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五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奖

我校五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奖

一、我校五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奖(论文文献综述)

王晖[1](2018)在《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仅涵盖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科研,更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资助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生活辅导等多方面的事务。因此,深入了解并把握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现实状况,与时俱进地创新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建构学生工作新模式,对于实现高等学校持续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迫切的时代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历经传承、开拓、创新而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球化背景、信息化时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特定社会环境下,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镜像,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合理的成长成才需要,学生群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重要环节的学生工作,唯有紧贴时代脉搏,勇于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求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才能破解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对学生工作功能定位存有认知偏颇、条块式组织架构阻滞学生工作部门协调、学生工作内容缺失学生本位价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性与针对性不足、现有评估机制不完善、学生就业及心理咨询服务品质不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全面等。本研究以系统分析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青年成长理论、社会需要理论等科学理论体系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价值导向,即以人为本与公民精神、自由教育与守法意识、博雅教育与包容贵和、主题观念与责任奉献、创新能力与创业品格、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在学生工作实践创新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主体意识推进、学生工作发展机制建设、学生文化自觉唤醒、素质能力平台搭建等方面凝练出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理路。最后,以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全面呈现该校在学生工作上的创新探索。该校学生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自由、创新、和谐发展为宗旨,经过十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面向全体本科生构建并实施素质能力培育工程;从基础层、核心层、拓展层三个维度建构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目标体系;从思政教育、专业培养、人文修养、身心保障等方面搭建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实践课程平台,并建立相应的实践项目,形成“目标体系——课程平台——实践项目”的多层次、全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实践育人科学模式,探寻和建构了目标明确、标准健全、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着的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为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与实践提供了生动的示范与参考。

张红军[2](2016)在《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十一五”以来,针对“军地分离”的管理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军民医学科技从制订规划、发布指南、计划实施到成果转化应用,相对自成体系,导致科研布局相互重叠,条件建设重复投入,在研究方向整合、科技资源共享、知识信息交流和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制约了军民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等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道。然而,应用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已经无法兼顾军队医学科学研究的军地双重使命任务和身份,难以兼顾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的协调发展。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发挥其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成为了一个制约科研管理工作的瓶颈和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从军队医学科学研究活动规律及科研绩效特点出发,在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理念的指导下,在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当中,将军事医学与通用医学区别开来,通过专家判断对两大学科分别赋权,改变以往将两者混淆,甚至忽视军事医学的错误的评价理念及评价方法,以期通过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扭转这种导向对军事医学科研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发挥军队医学特有的军事医学特色和优势,同时助推生物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方法在科研绩效评估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系统分析法、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出符合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的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群。依据德尔菲法、AHP法和专家咨询结果的综合分析,成功构建了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标准分值以及数学模型。经过总体一致性检验,各项指标及权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科学合理。案例分析研究证明本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及综合评价法结果与评价目的一致,并且科学可行。相对于另外两种方法,更能充分体现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军事医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提升科研质量的导向作用。建议在今后进一步发展完善,并推广应用。研究内容本研究内容共分为7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特征以及对我国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影响和要求,重点阐述了我国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现状、存在问题,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至四章研究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理论成果、发展历程和实践探索等内容,重点围绕影响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研究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分析了开展本研究的必要性;第五、六章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构建了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第三军医大学相关二级单位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分析了本研究的可行性;第七章将本研究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我校现行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本研究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借此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果和结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特点及其对军队医学科研的影响研究成果:(1)坚持站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推进军队医学科研工作快速发展。(2)坚持以顶层设计引导军队医学科研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3)坚持依靠制度创新鼓励军队医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研究成果:当前我国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观因素对于评价的影响较大;评价方法缺乏体系化;存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脱离工作实际的现象。除此之外,应用现行的任何一种方法均不能满足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对军队医学科研创新工作提出的现实要求,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现行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均以通用医学常见的绩效指标为主要考核依据,没有考虑军事医学因保密、特殊军事用途等原因导致的科研成果产出方面的特殊性,无法体现“军事医学”在军队医学科研中的特色和优势地位;二是现行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于通用医学和军事医学采用相同的指标权重,“一把尺子”和“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对军事医学难以起到激励作用;三是现行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无法体现过程管理的质量与效果。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需求研究成果:一是继续突出军队医学科学研究质量特色,适应军改大趋势的需求;二是借鉴地方先进方法和实践经验,提升军队医学科研管理质量的需求;三是健全科研绩效评价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化科技评价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四是创新科研绩效评价方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的需求;五是利用地方科技资源和学科优势,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需求。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成果:(1)在科研绩效评估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系统分析法、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出符合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的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群。(2)依据德尔菲法、AHP法和专家咨询结果的综合分析,成功构建了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标准分值以及数学模型。(3)经过总体一致性检验,各项指标及权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科学合理。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及方法学比较研究成果:(1)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执行主体是以本课题组为代表的第三军医大学科研管理部门。以第三军医大学各二级单位作为典型评价对象,将“十二五”期间各单位与评价指标对应的数据输入评价数学模型,获得相关评价结果。(2)通过案例分析证实:通过本研究构建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及综合评价法获得的评价结果与评价执行主体的评价目的一致,同时可以有效地反映科研管理的过程情况,达到科研过程监管的效果和目的。(3)对比研究分析了综合评价法、秩和比法和现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得出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数学模型及综合评价方法,能充分体现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军事医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提升科研质量的导向作用。建议在今后进一步发展完善,推广应用。下一步研究方向:(1)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及目标在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深入和细化研究。(2)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周期与效果研究。(3)军队医学科研绩效分层分类评价的标准研究。

