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华实用内科杂志》稿件

2003年《中华实用内科杂志》稿件

一、2003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稿约(论文文献综述)

栾嘉[1](2020)在《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几十年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拓展国家发展战略,把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并对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科学的医学研究成果是临床决策的指南,也是国家制定卫生政策的依据。作为记载、传播医学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学科技期刊承载着为各类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证据的重任。然而,我国至今处于临床医学研究证据的“进口国”地位,多年来我国的临床指南主要参照欧美国家的指南或研究结果;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中文医学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一直未能获得国际业界的广泛认可。针对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深入查找并证实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聚焦医学期刊编辑部,探讨我国临床研究论文整体质量控制对策。首先,从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概念内涵的描述出发,梳理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以及“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质量评价”与“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并丰富其内涵。其次,采用“滚雪球法”抽取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229篇,以研究注册率、伦理审查率、前瞻性研究患者知情同意等数据评价其伦理;以该篇论文发表之前国内同类研究论文篇数评估其创新性;以“国际医学报告清单”评估其报告质量;“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其方法学质量并评价其证据强度。结果显示: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了大量单中心(97.38%)、小样本(单组≤100例占77.3%)、纯阳性结果(99.22%)、高重复性(国内同类研究>10篇占37.11%)、低质量(报告率≤50%占85.15%,高偏倚风险论文占44.10%)的临床研究论文;研究注册率(3.06%)和伦理审查率(16.95%)均低;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均不可考。再次,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方式募集、筛选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问卷,对纳入评估的229篇临床研究论文的作者、编辑部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作者因素方面,专业阶层(学历、职称)对论文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弱,而作者科学思维、科研方法学水平、对论文质量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机构环境方面,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科研资源既能直接对论文质量发挥正向影响,也能通过作用于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间接影响论文质量。编辑部(编辑)因素方面,编辑的专业能力、期刊管理水平、审稿人水平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格式标准化要求对论文质量有负向影响。最后,采用析因设计证实以上可能因素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作者与研究机构相关的23项可能影响因素里仅伦理审查1项与论文综合质量相关(χ2=11.075,P=0.010);在编辑部与编辑相关的18项可能因素中,编辑是否具有医学专业背景(χ2=21.533,P=0.000)、医学编辑的统计学水平(t=2.221,P=0.028)、编辑工作时间和精力用于版面形式消耗(t=-3.064,P=0.002)与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χ2=4.714,P=0.034)等4项与论文质量显着相关。研究证明:期刊编辑部及编辑相关因素是国内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本研究结果,为控制我国医学临床研究论文质量,针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部管理构架提出:医学编辑必须具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按照发展要求满足医学编辑数量并进行功能性分工,向学术型方向培养医学编辑等举措建议。针对编辑部审定稿流程提出:中文医学期刊亟待统一临床研究论文录用的基本标准,严格实行临床研究注册制度,复核研究的伦理审查,加强临床研究国际规范、评价工具以及报告清单的认知普及,注明利益冲突以及允许发表阴性结果等举措建议。针对医学编辑的职能拓展提出:医学编辑应在执行论文发表准入标准的同时做好作者教育,并为审稿人提供详细的审稿标准及必要的相关培训等举措建议。从而令中文医学期刊能够严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出口”关,真正服务于“健康中国”。

