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王维《书画》的审美价值

重新发现王维《书画》的审美价值

一、重掘王微《叙画》的美学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石岩[1](2020)在《王微《叙画》对中国书画的启示》文中指出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背景,分别从山水画的定位、"书画同源"的思想起源、画家的主体性三个方面阐释王微的《叙画》一文的意义,以及对于后世的启迪。

郝玲[2](2018)在《六朝山水画中的生态美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境遇下,结合传统美学应运而生的。从理论层面上分析,生态美学不仅是以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美学问题,而且也是以美学的视野来关注生态问题。它回归了生命的本源和生存的根基,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模式,倡导树立人与自然“亲和”的观念,强调走向自然,贴近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以适应自然的发展。本文选取六朝时期的山水画作为研究的重点,山水画在魏晋时开始萌芽,并开始走向独立,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画论着作,它们都蕴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在古代,这些山水画论及画作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精神的自由解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六朝山水画中的生态美学思想,这不仅丰富了美学理论,而且对我们当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探究了六朝时期山水画论及山水画作品中的生态思想,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六朝山水画,从生态美学的基本涵义入手,分析生态美与自然美的理论内容,最后再分析得出六朝山水画与生态美学对话的可能性,为文章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从六朝山水画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入手,对顾恺之的“传神”、宗炳的“卧游”、王微的“明神”、谢赫的“气韵”四个思想范畴进行了生态美学的新阐释,充分说明了六朝山水画是古人饱含生态意识的美学之思,体现了古人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理想生存状态的渴望。第三章主要阐释了六朝山水画中的生态图景,主要通过对顾恺之的画作进行生态赏析,因为六朝时期遗留下的山水画作十分稀少,本文以顾恺之的作品为代表来统观那个时代的山水画风格,从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朝代独特的文化风尚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自然景观,表现了古人对诗意栖居的美好追求。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六朝山水画的生态价值,研究六朝山水画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有助于树立人们栖居家园的生态情怀,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刘华[3](2012)在《魏晋画论中的文人画审美观念》文中指出魏晋时期是个人精神意识觉醒的时代,书画艺术开始注重对个体思想情感的表达,相对于魏晋以前的"礼仪中的美术"而言,魏晋时期的美术是"艺术家的艺术",其中体现的文人画审美观念已经趋于成熟。

张润平[4](2010)在《元嘉三大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刘宋时期,门阀政治逐渐被削弱,皇权政治得到了恢复和加强,在佛学和道学迅速发展的元嘉思想界,刘宋帝王同时推崇正统的儒学。元嘉三大家以儒学为基础,兼及佛学和道学,不重玄谈,由于不同的家族地位和出生,元嘉三大作家身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思想特色,山水诗人谢灵运个性褊急,多愆礼度,思想上儒道佛皆融,诗人颜延之秉持儒家入世思想,个性耿介傲岸,狂放不羁;诗人鲍照一生仕宦坎坷,位居下僚,在思想上信奉儒、道,表现出孤傲脱俗的个性。谢灵运山水诗诞育的文化因子是素退家风、慧远“法性”说、游仙诗的山水描写。在他的山水诗中包含着丰富的佛、道、儒意蕴;他承袭汉大赋的体制,融通前代山水纪行赋的范式,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赋体的创变,大胆摒弃了散体大赋虚拟夸饰的弊端,走进了山水真境,抒发心灵深处的感怀,用心描绘山水美景,达到了山水纪行赋新的境界;谢灵运以“会性通神”的创作理念和对灵感诗学的不懈追求,在他的山水诗中形成了“初发芙蓉”的灵感诗学境界。鲍照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儒、道、佛意蕴;他的山水行役诗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的桥梁,鲍照通过“善制形状写物之词”的方式实现了对玄言诗的全面改制,他和汤惠休还大量吸收“吴歌”和“西曲”的营养,形成了具有民歌味道和鲜活意象的新诗体,为元嘉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由于江淹“穷力追鲍照”,在诗歌意象、语言、结构、诗风、精神追求方面对鲍照的模拟,使鲍照这位在当时并不出名的诗人,在后世获得了新生;鲍照对赋体表达方式的突破,使他的赋作形成了“凄艳悲绝”的美学风貌。颜延之精通儒学,爱好玄学,曾经深入研究佛学,在他的诗文中也蕴含着独特的儒、道、佛学意蕴;颜延之的公牍文在主题思想、情感表达、表现手法方面和前代公牍文相比具有鲜明的新变特点,他在用典、偶句、字词方面探索和创新,从而使他的诗文形成了“错彩镂金”的形式之美。本课题在元嘉三大家学术疑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认为谢灵运被劾的主要原因是谢灵运和刘宋王朝的矛盾,个中诱因是“益州民变”;谢灵运的《拟邺中集》基本上是模拟《邺中集》而成的,通过对谢灵运《拟邺中集》和《邺中集》全方位的比较和分析,可以肯定《拟邺中集》在艺术上确实超过了《邺中集》本身,并且蕴含了谢灵运自身的思想和情感。鲍照出生寒门士族,其祖籍渤海高城,汉哀帝初年迁居上党,东汉肃宗后期迁到东海剡县,晋怀帝永嘉七年以后迁往丹阳。其籍贯应为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虞炎收集编订了《鲍照集》,《钦定四库全书》所收《鲍参军集》十卷通行本,散佚并不明显,我们根据《钦定四库全书》中收录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巻六十八和卷六十九收录的《鲍照集》可以了解《鲍照集》中的具体作品。颜延之第二次被贬的内因是颜延之得罪了刘义康集团,诱因是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提出警告;颜延之《论语说》的成书和颜延之讲《论语》有关,因皇侃《论语义疏》的流传和散佚,导致《论语说》也一度流失海外;因沈约收入《宋书》时作了删改,颜延之的《庭诰》在当时散佚明显,许多段落和句子散落在不同的古籍当中,笔者在现有的资料上做了辑佚,以图恢复原貌,经过考订认为颜延之以《庭诰》命名的文章有两篇。