钱梦星[3](2015)在《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以科技为主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为了增加其科技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以巩固其科技地位。原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在当前和平发展的时代,人的生命质量越来越作为社会公平正义最为突出的标志,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风向标,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也应跟上这一大潮流。”据课题组统计,2004-2013年度我国医学领域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84项,其中有68.6%第一完成单位为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学院或附属研究所。故而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和其附属研究所成为医学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承担了我国大多数科技任务,产出了大量科技成果。科技成果不仅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智慧和才干,也彰显出我国科研水平和实力。如何科学、客观又准确的评价科技成果是目前科研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科学客观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在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遴选上报科技奖励项目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出率,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现有的科技成果评价多为“后评价模式”,即科技成果产出后对其进行评价,该评价模式的评价重点为科研产出,如论文、专利、专着、新药、医疗器械等。从科研成果管理的角度出发,该评价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科技成果的产出有一定的导向性,但仍呈现为被动的管理模式。为了进一步增加科研成果管理的主动性、提高医学科技成果评价的质量,优化医学科技成果全过程管理,本研究在国家科技部提出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思想指导下,从科技成果生命周期角度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小型专家会议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一系列分别针对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3套)。该指标体系分别由立项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应用阶段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其中软科学研究成果为7个)和17个三级指标(其中应用技术成果为16个)构成,具有良好的科学性、针对性、全面性和导向性。本研究以某军医大学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两方面的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一方面,应用该指标体系对某研究性军医大学过去4年(2010-2013)的科技成果申报项目进行回顾性评分,证实了获得各等级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分高于未获得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的得分均数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历年不同等级科技成果的回顾性评分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专家教授在拟申报科技奖励前进行成果自评的理论依据。2014年,某军医大学在科技奖励申报前应用本指标体系对拟申报项目进行评分,并严格按照评分高低遴选出申报项目,获奖比例均较往年有所提高,提示本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科技奖励的中奖率,对提升大学的学术影响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在应用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提出科成果前置管理模式的理念。“前置”是指将成果管理的介入时间从科技成果产出后前移到科技成果生产前,从申报科技奖励阶段前移到项目控制管理阶段。成果前置管理模式是指自科技成果的起始阶段(成果立项阶段)即对项目进行干预评估,早期进行成果评价、早期发现应用前景好、整合价值高的项目、早期介入管理干预。在项目实施阶段全程跟踪管理,使科技项目朝管理者预期方向发展,旨在将被动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管理、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水平,提高相关机构科技成果的产出率,有利于促进推进创新性国家建设进程。本研究以科技成果全生命周期为契合点,建立了一系列分别针对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3套)、经过实践应用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与以往的成果管理模式相比,该指标体系体现了成果前置管理的理念,本研究以某军医大学为例,对其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郭亚品[4](2014)在《我国大学科研奖励现状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研奖励政策是我国大学普遍实施的一种激励性措施,合理、适度的奖励对大学科研成果的增加、学校声誉的扩展、学者个人积极性的提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若过度激励、不当奖励则会引起一系列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科研奖励政策在科研活动的类型、级别、金额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划分规定,以便于管理实施。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大学科研奖励政策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呈现出其基本特征,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大学科研奖励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提出问题,阐述研究的意义,并对相关科研奖励的文献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界定基本概念,最后说明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第一章阐述了科研奖励的相关理论。科研奖励是整个科研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章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及经济学三个视角来分别探讨科研奖励的内涵,从而在宏观上对科研奖励的作用及实质有所认识和理解。第二章主要是对我国大学科研奖励政策文本进行系统分析,以便对其有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笔者对我国大学科研奖励政策的类型、级别与奖励金额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归纳,以获奖成果奖、论文奖、科研项目奖、专利奖这四个方面为具体分析对象,对我国大学科研奖励政策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第三章基于整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大学奖励金额的比较分析,以期呈现我国大学科研奖励政策在奖金设置上的特点。从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大学科研奖励政策金额的比较分析可知,各大学科研奖金差异性大,科研奖金与学校层次、其所在区域关联性不大,无特别明显的规律性。结语部分对全文做了小结,通过对我国大学科研奖励政策文本的分析研究,呈现出奖励类型、方式多样化,奖励思维行政化,奖励评价数量化,奖励实施重复化等特征,并对我国大学科研奖励政策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针对科研奖励的误区提出建议。

