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域面花艺术概论

内蒙古西域面花艺术概论

一、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面花艺术概说(论文文献综述)

邵叶阳[1](2021)在《闻喜花馍图形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柴文娟[2](2020)在《MG动画形式在“晋·忌”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插画艺术因其能够向受众群体更好地传递情感与精神内涵,被设计师和媒体人广泛应用,但是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静态效果的传统表现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创新需求,所以探索更加丰富且多层次的动态插画,成为设计界需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新课题。MG动画本身能被解释为动态图形,是进行动态图形设计的一种形式,只是一直被应用在电影电视片头、商业广告等媒体宣传类视频中。笔者认为如果将MG动画形式应用到插画设计中,会增加受众的悦读性,同时习俗插画所需要的叙事性也可以完美地利用MG动画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本次课题以山西禁忌习俗为设计题材,并从中选取服饰、生活、婚嫁、年庆、居住这五个方面展开调查,了解山西禁忌习俗的来源、发展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分析研究MG动画的设计风格、设计原则、构图设计、色彩应用、叙事功能和动效设计,从中找寻MG动画可以应用的部分,并恰当的运用MG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旨在为习俗插画创新领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尝试唤起人们对习俗文化的重视和关注。

乔晓宇[3](2020)在《多感官设计理论下山西忻州面花传承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西忻州面花是山西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面花的制作承载着山西忻州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包含着山西人粗犷热情的艺术鉴赏,体现了山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忻州面花的发展除了受生存环境、社会风俗、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思想观念、文化内涵等主观人文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忻州面花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要着眼于面花本身的造型、色彩、文化价值等,也要探索制约面花发展创新的内在因素。本文以山西忻州面花的感官特性,面花的起源,发展与现状为铺垫,通过对各地面花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地区面花的不同特征,整理出忻州面花的独特风格,发展条件,探讨了在多感官体验下各个感官特性的结合设计可能性,总结了现有面花多感官设计要素,以及对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启示,并以面花扭蛋为设计实践,对多感官理念在传统面花手工艺的设计创新上加以应用。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本文将多感官设计理念作为本课题的设计实践理论基础。分别从多感官设计理念的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研究了人类感官特性的形成原理,为多感官理念在设计中的应用理清思路。通过分析五感设计案例,整理出多感官设计启示,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本文从山西忻州面花的分类、艺术价值、本地面花的特征三个方面对山西忻州面花进行了研究分析,分别就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挖掘出其中创新发展的可能性。随后,本文对山西忻州面花的传承与发展的客观条件进行了总结,概括了忻州面花的单个感官特性,为面花与多感官设计的结合做铺垫。最后,本文通过多感官理论在忻州面花设计中的导入,分析了其艺术特征相对应的设计要素,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设计链接。最终通过面花扭蛋机的设计实践,对理论进行实践证明。本文对忻州面花的传承与发展、造型设计及发展模式带来启示,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与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丽梅[4](2020)在《合阳四册》文中研究指明一在晋陕大峡谷的黄河西岸,渭北高原东部的合阳城注定是个藏经入典之地。合阳,是《诗经》的发源地,也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师的故里。印光法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是合阳路井镇赤东村人。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其弟子弘一法师说:"大德如印光法师者,

赵擂[5](2018)在《极简中国风格在《顾家花馍》品牌创意设计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在设计界最为流行的词就是“极简主义”,极简主义风格之所以很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其实是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生活态度。中国极简主义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极简主义的中国风格尤其是在平面设计领域,通常以品牌logo视觉识别为主,往往以“打先锋”的姿态融入我们的视野中。中国面花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不同地域面花的艺术特色也不尽相同。面花艺术品在节日期间已经进入市场备受大多人们的喜爱与欢迎,不仅是节日的食品,也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特色,在中原地区主要以豫西的灵宝和沈丘顾家的面花最为有名。此次我的论文围绕极简中国风格在《顾家花馍》品牌创意设计中的运用来进行阐述的,在整个品牌设计中运用极简中国风格的设计手法,所呈现出来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一面花艺术,更好的把这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品牌艺术得到推广,同时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面花品牌形象,使其产品推销到国内外市场。

