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现代民俗画

云南昆明现代民俗画

一、云南昆明现代民间绘画(论文文献综述)

薛其龙[1](2021)在《从效仿他地到就地认同:腾冲农民画“民族化”进程调查与因由探析》文中指出艺术的"民族化"是文化主体意识觉醒的表征,乃其生机所在。新中国农民画"运动"背景下的腾冲农民画经历从效仿他地到就地认同的进程,形成以傣族、傈僳族为主的创作群体及扎根民族的主位艺术风格,实为多方力量所为。本文围绕腾冲农民画进程展开调查,分析美术"运动"、政府作为、主体需求的"民族化"因由,展现且解释农民画从"他地"到"就地",从"自上而下"到"自下出发",从"他画"到"己画"的"民族化"被动与自觉交织。此提供一种艺术的民族向度发展进路,建构新的民族艺术与视觉形象,引发艺术与民族认同的生成之思。

李康成[2](2021)在《云南农民画及其在艺术乡建中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吴伊宁[3](2021)在《云南八十年代油画中的原始趣味》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云南80年代油画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代表性作品的形式与精神的综合分析,深入研究其中的“原始趣味”特点。同时探究其形成的多方面因素。首先,从历史角度对云南80年代油画的整体发展情况做出了简要的疏理和介绍。并通过图像的对比分析云南80年代油画作品与原始美术在形式上有相类似的表达手法,即对造型的简约概括处理、色彩上更倾向于主观情绪的表达、线条的质朴有力和构图上的物象组合随意以及画面透视空间不清晰等特点。另外,云南油画家在创作中对于自我情感的主观抒发也是原始美术精神特征的一种表现。处于观念转型期的80年代的油画家在对自我和社会产生焦虑的情况下也更容易转向早期的艺术形式寻求精神慰藉,从而体现出有目的原始情结。其次,笔者选取4位具有典型性的云南油画家毛旭辉、张晓刚、曾晓峰、马云。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具体的形式分析并结合他们各自的创作精神和经历来解读其中的“原始趣味”。在此基础上笔者发现他们画面中出现的“原始趣味”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包括当时的中国油画需要创新的大环境背景、本土少数民族美术中简、拙、奇、幻的外部特征影响以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的原始精神的启迪。最后,“原始趣味”可以作为云南油画构建地域性画风的一个特点,通过对其在风格的确立、本地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上的表达这些方面做出论述,发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杨中林[4](2021)在《丽江永宁扎美寺强巴殿壁画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丽江永宁扎美寺强巴殿的壁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永宁地区建置沿革和宗教发展的梳理,以及对强巴殿壁画相关内容的解读,探究其艺术风格的渊源形成与近代康区藏传佛教的艺术审美。本文立足于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针对强巴殿内所绘的诸佛、菩萨、护法、上师、坛城等八组不同内容题材的壁画,展开具体分析,认为强巴殿的壁画,在构图形式上,以中心构图法和叙事性构图法为主;在人物塑造上,以主尊佛像的量度特征和闻法眷属的估量特征为主;在装饰纹样上,以佛教象征符号的运用和生活场景图饰的转换为主;色彩上以蓝绿为画面的主调,线条上以五种笔法灵活勾描,以及针对特定尊像而进行的赤唐技法表现。基于以上艺术特征,本文运用图像学和文化传播学的方法,将扎美寺强巴殿的壁画与卫藏地区的寺院壁画和康区德格印经院的版画进行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强巴殿壁画的风格表现,整体上承继自19世纪康区以普布泽仁为代表的勉萨画派的画风。这种绘画风格受到康区噶玛噶举画派的影响较大,具体来说就是在画面背景中呈现出对汉地工笔山水花鸟艺术因素的借鉴和挪用。这种格鲁派与噶举派之间的艺术交流,和当时兴起于康区的利美运动不无关系;另外就是,强巴殿壁画的局部也保留着卫藏地区勉唐画派的遗韵。这种混合风格的出现,也可说明康区与卫藏地区的艺术交流情况。最后,就扎美寺强巴殿壁画与同时期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德钦飞来寺、中甸中心镇公堂及前所瓦如寺等的壁画所表现出的风格上的相似性和文化上的关联性也是值得探讨的,这种标准样式的流行,也恰好体现出近代汉藏文化交流下康区的宗教发展和艺术审美。