贾勇[5](2013)在《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存在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科技奖励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石。通过科学、完善的科技奖励制度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加速实现强国目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科技奖励制度的基础上,认真调研我省高校科技奖励的现状,分析我省高校科技奖励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完善我省高校科技奖励制度的具体意见。论文主要结论有:(1)陕西高校科技奖励制度存在不适应学校发展的新要求;奖励对象不合理;精神奖励不足,物质奖励分配异议大;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质疑;管理和监督不严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科技奖励制度缺乏导向性;奖励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偏重成果奖励而忽视对人的奖励;缺乏校级科技奖和青年科技奖;奖励中“马太效应”的影响;评奖环节问题多这几方面。(2)提出了以下完善陕西高校科技奖励制度的具体建议:紧密结合政府和学校科技发展战略;强化奖励的权威和声望,减少奖励数量;科技奖励以人为本;突出单一型成果;强化精神奖励并采用更为灵活的物质奖励方式;改进奖金分配制度;设置多种校级科技奖项,引入企业设置专项奖;改进科技奖励评审制度。

甘露[6](2012)在《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评价的研究》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一体化、影响共同化的趋势下,科技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当代科技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在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已成为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最活跃的主体。医科大学集医学教学、科研于一体,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都离不开医学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与创新。构建一套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建设水平,准确把握发展趋势,促进管理和科技创新,实现大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复习文献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采用文献调研法对国际科技合作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运用目标分解法与归类合并法,通过专家咨询,参照国内外有关科技评估的方法,初步拟定了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反映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一致性检验,保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某医科大学进行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管理和发展水平的评估,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证实,该指标体系能够基本反映出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和管理水平,具有实用性。本研究构建了一套能够反映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管理和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测证明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大学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为其它管理评估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为营造大学科技合作与科技创新环境,改进大学科研管理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理论依据。

