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据存储备份设备概述

网络数据存储备份设备概述

一、网络数据存储备份设备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王尧[1](2018)在《基于云的面向广发银行的虚拟化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重要数据不断集中,应用系统的数量不断增加,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同时,商业银行的机房规模不断扩大,机房的维护费用持续增长,但是设备的性能却无法被充分利用。所以,更好的利用软硬件资源,精简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基础架构,提高商业银行网络和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各种资源的良好管理,减少信息化系统基础架构的扩张,用较少的成本投入来实现高效的产出,已经成为所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首先介绍了云计算环境下广发银行一级分行虚拟化设计与实现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广发银行一级分行的现有基础架构,通过分析和研究虚拟化技术实现原理和关键技术,搭建数据中心私有云平台。本文通过VMware vSphere虚拟化技术设计了快速有效而且具有可扩展性的服务器资源池架构,该资源池具备资源管理、用户管理、HA管理、迁移管理、克隆和模板管理、备份和还原管理等功能;同时通过Cisco的虚拟交换技术和虚拟防火墙技术设计了更加稳定、可靠的网络底层架构,该网络架构主要包含VSS虚拟交换机统一管理和Active/Active防火墙故障切换。项目设计从广发银行一级分行现有架构出发,以节省资源、节约成本、增强可用性为设计原则。

李燕霞[2](2018)在《电力应急通信专网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随之增加。电力应急通信专网是对电力供应系统实施应急管理的专用通信网络。维护电力应急通信专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提升电力系统应急管理能力,减轻电力系统故障对供电造成的影响。及时稳定的运行状态采集能够为电力应急通信专网的可靠稳定运行提供数据支撑。本文以山东省电力应急通信专网为背景,研究分布式数据采集技术,实时获取网络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和安全状况,设计并实现了电力应急通信专网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首先,设计并实现了分布式数据采集方法,按照“就近采集”的原则和采用“水平扩展”的方式,在各地市公司部署多个采集节点,并行采集电力应急通信专网运行数据。面向不同的数据采集对象设计并实现了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描述如下:(1)针对移动终端和服务器开发数据采集客户端,采集设备运行状态数据。(2)通过发送、回收探测包,解析应答报文的方式采集链路运行状态数据。(3)采用模拟登录和基于SNMP访问MIB的方式采集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运行状态数据。(4)采用网络爬虫的方式采集防火墙、IPS等网络安全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其次,设计并实现了数据存储与备份方法,其中数据存储采用三级存储体系,包括本地采集节点离线存储、省服务器存储以及远程备份服务器存储。数据备份是将采集数据进行备份,避免数据丢失,同时增量备份设备配置和日志文件,用于恢复设备配置以及通过日志信息查找设备故障原因等。再次,设计并实现了数据分析方法,其中网络拓扑异常检测将网络中节点连接关系发生非预期变化的情况视为异常,提出一种基于链路冗余预处理的网络拓扑异常检测技术,及时定位网络拓扑中的异常情况。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安全存储、备份及呈现网络数据,能够及时发现网络拓扑异常,及时对违规进程和端口的操作、设备运行异常或故障情况进行告警,满足用户需求。

吴婷[3](2011)在《SAN网络数据存储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设计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校园网的应用日益丰富,高效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建设的重点。现今的校园网不仅应具有更高的带宽、强大的性能以及保证校园网无中断运行的可靠性,还必须能对不同数据流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以便有效和充分的利用网络传输带宽,校园网信息存储的问题随之而来。选择合理的存储体系结构,实现校园网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将基于SAN的网络数据存储应用到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中,解决目前该校网络数据存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升该校的校园网质量和效率,为实现该校提出的“现代化管理”目标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针对该校目前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网络信息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该校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在网络数据存储方面的需求。2.对目前主流的网络数据存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就应用对象、应用环境、应用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了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网络数据系统的设计方案。3.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网络数据存储系统采用DELL公司的整套设备(包括服务器、光纤交换机、网络存储等)实施了FC SAN的网络数据存储系统架构,本论文对该系统实施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与描述。论文选取SAN网络数据存储系统为研究课题,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张健[4](2010)在《电力企业核心业务数据存储方案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存储在现代信息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支撑全局的基础性环节,为各类上层应用的高效运行提供可靠保障。