王宇星[2](2020)在《明清常州慎斋学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考察的对象是明清常州的一个医学学派——慎斋学派。此前,已有一些学者从“内史”的角度挖掘慎斋学派部分医者的医学思想。本文则采取社会史的研究路径,在明清常州地域社会中探讨该学派的建构过程。唐宋以来,常州的自然条件和交通地位不断提升,明清时期,更成为江南地区较为发达的商业城市之一。经济的富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当地文化世家的经营下,常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地域性质的学术群体,他们将经世精神贯穿于经学和文学,开创了“常州学派”、“阳湖文派”、“毗陵诗派”等一批颇具影响的学术流派。文化的繁荣带动了医学的发展,为慎斋学派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而在学派形成的具体过程中,诸位医者的文化背景和学术修养、慎斋医书的编撰出版、常州的地域文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周慎斋、查了吾的理学背景为学说的形成和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胡慎柔、石震、顾元交三位毗陵医者热衷着述,整理出版了多部慎斋医书,是学派得以形成的关键:陈嘉璴汇编丛书《医学粹精》,则使慎斋学说渐成体系。慎斋医书在慎斋诸位弟子长期、多次的加工中诞生,而它最终在常州获得重视、被多次整理出版,则与当地藏书、刻书之风的盛行有关。所以,即使是与慎斋师徒网络并无关系的常州医家姚球,也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到了慎斋文本。他编校的《慎斋遗书》,是继《医学粹精》后学派又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二书共同在历史中呈现了一个慎斋学派的面貌。在慎斋医书的编撰过程中,常州学界推崇和考证经典的风气、不拘一隅的治学态度以及求新、求变的学术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此构建的慎斋知识体系,其实是慎斋学说在常州地域文化作用下的全新诠释。最后,当以慎斋学派的微观视角去洞察明清常州医学的整体发展状况时,又能发现常州与吴中、新安的医学交流;世医与儒医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推动常州医学的发展;常州医学在温病学、内科杂病、外科学等诸多领域取得的建树。这些都为清末孟河医派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超[3](2019)在《针灸临床证据转化为推荐意见的关键因素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制定和推广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是国际上近年来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卫生保健质量、控制医疗费用行之有效的方法。CPG的制定即为证据转化为推荐意见的过程。从证据转化为推荐意见的过程是复杂且繁琐的,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目前尚没有相应的方法或手册指导中医药或针灸证据转化,同时中医药及针灸CPG也存在临床上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目的以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例,系统挖掘针灸证据在转化为推荐意见制订时需考虑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以GRADE工作组的EtD框架(Evidence to Decision Frameworks)为基础,初步形成具有针灸特色的证据转化为推荐意见框架补充性意见,为未来针灸证据转化为推荐意见以及制定针灸CPG制订手册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针灸治疗T2DM的证据转化为推荐意见的关键因素,即证据质量、利弊分析及卫生经济学进行系统评价;通过针灸CPG的对比评价及专家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针灸CPG体例和创新形式。具体方法分为以下4个部分:1.系统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纳入针灸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措施为假针刺或空白对照组,时间从建库截止到2018年6月4日。并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和WHO国际试验注册平台(ICTRP)检索了正在进行的相关试验。检索策略中使用了自由词和主题词的组合。检索词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组合,主题词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和针灸(acupuncture)。主要结局是血糖控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次要结局包括血脂水平、体重、BMI、血压水平,对所有指标均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并对纳入的文献使用CONSORT声明及STRICTA补充声明进行文献质量的评价。2.系统检索CNKI、CBM、PubMed以及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系统经济评价数据库(NHS EED)。检索策略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检索,其中,CBM和PUBMED以“针灸/acupuncture”、“成本及成本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为主题词。纳入针灸及针灸相关疗法的完整经济学评价的相关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卫生经济学的系统评价。3.使用AGREE II、RIGHT声明及GLIA对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可实施性评价。为便于比较,找出差距,同时纳入糖尿病相关的中西医CPG,即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发布的《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6版)》及中华医学会发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进行对比分析。4.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已发布的针灸CPG的使用情况及其在可实施性上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主要面向针灸临床工作者,问卷的制定主要包括针灸指南在临床上的使用情况及临床工作者对指南的看法,针灸临床工作者的临床求助渠道及在临床上最需要什么样的指导,如何改进指南可实施性的探讨等几大方面。采用问卷星(www.wjx.cn)网站的电子问卷调查平台,通过社交软件及电子邮箱发送调查问卷。结果1.最终的meta分析共纳入21项研究,共1943名受试者。所有的试验都存在高或不清楚的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假针灸或空白对照组合并基础治疗相比,针灸联合基础治疗组的空腹血糖(FBG)平均减少1.21 mmol/1(95%CI,1.56-0.87),2小时餐后血糖(2h BG)平均降低2.13 mmol/l(95%CI,2.79-1.46),糖化血红蛋白(HA1c)平均降低1.12%(95%CI,1.62-0.62)。其中两项试验表明针灸组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此外,针刺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压控制(舒张压没有统计学意义),降低体重。从CONSORT和STRICTA的条目来看,纳入文献报告质量低下,主要表现在随机序列的产生和分配隐藏、盲法、样本量的确定、试验注册、利益声明、针刺细节、治疗师背景等方面。2.最终纳入针灸的卫生经济学文献37篇,其中中文17篇,英文20篇。所纳入疾病除了变应性鼻炎、常规的肠易激综合征(对严重的肠易激综合征除外),针灸均具有成本效益比(所分析疾病的花费均在临界值以下)。中文文献共涉及疾病11种,英文文献涉及疾病13种。英文文献中德国发表的文献占比最多。中文文献中使用最多的经济学评价方法为CEA(82.4%),而英文文献最多为CUA(75%);所有中文文献都使用了患者视角,而75%的英文文献使用了社会或政府视角;中文文献有35.3%使用了增量分析,23.5%使用了敏感性分析,而英文文献的占比分别为85%及80%。3.针灸CPG的AGREE II在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独立性6个领域的得分率分别为94.4%、55.6%、56.3%、66.7%、16.7%、0.0%,中医CPG 的得分率分别为 94.4%、44.4%、52.1%、55.6%、12.5%、75.0%,西医 CPG 的得分率分别为 100.0%、50.0%、41.7%、88.9%、79.2%、58.3%。针灸 CPG 的 RIGHT 声明在基本信息、背景、证据、推荐意见、评审和质量保证、资助与利益冲突、其他方面七个领域的得分率分别为 50.0%、87.5%、60.0%、28.6%、100.0%、0.0%、0.0%,中医 CPG 的得分率分别为 50.0%、62.5%、40.0%、28.6%、0.0%、25.0%、0.0%,西医CPG 的得分率分别为 100.0%、75.0%、40.0%、28.6%、0.0%、25.0%、33.3%。针灸CPG在GLIA量表中全局考虑、可执行性、可判定性、有效性、灵活性、对护理过程的影响、可测量性、新颖性/创新性8个领域得分率分别为77.8%、0.0%、0.0%、50.0%、66.7%、50.0%、0.0%、66.7%,中医 CPG 的得分率分别为 55.6%、0.0%、0.0%、50.0%、66.7%、50.0%、0.0%、66.7%,西医 CPG 的得分率分别为 77.8%、100.0%、100.0%、100.0%、66.7%、50.0%、100.0%、100.0%。4.最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5份。答卷者来自全国19个省或直辖市,北京市占比最多,达39.2%;接受本问卷调查者80%以上为临床医生且针灸专业人数最多。问卷共包括16个问题,具体结果参见论文。结论1.有极低等级的证据表明,与假针刺或空白针刺联合基础治疗相比,针灸联合基础治疗对T2DM患者可以改善血糖控制、血脂与血压水平,降低体重。由于针灸联合降糖药物比单用降糖药物可以取得更好的血糖控制,考虑到其对内分泌系统的整体益处,针灸可以做为合并肥胖或合并代谢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的补充疗法。由于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很差,这不仅反映了针灸临床研究的透明性及计划性较差,也严重影响了针灸的临床疗效评价。2.在所纳入的研究中,针灸在绝大部分疾病中是具有成本效益比的。同时也提示了针灸对不同的疾病,甚至在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成本效益比。针灸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有其复杂性,目前针灸相关的卫生经济学证据还偏少,缺乏此类研究意味着无法评价针灸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经济花费以及资源节省,对医疗决策是一个严重的障碍。国内的针灸卫生经济学文献在方法学上与英文文献相比还存在很大的方法学差距,主要表现在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评价视角、敏感性分析及增量分析等方面。此外,针灸卫生经济学文献存在的问题还有成本计算错误,研究期限过短,对照措施设置不当等。由于针灸是较高依赖于人力资源的,而对物质资源要求较少。而随着物质资源的丰富,而人力资源的上涨,也使得针灸未来的应用面临着挑战,而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降低针灸的成本也日趋重要,本文也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降低针灸成本的方法。目前从事针灸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的专业人才还很缺乏,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未来需要更多的专家关注这个领域。3.目前针灸CPG证据转化为推荐意见的过程不明,没有明确的方法学指导,转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清楚。从对比评价来看,推荐意见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未给出具体的结局及益处,个体化信息不够,可测量性差及可判定性不明确等问题。针灸CPG推荐意见以针灸方法为纲为做推荐的主要形式,并以主症及并发症作为亚组分类的主要依据,这些积极的探索值得以后借鉴。目前许多指南的制定手册都给出可供参考的工具,针灸相关指南可以在借鉴这些相关的工具的基础上,结合针灸自身的特点,形成透明度高、可实施性强的推荐意见。4.目前针灸临床人员对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了解普遍不深,但有较强意愿希望有统一的标准并遵循相关的指南。已发布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未摆脱之前编写教材的桎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推广力度不够,可信度较差、无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的意愿缺乏考虑等。由于针灸指南来源于目前临床研究的最新证据,也折射出针灸临床研究质量偏低、针灸临床人员的循证理念缺乏的问题。临床指南的实施是循证转化的关键步骤,而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在可实施性的研究上还是空白,未来需要更多的专家关注这一领域。5.结合针灸自身特点,在EtD框架为基础上,通过本研究制定了针灸证据转化框架的补充性意见。补充意见包括考虑针灸在治疗屮的角色、推荐意见以不同针灸方法为纲、保证推荐意见的可测量性及个体信息多元化四条。本研究填补了针灸领域从证据到推荐意见转化过程的空白,为未来针灸CPG的制订提供参考。未来对证据转化的探索需要多学科专家的介入,并密切关注及吸收目前国内外在证据转化的方法上取得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针灸证据及针灸在临床上的实践特点,不断完善针灸证据的转化及推荐意见的质量。

