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公共关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一、公共关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云薏霏[1](2021)在《大学生对高校危机事件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两个研究共八个实验考察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有关高校危机事件的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并且学生对这些信息有怎样的认知加工机制。也尝试分析这些认知加工规律对于高校制定回应策略的启示。研究一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探讨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以及学生对维度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共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考察在报纸新闻报道中,高校危机事件、高校与学生公共关系的归因维度信息(连贯性、区别性和一致性)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并考察责任归因、惩罚动机(包括报应动机、效用动机和改正动机)、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实验一发现,⑴三种归因维度信息会影响学生的危机反应。⑵学生的责任归因和惩罚动机(报应、效用动机)可以中介区别性信息对惩罚决策的影响。改正动机不能中介归因维度信息对惩罚决策的影响。学生的责任归因和负性情绪不能中介三种归因维度信息对惩罚决策的影响。实验二发现,⑴三种归因维度信息共同影响学生的负性情绪,连贯性信息影响学生对校方的责任归因和惩罚动机。⑵学生的惩罚动机(各维度)和责任归因可以中介连贯性信息对惩罚决策的影响。学生的责任归因和负性情绪也可以中介连贯性信息对惩罚决策的影响。实验三考察不同调节取向回应策略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干预效果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发现,⑴阻止取向回应策略对于气愤组的学生更有效,促进取向回应策略对于恐惧组的学生更有效。⑵促进取向回应策略对于较强情绪体验组的学生更有效。研究二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探讨微博新闻报道、用户评论以及学生在阅读新闻报道后对于危机事件的初始感知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以及学生对评论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共包括五个实验。实验四考察微博评论的内容和数字线索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并考察责任归因、惩罚动机(包括报应动机、效用动机和改正动机)、负性情绪、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⑴微博评论的内容和数字线索影响学生的危机反应。⑵学生的责任归因与惩罚动机(各维度动机)对于评论责任归因与情绪基调对惩罚决策的影响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学生的负性情绪与惩罚动机(报应动机、效用动机)对于评论情绪基调对惩罚决策的影响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学生的负性情绪与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对于评论责任归因与情绪基调对二次沟通决策的影响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学生的责任归因与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对于评论责任归因对二次沟通决策的影响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实验五、实验六分别考察微博新闻报道中危机事件、高校与学生公共关系的归因维度信息与评论同时呈现时,哪种线索会影响学生的危机反应。两个实验都发现,评论的责任归因仍然影响了学生对校方的责任归因和惩罚动机。实验七考察在学生阅读微博新闻后形成了对危机事件初始感知的前提下,评论线索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⑴在不同的危机反应变量下,学生可能会被独立呈现的与初始感知不一致的评论线索所影响,但也可能仍会维持初始感知。⑵在不同的危机反应变量下,学生可能会在混合评论线索中选择与初始感知一致的信息,但也可能被与初始感知不一致的信息所影响。实验八考察不同情绪应对策略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干预效果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发现,⑴认知性应对策略对于气愤组学生更有效,情绪性应对策略对于恐惧组学生更有效,认知性和情绪性应对策略对于悲伤组学生更有效。⑵认知性和情绪性应对策略对于较强情绪体验组的学生更有效。综合两项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⑴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危机事件与公共关系归因维度信息(连贯性、区别性、一致性)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危机反应,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责任归因、惩罚动机、负性情绪间接影响惩罚决策。⑵社交媒体评论的内容和数字线索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危机反应。而且相比于新闻报道中的归因维度信息,评论线索的影响更加稳固。评论线索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责任归因、惩罚动机、负性情绪间接影响惩罚决策,以及通过责任归因、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负性情绪间接影响二次沟通决策。⑶不同危机沟通策略的干预效果受到学生所体验到的情绪类型或强度的调节。

王敏[2](2020)在《基于公共关系视角的ZY学院招生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出生人口的下降,2008年开始高考报名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虽然自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略有回升,但从逐年升高的录取率和不断增加的高校数量来看,高校的招生形势十分严峻。这对完全依赖学费生存和发展的民办高校来说,无疑更是一种生存的考验。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了许多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但在传统的倾向性认识、舆论的导向和民办高校自身发展问题等因素影响下,民办高校的招生依然举步维艰。因此,在市场化竞争的新形势下,招生策略的正确选择和利用对提高生源质量和扩大招生数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国学者对民办高校招生策略进行了广泛研究,大多数的研究是以市场营销理论为指导,本论文从公共关系视角出发对ZY学院招生策略进行研究,为高校招生策略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基础上,对ZY学院的招生环境及现行招生策略进行了分析,通过探索性案例分析发现ZY学院以招生为目标的公共关系由社区公关、教职工公关、在校生公关、高三班主任公关、考生及家长公关、媒体公关和政府公关七个要素构成,结合以往研究进行了问卷设计及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得出ZY学院以招生为目标的公共关系各要素对招生效果有显着影响,在此基础上为ZY学院提出了招生策略,最后建议ZY学院从教学、制度、资金、人力、和危机管理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为学校招生策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ZY学院招生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其他民办高校招生提供启迪,这对突破民办高校发展阻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安妮[3](2020)在《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