戴杰[5](2009)在《王微《叙画》的美学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微的《叙画》主要论述了绘画艺术的地位和价值,将绘画提高至与圣人经典同等的地位,使山水画真正完全脱离了人物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画科。王微的《叙画》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葛婷婷[6](2008)在《灵动的画之情——王微《叙画》的生命美学》文中认为南朝书画家王微所作《叙画》是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文献,王微在文章中提出的灵动的画之情理论不但确立了山水画的独特的美学地位,而且蕴含了灵动的生命美学的思想,在中国生命美学的历史中有独特的地位。《叙画》中提出的画之情理论闪耀着王微的生命美学思想的光辉。

朱平[7](2008)在《王微《叙画》的美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王微(415-453),字景玄,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年轻时曾做过官,因父丧去职,后屡召不就。由于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王微"素无宦情","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如此者十余年"。他在《与从弟僧绰书》中说:"奇士必龙居深藏,与蛙虾为伍。"可见,他实际上是一位隐士。道家思想和隐逸情怀也反映在了《叙画》中,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分析王微《叙画》的美学思想。

田力[8](2004)在《重掘王微《叙画》的美学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微在《叙画》中对绘画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绘画艺术的独立地位,明确了其审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和由此带来的艺术审美效果。此外,《叙画》还初步揭示了山水画审美创作与鉴赏过程中的审美心理特征。

二、重掘王微《叙画》的美学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掘王微《叙画》的美学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王微《叙画》对中国书画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王微其人
二、山水画的定位
三、书画同源
四、画家的主体性和主观情感

(2)六朝山水画中的生态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六朝山水画的相关概念
    一、生态美学的基本涵义
    二、生态美与自然美的解读
    三、六朝山水画与生态美学对话的可能性
        (一)走进自然:生态审美观的相通性
        (二)肯定自然:生态价值观的同一性
        (三)融入自然:生态伦理观的契合性
第二章 六朝山水画的生态意蕴
    一、传神:人与自然的亲和
        (一)传神的理论内涵
        (二)传神下的山水之乐
    二、卧游:人对自然的深情
        (一)卧游的基本内涵
        (二)神与物游的生态境界
    三、明神:人与自然的融合
        (一)明神的理论内涵
        (二)融为一体的自然观
    四、气韵:人与自然的共生
        (一)气韵的理论内涵
        (二)浓郁生命之美
第三章 六朝山水画的生态图景
    一、自然景观的生态展现
        (一)美在自美:生机盎然
        (二)和谐相处:生态境界
    二、贴近自然的生态风尚
        (一)超凡脱俗:魏晋风度
        (二)自由洒脱:服饰审美
第四章 六朝山水画的生态价值
    一、树立栖居家园的生态情怀
        (一)保持人与自然的亲近
        (二)追求诗意的精神家园
    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一)传播生态自然理念
        (二)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魏晋画论中的文人画审美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一、顾恺之画论中的文人画审美观念
二、《古画品录》中的文人画审美观念
三、宗炳、王微画论中的文人画审美观念

