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学分制构建标准化高等教育管理模式

引入学分制构建标准化高等教育管理模式

一、引入学分制构建规范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田苏宏,杨璐柳婷,王梦霓[1](2021)在《基于“泰勒原理”构建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实践育人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目标体系缺失、实践目标含糊不清、实践课程整合不够、实践内容参差不齐、考核标准科学性不足、育人成效难以评价、评价机制尚不完善、实践质量难以评估等问题。文章借鉴"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经典模式,从实践育人目标、内容、考核与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了实践育人体系化建设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实践育人向纵深推进提供参考。

胡兰凌[2](2021)在《学分制改革与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高校设计教学已经普遍采用"学分制"的背景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和完善,是保障高校设计教学质量的迫切需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高速发展的必要举措。怎样切实有效地改进"学分制"教学成为设计教育界急需认真研究的课题,也需要从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基础性知识结构,打造精品课程,开展网络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等方面的有效途径,为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提升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基础性工作。

李宸辰[3](2021)在《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制脱胎于苏联模式。由于俄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较之苏联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同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推动下,自20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开始对高教体制着手改革。改革内容涵盖了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本文在论述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形成和改革全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俄高教人才培养结构演进的关键阶段,力求纠正我国现有研究中存在的认知性错误,依据真实详细的基础数据,分析俄高教改革措施推进后产生的主要问题。

张义花,韩欣欣,黎邢亚娜,张树媛[4](2021)在《基于中医药利好政策背景深化中医药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思考》文中认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面对新的要求,中医药院校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方式和策略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学分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化目标、放开过程,尊重学生个性化和自主性的特点,为中医药高校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需要的新时代人才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王衍婷[5](2021)在《综合艺术院校创新创业学分制实施路径探析——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文中指出吉林艺术学院在艺术实践学分制的基础上,将艺术实践学分制与创新创业学分制有机融为一体,既保留了实践性教学体系中的艺术实践学分制,又兼容了教育部指出的创新创业学分制,既符合艺术类人才"尊重艺术个性"的培养理念,又兼容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该文积极探索艺术类高校创新创业学分制度,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路径,并阐述了实施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宁杰,李莉,徐娜[6](2021)在《关于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学分制改革已是现代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与原有学年学分制不同,完全学分制因其具有自主选课制、弹性学制、学分绩点制、本科生导师制等特点,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学科专业结构失衡、教学管理滞后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建立一套客观、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完全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的加强、教学动机的促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刘艳伟,杨启良[7](2021)在《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深化学分制改革势在必行。结合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分析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更新观念,建立全校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学分制;改变固化的教育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建立与学分制改革相匹配的奖惩机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开展课程质量档次评价,用一流课程支撑一流专业。走出适合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学分制新模式。

刘艳伟,杨启良[8](2021)在《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措施》文中指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深化学分制改革势在必行。结合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分析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更新观念,建立全校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学分制;改变固化的教育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建立与学分制改革相匹配的奖惩机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开展课程质量档次评价,用一流课程支撑一流专业。走出适合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学分制新模式。

岳玥[9](2021)在《质量与公平并重的高等教育分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曹斌华[10](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引入学分制构建规范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入学分制构建规范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泰勒原理”构建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实践育人的新内涵
    (一)实践育人目标演变:从助力个人成长上升到助推民族复兴
    (二)实践育人机制演变:从教育的一个环节提升为完整的教育协同体系
    (三)实践育人观念演变:从专业教育的补充环节上升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二、实践育人体系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目标体系缺失,实践目标含糊不清
    (二)实践课程整合不够,实践内容参差不齐
    (三)考核标准科学性不足,育人成效难以评价
    (四)评价机制尚不完善,实践质量难以评估
三、“泰勒原理”与实践育人体系化建设的耦合探析
四、“泰勒原理”视域下实践育人体系化建设的原则及分析
    (一)实践目标:明确目标体系构建原则,系统落实目标体系可操作化
    (二)实践内容:紧扣育人目标,以思想性为纽带,融合专业性与实践性
    (三)实践组织:着眼实践性质,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联动与协作共同体机制
    (四)实践评价:树立先进的评价理念,科学优化评价全过程,构建可询证评价机制
五、实践育人体系化建设的路径展望
    (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构建全过程动态实践目标体系
    (二)融合大课程理念,保障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协同建设
    (三)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全员参与实践内容课程组织
    (四)“三管齐下”推进供给侧改革,从源头提高实践育人质量