突发事件是在高校校园内,或者与高校的成员有密切关系的,突然爆发的可能严重威胁高校正常教育活动、高校名誉、教学设施等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危害性、扩散性、活跃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突发事件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在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权变理论、危机情境组织角色理论的基础上,对新媒体技术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应用中存在缺乏新媒体管理理念,基于新媒体运用的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完善,管理过程中新媒体信息资源匮乏与滞后,新媒体管理手段不够丰富等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与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目标的缺失或定位的不准,高校组织管理意识与新媒体观念的薄弱,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价值体现不足,高校管理人员的新媒体素养不同等因素密不可分。在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方面,国内外高校运用新媒体解决突发事件的管理经验值得分析和借鉴,如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宿舍失火案,清华大学等北京的两所高校食堂发生爆炸案,福州大学学生身亡家长雇人干扰毕业典礼案。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分析可知,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对高校突发事件管理过程上,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与管理,管理组织体系上,引导地方政府融入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管理手段上,要构建成熟的高校法制与教育方式。探索和完善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应用的实现路径。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要坚持责任担当原则、快速反应原则、信息公开原则、真诚沟通原则;树立新媒体管理理念,养成新媒体思维,开展学习培训,构建新媒体共享平台;明确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各阶段的作用;构建适合新媒体运用的管理组织体系;丰富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管理手段,完善使用新媒体的法规制度,提高新媒体运用的技术手段,基于新媒体化的心理咨询手段,提升人员媒体素养的培养与教育手段。

李艳梅[4](2019)在《M学院江西市场招生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该选题的研究对完成M学院的招生计划、改善其招生的生源结构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利用文献综述法和调查研究法,发现M学院招生存在以下问题:(1)特色宣传不到位;(2)招生机构力量薄弱;(3)教师队伍宣传不够;(4)与招生代理机构的合作重视不够;(5)公共关系策略未得到足够重视。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M学院招生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明确招生对象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招生改进策略。分别是:(1)促销内容需要突出特色。加强M学院品牌优势、学科专业特色、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实习基地的宣传力度,突出M学院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2)加强M学院招生机构的力量,注重招生队伍建设,即逐年完善招生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工作,并落实招生部门的资金配备。(3)加强教师队伍的成果、师资结构和相关激励制度的宣传。(4)注重与招生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确保M学院招生计划的按质按量的完成。(5)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媒体等的公共关系建设,认识到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借助教育主管、媒体等支持,实现M学院的持续的良好的发展目标。

刘金牛[5](2019)在《中学管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肇庆市端州区中学为例》文中指出在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渗入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级各类学校也纷纷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尝试利用其开展学校管理和宣传工作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的发布,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政策保障。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由此,学校与微信公众平台的结合及其应用问题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领域。本研究通过总结归纳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和特点,以教育信息化理论、学校公共关系理论和拉斯韦尔传播学理论为研究视角,讨论了中学管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原则和构建步骤。通过对16所中学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追踪观察,结合问卷和访谈,描述了目前中学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的现状,同时发现目前中学微信公众平台存在重视搭建,轻视运营管理;人员组成单一,缺少团队协作;校园服务有限,功能开发不足;家校互动欠缺,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改进策略:明确管理定位,树立学校媒体品牌意识;创新管理模式,打造校园团队协作平台;树立人本理念,搭建学校多功能服务窗口;拓展沟通渠道,创建家校互动新平台;健全监管机制,打造安全健康的新媒体。在国家大力倡导进行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探索的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运营者,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创新的理念,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助力学校管理,对学校活动进行广泛宣传,促进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丁蕾[6](2018)在《以公共关系传播助推高职院校UIS构建之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教育体制改革也随之不断推向深入。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着因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完善而带来的生源竞争、毕业生就业竞争等巨大挑战。因此,将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引入高等职业教育的提质改造工程已成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激烈竞争态势,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形象管理与品牌构建,以促进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已被日益广泛运用到高职院校品牌的构建、维护与管理之中,有效协助高职院校建立起极具个性标签的社会形象与品牌口碑。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关系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缺乏专门的专业机构负责、对公关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问题。院校应通过增强公关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开发利用公共关系资源、优化公关环境、拓展公关传播渠道与手段、提高应对危机管理的能力等措施来确保公关管理的有效性,最终不断完善对高职院校形象识别系统的搭建,以及院校品牌形象的提升。

