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人才观与高校人才培养

科学的人才观与高校人才培养

一、科学人才观与高校人才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冯超[1](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1)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培养和使用人才,始终把人才资源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后,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人才问题,关注人才的成长、重视人才的培养、依靠人才发展、优化人才环境,逐步确立形成了理论化、系统化的人才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制度体系建设及其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既有一般人才观的基本属性,又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和实践的表达系统,更蕴含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属性。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以“为什么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和“为谁培养人才”为逻辑主线;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理论为思想基础,以中国古代传统人才观的精华为历史传承,以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理论为有益借鉴,体现出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民族与世界相融合、全局与重点相兼容的鲜明特点;在引导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领域协同发展、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2)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对于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和深刻贯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同时借鉴中共党史学、教育学、哲学、人才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着眼从确立向度、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主要特征、战略价值和实践推进等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第一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逻辑基础。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观的继承发展,中国古代传统人才观的精华提炼,国外人才观的有益借鉴等维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理论逻辑;从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等维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历史逻辑;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的迫切渴求、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消除我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障碍的必然要求等维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现实逻辑。第二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形成与发展。以习近平工作实践为线索,梳理并总结出其人才观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渐进过程,指明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确立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底蕴和扎实的实践基础。第三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基本内容。以“为什么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这一逻辑理路,系统梳理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内容构成,揭示这一思想体系的丰富内涵。第四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主要特征。着重从历史性与时代性、全局性与重点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维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既具有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又具有反映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实践品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第五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战略价值。着重从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统一的维度,深刻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理论,以及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价值。第六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实践推进。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全面分析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需要紧密结合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科学把握这一人才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实践推进的根本原则及其相关对策。

徐侠侠[2](2020)在《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变化,对人才强国战略进行新部署,特别是就围绕创新人才做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判断创新人才的时代价值与重要使命,无论是在外出考察期间还是在有关会议等重要场合,坚持创新理念,围绕人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创新发展之路,关键靠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当今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创新人才重要讲话,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创新人才发展体系,系统回答了创新人才为何重要、需要何种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工作如何开展以及如何依靠创新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根本问题。本文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指导,对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进行理论与实践剖析。全文主要从以下五方面阐释:从理论之本、理论之基、理论之根及理论之鉴四方面结合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回答了论述“来自哪里”的问题。一是梳理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创新人才思想;二是凝练马克思主义创新人才思想中国化成果;三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才思想精华;四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创新人才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从实践基础、时代之需、现实诉求及发展历程四方面入手分析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回答了论述“因何产生”的问题。一是阐述十八大以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环境及创新成果;二是明确综合国力竞争、“中国梦”的实现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需要创新人才的客观现实;三是审视我国创新人才建设面临国际争夺激烈、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以及创新人才流失严重的现实诉求;四是回顾习近平在延安插队时期、地方任职时期以及担任总书记后对创新人才的认识、实践探索及理论完善与工作部署的发展历程。从创新人才价值论、选用论、党管人才原则论、制度论以及环境保障论出发概括了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主要回答了论述“有何内容”的问题。一是分析关于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述阐明创新人才何以重要,涵括了人才是科技创新第一资源、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才基础以及创新人才是综合国力竞争聚焦点的内容;二是分析关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论述阐明创新人才何以为用,涵括了创新人才选拔观、培育观、使用观以及引进观的内容;三是分析关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论述阐明创新人才何以凝聚,涵括了坚定党管人才历史自觉、明确党管人才基本内容以及坚持党管人才根本途径的内容;四是分析关于推进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论述阐明创新人才何以保障,涵括了破除创新人才体制机制障碍、为创新人才出彩出力提供服务以及建立创新人才竞相成长激励机制的内容;五是分析关于营造良好创新人才生态环境的重要论述阐明创新人才何以汇聚,涵括了营造创新人才社会生态环境、工作生态环境、成长成才生态环境以及生活生态环境的内容。从归纳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哲学思维与理论品格,回答论述是“运用何种思维方式并具有何种特征”的问题。一是凝练具有哲学意蕴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开放思维以及民本思维;二是总结出强烈的时代性与深刻的现实性相统一、鲜明的问题导向性与明确的目标实践性相统一、坚定不移的党性与践行宗旨的人民性相统一、丰富的思想性与语言的平实性相统一、不忘根本的继承性与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相统一、自力更生的民族性与敞开大门的世界性相统一的理论品格。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以及世界维度回答了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有何贡献”的问题。一是体现传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理论宝库、科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才成果以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新境界的理论价值;二是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指引、为人才强国战略提供行动纲领以及为创新人才托举“中国梦”提供实践路径的实践价值;三是体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权、贡献中国与世界共同创新发展的人才智慧以及注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创新动力的世界价值。