(4)元嘉三大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元嘉三大家研究”命名之取义
    二 元嘉文学风貌
    三 元嘉三大家及其他元嘉作家研究状况
    四 中心任务
    五 思路与方法
    六 创新点
    七 价值和意义
第一编 元嘉三大家生平与人格精神考述
    第一章 元嘉三大家思想文化背景考述
        第一节 元嘉社会思潮
        一 道教兴盛
        二 佛教流播
        三 儒学复兴
        第二节 元嘉社会文化
        一 家族文化
        二 宗室文化
        三 宫廷文化
        第三节 元嘉文学艺术
        一 书画艺术
        二 音乐艺术
        三 文学创作
    第二章 谢灵运生平与人格精神考述
        第一节 屡遭挫折的仕宦生涯
        一 初仕刘毅时期
        二 改仕武帝时期
        三 辅佐文帝时期
        第二节 儒道佛皆融的人格精神
        一 豪奢放逸 露才扬己
        二 擅长书画 博识多通
        三 三教皆容 思渊深彻
    第三章 鲍照生平与人格精神考述
        第一节 位居下僚的郁闷人生
        一 辅佐义庆时期
        二 辅佐义季、刘浚时期
        三 辅佐子顼时期
        第二节 尊儒重道的人格精神
        一 贫病忧患 品行高洁
        二 雅好琴书 兼擅众体
        三 尊儒重道 以道解忧
    第四章 颜延之生平与人格精神考述
        第一节 起伏不定的漫长仕途
        一 辅佐刘柳、刘裕时期
        二 辅佐文帝时期
        三 再辅文帝时期
        第二节 以儒为本的人格精神
        一 耿介傲岸 狂放率真
        二 深谙权变 博涉经史
        三 崇仰儒学 兼及佛玄
    第五章 谢鲍颜三大家生平创作综论
        第一节 惊人相似的矛盾人生
        一 进退失据的仕宦生涯
        二 各具特色的狂傲性格
        三 复杂多变的心路历程
        第二节 彪炳史册的诗歌创作
        一 对前代诗歌创作的传承
        二 诗体新变的结晶“元嘉体”
        三 “元嘉体”的诗歌史意义
        第三节 超越时空的激赏品评
        一 钟嵘给三大家的定位
        二 皎然对三大家的品评
        三 方东树心中的三大家
第二编(上)元嘉三大家作品玄学意蕴解读
    第一章 元嘉三大家作品佛学意蕴解读
        第一节 谢灵运山水诗佛学意蕴解读
        一 谢灵运山水诗诞育的多元文化因子
        二 贬守永嘉时(422-423)的山水诗解读
        三 初隐始宁时(423-426)的山水诗解读
        四 再隐始宁时(428-431)的山水诗解读
        五 远贬临川时(431-433)的山水诗解读
        第二节 鲍照山水诗的佛学意蕴解读
        一 净土信仰
        二 般若空观
        三 涅盘境界
        第三节 颜延之诗文的佛学意蕴解读
        一 治心为本
        二 神灵为尊
        三 教化为用
    第二章 元嘉三大家作品道学意蕴解读
        第一节 谢灵运山水诗道学意蕴解读
        一 晋宋之际道学义理的演化
        二 谢灵运对道学义理的接受
        三 体证道家抱朴见素的思想
        四 阐发道家性适自然的观念
        五 营造道家妙出自然的境界
        第二节 鲍照诗歌中的道学意蕴解读
        一 以求仙傲尘世
        二 以天道解心忧
        三 以隐逸求超脱
        第三节 颜延之诗文的道学意蕴解读
        一 推崇天道治国
        二 表达怀古情结
        三 溢美隐逸品格
    第三章 元嘉三大家作品儒学意蕴解读
        第一节 谢灵运山水诗儒学意蕴解读
        一 济世救民的情怀
        二 用事不得的无奈
        三 隐而欲仕的苦闷
        第二节 鲍照诗歌中的儒学意蕴解读
        一 渴望出仕的儒家追求
        二 百忧之中的责任意识
        三 忠君思想和忧民情怀
        第三节 颜延之诗文的儒学意蕴解读
        一 颂赞守节重义的品格
        二 申说父慈子孝的观点
        三 提出忠信择友的准则
        四 明确仁恕节俭的要求
第二编(中)元嘉三大家文体创变新论
    第四章 谢灵运赋的融通和创变
        第一节 对前代赋体的承袭和发展
        一 对汉大赋结构体制的承袭
        二 对东汉纪行赋范式的融通
        三 对汉魏以来山水赋的发展
        第二节 对赋体内容和形式的创变
        一 去饰取素
        二 扬弃玄理
        三 用感其心
        四 赋中自注
        第三节 谢灵运赋作的迷人魅力
        一 贞观厥美的《山居赋》
        二 济世救物的《撰征赋》
        三 新鲜活泼的抒情小赋
    第五章 鲍照对玄言诗的改制及其对诗体的拓展
        第一节 鲍照对玄言诗的全面改制
        一 从单视角观览到多角度审视
        二 从概括化写景到精致化描绘
        三 从线条式勾勒到立体式描绘
