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MA——冷门时期的新促销

AIDMA——冷门时期的新促销

一、AIDMA——冷门时段的促销新招(论文文献综述)

杨阳[1](2020)在《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年国家及有关部门出台一些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旅游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温泉旅游更是以其休闲、养生等特点,成为旅游行业最耀眼的增长点。江苏省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旅游景点众多,2017年省政府提出要在省内培育建设一批优质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激发各地温泉旅游发展的动力,行业产值总体规模不断提升。但相较于广东、福建等温泉旅游发展先行地区,还处在较为落后的位置,尤其是苏北地区温泉旅游发展在市场营销方面遭遇瓶颈,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作为苏北地区温泉旅游的代表,东海温泉如何通过优化调整营销策略,提升行业竞争力值得总结、研究和思考,也能为同地区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营销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本文选择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这一考虑。本文针对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营销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市场营销4P理论和旅游市场营销理论,对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营销现状进行归纳梳理,客观分析当前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认为该度假区在营销策略上存在品牌定位不清晰,产品服务单一、销售渠道不完善、促销手段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运用PEST宏观环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该度假优劣势以及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威胁,选择合适的营销战略,对度假区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策略提出调整优化的建议,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以苏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从营销策略的选择来研究度假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单个案例来发现整个地区温泉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的共性问题,填补区域温泉旅游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新意,对于促进苏北地区乃至江苏省温泉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因笔者专业水平、研究能力以及在调研搜集资料的不完善,对于温泉旅游度假区营销策略的研究深度可能不够,提出的优化调整建议可能不全面,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有待时间的检验,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研究加以完善和提升,进一步提高论文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胡婷[2](2019)在《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车险客户分类与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2016年6月起,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三批省份,正式实行统一的车险费率改革制度,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既面临机遇,也存在不小的挑战。车险业务占A公司业务规模的90%以上,车险客户数量多达30万以上,原有的客户分类方式、营销流程模式、营销策略有一些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造成了员工工作强度大,渠道业务摩擦不断,续保率持续低迷等问题。基于以上现状,本文深入挖掘了公司发展的痛点和遇到的问题,从客户分类的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行业比较、经验分析等方法,并经过数据调取和大量的测算、验证和统计,根据赔付情况将客户群体分为亏损客户和盈利客户。又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和成本投入,将盈利客户分为优质客户和一般客户。利用SWOT分析、STP分析方法分析了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的营销环境,并确立了市场定位。用4PS组合营销方法,将亏损客户、一般客户、优质客户这三类客户的营销策略应用在渠道建设、产品定价、促销手段、产品组合等多个方面。并针对亏损客户、一般客户、优质客户在售前、售中、售后的营销流程管理方面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操作方案。通过客户分类和营销策略设计,公司在控制赔付和费用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司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同时解放人力,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司后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力。

李洋[3](2012)在《黑龙江交通广播的产业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把广播媒体划入了第三产业,表明国家开始承认广播的产业属性。2001年3月,国家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策略正式纳入到全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文化产业”第一次正式进入党和国家政策性、法规性文件,表明国家在新时期将开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国家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都在推动着我国广播媒体进行产业改革,在这股产业洪流中,黑龙江交通广播作为其中一员,走产业发展之路是其必然选择。本文重在探讨“黑龙江交通广播的产业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它包括黑龙江交通广播的产业管理现状和特点分析、黑龙江交通广播的产业管理策略以及其近十几年来产业管理带来的可借鉴意义。同时,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黑龙江交通广播的产业管理仍然在进行当中,仍需我们关注。

陈俊峰[4](2012)在《学徒制影响下的学院制:英国大学新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英国的大学新闻教育起步较晚,但英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为背景,以其富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传统和发达的传媒业等为基础,在新闻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形成当今世界上主要的一种新闻教育模式。在传统的学徒制影响下,今天大学新闻教育以及媒体和行业组织的新闻培训,都延续了学徒制的影响,注重技能的培训,与重理论传授的媒介研究、传播学界限分明。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精英-大众-普及”三阶段的理论,英国19世纪中期以前成立的古代大学代表着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从1963年《罗宾斯报告》发表后英国的高等教育由此开始走向平民阶层,教育制度也告别传统深厚的贵族模式,进入现代模式,向大众化发展;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多科技术学院升级成大学,使得大学教育在英国真正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新闻教育的迅猛发展,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出现的。英国的大学从拒绝新闻教育到接受乃至大规模进行新闻教育,这个跨度达一个世纪之久的过程其实背后是整个大学走下精英教育的神坛而面向大众提供服务的大背景。这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移,其实充满着各种矛盾和紧张状态。这其中有行业组织的互相角力,有国家通过大学拨款进行的间接调控,也有行业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发展自身所带来的强大推动力。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移决不是完全彻底的转移,不同阶段的教育往往同时存在。目前英国的新闻教育在大学新闻教育之外,还存在着行业组织所提供的培训、媒体提供的培训和商业公司的培训。学院制教育蓬勃发展,而学徒制的影响依然存在。随着更多人接受大学教育,获得大学学位将成为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经济报酬的重要前提,这也为我们观察英国新闻教育的总的趋势,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视角。本文共分为六个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问题的提出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了英国新闻教育的历史。第三部分从文化环境、学徒制的影响、行业组织、大学的态度等方面分析了新闻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背景情况。第四部分介绍了英国大学新闻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第五部分是英国大学新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第六部分是从新闻教育产生的动机、指导的理念、使命、方向、趋势、社会语境、课程等方面对英国新闻教育提出了思考。

