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快速自锁销轴

新型快速自锁销轴

一、新型快速自锁销轴(论文文献综述)

王兴[1](2021)在《煤矿井下自动钻机用夹持机构的设计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矿井下灾害防治用钻机采用人工装卸钻杆的方式不仅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差,而且钻孔位置较高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加接钻杆难度大。为提高钻孔施工效率、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响应国家煤矿装备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对可实现自动装卸钻杆的夹持机构展开研究。本文在分析普通钻机各类夹持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钻孔施工装卸钻杆流程,设计出钻杆夹持机构,并进行强度校核和模拟仿真分析,通过研究实现了钻杆平稳、高效的装卸,取得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钻孔施工装卸钻杆流程,设计出基于双夹持器结构的钻杆装卸方案,通过对关键零部件如油缸、底板等进行设计或校核,得到了一套适用于自动钻机装卸钻杆的夹持机构。(2)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四种工况下的整体结构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四种工况下整体结构的应力分布都较为相似,变化幅度不超过3%;为减轻机构重量,进行轻量化设计,得到了一种可减重13%的方案。(3)利用Inventor软件进行建模,并针对仿真要求进行简化,模型导入ADAMS进行模拟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其满足装卸钻杆时的运动要求。(4)进行试验验证,通过测量实际工作时卡瓦及摆动体运动所需时间及位移,检验所设计夹持机构的结构合理性。本文通过对夹持机构展开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自动钻机用夹持机构的研究方法,不仅验证了产品设计的可靠性,而且为进一步研究钻杆自动装卸系统奠定了基础。

张徐[2](2021)在《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非对称齿形设计与传动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常规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的激波器推程曲线与回程曲线一般为对称曲线,因而具有良好的动平衡性能,并且因其推程曲线与回程曲线对称,从而具有双向传动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特殊工作场合的传动装置只需要传递单向运动或动力,这类传动装置一旦传动方向发生逆转就会导致机构自锁。若能根据这一特殊性重新设计激波器的推程曲线与回程曲线,摆杆活齿传动的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非对称齿廓曲线的设计方法,并对新型齿廓曲线设计前后传动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常规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对称齿形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齿形非对称系数p构造非对称从动件运动规律,应用解析几何法推导激波器与中心轮齿廓方程,并给出实例计算。结合中心轮齿廓方程建立压力角求解公式,研究齿形非对称系数p对非对称齿形齿廓特性的影响。根据转动副自锁原理分析非对称齿形逆向传动时摆杆活齿啮合副的自锁条件。基于弹性小变形理论、弹性变形协调假设建立摆杆活齿啮合副受力模型,依据赫兹接触理论求解摆杆活齿啮合副的接触应力;建立考虑摩擦力的摆杆活齿啮合副受力模型,并求解摆杆活齿传动的啮合效率。利用UG建模软件分别建立非对称齿形设计前后的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系统虚拟样机,运用仿真软件Adams和ANSYS Workbench对两组虚拟样机分别进行运动仿真和静力学仿真,分析非对称齿形设计后输出转速、啮合力与输入转矩以及啮合副等效应力应变的变化,从而分析非对称齿形设计对传动系统传动性能的影响。按照虚拟样机的结构参数,绘制加工图纸并进行实体样机加工与装配,通过试验平台对实体样机进行试验测试,综合虚拟样机仿真数据和实体样机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的准确性,证明非对称齿形设计的结构优势。通过上述研究成果为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的非对称齿形设计提供了理论参照,并为非对称齿形设计对其传动性能的影响打下了研究基础。

王鹏[3](2021)在《新型液压汽车举升机的设计优化及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出于对生活工作的实际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然而泊车用地的建设速度却远不及汽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再加之土地价格飞涨,由此造成的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激化。本文主要是从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一种液压汽车举升机,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其具有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且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首先是以四柱式液压汽车举升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使用要求设计出其外部形状,并确定了其尺寸参数,再通过对所设计的不同驱动方案的优缺点对比,设计出了具有放大行程功能的驱动方案,且其只需一个液压缸便可实现多点同步升降,结构简单,举升可靠,设计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锁紧装置,保证了使用安全;最终利用Solid Works软件构建出整体三维结构模型。