杜丽东,田金徽,吴国泰,牛亭惠,陈振鹤,任远[4](2017)在《基于文献的中药治疗便秘的社会网络分析》文中指出采用文献计量学和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对我国中药治疗便秘研究的研究主题和主要中药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检索主要中文摘要和全文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中药治疗便秘的研究。采用BICOMS分析软件对主要信息进行抽取和整理,生成共现矩阵;采用g CLUTO进行聚类分析;数据计算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便秘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加,分别在2003年和2006年出现二次文献量的高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有研究发表,但发达地区发表的研究数量多于欠发达地区,作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尤其是不同地域之间的合作。目前中药治疗便秘的研究领域分为5个研究主题,在具体中药方面,当归处于核心地位。研究显示中药治疗便秘的研究数存在地域不平衡性,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度不高,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临床疗效评价方面,对于处方的优化研究不够,今后的研究者应更多关注以当归为核心便秘处方的研究。

陈耀龙[5](2015)在《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规范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制定方法科学严谨、报告内容规范充分的实践指南能够促进卫生保健质量,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然而近二十年间,尽管全世界发表了上千部实践指南,但其报告质量却良莠不齐,尤其是对制定方法和推荐意见的报告普遍存在重要问题。当前已有少数组织和机构对指南的报告标准进行了探索,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制定出适用于不同类型指南(临床领域、公共卫生领域和卫生政策领域)的国际报告标准,促进指南的报告质量。目的1)对当前发布的指南制定手册进行系统评价;2)对WH02008-2013年间制定的指南进行报告质量评价;3)制定卫生保健领域中实践指南的报告规范;4)基于课题组制定的报告规范对中西医结合指南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1)文献计量学:对纳入的指南制定手册与指南的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2)系统评价:系统评价当前指南制定手册与指南的报告质量;3)德尔菲法:对实践指南报告规范的条目进行德尔菲法共识。结果1)共纳入34部指南制定手册,91%(31部)报告了指南小组的组成,但小组名称和规模各不相同;59%(20部)提出在指南制定中应考虑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其中15%(5部)对此进行了描述;82%(28部)提出在指南制定中应该考虑干预措施的成本和经济学,其中18%(6部)对此进行了描述;65%(22部)报告了推荐意见共识的方法,29%(10部)描述了具体的方法;71%(24部)报告了指南应该对利益冲突进行管理,59%(20部)描述了较为详细的方法与步骤;67%(23部)的指南手册报告了指南的报告或撰写格式,但所有指南的报告格式或条目均不相同。2)共纳入WHO正式发布的指南133部,其中题目中用来表示指南的术语就有33种;3%(4部)报告了指南的类型;65%(86部)的指南报告了执行总结,但不同执行总结的报告内容差异很大;59%(78部)的指南报告未来将更新,但均未提及具体的更新方式和步骤;40%(54部)的指南报告了适用的国家和地区;55%(73部)的指南明确报告了分级系统,其中52%(69部)使用GRAD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分级系统;32%(43部)的指南报告了在形成推荐意见时考虑了患者偏好和价值观;47%(63部)的指南报告了在形成推荐意见时考虑了成本或资源利用;38%(51部)的指南报告了共识方法。3)德尔菲法共招募到专家17名,来自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形成初始条目46条,3轮德尔菲法调查后,最终产生21个主要条目,共包含37个具体的亚条目。4)共纳入41部中西医结合指南,发表在19种杂志上,51%(21部)的指南描述了参与指南制定的小组数量和名称;15%(6部)的指南报告了对纳入的证据进行分级;7%(3部)的指南报告了推荐意见的强度及支持该推荐的证据质量;5%(2部)的指南报告在形成推荐意见时通过德尔菲法达成共识;12%(5部)的指南报告了制定过程中的资金支持,但所有指南均未报告资金支持的具体用途及资助者在指南制定中的作用。所有指南均未报告指南的制定是否基于系统评价,仅有1部指南报告了检索证据的方法。结论1)通过对指南制定手册的系统评价发现,大部分指南手册涵盖了指南制定的主要方面,但制定方法仍然以专家意见为主,未及时整合与纳入当前指南研究的最新方法和标准,对指南制定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学描述不全面,对指南制定流程和细节描述不具体,缺乏指南报告规范相关的章节和条目。应尽快探索制定针对指南手册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的评价标准,提高其制定的科学性和报告的充分性。2)通过对WHO指南的报告质量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指南报告了主要的制定方法和推荐意见,但其报告格式仍然差异较大,在具体内容上,对证据的检索、评价和分级,患者偏好和价值观以及经济学方面报告不充分。指南评审委员会(GRC, Guidelines Review Committee)应及时在《WHO指南制定手册》中加入报告规范章节,并在两轮评审时,加强WHO指南报告的规范性。3)本研究制定的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规范,涵盖了指南需要报告的最主要信息,强调了指南研究问题的结构性、证据检索的系统性,推荐意见共识的规范性,利益冲突管理的透明性,以及独立评审的重要性。该报告规范为指南制定者全面、清晰、明确地报告指南提供了依据,适用于临床实践、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等不同指南。4)通过使用RIGHT条目对中西医结合指南的报告质量分析发现,整体报告质量较低,尤其是在制定流程和推荐意见部分描述不够清晰明确,一方面可能由于部分中西医结合领域专家尚未及时引入现有的指南报告规范,另一方面RIGHT中的部分条目在中西医结合指南中的适用性有限,应基于RIGHT清单尽快制定出符合中西医结合指南特点的报告规范。