任云肖[6](2018)在《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互联网+”的出现为各个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传统手工艺品在取材以及生产过程中具有能耗低、污染小、取材方便等优点。河北省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及相关资源,能有效促进生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使产品能更好切合市场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中应用,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使得传统手工艺品产业成为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发展中面临新的问题。因此,研究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分别从产业基础、互联网发展速度、政策环境和市场前景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其次,本文依据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从从业者情况、相关企业自身建设情况、互联网技术应用情况和政府扶持情况四方面对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依据专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最后,基于前面的调查分析,深入剖析了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中存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低、农村市场开发不足、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互联网应用水平、加大农村市场开发力度、扩充复合型人才数量等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基于“互联网+”,系统分析了河北省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的发展现状;首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分析了政府因素、市场因素、企业自身建设3个一级指标及10个子指标对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吴婧[7](2018)在《河北井陉县面塑艺术在井陉一中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面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民间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近些年随着对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视以及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出现与应用,面塑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在地理与自然条件的影响之下面食是重要的日常主食,受到人民深厚的喜爱。河北井陉县民间面塑透露出的是河北民间的特色文化形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伴随下,民间艺术与人文价值也日益彰显出来。在此看来,把面塑作为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导当地中学美术课堂当中,不仅能够体现地方性特色同时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河北井陉县美术现状为基础,根据相应的理论基础与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美术资源与自身的教学经验还有理论知识,对本地区的美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后,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将其运用到美术教育中。根据前期的调查数据和后期的教学案例分析为基础依据,探索在井陉一中如何有效的进行校本课程教学。在理论基础上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例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地访谈以及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面塑教学在高中的研究与运用进行探索。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河北井陉县面塑美术资源的概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论述井陉县面塑艺术的现状与艺术价值;第三部分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在井陉一中开发校本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四部分面塑美术资源在引入高中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实践;第五部分面塑艺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评价与反思。

胡媛[8](2017)在《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研究》文中指出面塑艺术是用面粉、米粉为原料,以手工为主,辅以少量手工工具捏塑各种造型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我国的民间面塑艺术内容丰富、样式多样、历史久远,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河南、甘肃、陕西等地,是各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而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胶东牟平地区,面塑又称为"花饽饽"。它是一种既能观赏又能食用的民间艺术品,因其朴素的材料、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浓厚的文化内涵而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本文以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笔者总结了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分析了其在胶东牟平民俗文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指出在当下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并试图能为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绪论,就本选题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目的、研究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文献综述进行阐释说明。第二部分是论文正文部分,主要是在已有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深入对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地区各个村镇田野调查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对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进行整体性研究。第二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产生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以及人文环境等;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胶东牟平花饽饽的题材分类及艺术表现特点;第三章主要论述了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的审美特征,并通过它的审美特征与其他地区的面塑艺术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主要论述了胶东牟平花饽饽在民俗文化活动中的社会功用,通过解读牟平地区与花饽饽艺术相关的一些岁时节令、人生礼俗等民俗活动,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第五章主要论述了胶东牟平花饽饽的当代变迁与传承,通过对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在当下现代化背景下的解读,努力探究它的未来生存与发展之路,探索对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第三部分是论文结论部分,主要是从整体上总结全文主旨,得出有关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总结性结论。

