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红地球”葡萄

如何种植“红地球”葡萄

一、如何种植“红地球”葡萄(论文文献综述)

郝燕,朱燕芳,郭荣,李玉斌,刘生虎,王玉安[1](2021)在《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敦煌红地球葡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果品安全质量和果实品质等方面对敦煌红地球葡萄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敦煌气候生态条件符合红地球葡萄最适宜区条件。土壤中有害金属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标准规定。果实样品中9种农药残留限量未检出或小于最低检测临界值,果实安全性达到标准要求。葡萄平均穗重达1 225.6 g,单粒重为10.0 g,果实中水分含量845 g/kg,果实硬度为4.1 kg/cm2,维生素C含量为21.3 mg/kg,可滴定酸含量为3.2 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5.6 g/kg,果糖含量85.6 g/kg,葡萄糖含量73.3 g/kg,酒石酸含量4.5 g/kg。综合敦煌红地球葡萄果实外观、主要理化指标以及品质营养等,其综合评价为优。

张琼琼[2](2021)在《鲜食葡萄采后活性氧及乙烯代谢对果梗褐变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新疆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葡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但鲜食葡萄贮运过程中因果梗褐变易导致品质劣变,严重制约了鲜食葡萄外运销售。因此,本文以红地球、木纳格葡萄为试材,分析不同葡萄品种果梗褐变与贮藏的相关性,研究活性氧代谢及乙烯代谢对果梗褐变的影响,探讨ACC氧化酶(ACC oxidase,ACO)、ACC合成酶(ACC synthase,ACS)家族基因对果梗褐变的调控方式。以期为葡萄采后保鲜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了葡萄品种与果梗褐变及耐贮性的相关性。红地球比木纳格葡萄果梗中的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高。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低,从而抑制总酚、类黄酮的合成,致使红地球葡萄果梗褐变缓慢,耐贮性更好。葡萄果梗褐变指数均与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总酚、类黄酮、PPO活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红地球葡萄果梗褐变指数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木纳格葡萄果梗褐变指数与PAL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可能由于品种差异,所含总酚、类黄酮含量不同,导致不同的POD、PAL活性。可见POD可能是导致红地球葡萄果梗褐变的主要因素,PAL是导致木纳格葡萄果梗褐变的主要因素。(2)分析了活性氧代谢对果梗褐变进程的影响。木纳格葡萄果梗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e,MDA)高于红地球葡萄,细胞结构破坏程度和膜脂过氧化程度较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的活性低,促进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含量(Hydrogen peroxide,H2O2)的积累,进而增强果梗褐变。(3)研究了乙烯代谢对葡萄果梗褐变的影响。通过1-MCP处理红地球和木纳格葡萄果梗,说明乙烯通过促进1-氨基环丙烷羧酸(1-aminocyclopropane-carboxylic,ACC)含量,提高ACO酶、ACS酶的活性,加快采后葡萄果梗色泽的变化,增强果梗褐变。(4)探讨了ACO和ACS家族基因表达对果梗褐变的影响。葡萄基因组中有3个ACO基因,9个ACS基因。试验发现,ACO和ACS家族基因表达在不同葡萄品种的表达略有差异。Vv ACO1在红地球葡萄果梗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Vv ACO2较低。乙烯能够诱导红地球葡萄果梗Vv ACS3及贮藏后期Vv ACS4、Vv ACS5的上调表达诱导木纳格葡萄果梗Vv ACS8基因和后期Vv ACS9的上调表达。因此,Vv ACO1、Vv ACS3、Vv ACS4、Vv ACS5可能在红地球葡萄果梗褐变中起主要作用,Vv ACS8和Vv ACS9共同决定了木纳格葡萄果梗褐变。

李亮,唐庆生,巴合朱力的孜·巴哥达提,张鑫[3](2021)在《昌吉州红地球葡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具有适宜红地球葡萄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但当地果农对其品种特点、生长习性、栽培管理等掌握不够,在实际种植中出现了病害、冻害、品质下降等问题。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果实品质,增加果农收益。现结合昌吉州红地球葡萄栽培管理实际,针对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郭俊强[4](2021)在《避雨栽培提升鲜食葡萄果实品质和降低病害发生的研究》文中指出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7℃,年平均降雨量为700 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此时正是葡萄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连续的阴雨天使得葡萄霜霉病、灰霉病、酸腐病等真菌病害频发,不利于葡萄植株生长和果实糖分积累,导致葡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这严重阻碍了我省葡萄产业的发展。为探究避雨栽培和果实套袋技术对陕西省鲜食葡萄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病害发生的影响,本试验从不同葡萄种质资源在自然条件下对霜霉病抗性的鉴定为源头出发,通过对不同栽培和套袋模式下各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和生长参数的统计和比较,得到能够改善葡萄植株生长发育、提升果实品质和降低病害发生的最佳栽培模式和最优果袋类型,为陕西省推广和应用避雨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自然条件下,欧美杂交种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明显优于欧亚种葡萄。陕西省主栽品种‘户太八号’、‘夏黑’葡萄对霜霉病虽有一定的抗性,但病叶率仍高达67.27%和75.47%;‘红地球’和‘火焰无核’葡萄的感病程度相当严重,病叶率更是高达100%,无完整叶片。2避雨栽培不仅降低了鲜食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和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增加了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同时也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增加了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除个别时期葡萄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蔗糖和淀粉含量露地栽培高于避雨栽培外,其余各时期均表现为避雨栽培高于露地栽培,且在‘红地球’和‘火焰无核’葡萄中表现的尤为显着。各鲜食葡萄品种叶片中叶绿素a/b比值在露地栽培下明显高于避雨栽培。此外,避雨栽培还可有效地促进耐弱光鲜食葡萄品种的枝条加长、加粗生长以及显着提升了冬芽的质量。3避雨栽培显着提高了‘户太8号’和‘夏黑’葡萄的果穗重量、浆果重量、果粒大小和红色葡萄果色指数(Red grape color index,CIRG),明显降低了色泽饱和度C*,但对‘火焰无核’葡萄的外观品质无显着影响。同时,避雨栽培也提高了鲜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但对总酸含量无显着影响,且显着促进了‘户太8号’和‘夏黑’葡萄中的有机酸的降解。果实套袋技术对葡萄鲜果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根据栽培模式的不同表现出显着差异。由主成分分析可得,避雨栽培+红色无纺布袋对提高果实品质效果更好。4避雨栽培显着降低了葡萄叶片霜霉病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对‘红地球’、‘火焰无核’葡萄的效果尤为显着,分别降低了56.21%和30.06、57.68%和41.61%,进而极大地控制了鲜食葡萄病害的发生概率。同时,避雨栽培也显着降低了葡萄叶片中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含量。此外,避雨栽培也明显降低了葡萄鲜果的病果率和病情指数,其中红色无纺布袋中鲜食葡萄果实的发病程度降低最为显着。综上所述,避雨栽培可有效控制鲜食葡萄病害的发生,提高叶片质量,使得PSⅡ活性显着提升,有利于促进当年鲜食葡萄的生长发育和翌年冬芽的萌发,是培育健壮葡萄的主要途径;同时结合红色无纺布袋,可更加有效的提高鲜食葡萄果实的内外品质,使提质增效、健康安全的鲜食葡萄生产成为可能。