杨珣[6](2014)在《《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与《医学信息学杂志》载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与《医学信息学杂志》这两种期刊,在医学图书情报领域有显着的地位,可以认为是引领性的期刊,因而对这两种期刊进行载文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可以明确医学图书与情报领域引领性期刊的载文特征,研究并提出期刊的改进性。目的:首先通过统计分析,明确《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的载文特征。其次比较这两种期刊,说明每种期刊的相对优势与劣势。其次选取《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作为医学科技期刊的样本,因这两本期刊收录的文章除了临床以外,还包括了基础医学,同时也是医学类的大学科,覆盖面广,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内科学类核心期刊表中《中华内科杂志》排名第四,外科学类核心期刊表中《中华外科杂志》排名首位。最后将《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与这两种医学样本期刊进行比较,判断《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在医学科技期刊中的地位,探讨提高《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质量的可行性途径。方法:本论文利用了文献计量法、数值统计法、综合归纳法、对比分析法,对2003-2012年《中华图书馆情报杂志》和《医学信息学杂志》的载文数量、基金论文资助情况、引文量及论文作者、期刊专题等指标进行了统计。结果:(1)《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的载文特征。《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2012年这10年的总载文量为2347篇,(其中包括该杂志社的学术交流及稿约),期均载文量为30.58篇,载文量呈平稳中上升趋势;但各期的基金项目论文比例居中,平均为52.3%;作者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其中北京、天津、辽宁为论文主打出产地;该杂志10年共引文14254篇,篇均引文量的7.54;期刊论文合作,作者总人数为7617人,合着率是87.87%,其合作度为4.03。《医学信息学杂志》2003-2012年这10年的总载文量为2806篇,(其中包括该杂志社的专论导读及该杂志社的动态),期均载文量为33.50篇,载文量随着年份的增长也迅速增多;各期的基金论文比例平均为61.0%;作者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其中天津、山东、江苏为论文主打出产地;本杂志10年共引文13810篇,其篇均引文量5.92篇;期刊10年作者总人数为7384人,其合着率为87.47%,合作度为3.16。(2)《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与《医学信息学杂志》互相比较。《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研究技术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较多,涉及了医学情报的各领域。《医学信息学杂志》研究性论文较多,而它突出了医学信息的传播性。从期刊特色看,《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涉及各方面主题,《医学信息学杂志》以信息应用为主。栏目设置方面,《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研究技术方法、研究报告、综述明显偏多,它展现了医学情报的各个领域。《医学信息学杂志》研究论文性的文章偏多,而它突出了医学信息的传播性,体现了现代医学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基金论文是一个重要指标,《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的基金论文篇为989篇,《医学信息学杂志》的基金论文为1420篇,后者更多。(3)《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与《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比较。《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固然在医学图书情报类期刊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与其它医学期刊进行跨学科比较,才能看出这两种期刊的相对比较值。选择《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为代表刊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显示几乎在所有指标中,《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均低于《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说明医学图书情报类引领期刊与综合医学类引领期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科金论文可以看作是一个重要指标,《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在这个重要指标中是《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的3-6倍,进一步说明了两大类期刊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与《医学信息学杂志》有一定的合着率,但《中华外科杂志》与《中华内科杂志》的合着率中有的达到了100%,说明需提高合作率。《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的论文第一作者中级和副高的职称人数比《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与《医学信息学杂志》的第一作者中级和副高的职称人数较多,而正高和其他职称也是分布均匀,说明《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的论文第一作者比《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与《医学信息学杂志》作者的总体水平较高。《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这10年间来看,硕士学位分布的人数较多,而博士及博士后的学位分布反之较少。而《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这10年间的作者学位分布博士学位远比硕士学位较多,本文还通过数据发掘和知识发现对四种期刊做了相关的比较,说明研究图书情报学科的作者学位还有待提高。结论:《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与《医学信息学杂志》2003-2012年的期刊知名度及地位呈稳定增强趋势,在医学图书情报界具有较大影响力,处于引领的地位。近10年两刊的载文总量及篇密度的变化不大,其它各项载文指标平稳中有所增长。综合地将《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与《医学信息学杂志》互相比较,可以看出在28项指标中,有18项指标《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低于《医学信息学杂志》,因而《医学信息学杂志》一般情况较稍好,但相差不大,总体水平相当。几乎在所有指标中,《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均低于《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说明医学图书情报类引领期刊与医学类引领期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学科特点的不同,在未来发展中,这种差距还不易被显着缩小。作为医学图书情报类期刊,应不断提高总体质量。从本论文研究的结果看,吸引高水平基金资助的稿源及高职称、学位作者论文是可行的重要途径。

