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在互联网中的应用

路由器在互联网中的应用

一、路由器在Internet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陆斌[1](2021)在《基于蚁群算法的IBGP路由算法》文中研究指明内部边界网关协议(Interna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IBGP)是互联网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若没有正确合理配置,很容易产生路由环路和次优路由。这些路由异常问题是非常有害的,它们会增加路由器的工作负荷,导致路由器的性能下降。因此解决上述IBGP路由异常问题是至关重要,但传统的解决方案要么配置复杂,要么消耗过多的资源。所以研究如何有效的解决IBGP路由异常的同时使得解决方案的成本较低,依旧是研究IBGP的重点问题之一。为此,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IBGP路由模型,称为ARAI,它能够选择最优路由和消除路由环路,以及降低路由成本。具体来说,我们借助于蚁群算法中的信息素来综合评估链路质量从而可以确保选出最佳链路,然后在IBGP报文的UPDATE消息中添加一个Router-Path属性来防止路由环路。仿真结果表明,ARAI与Full Mesh相比减少了30%的数据包和93%的IBGP会话,从而使得消耗的成本更低。综上所述,本文的主要贡献可归纳如下:(1)链路质量的评估:我们提出了一种使用蚁群算法中的信息素来综合评估链路质量的方案,此方案能动态的反映链路质量的变化。(2)消除路由环路: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防止路由环路的机制,与现有的防止路由环路方案相比,它允许IBGP对等体之间互相学习新的路由。(3)降低成本:由于我们采取了新的防环机制和选取高质量的转发链路,从而减少了许多冗余的IBGP会话和数据包,使得开销减少。此模型只需要借助蚁群算法中的信息素和Router-Path参数就能从大量路由中选出最优路由且无路由环路,因此相比较传统方案来说,更容易配置和部署。

刘佳兴[2](2021)在《单相电能路由器的能量管理及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发展要求,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多的小型分布式电源引入到普通家庭社区中,形成了基于电能路由器的智能型能源互联网,而电能路由器作为该网络的核心设备,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入户后的功率控制和能量管理。本文主要对单相电能路由器的能量管理及其优化方案进行了详尽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单相电能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及实现方法;并对电能路由器的模块和拓扑进行设计,使之可以实现交直流分布式电源、交直流用电设备以及储能装置的即插即用,并且具备孤网和并网两种运行模式,尽可能地利用分布式电源和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接着,提出了不同工况下,电能路由器各部分电气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案。并且搭建硬件实验平台,研制单相电能路由器的试验样机,对电能路由器的基本功能进行实验验证。然后,本文对单相电能路由器在孤网工况下的能量管理及其优化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储能状态的分模式能量管理策略,将电能路由器在孤网下的运行状态分为4种模式,各模式之间灵活转换以实现功率平衡。接着,以最大化满足家庭住户的用电需求为目的,提出了一种负荷切除和重连的优化方法。并在硬件实验平台上完成该优化方法的实验验证。最后,提出了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的并网运行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建立居民用电模型,提出了多时间尺度下电能花费最小的优化目标函数,并给出运行约束条件,选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寻优求解。根据求解结果,来实时调整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从而改变整个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实现电能路由器能量管理的实时优化,最大程度减少电能路由器用户的用电花费。并建立具体算例,对优化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同时在硬件实验平台上对该经济性优化方法进行完整的硬件实现。

张哲宁[3](2021)在《区块链架构下能源路由器的控制策略与安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9年国家将区块链作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以来,区块链技术在能源电力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区块链作为数字电力新基建中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运行方式、拓扑形态以及协同调度等方面与能源互联网以及分布式信息能源系统有天然相似之处,可以很好的支撑能源路由器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其自身功能。然而,由于分布式信息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广域地理分散性和随机波动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时空异步性,以及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深度耦合特性,使得其核心装置能源路由器面临着亟需进一步提升分布式优化控制能力及安全评估水平等多重挑战。首先,本文从区块链与能源路由器的技术融合角度出发,开展能源路由器的应用场景与网络架构建模分析.:基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需求,提出了区块链架构下能源路由器的应用场景模型以及基于QoS(Quality of Service)指标的能源路由器节点模型;并借鉴复杂网络理论,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关联矩阵法建立了以能源路由器为节点的分布式信息能源系统网络架构模型。其次,进行区块链架构下能源路由器的控制策略研究:结合能源路由器的节点模型与负荷预测值约束,基于主从多链结构定义了 QoS指标层和区块链协商层,以及各自的评价机理和协商机制;并引入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Multichain平台对主从多链结构下的多能源电厂出力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能量流QoS指标的可评价性以及主从多链结构运用在能源路由器运行场景模型中的可行性。