周倩[3](2020)在《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相关政策的调整,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由从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转变成关系到百姓生存生活的民生问题,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最早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一概念,并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策略,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表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的就业任务即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20年全国两会,更是把稳就业放在了六稳之首的位置。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为我国的就业实践问题提供了基本指导,其中经典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包括劳动力商品理论、社会主义普遍就业理论、青年职业选择理论等,对当前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直接的指导价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对其回顾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的就业问题,以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新世纪以来,面对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显性问题这一新形势,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以高校扩招制度、金融危机、战“疫”背景为节点划分为三个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结合不同的时代特色,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在第一阶段制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特岗计划等基层就业政策;在第二阶段规范大学生就业服务政策、入伍服兵役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在第三阶段提出拓展就业升学渠道、网上就业服务、就业管理服务政策等,以引领大学毕业生积极就业,为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政策保障。政策是党的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接地气的转化形式,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国家统计局、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从大学生主体的角度发现我国大学生问题表现为就业区域选择差异大、就业观念落后、盲目考研逃避就业、“慢就业”现象严重等。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客观、主观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就业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劳动力供与求、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等存在矛盾;大学生就业政策亟待完善,就业与相关政策、创业服务体系均不健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创新创业教育滞后;用人单位聘用制度不尽合理,盲目追求高学历、存在就业歧视、过度强调工作经验;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动力不足、思维保守缺乏创新意识等因素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如何实现大学生群体的高质量就业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面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不能逃避,要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各层面协调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团结一致、多措并举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政府层面,要把握市场脉搏,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给予制度保障;高校层面,要强化责任意识,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用人单位层面,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创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完善用人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大学生层面,大学生自身因素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内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所专所长,在工作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林珍[4](2019)在《科学人才观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北京邮电大学的调查》文中指出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下,高校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加快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掀起巨大的大学生“双创”热潮。本文基于科学人才观理论指导,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目标、方式与我国的发展相结合,探索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内容、模式等,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本文在大量文献查阅及理论梳理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相关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科学人才观的理论成果进行尝试性概括归纳,为本文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才观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为指导,特别是“以德为先”、“实践育人”的理论思想,在大量查阅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以特有的研究视角,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体系概括为以追求人生目标的意志力为核心的,且与学习分析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社会性能力互相融合、有机联系的“四个维度”的能力体系。其中,追求人生目标的意志力的核心能力包含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责任担当精神等内涵,也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始终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对应“四个维度”能力的培养,归纳总结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八个方面”变革,即:融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变革、人才培养方案变革、课程体系变革、实践实训教学变革、管理制度体制变革、师资队伍结构变革、多元化活动竞赛开展、校企合作变革。据此,构建了论文的理论基础,研究主题和分析思路,即从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才观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从“八个方面”的变革,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四个维度”能力体系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二十余年的实践进行概要总结基础上,提炼出各具特色融创新创业于高等教育的四种教育模式,并归纳了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并且,以北京邮电大学为案例进行深入详细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较系统地研究了科学人才观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措施,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临困境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尽管北京邮电大学只是个案,但是其反映出的面临困境和问题,与文献查阅,统计分析及对部分其他高校的调查具有一致性,说明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针对困境与问题,以科学人才观理论为指导,着重从高校“八个方面”变革入手:提出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管理机制、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变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同时结合个人自觉、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三个层面,综合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张英[5](2014)在《践行科学人才观,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指出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运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要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坚持用科学人才观指导完成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广阔平台,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