张晶[7](2018)在《分析公共关系职能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保证高校发展能够满足社会建设要求,必须加强高校管理力度,并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但是受社会发展水平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扰,高校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高校管理效果。基于此,就应在高校管理中应用公共关系职能。改善高校管理潜藏的问题。本文将对公共关系职能进行深入分析,以保证该项职能在高校管理中取得广泛的应用。

赵颖[8](2018)在《论公共关系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功能及运用》文中认为高校公共关系的关键作用在于提高高校本身的社会形象,具体从高校内部的团结和外部的发展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并运用公共关系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完善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将公共关系运用与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有利于高校建立良好的内外关系,进而营造出适合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为高校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姜涛[9](2018)在《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的雨洪管理问题研究 ——以中美部分高校为例》文中指出在我国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环境适应性的可以应对城市雨洪灾害的海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基于雨洪管理的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实现减轻城市雨洪、改善水环境、节约城市管理成本、营造视觉美感等多个目标。建设海绵高校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未来生态校园发展的重要方向。本论文针对高校校园的雨洪管理问题,从风景园林学的角度探索在高校校园景观中实现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具体策略和途径。论文从梳理国内外雨洪管理的发展历程开始,探索了高校雨洪管理的发展进程,为我国海绵高校建设提供发展思路。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论文详细分析了美国多所高校雨洪管理相关文件的内容,为我国高校雨洪管理提供参考借鉴。结合我国高校的特点,分析了雨洪管理措施的适宜性问题,并对具体的设计目标、策略和过程以及模型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雨洪管理措施实施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水系等)也进行了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对50所美国高校总体规划文件的分析表明,不同高校总体规划文件中雨洪管理的地位和内容有较大差异,并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总体规划文件中雨洪管理的具体目标涉及对校园水系的修复、流域保护和可持续场地构建等方面,雨洪管理的内容则包括现状环境、具体策略和建议、项目建设和评价、合作与外联等。总结了规划文件编制具有基础资料丰富、弹性规划、规划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特点。(2)对24所美国高校雨洪管理专项规划文件分析表明,其雨洪管理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执行总结、现状分析、规划控制和建议、规划实施与评价等方面,每部分内容结合具体高校的情况而有所差异。我国的高校雨洪管理规划编制应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充分借鉴美国高校在政策规范、设计导则、基础数据库构建、雨水模型评价与分析、可衡量的目标与评价、规划的一般方法和成果等方面的有益成果,并积极与校园总体规划、景观规划进行衔接,探索出适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校园雨洪管理规划模式与方法。(3)高校校园雨洪管理问题的存在成因比较复杂,地形地势、降雨量、管道尺寸大小、绿地情况等都可能会造成校园内涝问题的产生。因此,其解决策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等共同应对雨洪问题。(4)高校校园绿地雨洪管理应注重结构性措施和非结构性措施(组织、管理、制度等)的联合使用。同时,对校园绿地土壤、水系、管网等的调查和监测,对于绿地雨洪管理的决策起着基础支撑作用。(5)不同高校校园绿地应结合场地特点在校园尺度和场地尺度两个层面进行雨洪管理规划。校园尺度侧重于总体的雨洪管理策略和途径,场地尺度则侧重于具体最佳管理实践设施(BMP设施)的布局和整合。高校绿地在对校园地面雨水径流的量和质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融入艺术化雨水设计理论(ARD)提出的其他设计目标进行多目标设计。(6)通过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和统计方法提取了结合雨洪管理的高校绿地景观的视觉感知要素,认为其视觉感知主要集中在色彩、植物搭配和组合、水体的形态等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BMP设施而言,其具体的视觉感知要素也有差异。在高校绿地的规划建设和改造中应该结合具体的BMP设施特点,优先对显着影响师生视觉感知的景观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与布局。(7)成都高校校园的海绵型绿地建设正在快速发展。成都多所高校的调研表明,相当一部分校园绿地土壤和水系存在不达标的情况,这也成为其利用绿地和水系进行雨水下渗和滞留的障碍。因此,需要结合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改进。对51处高校校园绿地的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不同功能区和类型绿地其具体的土壤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种类型的绿地其具体指标也变化幅度较大。为了促进各绿地植被的正常生长和促进雨水下渗,其应该结合各绿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如对于土壤压实度过高和含水量过低的绿地,应该进行松土和灌溉;对于土壤有机质和营养成分过低的或板结的绿地,则应该及时施肥,或者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对于土壤pH不符合植被生长情况的,则应通过添加酸性或碱性肥料来改善土壤pH。对34处高校校园景观水体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有16处水体为劣Ⅴ类,占到调研水体的47.06%,这些水体类型涉及水池、河道、景观湖等。而造成这些景观水质较差的原因主要是BOD、COD、TN和NH3-N等的超标,同时劣Ⅴ类水体其浊度和色度也往往难以满足标准,对其视觉美感造成一定的影响。(8)以成都代表性高校为例,展示了结合雨洪管理的高校校园绿地设计的方法,并通过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模型)验证了方案在降雨径流量的削减和径流水质净化方面的效果。