余新丽[7](2014)在《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校自主权的增大和竞争的加剧,作为承担着国家发展重要战略任务的研究型大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制定富有前瞻性的大学战略规划后,如何系统地建立与确保战略规划在各个层面有效实施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关键。我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已经认识到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研究型大学关注的典型问题包括:大学战略实施有哪些内容?战略实施有哪些关键影响因素?战略实施效果好坏如何判断?等等。本研究旨在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战略实施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进行研究,以便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本研究主要以我国“985工程”高校战略规划的实施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知识图谱法等方法搜集、归纳和整理国内外大学战略研究的资料。其次,通过专家咨询、访谈法、问卷调查、结构方程建模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型大学战略实施的结构维度、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深入分析,从而构建研究型大学战略实施与绩效的关系模型。最后,以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系统分析方法对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战略实施情况予以详细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我国“985工程”高校战略管理现状。对39所高校战略规划部门概况以及32所高校“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战略实施的方法、内容和指标的分析表明:(1)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部门的职能较为完整,主要有规划、学科研究或学科建设、985/211建设事务、校园规划、信息统计、政策研究等六个方面的职能;(2)各高校在战略规划中都重视定量指标,且基本都包含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的指标;(3)各高校都开始重视战略规划的实施和落实,但还存在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多元统计法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运用SPSS20.0和Amos20.0软件对《研究型大学战略管理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战略实施的内部三个维度是参与程度、支持程度和实施深度;(2)战略实施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是沟通控制、战略领导和大学文化;(3)沟通控制影响参与程度、支持程度和实施深度,战略领导影响参与程度和支持程度,大学文化影响参与程度、支持程度和实施深度。本研究通过专家调查法和因子分析,确定了研究型大学的12个办学绩效指标,即:当量生师比,院士数,SCIE/SSCI/A&HCI论文数,SCIE/SSCI/A&HCI论文篇均被引次数,Nature和Science论文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家三大科技奖数,本科生一次就业率,留学生比例,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数,办学经费,科研经费,授权发明专利数,这12个指标分成内部和基础、成长发展、利益相关者三个因子。2006-2012年的绩效分析结果表明:“985工程”高校的科研经费,发明专利授权数,SCIE、SSCI和A&HCI论文数等绩效指标呈上升趋势,但科研产出质量等方面的绩效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差距。对战略实施、战略共识、办学绩效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参与程度与战略认同在0.05水平上有非常显着的相关,与战略理解在0.01水平有非常显着的相关,说明在规划和实施中参与越多,对规划和实施的理解和认同程度越高;(2)支持程度与战略认同和战略理解在0.01水平上都有非常显着的相关,这说明越支持规划和实施,就越理解和认同规划和实施;(3)实施深度与战略理解在0.01水平上显着相关,表明规划实施程度越深,就越理解规划和实施;(4)战略认同与内部和基础性绩效、利益相关者绩效分别在0.01和0.05水平上有非常显着的相关,这表示越认同规划和实施,内部和基础性绩效及利益相关者绩效就越高;(5)战略理解在0.05水平上与成长发展绩效有非常显着的相关,说明对规划和实施的理解,促进成长发展绩效的提高。通过对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校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规划指标,战略实施的参与度很高,为实施战略配备了相应的资源,预算与战略实施情况挂钩,实行了问责制。对上海交通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案例分析,详细分析了该校战略规划制定的方法、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战略规划的目标分解、战略实施等。本研究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实施及其效果提供了一个整体的分析视角,分析战略实施的内部结构、影响因素,构建了战略实施与绩效的关系模型,为动态研究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

彭炳华[8](2009)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以及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本研究立足于加速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收集和分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了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针对问题,建立起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多方位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来联接高校、企业、科技中介、政府四方资源,达到内外系统高效运作的状态,实现“多赢”格局。构建校企的互动合作,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创新点,作者以期通过对校企内外部发展现状的剖析,由外及内,建立科技成果校企互动转化系统,实现全方位对接的格局。这也符合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导方向,即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

江海洪,罗长坤,周林,黄建军,黄国琼[9](2003)在《第三军医大学22年重大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统计分析我校 1979年、1981年~ 2 0 0 1年 2 2年获奖重大科技成果 ,探讨我校科研工作的优势及不足 ,为进一步搞好科研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查阅学校科技档案 ,统计了我校 135 0项科技成果的数量和等级 ,分析了 312项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的科室与学科分布、研究类型结构分布、科技合作单位情况、第一完成人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果 国家奖、省部级一、二等奖分别占科技成果总数的 3.2 %和 19.9% ,比重偏低 ;获奖科室占全校专业技术科室总数的 33.3% ,学科面较窄且学科分布不平衡 ;校内外科室合作项目占 2 5 .3% ;成果第一完成人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明显。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科研创新性研究 ,突出军事医学特色 ,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 ,加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 ,扶持薄弱学科 ,加快生物医学前沿领域的研究 ,搞好人才梯队建设。