何庆[5](2021)在《采前喷施水杨酸对红地球葡萄采后灰霉病抗性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 L.cv.Red Globe Grape)是新疆主栽品种之一。葡萄果实采后贮运期间极易受到真菌感染而引起腐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葡萄果实采后主要真菌病害。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可维持葡萄果实硬度与品质,抵御病原菌的侵染,降低贮藏期果实的腐烂率。本研究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试材,采用SA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三个时期喷施,从果实采后品质维持和采后病害控制两个方面入手,研究采前SA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葡萄果实细胞壁代谢对采后软化的影响,明确PG、PME、β-Gal、β-Glu和Cx等主要果胶酶活性变化导致原果胶降解为果胶酸及糖类物质的过程;损伤接种Botrytis cinerea后对病害控制效果进行探究,从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抗性相关物质、VvPAL家族基因表达模式等方面对SA处理的抗病机理进行分析同时研究SA对果实货架期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膨大期、转色期和预收期(采收前2 d)喷施0(同体积蒸馏水为CK)、0.5、1.0和2.0mmo L/L水杨酸(SA)处理葡萄果实。采前喷施SA可以延缓葡萄果实腐烂率、落粒率、果梗褐变和失重率上升,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维持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1.0 mmo L/L SA为适宜喷施浓度,可以提高PAL、CAT、PPO和GLU活性,维持红地球葡萄的贮藏品质。(2)研究采前喷施1.0 mmo L/L SA对葡萄采后灰葡萄孢生长的抑制作用和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采前喷施SA可以降低葡萄果实损伤接种Botrytis cinerea后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促进TP和TF等的积累,使葡萄果实PAL、C4H和4CL活性上升,上调VvPAL、VvC4H和Vv4CL基因表达,提高葡萄果实对采后灰霉病的抗性,通过比较发现,VvPAL占主导作用。(3)研究采前喷施1.0 mmo L/L SA对葡萄损伤接种Botrytis cinerea后VvPAL家族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SA能诱导葡萄中VvPAL家族基因的上调表达,葡萄果皮中VvPAL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速度较低。果肉中VvPAL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速度较快,果肉VvPAL2、VvPAL3、VvPAL4、VvPAL9、VvPAL12、VvPAL13和VvPAL17表达量上调较快,这种诱导现象在贮藏中后期较为显着。通过比较0 d,果皮VvPAL1-17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果肉。(4)研究采前喷施SA对葡萄采后细胞壁代谢的影响。SA可以延缓葡萄果实PP和纤维素含量下降,WSP含量上升,延缓PG、PME、β-Gal、β-Glu和Cx活性上升,抑制VvPG、VvPME、Vvβ-Gal、Vvβ-Glu基因表达,从而进一步延缓采后葡萄果实软化。(5)研究采前喷施SA处理对葡萄果实采后货架期的影响。采前喷施SA可以延缓葡萄果实MDA、相对电导率、失重率、腐烂率和果梗褐变指数上升,延缓ASA和感官品质下降,提高TSS和TA含量。通过比对葡萄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果梗褐变指数和感官品质,发现SA可以延缓货架期2-3 d。说明采前喷施SA处理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减少葡萄采后销售过程中因腐烂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延长葡萄货架期。

许一博[6](2021)在《中国野生葡萄抗寒抗旱性研究》文中认为寒冷干旱是限制葡萄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我国的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近几年,我国的西北地区宁夏已经发展成我国主要的酿酒葡萄产区,如何选择抗寒葡萄栽培,降低抗寒埋土防寒的成本,采用露地栽培或者轻微埋土防寒,是宁夏葡萄产区与我国其他相似产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复叶葡萄的5个株系与河岸葡萄、北冰红、赤霞珠、左优红、北醇、红地球等6个葡萄种或品种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以4℃为对照,测定在-8℃、-12℃、-16℃、-20℃、-24℃时,测定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研究并鉴定11种葡萄品种或株系的抗寒能力。同时测定在断水5d、7d、9d后固原-1以及贝达、北冰红、北醇盆栽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变化情况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抗寒相关性指标鉴定葡萄的抗寒性:获得寒冷胁迫下葡萄枝条的生理变化趋势:随着寒冷胁迫的加剧,枝条相对电导率逐渐上升,且抗寒性越好的材料上升越慢,电导率越低;枝条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先升高后减低的趋势,且抗寒性越好,氧化酶活性峰值所在温度越低,峰值越大;枝条丙二醛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持续上升,丙二醛含量越低,抗寒性越好;脯氨酸含量随着寒冷胁迫的加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数值越大抗寒性越好。2.根据隶属函数评价葡萄植株枝条的抗寒性:对供试材料的11个材料枝条梯度降温进行抗寒性鉴定,山葡萄后代中北醇、北冰红、左优红均属于高抗寒品种。原产美国的河岸葡萄属于高抗寒品种,欧洲葡萄品种‘赤霞珠’属于低抗寒品种、红地球属于不抗寒品种。中国野生葡萄的复叶葡萄株系固原-1属于高抗寒株系,甘肃-91属于中抗寒株系,白水-40属于低抗寒株系,华县-2与留坝-9属于不抗寒株系。3.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PCR测定河岸葡萄、北冰红、固原-1、赤霞珠的抗寒相关基因Vv CBF1在不同低温下的表达情况。随着温度降低,北冰红品种的基因表达最高,其次是河岸葡萄、复叶葡萄固原-1、赤霞珠。赤霞珠Vv CBF1表达随着温度降低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他温度下较对照均有显着增加;固原-1表达量在-8℃和-16℃时相较对照,并无显着差异,-20℃与24℃时表达量也无显着差异;北冰红Vv CBF1表达量相较于对照,-16℃也无明显差异,在其他温度均显着升高,且整体趋势呈现先降低后上升趋势,与抗氧化酶、脯氨酸趋势相类似;河岸葡萄Vv CBF1基因表达整体较为稳定,4℃与-16℃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其他温度也均无明显差异。四种材料Vv CBF1基因表达量高低排序与综合评价一致。因此,Vv CBF1基因表达情况可以作为抗寒生理指标的辅助证明。4.获得在断水9d内,4种葡萄材料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隶属函数对4个生理指标进行综合抗旱评价,获得贝达属于高抗旱品种,固原-1、北冰红、北醇均属于中抗旱品种或株系。综上所述,在对供试材料抗寒性鉴定基础上,结合抗寒性与抗旱性相关指标鉴定分析与抗寒性转录因子基因Vv CBF1的表达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中国野生复叶葡萄固原-1属于高抗寒、中抗旱株系,可以作为抗寒抗旱砧木进行抗寒育种应用,甘肃-91属于中抗寒株系,白水-40属于低抗寒株系,华县-2与留坝-9属于不抗寒株系;欧山品种的北冰红、左优红、北醇可以在宁夏地区栽培,但是,要在周期性大寒年份,进行抗寒性保护性栽培,减少寒冷造成重大损失。