如何确保核心数据的安全、确保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和高性能,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电力系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力信息化的深入以及电力改革的进行,电力系统的数据也随之日益庞大,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在给电力系统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及电网自动化水平的高速发展,一旦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将危机电网的安全运行,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随着电力企业数据量的爆发式的增长和数据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必需具有高可用性,具备完备可靠的数据存储/备份/容灾等功能。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以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电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分析了数据存储和数据备份的相关技术,分别阐述了数据存储和数据备份的发展趋势,并比较了几种典型的数据存储系统结构和几种典型的数据备份结构。2.分析了现有电力企业核心业务的数据特点,以及原有系统数据分散存储模式的缺点,包括很强的服务器依赖性,数据传输速率低,安全性差,难以保证数据的持续可用性等等。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文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存储域网络的数据集中存储与备份方案,进行了方案的分析和设计,并采用了Veritas Backup Exec软件进行了方案的实施。3.考虑到发生重大灾难时也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本文又设计了一种基于SAN的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方案,该方案能在发生事故后立刻接管数据中心的工作继续保证服务的运行,使得损失到达最小。

刘冬梅[5](2009)在《电力企业网络容灾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信息化工作的逐步展开,电力系统业务数据爆炸性增长,电力企业对各种应用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业务应用不仅要求数据必须保证全天24小时可用,同时还要求在存储设备出现故障甚至发生区域性灾难的情况下也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各类应用系统的基础--“数据”,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因此,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近期也提出网络数据存储智能化建设。现今,在许多供电企业仍然以传统的手工备份方式及以服务器为中心的DAS方式进行数据备份,经常因为系统升级、搬迁和自然灾害造成大量的数据流失,给整个电力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面对这样的状况,提出构建数据自动备份自动恢复智能监控的电力企业网络容灾存储系统,以期能有效地解决电力企业数据存储问题。在此背景下,考虑到电力企业具有基本相同的数据特点及存储需求,本文以笔者参与的白云供电局网络容灾存储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为例,通过对白云供电局信息网络现状、数据存储现状及存储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白云供电局数据存储目标,并通过对三种存储技术及容灾系统的分析研究,其中重点分析研究了ISCIS协议及IP-SAN存储技术,最终确定采用基于ISCIS的IP-SAN网络容灾存储方案。同时考虑到白云供电局对系统高可用性的特殊要求,因此确定建立本地数据中心和远程备数据中心构成异地容灾存储系统,实现了系统的异地容灾。完成网络存储方案选择后,结合白云供电局实际情况,本文重点研究设计了白云供电局网络容灾存储系统;其中包括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设计、备份与恢复策略设计、灾难恢复计划设计。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研讨了三个重要技术问题,第一是绕开防火墙进行数据交换;第二是与操作系统兼容确保数据备份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在各台主机上;第三是数据备份系统调度策略控制功能的软件结构设计。最终建立了适合白云供电局并普遍适合现今电力企业实际存储需求的网络容灾存储系统。该网络容灾存储系统能有效解决现今电力企业数据存储的需求,并为企业建立适合自身需求的数据存储备份系统提供参考。最后本文对该网络容灾存储方案进行总结,介绍了本系统的技术特点,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马林[6](2009)在《基于光纤通道的数据备份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呈爆炸式的增长,软件错误、硬件故障、人为误操作、病毒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常引起数据的丢失,而数据备份技术的出现为防止数据丢失提供了最佳方法。但备份过程的中数据传输占用了业务服务器大量的资源,数据备份系统的性能受制于网络带宽,并且难以实现存储设备的共享;在数据量剧增的情况下,当前数据备份技术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数据备份新技术的出现。光纤通道技术是一种新兴起的数据传输技术,用于计算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相对较少的通道控制芯片,使其管理简单,故障点少,连接距离远,可扩展性强,传输性能高,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光纤通道技术应用到数据备份技术中,能够解决备份数据传输的带宽瓶颈和服务器负载的问题。论文分析了光纤通道协议的关键技术、数据备份的相关理论以及NDMP协议;提出了使用光纤通道技术进行异地数据备份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备份的相关设备单独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存储区域网络,使备份数据仅在存储区域网络内部传输,加快了备份数据的传输速度,降低了局域网的负载量;同时在NDMP协议的控制下,使业务服务器从备份数据的传输中解脱出来,最大限度的释放了业务服务器的负载;解决了当前数据备份系统中的带宽瓶颈和服务器负载问题。最后,使用OPNET仿真验证了基于光纤通道数据备份技术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把光纤通道技术应用到数据备份系统后,数据备份对局域网的网络时延影响较小,并且业务服务器的负载大幅下降,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备份系统的性能。