刘芊妤[9](2016)在《河南沈丘顾家花馍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河南沈丘顾家花馍是中原地区面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长久的岁月变迁中,河南沈丘顾家花馍艺术真实的反映了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和审美需求,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就能做出各式各样的花馍来。用简单质朴的工艺技法展现出稚拙淳朴、鲜活明亮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民间艺术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已与沈丘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和生活环境相互融合,深深的烙印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中。本文结合各类书籍记载、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采访当地艺人、网上调研等工作,主要研究了以下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内容为与选题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并阐述了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选题运用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河南沈丘顾家花馍的概况,这部分主要阐述河南沈丘顾家花馍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及传统的制作工艺。第三部分为河南沈丘顾家花馍的艺术特征,主要论述了花馍造型的题材及特征、色彩的着色技巧和用色特征和装饰纹样的题材、特征。第四部分为河南沈丘顾家花馍的文化内涵,这部分内容主要从花馍所蕴含得阴阳五行的道教思想、对生命的礼赞以及祈祥求瑞的生活愿望这三个方面来剖析。第五部分为河南沈丘顾家花馍的传承与保护,主要从花馍在新社会经济背景下的面临的问题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对河南沈丘顾家花馍的艺术的分析研究,补充和发展了关于河南沈丘顾家花馍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继承和发展这一民间艺术的目的。

孔欢欢[10](2016)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晋南花馍的文化变迁》文中提出晋南花馍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因其造型独特、种类繁多、技艺精湛而名扬海外。自闻喜花馍和新绛面塑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受到了政府、学者、媒体的广泛关注,花馍传承人为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寻找晋南花馍生存的文化空间。在我国大力倡导“弘扬民间艺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语境下,晋南花馍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不同地方依据自身的条件探索出不同的现代运行模式。晋南花馍历史久远,笔者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并完善花馍的发展历程,晋南花馍的产生是由于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有闻喜花馍、新绛面塑、霍州年馍和襄汾花馍。时代变迁下对晋南花馍的文化变迁与重构进行研究,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资料分析法,从两个层面分析晋南花馍的文化变迁,一是花馍生存空间由农村转移到花馍商铺再流动到公共场所被“展示”,二是花馍在民俗活动中的重构,包括应用和造型的变化。在探析晋南花馍文化变迁内容的同时,笔者从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民众审美、传承人四个方面细致分析花馍产生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基于晋南花馍在变迁中出现的问题,从政府、传承人、民俗学者、民众的角度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面花艺术概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面花艺术概说(论文提纲范文)

(2)MG动画形式在“晋·忌”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及意义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0.4 研究难点与创新
    0.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0.6 本领域相关专题设计动态分析
    0.7 研究框架
第一章 MG动画与山西禁忌习俗插画概述
    1.1 MG动画概述
    1.2 山西禁忌习俗概述
    1.3 禁忌习俗插画概述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MG动画形式在“晋·忌”插画设计中的前期分析
    2.1 设计思路
    2.2 设计风格
    2.3 设计原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G动画形式在“晋·忌”插画设计中的应用设计
    3.1 “晋·忌”插画元素提取
        3.1.1 传统纹样元素提取
        3.1.2 山西特色元素提取
        3.1.3 辅助元素提取
    3.2 “晋·忌”插画造型设计
        3.2.1 构图设计
        3.2.2 内容设计
        3.2.3 色彩应用
    3.3 “晋·忌”插画情景动效
        3.3.1 叙事功能
        3.3.2 情景设置
        3.3.3 动效设计
    3.4 “晋·忌”插画其他设计
        3.4.1 字体设计
        3.4.2 衍生品设计
        3.4.3 展示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G动画形式在习俗插画设计中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本领域相关专题设计动态分析图像资料
附录2 “晋·忌”插画设计黑白线稿效果图
附录3 “晋·忌”插画设计平面效果图
附录4 “晋·忌”插画设计动态效果图
附录5 展板设计效果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多感官设计理论下山西忻州面花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多感官设计理念
    2.1 多感官设计理念理论研究
        2.1.1 人体感觉的生理特征
        2.1.2 感觉与知觉
    2.2 多感官设计应用
        2.2.1 五感设计应用
        2.2.2 多感官设计启示
第3章 山西忻州面花相关研究
    3.1 山西忻州面花
        3.1.1 定义
        3.1.2 起源与成长
        3.1.3 代表的民俗文化
    3.2 山西忻州面花的分类
        3.2.1 使用环境分类
        3.2.2 制作工艺分类
    3.3 山西忻州面花的特点
        3.3.1 山西各地面花对比
        3.3.2 山西忻州面花特点
    3.4 山西忻州面花的传承与发展
        3.4.1 山西忻州面花发展现状
        3.4.2 发展原因分析
        3.4.3 山西忻州面花传承发展条件
第4章 多感官设计理论在山西面花发展与传承设计中的导入
    4.1 山西忻州面花的艺术特色价值
        4.1.1 造型艺术价值
        4.1.2 色彩艺术价值
    4.2 山西忻州面花的感官特性分析
        4.2.1 视觉特性
        4.2.2 嗅觉特性
        4.2.3 味觉特性
        4.2.4 触觉特性
    4.3 面花艺术特点与设计要素
        4.3.1 艺术特点一:色彩表现与其设计要素
        4.3.2 艺术特点二:造型表达与其设计要素
        4.3.3 艺术特点二:造型表达与其设计要素
        4.3.4 艺术特点四:线条与触感及其设计要素
    4.4 传统面花手工艺与多感官设计的连接
    4.5 多感官设计理念在手工艺上的应用原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花扭蛋机设计实践
    5.1 设计初衷
    5.2 灵感来源
    5.3 设计思路
        5.3.1 “面花扭蛋”设计
        5.3.2 “面花扭蛋”多感官特性总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存在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附录:关于山西忻州面花的传承与发展问卷调查

