辣椒开发利用现状
    1.2 发酵辣椒制品研究现状
        1.2.1 发酵辣椒制品专用菌种的研究现状
        1.2.2 发酵辣椒制品发酵工艺研究现状
        1.2.3 发酵辣椒制品风味物质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3.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优良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优良乳酸菌的筛选、鉴定
        2.2.2 菌株生长特性研究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优良乳酸菌的筛选、鉴定
        2.3.2 菌株生长特性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干辣椒热烫预处理工艺条件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处理温度对干辣椒品质的影响
        3.2.2 处理时间对干辣椒品质的影响
        3.2.3 处理料液比对干辣椒品质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辣椒酱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1.4 试验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单因素优化结果
        4.2.2 响应面试验模糊评判结果
        4.2.3 响应面优化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干、鲜辣椒酱品质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设备
        5.1.1 试验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干、鲜辣椒酱样品制备
        5.2.2 指标测定方法
        5.2.3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发酵过程中p H和总酸(以乳酸计)的变化
        5.3.2 发酵过程中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含量的变化
        5.3.3 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
        5.3.4 发酵过程中色泽比的变化
        5.3.5 辣椒酱感官评价结果
        5.3.6 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
        5.3.7 干、鲜辣椒酱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湖南农家腊肉和工业化生产腊肉品质及安全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腊肉制品的概况
        1.1.1 腊肉的起源和发展
        1.1.2 腊肉制品的产地、种类及特点
        1.1.3 湖南腊肉的特色及发展概况
    1.2 腊肉制作工艺的研究进展
        1.2.1 传统制作工艺
        1.2.2 工业化制作工艺
    1.3 腊肉制品安全性问题
        1.3.1 脂质氧化
        1.3.2 亚硝酸盐
        1.3.3 多环芳烃
    1.4 腊肉的风味物质研究
        1.4.1 腊肉特征性风味物质形成
        1.4.2 腊肉风味物质的研究方法
    1.5 HACCP概述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二、模糊数学法综合评判腊肉品质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评定人员选定、标准和方法的确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综合评价中各感官指标权重的确定
        2.2.2 感官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的建立
        2.2.3 综合评分
    2.3 小结
三、腊肉质量及安全性评价与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理化性质的测定
        3.1.5 腊肉色泽的测定
        3.1.6 腊肉质构的测定
        3.1.7 TBARS值的测定
        3.1.8 多环芳烃的测定
        3.1.9 亚硝胺的测定
        3.1.10 腊肉风味的测定
        3.1.11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工艺对腊肉品质的影响
        3.2.2 不同工艺对腊肉安全性的影响
        3.2.3 不同工艺对腊肉的风味物质的影响
        3.2.4 腊肉质量及安全性指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3.3 小结
四、构建腊肉HACCP体系
    4.1 HACCP体系简介
    4.2 HACCP体系在腊肉加工过程中的实施过程
        4.2.1 成立HACCP小组
        4.2.2 腊肉原辅料描述及产品描述
        4.2.3 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要点描述
        4.2.4 危害分析
        4.2.5 确定关键控制点限值,制定HACCP计划表
        4.2.6 CL值的确认依据
        4.2.7 结果超出关键限值时纠偏措施
        4.2.8 建立验证程序
        4.2.9 建立与HACCP有关的程序文件和记录
        4.2.10 HACCP体系在腊肉生产企业应用效果验证
    4.3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艾比湖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预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概述
        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1.2.2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
        1.2.3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1.3.1 重金属污染基于评价标准和指数法的研究进展
        1.3.2 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2 点位布设与样品采集
        2.2.1 点位布设
        2.2.2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1 实验试剂
        2.3.2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4.2 土壤重金属的测定
第3章 艾比湖流域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3.1 土壤中镉分布特征
    3.2 土壤中汞分布特征
    3.3 土壤中砷分布特征
    3.4 土壤中铅分布特征
    3.5 土壤中铬分布特征
    3.6 土壤中铜分布特征
    3.7 土壤中镍分布特征
    3.8 土壤中锌分布特征
    3.9 小结
第4章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4.1 土壤重金属多因子综合评价
    4.2 土壤重金属内梅罗污染指数综合评价
        4.2.1 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
        4.2.2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4.3 土壤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4.3.1 主成分识别
        4.3.2 主要重金属污染物识别分析
        4.3.3 土壤环境质量分级
    4.4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土壤污染综合评价
    4.5 小结
第5章 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分析
    5.1 预警介绍
    5.2 污染趋势预警分析
        5.2.1 土壤质量超标风险预测
        5.2.2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预警等级
    5.3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空间分布预警分析
    5.4 决策树算法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的工艺优化与品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方便粥概述
    1.2 挤压膨化技术概述
        1.2.1 挤压膨化设备
        1.2.2 挤压膨化原理
        1.2.3 挤压膨化对食品主要营养成分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1.3 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概述
        1.3.1 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的主要原辅料
        1.3.2 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的主要生产工艺
        1.3.3 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品质的影响因素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2.1 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品质改良剂的配方优化研究
        2.2.2 挤压参数对复合方便粥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其工艺优化研究
        2.2.3 挤压膨化对复合方便粥营养成分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2.2.4 不同包装条件下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的贮藏稳定性研究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3章 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品质改良剂的配方优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原料
        3.1.2 试验药品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3.2.2 模糊数学结合AHP法对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感官评价
        3.2.3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与分析
        3.2.4 改良剂优化配方验证试验
        3.2.5 改良前后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粒的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挤压参数对复合方便粥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其工艺优化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原料