黄晓庆[7](2020)在《我国葡萄野生种与欧亚栽培种霜霉病菌群体基因组学及系统进化研究》文中提出葡萄霜霉病是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抗病葡萄的规模化种植及杀菌剂抗性群体的不断出现,霜霉病菌群体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研究前期发现不同寄主来源的霜霉病菌存在明显致病力差异,尤其是野生种群山葡萄来源的菌株,推测其在与山葡萄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可能形成了新种或专化型,但采用传统的分子标记并不能明确揭示我国霜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因此,我们拟对采自我国东亚野生种群山葡萄、刺葡萄以及主栽欧亚种之一红地球上的霜霉病菌开展致病力分化及群体基因组学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葡萄野生种与欧亚栽培种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分化和孢子囊形态差异通过不同寄主来源葡萄霜霉病菌的交叉接种实验,发现不同寄主来源的霜霉病菌群体存在明显致病力差异(P<0.05),其中红地球,刺葡萄来源菌株的致病力显着高于山葡萄来源的菌株。不同寄主来源霜霉病菌的孢子囊大小测量结果表明,山葡萄来源菌株的孢子囊明显小于其他寄主(P<0.05)。表明不同葡萄种的霜霉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形态的分化;2.不同葡萄种霜霉病菌的基因组重测序及SNP位点的检测通过95株霜霉病菌群体基因组的变异分析,共得到了 1,314,125个高质量的SNP变异位点,覆盖了 60.6%的scaffolds和88.4%的基因。通过注释发现8.74%的SNPs位于编码区,并且在编码区内44.06%的SNPs发生了非同义突变(Non-synonymous),其中包含很多导致基因编码蛋白起始密码子丢失、基因编码蛋白提前终止、终止密码子突变延长编码蛋白序列等显着影响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突变,表明点突变是葡萄霜霉病菌基因组进化的重要驱动力;3.葡萄霜霉病菌群体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通过全基因组SNPs的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采自不同寄主来源的葡萄霜霉病菌分成3大类群,其中大部分采自同一寄主的病原菌聚合在一起,表明葡萄霜霉病菌群体存在明显的寄主专化性;4.葡萄霜霉病菌群体寄主分化相关基因的筛选通过对不同寄主来源霜霉病菌群体基因组进行比较之后,发现127个基因在病原菌与不同寄主的互作过程中经历了高强度的选择(群体间的分化系数Fst分布在0.28~0.44),其中包含16个效应子及分泌蛋白编码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涉及代谢、跨膜转运、细胞壁降解等。另外,通过分析基因在不同群体内存在或缺失的多态性,筛选到了 146个(包含8个分泌蛋白编码基因)与RNA加工、甲基化、信号转导等相关基因特异性的存在于山葡萄来源的病原菌群体内。这些经过强烈选择或者特异性存在的基因,可能与病原菌在不同寄主上的适应性进化有关。.上述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我国不同葡萄种上病原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在相应寄主上的适应性进化趋势,为进一步揭示霜霉病菌与寄主的互作机制,病害预警及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奠定基础。

陈红星,管鹭斌,郑婷,房经贵[8](2020)在《一种适于‘红地球’葡萄的大树冠高效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浙江省永康市有大面积的‘红地球’葡萄。为保证该品种的品质,节省种植成本,研究开发改良"H"形架式,配合避雨栽培,集成了大树冠高效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抗风能力强,在多雨季节也能保证葡萄正常生长结果;显着降低种植密度,每667 m2仅有15株,保持树高180 cm以上,单位产量为2000 kg。该技术在浙江省永康市的应用达到减少成本、提质增效的目的,在保证可溶性固形物16%~18%的基础上,成熟期提早10 d左右,且着色更好更均匀。该项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为‘红地球’在南方的栽培提供新的技术选择。

郭松涛[9](2020)在《宁夏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及补光对葡萄萌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设施果树栽培可实现果品的反季节供应,增加经济效益,已成为西北地区一种新型高效栽培模式。由于宁夏地区设施栽培葡萄的需冷量与需热量值不明确,导致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无法准确掌握休眠期时间的长短及揭苫升温时间,造成设施果树环境管理混乱。为准确掌握多种设施环境条件下葡萄休眠期与萌芽期环境调控,探究各设施葡萄品种需冷量与需热量及二者之间关系,了解补充光照时间及改变光质对萌芽期葡萄需热量的影响,本文试验一通过测定四种不同设施内‘红地球’葡萄休眠期需冷量及萌芽期需热量;试验二测定三年内两种设施条件下共15个葡萄品种的需冷量与需热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试验三通过改变光周期和光质探究其对葡萄萌芽及需热量的影响,为设施栽培葡萄休眠-萌芽阶段管理及设施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由于玻璃温室未进行低温管理,在‘红地球’葡萄休眠期间,玻璃温室空气、土壤温度均最高;由于升温管理,在‘红地球’葡萄萌芽期间,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内空气、土壤温度高于阴棚和玻璃温室,且日光温室保温蓄热能力强于塑料大棚,日均气温较塑料大棚高3.6℃;玻璃温室气温、土温变化幅度较大,阴棚变化较为稳定;对设施内环境进行监测,得出‘红地球’葡萄休眠期需冷量总体表现为:阴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玻璃温室;需热量总体表现为:玻璃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阴棚;对‘红地球’葡萄需热量与需冷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2)根据三年间对玻璃温室和阴棚内葡萄进行监测,发现各葡萄品种的需冷量、需热量分布较为广泛,其中阴棚内‘秋黑’葡萄需冷量最高,三年内需冷量平均值为615 C·U(犹他模型,下同),需热量最低,三年内需热量平均值为5806 GDH℃(生长度小时模型,下同),‘克瑞森无核’葡萄需冷量最低,三年内需冷量平均值为453 C·U,需热量最高,三年内需热量平均值为6734 GDH℃;玻璃温室内‘白宝石’葡萄需冷量最低,三年内需冷量平均值为160 C.U,需热量最高,三年内需热量平均值为10328 GDH℃,‘汤姆逊’葡萄需冷量最高,三年内需冷量平均值为529 C.U,‘红地球’葡萄需热量最低,三年内需热量平均值为9168 GDH℃。