(4)合阳四册(论文提纲范文)

(5)极简中国风格在《顾家花馍》品牌创意设计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极简中国风格的概述
    1.1 何为极简中国风格
    1.2 极简中国风格的发展现状
第二章 极简中国风格的主要特征
    2.1 彰显中国文化底蕴
    2.2 中国元素的提炼和运用
第三章 极简中国风格在《顾家花馍》品牌创意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3.1 设计构思
    3.2 设计过程
        3.2.1 品牌LOGO形象的确立
        3.2.2 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表现
        3.2.3 品牌广告设计与宣传
第四章 设计感悟
    4.1 本土化语言的应用
    4.2 个性化的重要性
    4.3 把握设计整体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2 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 河北省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基础较好
        2.1.1 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资源丰富
        2.1.2 产业聚集初步形成
    2.2 互联网发展迅速
    2.3 政策环境良好
    2.4 市场前景较好
3 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现状
    3.1 从业者情况
    3.2 相关企业自身建设情况
    3.3 互联网技术应用情况
    3.4 政府扶持情况
4 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评价
    4.1 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的选取
    4.2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4.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4.2.2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4.2.3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 评价结果分析
5 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中的问题
    5.1 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低
    5.2 农村市场开发不足
    5.3 复合型人才匮乏
    5.4 从业者专业技术水平低
    5.5 产业竞争力不强
    5.6 政府扶持力度小
6 促进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6.1 提升互联网应用水平
    6.2 加大农村市场开发力度
    6.3 扩充复合型人才数量
    6.4 提高从业者专业技术水平
    6.5 提升产业竞争力
    6.6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介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7)河北井陉县面塑艺术在井陉一中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河北井陉县面塑艺术的概况与分析
    1、河北井陉县面塑艺术的现状
        1.1 井陉县面塑艺术的历史来源
        1.2 题材内容的改变
    2、面塑艺术的艺术价值
        2.1 面塑的两重属性实用性与观赏性
        2.2 面塑的形式特点
    3 、面塑美术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三、面塑艺术开发校本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面塑校本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1 面塑校本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2、针对面塑教学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2.1、学生调查问卷情况
        2.2、美术教师访谈情况
        2.3、面塑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四、面塑艺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
    1、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2、面塑校本课程教学过程
        2.1、第一课探寻面塑的艺术魅力(理论课程)
        2.2、第二课走进民间寻找面塑的故事(考察课程)
        2.3、第三课制作面花(实践课程)
五、课程教学评价与反思
    1、“面花制作”实践课程教学评价
        1.1、学生作品评价方式
    2、学习方式及面塑作品创新变化
    3、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面塑艺术教学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面塑教学教师访谈情况
    附录三 作品展示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8)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及目的
    0.3 研究创新点及方法
    0.4 研究成果及文献综述
第一章 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概述
    1.1 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的产生背景
        1.1.1 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产生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1.2 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产生的历史源头与人文环境
    1.2 胶东牟平花饽饽的制作工艺