最后,进行区块链架构下能源路由器的安全机制研究:结合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不同业务特征,从区块链节点综合重要度入手进行了安全评估分析与建模;建立了考虑双网耦合标度的节点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可由客观因素修正主观赋权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表明,通过节点重要度计算可有效优化系统骨干网架的搜索过程,确保覆盖重要度高的节点及线路,为攻击方(/防御方)搜索最优攻击路径(/重点保护路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夏秋冬[4](2021)在《信息中心网络中内容有效性验证与访问控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下,以音视频为主的多媒体内容分发业务取代了传统的端到端通信业务,成为了目前互联网的核心业务。传统的TCP/IP架构由于在设计伊始就没有考虑过大规模的内容分发场景,使得现有网络在处理重复传输的流行内容时,容易产生冗余传输。为了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研究者开始尝试提出并设计新的网络框架来解决TCP/IP网络中的相关问题。以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ICN)为代表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应运而生。ICN网络架构创新性地将原有的命名主机模式替换为命名内容。同时ICN赋予节点网间缓存(In-network Cache)的能力,使得请求内容的兴趣包可以在网络中缓存相应内容的节点被满足和响应,从而极大地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然而,ICN网络的这些新的特性也带来了不同于传统网络的全新安全挑战。其中由于ICN网间缓存导致的内容有效性验证问题和访问控制问题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新安全问题。ICN网络中内容分布式存储使得内容在物理上不再受到内容提供商地直接控制,内容的有效性保障和访问控制也就很难由内容提供商直接提供。这些改变导致了 ICN网络的内容安全与传统网络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ICN中的内容安全主要包含两个部分:1)内容的有效性验证。由于ICN网络中节点缓存的内容都来自于其他节点的转发,攻击者有机会将污染的内容注入网络。这些内容污染节点的缓存,使得后续的用户请求也被污染内容所响应。验证缓存内容的真实性是ICN网络内容有效提供的重要保证。现有的工作只考虑如尝试在单点处提升内容有效性检测的计算效率,却忽略了单个节点的验证结果可以被其他节点所利用,从而利用节点间协同的方式来提升验证的效率。目前尚没有关于协同验证的相关方案被提出。2)内容的访问控制。基于网内缓存特性,兴趣包可能在任意节点得到满足,并直接返回内容给请求节点。这就导致了在现有的标准ICN架构和协议中,用户可以在没有内容提供商授权的前提下从网络中获取所需内容。为了保障内容的安全传输和授权访问,ICN的内容访问控制也十分重要。现有的一类方案是基于内容加密和密钥的有效分发来实现访问控制能力。然而这类方案不利于这样场景的实现:利用ICN网络在线缓存的特性进行内容提前分发,只有在指定时刻合法用于才能最终解密内容。综上,ICN内容安全的内容的有效性验证和内容的访问控制问题上,尽管已经有一些方案被提出,但在性能和功能方面都还有着一些无法尽如人意的缺陷,影响这些方案的可用性。本文针对ICN内容安全的上述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提出了一种节点间协作的内容有效性验证框架(A Collaborative,Secure,Efficient Content Validation Protection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CSEVP)。在所提出方案中,每个节点独立计算一定的概率执行特定内容的有效性验证,从而将命中节点需要执行有效性验证按照概率分摊到内容传输路径中的所有中间节点上,且只需要其中的一个节点执行即可。其次,方案采用布隆过滤器来记录已验证的缓存内容的结果,便于在节点之间分享,从而进一步提高验证效率。(2)提出了一种提前分发场景下的内容访问控制机制(Time Sensitive,Lightweight and Secure Access Control for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TSLS)。在所提出方案中,内容提供者引入了广播加密与时间令牌相结合的机制来保护内容的机密性,只有在特定时间满足权限的用户才有能力解密和访问内容。此外,方案在边缘路由器上实现了快速轻量级的挑战-应答验证,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请求进入网络。边缘同时可以收集合法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并反馈给内容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前分发内容到网络中,提升内容分发的效率。

陈迪[5](2021)在《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域间路由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域间路由系统是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由BGP协议的信任缺陷带来的域间路由可信性问题为互联网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导致前缀劫持、路径篡改、路由泄露等安全事件频发。然而,在具有非对称的自治结构、错综复杂的商业关系、自由制定的路由策略的域间路由系统中建立信任与协同验证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现有基于公钥基础设施的可信域间路由解决方案普遍存在管理集中、信任垄断的潜在风险。运用区块链解决域间路由可信性问题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的天然优势,但当前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大都关注于域间资源管理,缺乏对协同激励、策略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从信任维护、资源可信、行为可控、协约遵守等方面开展基于区块链的域间路由可信性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工作与贡献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提出建立基于区块链的自治域信任覆盖网络解决域间路由可信性问题的研究思路针对域间路由系统在控制平面的信任缺失问题,通过分析域间路由安全威胁,揭示了域间路由系统控制平面的信任缺失问题是其安全脆弱性的内在原因,进而从建立域间信任与协作的角度将可信域间路由的内涵明确为信任维护、资源可信、行为可控、协约遵守四个方面;在深入分析现有基于区块链的域间路由可信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区块链解决域间路由可信性问题的研究思路:建立基于区块链的自治域信任覆盖网络,共同维护互联网数字号码、策略期望和路由状态的全局一致性视图,以跨域协同方式实现信誉评价、路由认证和行为监管。2.提出一种基于自治域协同的域间路由信誉模型针对现有信誉模型无法在本地域间路由信息不完整条件下从全局视角准确评价自治域信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治域协同的域间路由信誉模型。