苏公瑾[7](2009)在《SAN和NAS融合的无线电容灾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各行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和完整,系统容灾已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得到了深入研究,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存储备份技术是容灾备份系统的关键,它关系到容灾策略的有效布置和实现。随着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存储网络已经作为独立的体系来构建存储备份平台,提高了存储规模、效率和可扩展性。河南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备份中心是国家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容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异地容灾备份的运营维护和管理任务。随着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业务不断扩展,应用数据量不断增加,在备份中心建立高效、安全、集中、满足多种应用的存储备份网络成为中心发展中的一个重点。本文以备份中心网络存储建设项目为背景,首先对系统容灾和数据备份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当前广泛使用的存储技术DAS、NAS和SAN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介绍了三种技术各自的技术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在深入分析SAN和NAS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在备份中心设计并实施了一个融合SAN和NAS的网络存储备份系统,使用SAN构建基于光纤网络的高速存储平台,用于主要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同时使用NAS构建了基于LAN的存储平台,用于文件共享访问。这种融合的网络存储备份平台在满足主要业务系统的高性能数据访问需求的同时,兼顾边缘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共享的需要,实现了有效的信息整合和数据存储。

薛竑炜[8](2009)在《灵山公司数据集中备份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灵山公司各类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越来越依靠信息应用系统处理各类日常业务。各应用系统承载的大量业务数据是公司业务正常运作的基础,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人为因素、计算机硬软件故障、病毒等都会造成数据的丢失,造成重大损失。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保护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深入研究了数据备份和服务器存储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然后对公司当前网络环境、数据及存储状况、备份情况和要求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当前各应用系统数据备份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与现有IT环境及应用系统数据备份和归档要求,本文提出了数据集中备份系统的设计方案。方案基于LAN-Base备份拓扑结构,具有构架灵活,无需改变任何网络结构,充分利用主干网络资源和与现有存储系统兼容性高的特点;方案结合使用Symantec Backup Exec备份软件,设计使用一台服务器作为介质服务器,同时连接磁盘与磁带备份介质设备,以磁盘阵列作为近线备份设备,用于日常备份,以磁带作为离线备份设备,用于数据归档与长期保留;该方案以磁盘阵列为主要备份介质设备,充分利用了磁盘阵列的读写速率高和允许多作业并发执行的特点,在进行备份和恢复过程中,主干网络受影响的时间较短,同时利用磁盘阵列Raid保护机制,增加了备份数据的可靠性;方案还使用磁带作为离线备份介质设备,利用磁带的非现场存储,备份容量无限的特性,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满足了数据的离线归档需求。本文还通过制定IPSEC安全策略,隔离了对介质服务器的非法访问,保证了它的安全性。与传统单一利用磁带介质设备的备份方案相比,方案综合了磁盘与磁带备份介质设备的优点。论文还设计了相应的备份策略,实现了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备份,较好的解决了应用系统数据备份及相关问题。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实现了公司各应用系统在线自动数据备份与数据存储的集中分层管理,基本上消除了数据丢失的隐患,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系统工作的效率,并能满足今后业务的发展和系统的扩展。

张光华[9](2009)在《基于IP存储网络数据备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网络化发展使数据的存储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数据存储容量急剧膨胀;数据存储结构网络化,存储系统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系统。网络存储已成为IT界的第三次浪潮。IP存储技术作为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IP存储作为存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系统已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数据成为关系到企业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命脉,其价值远远大于设备的价值。然而,病毒木马、软件故障、及人为误操作等不确定因素时刻威胁着数据的安全,数据安全性问题愈来愈突出。各个层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也积极关注自己系统的安全问题,对数据存储安全更加重视,备份系统成为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系统。数据备份是一种数据安全策略,是保护数据安全的有力措施,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论文结合现今企业的存储备份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三方架构的存储备份的系统,系统采用B/S结构,用Web浏览器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地点都可以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操作。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自身业务的需要设计备份方案。分别由备份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备份代理实现三方交互协议。物理上各子系统独立安装运行,逻辑上备份服务器主导整个系统的运行,备份代理和存储服务器接受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命令运行任务,用户从Web界面发出命令并发送给备份服务器处理。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IP存储的网络数据备份系统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研究了当前流行的网络存储和备份技术,重点研究了基于IP网络的iSCSI存储技术。(2)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方架构的存储备份系统,该系统可以扩展到IP SAN实现无服务器备份。并深入研究了备份系统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3)对该三方架构系统的体系结构,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4)测试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性能,结果表明系统能正常工作。

