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研究

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研究

一、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惠[1](2021)在《对外贸易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劳动力和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转移和聚集的过程,对推动各国的经济和社会走向现代化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发展已跃上新台阶。尤其是沿海地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经济增长领先于内陆地区,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发展。截至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60.6%。然而我国对外贸易和城市化都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即对外贸易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应较高;对外贸易水平低的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那么对外贸易是否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打造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推动城市化的区域性均衡发展将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对外贸易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作用并分地区进行探讨,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引导人口流动,推动区域间城市化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对外贸易和城市化的理论基础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和全国以及分地区样本,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作用,以期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本文聚焦于对外贸易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研究思路上,首先,本文在研究对外贸易和城市化领域的相关文献后,阐述了对外贸易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机制,即对外贸易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人口向城市的集聚速度来影响城市化发展。其次,利用国家统计局和Wind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城市化的整体和分地区的发展现状。然后,选取我国1999-2018年3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同时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研究对外贸易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城市化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并针对东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对中西部地区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的进口和出口贸易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化发展。在控制变量中,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城市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城市消费水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房价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存在反向影响。分地区来说,东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对于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而西部地区目前的出口贸易还未对城市化表现出正面影响。西部地区的进口贸易显着促进了城市化发展,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进口贸易对城市化产生了抑制作用。在三大地区中,各控制变量对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最后,本文根据全国和分地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第一,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区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以此促进区域间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第二,重视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合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分配布局,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发挥外资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第三,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强国家税收、外资以及贸易等优惠政策向中西部倾斜的力度,推动区域平衡发展。第四,合理控制城市的消费水平和房价,有效降低城市人口的生活成本和压力,减少城市化的发展阻碍。

毛瀚伟[2](2021)在《“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时空演化研究 ——兼论主要货物进口贸易的安全度试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国际贸易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手段和衡量其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成长为世界主要进口大国之一,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规模、结构和空间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一些主要产品(商品)的进口贸易安全问题也相应地凸显出来。因此,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化进行研究、同时对一些代表性货物进口贸易的安全度进行评价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选题。为了解和掌握“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化及主要进口货物的安全度,以便能为中国扩大进口提高主要进口货物的安全度提供借鉴,本文以相互依赖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战略贸易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贸易安全理论为基础,以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为研究工具,基于2001—2019年的相关数据及资料,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并采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的洲际、国别(地区)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使用随机引力前沿模型分析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运用进口依存度、进口集中度指数、进口多元化指数对中国主要进口产品的安全度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相关的启示和建议。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以一般贸易为主,主要进口工业制成品,几类贸易主体在货物进口贸易趋于均衡。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加快,“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但波动率也较大,“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总体呈波动上涨的趋势。“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结构不断变化和优化,中国货物进口贸易以工业制成品进口为主,中国进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中国货物进口贸易主体由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向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相对均衡的态势转变。第二,“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形成以亚洲为核心,其他大洲为支撑的洲际格局和“四大热点区、五大活跃区、三大风险区、三大冷点和无进口区”的国别(地区)格局。通过应用标准差椭圆方法,本研究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化进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空间重心始终以亚洲、欧洲为主导,辅之美洲和非洲,兼顾大洋洲;中国自各大洲货物进口贸易总额整体呈现出增长态势,增速差异明显,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第三,中国进口贸易受经济规模、人口、地理距离、金融危机、制度水平、贸易自由度等因素的影响明显。第四,“入世”以来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大豆、铁矿石、原油的进口安全度较低。本研究选取中国近年来较具代表性的进口货物——大豆、铁矿石、原油为例,采用进口依存度、集中度指数和多元化指数分别对其进口贸易安全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如下,“入世”以来大豆、铁矿石、原油的进口依存度都超过了50%的警戒线,大豆和铁矿石的进口集中度都较高,大豆的多元化指数呈下降趋势,铁矿石的多元化指数波动较大,原油的多元化指数虽在上升但增长较慢,总体而言,从进口依存度、集中度指数、进口多元化指数的测度结果来看,我国近年来较具代表性的进口货物安全度较低。