通过分析自治域路由行为统计特征,建立基于贝叶斯后验概率分析的自治域信誉量化指标,用于对目标自治域进行本地信誉评价;通过分析BGP现网数据,发现自治域连接度数与其本地路由信息完整程度呈正相关的规律,据此设计基于自治域协同的信誉加权聚合算法,以进行目标自治域的全局信誉评价计算;根据合法与恶意自治域在时间维度上的行为模式差异,设计信誉动态更新方法,可对连续恶意行为的自治域进行惩罚。基于2015年Airtel前缀劫持事件真实数据开展实验,以全局信誉值为基准,该模型的信誉聚合准确率为95.5%,较已有模型准确率可提高22.7%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捕捉自治域处于正常/异常不同时段行为的细微变化并在局部视角下实现接近全局的信誉评价,可用于可信域间路由方案有效性评估,并为区块链信任覆盖网络节点监管提供依据。3.提出一种基于联盟链的域间路由认证方案针对现有基于区块链的路由认证方案资源同步不及时、策略检查功能缺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联盟链的域间路由认证方案。通过将联盟链作为分布式、防篡改和可追溯的公共账本,构建了互联网数字号码资源分配及自治域拓扑关系的全局一致性视图,支持参与自治域节点基于链上智能合约交换和共享路由认证所需的资源与拓扑信息,并进行路由源认证、AS路径验证和无谷底符合性检查。通过模拟互联网资源分配/下发过程进行初始化性能测试,并基于2015 Airtel前缀劫持事件及2017谷歌路由泄露事件的真实数据开展验证实验,该方案平均每秒可处理6.62个ASN或IP前缀分配/下发交易,能够在500毫秒内完成6跳以内的BGP路由更新消息的验证,识别前缀劫持、路径伪造和违反无谷底原则的异常路由。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在不改变现有域间路由框架、满足域间路由性能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轻量高效的路由认证。4.提出一种基于链上信息隐私共享的域间路由策略符合性验证方法针对现有策略符合性验证方法无法满足自治域对本地路由策略自主配置与隐私保护双重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链上信息隐私共享的域间路由策略符合性验证方法。通过将区块链作为信任背书,以安全和隐私的方式在链上发布与交互路由策略期望;通过生成路由更新对应的路由证明以保证路由传播的真实性,从而以多方协同的方式对路由传播过程中的路由策略符合性进行验证。基于2019年Cloudfare路由泄露事件的真实数据,并在不同部署比例下开展实验与分析,当以80%的比例在顶层AS中部署时,该方法对策略违规路由传播的抑制比例可达到87.9%以上,且检查时间在毫秒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泄露自治域策略隐私的情况下进行可追溯的路由传播出站策略符合性验证,在局部部署场景下也具有显着的策略违规路由抑制能力。5.提出一种基于路由状态因果链的域间路由不稳定溯源检测方法针对现有路由不稳定溯源检测方法中检测时间受限于路由更新时延、溯源信息可能被篡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路由状态因果链的域间路由不稳定溯源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路由状态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定义能够刻画路由状态及其转移过程的路由状态变更标识,将其随路由更新传播发布并存储于区块链,从而构建路由状态因果链;通过分析本地路由状态因果链判断路由不稳定类型,追溯失效链路或策略冲突AS序列,完成路由不稳定的溯源检测。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能够追溯导致收敛延迟的失效链路和导致路由振荡的策略冲突AS序列,并基于Quagga软件路由器在经典拓扑中进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改变BGP协议的前提下及时检测策略与拓扑动态变化导致的路由不稳定现象并确定其根源。

赵艺[6](2021)在《路由器所属AS推断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路由器所属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推断技术将路由器准确映射到其所属的自治系统,是Internet拓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结构分析、网络边界识别、网络弹性评估、域间拥塞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邻居AS之间共享地址空间以及存在第三方地址等因素,准确推断路由器的所属AS存在一定难度。现有方法的推断结果不具有可信度分析,同时准确率仍有提升空间。为此,本文提出了三种路由器所属AS推断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聚焦于提高路由器所属AS推断的准确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现有经典的路由器所属AS推断方法bdrmap IT对于路径末端路由器的推断准确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域内和域间连接分类的路由器所属AS推断方法。该方法设计了具有显着区分性的IP地址向量距离特征、IP连接的AS关系特征和扇入扇出特征,以支持IP连接类型判别,建立了以IP连接类型为隐变量的概率模型,实现了对域内连接和域间连接的准确分类,利用连接类型附加的信息量丰富了路由器所属AS判别的依据,提高了推断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验证集上该方法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6.4%和94.6%,与现有的经典方法相比提高了3.2%~11.2%。2.针对现有的路由器所属AS推断结果缺少可信度分析,且精准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置信传播的路由器所属AS推断方法。该方法在构建目标AS路由器级拓扑的基础上,设计了四类共存特征,以支持路由器的目标AS域内、域间和域外连接类型判别,利用马尔科夫随机场构建了共存特征的概率矩阵,通过置信传播算法计算出路由器节点的边缘概率分布,得到了每个路由器属于目标AS的可信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路由器所属AS的高精度推断,其F1值可达到91%,与现有的典型方法相比增加了5.6%~8.3%,所给出的可信度有助于对推断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3.针对不同路由器所属AS方法的推断结果存在冲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真值发现的路由器所属AS推断多源结果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真值发现的思想,将不同方法的结果作为输入,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进行无监督的真值发现,从而达到提高推断准确率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多源结果后的准确率最高达到96.8%,高于现有方法和使用简单投票策略进行融合的方法。