其次是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举升机结构的关键零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施加载荷和约束,分析出了最大应力和应变发生的部位;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更符合结构要求,节约了材料。对新型举升机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绘制出液压系统的原理图并阐述其工作原理;根据工作状况计算液压缸、液压泵及其他液压元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其型号,保证了液压系统各功能的稳定实现。对液压系统进行了动静态特性分析,确保其满足动力学性能;其次是对液压系统进行了振动分析,阐述振动的原因,通过公式变换得到传递函数并最终总结解决系统振动的措施,保证了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王洪祥[4](2020)在《基于车载装卸技术的轮履复合式载货爬楼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白色家电、生活家居等大件快递在物流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大件快递具有重量大,体积大的特点,快递人员在配送这些大件货物时会遇到上下车搬运困难、上楼搬运费时费力的实际问题,所以研制一种方便于装卸车的载货爬楼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爬楼车以及货车装卸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市场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车载装卸技术的轮履复合式载货爬楼车。首先,提出载货爬楼车的设计要求,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对载货爬楼车的爬楼系统、装卸系统以及车身整体进行了方案拟定,并对装卸、爬楼过程分别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整体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对装卸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装卸机构参数综合、驱动零部件的选型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再次,对爬楼系统行了详细设计,包括爬楼机构参数综合、驱动零部件的选型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再次,对载货爬楼车的操作力进行了分析,通过Solidworks Motion动力学仿真模块,对载货爬楼车爬楼过程中操作力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操作力大小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操作力与货物重心高度的关系作了研究;最后,对载货爬楼车的楼道通过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楼梯、操作人员以及爬楼车进行建模,选择常见大件货物作为搬运对象,对搭载这些货物的爬楼车分别进行楼道通过性模拟分析,结果验证了载货爬楼车具有良好的楼道通过性。基于车载装卸技术的轮履复合式载货爬楼车能够实现车载装卸与载货爬楼的功能,并且结构合理、平地运行灵活、爬楼平稳性好、操作力小、楼道通过性好,能够帮助快递人员方便省力地运送大件货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屈名[5](2020)在《自动复位阀门电动执行器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动阀门执行器是以电动机为动力源,通过机械减速装置将动力传递到最终执行轴,由执行轴通过联轴器带动阀门的阀杆运动从而控制阀门启闭的设备。本文以电厂锅炉燃烧系统油角阀为控制对象,研究设计出一款自动复位阀门电动执行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阀门执行器在系统故障断电或者其突然失电后不能自动复位的问题。该电动执行器主要有电动减速机、齿轮传动机构、棘轮自锁控制机构、凸轮行程控制机构、弹簧储能机构和驱动分离装置组成。其主要创新点是利用扭转弹簧储能原理来实现自动机械复位的功能,并利用棘轮机构和冲压外圈滚针离合器实现动力自锁和驱动分离的功能。通过对油角阀的结构和实际工况的分析,计算出油角阀开闭过程中转角与转矩的关系,并确定了最大转矩和对应的转角数值;对电动执行器总体及关键部件的结构进行设计,研究设计出弹簧复位装置、齿轮传动机构、凸轮行程控制机构以棘轮机构和冲压外圈滚针离合器为核心的动力自锁装置和驱动分离装置;利用三维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静力学分析,获取了电动执行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以及关键部件的结构强度,从理论上验证了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关键零部件设计的可靠性;试制了电动执行器的样机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电动执行器在系统失电后自动机械复位时间不超过2s,输出扭矩略大于实际工况中开闭阀门所需扭矩,电动执行器各项关键性能指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从而验证了所提结构方案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实用性。该论文有图57幅,表16个,参考文献96篇。

杨昊[6](2020)在《串并联式船载稳定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列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明确了海洋战略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海军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建设,水面装备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其中,稳定平台系统在隔离船舰扰动,为船载设备提供高稳定的工作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船载稳定平台小型化、低成本以及高动态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串并联结构的稳定平台系统,在稳定平台的机械结构、运动学分析和控制系统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对稳定平台的执行机构进行设计。