苟毅琴[5](2021)在《《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选取《云南民国日报》广告为研究对象,从交通设施的基础、政策的保障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方面出发,陈述20世纪初昆明报纸产生的背景。以广告概念的界定、广告版面设计、广告类别对《云南民国日报》广告作整体分析,以探析《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的大致面貌。其中,在广告类别中根据广告的表现手法将《云南民国日报》广告分为绘画类广告、摄影类广告、文字设计类广告,本论文主要以这三类广告为线索展开具体分析。在《云南民国日报》广告艺术风格来源上,从传统艺术的韵味、西方元素的运用、中西艺术的融合三方面进行论述,阐明形成早期报纸广告艺术风格的原因。在《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的艺术风格方面,主要从广告设计的表现手法、广告审美方面进行分析,剖析早期报纸广告呈现的视觉艺术特征。最后,从社会时尚、社会审美、社会变迁方面深入挖掘早期报纸广告承载的现代倾向。

李蕾[6](2021)在《转型与突破 ——探究云南当代山水画地域性创作及发展》文中指出在绘画发展的历程中,任何门类的画种都会面临发展的瓶颈和挑战。究其根本,中国画作为一个依托中国文化发展起来的画种,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尤其与西方绘画的二元对比中,这样的矛盾尤为突出。在这样的学术大背景下,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如何从程式化的表现体系中,找到一个发展的途径,进而推动自身的发展,满足当下艺术多样性的审美需求,就成为了一个持续的学术问题,在实践环节如此,在理论领域同样如此。经过几代山水画家的努力,中国山水画在笔墨形态中,不断进行地域化绘画语言的探索。近年来,各地域在山水画创作中力图突出本土的地貌特征,形成了地域山水风格。云南自然地貌奇特多样,加之历史上远离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和中原地区文化交流滞后,云南的山水画创作至清末才开始发展。同时,对传统山水画绘画语言因袭过多,缺乏表现特定地域山水风物的内在动力,所以为中原山水画创作马首是瞻。近现代,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更多的本土画家开始关注云南地域题材的山水创作。因其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在绘画语言和表现题材以及笔墨方法上,面临各种问题,所以探究其在当代的转型和突破就需要追溯它发展的源流。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很多当代山水画家在创作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当代主要是指在当世具有时代意义。因此,云南当代山水画是指既具有本土时代特征,又包含传统文化内涵的创作,在画面上反映地域性审美特征和特质,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的作品。本论题主要针对在云南长时间创作和生活的画家群,通过对他们的山水创作经验梳理归纳,开展对云南当代山水画地域性创作的研究,围绕其在近现代的创作变革路径、发展的源流和画家的创作面貌,对云南山水画发展滞缓的因素和各地域山水风格对它的影响,以及其在当代的创作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文献资料和作品分析展开研究论述,系统阐述云南当代山水画地域性创作在题材、图式、笔墨以及审美上的创新发展,为其在时代背景下的转型和突破找到了更多可能性。