        四 由即事叙景过渡到造境抒情
        五 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立的地位
        第二节 对诗体的拓展及其内在生机
        一 休鲍唱和以及颜延之贬鲍
        二 进入休鲍视野的吴歌西曲
        三 休鲍体中蕴含的内在生机
        第三节 鲍照诗歌在后世获得新生
        一 江鲍并提的原因
        二 江淹穷力追鲍照
    第六章 颜延之公牍文的新变
        第一节 前代公牍文的历史沿革
        一 先秦时期公牍文的形成
        二 秦汉时期公牍文的发展
        三 魏晋时期公牍文的兴盛
        第二节 颜延之公牍文的新变
        一 从直接谏阻到婉转规劝
        二 从为事陈情到为情造文
        三 从使用偶句到频繁用典
第二编(下)元嘉三大家作品美学风貌
    第七章 谢灵运山水诗“初发芙蓉”的灵感境界
        第一节 灵感范畴在古代诗学中的嬗变
        一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二 虚实相生和抱神以静
        三 天机骏利和思若有神
        第二节 谢灵运“顿悟说”的灵感旨趣
        一 与诸道人辩论顿悟成佛说
        二 对竺道生顿悟说的新认识
        三 谢灵运对念佛三昧的接受
        四 梦得文思蕴含的灵感指向
        第三节 谢灵运山水诗“初发芙蓉”的审美意蕴
        一 “初发芙蓉”的诗学内涵
        二 “初发芙蓉”境界的营造
        三 “初发芙蓉”的境界特征
    第八章 鲍照赋“凄艳悲绝”的美学风格
        第一节 “凄艳悲绝”风格的成因
        一 建安风骨的移植再造
        二 以赋抒情的美学自觉
        三 郁不得志的人生际遇
        第二节 鲍照赋“凄艳悲绝”的美学风格
        一 “哀婉幽怨”的审美形象
        二 “忧思伤感”的审美意境
        三 “凄艳悲绝”的诗人形象
    第九章 颜延之诗文“错彩镂金”的形式美
        第一节 “错彩镂金”特色的成因
        一 典则雅正的审美趣味
        二 博采精雕的用事原则
        三 尊礼崇儒的诗人心态
        第二节 颜延之诗文“错彩镂金”的形式美追求
        一 频繁用典 情喻渊深
        二 精心雕琢 偶句纷出
        三 呕心锤炼 词采熠熠
        四 精于概括辞允意惬
第三编 元嘉三大家学术疑案释论
    第一章 谢灵运学术疑案释论
        第一节 谢灵运被害原因
        一 与皇室的矛盾
        二 与权臣的不和
        三 益州民变诱引
        第二节 《拟邺中集》的模拟问题
        一 模拟对象真伪厘定
        二 序小序诗句的模拟
        三 拟诗与原诗的比较
    第二章 鲍照学术疑案释论
        第一节 鲍照祖籍和家世问题
        一 家族的三次大迁徙
        二 东海郡与鲍照籍贯
        三 鲍照的出生和家世
        第二节 《鲍照集》流传和散佚
        一 《鲍照集》成书过程
        二 《鲍照集》流传情况
        三 《鲍照集》收录作品
    第三章 颜延之学术疑案释论
        第一节 颜延之第二次被贬释疑
        一 夺位之争初现端倪
        二 对刘义康提出警告
        三 刘义康的悖逆行径
        第二节 《论语说》流传和散佚
        一 《论语说》的形成
        二 《论语说》的散佚
        第三节 《庭诰》的篇目和散佚
        一 《庭诰》的篇目
        二 《庭诰》的散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王微《叙画》的美学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8)重掘王微《叙画》的美学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结语

四、重掘王微《叙画》的美学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王微《叙画》对中国书画的启示[J]. 石岩. 艺术大观, 2020(33)
  • [2]六朝山水画中的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 郝玲. 南京林业大学, 2018(05)
  • [3]魏晋画论中的文人画审美观念[J]. 刘华. 艺术百家, 2012(05)
  • [4]元嘉三大家研究[D]. 张润平. 河北大学, 2010(11)
  • [5]王微《叙画》的美学解读[J]. 戴杰. 艺术教育, 2009(09)
  • [6]灵动的画之情——王微《叙画》的生命美学[J]. 葛婷婷.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 [7]王微《叙画》的美学思想研究[J]. 朱平. 理论与创作, 2008(03)
  • [8]重掘王微《叙画》的美学价值[J]. 田力. 艺术探索, 2004(04)

标签:;  ;  ;  ;  ;  

重新发现王维《书画》的审美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