通过对比分析几种典型的传动机构,根据舰载设备的工作状态信息,确定串并联关节式结构;基于机构运动学理论,确定结构尺寸参数,并利用UG软件建立平台三维仿真模型,验证参数设计的准确性;基于结构力学理论,结合连杆与平台摆角的运动关系,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上端轴、下端轴、销钉以及电机支座等关键零件进行分析,验证了结构设计的精确性。其次,对稳定平台进行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并使用ADAMS仿真验证。动力学方面对连杆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在最大应用负载下求解得到相应驱动转矩,为确定驱动电机参数提供理论参考;运动学方面使用坐标变换法推导出稳定平台的位置逆解,并进一步解算出执行机构旋转角度与稳定平台面的函数关系,为实现稳定平台的控制算法提供计算依据。利用ADAMS软件对系统性能、运动参数及载荷峰值等进行仿真分析,说明了所设计系统结构的合理性。然后,对稳定平台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为实现串并联结构的复杂运动策略控制,采用具有浮点计算能力的高性能微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结合实时并行多驱动算法设计,实现了具有高响应、低延迟、低成本的硬件系统;同时,采用多组九轴高精度惯性测量模块,对稳定平台运动状态进行实时位姿检测,结合角速度和加速度动态信息,形成具有实时多源信息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最后,对稳定平台进行实验分析。基于舰船的横摇、纵摇、艏摇以及垂荡四种工作状态,分别进行运动性能测试和控制精度实验。针对控制补偿问题,利用惯性测量单元结合倾角仪进行静态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在额定负载下,横、纵摇以及艏摇稳定精度?1.0°,垂荡稳定精度?2mm。使用ADAMS和MATLAB进行稳定平台动态精度验证,并对实体平台进行跟随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设计平台具有动态实时性好、精度高、反应速度快以及鲁棒性强等优点,可为舰载设备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史晓斐[7](2020)在《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传统的轻工业、农业和食品行业,以及新兴电商业的配货、包装流程中,由于被抓物体尺寸变化大加之形状复杂(物形影响)、软硬酥脆(物性影响),因此物体的搬运大都是由人力来完成,迫切需要一种通用性好的机械手来满足这些场景的物体抓取需求。本文在国内外欠驱动机械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气复合驱动的新型柔性欠驱动机械手,该机械手拥有更好的尺寸、形状的适应性及更高的操作效率。在传统的轻工业、农业和食品行业,以及新兴电商业的配货、包装流程中,由于被抓物体尺寸变化大加之形状复杂(物形影响)、软硬酥脆(物性影响),因此物体的搬运大都是由人力来完成,迫切需要一种通用性好的机械手来满足这些场景的物体抓取需求。本文在国内外欠驱动机械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气复合驱动的新型柔性欠驱动机械手,该机械手拥有更好的尺寸、形状的适应性及更高的操作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机械手的原理分析与结构设计,机械手由可变手掌和三个刚柔耦合骨架手指组成。可变手掌结构能够实现两组手指指根沿垂直轴分别正反向最大转位60度的无级的角度转位,可以满足圆柱体、长方体与椭圆柱等形状的适应性抓取;还通过闭环步进电机驱动连杆机构,实现了三个手指指根沿水平轴90度的精确转动,既能够满足对物体尺寸变化的适应性、又能够以此调节接触力的方向与大小。刚柔耦合骨架手指为串联铰链骨架APA型欠驱动手指,笔形内导向气缸从指根节直接驱动指尖节,同时克服串联铰链芯轴上大、小扭弹簧的阻力,实现捏取和包络抓取的功能,采用气动驱动的手指兼具结构柔性、驱动柔性等特性,既能够简化传动链、又提高夹紧高效率。同时为了研究机械手的抓取性能,对刚柔耦合骨架手指进行了运动学分析,通过D-H矩阵的方法来表达机械手上各个点的实时坐标。并且对机械手三个手指分别以均布状态抓取圆柱体、对抓状态抓取长方体与中间状态抓取椭圆柱这三种种工作状态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了机械手在满足对物体形状尺寸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对接触力的大小和位置进行精确的控制。随后以抓取常见最大直径的饮料罐时手指驱动气缸压力最小为优化目标,使用了Fmincon函数优化了机械手手指的安装中心距及大小扭弹簧的胡克系数与预紧角。详细的探讨了指根节转动角度与被抓物体尺寸变化对接触力、接触点高度的影响,并且在ADAMS软件中建立了机械手的虚拟样机模型,分别针对圆柱体、长方体和椭圆柱抓取对象进行静力学仿真,得出手指与物体间的接触力的变化状况,理论计算值与仿真结果误差仅为12%,该结论验证了数学模型、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并讨论了误差出现的原因。完成机械手结构设计后,为满足对接触力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气动高速开关阀压力精确控制的手指驱动回路,并设计了基于PLC的机械手的控制系统。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来实现步进电机的转角与手指驱动气缸推力的协调控制,并以触摸屏为显示与输入模块,手动输入计算的控制参数就可以实现对各种不同物体的可靠抓取。最后制作了机械手的实物样机及控制系统,通过实物测试验证了手指驱动气缸压强的精确控制效果,并完成了机械手的抓取自适应实验,验证了机械手可以对尺寸变化大与形状复杂的物体实现可靠抓取。