马彬[7](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张春芳[8](2012)在《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摘要不仅能使作者清楚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有助于审稿人审稿,帮助读者迅速判断文献的主要内容并决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还能为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提供便利。英文摘要在国际间进行知识传播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三十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摘要写作进行了研究,对提高期刊摘要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尚无从翻译视角对学术论文摘要进行系统研究。目的:针对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制定学术论文摘要英译原则,探讨摘要翻译策略,构建摘要翻译模式,以期帮助中国作者掌握摘要写作和翻译规则,提高摘要写译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方法:(1)采用文献法,概括和分析国内外学术论文摘要研究现状以及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分析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摘要翻译的指导作用。(2)随机选取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收录的影响因子大于1.0的90种中文期刊,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各30种,文章发表于2010年1月到2011年9月,从写作规范、宏观结构和语言运用三大方面对其研究型论文英文摘要质量进行调研,并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基于目的论以及国际标准ISO214-1976(E)和国家标准GB6447-86,探讨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从摘要的宏观结构和语言特征入手,探讨其翻译策略;建构学术论文摘要翻译模式,为译者提供较为清晰的翻译思路。结果:(1)国内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写作规范方面的问题、体裁结构要素不全和语步混乱以及语言运用上存在的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的不足。(2)功能翻译理论可用于指导学术论文摘要英译。(3)确立了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目的论的“三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是摘要翻译应遵循的“总则”。基于ISO214-1976(E)和GB6447-86有关摘要写作的规范和要求总结而成的“九原则”是摘要翻译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体现摘要的体裁性特点、规范、客观、完整、准确、一致、简洁、正式以及与时共进原则。(4)制定了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策略。基于语步的选词选句策略用于各语步典型词汇和句型翻译;语序调整策略用于定语翻译和状语从句翻译;词类转译策略用于连动式谓语句的英译(确定一个动词,其余动词转换成非谓语动词或介词);时态、语态和人称的选择应以实现摘要各语步的功能为目的以及衔接策略用于语篇翻译,以符合英文表达习惯。(5)构建了一个基于“五步骤”的学术论文摘要语篇翻译模式。该模式由五个“步骤”组成:明确“翻译纲要”、做好译前六项准备工作、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双文本”分析、文本翻译、润色、加工以及对照摘要质量评价表审核译文。结论:功能翻译理论为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目的论的“总则”和基于两“标准”的“九项基本原则”对摘要翻译起到了规范作用;翻译策略有其各自的适用层面;“五步骤”翻译模式能够为译者提供清晰的“图式”。研究局限: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分析不够透彻;选取的样本数量有限。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语篇体裁意识,另一方面可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学术写作教学中。此外,本研究探讨了关键词的标引和翻译原则。英译关键词应遵循规范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准确性和一致性原则。

屈湘玲[9](2012)在《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就一直处于进行时,从1978年算起,已走过三十多个春秋。期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思考期(1978-1992),第二阶段的探索期(1993-2002),第三阶段的实践期(2002—至今),到了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更是被推入了如火如荼时期。期刊,文化阵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体制改革的不可逆挡之势推向市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务院分别下文就期刊体制改革出台了相关的意见与政策。2009年4月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期刊的改制特别指出:制定经营性报刊转制方案,推动经营性报刊出版单位逐步实行转制。这表明,期刊的转制也将拉开序幕。位于中国版图中部的湖南文化大省,其科技期刊数量为122种,占全国科技期刊的2.56%(到2007年底,我国大陆的科技期刊已经达到约5100种),涉及行业众多、主办单位复杂,用专家的话概括就是小、散、弱。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牵一发势必动全身,故湖南省科技期刊的改制得到业内业外人士的一致关注。本文从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了湖南省科技期刊在中国乃至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并借鉴国外科技社团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湖南省科技期刊在改制中的路径观察与思考。

何梦雪[10](2012)在《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循证医学对全球卫生保健领域的影响不断深入,循证护理实践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全球循证护理实践相关的组织和机构都成立了网站和数据库,具有内容丰富、高效、便捷等优点。同时其问题也不可忽视,如信息分散、质量参差不齐、学习资源不足、以英文资源为主等等。构建我国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势在必行。目的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概念框架,分析国内外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的现况,调查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教师、护理学生对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和需求,构建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评价其在“循证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并基于本次应用效果构建中文干预性护理研究循证资源数据库,并再次评价其在“循证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概念框架,采用文献分析法了解目前国内外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的现况;通过现场调查法分析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教师、护理学生对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和需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构建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并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类实验性研究,对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参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文献严格评鉴项目和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质量评价标准,检索、评价、筛选高质量的中文干预性护理研究,以构建中文干预性护理研究循证资源数据库,扩展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类实验性研究,再次对扩展后的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进行评价。结果1.通过对全球现有的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析发现,目前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发展迅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变化迅速;信息资源多媒体化;关联度强,检索快捷。同时,现有资源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信息分散、检索困难;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语言障碍;学习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引出了构建我国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必要性。2.通过对353名临床护理人员、26名护理教师、142名护理学生的调查发现,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知晓度较高,但与护理教师、护理学生相比,对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学生和护理教师都认为现有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存在问题,包括缺乏网站信息交流、资源版权限制、语言障碍、自身信息检索能力制约、网络技术水平欠佳等;同时被调查者都认为有必要构建我国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3.整合前期的文献分析和现场调查结果,基于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平台建设小组反复讨论,构建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类实验性研究,选择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循证护理”课程2010级学员共80人作为研究对象。在课程中介绍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并布置相关课程作业,指导学员应用该资源平台。在使用资源平台的3个月期间,学员对循证护理网络信息的满意度显着提高(P<0.01),循证护理知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资源平台的应用评价中,学员认为网站使用方便、内容丰富、信息可靠、和护理学科密切相关。通过对学员的个人访谈发现,学员认为应用该平台的收获很大,包括课程相关、实践相关、以及交流平台方面;同时提出该平台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提高资源多样性、主题丰富性和论坛活跃度。4.基于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在“循证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中干预性研究的检索策略,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中检索40,162篇期刊论文和1,338篇学位论文。以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文献严格评鉴项目和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质量评价标准为指导,经过严格的质量评价、筛选后,纳入高质量的1,401篇干预性护理研究论文,159篇学位论文。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中,达标率较低的评价指标包括盲法、样本流失的描述、基线可比性和随机分配。整合高质量干预性护理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的重要信息和数据,构建中文干预性护理研究循证资源数据库,合并入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5.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类实验性设计,选择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循证护理”课程2011级学员共79人作为研究对象。在课程中介绍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发放平台的宣传单,布置相关课程作业,组织学员登陆平台并指导学员应用该资源平台。在使用平台的3个月期间,学员的循证护理知识和循证护理网络信息满意度有了显着提高(P<0.01),对资源平台的实用性和便利性评价较高。结论1.现有的EBN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新及时,检索便捷,是获得循证资源、实践EBN的有效工具;但其问题也值得关注,如信息分散、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语言障碍,EBN学习资源不足。2.相对于护理学生和护理教师,临床护理人员对EBN网络资源的使用率较低,且有不同的EBN信息需求,但这三类人群都认为有必要构建中文EBN网络。3.综合性的中文EBN网络资源平台能作为专题学习辅助资源,显着提高EBN网络信息满意度,但网站在资源多样性、全面性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4.我国干预性护理论文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详细度有待提高。5.扩展后的EBN-NIR平台应用效果在在资源全面性、丰富性方面较原平台更好。