杜积西[5](2012)在《1978-2008:广告审美意识的流变》文中认为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发达程度往往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的标准,广告同时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国家理想、社会意识、大众文化都在广告中有所折射。作为一门有实用性的艺术形式,广告蕴含着特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人们设计和接受广告其实就是对广告进行美学创造和审美体验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广告经历了从恢复到繁荣、从单一到丰富的发展之路,人们对广告的认识则经历了从误读到客观看待和理性批评的演进过程。广告的变迁实际上体现着大众消费意识以及审美意识的双重变奏。描述和阐释30年间广告审美意识的流变,以此回顾和反思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风尚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具有现实性意义的课题。通过梳理发现,过往研究多集中于对我国广告经济发展史的回顾,而对我国广告审美历史少有问津。基于此,本研究拟对1978年至2008年间我国广告审美变化展开探索:从新时期社会审美思潮和广告实践活动的演化进程分析广告审美的时代背景;从广告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出发,分析广告主和广告设计制作商视阈中的广告审美属性创造的变化;从广告作为群众消费的重要导向出发,分析消费者视野中广告审美心理和审美接受的变化;从广告所传播的文化符号和传递的价值理念出发,分析广告受众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为了避免过度的经验事实描述,本研究分为上、下两大部分,分别侧重广告审美的理论阐释和广告行为的审美经验描述。在背景介绍中,本文梳理了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美学思潮从“美学热”到“审美文化热”再到“审美泛化”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商业广告从复苏到繁荣再到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历程。在分析广告审美意识流变的主体部分,先是从广告作品美学表现的角度对广告从稀缺美到竞争美、从形式美到艺术美、从功利性到真善美相统一的时代变化予以阐述。然后从广告受众观念的角度,论述了受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再到互动沟通的审美体验、从世俗化向超脱化发展的审美趣味、从知觉感受到情感认同的审美心理等方面的转变历程。在审美意识的作用下,广告风格设计也相应出现了一定的规律特征,80年代简单朴素的广告遵循的是“重复就是注意力”的策略,90年代走向华丽浮夸的广告信赖的是“铺陈就是号召力”,而新世纪趋于多元回归自然的广告则响应的是“艺术就是感染力”。当然,所有这些变化并非一种绝对的分野,此处揭示的是一种的大体的、可感的趋势性特征,并没有否认历史事实中广告审美特性的共时性和融合性特点。除了将广告作为一个观赏对象考察其审美变化,还可从广告被作为一个成品被传播和评价时也能够看到广告美学属性的变迁。这主要体现为:广告在媒介依赖上从早期的单一走向了多元整合的传播途径,在创意意识上从创意自觉时的借鉴为主走向了创意成熟期的文化自信,而我国的广告批评也经历了早期正面为主、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营销传播语境中的批评到新世纪评价多元、以社会文化塑造为准则的文化语境的广告批评。在研究的“下篇”中,本研究对多个广告展开了文本分析,包括对不同历史阶段经典的或代表性的广告的美学分析,和同一品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广告策略和效果分析,也包括着名广告策划人随时代演变的创意理念之分析和评价,通过这些案例的解读来梳理历史观照下的广告审美之变。现代广告审美在很大程度上受广告中广告形象的影响,为此,本研究专门对广告中的典型形象和元素加以剖析,即对名人广告效应的利弊和女性广告符号的本质表达了粗浅的看法。同时,广告对美的表现程度也会受到广告目的和性质的影响,因此,也对公益广告、主题宣传片以及纯商业广告不同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呈现加以解读。