李泳[7](2021)在《云南现代重彩艺术在广西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重彩这一艺术样式在我国绘画的早期阶段占有重要位置有着长久的历史,在隋唐和宋代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是,伴随着以“潇散空灵”、“恬淡幽雅”为格调的文人画的出现和兴起,重彩画逐渐走向没落。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在艺术上的认知随着对西方绘画的不断了解和时代的变迁,逐渐发生了改变,重彩画开始重新被人们所接受,发展也日趋繁荣,打破了传统的以水墨画为主的局面,这一艺术样式在国内复兴。由于国内外大环境的改变,一批年轻艺术家因不同原因深扎在云南创新了一个绘画流派——云南画派。云南画派,以独特的绘画元素,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展开篇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是丁绍光、刘绍荟和蒋铁峰等艺术家。云南画派深受云南地区的文化滋养,以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吸收西方元素,较好地解决了中西融合问题。现代重彩,使得中国画现代化革新呈现出多彩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将中国传统重彩画推陈出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云南画派的艺术家们敢于向近代以文人水墨画为中国传统艺术说“不”,革新传统的“以线造型”的重彩画,利用崭新的材料、绘画方式进行创作。随着改革开放之风,云南现代重彩绘画不仅在国内站稳脚跟,还迈向了国际市场。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云南画派从鼎盛期走向没落期,但是也曾经影响一大批艺术家,而这些艺术家在广西、云南、四川、贵州这些西南地区继续发光发热,影响着该地区的美术。同样在当时的政治大环境背景的影响下,广西美术也在逐步发展,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之后开始崭露头角。随着云南现代重彩绘画在广西传播发展后,对广西的美术造成一定的积极影响,包括工笔绘画、综合材料绘画、公共空间等方面,因此对于云南现代重彩绘画与广西美术之间的影响研究是具有必要作用。本文将从客观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云南现代重彩绘画与广西美术,梳理云南画派形成过程,寻找云南现代重彩画派在广西地区的发展状况及继承状况,厘清现代重彩艺术在云南与广西之间的联系,对于现代重彩艺术在广西的当代继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杜舒惠[8](2021)在《造神者:大理泥塑传承人研究》文中认为大理泥塑是大理州民间艺术的宝库,是白族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审美心理、传统宗教和哲学思想的综合反映。大理丰富的民间信仰,为泥塑神像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以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剑川县为田野点,对十七位泥塑传承人进行访谈与参与观察。通过对泥塑传承人口述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并结合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勾勒出大理泥塑传承人的生命史,总结大理泥塑的发展脉络,思考非遗语境下泥塑传承人的发展。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为本文研究的总体概述,包括选题缘由、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从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泥塑传承人所处的生存环境。第三部分介绍了大理泥塑传承人群概况、代表性传承人的个人生活史以及传承人的社会关系,用口述的方式记录大理泥塑传承人的泥塑生涯和经历及生存现状。第四部分从原料工具、制作流程、从泥到神的仪式等方面入手,详细描写了泥塑神像的工艺以及传承人在造神过程中的作用。第五部分通过泥塑传承人群自文革后五个不同时期谋求生存的经历,呈现现代大理泥塑发展的历史脉络,折射出社会变迁的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非遗语境下泥塑传承人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胡金成[9](2021)在《大理祥云县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理祥云县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传承着彝族的历史记忆。作为“哑巴节”重要的文化和艺术表达符号的人体彩绘以其丰富的图案展现着七宣村彝族人民本真的信仰、文化和审美。众所周知,人体彩绘是在扮演“哑巴”的彝族村民身上和脸上画上彩色图案,表达彝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与吉凶观念。随着“非遗”保护的实施和“哑巴节”文化的发展,人体彩绘图案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其图案类别、艺术形态、审美和文化内涵都有了新的变化,并逐渐走上当代艺术舞台的展演。本文试从民族学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呈现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现状。分析人体彩绘的图案类别及艺术特征,在图案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这一艺术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以及发展流变,为现有的领域更为深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七宣村彝族“哑巴节”及人体彩绘概况。第二部分探讨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图案的类别与意义。第三部分探讨“哑巴节”人体彩绘的审美及文化内涵。第四部分在图案类别与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哑巴节”人体彩绘图案的文化变迁。第五部分以传承和发展为思路探讨人体彩绘的传承人和不同发展主题下人体彩绘的发展路径与创新思考。