二、2003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稿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稿约(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2.1 临床研究的定义
    2.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评价概念辨析
    2.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辨析
    2.4 本研究涉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及其评价方式
    2.5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的概念辨析
    2.6 小结
第3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现况的抽样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访谈
    4.1 访谈目的
    4.2 访谈设计
    4.3 访谈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及作用机理阐释
    6.1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6.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6.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修正
    6.5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
    6.6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关系及机理探讨
    6.7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7.1 研究结论
    7.2 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对策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
    7.5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明清常州慎斋学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 学术前史
    (三) 研究思路
    (四) 相关概念的厘定
一、明清常州的地理人文环境
    (一) 山回水匝,环为都会
    (二) 文学之盛,郁萃中吴
二、周慎斋及其弟子
    (一) 周慎斋与查了吾
    (二) 胡慎柔与石震、顾元交
    (三) 陈嘉璴
三、慎斋医书的撰写与出版
    (一) 慎斋文本的生成
    (二) 慎斋医书的出版背景
    (三) 《慎斋遗书》的问世与学派的形成
四、慎斋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 立足经典
    (二) 兼采诸家
    (三) 通变创新
五、慎斋学派与明清常州医学
    (一) 地域医学的交互:常州与吴中、新安
    (二) 世医与儒医:常州医学传承之主力
    (三) 厚积薄发,众星捧月:孟河之外的常州医学成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慎斋学派师承关系图
    附表2-1 明、清常州府武进、阳湖二县医者信息表
    附表2-2 明、清常州府无锡、金匮二县医者信息表
    附表2-3 明、清常州府宜兴、荆溪二县医者信息表
    附表2-4 明、清常州府江阴县医者信息表
    附表2-5 明、清常州府靖江县医者信息表
致谢

(3)针灸临床证据转化为推荐意见的关键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证据及推荐意见
    1.2 证据向推荐的转化的研究现状
    1.3 中医药领域在证据转化的研究现状
    1.4 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形成分析
第二章 前言
    2.1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原因
    2.2 研究内容
    2.3 主要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
    3.1 背景
    3.2 资料与方法
        3.2.1 纳入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2.3 检索策略
        3.2.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3.2.5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文献基本特征
        3.3.2 风险偏倚评估
        3.3.3 治疗结果
        3.3.4 亚组分析与敏感性分析
        3.3.5 报告质量评价
    3.4 讨论
        3.4.1 基于GRADE系统的评估
        3.4.2 CONSORT部分的报告质量及分析
        3.4.3 STRICTA部分报告质量的统计和分析
        3.4.4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3.5 结论
第四章 针灸卫生经济学的系统评价
    4.1 背景
        4.1.1 卫生经济学评价对针灸的重要性
        4.1.2 针灸卫生经济学的基本评价方法
    4.2 资料与方法
        4.2.1 检索策略
        4.2.2 纳入标准
        4.2.3 排除标准
        4.2.4 文献筛选
        4.2.5 资料提取
        4.2.6 卫生经济学评价内容
    4.3 结果
        4.3.1 文献筛选流程
        4.3.2 纳入文献主要特征
        4.3.3 不完全卫生经济学文献中针灸相关花费的信息摘录
    4.4 讨论
        4.4.1 国内外文献的差距
        4.4.2 提高针灸卫生经济学优势的方法
        4.4.3 存在的问题
        4.4.4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4.5 结论
第五章 针灸CPG与中西医CPG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评价及可实施性对比评价
    5.1 背景
    5.2 资料与方法
        5.2.1 资料
        5.2.2 评价方法
    5.3 结果
        5.3.1 三种指南AGREE Ⅱ评价结果对比
        5.3.2 三种指南RIGHT声明评分结果对比
        5.3.3 三种指南GLIA评分结果对比
    5.4 讨论
        5.4.1 AGREE Ⅱ评价讨论
        5.4.2 RIGHT的评价讨论
        5.4.3 GLIA评价讨论
        5.4.4 推荐意见存在问题探讨
        5.4.5 指南三种量表评价中存在的其他的问题
        5.4.6 针灸CPG可取之处
        5.4.7 局限性
    5.5 结论
第六章 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可实施性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6.1 背景
    6.2 方法与资料
        6.2.1 制定问卷
        6.2.2 问卷内容
        6.2.3 调查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4.1 答卷者职业分布
        6.4.2 答卷者对针灸指南的了解程度
        6.4.3 答卷者是否意愿遵循指南及针灸指南
        6.4.4 答卷者在遇到临床问题时的主要求助渠道
        6.4.5 答卷者认为在解决针灸临床问题中哪种证据价值更高
        6.4.6 关于强制使用针灸指南能否促进诊疗水平进步
        6.4.7 答卷者认为针灸CPG存在的主要问题
        6.4.8 答卷者认为影响针灸疗效的主要因素
        6.4.9 针灸临床治疗是否采用辨证选穴
        6.4.10 希望针灸指南指导哪些临床问题
        6.4.11 是否应把与现代医学检查及治疗写进针灸临床指南
        6.4.12 存在的问题
    6.5 结论
第七章 小结
    7.1 对ETD框架的实践
    7.2 针灸证据转化为推荐意见框架补充意见的提出
    7.3 创新点
    7.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检索策略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4)基于文献的中药治疗便秘的社会网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 资料来源与文献筛选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年代分布
    2.3 省份分布
    2.4 期刊分布
    2.5 作者分布及合作关系
    2.6 作者机构分布及合作关系
    2.7 关键词分析
    2.8 主要中药社会网络分析
3 讨论