邓晓晓[10](2009)在《基于金融行业的灾难备份与恢复研究》文中提出各种各样天灾人祸的不时的发生,近距离考验着商业社会的承受力。存储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和避免信息系统故障特别是灾难的发生,难以防止企业业务处理的中断。如何使突发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护重要数据,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连续运行,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特别在美国“9.11”事件后,数据安全和灾难备份引起了现代企业尤其是金融行业的高度重视。灾难备份与恢复不但能对保障金融行业的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维持金融行业业务连续性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意识到保持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性。如何建设金融行业的容灾备份及恢复系统,成为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只有提高企业整体的灾难恢复意识和建立完善的灾难应急措施,才能保证灾难来临时从容面对。容灾系统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应用和数据的高可用性,保证即使数据中心现场灾难的情况下,关键业务停机时间最短。本文对金融行业数据备份及恢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金融行业信息及业务系统的灾难备份及恢复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在灾难备份及恢复基础上同时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本文具体以富登金融机构IT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大背景入手,而建设灾难备份中心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必要部分,可以很好的满足富登金融机构对业务数据稳定性、安全性、连续性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基于行业及企业特点,具体对业务系统的备份与恢复提出了相应的备份模式,备份策略,备份与恢复方案设计及异地备份策略。同时,在建设灾难备份中心的基础上,工作重点也经由备份过渡到保持业务连续性上来,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己经成为金融机构管理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灾难备份计划目的旨在灾难发生后尽可能减小企业内系统所受灾害并维持业务系统正常运行,保证在足够的系统支持下公司业务持续进行须确保关键操作能够正常进行。从而也可以提高企业整体服务效率,并可以进行有效的业务分析,提高决策的速度,全面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二、网络数据存储备份设备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数据存储备份设备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的面向广发银行的虚拟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研究技术概述
    2.1 虚拟化技术
    2.2 服务器虚拟化
        2.2.1 Vmware vSphere虚拟化平台
        2.2.2 基于OpenStack开源云平台技术
        2.2.3 Vmware与OpenStack对比
    2.3 网络虚拟化
        2.3.1 虚拟防火墙技术
        2.3.2 虚拟交换技术
        2.3.3 SDN网络虚拟化
        2.3.4 传统网络虚拟化技术与SDN网络虚拟化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发银行一级分行虚拟化分析与设计
    3.1 项目需求分析
        3.1.1 可行性分析
        3.1.2 项目需求概述
    3.2 总体架构设计
        3.2.1 服务器虚拟化
        3.2.2 网络虚拟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发银行一级分行虚拟化实现
    4.1 服务器虚拟化实现
        4.1.1 部署步骤
        4.1.1.1 VMware ESXi安装及配置
        4.1.1.2 创建vCenter Server数据库
        4.1.1.3 vCenter角色分配
        4.1.2 系统测试
        4.1.2.1 运维管理
        4.1.2.2 虚拟机管理
        4.1.2.3 监控管理
        4.1.2.4 备份与恢复
        4.1.2.5 高可用性设置
        4.1.2.6 服务器虚拟化平台测试
        4.1.3 效果分析
    4.2 网络虚拟化实现
        4.2.1 Active-to-Active防火墙
        4.2.1.1 网络搭建
        4.2.1.2 防火墙虚拟化功能测试
        4.2.2 VSS交换机虚拟化
        4.2.2.1 网络搭建
        4.2.2.2 交换机虚拟化功能测试
        4.2.3 效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电力应急通信专网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分布式数据采集架构研究
        1.3.2 网络运行状态数据采集方法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应急通信专网数据采集需求分析
    2.1 电力应急通信专网简介
    2.2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1 功能需求概述
        2.2.2 分布式数据采集需求分析
        2.2.3 数据分析需求分析
        2.2.4 数据存储与备份需求分析
        2.2.5 可视化呈现需求分析
    2.3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应急通信专网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系统设计目标
        3.1.2 系统架构设计
        3.1.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3.1.4 系统数据库设计
    3.2 系统详细设计
        3.2.1 分布式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2.2 数据分析模块设计
        3.2.3 数据存储与备份模块设计