最后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鹏宇[7](2021)在《面向Cisco路由器的蜜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路由器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主要提供数据转发,网络寻址等重要任务,其安全状况对所在网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Cisco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设备厂商为全球骨干网络提供着最广泛的服务。虽然Cisco公司一直致力于提高其路由器的安防水平,但由于Cisco路由器型号和IOS版本众多,给安全研究带来困难。一些IOS漏洞和针对性攻击方式只有在安全事件爆发时才会被发现,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本文希望借鉴蜜罐思想主动发现针对Cisco路由器的攻击行为,并提前感知未知威胁。当前蜜罐研究多针对于PC端服务,路由器作为蜜罐场景构建的一部分,通常不被重视。有的蜜罐系统仅仅虚拟了路由功能而并没有采用高交互路由器,起不到对路由器安全研究的效果。本文设计了基于硬件仿真的高交互虚拟蜜罐,同时为了弥补虚拟化能力的不足,采用实体路由器作为补充蜜罐。提出了一种基于虚实结合的Cisco路由器蜜罐构建方法,并给出Cisco路由器蜜罐信息捕获和攻击判定条件。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构建了Cisco IOS攻击链模型,对照攻击模型分析了路由器攻击的各个阶段特点。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不同阶段的攻击目标、所使用的技术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和影响。攻击模型对路由器安全防护及蜜罐的配置策略有指导作用。2.提出了虚实结合的Cisco路由器蜜罐构建和部署方法。当前路由器平台蜜罐研究资料较少,在高交互蜜罐领域并没有形成一款专门针对路由器的蜜罐。通过对固件模拟执行的方式生成虚拟路由器,同时搭配实体路由器组成了高交互路由器蜜罐的硬件基础。针对虚实两种路由器的特点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蜜罐路由器生成和控制技术,能够获取攻击行为的原始数据。3.提出了Cisco路由器蜜罐攻击行为判定方法。明确了路由器蜜罐的信息采集的内容并给出了相关信息的收集的方法手段。分别针对不同来源的信息给出了攻击判定方法,提出了基于告警信息的攻击行为分析流程。4.提出了基于返回地址内存哈希的ROP攻击定位分析方法。在Cisco路由器虚拟蜜罐指令监控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ROP防护技术在解决Cisco IOS防护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返回地址内存哈希验证的方法,能够在路由器遭受ROP攻击时有效定位出攻击发生位置,并截获关键shellcode代码。

冯高辉,赵争鸣,袁立强[8](2020)在《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能路由器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能的多维网络化传输和就地存储越来越重要,对能源互联网及其关键设备——电能路由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首先从当前电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出发,介绍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需求及其与电能路由器功能的高度契合;然后归纳现有的松散型电能路由器的形式,分析其不足并提出集中式电能路由器的概念,从多个角度进行概念阐述,概括了其功能构成和技术途径;进一步展示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集中式电能路由器在微电网和配电网中的结构形式,重点说明电能路由器在配电网内的多种场景、配电网间、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形式,解答了当前电能路由器在能源互联网中如何应用的问题。

朱大立,梁杰,李婷,张杭生,耿立茹,吴荻,张天魁,刘银龙[9](2020)在《内容中心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综述》文中认为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 CCN)属于信息中心网络的一种,是未来互联网体系架构中极具前景的架构之一,已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的研究热点。内容中心网络中的内容路由、内嵌缓存、接收端驱动传输等新特征,一方面提高了网络中的内容分发效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本文在分析CCN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CCN的安全威胁、安全需求以及现有的解决方案,并展望了CCN安全技术研究的方向。首先,详细介绍了CCN的原理和工作流程,对比分析了CCN与TCP/IP网络的区别,并分析了CCN面临的安全威胁及需求。其次,对CCN中隐私保护、泛洪攻击、缓存污染、拥塞控制等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并分析了现有方案的优缺点及不足,进而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对CCN安全技术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通过对已有研究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本文提出了CCN安全技术潜在研究方向与关键问题,为CCN安全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李德政[10](2020)在《低轨遥感卫星组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轨遥感卫星在农业观测、城市管理、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以及星载处理器、星载路由器等卫星载荷的进步,搭建低轨遥感卫星网络受到各个国家和商业公司的高度关注。作为空间信息网络(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SIN)的基本组件,低轨遥感卫星网络通过遥感数据的在轨获取、处理与分发,提供网络化的遥感数据服务,拥有着巨大的商业前景以及极高的国家战略地位。然而,低轨遥感卫星网络的节点高动态、链路间歇性、终端与卫星切换频繁等特点使得卫星组网面临多种挑战。本文针对低轨遥感卫星组网的上述挑战,提出融合了动态路由、弹性传输、内置移动性以及主动安全的弹性增强的低轨遥感卫星网络架构,从路由、传输、移动性管理以及网络安全四个方面提出四项组网关键技术以应对组网过程中面临的多种挑战,通过关键技术的协同实现低轨遥感卫星网络的高效、弹性、可靠、安全传输。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弹性增强的低轨遥感卫星网络架构研究。将动态路由、弹性传输、内置移动性和主动安全等关键技术融合进低轨遥感卫星网络中,从路由、传输、移动性支持、安全等方面全方位地增强低轨遥感卫星网络的弹性,使得卫星网络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依然可以保证高效的路由与传输、无缝的终端访问切换、高可靠的网络数据安全与传输安全。