玻璃温室内各葡萄品种需冷量总体低于阴棚,需热量总体高于阴棚;宁夏地区设施葡萄需冷量以犹他模型估算较为准确,玻璃温室3 a内变异系数为5.66%,阴棚内变异系数为3.74%;需热量以生长度小时模型估算较为准确,玻璃温室3 a内变异系数为3.83%,阴棚内变异系数为2.54%;在同种设施类型内,需冷量大的葡萄品种其需热量反而小,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葡萄的需冷量、需热量与其成熟期没有必然的联系。(3)对于‘红地球’葡萄,14h/10h的光周期效果最好,此条件下需热量值最小,为14560 GDH℃(生长度小时模型,下同):对于‘圣诞玫瑰’和‘克瑞森无核’葡萄,18h/6h的光周期效果最好,此条件下需热量值最小,分别为13867 GDH℃和13417 GDH℃;对于‘美人指’葡萄,16h/8h的光周期效果最好,此条件下需热量值最小,为14287 GDH℃;在同一光周期下,‘红地球’葡萄萌芽需热量最大,其次为‘美人指’、‘圣诞玫瑰’葡萄,‘克瑞森无核’葡萄的需热量最小。红蓝光、红光、白光均能促进春季设施葡萄萌发,降低葡萄萌芽期需热量,使葡萄提前展叶,以红蓝光效果最为明显,蓝光会推迟葡萄萌芽:红蓝光使得‘红地球’葡萄新梢长度与粗度显着增加,红光、白光处理下新梢长度与粗度增加量优于对照,蓝光降低葡萄茎部粗度;利用6种需热量模型估算‘红地球’葡萄需热量时,有效积温模型凸显出跨度小、数值低的特点,而生长度小时模型表现为跨度大、数值高的特点。综上所述,宁夏地区日光温室栽培葡萄休眠、萌芽所需时间较短,阴棚栽培葡萄休眠、萌芽所需时间较长,需冷量以阴棚内栽培‘红地球’葡萄最高,需热量以玻璃温室内栽培‘红地球’葡萄最高。此地区以犹他模型估算各葡萄品种需冷量、生长度小时模型估算各品种需热量最适宜,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改变光周期或光质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设施栽培葡萄萌芽进程和需热量,不同品种对于光周期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同一品种萌芽期对光质的选择也不同,以红蓝光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宁夏地区设施栽培葡萄休眠期至萌芽期内设施管理和设施葡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牛亚鸽[10](2019)在《两种架式对不同葡萄品种提质增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地区121团葡萄主栽品种无核紫、红地球、克瑞森为研究材料,开展厂字形棚架和连叠式小棚架两种架式对不同葡萄品种提质增效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研究区的葡萄架式,为兵团现代葡萄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厂字形棚架和连叠式小棚架两种架式对3种葡萄物候期、光合生理、生长结实、病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结果】(1)厂字形棚架葡萄的物候期较连叠式小棚架有提前的趋势,无核紫、红地球、克瑞森的果实成熟期分别提前了16d、14d、11d。(2)在葡萄生长的不同时期,厂字形棚架葡萄叶片干物质量均显着的高于连叠式小棚架(P<0.05);从萌芽后49d开始,厂字形棚架葡萄的新梢长度显着的高于连叠式小棚架(P<0.05);从6月20日开始,厂字形棚架葡萄的新梢粗度均显着的高于连叠式小棚架(P<0.05)。(3)与连叠式小棚架相比,厂字形棚架可显着提高葡萄各生育时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但对气孔导度没有影响;可显着提高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P<0.05)。(4)厂字形棚架处理下无核紫、红地球、克瑞森葡萄的产量分别为:1300kg/亩、1500 kg/亩、1100kg/亩;与连叠式小棚架相比,厂字形棚架显着降低3个葡萄品种的产量(P<0.05),无核紫、红地球、克瑞森的产量分别降低了13.3%、21.1%、21.4%;厂字形棚架可提升果实品质,提高果实单穗重、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5)与连叠式小棚架相比,在叶片发病中期(7月20日)和末期(8月20日),厂字形棚架可显着降低叶片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果实发育中期(8月10日)和末期(8月30日),显着降低葡萄果穗发病率和发病指数。(6)厂字形棚架的年总投资少于连叠式小棚架,无核紫、红地球、克瑞森分别节约947元/亩·年、970元/亩·年、855元/亩·年;与连叠式小棚架相比,厂字形棚架无核紫增效1042元;红地球增效452元;克瑞森减少127元。【结论】综上所述,厂字形棚架这种架式可改善树体光照状况,提高果实品质,提早成熟,病害轻,节约成本,在121团葡萄生产上优选厂字形棚架。

二、如何种植“红地球”葡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种植“红地球”葡萄(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敦煌红地球葡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评价方法
    1.1 评价依据
    1.2 评价内容和方法
        1.2.1 产地环境评价
        1.2.2 生产过程评价
        1.2.3果品安全质量和品质质量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地环境评价
        2.1.1 敦煌气候条件评价
        2.1.2 敦煌空气质量评价
        2.1.3 敦煌红地球葡萄种植区土壤质量评价
        2.1.4 敦煌红地球葡萄种植生产过程特质性评价
    2.2 果实综合评价
        2.2.1 果实安全性
        2.2.2 果实感官品质分析
        2.2.3果实内在品质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2)鲜食葡萄采后活性氧及乙烯代谢对果梗褐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葡萄概况
    1.2 葡萄采后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1.2.1 低温冷藏
        1.2.2 气调贮藏
        1.2.3 臭氧保鲜法
        1.2.4 辐照处理保鲜技术
        1.2.5 保鲜剂应用
    1.3 鲜食葡萄果梗褐变研究进展
    1.4 1-MCP在果蔬保鲜的研究和应用
        1.4.1 1-MCP在果蔬采后中的应用
        1.4.2 1-MCP对果实褐变的影响
    1.5 活性氧与果实褐变的关系
    1.6 乙烯对果蔬贮藏保鲜的影响
        1.6.1 乙烯在果蔬贮藏保鲜的作用
        1.6.2 乙烯对果实褐变的影响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葡萄品种与果梗褐变及耐贮性的相关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处理方法
        2.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5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褐变指数的变化
        2.2.2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2.2.3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2.2.4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总酚含量的变化
        2.2.5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2.2.6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PPO活性的变化
        2.2.7 不同葡萄品种果梗POD活性的变化
        2.2.8 不同葡萄品种PAL活性的比较
        2.2.9 不同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活性氧代谢对葡萄果梗褐变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处理方法