同时还尝试构建了成都高校校园雨洪管理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为成都其他高校绿地的雨洪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苗耘[10](2017)在《基于文献的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最好大学”排名的发布和200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发布,排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从最初为那些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提供择校指导,发展到今天被高校、政府、用人单位以及捐赠者等多方主体广泛关注和应用,但也引起了诸多争议。已有研究虽然已经对学生、教师、高校、政府以及用人单位等不同主体在行为过程中“是否应用排名”、“如何应用排名”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多应用主体的应用行为、原因/目的、应用产生的影响以及应用过程中排名所体现价值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较少。为全面了解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原因/目的、产生的影响等现状,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分析,本研究选择对1994-2014年间发表的130篇学术性文献进行质性的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大学排名被考生和家长、高校、政府和拨款机构以及其他应用主体等广泛应用于学生的择校,高校的内部管理、公共关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政府的高等教育改革、经费分配,用人单位的毕业生招聘等17个类别的50种具体应用行为中。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原因/目的可分为主体应用的目的和排名本身的原因二个类别10种具体原因/目的。从应用主体来看,提升高校名次、高校竞争资源、提升机构或个人的声誉和地位、获取高等教育信息和数据、改善高等教育质量是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主要目的。从排名本身来看,排名指标的导向性、广泛的影响力、简单易获取的特征、能够提供高等教育相关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是排名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应用主体需求的内在特征。各主体应用排名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和有争议的影响等三个类别10种具体影响。其中,排名应用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管理的挑战、高校根本任务和初始教育目标的偏离,以及教学和科研发展的不平衡等方面。排名应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高校外部关系的改善、以及排名方法的改善等方面。排名应用有争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招生与择校、学生的学习经历以及高校排名名次的影响等方面。在上述样本文献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还依据哲学价值理论,结合媒体报道、政策报告等其他类型的文献,对50种具体应用行为的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估和案例分析,将其分为合理应用为主、合理应用与滥用并存、滥用为主和误用为主等多种价值类型。结果显示,不管是从不同价值类型的应用行为的数量本身来看、还是考虑在样本文献中的重要程度后不同价值类型行为的比例,合理应用为主的行为所占的比例均最高,说明大学排名在各主体的应用行为中所发挥的价值总体上是较为积极的。但仍有部分应用主体或将大学排名错误地当做追求目标,或放大大学排名的信息工具价值,对大学排名进行误用和滥用。

二、公共关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共关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对高校危机事件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校园危机沟通的相关概念
    2 文献回顾
        2.1 校园危机沟通研究
        2.2 危机信息加工中的归因
        2.3 归因对行为决策的直接影响
        2.4 归因对行为决策的间接影响
        2.5 危机情绪对读者回应策略偏好的影响
        2.6 基于社交媒体的危机沟通特点
        2.7 社交媒体线索对读者危机反应的影响
    3 理论解释
        3.1 Yum和 Jeong的危机沟通模型
        3.2 危机情绪影响回应策略偏好的相关理论
        3.3 社交媒体线索对读者危机反应的影响机制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1 对前人研究的分析
    2 本研究的问题
    3 研究思路
    4 研究假设
    5 研究意义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研究一 大学生对报纸新闻报道中高校危机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
        实验1 危机事件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2 公共关系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3 学生的负性情绪对不同调节取向回应策略偏好的影响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研究一 讨论
        研究一 结论
    研究二 大学生对微博中高校危机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
        实验4 用户评论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5 新闻中危机事件归因维度信息与用户评论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6 新闻中公共关系归因维度信息与用户评论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1 研究目的及假设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7 学生阅读新闻后对危机事件的初始感知与用户评论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8 学生的负性情绪对不同情绪应对策略偏好的影响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研究二 讨论
        研究二 结论
第四部分 总讨论
    1 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2 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影响的认知加工机制
    3 微博评论线索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4 微博评论对学生危机反应影响的认知加工机制
    5 报纸与微博平台上学生对高校危机事件认知加工机制的异同
    6 本研究对高校危机沟通实践的启示
    7 本研究的不足
    8 研究展望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公共关系视角的ZY学院招生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招生策略方面的研究
        1.3.2 学校公共关系方面的研究
    1.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框架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 招生策略
    2.2 公共关系理论
        2.2.1 公共关系定义
        2.2.2 公共关系的要素分析
    2.3 学校公共关系理论
        2.3.1 学校公共关系定义
        2.3.2 学校公共关系对象
    2.4 危机管理过程理论
    2.5 环境分析理论
        2.5.1 PEST分析
        2.5.2 波特五力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ZY学院现行招生策略研究
    3.1 ZY学院简介及招生情况
        3.1.1 ZY学院简介
        3.1.2 ZY学院招生情况
    3.2 ZY学院招生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3 ZY学院现行招生策略
        3.3.1 组建以在校生为主体的招生团队
        3.3.2 以高考咨询服务的方式与考生及家长建立联系