罗琳琳[3](2021)在《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贸易开放度,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扩大内需成为当前恢复经济的救命良方,提升中国居民消费率的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探究贸易的扩大对消费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研究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作用效果,在加强消费宏观调控方面有很大的必要性,进而可以推动我国各省份居民消费健康良性发展,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本文在论述方面,先进行了消费理论阐述和贸易开放度对居民消费影响作用的梳理;然后通过选取2007-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城镇和农村三个维度,运用含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ⅣTSLS)对贸易开放度和居民消费率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在全国层面进行分析,贸易开放度和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呈现“U”型趋势,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城镇居民消费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率。从“一带一路”的角度出发对31个省市进行分组,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度对不同组别居民消费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带一路”中圈定省份贸易开放度对全国居民消费率有明显提高,而对非圈定省份的影响效应则有所下降;倡议实施后,贸易开放度对圈定省份城镇居民消费率的促进作用提升更大,同样也对其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接着进行稳健性检验,验证了含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模型的稳定性。然后进行了分位数回归,考察不同分位点的贸易开放度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情况,在验证前文结论的同时也更好地看出不同分位点上贸易开放度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情况。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论,分别从贸易平衡、“一带一路”倡议、制度建设和财税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陈世坤[4](2020)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中国大豆贸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是全球重要的大豆出口国,在世界粮食市场具有充分话语权,而我国作为全球目前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一举一动也足以影响大豆交易体系,中美两国之间的大豆贸易对全球大豆贸易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两国的大豆贸易依存关系十分紧密,但2018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全面升级,中国为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25%关税,使得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在贸易摩擦升级的同时,我国的大豆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中美之间大豆贸易数量大幅下降。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我国大豆贸易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论文主要利用了比较优势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对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环境下价格波动的现象进行分析。首先结合国际大豆贸易格局的基本情况,利用世界大豆贸易数据形成了全球大豆贸易网络图,最终得出运输成本是决定全球各国间大豆贸易对象选择的重要依据的结论。然后从中美大豆贸易发展历程出发对我国大豆贸易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国内大豆自给率低、严重依赖进口和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剧烈三个角度阐述为何我国大豆贸易在全球贸易市场中不占优势。随后根据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分析不同时期展现出的两国大豆贸易特征总结出贸易摩擦对我国大豆价格的影响机制。主要分为经济、贸易和政治三方面因素,经济因素方面有:我国外贸经济发展水平因素、转变我国大豆贸易格局的需要;贸易因素主要为:关税、汇率等贸易壁垒因素和国际间运输成本因素,以及特朗普的政治需求的政治因素。之后利用回归模型,明确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大豆价格会有影响,系统分析了影响机制,强调了汇率作为主要影响手段对我国大豆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最后分析得出贸易战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大豆市场价格,但影响程度有限,可以通过相应政策来减少大豆产业发展的损失。在明确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后,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角度和互联互通国际市场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大豆贸易发展前景,从政府、社会和企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相对应的发展策略,为我国大豆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可行方案。

孙如雪[5](2020)在《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探讨》文中提出汇率作为衡量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基本货币工具,对国际贸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单一制到双轨制再到单一制,从固定汇率制到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在改革中逐步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迈进,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基于市场供求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但其不确定风险也随之增多。在人民币汇率饱受争议的当下,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基于汇率与国际收支理论,利用2000年到2017年我国与149个国家的双边进出口贸易和汇率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在2005年汇改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异质性差异。本文在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基础上,引入人民币汇率及其他控制变量,分别构建人民币汇率影响进口和出口的贸易引力模型,从整体上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将全部样本分为2005年汇改前后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进行异质性探讨。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口和出口均产生显着的负面影响;(2)人民币汇率的以上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2005年汇改前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不显着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显着抑制进出口贸易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前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进口无显着作用,但显着抑制出口。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减少进口,对出口无显着抑制作用;(3)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

高媛媛[6](2020)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美国已连续几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虽然庞大的美国市场以及迅速崛起的中国市场为两国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利益,但是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倒有所增加,美国成为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一部分随中美政治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幻而发生变化。同时美国政府一直以来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削弱中国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中方劝阻,以巨额的贸易逆差为由发动贸易战,在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下,人民币汇率是否为中美贸易失衡的关键因素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此为目标,探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并寻找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全文研究思路围绕“背景—现状—描述性分析—计量分析—总结”展开。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沿革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进行归纳总结;其次从贸易总量、贸易结构、贸易依存度以及贸易差额四个方面,基于HS商品分类标准研究2000—2019年中美22大类商品贸易概况;最后利用GARCH模型测算出美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率,并在进出口方程的基础上结合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22大类商品贸易的动态影响。本文基于HS商品编码分类标准研究人民币汇率对22大类商品中美贸易的影响,这一不同视角属于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本文研究表明:第一、人民币汇率上升虽然对我国部分类别商品贸易有促进作用,但是也存在对少数商品贸易的抑制作用,且对剩余的其他商品贸易无明显影响。汇率波动率对中美贸易的抑制作用虽然存在但并不明显。由此可见,中美双边实际汇率水平并不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关键因素。第二、美国经济水平提升对我国部分类别商品贸易顺差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甚至在个别大类商品的贸易中促进作用高于汇率水平。这表明,美国自身经济的发展会带动部分商品的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中美的贸易顺差的扩大也可能是美国自身经济发展的结果。第三、中美进出口贸易发展本身的惯性作用对贸易余量的促进作用较为显着。随着中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出口贸易合作不断加深,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中美互补的产业优势都使得中美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惯性较强。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给出4条相关政策建议。