罗林枝,徐苓,单渊东,顾文英,生慧[10](2002)在《对协和医院20年科技成果的统计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拟通过对我院 1981年~ 2 0 0 0年 2 0年科技成果情况的统计分析 ,客观评价我院科研工作的优势及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我院科研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对 2 10项科技成果的数量与等级、学科专业分布、研究类型结构分布及科技成果负责人年龄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数量在增加 ,但国家奖数量偏少 ;获奖成果学科分布不平衡 ;且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 ,占 81% ,基础研究及开发性研究仅占 9%和 10 % ;每年获奖成果负责人平均年龄有一上升趋势 ,由最低 5 2 .31岁上升至 6 7.78岁 ,科研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明显。结论 应进一步发挥我院的特色与优势 ,加强科技投入 ,支持应用基础研究 ,协作开展基础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搞好特色学科建设 ,扶持弱势学科 ,同时必须加强科技人员的梯队建设

二、我校五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校五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奖(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时代背景
        1.1.2 选题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有关学生工作研究现状
        1.2.2 国内有关学生工作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简评
    1.3 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架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审视
    2.1 大学及其时代表征
        2.1.1 大学历史变迁
        2.1.2 大学自身属性
        2.1.3 大学所担之责
    2.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发展
        2.2.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起步阶段
        2.2.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探索阶段
        2.2.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停滞阶段
        2.2.4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复兴阶段
        2.2.5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阶段
    2.3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与特殊内涵
        2.3.1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
        2.3.2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定位与特征
        2.3.3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功能
        2.3.4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特殊内涵
第三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组织架构状况
        3.1.1 学校层面
        3.1.2 职能部门层面
        3.1.3 院系层面
    3.2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群体特征
        3.2.1 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3.2.2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
    3.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队伍状况
        3.3.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状况
        3.3.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管理模式概况
        3.3.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选配状况
        3.3.4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及方式
    3.4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取得的成就
        3.4.1 学生工作扩展到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多个层面
        3.4.2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更加丰富和有效
        3.4.3 学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程序日趋规范
        3.4.4 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日益得到重视
    3.5 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存在问题
        3.5.1 高等学校对学生工作功能定位存有认知偏差
        3.5.2 条块式组织架构阻滞学生工作部门协调
        3.5.3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内容缺失学生本位价值
        3.5.4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性与针对性不足
        3.5.5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现有评估机制不完善
        3.5.6 学生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品质不高
        3.5.7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全面
    3.6 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3.6.1 社会环境的变化
        3.6.2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
        3.6.3 高等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3.6.4 学生个体的变化
        3.6.5 旧观念的束缚与西方思潮的消极作用
第四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4.1 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诉求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1.1 全球化及其特点
        4.1.2 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
        4.1.3 应对全球化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2 信息化时代的人才诉求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2.1 信息化及其特点
        4.2.2 信息化对人才的需求
        4.2.3 应对信息化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3 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3.1 意识形态及其特点
        4.3.2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4.3.3 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诉求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4.1 市场经济及其特点
        4.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4.3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5.1 新时代及其特点
        4.5.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4.5.3 适应新时代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第五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
    5.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理论基础
        5.1.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5.1.2 马克思主义青年成长理论
        5.1.3 马克思主义社会需要理论
    5.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工作要求
        5.2.1 全面育人、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目标指引
        5.2.2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工作基本要求
        5.2.3 学生工作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工作基本途径
        5.2.4 发扬民主作风、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学生工作方式方法
    5.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价值导向
        5.3.1 以人为本与公民精神
        5.3.2 自由教育与守法意识
        5.3.3 博雅教育与包容贵和
        5.3.4 主题观念与责任奉献
        5.3.5 创新能力与创业品格
        5.3.6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第六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理路
    6.1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
        6.1.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推进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政治基础
        6.1.2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实现学生工作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取向
        6.1.3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学生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
    6.2 学生主体意识推进
        6.2.1 大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及其特征
        6.2.2 大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方式与途径
        6.2.3 优良学风对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6.2.4 优化学生社团环境
    6.3 学生工作发展协同机制建设
        6.3.1 建立学生工作发展协同机制的现实必要性
        6.3.2 健全学生工作的协同领导体制
        6.3.3 建构学生工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6.4 文化自觉唤醒
        6.4.1 文化自觉唤醒的必要性
        6.4.2 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6.4.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5 改进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
        6.5.1 注重传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思政教育的结合
        6.5.2 注重理论灌输与实践引导方法的结合
        6.5.3 注重专业课程与文化认同教育的结合
    6.6 加强学生工作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
        6.6.1 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能力水平
        6.6.2 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管理能力
第七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建构——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为例
    7.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基本情况
        7.1.1 生源基本情况
        7.1.2 学生学习状况
        7.1.3 理想信念教育
        7.1.4 能力修养培养
        7.1.5 辅导员队伍建设
    7.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的总体目标
        7.2.1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
        7.2.2 创新设计目标:体系化、个性化、制度化、长效化
        7.2.3 行动实施方略:坚持实践育人,实现学生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
    7.3 大学生核心素质能力培育指标体系
    7.4 大学生核心素质能力培育的实践课程平台
        7.4.1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平台
        7.4.2 专业培养实践课程平台
        7.4.3 人文修养实践课程平台
        7.4.4 身心保障实践课程平台
    7.5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评估体系
        7.5.1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课程评价机制
        7.5.2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多元激励机制
        7.5.3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信息反馈机制
        7.5.4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柔性管理机制
    7.6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保障体系
        7.6.1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制度保障
        7.6.2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队伍保障
        7.6.3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网络保障
    7.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呈现
        7.7.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总结
        7.7.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图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研究工作的总结
        8.1.1 明确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
        8.1.2 提出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协同育人机制
        8.1.3 形成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创新理路
        8.1.4 建立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体系化、个性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创新体系
        8.1.5 建构了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矩阵式实践模型
        8.1.6 搭建了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网络平台
        8.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成果取得了高价值推广应用效应
        8.1.8 总结出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实践育人创新模式
    8.2 研究工作的展望
        8.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的“立德树人”新内涵研究
        8.2.2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蕴涵的学生工作新理念研究
        8.2.3 国家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文件明确的学生工作新要求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科研绩效评价理论
    2.3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
    2.4 讨论
第三章 国内外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
    3.1 我国科研绩效评价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
    3.2 国外科研绩效评价的实践
    3.3 国外科研绩效评价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现状和需求分析
    4.1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现况
    4.2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SWOT分析及模型构建
    4.3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需求分析
    4.4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的的必要性分析
第五章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1 指标体系构建目的
    5.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3 指标体系构建
    5.4 讨论
第六章 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
    6.1 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6.2 评价原理及方法
    6.3 评价结果及分析
    6.4 讨论
第七章 对比研究及建议
    7.1 现行评价的概况
    7.2 评价结果的比较研究
    7.3 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7.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工作
致谢