张科[6](2011)在《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商业模式对中国职业篮球(CBA)商业化运作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近60年的发展,NBA己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组织之一,NBA球员高超的球技,精彩的竞赛场面,吸引了世界数以亿计观众和球迷,带动了数以亿计的人参与篮球运动。可见,成功的职业篮球市场运作,不仅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对促进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推动大众篮球的普及有着积极的意义。在NBA的影响和带动下,篮球水平较高的国家相继走上了职业化道路,而篮球职业化、商业化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1995年,中国篮球协会创办了“中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简称CBA),中国篮球开始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中国篮球市场的运作也开始逐步的专业化。2004年,中国篮协制定了中国职业篮球发展的“北极星计划”,提出“竞技篮球、娱乐篮球、财富篮球、文化篮球”四位一体的新篮球观,以“大目标、大开放、大整合、大协作”为工作方针,对中国篮协管辖和主办的CBA联赛进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改革。改革为职业联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社会对篮球的关注,推动了篮球产业的发展,出现了篮球新秀不断涌现的可喜局面。如今CBA联赛现已成长为国内形象、声誉、影响力、商业前景和市场开发潜力较大的职业联赛。然而从经济学和经营业绩的角度来分析,NBA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成功的职业体育联盟。NBA健全高效的管理机构,为提高赛事观赏性而不断完善的赛制和高水平职业运动员的培养与流动机制,以及“新秀倒选制”、工资帽、奢侈税等手段促进俱乐部间的竞争平衡,以球迷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全方位人性化服务,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消费体验,卓越的媒体公关关系策略以及对无形资产的大力开发,还有灵活的价格策略和全方位的促销,并不遗余力挖掘、缔造明星球员,高效的立体化全方位的球星和赛事包装传播策略,成为其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文立足于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对比两个联盟市场运作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针对两个联盟的职业篮球管理体制,职业篮球俱乐部,竞赛管理体育市场,以及营销策略这4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影响NBA篮球市场成功发展的特殊规律,希望寻找到一些对开发我国职业篮球市场可借鉴的经验,尤其通过对美国职业联盟商业模式的分析,为我国篮球职业化发展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中国篮球商业化进程作出一定的参考意义。

马静[7](2011)在《台湾《醒报》词汇考察与分析》文中认为台湾与大陆同用汉语,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上的影响,两岸的一部分词语出现了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岸人民的交流。本文以台湾《醒报》新闻网“今日必读”栏目的新闻稿作为语料进行词汇考察与研究,对这部分语料进行分析梳理和观察,形成了《醒报》词表,并与大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作对比。根据所选语料和词表,从词形的角度进行考察。在两岸用词有差别的部分中,大陆和台湾的词汇在词形上存在四个方面的不同,即,词形完全相同所指不同、所指相同而词形有异、台湾特有词、台湾保存下来的旧词。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结合具体词,分析产生差异的类别,并结合具体例子,得出了结论,产生差异的词主要存在于外来词和新兴事物造词方面;在两岸用词相同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历史传承词和行业词,以及部分词形一致的外来词上。根据所选语料,并对照词表,在对比台湾与大陆词汇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后,结合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探究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历史的影响和台湾与大陆社会生活的不同。再结合语言的发展规律,认为一部分词汇会在两岸交流密切的领域得到融合,消除两岸交流的障碍。