李霞,沈桂凤[6](2014)在《科学人才观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科学人才观的视角出发,阐明了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人员结构数量优化、角色定位不明确、职业归属感不强;提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四条路径:树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人才意识,优化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人文环境,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治理模式,铺设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谈弦[7](2014)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为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一政策对于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自推广以来,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成长成才问题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是其自身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能否成长成才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否。本文对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为指导,从分析“成长”、“成才”两个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背景与政策目标,对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对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主要成效,分析了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典型案例,梳理了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中出现的问题,认为思想认识不足、知识技能偏离、心理素质较弱、前途发展不明是其成长成才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而从高校教育、相关政策、农村环境、社会文化、大学生村官自身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因素。最后,基于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出发点,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推进高等院校、各级政府、村级组织和社会发挥自身作用并形成合力,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并引导大学生村官正确对待个人成长成才问题,这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姜铭铎[8](2014)在《科学人才观指导下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战略研究 ——以齐齐哈尔市人才发展实际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制约欠发达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国欠发达地区地域广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经济增速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偏低、教育科技文化落后,各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影响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如何从新时期人才工作的内在规律和欠发达地区实际出发,找准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人才观的主要着力点,有效破解人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中国化为理论视角,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才发展状况为个例,通过对该市人才资源开发状况的分析,找出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开发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构建起全新的适合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模式,力求为欠发达地区有效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人才观,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一定参考。第一章对有关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科学人才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溯源,并重点论述了科学人才观的深刻理论内涵以及科学人才观同科学发展观的辨证关系。第三章论述了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人才观的重要意义,并对影响和制约欠发达地区人才凝聚的基本因素与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欠发达地区如何落实科学人才观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大胆探索。第四章主要以齐齐哈尔市人才资源开发基本情况为个例,运用大量数据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第五章围绕科学人才观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人才发展战略构建,提出了构建目标、原则、任务和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总之,科学人才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领域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应用。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人才。所以,欠发达地区如何牢固树立和认识落实科学人才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曲乃强,陈文华,迟沫涵,靖雪妍[9](2013)在《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 创新高校人才管理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围绕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人才观,科学谋划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创新高校人才管理模式,对于建设一支适应社会需要、促进专业发展、组成结构合理、素质能力优良的高校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张国锋[10](2013)在《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愈加明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提出并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在指导人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这一思想以来,又相继产生了列宁人才思想、毛泽东人才思想、邓小平人才思想、江泽民人才思想和科学人才观,形成了一个科学系统、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科学人才观继承和集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对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梳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发展进程,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创新观点和实践成效,并以此为指导来分析和研究我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效以及现状和问题,特别是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才强国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以期对人才工作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进一步论证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指导和推进人才工作实践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二、科学人才观与高校人才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人才观与高校人才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相关概念阐释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逻辑基础
    一、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观的继承发展
        (二)中国古代传统人才观的精华提炼
        (三)国外人才观念的有益借鉴
    二、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历史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人才观的初步形成
        (二)中国共产党人才观的持续深化
        (三)中国共产党人才观的丰富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现实逻辑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三)完善我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客观要求
第二章 习近平人才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萌芽期
        (一)7 年知青岁月的成长体验
        (二)生活学习的独立探索
    二、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发展期
        (一)正定工作期间的初步实践
        (二)福建任职期间的推进发展