任肖利[8](2019)在《基于自锁原理的自定心锥面胀套铰接结构设计》文中提出基于目前铰接式车辆存在的铰接销轴安装对中性差、导向性差、拆解困难等问题,设计一种可快速拆解的铰接销轴结构,该结构主要由可自定心的锥面胀套及锥面销轴组成,通过研究锥面胀套与锥面销轴的受力特性,合理设计锥面角度,实现锥面胀套与锥面销轴的自锁,使二者完全成为一体,代替原有结构的通径销轴,保证强度的同时便于结构拆解;同时对内外锥面的加工方法及铰接结构的拆装工艺进行研究,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刘聪[9](2019)在《插接式临时结构抗侧力性能与模块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临时结构是指按照定制要求,能够快速拼卸并可重复使用、安全可靠的一种新型节能可持续的结构。基于临时结构技术的设施和平台,已成为人类绿色发展的重要装备,是国家应对不确定性未来的战略性储备。临时结构的特殊性能给设计提出新的挑战,不仅体现在空间受力体系约束条件的不同,而且对于节点装拆效率、制造误差分配、安装精度调试、拆损率控制、智能化安装与管控、节点刚度参数、荷载以及现场计算等新型课题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早期针对临时结构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工程领域中的脚手架和模板支架及其类似结构。随着临时结构应用范围的爆发式增长,传统临时结构荷载方式、变形模式、以及约束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于临时结构快速拼卸与可拆卸品质的要求,给临时结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造成临时结构至今形式单一的现状。发展新型临时结构,尤其是探索新型节点构造,满足并突出其关键品质,是临时结构研究急需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本文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K14B05)课题的支持下,主要针对插接式临时结构侧向性能及新型临时结构节点构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插接式临时结构新的力学规律,探索并研发了新型临时结构节点与连接技术,基于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实践,本文主要展开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插销式临时结构进行了多组节点性能试验,得到了节点折线模型;根据临时结构变形与荷载作用效应特点,设计了新的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将其应用于临时结构节点试验,提出了临时结构非接触测量改进匹配算法,获得了插销式临时结构多点位移三维测量方法;建立了临时结构节点数值模型,发现了节点在不同方向荷载下的应力分布规律。(2)对多组插销式临时结构初始几何缺陷进行统计,建立临时构件初弯曲和结构初偏移的概率分布模型;设计并展开多组临时结构单元双向加载试验,获取插接式临时结构在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时的结构极限侧向承载力、破坏模式以及杆件应力分布规律。建立了考虑节点刚度和初始几何缺陷的插接式临时结构非线性随机数值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临时结构在竖向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时构件内力与结构效应的定量结果。(3)分析了插接式临时结构横立杆节点转动半刚性和斜立杆节点偏心对结构侧向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临时结构跨数和层数以及竖向荷载对结构整体侧向承载力的综合影响规律和定量评价方法,并通过对4万多随机模型的计算,获得了结构侧向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采用Python编程实现了基于ABAQUS矩阵计算的临时平台结构、临时看台和临时滑雪道的简化设计。(4)基于对插接式临时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模块化可折叠可重用的组拼式新型临时结构,可应用于临时看台、临时舞台、临时滑雪道等结构及其附属结构中。现场测试表明,该临时结构能够显着提高临时结构的可定制性、可控可观性。针对此结构的核心构件,进行了轴向稳定性研究,包含多组构件试验和数值建模计算验证,得到了构件的失效模式和极限承载力,并进一步分析了该临时结构内部变刚控制连接环位置和管距对轴向承载力的影响,给出了铝合金组装柱轴向稳定性实用计算公式。基于上述研究,该组装柱临时结构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2017~2018中国滑板俱乐部联赛临时看台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陈昆仑[10](2019)在《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的设计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家具中的免工具拆装结构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的现状与不足之处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型免工具拆装结构的创新设计与研制,并探索其在家具上的应用。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市场实地考察、图片采集等方式对现有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免工具拆装结构的特点与优势;其次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将现有的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分类归纳为榫接式、挂接式、嵌入式、卡扣式、涨紧式、螺纹式6种结构形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对每种结构进行了分析,提炼每种结构形式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对比每种结构形式的性能特征表现,为免工具拆装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的参考;然后结合萃智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推理出免工具拆装结构的进化方向是向着可调节与可控性增强、拆装不消耗或少消耗人力物力、结构零部件尺寸减小或者可以隐藏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从人文、经济、生态上提出了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设计要求,通过发散思维与借鉴学习优秀的结构形式进行免工具拆装结构的创新设计与方案深化,并进行模型制作与力学试验测试,确定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探索了该新型结构形式的产品应用,设计开发出了几款应用此结构的家具产品,为设计开发相关的免工具快速拆装结构提供实践参考,拓展了免工具拆装结构在家具上的应用。

二、新型快速自锁销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快速自锁销轴(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井下自动钻机用夹持机构的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钻杆装卸系统发展现状