本刊编辑部,任庆兰[8](2011)在《过大年吹响健康集结号》文中指出又听到兔年春节的脚步声了。春节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合家团聚假期,也是"高碳"的盛宴。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在春节有了放纵一把、好好享受的理由。年春节怎么过,节俭、环保、绿色、健康年,将成为市民的新时尚。

程莉莉[9](2007)在《我国报业集团媒介产品创新经营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在报业集团组建之前,中国报业的创新非常有限,而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1996成立后,中国报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都随之焕然一新,各种新因素、新形式接踵而来。因此,组建报业集团本身便是一种创新的开始。本论文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以都市报为例,介绍、分析报业产品创新的三大基本类型以及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然后,结合这三大创新类型,阐释各自的创新形式。我国报业集团媒介产品经营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同其他产业相比,传媒产业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特性。本文在剖析媒介产品创新类型和媒介产品经营创新手段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中国报业集团媒介产品经营创新的特殊性及现状。最后,结合我国报业集团媒介产品创新发展现状,针对目前报业集团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国外成功的传媒管理经验,提出了中国报业集团进一步实行跨媒介、跨地域经营,全方位资源整合,差异化创新的对策,希望能对报业集团媒介产品经营创新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我国报业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杨跃[10](2004)在《理性与躁动 ——大众“培训热”的文化审思》文中研究指明“培训”这一大众日常生活中呈现的教育活动,却长期处于教育研究视域之外。本研究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将当下中国现实生活中近乎全民的“培训热”这一文化现象作为透视时代文化特质与社会性格的窗口,将大众“培训热”的考察深进社会学的核心主旨和潜隐议题:“现代性与焦虑”:分析了“培训热”投射出的种种大众“焦虑”心态:个人(包括家长)的“饭碗焦虑”、“成功焦虑”、“身份(自我认同)焦虑”甚至“身体焦虑”以及企业与员工间的“信任焦虑”。正是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种种“焦虑”造就了培训的火红和混乱。繁荣与无序并存,理性与躁动共生,正是当下中国“培训热”的真实写照。在现象白描的基础上,又着力分析了“培训热”所蕴藏的“社会焦虑”如何被社会本身所建构?“全球化陷阱”、“专家神话”、“媒介权力”这些“匿名权威”如何为大众焦虑的社会建构推波助澜。 本研究秉持“面向现象”的研究方法论,借鉴了文化研究、社会心理学、消费社会学、符号学等视角和方法,尝试多维度的社会研究,综合运用了访谈、现场观察、文本分析等多种方法,透过不同视角洞察种种“培训热”表象,解读当下中国大众情感的生存境遇及其困厄的社会根源。本研究不是对“如何进行和选择培训”等问题进行的规范性研究,而是试图透过“培训热”的各个“窗口”揭示出其背后的众生百态和社会特质;并且着力从社会批判视角进行“重思”与“否思”,通过对“培训(教育)公平”和“培训市场化”的追问以及对大众“培训热”的文化审思,加深对“培训热”的人文反思。 本研究通过揭示“培训热”的复杂性说明,表面红火的“培训热”正是中国大众遭遇传统与现代力量的冲突而心生出莫名焦虑的折射!其背后深隐着大众的无助、无力和无奈!透过“培训热”这扇窗口,触摸到中国大众对社会剧变持有的一种焦躁不安的心态和缺乏理智的群体躁动。社会的焦躁风气与个体的浮躁心理,在社会互动中相互强化、互为因果。“培训热”绝不意味着我们正迎来一个凯歌高奏并人人受益的“终身学习”时代,也绝不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社会”之建构会如此迅速而容易!我们呼唤信仰和理性的回归,呼唤新的信仰和理性的重建!