李一鸣[7](2019)在《贸易开放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我国作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的节能减排压力,因此研究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对于指导我国提高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研究法分析碳排放效应理论机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以及各省份贸易开放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东中西三大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以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推测我国贸易环境面临的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影响碳排放因素的理论机制,从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污染天堂假说进行理论分析,从时间序列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到,贸易开放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协整检验结果,得到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和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因果检验发现两者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原因。从脉冲响应结果来看,外贸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高于外资依存度的对碳排放的影响,外资依存度对于环境的影响存在负向作用。由方差分析分解结果,外贸依对碳排放影响程度高于外资依存度。从全国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可以看到,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均收入呈倒U型,证明EKC假说在我国确实存在,地区贸易规模的扩大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是正向促进作用,我国贸易开放的规模效应增加了碳排放总量;产业结构效应在前期也导致碳排放的增加;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投入以及技术进步对于碳排放的增加有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我国各省份碳排放的减少有正向作用;我们选取的特色指标,全球生产网络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正向作用但是效果不显着,说明我国仍处在全球价值链中比较靠下游的位置,出口的产品仍是劳动密集型、污染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应该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得到结论我国仍需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进行贸易升级,并且继续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研技术投资,加大创新和自主研发力度,加强同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的合作,相互监督。

彭谦益[8](2019)在《对外开放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选择。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这期间,东部地区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率先实现了“走出去”,成为了“先富起来”的地区,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则相对滞后,这就造成了我国内部的一种类似于“中心-外围”结构的“沿海-内陆”的不均衡发展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我国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促进落后区域经济水平提升的战略举措,但是大都收效甚微,并没有很好地抑制这种区域间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2017年,党的十九大再一次突出强调了实现区域协调的重要性,而区域之间过大的经济差异也正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所不能回避的一大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多种分析方法,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相关内容、方法的基础上,梳理引起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对对外开放程度这一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文章整体采用理论推导分析和实证检验进行研究分析,实证方面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为实证对象分析,建立1998年-2017年的四大区域面板数据,通过对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相关模型,研究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的相关关系并对四大区域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模型以各区域的人均GDP(GDP)作为被解释变量,重点研究对外开放度(EO)、资本投入(K)和劳动力数量(L)等指标对其的影响作用。基于实证研究发现:对外开放能够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即四大区域都符合促进论的观点,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明显,其对外开放弹性系数为0.6282;在西部地区次之,其对外开放弹性系数为0.5012;再次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弹性系数为0.3891;东北地区则最弱,其对外开放弹性系数为0.2324。同时,资本投入的促进作用在所研究的各变量中是最大的,技术的不断进步会使我国现阶段相对过剩的资本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资本的积累将持续对区域经济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数量的促进作用在所研究的各变量中介于资本投入和对外开放度之间,虽然我国的人口红利有逐渐消失的趋势,但是由东部地区向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转移带来了新一轮的劳动力资源回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各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在整体上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不同区域的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方式不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均是存在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影响资本投入来对区域经济造成的间接影响,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则会对GDP冲击和资本投入冲击带来负向响应,但是其对外开放度冲击对劳动力数量却存在持续的正向响应,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度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方向不稳定,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投入进行传导。根据本文研究的结论,从四大区域的特点出发提出建议:四大区域应分别从对外贸易和引资外资的质量、数量、结构和观念出发进行相应的改进,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全方位开放格局,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王婉如[9](2019)在《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中后期,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促进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又一轮动力。贸易政策的变化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各国合作的加深,推进全球化的发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自由贸易,依旧是全球治理中的共识与长期趋势。贸易开放仍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然而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导致政府干预成为必要。税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贸易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扩大贸易开放的影响十分重要。在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疲软的现象日益加深,我国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增速放缓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继续扩大贸易开放,既源于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开放诉求,又源于全球开放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在国际贸易的博弈中,一国可以通过关税、出口补贴以及贸易壁垒这三个政策工具达到自己的目的。本文通过运用最新版GTAP数据库研究各种税收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发现其中关税的影响程度最小。然而,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也会给一国的经济及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扩大贸易开放会增加外来风险与经济及财政收入的不稳定性。同时,会给本国带来其他的潜在问题如给环境污染、导致不公平竞争等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有些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选择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品进行生产,进而危害环境。对于幼稚产业,如果政府不给予它们短期保护或者支持性政策,这些新兴产业或者是发展中的幼稚产业自身国际竞争力并不强,便易因遭受国际上成熟产业的打击而受损等。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制约贸易开放度,因此,本文在研究税收政策影响贸易开放的基础上,探讨贸易开放度的变化对一国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以税收收入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完善在税收政策进行调整时所需考虑的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税收政策调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单一政策调整或实现单一政策目标往往显得势单力薄.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在研究我国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中考虑宏观调控经济措施协调搭配更加能够使得财税政策发挥更大的效用,享受贸易开放带来的正面影响,而尽量控制其所带来的负面效果。通过微观层面实现单一政策目标的研究以及宏观层面其他经济协调政策的合作,对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改革和融入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世界经济稳定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故在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研究中,还将搭配财政支出政策与非关税壁垒进行分析。本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方法,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等。并梳理了贸易与税收相关文献,分别从税收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贸易开放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分析部分,从理论上回顾了不同贸易理论下的税收政策主张,包括古典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并分析税收政策通过价格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影响组成商品的要素价格进而影响商品的成本,导致各国商品之间比较优势的差异,通过影响贸易模式与贸易条件对该国贸易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进出口贸易与贸易开放度。反过来,贸易开放也会通过影响一国税收收入进而影响税收政策的调整幅度。