        1.2.2 钻杆夹持器发展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自动钻机夹持机构的结构设计
    2.1 典型液压夹持器的结构及原理
        2.1.1 常闭式液压夹持器
        2.1.2 常开式液压夹持器
        2.1.3 液压松紧型夹持器
        2.1.4 自动钻机夹持器的选择
    2.2 典型拧卸机构的结构及原理
        2.2.1 卡杆式拧卸机构
        2.2.2 夹持式拧卸机构
        2.2.3 自动钻机钻杆拧卸装置的选择
    2.3 自动钻机夹持机构的结构设计
        2.3.1 钻杆夹持机构工作环境
        2.3.2 钻杆装卸流程
        2.3.3 夹持机构的结构设计
        2.3.4 关键零部件设计
    2.4 夹持力及油缸参数计算
        2.4.1 夹持机构的夹持力计算
        2.4.2 夹持机构的夹紧油缸参数计算
        2.4.3 卸扣力矩的确定
        2.4.4 夹持机构的拧卸油缸缸筒直径选择
        2.4.5 部分零件强度校核
    2.5 本章小结
3 夹持机构的强度校核及轻量化研究
    3.1 有限元分析思路
    3.2 前夹持器的结构强度分析
        3.2.1 前夹持器有限元模型
        3.2.2 前夹持器的材料参数设定
        3.2.3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3.2.4 边界条件的处理与载荷的施加
        3.2.5 静态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3.2.6 前夹持器的轻量化研究
    3.3 后夹持器结构强度分析
        3.3.1 后夹持器有限元模型
        3.3.2 边界条件的处理与载荷的施加
        3.3.3 有限元结果分析
        3.3.4 后夹持器的轻量化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夹持机构的运动仿真
    4.1 前夹持器的三维建模
        4.1.1 三维建模软件Inventor概述
        4.1.2 模型的简化
    4.2 运动仿真软件概述
        4.2.1 软件介绍
        4.2.2 仿真分析流程
    4.3 夹持机构的运动仿真
        4.3.1 模型的导入
        4.3.2 初始化定义
        4.3.3 约束施加
        4.3.4 驱动定义
        4.3.5 施加载荷
        4.3.6 冗余约束的处理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1 仿真过程模拟
        4.4.2 仿真曲线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样机制造与试验
    5.1 夹持机构加工与组装
    5.2 夹持机构测试过程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非对称齿形设计与传动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活齿传动研究概况
        1.2.2 非对称齿形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非对称齿形设计
    2.1 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基本原理
    2.2 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非对称齿形设计
        2.2.1 激波器齿形设计
        2.2.2 中心轮齿形设计
        2.2.3 实例计算
    2.3 非对称齿形齿廓特性分析
        2.3.1 压力角分析
        2.3.2 有效啮合区间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运动与受力分析
    3.1 摆杆活齿传动的逆止特性分析
        3.1.1 机械传动的自锁现象
        3.1.2 啮合副自锁分析
    3.2 摆杆活齿传动承载能力分析
        3.2.1 不考虑摩擦力的摆杆活齿啮合副受力模型
        3.2.2 啮合副间接触应力分析
    3.3 摆杆活齿传动啮合效率分析
        3.3.1 考虑摩擦力的摆杆活齿啮合副受力模型
        3.3.2 啮合效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仿真分析
    4.1 传动系统虚拟样机三维建模
        4.1.1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4.1.2 传动系统虚拟样机建模
    4.2 传动系统运动仿真分析
        4.2.1 系统传动稳定性仿真
        4.2.2 系统瞬态啮合力仿真
        4.2.3 系统瞬态输入转矩仿真
    4.3 传动系统有限元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样机性能测试与分析
    5.1 实体样机加工与装配
    5.2 试验方案
        5.2.1 试验测试目的
        5.2.2 试验测试平台设计
        5.2.3 试验测试步骤
    5.3 样机实验与结果分析
        5.3.1 样机逆止特性实验
        5.3.2 样机承载能力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新型液压汽车举升机的设计优化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汽车举升机的发展动态
        1.2.1 汽车举升机的种类及性能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2.3 国内发展现状
    1.3 汽车举升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新型液压汽车举升机的结构设计及三维建模
    2.1 整体设计原则
    2.2 汽车举升机的适用范围及工作过程
    2.3 四柱式汽车举升机的结构
    2.4 四柱式汽车举升机的工作原理
    2.5 主要设计方案的确定
        2.5.1 四柱式举升机整体外形建模
        2.5.2 四柱式举升机驱动部分的设计方案与选取
        2.5.3 机械锁紧机构的设计
        2.5.4 同步装置的设计
    2.6 钢丝绳的选择
    2.7 滑轮的选择
    2.8 本章小结
3 举升机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法简介