        3.2.4 可视化呈现模块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应急通信专网数据采集系统实现
    4.1 分布式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4.1.1 移动终端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4.1.2 链路运行状态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4.1.3 网络设备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4.1.4 网络安全设备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4.1.5 服务器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4.1.6 采集任务分配子模块实现
    4.2 数据分析模块实现
        4.2.1 网络拓扑异常检测模块实现
        4.2.2 违规进程和端口检测模块实现
        4.2.3 设备运行异常及故障检测模块实现
    4.3 数据存储与备份模块实现
        4.3.1 数据存储模块实现
        4.3.2 数据备份模块实现
    4.4 可视化呈现模块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急通信专网数据采集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环境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移动终端数据采集模块功能测试
        5.2.2 链路运行状态数据采集模块功能测试
        5.2.3 网络拓扑异常检测模块功能测试
        5.2.4 网络设备数据采集模块功能测试
        5.2.5 网络安全设备数据采集模块功能测试
        5.2.6 服务器数据采集模块功能测试
        5.2.7 数据备份模块功能测试
        5.2.8 可视化呈现模块功能测试
    5.3 系统非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3)SAN网络数据存储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设计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研究现状
    1.2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实施意义
    1.3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2 校园网数据存储需求分析
    2.1 学校校园网应用背景
        2.1.1 校园网应用背景
        2.1.2 新校区校园网络
    2.2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应用需求分析
    2.3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的实现目标
3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SAN
    3.1 数据存储技术的特点
    3.2 主流的数据存储技术
    3.3 数据存储技术的比较
        3.3.1 NAS与DAS的区别
        3.3.2 SAN和NAS的区别
        3.3.3 SAN、NAS、DAS的综合比较
    3.4 存储区域网络(SAN)
        3.4.1 SAN的组成
        3.4.2 SAN的传输
        3.4.3 SAN的特点
        3.4.4 SAN的优势
        3.4.5 SAN的设备类型
    3.5 SAN的技术分类
        3.5.1 FC SAN技术
        3.5.2 IP SAN技7术
        3.5.3 FC SAN和IP SAN性能比较
        3.5.4 FC SAN和IP SAN的应用
    3.6 SAN对于校园网应用的优势特点
4 SAN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
    4.1 光纤通道技术
        4.1.1 FC协议
        4.1.2 iSCSI协议
    4.2 RAID技术
        4.2.1 RAID 0
        4.2.2 RAID 1
        4.2.3 RAID5
        4.2.4 RAID 10
        4.2.5 RAID的级别比较
    4.3 数据备份技术
        4.3.1 数据备份概述
        4.3.2 网络数据存储的备份
    4.4 存储控制器管理技术
        4.4.1 控制器管理
        4.4.2 控制器管理的关键问题
5 常州刘国钧校园网数据存储的实现
    5.1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原则
        5.1.1 一般原则
        5.1.2 新校区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特点
    5.2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设计方案
        5.2.1 设计方案
        5.2.2 方案说明
    5.3 新校区网络数据存储系统实现
        5.3.1 实现方案
        5.3.2 实现方案说明
    5.4 服务器的应用
    5.5 存储空间的应用
    5.6 存储空间的管理
        5.6.1 服务器与光纤交换机的连接
        5.6.2 分配存储空间
        5.6.3 服务器与存储的连接
    5.7 存储系统的性能测试
        5.7.1 测试环境
        5.7.2 性能测试
        5.7.3 稳定性评价
        5.7.4 测试结果
    5.8 应用效果与存在问题
        5.8.1 应用效果
        5.8.2 存在问题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电力企业核心业务数据存储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来源
    1.4 论文工作及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数据存储与备份相关技术
    2.1 数据存储技术概述
    2.2 数据存储体系的发展趋势
        2.2.1 数据存储虚拟化技术
        2.2.2 IP-SAN 与iSCSI 协议
        2.2.3 存储隧道技术
        2.2.4 存储技术的融合
    2.3 几种典型的存储系统结构
        2.3.1 传统的SCSI 总线结构与iSCSI 技术
        2.3.2 DAS 存储系统结构
        2.3.3 NAS 存储系统结构
        2.3.4 SAN 存储系统结构
    2.4 数据备份技术概述
    2.5 几种典型的备份系统结构
        2.5.1 分布式备份系统
        2.5.2 基于LAN 的备份系统
        2.5.3 基于SAN 的备份系统
    2.6 常用的备份与恢复方式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企业核心业务数据存储需求分析
    3.1 电力企业业务数据的特点
    3.2 原系统数据分散存储方案分析