        1.2.1 胶东牟平花饽饽制作的材料与工具
        1.2.2 胶东牟平花饽饽制作的工艺流程
    1.3 胶东牟平花饽饽生存现状调查
        1.3.1 胶东牟平花饽饽技艺代表性传人
        1.3.2 胶东牟平花饽饽技艺现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胶东牟平花饽饽的题材分类与艺术表现
    2.1 胶东牟平花饽饽的题材分类
        2.1.1 珍禽瑞兽类
        2.1.2 吉祥花果类
        2.1.3 文字器物类
        2.1.4 河海生物及生殖崇拜类
    2.2 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的造型表现特点
        2.2.1 造型之"大"的追求
        2.2.2 造型之"活"的表现
        2.2.3 造型之"全"的表达
        2.2.4 造型之"美"的体现
    2.3 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的色彩表现特点
        2.3.1 主观的色彩语言表达
        2.3.2 对比鲜明的色彩表现
        2.3.3 明快直率的色彩感受
        2.3.4 象征意义的设色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胶东牟平花饽饽的审美特征以及与其他地区面塑艺术比较
    3.1 胶东牟平花饽饽的审美特征
        3.1.1 具象性特征
        3.1.2 实用性特征
        3.1.3 象征性特征
    3.2 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与其他地区面塑艺术比较
        3.2.1 与山西晋北地区面塑艺术的比较
        3.2.2 与山东曹州面塑艺术的比较
        3.2.3 与内蒙古河套面塑艺术的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胶东牟平花饽饽在民俗文化活动中的社会功用
    4.1 礼仪交际
        4.1.1 庆生礼品
        4.1.2 嫁娶喜点
        4.1.3 丧葬祭品
    4.2 祭祖祈神
        4.2.1 春节——祭拜先祖
        4.2.2 供圣虫——五谷丰登
        4.2.3 六月初六——趋吉避灾
        4.2.4 上梁——家业兴旺
    4.3 寓教于乐
        4.3.1 正月十五——豆面灯
        4.3.2 七月初七——巧果串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的当代变迁与传承
    5.1 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的当代变迁
        5.1.1 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变迁的社会背景
        5.1.2 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特点的变化
        5.1.3 现代化视野中的胶东牟平花饽饽
    5.2 胶东牟平花饽饽技艺传承与保护
        5.2.1 胶东牟平花饽饽技艺的传承方式
        5.2.2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胶东牟平花饽饽
        5.2.3 对胶东牟平花饽饽技艺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传承人王志香结婚压箱饽饽展示
附录2 压盆饽饽作品展示
附录3 田野调查对象一览表
附录4 胶东牟平花饽饽主要田野调查对象简介及口述笔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河南沈丘顾家花馍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选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河南沈丘顾家花馍的概况
    2.1 历史起源
    2.2 发展现状
    2.3 制作工艺
        2.3.1 材料与工具
        2.3.2 和面、发面与揉面
        2.3.3 塑造与蒸制
        2.3.4 晾晒着色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南沈丘顾家花馍的艺术特征
    3.1 顾家花馍的造型
        3.1.1 造型题材
        3.1.1.1 动物类
        3.1.1.2 植物类
        3.1.2 造型特征
        3.1.2.1 概括性
        3.1.2.2 随意性
        3.1.2.3 夸张性
        3.1.2.4 象征性
        3.1.3 与省内的花馍造型相较
    3.2 顾家花馍的色彩
        3.2.1 影响顾家花馍色彩形成的主要因素
        3.2.1.1 传统色彩观念的影响
        3.2.1.2 当地审美观念的影响
        3.2.2 着色技法
        3.2.3 用色特征
        3.2.3.1 鲜亮明快
        3.2.3.2 互补色对比
        3.2.4 与其他的民间工艺品的色彩作比较
    3.3 顾家花馍的装饰纹样
        3.3.1 题材
        3.3.2 特征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南沈丘顾家花馍的文化内涵
    4.1 影响河南沈丘顾家花馍文化内涵的因素
        4.1.1 所处的地域环境
        4.1.2 沈丘特有的文化氛围
        4.1.3 对面食的特殊情感
    4.2 道教思想的影响
        4.2.1 阴阳八卦思想
        4.2.2 五行设色观念
    4.3 生命的礼赞
        4.3.1 生命意识
        4.3.2 生殖崇拜
    4.4 祈祥求瑞的生活愿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南沈丘顾家花馍的传承与保护
    5.1 河南沈丘顾家花馍的传承方式
        5.1.1 以家庭式为核心的工艺传承
        5.1.2 村镇邻里交流相传
    5.2 河南沈丘顾家花馍所面临的问题
    5.3 对策及方法
        5.3.1 不断地发展创新
        5.3.2 政府提供政策保障
        5.3.3 加强宣传推动
    5.4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科研鉴定成果