    3.2 ANSYS Workbench软件的简单介绍
    3.3 静力学分析简介
    3.4 对于载车板的ANSYS分析
        3.4.1 对于载车板的受力分析
        3.4.2 对载车板静力学分析的前处理及结果
        3.4.3 对载车板的优化设计
    3.5 对载车板的疲劳分析
    3.6 对于横梁的ANSYS分析
        3.6.1 对横梁的受力分析
        3.6.2 对横梁静力学分析前处理及结果
    3.7 对立柱结构的ANSYS静力学分析
        3.7.1 对立柱的受力分析
        3.7.2 对立柱静力学分析前处理及结果
    3.8 对锁紧机构的ANSYS分析
        3.8.1 对锁紧机构各部件的静力学分析
        3.8.2 对锁紧机构销轴的优化设计
    3.9 本章小结
4 新型举升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4.1 引言
    4.2 液压传动简介
    4.3 液压系统的组成
    4.4 液压系统的设计
        4.4.1 液压系统的原理图
        4.4.2 液压缸的选取
        4.4.3 液压泵的参数设计
        4.4.4 液压系统辅助元件的设计
    4.5 回路压力损失验算
    4.6 本章小结
5 液压系统的动力学与振动分析
    5.1 液压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5.1.1 液压泵静态特性分析
        5.1.2 液压泵动态特性分析
        5.1.3 液压缸动态特性分析
    5.2 液压系统的振动分析
        5.2.1 液流力动态特性分析
        5.2.2 液压系统振动解决办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车载装卸技术的轮履复合式载货爬楼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轮履复合式载货爬楼车总体方案设计
    2.1 爬楼车设计要求分析
    2.2 爬楼车爬楼机构方案设计
    2.3 爬楼车装卸机构方案设计
    2.4 爬楼车车身方案设计
    2.5 爬楼车总体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装卸系统设计
    3.1 装卸机构设计
    3.2 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爬楼系统设计
    4.1 履带爬楼机构设计
    4.2 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爬楼车操作力分析
    5.1 Solidworks中运动仿真的实现方法
    5.2 虚拟样机仿真系统建立
    5.3 爬楼车操作力与货物重心高度关系仿真分析研究
    5.4 操作力仿真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爬楼车楼道通过性研究
    6.1 二维仿真模型的创建
    6.2 楼道通过性模拟分析
    6.3 楼道通过性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自动复位阀门电动执行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电动阀门执行器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章节安排
2 油角阀工况分析及研究
    2.1 油角阀的工作原理
    2.2 油角阀转矩计算
    2.3 本章小结
3 电动执行器总体方案设计及理论分析
    3.1 电动执行器的总体设计
    3.2 弹簧复位装置的设计
    3.3 传动系统的设计
    3.4 动力自锁与分离装置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电动执行器及关键部件的性能分析
    4.1 基于SolidWorks的三维模型建立及其虚拟装配
    4.2 有限元分析软件
    4.3 关键部件的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4.4 电动执行器的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电动执行器的性能测试试验
    5.1 试验装置选择及简介
    5.2 试验内容
    5.3 试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串并联式船载稳定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稳定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系统设计指标
    2.3 机构方案设计
    2.4 驱动系统方案
        2.4.1 电机方案
        2.4.2 驱动方案
    2.5 控制系统方案
        2.5.1 总体控制方案
        2.5.2 传感系统方案
        2.5.3 上位机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构设计与运动学仿真
    3.1 引言
    3.2 .结构及参数设计
        3.2.1 机构分析
        3.2.2 模型建立
        3.2.3 运动补偿分析
    3.3 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3.3.1 平台运动学分析
        3.3.2 平台运动学仿真
    3.4 稳定平台强度分析
        3.4.1 结构件强度校核
        3.4.2 关键组件载荷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平台控制系统分析
    4.3 硬件系统设计
        4.3.1 关键器件选型
        4.3.2 电路设计
        4.3.3 系统测试
    4.4 软件系统设计
        4.4.1 软件设计流程
        4.4.2 运动控制算法
        4.4.3 人机交互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与优化
    5.1 引言
    5.2 实验平台搭建
        5.2.1 实验平台设计
        5.2.2 平台功能验证
    5.3 平台运动性能测试实验
    5.4 平台参数精度测试实验
    5.5 稳定平台运动精度测量
        5.5.1 静态精度测量
        5.5.2 动态精度测量
    5.6 稳定平台误差与优化分析
        5.6.1 误差分析