(3)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课题设计与目的
    一、课题设计
    二、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部分 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 医科大学科学理论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二) 医科大学应用技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三) 医科大学软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四) 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三、讨论
        (一) 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内涵
        (二) 本研究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第三部分 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回顾性验证结果
        (二) 前瞻性验证结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一、前置管理模式的提出
    二、前置管理模式的具体内涵与特点
    三、获奖成果优势特征与相应的管理对策
        (一) 加强优势学科建设
        (二)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三) 整合资源协同合作
小结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主要研究结果
    三、创新点
    四、存在不足及研究方向
附录
    附录1: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2: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我国大学科研奖励现状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科研奖励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科研奖励的社会学理论
        一、默顿规范下的科研奖励理论
        二、齐曼后学院科学理论
        三、拉图尔和伍尔加的信用循环理论
    第二节 科研奖励的心理学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二、强化理论
        三、佛隆的期望理论
    第三节 科研奖励的经济学理论
第二章 我国大学科研奖励的类型、级别与额度
    第一节 我国大学科研奖励类型分析
        一、我国大学科研奖励的主要类型及数量分析
        二、我国大学科研奖励的其他类型及数量分析
    第二节 我国大学科研奖励级别分析
        一、获奖科研成果奖的级别分析
        二、论文奖的级别分析
        三、科研项目奖的级别分析
        四、专利奖的级别分析
    第三节 我国大学科研奖励额度分析
        一、获奖科研成果奖的额度分析
        二、论文奖的额度分析
        三、科研项目奖的额度分析
        四、专利奖的额度分析
第三章 我国大学科研奖励额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不同层次大学科研奖励额度分析
        一、985大学科研奖励额度分析
        二、211大学科研奖励额度分析
        三、普通大学科研奖励额度分析
        四、各层次大学科研奖励额度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不同区域大学科研奖励额度分析
        一、东部地区大学科研奖励额度分析
        二、中部地区大学科研奖励额度分析
        三、西部地区大学科研奖励额度分析
        四、各区域大学科研奖励额度的比较分析
结束语 对我国大学科研奖励政策的思考
    一、我国大学科研奖励的特征
    二、我国大学科研奖励的影响
    三、走出大学科研奖励的误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存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外科技奖励制度概述
    2.1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2.2 我国科技奖励发展趋势
        2.2.1 奖励主体多元化
        2.2.2 奖励更趋人本化
        2.2.3 奖励程序更趋科学化
    2.3 国外科技奖励的特点
        2.3.1 政府高度重视
        2.3.2 社会力量成为奖励主体
        2.3.3 奖励“以人为主”和“少而精”
        2.3.4 奖励向新研究领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倾斜
        2.3.5 奖励都具有崇高的荣誉性
    2.4 中外科技奖励制度的比较
        2.4.1 奖励主体不同
        2.4.2 奖励对象不同
        2.4.3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重
        2.4.4 获奖效应
第三章 陕西高校科技奖励制度现状
    3.1 陕西高校在全省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3.2 陕西高校科技奖励现状
        3.2.1 奖励标准和奖励对象
        3.2.2 奖项设置和颁奖方式
        3.2.3 科技奖励评审
第四章 陕西高校科技奖励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陕西高校科技奖励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不适应学校发展的新要求
        4.1.2 奖励对象不合理
        4.1.3 精神奖励不足,物质奖励分配异议大
        4.1.4 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质疑
        4.1.5 管理和监督不严
    4.2 陕西高校科技奖励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缺乏导向性
        4.2.2 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
        4.2.3 注重成果奖励而忽视对人的奖励
        4.2.4 缺乏校级科技奖和青年科技奖
        4.2.5 奖励中“马太效应”的影响
        4.2.6 评奖环节问题多
第五章 完善陕西高校科技奖励制度的建议
    5.1 紧密结合政府和学校科技发展战略
    5.2 强化奖励的权威和声望,减少奖励数量
    5.3 科技奖励以人为本