(2)低轨遥感卫星网络的动态路由、弹性传输、内置移动性机制研究。采用基于全局唯一的设备标识(Global Unique Identification of Equipment,E-GUID)寻址的方式,针对低轨遥感卫星网络的节点异构、传输间歇性、终端切换频繁等挑战,提出三项关键技术以提升路由、传输、移动性的弹性,即通过提出基于路径质量辅助和生存时间感知的动态路由算法、逐跳弹性传输机制、存储辅助的内置移动性方案以实现低轨遥感卫星网络弹性、可靠、高效的星间与星地数据传输。依赖MATLAB、Satellite Tool Kit(STK)搭建了基于树莓派的低轨遥感卫星网络半实物仿真平台,利用仿真平台收集的真实数据评估了提出的弹性增强的低轨遥感卫星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的性能与开销。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低轨遥感卫星网络组网关键技术的信令开销、存储开销、能源开销均较低,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提出的协议与算法能够很好的感知拓扑变化并保证传输的高效性与可靠性。(3)低轨遥感卫星网络中基于临时路径区块链的全路径主动安全框架。针对现有卫星网络安全机制存在的安全机制孤立、端节点布置、检测颗粒稀疏等挑战提出一个基于临时路径区块链的主动安全框架,保护低轨遥感卫星网络的整条数据传输路径。通过建立临时路径区块链(Temporary Path Blockchain,TPB),用于记录和审计传输过程中路径上各节点行为,区块链的防篡改、可追溯属性保证了记录的可靠性。通过基于节点信用的权益证明(Proof of Reliability,PoR)算法来实现全路径安全策略共识。通过内置在TPB中的安全审计策略,实现全路径节点对于传输路径的协同保护。本文还给出了 TPB针对低轨遥感卫星网络中存在的中间人攻击和Coremelt攻击的具体应用实例,对Coremelt攻击检测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主动安全架构能够及时有效检测和抵御低轨遥感卫星网络中的Coremelt攻击。(4)星载路由器的原型系统研制。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采用CPU+FPGA的硬件模式,根据低轨遥感卫星在轨自组网的星载路由器需求,研制具备在轨组网、高速转发、移动性支持、远程控制、故障恢复、版本升级等能力的低轨遥感卫星星载路由器。本文给出了星载路由器的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案与具体步骤,测试结果证明研制的星载路由器满足低轨遥感卫星在轨自组网需求。

二、路由器在Internet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路由器在Internet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蚁群算法的IBGP路由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IBGP路由优化研究现状
        1.2.2 蚁群算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边界网关协议相关知识
    2.1 边界网关协议
        2.1.1 IBGP特性
        2.1.2 IBGP的报文
        2.1.3 IBGP状态机
        2.1.4 IBGP的属性
        2.1.5 IBGP路由通告原则
        2.1.6 IBGP路由信息处理原则
        2.1.7 IBGP协议的路由选路原则
    2.2 IBGP路由方案
        2.2.1 Full Mesh
        2.2.2 路由反射器
        2.2.3 BGP联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蚁群算法介绍
    3.1 蚁群算法原理
    3.2 蚁群算法应用于旅行商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蚁群算法的IBGP路由算法
    4.1 问题描述
        4.1.1 路由环路问题
        4.1.2 次优路由问题
        4.1.3 路由抖动问题
    4.2 系统模型
    4.3 设计目标
    4.4 详细设计
        4.4.1 路由环路
        4.4.2 路由算法
    4.5 ARAI流程图和算法实现
        4.5.1 ARAI流程图
        4.5.2 算法伪代码描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性能评估
    5.1 实验平台介绍
    5.2 实验设置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单相电能路由器的能量管理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电能路由器的研究现状
        1.2.2 能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能路由器的功能实现及能量管理方案
    2.1 单相电能路由器的功能及结构
        2.1.1 基本功能及实现方法
        2.1.2 模块设计及工作流程
        2.1.3 整体拓扑结构
    2.2 单相电能路由器的能量管理方案
        2.2.1 分布式电源的能量管理
        2.2.2 用电设备的能量管理
        2.2.3 储能装置的能量管理
    2.3 硬件实验平台的搭建
        2.3.1 各模块的硬件组成
        2.3.2 样机整体结构
        2.3.3 软硬件实现过程
        2.3.4 基本功能的实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孤网下电能路由器的能量管理及其优化方法
    3.1 基于储能状态的分模式能量管理方案
        3.1.1 孤网能量管理原则
        3.1.2 分模式能量管理方案
    3.2 以最大化满足用电需求为目标的能量管理优化方案
        3.2.1 家用负荷的分类
        3.2.2 负荷切除优化方案
        3.2.3 负荷重连优化方案
    3.3 硬件实验验证
        3.3.1 负荷切除优化实验验证
        3.3.2 负荷重连优化实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的能量管理优化方法
    4.1 能量管理优化原则与优化方案
        4.1.1 并网最优经济性优化原则
        4.1.2 并网最优经济性优化方案
    4.2 电能路由器的经济性最优模型
        4.2.1 需求响应和电价模型
        4.2.2 储能充放电折旧费用估算方法
        4.2.3 日前经济性最优目标函数
        4.2.4 实时经济性最优目标函数
        4.2.5 单相电能路由器的运行约束条件
    4.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能量管理优化方法
        4.3.1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4.3.2 粒子群算法求解日前最优结果流程
    4.4 算例仿真及分析