        (三)浙江上海主政期间的积极拓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成熟期
        (一)中央执政后对“为谁培养人才”的进一步明确
        (二)中央执政后对“培养什么样人才”观念的科学发展
        (三)中央执政后对“怎样培养人才”的全新阐释
第三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基本内容
    一、深刻诠释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科学界定新时代人才标准的全新语境
        (一)以德为先的全新阐释
        (二)德才兼备的全新阐释
        (三)实践检验人才的全新阐释
    三、不断完善人才选用体系
        (一)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的培养目标
        (二)坚持“人人尽展其才”的选用目标
    四、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
        (一)巩固党执政的先进基础
        (二)壮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力量
        (三)肩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情怀
第四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主要特征
    一、在历史与时代的贯通中把握人才建设的基本趋向
        (一)善于总结人才观的历史经验
        (二)科学把握人才观的时代要求
        (三)坚持历史与时代的深度融合
    二、在全局与重点的统一中把握人才建设的推进主线
        (一)以统筹思维推进人才建设
        (二)着力培养关键人才队伍
        (三)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问题导向
    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把握人才建设的创新动力
        (一)推动人才理论创新发展
        (二)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三)积极促进理论与实践生动结合
    四、在民族与世界的互动中把握人才建设的总体格局
        (一)彰显人才观的民族性特点
        (二)拓展人才观的世界性视域
        (三)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协同发展
第五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战略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理论的最新成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为科学认识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实践价值
        (一)为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明确了基本要求
        (二)为增强中国核心竞争力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为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导
    三、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世界意义
        (一)为促进世界人才理论的科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二)为发展中国家破解人才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经验”
        (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力量”
第六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实践推进
    一、科学把握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现状
        (一)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取得的主要成就
        (二)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存在的现实问题
        (三)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困境的主要成因
    二、坚持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
        (一)明确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要义
        (二)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体系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一)准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内涵
        (二)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
    四、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一)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五、全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一)改革完善人才体制机制
        (二)加强急需紧缺型人才和海外人才资源建设
        (三)构建新时代人才建设法律体系
    六、营造良好的人才社会环境
        (一)重视改善人才社会环境的价值意蕴
        (二)贯彻落实人才社会环境的全新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析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创新之处
    1.6 本文相关概念界定
        1.6.1 人才
        1.6.2 人才资本
        1.6.3 人力资本
        1.6.4 创新
        1.6.5 创新人才
2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新人才思想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
        2.1.2 列宁“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专家”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创新人才思想中国化成果
        2.2.1 毛泽东“向科学进军,建设知识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人才思想
        2.2.2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造就科学技术队伍”的创新人才理论
        2.2.3 江泽民“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关键在人才”的创新人才思想
        2.2.4 胡锦涛“以人为本,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才思想的精华汲取
        2.3.1 儒家“为政在人,尚贤使能”的人才思想
        2.3.2 墨家“尚贤为政,为贤是求”的人才思想
        2.3.3 法家“以功取人,量能授官”的人才思想
    2.4 西方发达国家创新人才思想的有益借鉴
        2.4.1 人力资本理论
        2.4.2 熊彼特创新理论
        2.4.3 颠覆性创新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
    3.1 我国创新人才建设的实践基础
        3.1.1 十八大以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斐然
        3.1.2 十八大以来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3.1.3 十八大以来创新人才助力我国创新发展成果丰硕
    3.2 我国创新人才建设的时代之需
        3.2.1 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创新人才竞争
        3.2.2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创新人才
        3.2.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靠创新人才
    3.3 我国创新人才建设的现实诉求
        3.3.1 国际创新人才争夺激烈
        3.3.2 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
        3.3.3 创新人才流失严重
    3.4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形成的发展历程
        3.4.1 延安插队时期对创新人才的初步认识
        3.4.2 地方任职时期对创新人才工作的重视与实践运用
        3.4.3 担任总书记后对创新人才理论的完善与工作部署
    3.5 本章小结
4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
    4.1 创新人才何以重要——关于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述
        4.1.1 人才是科技创新第一资源
        4.1.2 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才基础
        4.1.3 创新人才是综合国力竞争聚焦点
    4.2 创新人才何以为用——关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论述
        4.2.1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的创新人才选拔观
        4.2.2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创新人才培育观
        4.2.3 “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创新人才使用观
        4.2.4 “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的创新人才引进观
    4.3 创新人才何以凝聚——关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论述
        4.3.1 坚定党管人才历史自觉
        4.3.2 明确党管人才基本内容
        4.3.3 坚持党管人才根本途径
    4.4 创新人才何以保障——关于推进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论述
        4.4.1 遵循客观规律,破除创新人才体制机制障碍
        4.4.2 转变政府职能,为创新人才出彩出力提供服务
        4.4.3 开展科学评价,建立创新人才竞相成长激励机制
    4.5 创新人才何以汇聚——关于营造良好创新人才生态环境的重要论述
        4.5.1 营造尊重人才、尊崇创新的创新人才社会生态环境
        4.5.2 营造风清气正、保障权益的创新人才工作生态环境