        3.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5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葡萄果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的变化
        3.2.2 葡萄果梗H_2O_2含量的变化
        3.2.3 葡萄果梗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3.2.4 葡萄果梗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3.2.5 葡萄果梗SOD活性的变化
        3.2.6 葡萄果梗CAT活性的变化
        3.2.7 葡萄果梗APX活性的变化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乙烯代谢对葡萄果梗褐变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处理方法
        4.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4.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5 数据处理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葡萄果梗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4.2.2 葡萄果梗呼吸强度的变化
        4.2.3 葡萄果梗色差的变化
        4.2.4 葡萄果梗ACC含量的变化
        4.2.5 葡萄果梗ACO活性的变化
        4.2.6 葡萄果梗ACS活性的变化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CO和ACS家族基因表达对果梗褐变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处理方法
        5.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5.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葡萄果梗总RNA完整性分析
        5.2.2 葡萄果梗VvACO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5.2.3 葡萄果梗VvACO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5.2.4 葡萄果梗VvACO3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5.2.5 葡萄果梗VvACS1-ACS3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5.2.6 葡萄果梗VvACS4-ACS6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5.2.7 葡萄果梗VvACS7-ACS9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昌吉州红地球葡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修剪
    1.1 夏季修剪
    1.2 秋季修剪
2 花果管理
    2.1 留穗、掐穗尖、疏粒
    2.2 果实套袋和果实膨大处理
    2.3 果实采收
3 建园和土肥水管理
    3.1 建园
    3.2 施肥
    3.3 灌水
    3.4 中耕除草
4 病害防治
5 埋土防寒
6 结语

(4)避雨栽培提升鲜食葡萄果实品质和降低病害发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栽培的发展概况
        1.1.1 我国葡萄栽培的概况
        1.1.2 陕西省葡萄栽培的发展概况
    1.2 葡萄避雨栽培的研究概况
        1.2.1 避雨栽培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1.2.3 避雨栽培对葡萄抗病性的影响
    1.3 葡萄套袋技术的研究进展
    1.4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鲜食葡萄抗霜霉病的自然田间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葡萄品种霜霉病发病情况统计分析
        2.2.2 不同品种葡萄霜霉病抗性的聚类分析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研究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2.2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3.2.3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4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3.2.5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枝条发育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3.2 对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3.3.3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4 对枝条发育的影响
第四章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套袋果实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研究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避雨栽培和套袋对鲜食葡萄果穗及果粒生理性状的影响
        4.2.2 避雨栽培和套袋对鲜食葡萄果皮硬度和色泽的影响
        4.2.3 避雨栽培和套袋对鲜食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酸含量的影响
        4.2.4 避雨栽培和套袋对鲜食葡萄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4.2.5 鲜食葡萄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6 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4.3 讨论与结论
        4.3.1 对果穗和果粒基本性状的影响
        4.3.2 对果皮各生理指标的影响
        4.3.3 对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的影响
        4.3.4 对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第五章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病害发生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研究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霜霉病发生的影响
        5.2.2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5.2.3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5.2.4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CAT和 SOD活性的影响
        5.2.5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SA含量的影响
        5.2.6 避雨栽培和套袋对鲜食葡萄果实病害发生的影响
    5.3 讨论与结论
        5.3.1 对叶片病害发生的影响