(2)学分制改革与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分制”与“选修制”溯源
二、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趋势
三、“不完全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4)基于中医药利好政策背景深化中医药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利好政策背景
2 中医药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
3 中医药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面临行政管理配套制度的难题
    3.2受限于学科专业特点,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比较普遍
        3.2.1 师资队伍很难实现优胜劣汰
        3.2.2 课程特性导致选课基本遵从教学计划
        3.2.3 培养过程的特殊性导致弹性学制形同虚设
    3.3 信息化建设滞后,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4 推行学分制的策略
    4.1 敢于试错,及时纠错
    4.2 管理主导转为服务主导[11]
    4.3 制度创新,突出重围
    4.4 联合办学,共享资源
5 结语

(5)综合艺术院校创新创业学分制实施路径探析——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创新创业学分制实施路径
    1.1 创新创业学分制的含义
    1.2 创新创业学分制的构成
    1.3 创新创业学分制的认定要求
    1.4 创新创业学分制的认定流程
    1.5 创新创业学分制的置换原则
2 创新创业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2.2 解决对策分析
3 结语

(6)关于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全学分制的概述
二、完全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1.教学资源
        (1)教室资源不够充裕
        (2)专业调整不够及时
        (3)优质课程资源不足
    2.师资力量
        (1)专任教师数量不足
        (2)指导教师能力不足
三、完全学分制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意义
四、完全学分制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五、完全学分制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指标的确立
    2.指标权重的确立
    3.评价标准的确立
    4.评价方法的确立
        (1)教师主导
        (2)院系监督
        (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反馈
        (4)教务处统筹协调
六、完全学分制下教学质量评价成效
七、结语

(7)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分制的内涵
二、我国高校学分制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一)学分制在我国发展的历程
    (二)高校现阶段实行学分制的现状
        1.缺乏引导学生对学分制认识
        2.缺乏与学分制相匹配的管理制度
        3.缺乏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激励措施
三、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全体师生未达成共识
    (二)现行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方式不适应服务社会需求
    (三)固化的教育方式
四、我国高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措施
    (一)更新观念,达成共识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三)建立奖惩机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五、结语

(8)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分制的内涵
二、我国高校学分制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一)学分制在我国发展的历程
    (二)高校现阶段实行学分制的现状
        1.缺乏引导学生对学分制认识
        2.缺乏与学分制相匹配的管理制度
        3.缺乏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激励措施
三、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全体师生未达成共识
    (二)现行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方式不适应服务社会需求
    (三)固化的教育方式
四、我国高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措施
    (一)更新观念,达成共识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三)建立奖惩机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五、结语

(10)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引入学分制构建规范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泰勒原理”构建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研究[J]. 田苏宏,杨璐柳婷,王梦霓. 化工高等教育, 2021(05)
  • [2]学分制改革与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 胡兰凌.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11)
  • [3]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存在的问题[J]. 李宸辰.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1(04)
  • [4]基于中医药利好政策背景深化中医药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思考[J]. 张义花,韩欣欣,黎邢亚娜,张树媛.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1(09)
  • [5]综合艺术院校创新创业学分制实施路径探析——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J]. 王衍婷.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15)
  • [6]关于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宁杰,李莉,徐娜.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1(08)
  • [7]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措施[J]. 刘艳伟,杨启良. 继续教育研究, 2021(07)
  • [8]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措施[J]. 刘艳伟,杨启良. 继续教育研究, 2021(07)
  • [9]质量与公平并重的高等教育分流机制研究[D]. 岳玥. 三峡大学, 2021
  • [10]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标签:;  ;  ;  ;  ;  

引入学分制构建标准化高等教育管理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