二、AIDMA——冷门时段的促销新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IDMA——冷门时段的促销新招(论文提纲范文)

(1)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目标和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和不足
        1.6.1 论文的创新点
        1.6.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概述
    2.1 市场营销理论基本概念
        2.1.1 市场营销
        2.1.2 市场营销理论
    2.2 旅游市场营销理论基本概念
        2.2.1 旅游市场营销
        2.2.2 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创新模式
    2.3 营销环境与战略选择分析模型
        2.3.1 营销环境PEST分析法
        2.3.2 战略选择SWOT分析法
第3章 东海温泉度假区营销策略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东海温泉度假区概况
    3.2 东海温泉度假区营销部门人员现状
    3.3 东海温泉度假区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3.3.1 产品策略分析
        3.3.2 价格策略分析
        3.3.3 渠道策略分析
        3.3.4 促销策略分析
    3.4 东海温泉度假区销售业绩现状分析
        3.4.1 度假区销售业绩增长缓慢
        3.4.2 酒店景区业销售额增长乏力产生的影响
    3.5 东海温泉度假区营销策略存在问题分析
        3.5.1 产品策略方面存在问题
        3.5.2 价格策略方面存在问题
        3.5.3 渠道策略方面存在问题
        3.5.4 促销策略方面存在问题
第4章 东海温泉度假区营销环境分析和营销战略选择
    4.1 东海温泉度假区营销环境分析—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东海温泉度假区营销战略选择—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胁分析
第5章 东海温泉度假区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1 产品策略优化
        5.1.1 重点建设“东海温泉”品牌
        5.1.2 打造差异化产品组合
    5.2 价格策略优化
        5.2.1 化整为零定价策略
        5.2.2 浮动价格定价策略
        5.2.3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5.3 渠道策略优化
        5.3.1 建立自身网络直销平台
        5.3.2 建立联盟战略合作
    5.4 促销策略优化
        5.4.1 加大力度加强广告宣传
        5.4.2 继续开展营业推广活动
        5.4.3 加强促销人员队伍管理
        5.4.4 协调公共关系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车险客户分类与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4 论文技术路线
2 论文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2.1 客户分类概述
    2.2 客户关系管理
    2.3 大数据分析
    2.4 SWOT理论
    2.5 STP理论
    2.6 4PS组合营销策略理论
3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现状
    3.1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概况
    3.2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车险营销环境和问题分析
    3.3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车险客户管理流程分析
4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客户分类设计
    4.1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客户分类的可行性分析
    4.2 徐州市A财产保险客户分类的标准和目的
    4.3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车险客户分类的前期准备
    4.4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车险客户划分
5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营销策略设计以及保障措施
    5.1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4PS组合营销策略设计
    5.2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营销流程设计
    5.3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 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客户分类和营销策略成果检验和方案调整
    6.1 成果检验
    6.2 方案调整
7 结论
    7.1 论文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黑龙江交通广播的产业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重要意义
    第一节 “广播产业”、“文化产业”、“产业管理”的涵义
        一、 广播产业的涵义
        二、 文化产业的涵义
        三、 产业管理的涵义
    第二节 发展广播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 广播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产业管理是形成广播产业的必由之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黑龙江交通广播的产业管理现状及特点
    第一节 黑龙江交通广播的产业管理现状
        一、 黑龙江交通广播的发展脉络
        二、 黑龙江交通广播产业管理的组成
    第二节 黑龙江交通广播的产业管理特点
        一、 精细化提升了管理品质
        二、 产业化助推了品牌价值
        三、 车友俱乐部提供了拓展平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交通广播的产业管理策略
    第一节 与时俱进的产业定位
        一、 正确认识事业单位体制的优与劣
        二、 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
    第二节 贴近市场的品牌营销
        一、 全力打造品牌节目
        二、 包装推介明星主持人
        三、 户外活动品牌化运作
    第三节 创新科学的管理经营
        一、 尊重市场规律前提下搞活创新方式
        二、 建立尊重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三、 积极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拓展新思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黑龙江交通广播对广播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一节 直面市场形势,勇敢应对产业发展浪潮
        一、 广播产业发展要直面市场形势
        二、 广播产业要融入产业发展浪潮
    第二节 尊重市场规律,深化改革达到和谐共赢
        一、 广播产业发展要尊重市场规律
        二、 广播产业要深化改革取得共赢
    第三节 走进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一、 广播产业要纳入到文化产业之中
        二、 广播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繁荣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学徒制影响下的学院制:英国大学新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1.4 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2 英国大学新闻教育的历史、现状
    2.1 英国大学新闻教育的历史
    2.2 英国大学新闻教育的现状
3 英国新闻教育的影响者和决定者
    3.1 文化环境的影响
    3.2 学徒制影响
    3.3 两大行业组织(CIoJ与NUJ)的竞争与影响
    3.4 大学对新闻学位教育的犹豫
4 英国新闻教育理念在大学新闻教育的投射