        3.3.3 与各省高中班主任建立友好关系
        3.3.4 运用名人效应对学校进行宣传
        3.3.5 在招生计划方面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3.4 ZY学院现行招生策略存在的问题
        3.4.1 在校生和教职工对招生工作的认识亟待提高
        3.4.2 与高中班主任的关系维护有待加强
        3.4.3 对考生及家长的宣传工作不到位
        3.4.4 对媒体的重视有待提高
        3.4.5 对政府主管部门的公共关系建设缺乏力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招生为目标的公共关系与ZY学院招生效果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4.1.1 相关变量界定
        4.1.2 假设的提出
    4.2 基于案例分析法的变量测量
        4.2.1 探索性案例分析方法
        4.2.2 访谈设计
        4.2.3 数据收集
        4.2.4 数据编码及分析
    4.3 以招生为目标的公共关系问卷调查与分析
        4.3.1 问卷设计
        4.3.2 研究样本及描述统计
        4.3.3 信度分析
        4.3.4 效度分析
    4.4 以招生为目标的公共关系对ZY学院招生效果的影响分析
        4.4.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公共关系与招生效果间的相关性分析
        4.4.3 公共关系与招生效果间的回归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公共关系视角的ZY学院招生策略制定
    5.1 内部教职工策略
        5.1.1 优化薪酬待遇及奖励政策,激发教职工招生积极性
        5.1.2 拓宽沟通渠道,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5.1.3 培育组织文化,增强组织认同感
    5.2 在校生策略
        5.2.1 树立正确的团队价值观,增强组织凝聚力
        5.2.2 开展有针对性的团队培训,提高主管领导能力
        5.2.3 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在校生满意度
    5.3 高三班主任策略
        5.3.1 邀请校园实地参观,提升学校认可度
        5.3.2 加强日常联系与互动,保持紧密关系
    5.4 考生及家长策略
        5.4.1 提高宣传力度,扩大学校知名度
        5.4.2 确保信息全面性和真实性,提高咨询满意度
    5.5 周边社区策略
        5.5.1 参与社区共建,维护社区良好关系
        5.5.2 融入社区文化,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5.6 媒体策略
        5.6.1 重视媒体作用,维护媒体关系
        5.6.2 利用新媒体手段,拓展宣传渠道
    5.7 政府策略
        5.7.1 积极沟通,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5.7.2 关注政府动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ZY学院招生策略的实施保障
    6.1 教学保障
        6.1.1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注重青年教师培养
        6.1.2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6.1.3 加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促进教师业务发展
        6.1.4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开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6.2 制度保障
        6.2.1 继续探索创收政策,缓解学费压力
        6.2.2 制定合理的学费政策,提升学校市场竞争力
        6.2.3 建立招生渠道管理制度,扩大招生市场
    6.3 资金保障
        6.3.1 做好公关营销费用预算,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6.3.2 积极寻求社会捐赠,提高办学水平
    6.4 人力保障
        6.4.1 做好招生人员的选拔与培训,规范招生队伍
        6.4.2 做好志愿者的选拔与培训,提升学校美誉度
    6.5 危机管理保障
        6.5.1 成立组织机构,树立危机意识
        6.5.2 建立危机事件预警机制,防范和减少危机发生
        6.5.3 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挽回学校公信力
        6.5.4 积极与媒体沟通,重塑组织形象
    6.6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ZY 学院公共关系开展情况市场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3)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新媒体与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新媒体的概念界定
        2.1.1 新媒体
        2.1.2 新媒体的特点
    2.2 高校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
        2.2.1 突发事件的涵义
        2.2.2 高校突发事件的涵义
        2.2.3 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
    2.3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概念
        2.3.1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内涵
        2.3.2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阶段性划分
    2.4 研究理论基础
        2.4.1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2.4.2 权变理论
        2.4.3 危机情境组织角色理论
3 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1 缺乏新媒体管理理念
        3.1.2 基于新媒体运用的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完善
        3.1.3 管理过程中新媒体信息资源的匮乏与滞后
        3.1.4 新媒体管理手段不够丰富
    3.2 高校管理突发事件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定位不准和目标错位
        3.2.2 高校缺乏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意识和对新媒体的认知
        3.2.3 在高校突发事件中新媒体的价值体现不足
        3.2.4 高校管理人员的新媒体素养缺乏
4 国内外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应用的经验
    4.1 国外案例
        4.1.1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
        4.1.2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宿舍失火案
    4.2 国内案例
        4.2.1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高校食堂爆炸案
        4.2.2 福州大学学生身亡家长雇人干扰毕业典礼案
    4.3 案例管理经验分析
        4.3.1 对新媒体技术的管理与运用加以重视
        4.3.2 高校和政府适当联合
        4.3.3 完善高校规章制度
5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新媒体的现实应用
    5.1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原则
        5.1.1 责任担当原则
        5.1.2 快速反应原则
        5.1.3 信息公开原则
        5.1.4 沟通真诚原则
    5.2 树立新媒体管理理念