(5)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术语与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背景
        1.1.1 实践指南及其报告质量
        1.1.2 指南的报告规范研究现状
        1.1.3 指南新报告规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内容
    1.3 资料与方法
        1.3.1 研究资料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实践指南制定手册的系统评价
    2.1 背景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资料
        2.2.2 纳入排除标准
        2.2.3 资料筛选
        2.2.4 数据提取
    2.3 结果
        2.3.1 检索结果与基本信息
        2.3.2 指南手册的更新情况
        2.3.3 指南手册中对指南的定义
        2.3.4 指南手册中对指南的分类
        2.3.5 指南计划书的内容
        2.3.6 指南主题或范围
        2.3.7 指南小组类型及人员构成
        2.3.8 指南制定步骤
        2.3.9 指南关注的卫生问题
        2.3.10 证据检索
        2.3.11 证据分级方法
        2.3.12 患者偏好和价值观
        2.3.13 干预措施的成本和经济学
        2.3.14 推荐意见的共识
        2.3.15 利益冲突
        2.3.16 同行专家评审与审批
        2.3.17 指南改编
        2.3.18 指南撰写格式
        2.3.19 指南更新的周期
        2.3.20 指南传播、实施及其效果评估
        2.3.21 指南的质量评价
        2.3.22 参考文献
    2.4 讨论
        2.4.1 指南手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4.2 指南手册应及时引入指南国际标准
        2.4.3 缺乏指南手册报告和方法学质量的评价工具
        2.4.4 局限性
        2.4.5 结论
第三章 WHO指南报告质量现状调查
    3.1 背景
    3.2 资料与方法
        3.2.1 研究资料
        3.2.2 纳入排除标准
        3.2.3 指南筛选
        3.2.4 资料提取
    3.3 结果
        3.3.1 检索结果与纳入指南的基本信息
        3.3.2 WHO指南结构与内容的报告特征
        3.3.2.1 题目与副标题
        3.3.2.2 类型和版本
        3.3.2.3 执行总结
        3.3.2.4 更新或时效
        3.3.2.5 指南关注的主题
        3.3.2.6 目标人群
        3.3.2.7 使用者
        3.3.2.8 主要适用的国家或地区
        3.3.2.9 制定人员
        3.3.2.10 具体的卫生问题(PICO)
        3.3.2.11 检索现有的指南
        3.3.2.12 系统评价的检索与制作
        3.3.2.13 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的分级方法
        3.3.2.14 推荐意见
        3.3.2.15 患者偏好和价值观
        3.3.2.16 经济学分析
        3.3.2.17 推荐意见的共识方法
        3.3.2.18 传播与实施
        3.3.2.19 监测与评估
        3.3.2.20 局限性
        3.3.2.21 利益冲突
        3.3.2.22 资助来源
        3.3.2.23 术语与缩略语
        3.3.2.24 反馈方式与联系方式
        3.3.2.25 附件
        3.3.3 WHO指南制定的原则与方法
        3.3.3.1 WHO指南制定的主要原则
        3.3.3.2 WHO指南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流程
        3.3.3.3 WHO指南评审委员会及其评审流程
    3.4 讨论
        3.4.1 WHO指南报告的总体特点
        3.4.2 WHO指南报告存在的具体问题
        3.4.3 GRC及其评审制度对WHO指南的影响
        3.4.4 结论
第四章 实践指南的报告规范制定
    4.1 背景
    4.2 方法
    4.3 结果
        4.3.1 组建研究小组
        4.3.2 形成初始条目
        4.3.3 确定德尔菲法专家
        4.3.4 德尔菲法问卷及专家意见反馈
        4.3.5 德尔菲法共识条目
    4.4 讨论
        4.4.1 RIGHT清单条目概述
        4.4.2 应用RIGHT清单的注意事项
        4.4.3 RIGHT清单的推广与传播
    4.5 结论
第五章 基于RIGHT条目的中西医结合指南报告现状评价
    5.1 背景
    5.2 资料与方法
        5.2.1 研究资料
        5.2.2 纳入排除标准
        5.2.3 指南筛选
        5.2.4 资料提取
        5.2.5 统计分析
    5.3 结果
        5.3.1 检索结果
        5.3.2 纳入指南的基本信息
        5.3.3 中西医结合指南报告现状
        5.3.3.1 报告质量的一般情况
        5.3.3.2 标题与副标题
        5.3.3.3 执行总结
        5.3.3.4 缩略语与术语
        5.3.3.5 指南制定的背景
        5.3.3.6 指南的总目标和目的
        5.3.3.7 目标人群
        5.3.3.8 指南的使用者和应用环境
        5.3.3.9 指南制定工作组
        5.3.3.10 具体的问题(PICO)
        5.3.3.11 系统评价
        5.3.3.12 证据质量的分级
        5.3.3.13 推荐意见
        5.3.3.14 推荐意见的解释说明
        5.3.3.15 推荐意见达成共识的方法
        5.3.3.16 审批
        5.3.3.17 外部评审
        5.3.3.18 资金来源以及作用
        5.3.3.19 利益冲突的声明
        5.3.3.20 指南的获取
        5.3.3.21 对未来研究或指南制定的建议
        5.3.3.22 指南的局限性
    5.4 讨论
        5.4.1 中西医结合指南报告的一般特点
        5.4.2 中西医结合指南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5.4.3 指南报告规范在中西医结合指南中的适用性
    5.5 结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点
    6.3 未来计划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1 WHO指南更新或过期的报告情况
附件2 WHO指南卫生问题的报告情况
附件3 WHO指南目标人群的报告情况
附件4 WHO指南使用人群的报告情况
附件5 WHO指南适用国家或地区报告情况
附件6 WHO指南PICO信息的报告情况
附件7 WHO指南系统评价信息的报告情况
附件8 WHO指南资源或经济的报告情况
附件9 WHO指南形成推荐意见共识方法的报告情况
附件10 WHO指南报告利益声明的报告情况
附件11 WHO指南资助的来源分布
附件12 WHO指南信息反馈方式的报告情况
附件13 WHO指南联系方式的报告情况
附件14 德尔菲法专家的利益冲突表
附件15 德尔菲法问卷
附件16 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基本信息