        5.6.2 平台优化建议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欠驱动机械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变手掌机械手研究现状
        1.2.2 采用柔性手指的机械手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结构设计与分析
    2.1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2.1.1 可变手掌与刚柔耦合骨架手指驱动方式选择
        2.1.2 指根转位与转动变掌功能性分析与结构设计
        2.1.3 刚柔耦合骨架手指结构设计
        2.1.4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工作原理
        2.1.5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结构参数分析
    2.2 刚柔耦合骨架手指运动学分析
        2.2.1 刚柔耦合骨架手指数学建模
        2.2.2 刚柔耦合骨架手指运动学分析
        2.2.3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形状适应性分析
    2.3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抓取过程静力学分析
        2.3.1 空载(非接触)过程模型与静力学分析
        2.3.2 接触临界状态模型与静力学分析
        2.3.3 加载接触变化过程模型与静力学分析
        2.3.4 悬停抓取状态模型与静力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性能分析与仿真
    3.1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尺寸参数优化
        3.1.1 优化目标与优化参数选取
        3.1.2 尺寸参数优化过程
        3.1.3 尺寸优化结果与数学仿真验算
        3.1.4 非标扭弹簧设计计算
    3.2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工作状态分析
        3.2.1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空载状态分析
        3.2.2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静载状态分析
        3.2.3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悬停抓取状态分析
    3.3 制造误差对抓取性能影响
        3.3.1 计算机械手抓取参数
        3.3.2 实际加工误差分析
    3.4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理论模型仿真分析
        3.4.1 Adams软件介绍
        3.4.2 Adams仿真模型建立
        3.4.3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空载模型仿真验证
        3.4.4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静载模型仿真验证
        3.4.5 接触力误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4.1 气动控制回路设计
        4.1.1 气动回路结构组成
    4.2 关键元器件选型
        4.2.1 控制器选择与I/O口分配
        4.2.2 监控单元选型
        4.2.3 驱动电机及驱动器选型
    4.3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控制方案设计
    4.4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控制策略
        4.4.1 气动回路压力控制
        4.4.2 气动回路模糊控制
    4.5 软件系统设计
        4.5.1 触摸屏界面设计
        4.5.2 程序控制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抓取实验
    5.1 实验平台搭建
        5.1.1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组成介绍
        5.1.2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抓取控制
        5.1.3 驱动气缸压力测试
    5.2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空载状态验证
        5.2.1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尺寸参数测量
        5.2.2 电机驱动指根节精确转动实验验证
        5.2.3 气缸驱动柔性关节转动实验验证
    5.3 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抓取适应性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本人在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附录B PLC软元件注释表

(8)基于自锁原理的自定心锥面胀套铰接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铰接结构自锁原理分析
2 自定心锥形胀套加工及拆装工艺
3 结语

(9)插接式临时结构抗侧力性能与模块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临时结构简介
    1.3 插接式临时结构研究现状
        1.3.1 插接式节点研究
        1.3.2 插接式临时结构性能研究
    1.4 图像处理在临时结构领域的应用研究
    1.5 铝合金结构研究现状
        1.5.1 铝合金结构应用
        1.5.2 铝合金结构稳定性研究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插销式节点静力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图像处理的节点位移测量方法
        2.2.1 测量系统
        2.2.2 相机标定
        2.2.3 基于模板匹配的图像识别
        2.2.4 精度验证
    2.3 插销式临时结构节点力学性能试验
        2.3.1 节点构造与材质