(10)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晋南花馍的文化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对象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关于传统手工艺变迁的研究
        1.3.2 关于艺术本体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2 晋南花馍概况介绍
    2.1 花馍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2 晋南花馍的生存环境
        2.2.1 自然地理环境
        2.2.2 社会人文环境
    2.3 晋南花馍的分布
3 晋南花馍的文化变迁与重构
    3.1 晋南花馍生存空间的两次转变
        3.1.1 原生态的花馍环境——乡村社区的“礼物”交换
        3.1.2 花馍商业化——花馍铺中的“商品”
        3.1.3 公共场所的花馍——文化“展示”活动
    3.2 晋南花馍在民俗活动中的重构
        3.2.1 晋南花馍应用的变迁
        3.2.2 晋南花馍造型的变化
4 晋南花馍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
    4.1 政府权力的参与和引导
        4.1.1“生产性保护”策略引导
        4.1.2 地方政府的扶持
    4.2 社会经济的发展
    4.3 当代民众审美取向的转变
    4.4 传承人群体的主动性增强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四、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面花艺术概说(论文参考文献)

  • [1]闻喜花馍图形应用研究[D]. 邵叶阳. 宁夏大学, 2021
  • [2]MG动画形式在“晋·忌”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柴文娟. 内蒙古大学, 2020
  • [3]多感官设计理论下山西忻州面花传承与发展研究[D]. 乔晓宇.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4]合阳四册[J]. 王丽梅. 绿叶, 2020(Z1)
  • [5]极简中国风格在《顾家花馍》品牌创意设计中的运用[D]. 赵擂. 河南师范大学, 2018(08)
  • [6]河北省“互联网+”农村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调查研究[D]. 任云肖.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3)
  • [7]河北井陉县面塑艺术在井陉一中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D]. 吴婧.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8]胶东牟平花饽饽艺术研究[D]. 胡媛. 内蒙古大学, 2017(02)
  • [9]河南沈丘顾家花馍艺术研究[D]. 刘芊妤.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6(03)
  • [10]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晋南花馍的文化变迁[D]. 孔欢欢. 山西师范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内蒙古西域面花艺术概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