        4.5.3 营造重视教育、协同创新的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生态环境
        4.5.4 营造后顾无忧、充满温度的创新人才生活生态环境
    4.6 本章小结
5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哲学思维与理论品格
    5.1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哲学思维
        5.1.1 立意深远、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
        5.1.2 抓住本质、把握规律的辩证思维
        5.1.3 敢于突破、不断开拓的创新思维
        5.1.4 统筹兼顾、层次分明的系统思维
        5.1.5 思维开阔、视野宏大的开放思维
        5.1.6 不忘初心、爱民为民的民本思维
    5.2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
        5.2.1 强烈的时代性与深刻的现实性相统一
        5.2.2 鲜明的问题导向性与明确的目标实践性相统一
        5.2.3 坚定不移的党性与践行宗旨的人民性相统一
        5.2.4 丰富的思想性与语言的平实性相统一
        5.2.5 不忘根本的继承性与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相统一
        5.2.6 自力更生的民族性与敞开大门的世界性相统一
    5.3 本章小结
6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6.1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6.1.1 传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理论宝库
        6.1.2 科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才成果
        6.1.3 开辟了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新境界
    6.2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6.2.1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指引
        6.2.2 为人才强国战略提供行动纲领
        6.2.3 为创新人才托举“中国梦”提供实践路径
    6.3 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世界价值
        6.3.1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
        6.3.2 贡献中国与世界共同创新发展的人才智慧
        6.3.3 注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创新动力
    6.4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一)主要研究成果概述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观点
        (三)存在的不足
    三、主要内容与架构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一)劳动力商品理论
        (二)社会主义普遍就业理论
        (三)青年职业选择理论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一)毛泽东时期的就业理论
        (二)邓小平时期的就业理论
        (三)江泽民时期的就业理论
        (四)胡锦涛时期的就业理论
        (五)习近平时期的就业理论
第二部分 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政策
    一、高校扩招制度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2000—2008年)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三)“三支一扶”计划
        (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2009—2019年)
        (一)就业服务政策
        (二)入伍服兵役政策
        (三)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
    三、战“疫”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2020年至今)
        (一)拓展就业升学渠道
        (二)网上就业服务政策
        (三)就业管理服务政策
第三部分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归因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就业选择存在区域差异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保守缺乏创新
        (三)大学生盲目追求考研逃避就业
        (四)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日益凸显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归因
        (一)就业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亟待完善
        (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
        (四)用人单位聘用制度不尽合理
        (五)大学生自身存在诸多问题
第四部分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紧握市场脉搏,政府助力发展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充足就业岗位
        (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拉动大学生就业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优化就业服务体系
    二、高校完善培养模式,把握就业导向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二)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三、用人单位明确用人标准,促进公平正义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完善选人用人制度
        (二)招聘信息公开化,构建公平竞争机制
        (三)“校地企”三方合作,实施精准培养计划
    四、大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一)树立正确就业观,实现自我价值
        (二)夯实专业基础,增强实践能力
        (三)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科学人才观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北京邮电大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与待研究点
        1.5.1 创新点
        1.5.2 待研究点
第二章 相关重要范畴界定及科学人才观理论概述
    2.1 科学人才观
        2.1.1 科学人才观的含义
        2.1.2 科学人才观“人才”的内涵
    2.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2.1 创新、创业及其关系
        2.2.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界定
        2.2.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2.2.4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3 科学人才观理论及创新发展
        2.3.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人才观的论述
        2.3.2 党的前三代领导人关于人才能力培养的论述
        2.3.3 胡锦涛对科学人才观理论的贡献
        2.3.4 习近平新时代科学人才思想的相关论述
    2.4 科学人才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概述
    3.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发展阶段
    3.2 各具特色融创新创业于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模式
    3.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成效
        3.3.1 科学人才理论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革
        3.3.2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改革深化完善
        3.3.3 “校政企联合”创新创业模式拓宽大学生实践空间
        3.3.4 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助推大学生多路径参与
        3.3.5 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部门联动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3.3.6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丰硕,能力全面提升
第四章 北京邮电大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
    4.1 北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
        4.1.1 问卷和访谈提纲的编制
        4.1.2 问卷发放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 北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4.2.1 科学人才观指导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
        4.2.2 追求实现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4.2.3 注重实践、合作、探究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4.2.4 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元化创新创业竞赛
    4.3 北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成效
        4.3.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效显着
        4.3.2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志力重视程度高
        4.3.3 大学生学习与分析能力整体优化
        4.3.4 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加强
        4.3.5 大学生社会性能力发展态势良好