        4.4.1 算例相关数据信息
        4.4.2 算例仿真结果
        4.4.3 仿真结果分析
    4.5 能量管理优化方法的硬件实现
        4.5.1 优化算法的硬件实现方法
        4.5.2 分布式电源及负载的实验设计
        4.5.3 优化算法的实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区块链架构下能源路由器的控制策略与安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区块链技术在能源行业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1.2.2 能源路由器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1.2.3 分布式信息能源系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能源路由器的应用场景与网络架构建模分析
    2.1 基于区块链的能源路由器应用场景
        2.1.1 弱中心化的协同调度需求
        2.1.2 “源-网-荷”协同运行下基于区块链的能源路由器应用场景
    2.2 区块链架构下能源路由器的节点建模分析
    2.3 基于能源路由器的分布式信息能源系统网络架构建模分析
        2.3.1 信息和能源深度耦合的分布式信息能源系统
        2.3.2 基于能源路由器的分布式信息能源系统两网耦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块链架构下能源路由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3.1 QoS指标层的定义与评价机理
    3.2 区块链协商层的定义与协商机制
        3.2.1 区块链分层协商映射架构
        3.2.2 基于主从多链结构的能源路由器协商机制
    3.3 区块链智能合约与主从多链协商机制仿真与验证
        3.3.1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QoS指标可评价性验证
        3.3.2 基于Multichain平台的主从多链协商机制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块链架构下能源路由器的安全机制研究
    4.1 以能源路由器为载体的区块链节点安全评估分析与建模
        4.1.1 区块链节点综合重要度分析步骤与流程设计
        4.1.2 计及信息流的区块链节点重要度模型
        4.1.3 计及能量流的区块链节点重要度模型
    4.2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重要度评估方法分析
        4.2.1 客观因素修正主观赋权的组合赋权法
        4.2.2 基于主观赋权的相对关系法分析
        4.2.3 基于客观赋权的熵权法分析
        4.2.4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综合重要度评估方法
    4.3 基于区块链节点重要度的能源路由器安全评估机制仿真
        4.3.1 节点重要度参数选择与仿真计算
        4.3.2 计及节点重要度的高优先级骨干网架搜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论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信息中心网络中内容有效性验证与访问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信息中心网络背景
        1.1.2 信息中心网络实例
        1.1.3 研究意义
    1.2 信息中心网络中内容安全方案研究现状
        1.2.1 信息中心网络中内容有效性验证方案研究现状
        1.2.2 信息中心网络中访问控制安全方案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和结构
        1.3.1 节点间协作的内容有效性验证机制研究
        1.3.2 内容提前分发场景下的内容访问控制机制研究
        1.3.3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预备知识
    2.1 双线性映射
    2.2 广播加密
    2.3 数字签名
    2.4 奇普夫分布
    2.5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
第3章 节点间协作的内容有效性验证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安全假设和设计目标
        3.2.1 系统模型
        3.2.2 安全假设
        3.2.3 设计目标
    3.3 节点间协作的内容有效性验证框架
        3.3.1 方案概述
        3.3.2 内容发布
        3.3.3 基于概率验证的多节点协同机制
        3.3.4 基于布隆过滤器的ICN网络多节点协作验证机制
        3.3.5 基于边缘节点的污染内容追责机制
    3.4 安全分析
        3.4.1 数据安全性(Data Confidentiality)
        3.4.2 不可伪造性(Unforgeability)
    3.5 性能分析
        3.5.1 概率验证方案的效率验证
        3.5.2 布隆过滤器下内容验证效率的提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容提前分发场景下的内容访问控制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和安全假设
        4.2.1 系统模型
        4.2.2 安全假设
    4.3 内容提前分发场景下的内容访问控制方案(TSLS)
        4.3.1 方案概述
        4.3.2 方案流程
    4.4 安全分析
        4.4.1 数据安全性(Data Confidentiality)
        4.4.2 不可伪造性(Unforgeability)
        4.4.3 匿名性(Anonymity)
        4.4.4 DDoS攻击可抵御性(DDoS Attack Resistance)
    4.5 性能分析
        4.5.1 算法仿真
        4.5.2 网络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5)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域间路由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域间路由安全威胁分析
        1.1.2 域间路由可信性问题及其根源
        1.1.3 解决域间路由可信性问题面临的挑战
    1.2 本文研究内容
    1.3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背景知识与相关研究分析
    2.1 背景知识
        2.1.1 BGP协议工作方式
        2.1.2 控制平面安全威胁类型
        2.1.3 传统域间路由安全方案
    2.2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域间路由研究现状分析