        2.3.2 试件加工与试验装置
        2.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节点数值模型研究
        2.4.1 有限元模型创建
        2.4.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插销式临时结构抗侧力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插销式临时结构初始几何缺陷统计
        3.2.1 测量方法
        3.2.2 概率分布模型
    3.3 插销式临时结构抗侧力性能试验研究
        3.3.1 试验模型
        3.3.2 试验装置
        3.3.3 试验工况
        3.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插销式临时结构抗侧力性能数值分析
        3.4.1 有限元模型创建
        3.4.2 有限元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插接式临时结构抗侧力性能参数分析与简化设计方法
    4.1 引言
    4.2 横立杆节点转动半刚性影响分析
    4.3 斜立杆节点偏心影响分析
    4.4 水平支撑影响分析
    4.5 跨数和层数影响分析
        4.5.1 跨数
        4.5.2 层数
    4.6 结构侧向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
        4.6.1 简化计算方法
        4.6.2 算例验证
    4.7 临时演出平台支承结构简化设计程序
        4.7.1 设计思想
        4.7.2 设计内容
        4.7.3 设计流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块化可折叠可重用临时支承结构
    5.1 引言
    5.2 结构设计思想
    5.3 结构构件与装配
    5.4 铝合金组装柱稳定性研究
        5.4.1 组装柱稳定性试验研究
        5.4.2 组装柱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5.4.3 组装柱稳定承载力对比分析
        5.4.4 连接环位置影响分析
        5.4.5 管距影响分析
        5.4.6 组装柱简化计算方法
        5.4.7 组装柱的工程应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的设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家具结构设计概述
        1.3.2 家具拆装结构研究现状
        1.3.3 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
    2.1 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特点与优势
    2.2 现有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分类分析
        2.2.1 榫接式
        2.2.2 挂接式
        2.2.3 嵌入式
        2.2.4 卡扣式
        2.2.5 涨紧式
        2.2.6 螺纹式
    2.3 现有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优缺点的提炼与分析
    2.4 家具拆装结构的进化方向
    2.5 本章小结
3 免工具拆装结构设计开发概念提案
    3.1 设计定位
    3.2 概念提炼
        3.2.1 功能要求
        3.2.2 使用方式要求
        3.2.3 外观要求
        3.2.4 经济要求
        3.2.5 生态要求
    3.3 概念提炼汇总
    3.4 构思方案
        3.4.1 方案一:卡接框架结构
        3.4.2 方案二:可调节栓锁结构
        3.4.3 方案三:折叠拉杆骨架结构
    3.5 方案筛选
    3.6 本章小结
4 折叠拉杆骨架结构的设计方案深化
    4.1 材料的深化分析
    4.2 外观尺寸的确定
    4.3 加工工艺的分析
    4.4 计算机辅助模型表达
    4.5 模型制作与实验测试
        4.5.1 设计实验方案
        4.5.2 模型制作与实验测试
        4.5.3 测试结果分析
    4.6 参数化与系列化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折叠拉杆骨架结构的产品应用开发
    5.1 在框架式柜类家具中的应用
        5.1.1 框架式展柜、客厅柜
        5.1.2 框架式衣柜
    5.2 在悬臂式置物架、衣柜上的应用
    5.3 在桌椅类家具上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新型快速自锁销轴(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井下自动钻机用夹持机构的设计及研究[D]. 王兴.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2]二齿差摆杆活齿传动非对称齿形设计与传动性能分析[D]. 张徐. 燕山大学, 2021(01)
  • [3]新型液压汽车举升机的设计优化及控制研究[D]. 王鹏.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车载装卸技术的轮履复合式载货爬楼车研究[D]. 王洪祥.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自动复位阀门电动执行器设计与研究[D]. 屈名.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串并联式船载稳定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7]复合驱动柔性欠驱动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D]. 史晓斐. 江南大学, 2020(05)
  • [8]基于自锁原理的自定心锥面胀套铰接结构设计[J]. 任肖利. 煤矿机械, 2019(09)
  • [9]插接式临时结构抗侧力性能与模块化研究[D]. 刘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家具免工具拆装结构的设计开发[D]. 陈昆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新型快速自锁销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