        5.2.1 养成新媒体思维
        5.2.2 开展学习培训
        5.2.3 构建新媒体共享平台
    5.3 明确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各阶段的作用
        5.3.1 事前阶段
        5.3.2 事中阶段
        5.3.3 事后阶段
    5.4 构建适合新媒体运用的管理组织体系
        5.4.1 校内部门
        5.4.2 校外组织
    5.5 丰富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手段
        5.5.1 完善使用新媒体的法规制度
        5.5.2 提高新媒体运用的技术手段
        5.5.3 基于新媒体化的心理咨询手段
        5.5.4 提升人员新媒体素养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M学院江西市场招生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市场营销概念、目标和相关哲学观念
        2.1.1 市场营销概念
        2.1.2 市场营销的目标——顾客满意
        2.1.3 市场营销哲学
    2.2 STP理论
        2.2.1 市场细分
        2.2.2 目标市场选择
        2.2.3 市场定位
    2.3 4P组合策略
        2.3.1 产品策略
        2.3.2 价格策略
        2.3.3 分销渠道策略
        2.3.4 促销组合策略
第三章 M学院江西市场招生现状分析
    3.1 M学院简介
        3.1.1 股东、发展历程和办学宗旨
        3.1.2 部门划分及专业
    3.2 M学院江西市场招生现状
        3.2.1 M学院江西市场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3.2.2 M学院江西市场文理科录取数据对比
        3.2.3 M学院江西市场各专业招生情况
        3.2.4 M学院江西市场录取、报到情况
    3.3 M学院现行招生策略
        3.3.1 招生宣传的内容和方式调查
        3.3.2 招生机构力量现状
        3.3.3 广告策略
        3.3.4 公共关系策略
    3.4 M学院现行招生策略存在的问题
        3.4.1 对M学院的品牌特色宣传不够到位
        3.4.2 招生机构力量薄弱
        3.4.3 关于教师队伍的促销还不够
        3.4.4 与招生机构合作不够充分
        3.4.5 公共关系策略未给予足够重视
第四章 M学院江西市场的营销环境分析
    4.1 M学院江西市场的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
        4.1.2 经济因素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2 M学院江西市场的微观环境分析
        4.2.1 M学院自身的情况
        4.2.2 技术环境
        4.2.3 江西市场的竞争者
        4.2.4 M学院的合作者
        4.2.5 M学院的顾客
        4.2.6 M学院的公众
    4.3 M学院江西市场的SWOT分析
        4.3.1 SWOT矩阵结果
        4.3.2 M学院的招生策略
第五章 M学院江西市场招生策略的改进
    5.1 加强自身优势的宣传,突出办学特色
        5.1.1 加强M学院品牌的宣传
        5.1.2 加强学科专业特色、师资力量的宣传
        5.1.3 加强硬件设施、实习基地的宣传
    5.2 加强招生机构的力量
        5.2.1 对招生人员的招聘、培训
        5.2.2 制定招生人员的考核制度
        5.2.3 保障招生任务的经费保障
    5.3 加大教师成果和相关激励制度的宣传力度
        5.3.1 对教师的成果和相应的激励制度加大宣传力度
        5.3.2 对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优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5.3.3 对年轻教师进修学习及相关制度加大宣传力度
    5.4 注重与校外招生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
        5.4.1 给予招生代理机构利益保障
        5.4.2 和招生代理机构合作开展招生促销活动
    5.5 加强公共关系建设
        5.5.1 加强与教育主管行政机构的公共关系建设
        5.5.2 加强与媒体的公共关系建设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中学管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肇庆市端州区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微信公众平台与学校管理相关理论探讨
    2.1 关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理论基础研究
    2.2 中学管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理论依据
    2.3 关于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2.4 对相关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第三章 中学管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问题概述
    3.1 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运营方式
    3.2 中学管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
    3.3 中学管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原则
    3.4 面向管理的中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步骤
第四章 中学管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设计
    4.2 调查取样与实施
    4.3 调查结果
    4.4 存在问题分析
第五章 问题成因分析与改进对策探讨
    5.1 成因分析
    5.2 改进对策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观察记录表
    附录2 中学微信公众平台图文发布数据表
    附录3 中学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不同群体图文数据
    附录4 WCI计算公式与指标分解
    附录5 中学微信公众平台WCI计算原始数据统计
    附录6 中学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意见调查
    附录7 访谈提纲
    附录8 访谈结果摘录
    附录9 学校管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水平评价模型
后记

(6)以公共关系传播助推高职院校UIS构建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以公共关系传播构建高职院校品牌的重要性
    1.1 高职院校的属性及公众对其刻板印象决定了开展公关传播的迫切性
    1.2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其公关传播的重要性
2 高职院校公共关系传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UIS理论的发展对院校品牌构建的指导不足
    2.2 高职院校公关传播实践中未能内外平衡发力
    2.3 公共关系传播活动需提高认识
3 高职院校UIS之构建策略与应用研究
    3.1 深化对公关传播的理解
    3.2 加强UIS战略实施的过程管理
        3.2.1 调研与分析
        3.2.2 定位与确立
        3.2.3 推广与修正
    3.3 善用公关传播, 加强内部凝聚力与对外感召力
4 结论

(7)分析公共关系职能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共关系职能概述
二、公共关系职能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一) 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观念
    (二) 利用外部公关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