第三章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税收与贸易政策的发展并分析其中的不足。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贸易政策逐步向开放型发展,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逐步前进。平均关税税率一降再降,尽管仍比多数发达国家高,但是我国一直是贸易自由化的坚定拥护者。我国扩大开放是顺应全球化大势的表现,而且这几十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开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税收政策作为市场调控的重要手段,在适应新环境推动贸易开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四章与第五章为本文的主要实证分析部分,第四章实证分析我国税收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国税收政策也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进而影响贸易开放程度,最终会影响贸易自由化进程。税收政策影响国际贸易发展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过价格。价格是税收政策影响贸易发展的中间传导变量。税收政策通过影响税金进而影响贸易水平。本章重点关注的税收政策或者工具主要包括三种,即对进口贸易中征收的关税、出口贸易实施的出口补贴及同国内经济活动一样对产品生产等征收的所得税。通过构建GTAP模型,使用第九版最新数据库研究分析一国税收政策对于进出口贸易、产业部门等的影响,分析不同税种(关税、出口退税与所得税)对贸易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税收政策的调整会影响我国经济与贸易各个方面,而不同税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第五章分析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调整的制约因素;税率的降低会刺激经济的发展,并促进贸易往来。但是税负并非越低越好,尤其会受到财政收入的约束。贸易税收政策的调整会促进贸易开放,然而贸易开放会对一国税收收入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依靠贸易税收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反过来对一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随着开放度加大,会对该国劳动力市场及收入分配、本国产业等均产生影响。这些都会制约贸易自由化进程。根据本文研究对象,选取税收收入为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贸易开放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GMM模型等分析贸易开放对税收收入包括贸易税收收入的影响。并通过国家分组讨论,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初期可以暂不考虑对税收收入的制约影响,但是随着贸易开放加深到后期,需要着重考虑这一因素,放缓税收政策调整步伐。第六章则研究国外贸易开放背景下税收政策的做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贸易开放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完善我国税收政策的借鉴思路。在国家的选取上,先选择了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美国很早就实现了贸易自由化,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税收政策的调整及对贸易与财政的影响。另外,文中主要是以发展模式、经济制度等与我国较为相似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为借鉴,故选择了泰国、加纳与印度等国进行研究。其中前两个国家贸易自由化初期财政盈余,而印度财政出现赤字状况影响贸易自由化进程进而反复调整贸易政策,印度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其贸易自由化与相关税收政策的调整。通过总结这些国家的经验做法,为我国在继续扩大贸易开放过程中税收政策调整提供思路借鉴。第七章为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与支出政策、非关税壁垒等搭配;研究为了优化税收政策的作用效果,降低贸易开放给本国带来的负面影响,选择支出政策、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等宏观经济调节措施与税收政策进行搭配调整。故本章分三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搭配财政支出政策,一国贸易开放会对税收收入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给政府支出带来影响,同样地,政府支出规模又会反过来影响贸易开放程度。一方面由于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政府支出会受到税收收入的影响。另一方面,贸易开放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与冲击要求政府运用支出政策进行配套调整。第二部分是考虑贸易政策,在贸易开放过程中,各国所选择的贸易政策(如自由贸易、进口自由化、进口替代、受保护的出口导向型等)有所不同,税收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应该考虑不同的贸易政策背景;在贸易政策的选取上,由于各方利益不同,导致了政府采取贸易自由化政策后形成了支持与反对这两股政治力量,最终结果就取决于政府对于冲突双方的调停。第三部分是结合非关税壁垒,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不明朗,各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和保护本国产业需要出发,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其中因非关税壁垒天然的隐蔽性特点而逐渐被各国重用,贸易保护呈抬头趋势。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非关税壁垒对于贸易的限制作用甚至会高于关税壁垒,阻碍贸易开放的扩大。第八章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到相应的政策启示。包括贸易税收(关税、进口增值税与消费税、出口补贴)、国内税收(所得税)及搭配财政支出、非关税壁垒等的政策建议。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一、不同税种税率的调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不一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会促进该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而降低出口补贴(退税率)效果恰恰相反。也就是说降低关税与增加出口补贴会促进进口与出口贸易。其中,出口补贴率对贸易的影响程度比关税税率大。另外,从影响程度的角度看,下降同等幅度的税率,出口补贴与国内所得税政策的影响效果要高于进口关税政策。可能是因为我国平均关税税率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因而进一步调整空间对各行业部门的影响相对较小。二、贸易开放会影响税收收入进而限制税收政策的调整幅度一方面,随着贸易开放度的加大,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国际贸易活动将愈发频繁,使其规模扩大。一国总税收收入将增加,但是贸易税收收入的变化方向不定。另一方面,根据发展中国家收入分组实证讨论结果,在低收入国家中贸易开放程度加大,对该国总税收收入的影响并不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中低收入与中高收入国家中,贸易开放的深入将提高这些国家国内销售税以及所得税收入,进而弥补由于关税税率下降导致贸易税收收入的减少,最终导致总税收收入提升。然而在高收入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度的加大,会降低总税收收入水平。三、支出政策与非关税壁垒搭配税收政策调整扩大贸易开放通过联立方程组的3SLS估计结果发现,贸易开放度与政府支出呈现出倒U型关系。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初期,补偿假说占据主导作用,需要扩大政府支出规模,以减少开放对本国产业及经济带来的风险冲击及消极影响。随着贸易开放的深入,效率假说会超过补偿假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可以紧缩财政支出政策,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充分发挥市场的效率。另外,配合贸易政策,同时降低贸易壁垒措施。在贸易壁垒措施上,降低非关税壁垒对我国贸易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关税壁垒,为此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同时完善非关税壁垒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相关法律相接轨。四、国外在扩大贸易开放中税改以所得税为主间接税为辅贸易自由化过程中,需加强财政预算的管理,避免财政赤字问题的出现。对于一些国家而言,关税税率的下降会导致国际贸易税收收入的大幅减少,进而制约了贸易自由化进程。所以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一国会对国内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将对国际贸易税收的依赖性过渡到国内直接税与间接税收入中,以免贸易税收收入大幅降低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国、加纳与泰国国内税制改革的过程中,以所得税改革为主,间接税改革为辅。在扩大贸易开放的国家中其税收政策的调整经验包括:所得税的调整以降低边际税率或提高税前所得扣除额为主要改革内容;国内间接税的调整以扩大征税范围为主要改革内容。此外,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运用最新版GTAP数据库试图分析不同税制下税率的变化对贸易规模的影响。以往许多研究都集中于单个税种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关税、所得税、出口补贴等不同的税收政策角度进行权衡分析对经济与贸易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相比关税政策,降低同等幅度的所得税与增加同等幅度的出口补贴政策更加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二,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与税收收入并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贸易开放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不同。起初至中期,贸易开放与税收收入呈现正相关;到后期,贸易开放与税收收入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弥补了前人在贸易开放与税收收入关系研究的不足。第三,本文立足于新的视角即继续扩大贸易开放可能会对本国经济市场所带来的优劣影响对税收政策的调整进行分析,在继续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研究同时,对贸易自由化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配套政策完善,试图减少贸易开放的成本。且本文从政府收支角度考虑综合研究贸易开放对税收、财政支出等的影响,反过来运用这些政策进行调节等,丰富了税收政策与贸易开放的相关研究。第四,通过联立方程组的3SLS方法发现贸易开放与政府支出之间关系既不符合效率假说又不符合补偿假说,而是符合U型假说。为少量支持U型假说的研究提供了补充。