    4.1 英国大学新闻教育之理念:职业训练为主,学术教育为辅
    4.2 英国大学新闻教育之方法
    4.3 英国大学新闻教育者的实践经验与教育背景反差
5 英国大学新闻教育的启示
    5.1 对中国新闻教育的直观启示
    5.2 历史传统与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6 对英国新闻教育乃至西方新闻教育的肤浅思考
    6.1 大学新闻教育产生的背景和动机
    6.2 大学新闻教育的理念和使命
    6.3 新闻教育的基础和课程设置
    6.4 新闻教育的方法和组织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1978-2008:广告审美意识的流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现状评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二、选题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上篇
    第一章 当代美学思潮与广告美学的兴起
        一、以美的名义:形式和目的趋向统一
        二、变与不变:30年广告美学的传承与发展
        (一) 80年代:“美学热”与商品意识的觉醒
        (二) 90年代:“审美文化”热与广告业的兴盛
        (三) 21世纪:审美泛化与广告艺术的狂欢
    第二章 苏醒还是沉沦:广告审美意识的流变
        一、市场环境与广告审美价值之嬗变
        (一) 从稀缺美到竞争美
        (二) 从形式美到艺术美
        (三) 从功利性到真善美的统一
        二、文化语境下广告审美意识的转化
        (一) 审美意识复苏:从接受美到发现美
        (二) 审美体验:从被动到互动沟通
        (三) 审美趣味:时尚与流行的交织演绎
        (四) 审美心理:从知觉感受到情感认同
    第三章 广告活动的审美变迁
        一、广告审美风格的时代变迁
        (一) 简单与重复:“重复就是注意力”
        (二) 华丽与浮夸:“铺陈就是号召力”
        (三) 自然与和谐:“艺术就是感染力”
        二、广告审美活动的历史走向
        (一) 从单一到整合的美学途径
        (二) 从自觉到自信的美学创意
        (三) 从实证到文化语境的美学批评
下篇
    第四章 美的表达:广告中的人与物
        一、广告性质决定了美的表达
        (一) 公益广告:精神价值的最大化
        (二) 主题宣传片:理念的社会化传达
        (三) 纯商业广告:寻找与美的最佳契合点
        二、名人广告的审美效应
        (一) 名人广告与移情效应
        (二) 广告与名人的共生原则
        三、女性:一直被消费的广告符号
    第五章 广告话语的审美意识流变
        一、作为时代的审美记忆
        (一) 80年代广告记忆:燕舞牌收音机
        (二) 90年代经典广告:百年润发洗发水
        (三) 21世纪流行广告:中国移动通信动感地带
        二、随着时代演变的企业广告
        (一) 本土化:可口可乐的中国选择
        (二) 全球化:海尔广告的国际思维
    第六章 不断集中的理念和不断发散的审美
        一、广告理念的时代蜕变
        (一) 叶茂中其人
        (二) “广告凶猛”
        (三) “创意就是权力”
        二、媒介化社会广告审美的多元化特征
        (一) 中央电视台:社会审美风向标
        (二) 全媒体:广告审美的技术决定论
        (三) “浅受众”:走向飘浮的审美意识
结语:广告审美意识的走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6)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商业模式对中国职业篮球(CBA)商业化运作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NBA商业模式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NBA盈利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NBA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1.2.4 关于NBA收益分配研究现状
第二章 美国NBA商业模式的分析
    2.1 NBA联盟商业盈利模式
        2.1.1 政府财政公共资助
        2.1.2 场馆价值的影响
        2.1.3 电视转播收入
        2.1.4 赞助商及授权产品销售
        2.1.5 新入盟球队的加盟费
    2.2
        2.2.1 NBA联盟收益分配模式
        2.2.2 电视转播费的分配
        2.2.3 季后赛奖金分配
    2.3 NBA球队投资方利益来源渠道及影响因素
        2.3.1 门票收入
        2.3.2 地方电视转播收入
        2.3.3 球队增值
        2.3.4 其它经营性收入
        2.3.5 其他衍生收入
    2.4 NBA球员利益来源渠道及影响因素
        2.4.1 球员收入
        2.4.2 工资收入
        2.4.3 广告代言
第三章 中国篮球(CBA)的商业化模式分析
    3.1 中国职业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3.2 中国职业篮球的人才商品化模式
        3.2.1 选秀制度
        3.2.2 转会制度
    3.3 中国职业篮球收益分配形式及影响因素
        3.3.1 赞助商收入
        3.3.2 体育馆收入
        3.3.3 电视转播和特许产品收入
    3.4 中国职业篮球受众人群分析
第四章 中美篮球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4.1 中美职业篮球的市场开发比较
        4.1.1 NBA的运作现状
        4.1.2 NBA经营策略和手段
        4.1.3 NBA与媒体的合作
        4.1.4 转会制度
        4.1.5 选秀制度
        4.1.6 CBA的组织和管理
        4.1.7 CBA球市经营策略和手段
        4.1.8 CBA与媒体的合作
        4.1.9 CBA的法规制度
    4.2 中美职业篮球商业文化比较
        4.2.1 CBA与NBA文化在宏观发展理念上的比较分析
        4.2.2 CBA与NBA文化对篮球运动价值认识上的差异性
        4.2.3 CBA与NBA文化对篮球运动人文教育价值认识上的差异性
        4.2.4 CBA与NBA文化对篮球运动政治价值认识上的差异性
    4.3 中美职业篮球分配模式比较
第五章 推进中国篮球商业化运作的具体建议
    5.1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运作的总体思路
    5.2 推进中国篮球商业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台湾《醒报》词汇考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语料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2章 《醒报》词汇统计与分析
    2.1 《醒报》词表
        2.1.1 《醒报》词表的获取
        2.1.2 《醒报》词表分析
    2.2 《醒报》词表与大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对比分析
        2.2.1 《醒报》词表与《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存在差异的部分
        2.2.2 《醒报》词表与《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相同的部分
第3章 《醒报》与大陆存有差异的词汇的分析
    3.1 词形完全相同所指不同
        3.1.1 使用范围有大小之别
        3.1.2 所指对象有别
        3.1.3 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3.1.4 由缩略语产生的词形相同的词
    3.2 所指相同而词形有异的词语
        3.2.1 外来词的差异
        3.2.2 词序相反
        3.2.3 语素相近
        3.2.4 新兴事物命名不同造成词形不同
        3.2.5 由于缩略造成的词形略有不同
    3.3 台湾特有词
        3.3.1 社会制度的不同产生的特有词
        3.3.2 具有特色的社会生活产生的特有词
    3.4 台湾保留下来的旧词语
第4章 《醒报》新闻用词中与大陆普通话用词的相同部分
    4.1 历史传承词
    4.2 使用一致的外来词
        4.2.1 来源于英语的外来词
        4.2.2 来源于日语的词
    4.3 行业词采用一致的用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过大年吹响健康集结号(论文提纲范文)