        5.3.2 对叶片中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5.3.3 对果实病害发生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采前喷施水杨酸对红地球葡萄采后灰霉病抗性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葡萄概况
    1.2 葡萄采后软化
    1.3 葡萄采后病害
        1.3.1 灰霉病
        1.3.2 黑粉病
        1.3.3 青霉病
        1.3.4 软腐病
    1.4 葡萄采后病害控制方法
        1.4.1 物理方法
        1.4.2 化学方法
        1.4.3 生物方法
        1.4.4 天然物质
    1.5 水杨酸在果蔬中的研究
        1.5.1 水杨酸(SA)的概述
        1.5.2 SA在果蔬贮藏保鲜的作用
        1.5.3 SA的安全问题
    1.6 苯丙烷代谢途径的研究
        1.6.1 苯丙烷代谢途径相关酶
        1.6.2 苯丙烷代谢途径与抗病性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1.8.1 采前喷施SA葡萄喷施浓度的筛选
        1.8.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实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1.8.3 采前喷施SA对葡萄PAL家族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1.8.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采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1.8.5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采后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第2章 采前水杨酸喷施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2.1.4 试验处理方法
        2.1.5 葡萄表观品质测定
        2.1.6 葡萄果实硬度测定
        2.1.7 葡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测定
        2.1.8 葡萄可滴定酸(TA)含量测定
        2.1.9 葡萄防御相关酶活性
        2.1.10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腐烂率的影响
        2.2.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落粒率的影响
        2.2.3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梗褐变指数的影响
        2.2.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失重率的影响
        2.2.5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实硬度的影响
        2.2.6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TSS含量的影响
        2.2.7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TA含量的影响
        2.2.8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2.2.9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2.2.10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2.2.11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β-1,3-葡聚糖酶酶(GLU)活性的影响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灰霉病抗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试剂
        3.1.2 仪器和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3.1.5 损伤接种及对病斑直径的影响
        3.1.6 接种发病率
        3.1.7 总酚(TP)和类黄酮(TF)含量测定
        3.1.8 PAL、C4H和4CL活性测定
        3.1.9 荧光定量PCR检测VvPAL、VvC4H、Vv4CL基因相对表达情况
        3.1.10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实接种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影响
        3.2.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TP和 TF含量的影响
        3.2.3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肉PAL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2.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皮PAL活性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2.5 采前喷施 SA 对红地球葡萄果肉 C4H 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2.6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皮C4H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2.7 采前喷施SA对葡萄果肉4CL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2.8 采前喷施SA对葡萄果皮4CL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2.9 比较VvPAL、VvC4H和 Vv4CL基因相对表达量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1-17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处理方法
        4.1.4 葡萄样品处理荧光定量分析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1-3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4.2.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4-6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4.2.3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7-9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4.2.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10-1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4.2.5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13-15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4.2.6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VvPAL16-17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4.2.7 红地球葡萄0 d VvPAL1-17基因果皮相对果肉基因相对表达量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采前喷施水杨酸对红地球葡萄采后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试剂