张伟[10](2019)在《地方官员治理与经开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正历经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1)。这对我国不同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参考相关文献和百度百科,经开区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简称。它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经中央政府批准设立,承载着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历史使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经开区在带动经济发展,利用外资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按照商务部的统计,2017年全国219家经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91364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资企业再投资总额3758亿元,同比增长13.8%(2)。在肯定经开区取得成就的同时,通过查阅现有文献发现,经开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经开区存在着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趋同、资源能耗较高等一系列不适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经开区是政府设立的特殊政策区域,这些发展问题的背后离不开所在区域地方政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是否与地方官员治理存在必然联系?为此,论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从地方官员治理的角度深入分析其与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探索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参照相关研究方法,论文分析的地方官员主要是负责整个经开区开发建设的“一把手”官员。为实现论文研究的科学性,在论文的写作中首先花费大量时间搜集甄别官员及经开区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主要参考了围绕开发区(含经开区)发展的多方面的文献、理论和实践成果,查阅引用了官员治理包括任期、晋升、来源、去向、交流及更替等多个方面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同时,对经开区发展影响因素的文献也进行了必要的论述。参考的主要理论包括:(1)公共选择的官僚制及激励理论。官员是承担某种职责的公务员,但官员又存在着种种利益诉求,公共选择的官僚制理论为我们理解这方面现象提供了研究视角;(2)中国特色的联邦制,该理论从财政和行政分权的角度探讨了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关系,是理解地方政府关系的重要基础;(3)周黎安教授的行政发包制和晋升锦标赛进一步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研究了官员、政府之间形成的关系,是论文重要的分析框架;(4)基于土地、财税等制度基础上的地方政府与土地之间形成的关系,有利于从制度层面协调地方官员与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我国的土地制度、财税制度看,对地方政府而言,土地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要素,而且具有多重效用,土地效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影响;(5)以威廉姆森《治理机制》的组织、个体及治理三层结构为基础的适应理论有利于理解地方官员治理与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论文共分九章内容,前三章为引言、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第四章立足土地制度、财政制度研究官员、土地与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探究地方政府官员、土地及经开区经济存在的内在关系,查找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第五章至第八章重点分析官员治理的重要特征,包括任期、晋升压力、来源及去向、交流及更替等与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关系。同时,在分析中引入了影响经开区发展的相关因素如相关经济变量以及经开区所在区位、管理体制、升级时间、所在城市等级等做为控制变量。第九章为论文的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晋升锦标赛在地方官员治理中普遍存在,经开区作为特殊政策区域,这种晋升竞争可能更为显着。在这种治理导向下,表现为官员任期较短、更替较为频繁,在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及资源能源利用方面短视化,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官员的年龄、学历、籍贯等治理特征也存在着差异化的影响;从来源、去向或交流看,经验效应和匹配效应也具有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提升官员治理水平,促进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借助STATA14.0对2010-2015年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的90个经开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及稳健性检验。研究的难点在于经开区面板数据获取十分困难,特别是土地、绿色创新等指标数据在数量上更少。从2017年初开始,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贯穿于论文构思、写作的始终。为增强论文的说服力,通过比较法、图表法等绘制了经开区这一期间的土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以及外向经济发展趋势图,这些图表对实证回归结果起到补充分析的作用。论文研究探索官员治理与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期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目前相关研究围绕省级、市级官员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民生、企业行为等关系而展开。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经开区——特殊政策区域的视角研究地方政府官员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对现有理论的创新研究。但由于当前研究数据获取的局限性,难免存在偏颇,可以相信随着大数据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此方面的研究也一定会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二、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对外贸易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对外贸易与城市化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城市化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城市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第四节 对外贸易对城市化影响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对外贸易与城市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城市化的含义
        一、对外贸易的含义
        二、城市化的含义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
        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第三节 城市化的基本理论
        一、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二、结构理论
    第四节 对外贸易对城市化的作用机制
        一、对外贸易通过经济增长影响城市化发展
        二、对外贸易通过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城市化发展
第四章 我国对外贸易与城市化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一、我国对外贸易整体发展状况
        二、我国对外贸易分区域发展状况
    第二节 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分析
    第三节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城市化整体发展状况
        二、我国城市化分区域发展状况
    第四节 我国对外贸易与城市化发展的演进
第五章 对外贸易对城市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二、变量的选取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说明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计量模型的选择
        二、全国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三、分地区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2)“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时空演化研究 ——兼论主要货物进口贸易的安全度试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1.2.1 国内外关于进口贸易的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关于进口货物贸易安全的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进口贸易相关概念
        2.1.2 进口贸易安全度的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相互依赖理论
        2.2.2 国际贸易理论
        2.2.3 战略贸易理论
        2.2.4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2.2.5 贸易安全理论
        2.2.6 供应链理论
第3章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历史演变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
    3.2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规模的变化
    3.3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结构的历史演变
        3.3.1 进口商品的结构演变
        3.3.2 进口贸易方式的演变
        3.3.3 进口贸易主体的演变
    3.4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演变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空间格局演变
    4.1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洲际格局及演变
    4.2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国别格局及演变
        4.2.1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国别格局分类
        4.2.2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国别格局演变
        4.2.3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国别(地区)格局特征
    4.3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空间格局的整体演化
        4.3.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4.3.2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时空格局演化
        4.3.3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空间格局演变的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演变的影响因素
    5.1 模型的引入与设定
        5.1.1 传统引力模型
        5.1.2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5.1.3 解释变量选取与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3 模型检验与我国货物进口贸易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模型的适用性检验
        5.3.2 我国货物进口贸易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节