环保篇:一起过个“低碳年”
节俭篇:春节省钱完全攻略
健康篇:春节各类患者怎样吃
卫生篇:向食品要安全
安全篇:救备忘录春节急

(9)我国报业集团媒介产品创新经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1 文献回顾及基本概念
    1.1 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1.2 关于我国报业集团
    1.3 报业集团媒介产品及其经营
    1.4 报业集团媒介产品创新
2 我国报业集团媒介产品创新的类型分析
    2.1 率先创新型
    2.2 模仿创新型
    2.3 合作创新型
3 报业集团媒介产品创新经营形式
    3.1 多元化经营:延伸率先创新范围
    3.2 跨媒介经营:互联网时代的模仿创新
    3.3 跨区域经营:合作创新的趋势
    3.4 国外报业传媒集团经营案例
4 报业集团媒介产品创新经营的趋势探讨
    4.1 深层次跨媒介经营
    4.2 加强集团资源整合
    4.3 坚持差异化
    4.4 人才创新是关键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10)理性与躁动 ——大众“培训热”的文化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论文概述)
导论: “培训热”--一个教育研究视域之外的社会现象
    一、 研究缘起
        (一) 来自生活实践的困惑
        (二) 来自理论学习的困扰
    二、 不同视角的研究及其启发
        (一) 教育学领域的研究
        (二)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领域的研究
        (三) 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
        (四) 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三、 问题提出的心路历程
        (一) “文化研究”的启示
        (二) “大众培训现象”的扫视
        (三) “问题意识”的凸显
    四、 “培训热”:一个教育研究视域之外的社会现象
    五、 研究方法论的反思
        (一) 关于本研究“学科定位”的思考:社会批判的视角
        (二) 关于本研究“方法论”的思考:面向现象的研究
        (三) 关于本研究“价值/意义”的思考:“重思”与“否思”
    六、 关于论文标题的说明
第一部分 现代性与焦虑: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与潜隐议题
    一、 何为“现代性”?--社会理论的视角
    二、 现代社会的转型特质--“变迁”层面的“现代性”追问
        (一) 涂尔干:“失范”的社会
        (二) 鲍曼:从“追求秩序”到“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
        (三) 吉登斯:“风险社会”
        (四) 鲍德利亚:“消费社会”
    三、 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体验”层面的“现代性”追问
        (一) 齐美尔:“文化悲剧”导致的“腻烦性焦虑”
        (二) 弗洛姆:“个体化”进程催生的“逃避性焦虑”
        (三) 鲍曼:“两难困境”带来的“选择性焦虑”
        (四) 吉登斯:“自我反思”诱发的“生存性焦虑”
        (五) 鲍德利亚:“消费迷狂”引发的“精神贫困性焦虑”
    四、 “断裂的社会”--当下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第二部分 “大众”“焦虑”透视:以“培训热”为“眼”
    引子: 焦虑:当下中国社会的“大众”心态
        1 、 “社会焦虑”:现代人的“心病牢狱”
        2 、 “培训热”:乱局中的粉墨生态
    第一章 “成功”辩证法
        引子: 中国的孩子为何如此辛苦?
        一、 “应试培训”:经久不衰的“香饽饽”!
        (一) “考试”的诞生:一场“学习的革命”
        (二) “新东方”:何以成为“传奇神话”?
        二、 “特长培训”:“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 “速成培训”:一种新的教育快餐!
        (一) “速成培训”广告扫视
        (二) “四年大学一年上完”
        (三) “效率至上”:“教育麦当劳”的实质
        四、 “成功学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 “书中自有黄金屋”--“成功学”畅销书一瞥
        1 、 “成功人士”的六大典范
        2 、 迅速致富的三个秘诀
        3 、 如何培养正确的金钱意识
        4 、 成功的秘诀:如何赚更多的钱
        5 、 成功的关键:强烈的企图心
        (二) “成功人士”的神话
        (三) “国际自由族”
        (四) 年薪:衡量“成功”人才的“新”标准?
        五、 “成功”背后的大众心态解读
        (一) “金钱崇拜”:当下的“社会性格”
        (二) “实用主义”:大众的“集体无意识”
        (三) “竞争提前化”:社会的“群体躁动”
    第二章 “饭碗”交响乐
        引子: “剪不断理还乱”的“考证情结”
        一、 “逃避自由”:“考证热”的社会心理透析
        (一) “情非得己”
        (二) “职场无奈”
        (三) “盲目跟风”
        (四) “引领时尚”
        二、 “信任系统”与“文化资本”:“证书”的社会角色
        (一) 证书:一种“信任系统”
        1 、 现代社会的信任系统
        2 、 现代社会的理性色彩
        (二) 证书:一种“文化资本”
        1 、 “文化资本”:自我认同的“权力话语”
        2 、 “文化资本”的“回报率”
        三、 “理性的非合理化”:“证书热”的社会负功能
        (一) 教育行为的非理性化
        (二) “人才高消费”的怪圈
        (三) “知识失业”的蔓延
        (四) “泡沫教育”的浮出
        四、 “知识失业”带来的社会心理震荡
        五、 “共谋”织就的“考证培训网”:以IT认证培训为例
        (一) 多方力量的“共谋”--IT认证培训“产业链”扫描
        1 、 着名IT厂商竞相发起
        2 、 考试服务商乘机介入
        3 、 培训服务商争相涌入
        4 、 潜在求职者热情捧场
        (二) “背出来的证书”--IT认证培训舞弊扫描
        (三) “诚信危机”与“监督乏力”--IT认证培训虚假繁荣的背后
        1 、 利益驱动
        2 、 诚信危机
        3 、 监督乏力
        (四) “囚徒困境”与“理性悖论”--IT认证培训虚假繁荣的再思考
    第三章 “信任”奏鸣曲