        5.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5.1.3 试验处理方法
        5.1.4 葡萄果实原果胶(PP)、水溶性果胶(WSP)和纤维素含量测定
        5.1.5 葡萄果实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5.1.6 荧光定量PCR检测果实PME、PG、β-glu和β-Gal相对表达量
        5.1.7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PP、WSP和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5.2.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2.3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2.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5.2.5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β-葡萄糖苷酶(β-glu)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5.2.6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纤维素酶(Cx)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6.1 材料与设备
        6.1.1 材料与试剂
        6.1.2 仪器与设备
        6.1.3 试验处理方法
        6.1.4 指标测定方法
        6.1.5 红地球葡萄感官评价
        6.1.6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采前喷施SA对红红地球葡萄硬度的影响
        6.2.2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6.2.3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失重率、腐烂率和果梗褐变指数的影响
        6.2.4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6.2.5 采前喷施SA对红地球葡萄抗坏血酸(ASA)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中国野生葡萄抗寒抗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种质资源抗寒性研究与抗寒品种选育
        1.1.1 葡萄抗寒生理与评价体系研究
        1.1.2 葡萄抗寒分子研究
    1.2 植物抗寒生理相关指标研究
    1.3 植物抗寒分子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中国野生复叶葡萄抗寒性鉴定与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材料处理
        2.1.3 抗寒生理指标测定
        2.1.4 抗寒性评价
        2.1.5 Vv CBF1 基因的表达定量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中国野生复叶葡萄抗寒差异分析
        2.2.2 .复叶葡萄“固原-1”与山葡萄后代抗寒差异分析
        2.2.3 复叶葡萄“固原-1”与欧美葡萄抗寒差异分析
        2.2.4 抗寒性综合评价
        2.2.5 4 种抗寒葡萄材料Vv CBF1 表达
        2.2.6 4 种葡萄材料的Logistic函数与半致死温度
    2.3 讨论
第三章 复叶葡萄株系固原-1 的抗旱性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枝条取材与沙藏
        3.1.3 盆栽的准备
        3.1.4 盆栽控水处理
        3.1.5 抗旱生理指标测定与评价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控水天数下POD活性变化
        3.2.2 不同控水天数下SOD活性变化
        3.2.3 不同断水天数下 CAT 活性变化
        3.2.4 不同断水天数下脯氨酸含量变化
        3.2.5 抗旱综合评价与抗旱能力分级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我国葡萄野生种与欧亚栽培种霜霉病菌群体基因组学及系统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
    1.2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危害
    1.3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
        1.3.1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1.3.2 农业防治
        1.3.3 化学防治
    1.4 葡萄霜霉病菌群体遗传学研究进展
    1.5 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
        1.5.1 传统研究方法
        1.5.2 分子标记
        1.5.3 组学技术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接种材料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葡萄霜霉病菌的采集与培养
        2.2.2 葡萄霜霉病菌的分离和纯化
        2.2.3 不同寄主来源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测定
        2.2.4 不同寄主来源葡萄霜霉病菌的孢子囊形态观察
        2.2.5 霜霉病菌基因组DNA提取
        2.2.6 DNA文库构建与测序
        2.2.7 基因组内变异检测
        2.2.8 群体遗传学分析
        2.2.9 不同霜霉病菌群体内基因存在或缺失的多态性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研究基础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致病力分化分析
        3.2.2 孢子囊大小分析
        3.2.3 基因组DNA的检测与测序
        3.2.4 SNP变异位点的检测与注释
        3.2.5 主成分分析
        3.2.6 系统发育分析
        3.2.7 群体遗传结构动态与选择信号分析
        3.2.8 基因存在或缺失的多态性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一种适于‘红地球’葡萄的大树冠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园地基本情况
2 树形培养及其支架、树体结构特点
    2.1 幼树培养
    2.2 架式结构特点
3 树体整形关键技术
    3.1 冬季整形修剪
    3.2 夏季修剪
4 配套避雨栽培技术
    4.1 定植
    4.2 土肥水管理
    4.3 病虫害防治
5 讨论与结论

(9)宁夏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及补光对葡萄萌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果树休眠及需冷量研究进展
        1.2.1 果树休眠研究进展
        1.2.2 休眠需冷量统计模式研究进展
        1.2.3 果树休眠解除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1.2.4 休眠解除生理生化变化
    1.3 果树萌芽及需热量研究进展
        1.3.1 果树萌芽研究进展
        1.3.2 萌芽需热量统计模式研究进展
        1.3.3 萌芽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1.3.4 需热量与需冷量关系研究进展
    1.4 补光对果树休眠及萌芽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四种设施环境对葡萄需冷量及需热量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2.1.2 试验方法