第6章 中国主要进口货物贸易安全度试评价
    6.1 “入世”以来中国主要进口货物依存度分析
        6.1.1 “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出口依存度的变化
        6.1.2 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及其依存度分析
    6.2 中国主要进口产品的进口贸易安全度评价——以大豆、铁矿石、原油为例
        6.2.1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安全度评价
        6.2.2 铁矿石进口贸易的安全度评价
        6.2.3 原油进口贸易的安全度评价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相关启示
    7.3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7.3.1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贸易开放测度研究
    2.2 中国贸易开放度研究
    2.3 中国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2.4 贸易开放度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研究
第3章 理论机制
    3.1 贸易开放对消费的收入效应
    3.2 贸易开放对消费的替代效应
    3.3 其他作用机制
第4章 模型设定与说明
    4.1 模型建立
    4.2 指标选择与度量
    4.3 描述性统计
    4.4 工具变量选取说明
第5章 实证结果
    5.1 全国居民消费率分析
        5.1.1 拟合图
        5.1.2 全国居民消费率回归分析
    5.2 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率异质性分析
        5.2.1 城镇居民消费率回归分析
        5.2.2 农村居民消费率回归分析
    5.3 基于“一带一路”的异质性分析
        5.3.1 全国居民消费率回归——基于“一带一路”
        5.3.2 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率回归——基于“一带一路”
    5.4 稳健性分析
    5.5 分位数回归
        5.5.1 对全国居民消费率的分位数回归
        5.5.2 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分位数回归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实施贸易平衡政策,发挥进口贸易作用
        6.2.2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谋沿线经济发展
        6.2.3 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加强贸易制度建设
        6.2.4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进行消费环境优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中国大豆贸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外贸依存度
        2.1.2 贸易摩擦
    2.2 相关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自由贸易理论
3 国际大豆贸易格局与我国大豆贸易特点
    3.1 国际大豆贸易格局分析
        3.1.1 世界范围大豆贸易情况
        3.1.2 三大大豆制品出口国与世界市场联系
    3.2 我国大豆贸易特点
        3.2.1 国内大豆产量低且出口条件差
        3.2.2 国内大豆严重依赖进口
        3.2.3 国内大豆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3.3 中美大豆贸易发展历程
    3.4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两国大豆贸易现状
        3.4.1 国内大豆受贸易摩擦影响逐步失去市场
        3.4.2 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出现暴涨后降低
        3.4.3 贸易摩擦加速了中美外贸依存度的变化
4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大豆贸易影响的定性分析
    4.1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大豆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4.1.1 经济因素
        4.1.2 贸易因素
        4.1.3 政治因素
    4.2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大豆贸易的影响
        4.2.1 我国迫切需要拓宽大豆进口渠道
        4.2.2 美国大豆在我国市场竞争力持续走高
        4.2.3 贸易战暂停利于美国向我国出口大豆
        4.2.4 我国将加大对大豆补贴力度
    4.3 中方出台反制措施的影响
        4.3.1 对特朗普政府的影响
        4.3.2 美国大豆农场主心理压力大
        4.3.3 美国对我国大豆市场垄断地位被打破
5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大豆贸易影响的定量分析
    5.1 变量选择
    5.2 数据来源
    5.3 模型分析
        5.3.1 描述统计
        5.3.2 相关分析
        5.3.3 回归分析
    5.4 结论
6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中国大豆贸易发展策略
    6.1 政府层面
        6.1.1 调整我国大豆定价策略,完善大豆期货交易体系
        6.1.2 建立我国大豆进口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6.2 社会层面
        6.2.1 提高社会对转基因大豆的研究与认识
        6.2.2 拓展大豆贸易渠道,寻找新型贸易伙伴
    6.3 企业个人层面
        6.3.1 呼吁改善全球大豆生产的农业环境,降低环境成本
        6.3.2 实现大豆制品的多用途,积极寻找相应替代品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不足
    1.4 文献综述
        1.4.1 汇率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1.4.2 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1.4.3 其他因素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4.4 文献评述
2 汇率影响进出口贸易的理论基础
    2.1 弹性分析法
    2.2 吸收分析法
    2.3 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
3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概况
    3.1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进
        3.1.1 1979年到1993年人民币汇率变动
        3.1.2 1994年到2004年人民币汇率变动
        3.1.3 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变动
    3.2 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3.2.1 1979年到1993年:初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
        3.2.2 1994年到2017年: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
4 人民币汇率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
    4.1 实证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4.1.1 贸易引力模型构建
        4.1.2 变量说明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1 样本选择
        4.2.2 数据来源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人民币汇率影响我国进出口的总体回归结果分析
        4.3.2 人民币汇率影响我国进出口的异质性回归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汇率水平对一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研究
        二、汇率波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研究
        三、文献总结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思路与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章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沿革及中美贸易摩擦历程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沿革
        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二、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第二节 中美贸易摩擦历程
        一、两国贸易摩擦初期(1979-1989 年)
        二、两国贸易摩擦频发期(1990-2000 年)
        三、两国贸易摩擦高发期(2001-2017 年)
        四、两国爆发“中美贸易战”(2018 年至今)
第三章 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美贸易总体分析
        一、贸易总量分析
        二、贸易依存度分析
    第二节 中美贸易余量定性分析
    第三节 中美各大类商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波动率的测算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
        三、模型结果分析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
        三、模型结果分析
        四、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增加汇率弹性,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二、推动制造业改革,加快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三、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建立专业管理部门
        四、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寻求经济增长新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7)贸易开放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贸易开放对环境影响的理论机制
    2.1 外部性理论
        2.1.1 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
        2.1.2 碳排放的外部性
    2.2 贸易开放对环境的影响效应
        2.2.1 贸易开放影响环境的效应
        2.2.2 贸易开放和碳排放理论效应模型
    2.3 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相关理论
        2.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3.2 污染天堂假说
    2.4 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2.4.1 关于贸易开放与环境污染的文献综述
        2.4.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污染天堂假说的文献综述
        2.4.3 中国对外贸易和环境的文献综述
第3章 我国碳排放及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分析