        引子: 企业文化: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一、 “入模子培训”:新的意识形态
        (一) “意识形态征服”:“劳动力再生产”的关键词
        1 、 “入模子培训”:绝不仅仅是讲故事
        2 、 礼仪培训:“权力的仪式化”
        (二) 文化管理:深层隐蔽的“权力控制”
        1 、 理性主义:管理理论根深蒂固的传统
        2 、 “规训权力”的行使:“知识/权力共同体”
        3 、 “管理学”的诞生:一种“道德技术”
        二、 “阶梯式培训”:HRM话语的规训实践
        (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话语分析
        1 、 划分实践
        2 、 工作时间表
        3 、 工业主体的诞生
        (二) “阶梯式培训”概览
        1 、 “职业”(career)的历史建构
        2 、 “阶梯式培训”中“教育公平”的思考
        3 、 “阶梯式培训”中“效率优先”的反思
        (三) “控制的辩证法”:“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反抗”
        三、 “魔鬼训练”:“虚幻的镜像”
        (一) “魔鬼训练”万花筒
        (二) “魔鬼训练”:“攻心游戏”还是“恶俗炒作”?
        (三) “魔鬼训练”:一个“虚幻的镜像”
        四、 “信任焦虑”的时代背景:从“沉重的现代性”到“流动的现代性”
    第四章 “身体”修辞学
        引子: 围绕“身体”的“另类培训”
        一、 “身体视域”的回归
        (一) 梅洛-庞蒂:“现象学的身体”
        (二) 戈夫曼:“印象管理的身体”
        (三) 福柯:“驯顺而有用的身体”
        (四) 吉登斯:“行动系统的身体”
        (五) 布迪厄:“作为资本的身体”
        二、 身体的反思监控与自我建构
        (一) 身体:自我反思的投射
        (二) 身体:自我选择的产物
        三、 “身体焦虑”与自我认同
        (一) 身体监控:面对面互动中的“沟通焦虑”
        (二) 身体消费:消费文化逻辑下的“认同焦虑”
    第五章 “身份”乌托邦
        引子: “高端培训”“这边风景独好”
        1 、 “高端英语培训”独领风骚
        2 、 “高级经理培训”走俏市场
        3 、 “圈子”影响培训
        4 、 “学英语用拇指”?时尚!
        一、 “身份的社会”
        (一) 社会分层与职业阶层
        (二) 职业选择与自我认同
        (三) 自我认同困境:现代性的侵入
        二、 时代的“社会性格”
        (一) “符号”:消费社会的“无形杀手”
        (二) “格调”:新的阶层分野
        三、 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第三部分 大众“焦虑”的社会建构
    第一章 全球化陷阱
        引子: “洋味十足”的证书.考试.培训
        1 、 “洋学校”
        2 、 “洋证书”
        3 、 “洋考试”
        4 、 “洋培训”
        一、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二、 全球化:资本的世界性扩张
        三、 教育何以面对“全球化”?
    第二章 专家神话
        引子: 一幕幕“专家神话”的“闹剧”
        1 、 “如此外教”
        2 、 “录像上的大师”
        3 、 “高级研修班”
        4 、 “权威认证”
        一、 “专家系统”的现代权威
        二、 “信任关系”的现代变革
        三、 “明星专家”的现代生成
        四、 呼唤“真正的知识分子”
    第三章 媒介权力
        引子: 广告话语的意义空间
        一、 意义的嫁接
        二、 意识形态的质询
        (一) 意识形态及其质询效果
        (二) 无意识欲望的召唤
        (三) 理论意识形态的质询
        三、 “证言式广告”
        四、 广告的实质:一种权力工具
第四部分 反思与追问
    一、 围绕“培训”的三个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再思考
        (一) 为何培训?--关于“培训(教育)目的”的思考
        1 、 “终身教育”的本初内涵--现代国际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梳理
        2 、 “培训就无需人文关怀吗?”
        (二) 培训谁?--关于“培训(教育)公平”的思考
        1 、 “竞争的起跑线还是公平的吗?”
        2 、 “培训究竟是谁的福利?”
        (三) 谁培训?--关于“培训市场化”的思考
        1 、 “像开麦当劳一样来办学校”?--以英语培训为例
        2 、 培训市场亟待规范
    二、 大众培训热的文化审思
        (一) “大众社会”:当今时代的基本特质
        (二) “他人导向”:无处不在的“匿名权威”
        (三) “认同难题”:当代大众的生存困境
结语: “板子”究竟该“打”在谁身上?--未尽的思考!
参考文献

四、AIDMA——冷门时段的促销新招(论文参考文献)

  • [1]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营销策略研究[D]. 杨阳. 扬州大学, 2020(05)
  • [2]徐州市A财产保险公司车险客户分类与营销策略研究[D]. 胡婷.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3]黑龙江交通广播的产业管理研究[D]. 李洋. 黑龙江大学, 2012(S1)
  • [4]学徒制影响下的学院制:英国大学新闻教育研究[D]. 陈俊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5]1978-2008:广告审美意识的流变[D]. 杜积西. 西南大学, 2012(11)
  • [6]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商业模式对中国职业篮球(CBA)商业化运作的启示[D]. 张科.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5)
  • [7]台湾《醒报》词汇考察与分析[D]. 马静. 河北大学, 2011(11)
  • [8]过大年吹响健康集结号[J]. 本刊编辑部,任庆兰. 人人健康, 2011(02)
  • [9]我国报业集团媒介产品创新经营探析[D]. 程莉莉. 暨南大学, 2007(02)
  • [10]理性与躁动 ——大众“培训热”的文化审思[D]. 杨跃. 南京师范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AIDMA——冷门时期的新促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