吴成业[10](2021)在《旅游歌曲中的区域意象建构 ——以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旅游歌曲影响的不断扩大,学术界已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歌曲的创作、作用与功能以及对旅游地的形象塑造与传播等方面,对旅游歌曲本身的文本内容分析以及对具体区域的意象建构分析的研究虽有涉及,但还未进行过多探讨。而旅游歌曲能否真正发挥其效果,其歌词文本中所建构的区域意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作为中国旅游歌曲较为丰富和运用旅游歌曲推动区域旅游发展较为成功的地区之一,对其旅游歌曲的专门研究却很少。故文章选择云南旅游歌曲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中建构的区域意象进行探讨,以期丰富旅游歌曲在研究内容和研究区域上的多样性。文章以“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目前中国最常用的四大互联网音乐平台为主,以抖音短视频、新浪微博、百度搜索引擎等其他互联网媒体为辅,结合网友评论与推荐选取235首云南旅游歌曲作为研究样本。基于符号学理论、文化表征理论、意象理论、地理想象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可视化法、空间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技术提取歌曲样本中运用较多的意象符号,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旅游歌曲中区域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的建构进行分析,并对云南各市(州)的区域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的差异性展开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云南旅游歌曲样本中运用较多的自然意象符号主要集中在云南的“地形地貌”“水文”“生物”以及“田园风光”等方面,并通过对这些自然意象符号的组合与运用建构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江湖广布的水乡泽国”“物种丰富的动植物王国”“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的云南区域自然意象。(2)云南旅游歌曲样本中运用较多的人文意象符号主要集中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故乡”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并通过对这些人文意象符号的组合与运用建构了“海纳百川的多民族聚居区”“多样化的少数民族形象”“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心灵与现实的双重‘故乡’”“社会全面发展的彩云之南”的云南区域人文意象。(3)受所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云南各市(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也直接体现在各市(州)旅游歌曲样本中区域意象符号的选取和区域意象的建构上。(4)在自然意象建构的差异性方面,丽江市、大理州、迪庆州、保山市、玉溪市、昭通市、怒江州主要以“山水”意象建构为主;普洱市、临沧市、曲靖市、楚雄州主要以“生物”意象建构为主;红河州、德宏州、文山州主要以“田园风光”意象建构为主;昆明市、西双版纳州主要以“气候”意象建构为主。(5)在人文意象建构的差异性方面,迪庆州、临沧市、红河州、昭通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文山州、楚雄州、怒江州主要以“少数民族风情”意象建构为主;普洱市、保山市、玉溪市、曲靖市主要以“历史与文化”意象建构为主;丽江市主要以“爱情”意象建构为主;大理州主要以“心灵治愈”意象建构为主;昆明市主要以“社会发展”意象建构为主。

二、云南昆明现代民间绘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昆明现代民间绘画(论文提纲范文)

(1)从效仿他地到就地认同:腾冲农民画“民族化”进程调查与因由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从“户县农民画”到“腾冲农民画”:“运动”的顺应与效仿
2.从“自上而下”到“自下出发”:就地发展与培训
3.从“他画”到“己画”:“民族农民画”的认同与建构
    (1)民间美术的继承。
    (2)专业绘画的借鉴。
4.结语

(3)云南八十年代油画中的原始趣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本文主要概念界定
第一章 云南80 年代油画发展概况与原始趣味特征
    (一)云南80 年代油画发展概况
    (二)云南80 年代油画中的原始趣味特征
        1.云南80 年代油画中原始趣味的形式分析
        2.云南80 年代油画中原始趣味的精神体现
第二章 云南80 年代油画家作品中的原始趣味
    (一)毛旭辉的“红土之梦”
    (二)张晓刚对自然与生命的描绘
    (三)曾晓峰绘画与云南本土民间美术的结合
    (四)马云的“寻根”情结
第三章 云南80 年代油画创作中原始趣味形成的原因
    (一)云南80 年代油画创作中产生原始趣味的时代背景
    (二)云南原始美术与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影响
    (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启迪
第四章 关于原始趣味在云南油画发展中的思考
    (一)80 年代之后云南油画创作中原始趣味的嬗变
    (二)对云南油画构建地域性画风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一)毛旭辉采访录
    (二)曾晓峰采访录
    (三)马云采访录
    (四)艺术家履历
    (五)图版信息