        2.2.1 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于可信域间路由的总体思路
        2.2.2 基于区块链的IP地址授权合法性认证
        2.2.3 基于区块链的路由认证
        2.2.4 基于区块链的路由策略检查
    2.3 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自治域协同的域间路由信誉模型
    3.1 相关工作
    3.2 ASCIR概述
        3.2.1 问题描述
        3.2.2 ASCIR逻辑框架
    3.3 自治域信誉量化指标
        3.3.1 自治域行为特征
        3.3.2 贝叶斯统计信誉计算
    3.4 自治域全局信誉计算
        3.4.1 自治域评价权重
        3.4.2 全局信誉聚合算法
        3.4.3 信誉评价动态更新
    3.5 仿真实验
        3.5.1 网络拓扑与实验设计
        3.5.2 信誉量化指标有效性分析
        3.5.3 全局信誉计算有效性分析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联盟链的域间路由认证方案
    4.1 相关工作
    4.2 ISRchain概述
        4.2.1 问题描述
        4.2.2 ISRchain框架
        4.2.3 ISRchain的角色和交易
    4.3 ISRchain设计与实现
        4.3.1 ISRchain路由认证算法
        4.3.2 基于Quorum的 ISRchain实现
    4.4 ISRchain仿真实验
        4.4.1 实验设置
        4.4.2 初始化性能
        4.4.3 有效性
        4.4.4 验证效率
        4.4.5 可扩展性
        4.4.6 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链上信息隐私共享的域间路由策略符合性验证方法
    5.1 相关工作
    5.2 问题描述
    5.3 IRPC
        5.3.1 IRPC概述
        5.3.2 策略期望
        5.3.3 路由证明
        5.3.4 策略符合性验证
    5.4 实验与分析
        5.4.1 仿真实验设计
        5.4.2 有效性分析
        5.4.3 可扩展性分析
        5.4.4 隐私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路由状态因果链的域间路由不稳定溯源检测方法
    6.1 相关工作
    6.2 问题描述
    6.3 RSCTchain
        6.3.1 RSCTchain概述
        6.3.2 路由状态变更标识
        6.3.3 路由不稳定溯源检测
    6.4 正确性证明
    6.5 仿真实验
        6.5.1 仿真实验设计
        6.5.2 有效性分析
        6.5.3 可扩展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路由器所属AS推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路由器所属AS推断问题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IP-to-AS映射表修正技术研究现状
        1.3.2 路由器所属AS推断技术研究现状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域内和域间连接分类的路由器所属AS推断
    2.1 问题定义
    2.2 方法框架和基本步骤
        2.2.1 IP连接特征设计
        2.2.2 IP连接概率分类
        2.2.3 候选AS投票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实验设置
        2.3.2 IP连接概率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分析
        2.3.3 候选AS投票的稳定性分析
        2.3.4 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置信传播的路由器所属AS推断
    3.1 问题定义
    3.2 方法框架和基本步骤
        3.2.1 共存特征提取
        3.2.2 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构建概率依赖关系
        3.2.3 基于置信传播计算可信度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实验设置
        3.3.2 模型的鲁棒性分析
        3.3.3 阈值的选取和可信度分析
        3.3.4 锚节点数量对于结果精度的影响
        3.3.5 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真值发现的路由器所属AS推断多源结果融合
    4.1 问题定义
    4.2 方法框架和基本步骤
        4.2.1 多数据源集合构建与实体嵌入
        4.2.2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4.2.3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无监督真值发现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设置
        4.3.2 隐含层个数与学习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3.3 实体嵌入维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3.4 准确率与损失值的关系
        4.3.5 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面向Cisco路由器的蜜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蜜罐技术发展
        1.2.2 蜜罐技术研究分类
        1.2.3 路由器蜜罐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Cisco路由器攻击链模型建立
    2.1 Cisco路由器攻击链模型
    2.2 各攻击阶段分析
        2.2.1 网络探测发现阶段
        2.2.2 设备信息收集阶段
        2.2.3 初始访问阶段
        2.2.4 权限提升阶段
        2.2.5 持续驻留阶段
        2.2.6 深度利用阶段
        2.2.7 痕迹清除阶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虚实结合的路由器蜜罐环境构建
    3.1 蜜罐构建框架结构
        3.1.1 系统概述
        3.1.2 总体功能设计
    3.2 Cisco路由器虚拟化蜜罐的构建
        3.2.1 Cisco路由器硬件结构
        3.2.2 Cisco IOS体系结构及特点
        3.2.3 虚拟路由器的仿真技术
        3.2.4 虚拟路由器蜜罐生成和控制