        3.2.1 原系统方案设计图
        3.2.2 原有的系统方案缺点分析
    3.3 电力企业业务数据存储需求
    3.4 存储系统的功能需求
    3.5 存储系统的安全需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AN 的数据集中存储与备份方案设计
    4.1 设计思路
    4.2 方案研究
    4.3 数据集中存储设计方案
        4.3.1 集中存储系统设计方案图
        4.3.2 方案的优点
        4.3.3 方案的缺点
    4.4 数据中心备份设计方案
        4.4.1 方案设计
        4.4.2 方案优缺点分析
    4.5 使用Veritas Backup Exec 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
        4.5.1 Backup Exec 介绍
        4.5.2 备份操作
        4.5.3 恢复操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AN 的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方案设计
    5.1 建立异地容灾中心的优势
    5.2 容灾实现的级别
        5.2.1 数据级容灾
        5.2.2 应用级容灾
    5.3 系统异地容灾备份技术
        5.3.1 物理级的容灾备份技术——基于智能存储
        5.3.2 操作系统的级容灾备份技术——基于主机系统
        5.3.3 数据库级的容灾备份技术——基于数据库
        5.3.4 应用级的容灾备份技术——基于应用系统
        5.3.5 冷备份的容灾备份技术——基于脱机备份数据
    5.4 基于SAN 的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方案
        5.4.1 系统设计分析
        5.4.2 系统方案设计
        5.4.3 系统实现
        5.4.4 数据的恢复和切换流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业务数据集中存储系统测试
    6.1 集中存储系统测试概述
        6.1.1 测试策略
        6.1.2 测试环境
    6.2 集中存储系统功能测试
        6.2.1 Oracle 冷备份与恢复
        6.2.2 Oracle 9i 在线备份与恢复
        6.2.3 Oracle Export 导入导出数据
        6.2.4 Veritas Backup Exec 9 备份和恢复oracle 数据
    6.3 测试结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电力企业网络容灾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1.2.1 重要性
        1.2.2 数据安全所面临的威胁
        1.2.3 内网的安全
    1.3 存储与灾难恢复技术的发展
        1.3.1 存储技术的发展
        1.3.2 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
        1.3.3 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的发展
    1.4 网络存储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1.5 课题研究目的
    1.6 论文组织结构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网络存储系统
    2.1 附网存储技术(NAS)
    2.2 存储局域网络技术(SAN)
    2.3 IP-SAN与ISCSI协议
        2.3.1 ISCSI协议
        2.3.2 IP-SAN
    2.4 网络存储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2.5 三种典型的网络数据备份系统
        2.5.1 集中式备份
        2.5.2 基于SAN的LAN-Free备份
        2.5.3 基于IP-SAN的备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容灾系统
    3.1 数据安全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
    3.2 灾难备份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
        3.2.1 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内容
        3.2.2 确定灾难恢复目标
    3.3 数据备份恢复
        3.3.1 数据备份的原则
        3.3.2 备份类型
        3.3.3 备份软件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力企业网络容灾存储系统设计
    4.1 白云供电局数据存储现状
        4.1.1 白云供电局信息网络建设现状
        4.1.2 白云供电局数据存储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4.2 白云供电局数据存储目标
    4.3 存储方案的选择
        4.3.1 网络平台的选择
        4.3.2 网络存储架构的选择
        4.3.3 IP SAN协议的选择
    4.4 白云供电局网络容灾存储系统设计
        4.4.1 白云供电局备份管理系统概述
        4.4.2 白云供电局网络容灾存储方案总体设计
        4.4.3 执行备份的硬件和介质
        4.4.4 控制备份的软件
        4.4.5 白云供电局网络存储系统备份与恢复策略
        4.4.6 灾难恢复计划
        4.4.7 方案特点
        4.4.8 备份恢复功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工作总结
        5.1.1 论文期间主要完成工作
        5.1.2 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5.1.3 论文主要技术特点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光纤通道的数据备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光纤通道技术及数据备份理论
    2.1 光纤通道技术
        2.1.1 光纤通道协议概述
        2.1.2 光纤通道协议的分层结构
        2.1.3 光纤通道协议的拓扑结构
        2.1.4 光纤通道协议的服务类型
        2.1.5 光纤通道协议的流量控制
        2.1.6 光纤通道协议的寻址方式
    2.2 数据备份的基础理论
        2.2.1 数据备份概述
        2.2.2 数据备份系统的基本组成
        2.2.3 数据备份的策略及操作
    2.3 NDMP 协议分析
        2.3.1 NDMP 协议概述
        2.3.2 NDMP 协议服务
        2.3.3 NDMP 协议结构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光纤通道技术的数据备份系统设计
    3.1 当前数据备份技术的瓶颈分析
    3.2 基于光纤通道的数据备份系统结构设计
    3.3 基于光纤通道技术的数据备份系统组成