    5.4 突出单一型成果
    5.5 强化精神奖励并采用灵活的物质奖励方式
    5.6 改进奖金分配制度
    5.7 丰富科技奖项设置
        5.7.1 奖励对象以单一型成果为主
        5.7.2 评价标准和奖励等级
        5.7.3 设置新兴学科专项奖
        5.7.4 设置青年科技奖
        5.7.5 引进企业联合设立专项奖
    5.8 完善科技奖励评审制度
        5.8.1 申报环节推广推荐制
        5.8.2 评审专家选拔
        Abstract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和手段
    1.4 研究流程(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基本概念和理论解析
    2.1 国际科技合作
    2.2 组织运行模式
    2.3 科技评价
第三章 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拟
        3.1.3 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3.1.4 小结
    3.2 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2.1 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咨询表的设计原理
        3.2.2 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咨询
        3.2.3 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单排序
        3.2.4 评价指标权重层次总排序和综合权重的确定
        3.2.5 小结
第四章 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的综合评价
    4.1 综合评价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4.2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和结果的计算
    4.3 小结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 1 大学战略的研究
        2.1.1 大学战略研究概况
        2.1.2 大学战略研究综述
    2.2 大学绩效的研究
        2.2.1 大学绩效研究概况
        2.2.2 大学绩效研究综述
    2.3 大学战略和大学绩效研究述评
3 我国研究型大学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3.1 我国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部门概况
    3.2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规划
        3.2.1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3.2.2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战略
        3.2.3 “985 工程”高校“十二五”规划指标
    3.3 我国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的实施
        3.3.1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3.2 问卷设计与过程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研究型大学战略实施结构维度和影响因素研究
    4.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1.1 研究目的和研究的问题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战略实施的内部结构分析
        4.2.2 战略实施的影响因素
        4.2.3 影响因素与战略实施的关系
    4.3 本章小结
5 战略实施与绩效相关性研究
    5.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研究方法
    5.2 大学绩效指标的遴选
        5.2.1 大学绩效指标的整合和编制问卷
        5.2.2 专家的选取和大学绩效指标的确定
        5.2.3 数据的收集
    5.3 研究型大学的绩效分析
        5.3.1 绩效的内部构成
        5.3.2 绩效分析
        5.3.3 绩效的差异和分类
    5.4 战略实施与绩效关系初探
        5.4.1 战略实施与绩效的关系
        5.4.2 战略共识及战略实施与战略共识的关系
        5.4.3 战略实施、战略共识与绩效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6 着名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与实施研究
    6.1 研究对象和概况
        6.1.1 样本选择
        6.1.2 研究方法
    6.2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
        6.2.1 伊利诺伊大学系统战略规划制定的背景和概况
        6.2.2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战略规划的制定
        6.2.3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战略规划的实施
        6.2.4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战略规划的评估和保障
    6.3 本章小结
7 我国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与实施案例分析——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7.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7.2 战略规划的制定
        7.2.1 战略规划制定概况
        7.2.2 战略规划制定的方法
        7.2.3 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7.3 战略规划的实施
        7.3.1 战略举措
        7.3.2 关键绩效指标
        7.3.3 战略规划的目标分解和监控
        7.3.4 战略实施保障
    7.4 学校的发展与绩效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与建议
    8.2 意义和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项目
致谢