    (三) 保证高校内部公众关系的协调性
三、结语

(8)论公共关系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功能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共关系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功能
二、公共关系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一) 运用媒介树立高校形象
    (二) 在日常工作中树立高校形象
    (三) 主动制造新闻树立高校形象
三、总结

(9)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的雨洪管理问题研究 ——以中美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气候变化背景下雨洪灾害的严峻性
        1.1.2 城市化对城市水文的影响
        1.1.3 灰色基础设施的局限性
        1.1.4 新时期海绵校园建设的契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国外雨洪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雨洪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概况总结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雨洪管理
        1.4.2 高校绿地景观
        1.4.3 基于雨洪管理的高校绿地景观
        1.4.4 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措施
        1.4.5 BMP设施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综合
        1.5.2 案例分析
        1.5.3 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
        1.5.4 交叉学科研究
    1.6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6.1 研究的内容
        1.6.2 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雨洪管理的历史探索与当代实践
    2.1 我国城市雨洪管理的历史回顾
        2.1.1 雨洪管理的思想和理念
        2.1.2 雨洪管理的法规和制度
        2.1.3 雨洪管理的技术体系
        2.1.4 雨洪管理的具体应用
    2.2 国外城市雨洪管理的历史回顾
        2.2.1 防洪与排水
        2.2.2 雨水收集利用
    2.3 国外高校雨洪管理的当代实践
        2.3.1 对高校快速发展建设的反思
        2.3.2 高校已建排水系统的不足
        2.3.3 国外高校建设与现代雨洪管理的发展
        2.3.4 美国典型高校雨洪管理规划相关文件介绍与分析
    2.4 我国高校雨洪管理的发展进程—以美国雨洪管理体系为参照
        2.4.1 基于美国雨洪管理进程的分析
        2.4.2 基于社会技术理论的分析—以美国雨洪管理体系为例
        2.4.3 社会技术理论下我国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发展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持续雨洪管理与高校校园绿地的关系
    3.1 高校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常用措施及其应用方法
        3.1.1 高校常见的雨洪管理措施及其应用分析
        3.1.2 高校雨洪管理措施的应用方法
    3.2 高校校园景观要素与水文过程
    3.3 结合雨洪管理规范的高校校园绿地设计要求分析
        3.3.1 国家和行业层面的分析
        3.3.2 地方层面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雨洪管理的高校校园绿地设计流程
    4.1 明确设计目标和原则
        4.1.1 设计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2 现状分析
        4.2.1 气象水文分析
        4.2.2 场地条件分析
    4.3 方案阶段
        4.3.1 雨洪管理措施设计与布局
        4.3.2 雨洪管理措施与校园绿地系统要素的整合
        4.3.3 雨洪管理技术设施规模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RD理论下高校校园绿地的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5.1 ARD理论概述
        5.1.1 理论背景
        5.1.2 主要内容
    5.2 美学目标及其设计策略
    5.3 结合雨洪管理的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美景度评价
        5.3.1 研究方法与内容
        5.3.2 评价结果与分析
        5.3.3 结合雨洪管理的高校绿地景观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5.4 其他目标及其设计策略
        5.4.1 教育目标及其设计策略
        5.4.2 娱乐目标及其设计策略
        5.4.3 安全目标及其设计策略
        5.4.4 公共关系目标及其设计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成都市高校绿地雨洪管理现状及评价研究
    6.1 高校雨洪管理措施现状调查
        6.1.1 调研方法和内容
        6.1.2 样点选择
        6.1.3 校园雨洪管理设施现状
    6.2 高校校园绿地土壤和水系质量调查分析
        6.2.1 土壤质量调查
        6.2.2 水系质量调查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成都市高校绿地雨洪管理规划实践研究
    7.1 现状分析
        7.1.1 区域现状分析
        7.1.2 场地现状分析
    7.2 校园绿地雨洪管理方案设计
        7.2.1 总体规划方案
        7.2.2 局部设计方案
    7.3 方案评估
        7.3.1 SWMM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7.3.2 结果与模拟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附件 高校校园雨洪管理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成都地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美国50所大学总体规划文件统计表
附录2 美国24所大学雨洪管理专项规划文件统计表
附录3 高校校园BMP设施景观美景度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4 高校绿地雨水利用景观视觉评价要素SD法评价体系表
附录5 高校土壤调查样点图
附录6 高校景观水体调查样点图
作者简介

(10)基于文献的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国家性排名的出现
        1.1.2 大学排名的国际化
        1.1.3 大学排名产生的争议和影响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大学排名
        1.2.2 应用与价值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关于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及其分类的研究
        1.3.2 关于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原因/目的及其分类的研究
        1.3.3 关于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产生的影响及其分类的研究
        1.3.4 关于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价值评估的研究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意义
    1.5 论文主要章节安排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路线与方法
        2.1.1 研究路线