        3.3.1 硬件系统组成
        3.3.2 软件系统组成
        3.3.3 内部通信实现
        3.3.4 光纤通道网络的安全性实现
    3.4 系统性能指标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光纤通道技术数据备份系统的仿真
    4.1 OPNET 网络仿真原理与仿真步骤
    4.2 基于光纤通道数据备份应用的实现
        4.2.1 分析应用层结构
        4.2.2 扩展数据备份服务
    4.3 基于光纤通道数据备份应用的进程域建模
        4.3.1 建立数据备份应用管理进程gna_ndmp_mgr
        4.3.2 建立DMA 客户端进程gna_ndmp_cli
    4.4 基于光纤通道数据备份系统的网络域建模
    4.5 仿真运行及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继工作
    5.3 基于光纤通道数据备份技术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SAN和NAS融合的无线电容灾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容灾和数据备份技术
    2.1 系统容灾技术
        2.1.1 容灾备份概述
        2.1.2 容灾等级的划分
        2.1.3 数据远程复制技术的选择
    2.2 数据备份技术
        2.2.1 数据备份的定义和类型
        2.2.2 数据备份系统的软硬件构成
        2.2.3 数据备份的性能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网络存储技术
    3.1 存储技术的分类
    3.2 DAS
    3.3 NAS
    3.4 SAN
    3.5 DAS、NAS、SAN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SAN和NAS融合的无线电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4.1 需求分析和技术产品调研
        4.1.1 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现状
        4.1.2 备份中心业务需求分析
        4.1.3 SAN和NAS融合技术分析
        4.1.4 存储备份产品调研
    4.2 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4.2.1 方案建设目标
        4.2.2 方案设计原则
    4.3 容灾备份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和实施
        4.3.1 总体方案概述
        4.3.2 业务应用备份服务器的配置
        4.3.3 数据存储备份平台的构建
        4.3.4 方案实施过程
    4.4 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4.4.1 SAN/NAS网络运行情况
        4.4.2 存储备份情况
        4.4.3 实际容灾应用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8)灵山公司数据集中备份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数据备份及其发展趋势
        1.1.1 数据丢失及应对手段
        1.1.2 数据备份定义与作用
        1.1.3 数据备份国内外现状
        1.1.4 数据备份技术发展趋势
    1.2 课题情况简介
        1.2.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2 课题实现目标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数据备份理论与存储技术简介
    2.1 数据备份基础
        2.1.1 数据备份的分类
        2.1.2 数据备份方法
        2.1.3 影响数据备份的主要因数
    2.2 数据备份技术
        2.2.1 写时拷贝技术
        2.2.2 快闪备份技术
        2.2.3 并发备份技术
        2.2.4 镜像技术
        2.2.5 快照备份技术
        2.2.6 基于NDMP的NAS备份技术
        2.2.7 磁带虚拟化备份技术
        2.2.8 分层存储管理备份
        2.2.9 基于IP的SAN的远程备份
    2.3 数据备份拓扑结构
        2.3.1 HOST-BASED
        2.3.2 LAN-BASE
        2.3.3 LAN-FREE
        2.3.4 SERVER-LESS
    2.4 存储技术简介
        2.4.1 DAS存储技术
        2.4.2 NAS存储技术
        2.4.3 SAN存储技术
        2.4.4 iSCSI存储技术
第三章 现状分析
    3.1 现有信息系统及系统概况
        3.1.1 网络环境
        3.1.2 各服务器存储子系统概况
        3.1.3 各服务器数据备份需求
        3.1.4 各系统备份窗口
        3.1.5 数据的重要程度
        3.1.6 备份数据的归档要求及保留期限
    3.2 备份现状及其弊端
        3.2.1 数据备份现状
        3.2.2 现用备份手段弊端
    3.3 方案目标
第四章 备份系统方案设计
    4.1 方案概述
    4.2 方案设计原则
    4.3 数据备份系统设计
        4.3.1 备份拓扑结构的选择
        4.3.2 备份介质与备份模式的确定
        4.3.2 系统组成
        4.3.3 介质服务器
        4.3.4 备份介质设备
        4.3.5 所需Agent与Option软件许可
        4.3.6 系统结构
    4.4 备份服务的安全设计
        4.4.1 介质服务器的安全通信
        4.4.2 磁带介质的安全
第五章 备份策略设计
    5.1 备份流程
    5.2 备份策略
        5.2.1 Active Diretory备份策略
        5.2.2 文件备份策略
        5.2.3 SQL数据库备份策略
        5.2.4 Exchange备份策略
        5.2.5 操作系统备份策略
    5.3 恢复流程
        5.3.1 系统恢复流程
        5.3.2 文件恢复流程
        5.3.3 AD恢复流程
        5.3.4 SQL数据库恢复流程
        5.3.5 Exchange恢复流程
第六章 功能实现及实施后效果
    6.1 功能实现
        6.1.1 文件备份与恢复
        6.1.2 AD系统的备份
        6.1.3 SQL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6.1.4 Exchange的备份与恢复
        6.1.5 系统灾难恢复
    6.2 方案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解决
        6.2.1 D2D备份
        6.2.2 备份介质的回收
        6.2.3 备份数据在备份介质间的复制
    6.3 系统实施后的效果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IP存储网络数据备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网络存储与备份技术