(4)丽江永宁扎美寺强巴殿壁画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本文主要关键词阐述
一、永宁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扎美寺的创建
    (一)永宁地区的建置沿革历史
    (二)永宁及周边地区藏传佛教的发展
    (三)永宁扎美寺的创建历史
    (四)强巴殿壁画的年代推论
二、强巴殿壁画内容辨识
    (一)前廊壁画内容辨识
    (二)一楼壁画内容辨识
    (三)二楼壁画内容辨识
    (四)藻井绘画内容辨识
三、强巴殿壁画艺术风格
    (一)构图形式探究
    (二)人物塑造分析
    (三)装饰纹样分析
    (四)线条色彩分析
四、强巴殿壁画的渊源与形成
    (一)卫藏勉唐画派的遗蕴
    (二)康区勉萨画派的承继
五、强巴殿壁画体现的近代康区藏传佛教美学研究
    (一)扎美寺强巴殿壁画与茶马古道的关联
    (二)扎美寺强巴殿壁画所体现的艺术审美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永宁土司承袭列表
附录二 贤愚经·降六师品
附录三 扎美寺强巴殿壁画题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该选题的研究方向与背景介绍
    (二)该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该选题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四)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一、20世纪初昆明报纸产生的背景
    (一)交通设施的基础
        1、铁路
        2、公路
        3、航空
    (二)政策的保障
        1、建设“东大陆”
        2、建设“新云南”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新闻传媒
        2、文化教育
        3、公共文化设施
二、《云南民国日报》广告
    (一)广告概念的界定
    (二)广告版面设计
        1、版面类型
        2、版面构成
        3、版面形式
    (三)广告类别
        1、绘画类广告
        2、摄影类广告
        3、文字设计类广告
三、《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的艺术风格来源
    (一)传统艺术的韵味
    (二)西方元素的运用
        1、时尚元素
        2、绘画技法
        3、设计风格
    (三)中西互融
四、《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的艺术风格
    (一)广告设计表现手法
        1、叙事
        2、写实
        3、夸张
    (二)广告审美分析
        1、字体设计之美
        2、图像展现之美
        3、编排构思之美
五、《云南民国日报》广告承载的现代倾向
    (一)社会时尚
        1、服饰时尚
        2、娱乐时尚
        3、交通时尚
    (二)社会审美
        1、人物形象之美
        2、家居装饰之美
        3、产品包装之美
    (三)社会变迁
        1、由封闭到开放
        2、由传统到西化
        3、由节俭到奢华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云南民国日报》广告