        3.1.1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描述分析
        3.1.2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国际比较
    3.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描述性分析
第4章 贸易开放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检验
    4.1 变量指标的选择与解释说明
        4.1.1 选择数据指标
    4.2 实证分析贸易开放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4.2.1 平稳性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Granger因果检验
        4.2.4 脉冲响应函数
        4.2.5 方差分解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省际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基于三大区域对外贸易比较与碳排放比较
        5.1.1 各个区域贸易开放差异特征
        5.1.2 二氧化碳排放的地区特征
    5.2 我国各省碳排放量的测算方法
    5.3 基于省际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影响的实证分析
        5.3.1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5.3.2 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介绍
        5.3.3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5.3.4 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5.3.5 实证模型的GMM估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对外开放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关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空间差异性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综述评价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回顾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区域的概念与分类
        2.1.2 区域经济差异及其衡量方法
        2.1.3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2.1.4 对外开放的概念及度量
    2.2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2.2.3 梯度转移理论
    2.3 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相关理论
        2.3.1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2.3.2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2.3.3 经济增长发动机理论
        2.3.4 “中心-外围”理论
    2.4 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相关理论
        2.4.1 “双缺口”理论
        2.4.2 技术溢出效应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我国区域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四大区域的经济现状与比较
        3.1.1 GDP角度的四大区域经济现状与比较
        3.1.2 人均可支配收入角度的四大区域经济现状与比较
        3.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角度的四大区域经济现状与比较
        3.1.4 一般预算收入角度的四大区域现状经济现状与比较
    3.2 我国总体对外开放情况分析
        3.2.1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
        3.2.2 我国对外开放环境分析
    3.3 我国四大区域的开放现状与比较
        3.3.1 进出口总额角度的四大区域开放现状与比较
        3.3.2 外商直接投资角度的四大区域开放现状与比较
        3.3.3 对外投资角度的四大区域开放现状与比较
        3.3.4 外贸依存度角度的四大区域开放现状与比较
        3.3.5 外资依存度角度的四大区域开放现状与比较
        3.3.6 四大区域开放水平的比较分析结论
    3.4 本章小结
4 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分析
    4.1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区域间差异显现
        4.1.2 市场分割导致我国区域间差异进一步扩大
    4.2 对外开放影响区域经济的机制
        4.2.1 对外贸易影响区域经济的机制
        4.2.2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区域经济的机制
        4.2.3 对外开放影响区域经济机制的分析结论
    4.3 对外开放与其他影响区域经济的因素间的关系
        4.3.1 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4.3.2 对外开放与市场化程度的关系
        4.3.3 对外开放与制度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方法选择
    5.2 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5.2.1 模型原理及结构
        5.2.2 模型的扩展
        5.2.3 指标体系构建
        5.2.4 对外开放度指标的建立及测算
    5.3 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实证检验
        5.3.1 实证研究目的
        5.3.2 数据的选取与说明
        5.3.3 单位根检验
        5.3.4 协整检验
        5.3.5 对外开放度与GDP的相关性分析
        5.3.6 稳健性检验
        5.3.7 对外开放度对GDP作用机制的脉冲响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对外开放、资本和劳动力均对区域经济有促进作用
        6.1.2 不同区域对外开放对经济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
    6.2 政策建议
        6.2.1 东部地区应提升外贸和引资的质量
        6.2.2 中部地区应提升外贸和引资的数量
        6.2.3 西部地区应调整外贸和引资的结构
        6.2.4 东北地区应转变外贸和引资的观念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呈抬头趋势
        二、国际贸易壁垒发展逐渐偏向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关税为辅
        三、中国进出口贸易呈下降趋势然居民境外消费热度不减
        四、经济全球化及竞争的加剧急需具有竞争力的税收政策
    第二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概念及问题的厘定
        一、贸易开放及其度量
        二、贸易开放与贸易封闭的税收政策
        三、贸易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际贸易与税收关系的研究
        二、贸易政策、财政收支与收入分配等研究
        三、简要评述
    第五节 研究内容
        一、贸易开放的衡量指标及其评价
        二、税收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制约因素
        四、国外在扩大贸易开放中税收政策做法
        五、税收政策如何搭配其他宏观政策实现扩大贸易开放
    第六节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
    第一节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价格因素
        二、非价格因素
    第二节 不同贸易发展理论下税收政策选择
        一、古典贸易理论中贸易税收政策的选择
        二、保护贸易理论中贸易税收政策的选择
        三、新贸易理论中贸易税收政策的选择
    第三节 税收政策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机制分析
        一、价格是税收政策影响国际贸易的直接传导枢纽
        二、税负转嫁或补贴等间接方式影响国际贸易发展
        三、国际贸易税收政策的效应分析
    第四节 贸易开放受到税收收入制约的一般理论分析
第三章 开放背景下中国贸易与税收政策回顾与分析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政策回顾
        一、逐渐开放的贸易保护政策(1978-2000 年)
        二、WTO规则下公平贸易与保护贸易并存发展(2001-2018 年)
        三、我国扩大贸易开放的必要性
    第二节 贸易政策变化下我国贸易开放状况
        一、贸易规模及开放度变化
        二、货物与服务贸易开放状况
        三、我国贸易开放程度与其他经济体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税收政策回顾
        一、开始降关税并提供出口补贴以促进对外贸易(1978-1991 年)
        二、继续降关税并进行分税制改革刺激对外贸易(1992-2000 年)
        三、大幅降关税并调整出口退税以扩张贸易规模(2001-2018 年)
    第四节 中国扩大贸易开放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关税政策
        二、出口退税政策
        三、所得税政策
        四、非关税壁垒政策
第四章 我国税收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GTAP模型及假设
        一、模型假设
        二、基本框架
    第三节 数据处理及模拟方案
        一、模型数据特点
        二、分组处理
        三、政策冲击方案设计
    第四节 关税政策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证结果
        一、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将促进本国进出口贸易发展
        二、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将提高本国GDP增速并改善社会福利
        三、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将刺激我国畜牧业的对外贸易与轻工业的出口
    第五节 所得税政策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证结果
        一、降低国内所得税税率将促进本国出口贸易而阻碍进口贸易
        二、降低所得税税率将恶化本国贸易条件但改善全球社会福利
        三、降低所得税税率将刺激我国工业与纺织业的产出及出口
    第六节 出口补贴政策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证结果
        一、降低进口补贴率将抑制本国进出口贸易发展
        二、降低出口补贴率将改善本国贸易条件但恶化社会福利
        三、降低出口补贴率将较大抑制我国采掘业的出口及纺织业的进口
    第七节 本章研究小结
第五章 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调整主要约束因素
        一、税收收入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三、国内保护与产业结构升级
        四、本章研究假设
    第二节 实证设计及数据选取——以税收收入为例
        一、基本模型
        二、解释变量的选取
        三、数据来源及其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实证研究方法
        一、静态研究方法