        2.1.2 研究方法
    2.2 数据的来源与收集
        2.2.1 内容分析数据的来源与收集
        2.2.2 问卷调查数据的来源与收集
    2.3 样本文献内容的筛选与编码
        2.3.1 内容分析材料的筛选
        2.3.2 编码框架的确定
        2.3.3 正式编码与验证
    2.4 有关样本文献中应用行为分类及其重要程度的分析方法
        2.4.1 应用行为分类
        2.4.2 重要程度赋权
第3章 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及其分类
    3.1 考生和家长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
        3.1.1 考生和家长的视角
        3.1.2 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3.1.3 排名名次与招生结果之间相关性分析的视角
    3.2 高校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
        3.2.1 内部管理(不含招生以及学费和奖学金政策)
        3.2.2 招生以及学费和奖学金政策
        3.2.3 公共关系(不含与排名机构的关系)
        3.2.4 与排名机构的关系
        3.2.5 战略规划
        3.2.6 人才培养
        3.2.7 科学研究
    3.3 政府和拨款机构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
        3.3.1 重点建设与重大改革
        3.3.2 质量保障与评价
        3.3.3 拨款和经费分配
        3.3.4 留学与移民政策
        3.3.5 政党间的政治博弈
    3.4 其他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
        3.4.1 企业
        3.4.2 校友和捐赠者
        3.4.3 高等教育相关组织
        3.4.4 公众和媒体
    3.5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原因/目的及其分类
    4.1 从应用主体看排名被应用的目的
        4.1.1 提升高校名次
        4.1.2 高校竞争资源
        4.1.3 提升声誉或地位
        4.1.4 获取信息和数据
        4.1.5 提高和改善高等教育质量
    4.2 从排名本身看排名被应用的原因
        4.2.1 排名指标的导向性
        4.2.2 排名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
        4.2.3 排名填补信息空白
        4.2.4 排名简单易获取
        4.2.5 排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4.3 从应用主体和排名本身看排名被批评和抵制的原因/目的
        4.3.1 从应用主体看排名被批评和抵制的目的
        4.3.2 从排名本身看排名被批评和抵制的原因
    4.4 结果与讨论
第5章 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产生的影响及其分类
    5.1 消极影响
        5.1.1 高校内部管理的挑战
        5.1.2 高校根本任务和价值的偏离
        5.1.3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不平衡
    5.2 积极影响
        5.2.1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5.2.2 高校外部关系的改善
        5.2.3 排名方法的完善
    5.3 有争议的影响
        5.3.1 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
        5.3.2 对招生与择校的影响
        5.3.3 对学生学习经历的影响
        5.3.4 对高校排名名次的影响
    5.4 结果与讨论
第6章 对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行为的价值评估及其案例分析
    6.1 对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的价值评估
        6.1.1 对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的价值评估标准
        6.1.2 对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的价值评估结果
        6.1.3 对价值评估结果的深度分析
    6.2 不同价值类型应用行为的案例分析
        6.2.1 合理应用为主行为的案例分析
        6.2.2 误用和滥用为主行为的案例分析
        6.2.3 非直接应用行为的案例分析
    6.3 关于应用主体合理应用大学排名的讨论
第7章 对大学排名应用的反思——排名的视角
    7.1 排名机构对大学排名的预期应用与实际应用的比较
        7.1.1 超出排名机构预期的应用行为
        7.1.2 基本符合排名机构预期的应用行为
        7.1.3 USNWR排名的预期应用与实际应用的案例比较
    7.2 对完善和改进大学排名方法的反思——欧洲多维排名的案例
        7.2.1 大学排名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
        7.2.2 排名的目的与设计理念
        7.2.3 排名的指标体系
        7.2.4 排名的数据获取方式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7.2.5 排名的结果展示与预期应用
    7.3 对大学排名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建议
        7.3.1 对排名机构的建议
        7.3.2 对排名国际组织的建议
第8章 结束语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与局限性
        8.2.1 创新点
        8.2.2 局限性
    8.3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排名机构对大学排名预期应用的调查问卷
缩略语清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公共关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对高校危机事件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D]. 云薏霏.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公共关系视角的ZY学院招生策略研究[D]. 王敏.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3]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安妮.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M学院江西市场招生策略研究[D]. 李艳梅.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5]中学管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肇庆市端州区中学为例[D]. 刘金牛. 广州大学, 2019(01)
  • [6]以公共关系传播助推高职院校UIS构建之策略研究[J]. 丁蕾. 科技传播, 2018(18)
  • [7]分析公共关系职能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 张晶. 散文百家, 2018(09)
  • [8]论公共关系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功能及运用[J]. 赵颖. 中国民商, 2018(07)
  • [9]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的雨洪管理问题研究 ——以中美部分高校为例[D]. 姜涛.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 [10]基于文献的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研究[D]. 苗耘.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公共关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