(6)转型与突破 ——探究云南当代山水画地域性创作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该论题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二)该论题研究现状
    (三)该论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一、中国山水画派风格的地域生成与表现
    (一)中国山水画的地域生成和文化内涵
    (二)地域山水画创作形成的流派
    (三)云南山水画创作的历史概况
二、近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变革路径
    (一)近现代变革:坚持传统与中西融合
    (二)地域性风格的探索
    (三)云南山水画审美理念的嬗变
三、云南当代山水画发展的源流
    (一)建国后十七年的起步和发展
    (二)新时代云南各领域画家的尝试性创作
    (三)近年来本土山水画家的积极探索
四、云南当代山水画家创作的时代呈现
    (一)地域文化题材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运用
    (二)继承传统技法上的进一步创新
五、云南当代山水画创作转型与突破
    (一)延续传统笔墨联系地域人文
    (二)在时代文化语境下进行绘画创作
    (三)创作题材与审美思想相结合
    (四)立足自然环境进行笔墨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云南现代重彩艺术在广西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主要内容
一、相关概念
    (一)重彩艺术
    (二)云南画派
    (三)云南现代重彩艺术主要活动
二、改革开放时期云南现代重彩艺术的重要转型
    (一)转向民族艺术的探索
    (二)国际艺术舞台的拓展
    (三)实用美术的推广应用
三、云南现代重彩艺术在广西
    (一)主要代表画家
    (二)云南画派与其“推动者”
    (三)重要艺术活动
四、广西现代重彩绘画特点
    (一)现代重彩工笔画
    (二)综合材料绘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8)造神者:大理泥塑传承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泥塑研究
        (二)传承人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章 大理泥塑传承人生存环境
    一、自然环境
    二、文化生态环境
第二章 “造神”的大理泥塑传承人
    一、泥塑传承人群概况
        (一)泥塑传承人群
        (二)泥塑传承人传承方式
    二、泥塑传承人的生活史
        (一)吴名
        (二)苏想
        (三)李诚
        (四)张勇
    三、泥塑传承人的社会关系
        (一)与家人亲戚的关系
        (二)泥塑传承人之间的关系
        (三)泥塑传承人与寺庙掌事的关系
        (四)泥塑传承人与民众的关系
    四、泥塑传承人生存现状
第三章 大理泥塑传承人“造神”过程
    一、泥塑神像的原料与工具
        (一)原料
        (二)工具
    二、泥塑神像的制作
        (一)泥塑神像的制作流程
        (二)泥塑神像制作的禁忌
    三、从泥到神的仪式
        (一)请示仪式
        (二)开面相仪式
        (三)开内光仪式
        (四)开光大典
第四章 大理泥塑及传承人过去与未来
    一、大理现代泥塑发展史(1966——至今)
        (一)遭遇重创
        (二)恢复制作
        (三)走向复兴
        (四)趋于饱和
        (五)尝试转变
    二、关于泥塑及其传承人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提高人的文化自觉意识
        (二)完善传承人管理制度
        (三)营造环境融入生活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大理祥云县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目标
    六、主要创新点
    七、田野调查概况
    八、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七宣村彝族“哑巴节”及人体彩绘概况
    第一节 七宣村彝族“哑巴节”
        一、七宣村彝族“哑巴节”的起源
        二、七宣村彝族“哑巴节”的传说
        三、七宣村彝族“哑巴节”的仪式
    第二节 “哑巴节”中的人体彩绘
        一、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的含义
        二、人体彩绘在“哑巴节”仪式中的价值
        三、人体彩绘的绘画颜料
        四、人体彩绘的色彩运用
第二章 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图案的类别与意义
    第一节 人与神
        一、猎人图案
        二、女性生殖图案
        三、神像
    第二节 动植物
        一、龙王图案
        二、牛羊图案
        三、树藤图案
    第三节 自然现象
        一、太阳图案
        二、风雨图案
    第四节 彝族字符
        一、驱鬼符
        二、文字
        三、数字
第三章 “哑巴节”人体彩绘图案所蕴含的审美与文化内涵
    第一节 “哑巴节”人体彩绘图案所蕴含的审美内涵
        一、图腾文化的原始之美
        二、自然生活的本真之美
        三、人神交感的神秘之美
        四、彝族文化的信仰之美
    第二节 “哑巴节”人体彩绘图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祖先神崇拜
        二、自然崇拜
        三、女性生殖崇拜
        四、家庭祖先崇拜
        五、彝族吉利文化体现
第四章 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的文化变迁
    第一节 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的文化变迁过程
        一、解放前的传统人体彩绘
        二、改革开放后的人体彩绘演变
        三、申遗前后人体彩绘的新传统
    第二节 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的文化变迁动因
        一、国家及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动