    3.3 实体路由器蜜罐构建
        3.3.1 外置监控的实体路由器蜜罐结构
        3.3.2 内置监控的实体路由器蜜罐结构
        3.3.3 路由器蜜罐控制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路由器蜜罐的攻击行为检测
    4.1 蜜罐数据的采集内容及方法
        4.1.1 攻击流量采集
        4.1.2 日志行为记录
        4.1.3 路由器状态信息收集
        4.1.4 内存及指令执行记录
    4.2 基于流量特征的攻击行为判定
    4.3 基于路由器状态信息的攻击行为判定
    4.4 基于内存和指令监控的攻击行为判定
    4.5 基于告警的攻击行为分析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返回地址内存哈希的ROP攻击定位分析方法
    5.1 相关研究
        5.1.1 ROP防护与检测
        5.1.2 Cisco IOS机制
    5.2 基于内存哈希验证的动态检测方法
        5.2.1 基本定义
        5.2.2 ROP攻击定位方法
        5.2.3 攻击代码捕获方法
    5.3 方法讨论
        5.3.1 返回地址副本的安全性
        5.3.2 查找速度分析
        5.3.3 通用性分析
        5.3.4 代码捕获能力
    5.4 方法验证
        5.4.1 验证环境构建
        5.4.2 可行性验证
        5.4.3 通用性和性能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验证
    6.1 实验环境
    6.2 路由器蜜罐功能验证
        6.2.1 路由器生成能力验证
        6.2.2 路由器信息收集和告警能力验证
        6.2.3 实网攻击捕获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能路由器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能路由器的应用需求
2 电能路由器的研究路线和功能
3 集中式电能路由器在微电网和配电网中的应用结构
4 电能路由器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4.1 工业生活园区的应用
    4.2 数据中心园区的应用
    4.3 配电网之间的应用
    4.4 能源互联网中的集群应用
5 结束语

(10)低轨遥感卫星组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星间路由
        1.2.2 传输协议
        1.2.3 移动性管理
        1.2.4 网络安全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卫星网络组网技术基础
    2.1 引言
    2.2 空间信息网络
    2.3 低轨遥感卫星
    2.4 星间与星地通信链路
    2.5 区块链与网络安全
    2.6 本章小节
第3章 弹性增强的低轨遥感卫星网络架构
    3.1 引言
    3.2 网络架构
    3.3 基于路径质量和生存时间感知的动态路由
    3.4 逐跳弹性传输
        3.4.1 协议设计
        3.4.2 传输过程
        3.4.3 RST的有限状态机
    3.5 存储辅助的内置移动性解决方案
        3.5.1 终端接入表的维护与更新
        3.5.2 星地接续传输
    3.6 开销分析与性能评估
        3.6.1 开销分析
        3.6.2 能耗分析
        3.6.3 性能评估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区块链的全路径主动安全框架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
    4.3 传输路径上的网络攻击
        4.3.1 DDoS攻击
        4.3.2 Coremelt攻击
        4.3.3 Crossfire攻击
    4.4 基于临时路径区块链主动安全框架
        4.4.1 系统架构
        4.4.2 TPB的初始化与释放
        4.4.3 链式账本
        4.4.4 基于节点信用的权益证明共识算法
        4.4.5 安全审计
    4.5 应用实例
        4.5.1 网络环境
        4.5.2 中间人攻击
        4.5.3 DDoS攻击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星载路由器原型系统
    5.1 引言
    5.2 功能需求
    5.3 硬件架构
    5.4 业务流程
    5.5 软件平台
        5.5.1 整体架构
        5.5.2 路由学习模块
        5.5.3 链路模块
    5.6 功能与性能测试
        5.6.1 单星功能测试
        5.6.2 多星功能测试
        5.6.3 性能测试
        5.6.4 测试结果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路由器在Internet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蚁群算法的IBGP路由算法[D]. 陆斌. 广西大学, 2021(12)
  • [2]单相电能路由器的能量管理及其优化研究[D]. 刘佳兴.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区块链架构下能源路由器的控制策略与安全机制[D]. 张哲宁.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信息中心网络中内容有效性验证与访问控制机制研究[D]. 夏秋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5]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域间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 陈迪.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6]路由器所属AS推断技术研究[D]. 赵艺.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7]面向Cisco路由器的蜜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李鹏宇.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8]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能路由器应用研究[J]. 冯高辉,赵争鸣,袁立强. 广东电力, 2020(12)
  • [9]内容中心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综述[J]. 朱大立,梁杰,李婷,张杭生,耿立茹,吴荻,张天魁,刘银龙. 信息安全学报, 2020(05)
  • [10]低轨遥感卫星组网关键技术研究[D]. 李德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路由器在互联网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