        二、动态研究方法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果
        一、贸易开放对贸易税收收入的影响分析
        二、贸易开放对总税收收入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低、中、高收入发展中国家分组讨论
        一、贸易开放对低收入国家税收的影响
        二、贸易开放对中低收入国家税收的影响
        三、贸易开放对中高收入国家税收的影响
        四、贸易开放对高收入国家税收的影响
    第六节 本章研究小结
第六章 国外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经验
    第一节 公平贸易论下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政策调整:以美国为例
        一、1933 年以前美国贸易与税收相关政策
        二、1934 年-《1974 年贸易法》出台期间美国贸易与税收相关政策
        三、1974至2018 年美国为推动公平贸易的税收政策
        四、贸易开放对美国关税收入及贸易的影响(1790-1934 年)
        五、贸易自由化对美国财政及贸易的影响(1934-2016 年)
        六、经验小结
    第二节 贸易自由化失败后适度保护贸易下税收政策做法:以印度为例
        一、印度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
        二、1991-1998 年印度贸易与税收政策改革
        三、1998-2017 年印度贸易与税收政策改革
        四、贸易开放对印度税收收入的影响
        五、经验小结
    第三节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引入增值税调整所得税:以泰国为例
        一、二战后泰国贸易政策相关背景
        二、泰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贸易税收政策
        三、泰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国内税制改革
        四、泰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贸易规模的变化
        五、泰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政府税收的变化
        六、经验小结
    第四节 成功推动贸易自由化下简化税制降低有效税率:以加纳为例
        一、加纳独立后相关背景
        二、加纳1983 年经济改革计划中贸易与税收相关部分
        三、加纳1995 年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四、贸易自由化对加纳税收及贸易的影响
        五、经验小结
    第五节 国外经验的启示
第七章 扩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与支出、非关税壁垒等搭配
    第一节 搭配支出政策调节收入分配
        一、效率假说与补偿假说
        二、贸易开放与政府支出之间U型关系的检验方法
        三、贸易开放初期搭配支出政策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四、随着贸易开放加深可逐步紧缩支出发挥市场效率
    第二节 税收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调配合
        一、贸易政策的选择及实施效果
        二、发展中贸易大国的贸易政策改革措施
        三、我国税收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调
    第三节 税收政策与非关税壁垒政策的组合
        一、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
        二、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效果比较
        三、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政策的搭配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不同税种税率的调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不一
        二、贸易开放会影响税收收入进而限制税收政策的调整幅度
        三、支出政策与非关税壁垒搭配税收政策调整扩大贸易开放
        四、国外在扩贸易开放中税改以所得税为主间接税为辅
    第二节 扩大我国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进口贸易税收政策
        二、出口补贴政策
        三、所得税政策
        四、财政支出政策
        五、非关税壁垒措施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地方官员治理与经开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5 创新点及不足
        1.5.1 论文创新
        1.5.2 研究不足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关于政府官员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1.2 关于开发区(包含经开区)相关不同角度的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地方政府、政府官员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2.2 开发区(包含经开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方官员治理与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
    3.1 地方官员治理与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3.1.1 地方官员治理的理解
        3.1.2 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3.2 地方官员治理的理论基础
        3.2.1 官僚制及激励理论
        3.2.2 中国特色的联邦制
        3.2.3 行政发包制与晋升锦标赛理论
        3.2.4 从土地效应研究地方官员治理与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3.3 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优化地方官员治理机制分析
        3.3.1 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核心
        3.3.2 优化地方官员治理机制与经开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方官员治理、土地效应与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我国经开区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4.3 地方官员治理与土地效应之间的关系
        4.3.1 研究设计
        4.3.2 计量结果及分析
        4.3.3 稳定性检验
    4.4 基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土地效应与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4.4.1 土地效应与经开区经济增长的关系
        4.4.2 土地效应与经开区产业升级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官员治理与经开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5.1 研究设计
        5.1.1 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5.1.2 研究指标及官员任职特征分析
        5.1.3 模型设定、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5.1.4 计量结果及分析
        5.1.5 稳定性检验
    5.2 不同区位的官员任期、晋升与经开区经济增长
        5.2.1 计量结果及分析
        5.2.2 稳定性检验
    5.3 经开区体制、升级时间影响下的官员任期、晋升与经济增长
        5.3.1 模型设定
        5.3.2 计量结果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方官员治理与经开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分析
    6.1 经开区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6.1.1 经开区工业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6.1.2 经开区第三产业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6.2 官员任期、晋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6.2.1 指标选择、模型设定及变量含义
        6.2.2 计量结果及分析
        6.2.3 稳定性检验
    6.3 官员来源、去向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
        6.3.1 经开区官员来源及去向情况
        6.3.2 模型设定及描述性统计
        6.3.3 计量结果及分析
        6.3.4 稳定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7章 地方官员治理与经开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7.1 2010 年以来东部及中西部外向型经济比较分析
    7.2 研究设计
        7.2.1 现有研究及研究方法
        7.2.2 指标选取及模型设立
        7.2.3 计量结果及分析
        7.2.4 稳定性检验
        7.2.5 从官员更替的角度进一步分析
    本章小结
第8章 地方官员治理与经开区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分析
    8.1 研究设计
        8.1.1 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8.1.2 构建模型及主要变量
        8.1.3 计量结果及分析
        8.1.4 稳定性检验
    8.2 本章结论
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结论
    9.2 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外贸易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研究[D]. 张志惠.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时空演化研究 ——兼论主要货物进口贸易的安全度试评价[D]. 毛瀚伟.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3]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D]. 罗琳琳. 山东大学, 2021(02)
  • [4]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中国大豆贸易的影响[D]. 陈世坤.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探讨[D]. 孙如雪.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高媛媛.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7]贸易开放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效应研究[D]. 李一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8]对外开放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 彭谦益. 重庆大学, 2019(01)
  • [9]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研究[D]. 王婉如. 中央财经大学, 2019(10)
  • [10]地方官员治理与经开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D]. 张伟. 辽宁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