(6)《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与《医学信息学杂志》载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出处
2. 方法
3. 结果
    3.1 载文分析
    3.2 基金论文分析
    3.3 引文分析
    3.4 论文作者分析
    3.5 专题分析
4. 主题内容研究
    4.1 数据发掘和知识发现论文类型的所占数量和年增长情况
    4.2 热点主题词频分析
5. 专项分析与讨论
    5.1 载文趋势
    5.2 基金论文趋势
    5.3 引文趋势
    5.4 论文作者趋势
    5.5 期刊专题趋势
    5.6 主题内容趋势
    5.7 两本期刊与《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对比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8)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表格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学术论文摘要写译研究综述
2.1 摘要的概念界定
2.2 摘要的起源和发展
2.3 摘要的类型和结构
2.4 国内外学术论文摘要写译研究现状
2.5 小结 第三章 功能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3.1 功能主义的来源
    3.1.1 语言功能
    3.1.2 语言功能的定义和分类
3.2 功能翻译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2.1 文本类型理论
    3.2.2 翻译“目的论”
    3.2.3 翻译行为理论
    3.2.4 “功能加忠诚”理论
3.3 功能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3.4 功能翻译理论对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启示
3.5 小结 第四章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
4.1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4.1.1 写作规范方面
    4.1.2 体裁结构要素不全和语步混乱
    4.1.3 语言运用方面
4.2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
    4.2.1 从“标准”的角度对比分析中英文摘要的特点
    
4.2.1.1 国际标准 ISO 214-1976(E)和国家标准 GB 6447-86 简介
    
4.2.1.2 两“标准”的“规则”实质上确认了摘要的文体特征、语篇特征和体裁特征
    
4.2.1.3 中英文摘要写作“规则”异同及原因分析
    4.2.2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
4.3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策略
    4.3.1 小标题和各语步标志性词句的翻译
    
4.3.1.1 结构式摘要小标题的翻译
    
4.3.1.2 各语步标志性词语和典型句型的翻译
    4.3.2 句法层面的翻译
    
4.3.2.1 调整定语语序
    
4.3.2.2 调整状语语序
    
4.3.2.3 连动式谓语句的英译
    
4.3.2.4 时态的选择
    
4.3.2.5 语态的选择
    
4.3.2.6 第一人称代词的选择
    4.3.3 语篇层面的翻译
    
4.3.3.1 英汉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衔接对比
    
4.3.3.2 语篇衔接差异对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启示
    4.3.4 巧记英文摘要各语步高频词及常用句式
    
4.3.4.1 英文摘要各语步高频词统计
    
4.3.4.2 英文摘要各语步的典型句式
4.4 小结 第五章 学术论文摘要“五步骤”翻译模式
5.1 明确“翻译纲要”
    5.1.1 英文摘要文本的预期功能
    5.1.2 英文摘要文本的受众
    5.1.3 英文摘要文本的传播媒介、使用的时间和场所
    5.1.4 摘要写作和翻译的动机
5.2 摘要译前准备工作
    5.2.1 厘清中文摘要的写作顺序和编写方法
    5.2.2 通读摘要写作相关“标准”或“规范”,掌握写作规则
    5.2.3 区分摘要类型,把握其宏观结构及适用的文章类型
    5.2.4 甄别摘要优劣
    5.2.5 了解并熟悉拟投期刊摘要写作要求和规范
    5.2.6 设计摘要质量评价表
    
5.2.6.1 国外摘要质量评价方法回顾
    
5.2.6.2 本研究设计的摘要质量评价表
5.3 “双文本”分析
    5.3.1 “文本分析”和“平行文本”模式对比
    5.3.2 “双文本”分析模式在摘要翻译中的运用
    
5.3.2.1 “文本分析”模式在摘要翻译中的应用
    
5.3.2.2 “平行文本”对照模式在摘要翻译中的应用
5.4 文本翻译、修改与润色
5.5 译文检查
5.6 摘要英译实例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学术论文关键词的英译
6.1 关键词的来源和功能
6.2 关键词标引的原则和方法
6.3 关键词的英译原则和方法
    6.3.1 规范性原则
    6.3.2 简洁性原则
    6.3.3 准确性和一致性原则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回顾与结论
7.2 本研究对学术写作教学的启示
7.3 提高学术论文摘要质量的建议
7.4 本研究局限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Summary 附录 1 国际标准 ISO 214-1976(E)(英文) 附录 2 国际标准 ISO 214-1976(E)(中译文) 附录 3 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GB 6447-1986)

(9)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第二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概况
    第二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现状
        一、技术类期刊
        二、医学类期刊
        三、学术类期刊
        四、科普类期刊
        五、综合类期刊
第三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方阵的比较优势与不足
    第一节 在中国科技期刊中所占位置分析
    第二节 与国际同行业期刊对比分析
    第三节 相关科技期刊样本对比分析
        一、技术类期刊《电池》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二、医学类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三、学术类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第四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优势、不足及原因
第四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改革前景与路径
    第一节 体制变革是首要
        一、亚洲部分国家传媒体制变革实践
        二、国外科技社团的运行与发展
        三、国内传媒体制变革创新实践
        四、湖南科技期刊的变革与方向
    第二节 人才引进是关键
        一、人才资源现状
        二、人才资源需求
    第三节 质量管理是保障
        一、拥有质量自源头开始
        二、提升质量从审稿入手
        三、保证质量于编辑落实
    第四节 市场运作是后盾
        一、引入期刊“绿色营销理念”
        二、推出以读者为中心的“蓝海战略”
    第五节 OA出版是趋势
        一、OA科技期刊介绍
        二、OA科技期刊的特征、优势
        三、OA科技期刊现状
        四、营造特色OA模式科技期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相关概念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现状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及需求调查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第四章
    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EBN-NIR)的构建及在循证护理课程中的初步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第五章
    EBN-NIR的扩展—中文干预性护理研究循证数据库的构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资料与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第六章
    扩展后的EBN-NIR在循证护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七章
    结论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一、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和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四、对实践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成果 致谢

四、2003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稿约(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 栾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2]明清常州慎斋学派研究[D]. 王宇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3]针灸临床证据转化为推荐意见的关键因素研究[D]. 陈超.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1)
  • [4]基于文献的中药治疗便秘的社会网络分析[J]. 杜丽东,田金徽,吴国泰,牛亭惠,陈振鹤,任远. 中国中药杂志, 2017(02)
  • [5]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规范研究[D]. 陈耀龙. 兰州大学, 2015(01)
  • [6]《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与《医学信息学杂志》载文研究[D]. 杨珣.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1)
  • [7]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8]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D]. 张春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01)
  • [9]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D]. 屈湘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2(12)
  • [10]循证护理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何梦雪. 复旦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2003年《中华实用内科杂志》稿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