        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三、文化工作者及研究者的带动
        四、自我文化认同的觉醒
    第三节 “哑巴节”人体彩绘的文化变迁对七宣村的影响
        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巩固
        二、自我文化认同的强化
        三、文化组织秩序的加强
第五章 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的传承
        一、彩绘师传承人概况
        二、从天生的彩绘师到虔诚的“大毕摩”
        三、彩绘师眼中的人体彩绘
    第二节 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的发展
        一、非遗语境下的“哑巴节”人体彩绘的发展路径
        二、旅游发展趋势下“哑巴节”人体彩绘的发展路径
        三、现代化信息影响下“哑巴节”人体彩绘的创新发展
结语
附录: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代表性图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旅游歌曲中的区域意象建构 ——以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旅游歌曲研究进展
        1.2.2 区域意象研究进展
    1.3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1.3.1 理论基础
        1.3.2 相关概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本选取
    2.1 区域概况
    2.2 样本选取
第3章 区域自然意象建构分析
    3.1 区域自然意象的符号分析
    3.2 区域自然意象的建构分析
        3.2.1 地形地貌自然意象建构
        3.2.2 水文自然意象建构
        3.2.3 生物自然意象建构
        3.2.4 田园风光自然意象建构
第4章 区域人文意象建构分析
    4.1 区域人文意象的符号分析
    4.2 区域人文意象的建构分析
        4.2.1 少数民族人文意象建构
        4.2.2 历史与文化人文意象建构
        4.2.3 故乡人文意象建构
        4.2.4 社会发展人文意象建构
第5章 自然意象建构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5.1 以“山水”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1.1 丽江市
        5.1.2 大理州
        5.1.3 迪庆州
        5.1.4 保山市
        5.1.5 玉溪市
        5.1.6 昭通市
        5.1.7 怒江州
    5.2 以“生物”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2.1 普洱市
        5.2.2 临沧市
        5.2.3 曲靖市
        5.2.4 楚雄州
    5.3 以“田园风光”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3.1 红河州
        5.3.2 德宏州
        5.3.3 文山州
    5.4 以“气候”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4.1 昆明市
        5.4.2 西双版纳州
第6章 人文意象建构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6.1 以“少数民族风情”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1.1 迪庆州
        6.1.2 临沧市
        6.1.3 红河州
        6.1.4 昭通市
        6.1.5 西双版纳州
        6.1.6 德宏州
        6.1.7 文山州
        6.1.8 楚雄州
        6.1.9 怒江州
    6.2 以“历史与文化”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2.1 普洱市
        6.2.2 保山市
        6.2.3 玉溪市
        6.2.4 曲靖市
    6.3 以“爱情”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4 以“心灵治愈”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5 以“社会发展”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云南旅游歌曲样本歌词文本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云南昆明现代民间绘画(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效仿他地到就地认同:腾冲农民画“民族化”进程调查与因由探析[J]. 薛其龙.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04)
  • [2]云南农民画及其在艺术乡建中的价值研究[D]. 李康成.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3]云南八十年代油画中的原始趣味[D]. 吴伊宁. 云南艺术学院, 2021(12)
  • [4]丽江永宁扎美寺强巴殿壁画艺术研究[D]. 杨中林. 云南艺术学院, 2021(12)
  • [5]《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研究[D]. 苟毅琴. 云南艺术学院, 2021(12)
  • [6]转型与突破 ——探究云南当代山水画地域性创作及发展[D]. 李蕾. 云南艺术学院, 2021(12)
  • [7]云南现代重彩艺术在广西的发展[D]. 李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8]造神者:大理泥塑传承人研究[D]. 杜舒惠. 大理大学, 2021(08)
  • [9]大理祥云县七宣村彝族“哑巴节”人体彩绘研究[D]. 胡金成. 大理大学, 2021(08)
  • [10]旅游歌曲中的区域意象建构 ——以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为例[D]. 吴成业.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云南昆明现代民俗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