    4.4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面临困境和现存问题
        4.4.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临的困境
        4.4.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存在问题
    4.5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的成因
第五章 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思考
    5.1 推进科学人才观指导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5.2 构建新型、实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5.3 搭建一体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5.4 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
    5.5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
    5.6 大学生自主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5.7 营造良好社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5.8 注重家庭的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践行科学人才观,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才与科学人才观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践行科学人才观促人才培养
    1. 高校辅导员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
    2.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
    3. 坚持用科学人才观指导完成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教育。
    4. 开展第二课堂, 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广阔平台。
    5. 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为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

(6)科学人才观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
    (二)科学人才观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辅导员队伍人员结构数量不断优化
    (二)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三)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归属感不强
    (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
三、基于科学人才观视角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
    (一)树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人才意识
    (二)优化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人文环境
    (三)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治理模式
    (四)铺设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7)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理论基础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创新之处、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村官政策
        一、大学生村官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村官成长
        二、大学生村官成才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可能性
第二章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作为政策及法规宣讲员,促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二、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推广者,促进农村经济建设
        三、作为村委与村民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四、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引导者,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节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典型案例
        一、石磊:把握当下,实干成才
        二、郭碧玉:进入角色,带民致富
    第三节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问题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足
        二、知识技能偏离
        三、心理素质较弱
        四、前途发展不明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高校教育因素
        一、成才观教育
        二、成才能力培养
        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第二节 政策因素
        一、培养机制
        二、考核机制
        三、期满流动机制
    第三节 农村环境因素
        一、农村自然环境
        二、农村社会环境
    第四节 社会文化因素
        一、社会价值观
        二、大学生村官的媒体形象
    第五节 个人因素
        一、自我认识能力
        二、自我驾驭能力
第四章 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高等院校:发挥育人功能
        一、加强大学生成才观教育
        二、注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做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宣传工作
        五、做好“准”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培训
    第二节 各级政府:加强政策引导
        一、加强选聘的针对性
        二、突出培养的差别化
        三、提升考核的科学性
        四、强化流动的导向性
    第三节 村级组织:发挥帮扶作用
        一、正确认识大学生村官政策
        二、构建多方位立体化帮扶机制
    第四节 新闻媒体:营造成才环境
        一、加强大学生村官政策解读
        二、全面客观报道大学生村官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节 个人:加强自我教育
        一、面向实践,认识自我
        二、强化理性,驾驭自我
        三、注重总结,反思自我
        四、突出计划,激励自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科学人才观指导下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战略研究 ——以齐齐哈尔市人才发展实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人才
        二、 人才观
        三、 欠发达地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价值
        二、 实际应用价值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实证分析法
        二、 历史分析法
        三、 文献分析法
        四、 系统分析法
第二章 科学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科学人才观的提出背景
        一、 树立科学人才观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人才竞争的现实需要
        二、 树立科学人才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二节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人才思想
        二、 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中国化
    第三节 科学人才观的科学内涵和理论特征
        一、 科学人才观的科学内涵
        二、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特征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的辩证关系
        一、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的本质和核心都是以人为本
        二、 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促进发展
        三、 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根本方法都是统筹兼顾
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人才观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人才观的现实意义
        一、 落实科学人才观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落实科学人才观是全面加强党管人才的重要体现
        三、 落实科学人才观是推动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人才观的核心问题是凝聚人才
        一、 凝聚人才是科学人才观的理论要义和本质要求
        二、 凝聚人才是人才发展实践中最重要最紧迫的课题
    第三节 影响和制约欠发达地区人才凝聚的基本因素与规律分析
        一、 经济社会与人才发展正相关和非均衡性并存规律
        二、 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与人才流动顺逆向交叉规律
        三、 人才资源梯度增长与竞争优劣势相互转化规律
        四、 人才发展区域布局上的差异化和适度分工规律
    第四节 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人才观的路径选择
        一、 以思想观念更新推动人才优先发展格局确立
        二、 依托经济科技项目实现人才发展多元化投入
        三、 高端人才引领与普适性人才激励政策紧密结合
        四、 突出抓好人才工程载体建设
        五、 制定和实施符合本地实际的人才发展规划
        六、 着力打造人才价值实现的发展环境和事业平台