        2.1.3 温度的测定
        2.1.4 需冷量的估算
        2.1.5 萌芽进度的确定
        2.1.6 需热量的估算
        2.1.7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四种设施环境空气与土壤温度日均变化
        2.2.2 四种设施环境空气与土壤温度日变化
        2.2.3 不同设施内‘红地球’葡萄的休眠结束期与萌芽期
        2.2.4 不同设施内‘红地球’葡萄的需冷量
        2.2.5 不同设施内‘红地球’葡萄的需热量
        2.2.6 需热量与需冷量的关系
    2.3 小结
第三章 设施葡萄需冷量、需热量及二者之间关系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温度的测定
        3.1.4 需冷量的估算
        3.1.5 需热量的估算
        3.1.6 需冷量、需热量估算模型的评价标准
        3.1.7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两种设施内需冷量积累
        3.2.2 设施内不同葡萄品种的需冷量
        3.2.3 两种设施内需热量积累
        3.2.4 设施内不同葡萄品种的需热量
        3.2.5 需热量与需冷量的关系
    3.3 小结
第四章 补光对设施葡萄枝条萌发及需热量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萌芽进度调查
        4.1.4 需热量估算方法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光周期对4个葡萄品种枝条冬芽萌芽进程的影响
        4.2.2 不同光周期对4个葡萄品种需热量的影响
        4.2.3 不同光质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枝条冬芽萌芽进程的影响
        4.2.4 不同光质处理对‘红地球’葡萄需热量的影响
        4.2.5 不同光质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新梢长度和粗度的影响
        4.2.6 不同光质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新梢和叶片变化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设施环境与葡萄需冷量和需热量的关系
        5.1.2 葡萄品种需冷量与需热量的关系
        5.1.3 光周期和光质与葡萄需热量的关系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两种架式对不同葡萄品种提质增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符号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葡萄整形修剪方式
        1.2.2 架式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
        1.2.3 架式对葡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2.4 架式对葡萄病害的影响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课题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方法
    2.5 测试项目与方法
    2.6 数据统计及其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架式对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3.2 两种架式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3.2.1 两种架式对葡萄叶片干物质的影响
        3.2.2 两种架式对葡萄新梢长度的影响
        3.2.3 两种架式对葡萄新梢粗度的影响
    3.3 两种架式对葡萄光合生理的影响
        3.3.1 两种架式对葡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3.2 两种架式对葡萄气孔导度的影响
        3.3.3 两种架式对葡萄胞间CO2的影响
        3.3.4 两种架式对葡萄蒸腾速率的影响
        3.3.5 两种架式对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6 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
    3.4 两种架式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3.4.1 两种架式对葡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4.2 两种架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3.5 两种架式对葡萄病害的影响
        3.5.1 两种架式对葡萄叶片霜霉病的影响
        3.5.2 两种架式对葡萄果实白腐病和炭疽病的影响
    3.6 两种架式对葡萄经济效益的影响
        3.6.1 两种架式下葡萄的投资情况
        3.6.2 两种架式下葡萄的经济效益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两种架式对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4.1.2 两种架式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4.1.3 两种架式对葡萄光合生理的影响
        4.1.4 两种架式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1.5 两种架式对葡萄病害的影响
        4.1.6 两种架式对葡萄经济效益的影响
    4.2 结论
        4.2.1 研究主要结论
        4.2.2 应用展望
        4.2.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如何种植“红地球”葡萄(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敦煌红地球葡萄系统评价[J]. 郝燕,朱燕芳,郭荣,李玉斌,刘生虎,王玉安. 甘肃农业科技, 2021(12)
  • [2]鲜食葡萄采后活性氧及乙烯代谢对果梗褐变的影响[D]. 张琼琼.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昌吉州红地球葡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J]. 李亮,唐庆生,巴合朱力的孜·巴哥达提,张鑫. 南方农业, 2021(15)
  • [4]避雨栽培提升鲜食葡萄果实品质和降低病害发生的研究[D]. 郭俊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采前喷施水杨酸对红地球葡萄采后灰霉病抗性和品质的影响[D]. 何庆.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6]中国野生葡萄抗寒抗旱性研究[D]. 许一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7]我国葡萄野生种与欧亚栽培种霜霉病菌群体基因组学及系统进化研究[D]. 黄晓庆.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5)
  • [8]一种适于‘红地球’葡萄的大树冠高效栽培技术[J]. 陈红星,管鹭斌,郑婷,房经贵.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05)
  • [9]宁夏设施葡萄需冷量与需热量及补光对葡萄萌芽影响研究[D]. 郭松涛. 宁夏大学, 2020(03)
  • [10]两种架式对不同葡萄品种提质增效的研究[D]. 牛亚鸽. 石河子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如何种植“红地球”葡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