    2.1 网络存储技术
        2.1.1 网络存储的概念
        2.1.2 网络存储的类型
    2.2 基于IP的存储技术
        2.2.1 FCIP
        2.2.2 iFCP
        2.2.3 iSCSI
    2.3 备份技术
        2.3.1 数据备份的概念
        2.3.2 备份的策略
        2.3.3 备份的发展趋势
第3章 iSCSI技术分析
    3.1 SCSI标准概述
        3.1.1 SCSI体系结构模型
        3.1.2 SCSI逻辑特性
    3.2 iSCSI技术特性
        3.2.1 iSCSI技术概述
        3.2.2 SCSI与iSCSI的关系
        3.2.3 iSCSI协议模型
    3.3 iSCSI主要功能划分
        3.3.1 命名惯例
        3.3.2 会话管理
        3.3.3 错误处理与恢复
        3.3.4 数据安全机制
第4章 三方架构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SAN的备份方式
        4.1.1 LAN-FREE备份模型
        4.1.2 SERVER-FREE备份模型
    4.2 需求分析
        4.2.1 系统的性能需求
        4.2.2 系统的功能需求
    4.3 系统的设计
        4.3.1 备份系统的模型
        4.3.2 备份系统架构设计
        4.3.3 系统的权限设计
        4.3.4 系统的工作流程
        4.3.5 系统的安全设计
    4.4 备份系统的实现
        4.4.1 备份服务器的实现
        4.4.2 备份代理的实现
        4.4.3 存储服务器的实现
第5章 系统的测试与结果
    5.1 备份系统测试环境与测试方案
        5.1.1 测试环境
        5.1.2 测试方案
    5.2 结果与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金融行业的灾难备份与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灾难备份与恢复发展及现状
        1.2.2 国内灾难备份与恢复发展及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灾难备份与恢复相关知识概述
    2.1 数据存储技术概述
        2.1.1 数据存储的作用与意义
        2.1.2 存储技术现状与发展
    2.2 数据备份技术概述
        2.2.1 数据备份的作用与意义
        2.2.2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2.2.3 数据备份的定义
        2.2.4 数据备份的方式
        2.2.5 灾难备份技术概述
        2.2.6 常用备份工具介绍
    2.3 灾难恢复技术概述
        2.3.1 灾难恢复的作用与意义
        2.3.2 灾难恢复的重要性
        2.3.3 常用灾难恢复工具介绍
    2.4 灾难恢复系统的层次
    2.5 灾难恢复能力评价指标
    2.6 传统灾难恢复等级标准
    2.7 金融行业对灾难备份与恢复需求
        2.7.1 金融机构容灾必要性
        2.7.2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8 金融系统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技术的发展
    2.9 信息系统的容灾规划
        2.9.1 信息系统容灾目的
        2.9.2 信息系统数据复制与恢复技术
    2.10 灾难恢复系统的解决方案
        2.10.1 IBM 公司的跨域井行系统祸合体技术
        2.10.2 EMC SRDF 远程数据备份系统
        2.10.3 Veritas 异地备份容灾方案
第三章 富登金融银行信贷系统容灾规划与设计
    3.1 富登金融银行信贷系统灾难备份需求
    3.2 富登金融银行信贷系统规划总体架构
    3.3 富登金融银行信贷系统容灾方案
        3.3.1 灾难备份与恢复服务设计
        3.3.2 灾难备份方案设计拓扑
        3.3.3 灾难备份与恢复方案设计
    3.4 异地数据备份策略
        3.4.1 异地磁带备份的类型
        3.4.2 备份系统及介质的选型原则
        3.4.3 备份及介质保存原则
    3.5 备份管理
第四章 应用级业务可靠性设计
    4.1 保持业务连续性目的
    4.2 保持业务连续性意义
    4.3 业务连续性的数据库设计方案
        4.3.1 从数据库系统负载的维度考虑
        4.3.2 从数据库系统重要性的维度考虑
        4.3.3 数据库系统部署等级评分
    4.4 灾备计划到业务系统BCP 实施
第五章 应用级灾备系统的实施
    5.1 灾难备份建设的流程
        5.1.1 建立灾难备份专门机构
        5.1.2 分析灾难备份需求
        5.1.3 制定灾难备份方案
        5.1.4 实施灾难备份方案
        5.1.5 制定灾难恢复计划
        5.1.6 保持灾难恢复计划持续可用
    5.2 灾备系统实施案例
    5.3 灾备系统实施效果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网络数据存储备份设备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的面向广发银行的虚拟化设计与实现[D]. 王尧.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2]电力应急通信专网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燕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3]SAN网络数据存储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设计和应用[D]. 吴婷.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7)
  • [4]电力企业核心业务数据存储方案设计[D]. 张健.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 [5]电力企业网络容灾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刘冬梅. 贵州大学, 2009(S1)
  • [6]基于光纤通道的数据备份技术研究[D]. 马林. 河南科技大学, 2009(03)
  • [7]SAN和NAS融合的无线电容灾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苏公瑾.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7)
  • [8]灵山公司数据集中备份系统设计与实现[D]. 薛竑炜. 江南大学, 2009(05)
  • [9]基于IP存储网络数据备份的研究[D]. 张光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10]基于金融行业的灾难备份与恢复研究[D]. 邓晓晓.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网络数据存储备份设备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