第四章 以齐齐哈尔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现状
    第一节 齐齐哈尔市人才资源现状
        一、 人才总量持续壮大
        二、 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三、 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
        四、 人才创业载体建设逐渐加强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 党管人才缺少有力抓手
        三、 人才结构分布不尽合理
        四、 人才发展环境不优
    第三节 原因分析
        一、 思想文化因素
        二、 客观环境因素
        三、 经济水平因素
        四、 制度机制因素
第五章 科学人才观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人才发展战略构建——以齐齐哈尔市为例
    第一节 战略目标、发展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 战略目标
        二、 发展原则
        三、 主要任务
    第二节 对策措施
        一、 深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科学理念
        二、 围绕发展所需,加大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
        三、 立足素质提升,着力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四、 完善市场体系,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
        五、 优化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六、 坚持党管人才,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 创新高校人才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人才观
    1. 科学人才观来源于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2. 坚持“党管人才”的理念, 落实科学人才观。
    3. 科学人才观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二、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 创新高校人才管理模式
    1. 科学分析、重新定位高校职能, 制定高校发展战略。
    2. 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战略。
    3.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 创新高校人才管理模式。
三、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 探索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新途径
    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做到人尽其才。
    2. 增加高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3. 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教师奋发向上。
    4. 着眼未来, 加大中青年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
    5. 根据近期和长远发展需要,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工作力度。

(10)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一) 世情
        (二) 国情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研究综述
        (二) 人才战略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六、基本框架和结构
第一章 人才相关范畴概述
    第一节 人才的概念
        一、人才概念的界定
        二、人才概念的内涵
        三、人才概念的外延
    第二节 人才相关概念辨析
        一、人口和劳动力
        二、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
        三、知识分子、干部和人才
    第三节 人才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一、人才思想
        二、我国人才思想的发展历程
        三、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才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创立的背景
        二、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述评
    第二节 列宁人才思想
        一、列宁人才思想产生的背景
        二、列宁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列宁人才思想的意义
    第三节 毛泽东人才思想
        一、毛泽东人才思想产生的背景
        二、毛泽东人才思想的发展过程
        三、毛泽东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毛泽东人才思想述评
    第四节 邓小平、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的发展
        一、邓小平人才思想
        二、江泽民人才思想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新发展——科学人才观
    第一节 科学人才观提出的背景
        一、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是应对国际人才竞争的客观要求
        二、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三、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是提高我国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科学人才观提出和发展的过程
        一、科学人才观的初步酝酿阶段
        二、科学人才观的形成丰富阶段
        三、科学人才观的发展成熟阶段
    第三节 科学人才观的主要内容
        一、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人才价值观
        二、人人都可成才的人才标准观
        三、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观
        四、党管人才的人才保障观
    第四节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科学人才观的理论价值
        二、科学人才观的实践意义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在我国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我国人才工作的发展进程
        一、我国人才工作的起步探索
        二、我国人才工作转入正轨
        三、我国人才工作深入发展
        四、我国人才工作全面推进
    第二节 我国人才工作的成效
        一、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初步确立
        二、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三、人才发展的环境持续优化
        四、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日益凸显
        五、人才的效能明显增强
    第三节 我国人才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状况分析
        二、人才政策法规情况分析
        三、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四、人才发展环境分析
第五章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第一节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第二节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战略原则和战略重点
        一、战略原则
        二、战略重点
    第三节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夯实人才强国建设的制度基础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强国的队伍基础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夯实人才强国建设的环境基础
        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夯实人才强国建设的管理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科学人才观与高校人才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研究[D]. 冯超.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研究[D]. 徐侠侠.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 周倩.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4]科学人才观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北京邮电大学的调查[D]. 林珍.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8)
  • [5]践行科学人才观,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张英. 文教资料, 2014(24)
  • [6]科学人才观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 李霞,沈桂凤. 教育与职业, 2014(14)
  • [7]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谈弦.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8)
  • [8]科学人才观指导下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战略研究 ——以齐齐哈尔市人才发展实际为例[D]. 姜铭铎. 齐齐哈尔大学, 2014(02)
  • [9]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 创新高校人才管理模式[J]. 曲乃强,陈文华,迟沫涵,靖雪妍. 今日中国论坛, 2013(11)
  • [10]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研究[D]. 张国锋. 南开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科学的人才观与高校人才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