        4.1.2 试验药品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1.4 试验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4.2.2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挤压膨化对复合方便粥营养成分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原料
        5.1.2 试验药品试剂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1.4 试验方法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挤压膨化对产品淀粉的影响
        5.2.2 挤压膨化对产品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影响
        5.2.3 挤压膨化对产品脂肪的影响
        5.2.4 挤压膨化对产品膳食纤维的影响
        5.2.5 挤压膨化对产品WSI和 WAI的影响
        5.2.6 挤压膨化对微产品微观结构和色差的影响
        5.2.7 挤压膨化对产品热特性的影响
        5.2.8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比较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包装条件下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的贮藏稳定性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原料
        6.1.2 试验药品试剂
        6.1.3 仪器设备
        6.1.4 试验方法
        6.1.5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6.2.2 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贮藏过程中复水性的变化
        6.2.3 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6.2.4 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业绩

(8)甘蔗最终糖蜜制备氨法焦糖色的工艺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甘蔗最终糖蜜简介
        1.1.1 甘蔗最终糖蜜的主要成分
        1.1.2 甘蔗最终糖蜜的利用现状
    1.2 甘蔗最终糖蜜的清净工艺
    1.3 蔗糖的酸水解
        1.3.1 液体酸水解
        1.3.2 酶解法
        1.3.3 固体酸水解
    1.4 焦糖色概述
        1.4.1 焦糖色简介
        1.4.2 焦糖色分类
        1.4.3 焦糖色的制备原理
        1.4.4 焦糖色的应用
    1.5 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1.5.1 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呈味方式
        1.5.2 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提取方法
        1.5.3 焦糖色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的意义
        1.6.2 研究的内容
        1.6.3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固体酸水解蔗糖制备转化糖浆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试剂
        2.2.3 仪器
        2.2.4 甘蔗最终糖蜜的预处理
        2.2.5 固体酸水解蔗糖制备转化糖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真空浓缩前后样品的理化性质
        2.3.2 酸水解条件对糖浆水解效果的影响
        2.3.3 酸水解液体糖浆的最佳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氨法焦糖色的制备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试剂
        3.2.3 仪器
        3.2.4 焦糖色的制备工艺
        3.2.5 色率和红色指数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试验
        3.3.2 响应面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焦糖色理化感官品质鉴定及着色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试剂
        4.2.3 仪器
        4.2.4 焦糖色理化指标分析
        4.2.5 模糊数学法感官评定焦糖色
        4.2.6 焦糖色着色性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焦糖色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4.3.2 模糊数学法感官评定结果
        4.3.3 着色性试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焦糖色抗氧化活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原料
        5.2.2 试剂
        5.2.3 仪器
        5.2.4 样品溶液、VC母液配制
        5.2.5 焦糖色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5.2.6 焦糖色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焦糖色抗氧化性分析结果
        5.3.2 焦糖色素的总离子流图和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乳制品安全风险评估指数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
    1.5 数据来源
2 风险评估指数构建方法介绍
    2.1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2 指标标准化处理方法
    2.3 指标权重设置方法
    2.4 综合指数
3 乳制品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3.1 养殖加工风险
    3.2 国际贸易风险
    3.3 社会经济风险
4 乳制品宏观风险分析
    4.1 熵值法
    4.2 主成分分析法
    4.3 Jackknife主成分法
    4.4 三种权重计算方法对比
    4.5 乳制品安全风险综合指数
5 讨论
    5.1 乳制品安全风险综合分析
    5.2 特色及局限性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污染农田质量评价及分区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1.2.2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
        1.2.3 重金属污染分区管控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
    2.3 数据处理
第3章 地质高背景区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3.1 研究方法
        3.1.1 反距离权重插值法
        3.1.2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3.1.3 生物富集系数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
        3.2.2 稻米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
        3.2.3 稻米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污染农田质量评价
    4.1 土壤-稻米系统重金属的综合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4.1.1 土壤重金属含量评价方法
        4.1.2 稻米重金属含量评价方法
        4.1.3 土壤-稻米的综合质量影响指数
        4.1.4 土壤-稻米系统的污染等级评价及标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研究区土壤的质量状况
        4.2.2 研究区水稻的质量状况
        4.2.3 研究区土壤-水稻系统的综合质量状况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金属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5.1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
        5.1.1 土壤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5.1.2 水稻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土壤重金属经口输入对人体健康影响
        5.2.2 水稻重金属经口输入对人体健康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污染农田分区管控研究
    6.1 安全利用分区
    6.2 管控监测建议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可能的创新点
    7.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食品污染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干制及饮料制备对葛根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 杨青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Mozzarella干酪熏制工艺研究[D]. 陈婷婷.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川南某地富硒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预测预警[D]. 段嘉欣.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4]干辣椒制作发酵型辣椒酱的研究[D]. 程晓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湖南农家腊肉和工业化生产腊肉品质及安全性比较研究[D]. 蔡振林. 扬州大学, 2021(04)
  • [6]艾比湖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预警分析[D]. 田甜. 新疆大学, 2020(07)
  • [7]挤压膨化复合方便粥的工艺优化与品质控制研究[D]. 李雪. 西南大学, 2020(01)
  • [8]甘蔗最终糖蜜制备氨法焦糖色的工艺及性质研究[D]. 李美玲. 广西大学, 2020(02)
  • [9]乳制品安全风险评估指数的构建及应用[D]. 姚晓倩.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10]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污染农田质量评价及分区管控研究[D]. 刘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标签:;  ;  ;  ;  ;  

食品污染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