(8)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理论分析
    2.1 高校科技成果相关定义
    2.2 科技成果转化
    2.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介绍
第三章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概况
    3.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分析
第四章 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高校内部创新建设
    4.2 建立高校与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联盟机制
    4.3 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4.4 构建政策法规宏观保障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第三军医大学22年重大科技成果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来源及统计方法
二、统计结果
    1.获科技成果奖的数量和等级
    2.获重大科技成果的科室与学科分布
    3.获重大科技成果的科室数情况
    4.获重大科技成果研究类型结构分布
    5.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合作情况
    6.获重大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
    7.重大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职称
三、讨论与建议

(10)对协和医院20年科技成果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
二、 结果
    1. 获科技成果的数量与等级
    2. 获科技成果的学科专业分布
    3. 获科技成果的研究类型分布
    4.获科技成果的负责人年龄结构
三、 讨论与建议

四、我校五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奖(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D]. 王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2]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 张红军. 第三军医大学, 2016(12)
  • [3]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 钱梦星. 第二军医大学, 2015(05)
  • [4]我国大学科研奖励现状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D]. 郭亚品.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5]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存在问题研究[D]. 贾勇. 西北大学, 2013(05)
  • [6]医科大学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运行模式评价的研究[D]. 甘露. 第三军医大学, 2012(06)
  • [7]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D]. 余新丽.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8]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 彭炳华. 中南大学, 2009(04)
  • [9]第三军医大学22年重大科技成果统计分析[J]. 江海洪,罗长坤,周林,黄建军,黄国琼.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3(03)
  • [10]对协和医院20年科技成果的统计分析[J]. 罗林枝,徐苓,单渊东,顾文英,生慧.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2(02)

标签:;  ;  ;  ;  ;  

我校五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