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之乡——荣成市召开海带产销研讨

海带之乡——荣成市召开海带产销研讨

一、海带之乡——荣成市召开海带产销研讨会(论文文献综述)

边淑倩[1](2021)在《海洋民俗与生态资源在海洋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代提倡文化、艺术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洋油画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同样也是新的挑战,为了使海洋文化与海洋油画能够更好地结合,那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民俗与生态资源将变得尤为重要。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单独研究海洋民俗与生态资源的不在少数,但是能将其与海洋油画创作作品相结合,并具体论述海洋民俗与生态资源是如何在海洋油画作品中应用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笔者立足于海洋油画发展本身,对于海洋民俗与生态资源在海洋油画创作的应用性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如何将海洋民俗与生态资源应用到海洋油画创作中。首先,第一章概述了“海洋油画”概念的提出的背景。其次,第二章概述了海洋民俗的主要分类情况,并以其中的舟山渔民画、海草房为例,结合典型的海洋油画创作和笔者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第三章是以海洋自然景观、海洋生物为例结合相关海洋油画创作作品进行说明,更加直观的体现出海洋生态资源在海洋油画创作中的价值。最后的结语部分是对于整篇文章的一个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民俗与生态资源为海洋油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文化理论依据,在海洋油画未来的发展中,海洋民俗与生态资源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

于琰[2](2018)在《中国近岸大型海藻养殖对海洋酸化的缓解效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CO2人为排放的不断增加,全球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海洋酸化。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海洋表面pH均值已由8.2下降至8.1,相当于海水中H+浓度增加了 30%;按现有速度发展,到本世纪末海水pH均值将下降至7.8~7.9。海洋酸化直接影响海水化学环境的稳定,抑制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还会改变种群间竞争机制,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海洋食物链及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大型海藻养殖能够在进行富营养化修复、重金属吸附的同时,吸收二氧化碳,提高海洋固碳能力,是极具前景的缓解海洋酸化状况的手段。本文创新性地选取我国南北方代表性大型海藻养殖海域,山东威海俚岛海带养殖区、浙江舟山佛渡坛紫菜养殖区及广东汕头南澳龙须菜养殖区,通过养殖区和对照区海水指标原位实时监测、实验室检测及后期数据处理,探究我国不同海域、时间及不同种属大型海藻的固碳能力及影响因素,可为海洋酸化生物修复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实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处养殖区中,俚岛海域和佛渡海域水体指标变化呈现明显的半日潮变化规律,而南澳海域呈现典型的全日潮规律。在监测过程中,俚岛养殖区和佛渡海域pH均出现小于8.0的现象,表明两海域存在海水酸化风险。三处养殖区在三个时间统计范围内海水pH、溶解氧浓度均值均高于对照区,表明三种大型海藻生长均能提高海水pH,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三处养殖海域的Ωarag和ΩCal均值均高于对照区且两区碳酸钙饱和度均大于1,表明海水中碳酸钙尚处于过饱和状态。俚岛养殖区与对照区相比,各指标均存在极显着差异;佛渡养殖区只有浊度存在极显着差异;而南澳养殖区除温度和溶解氧浓度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2.俚岛海带养殖区pCO2和FCO2均值为325.78± 0.15 μatm和-30.48 ± 0.06 mmol.(m2.d)-1,表现为大气CO2的强汇,对照区则分别为432.48 ± 0.38 μatm和11.11 ±0.14 mmol·(m2·d)-1,表现为大气CO2的强汇和弱源;佛渡坛紫菜养殖区pCO2和 FCO2均值为 447.37±0.26μatm 和 16.55±0.10mmol·(m2·d)-1,对照区则分别为 480.84±0.16μatm 和 29.30±0.05mmol·(m2·d)-1,均表现为大气 CO2 的弱源;南澳龙须菜养殖区μCO2和FCO2均值为270.56 ± 0.53 μatm和-39.11 ± 0.16 mmol.(m2.d)-1,对照区则分别为 305.68 ± 0.48μatm和-28.72 ± 0.14 mmol.(m2·d)-1,均表现均为大气CO2的强汇;但三处养殖区pCO2和FCO2均值低于对照区,表明大型海藻养殖能够吸收水体中无机碳,发挥生物固碳作用。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H和温度为影响俚岛海带养殖区碳汇的主要因子,浊度和溶解氧浓度为辅助因子;温度和盐度为佛渡坛紫菜养殖区和南澳龙须菜养殖区碳汇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浊度和叶绿素浓度为佛渡坛紫菜养殖区的辅助影响因子,pH、溶解氧和叶绿素浓度为南澳龙须菜养殖区的辅助影响因子。4.大型海藻养殖调节海水pH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俚岛海带>南澳龙须菜>佛渡坛紫菜;△pCO2调节能力排序仍为:俚岛海带>南澳龙须菜>佛渡坛紫菜。俚岛海带、佛渡坛紫菜、南澳龙须菜养殖区每日固碳量分别为9.70、0.05及0.11吨,总固碳量分别为3699.37、1.47及1.95吨;俚岛海带、佛渡坛紫菜、及南澳龙须菜养殖每平方千米固碳量为697.99、17.40、650.00吨。因此,三种大型海藻中海带最适宜作为海洋酸化生态修复的工程物种,其次是龙须菜,最后为坛紫菜。

刘泓泉[3](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研究表明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林德刚[4](2014)在《私募股权投资的估值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历程,自2004年开始至今,该行业从无到有、从只有数家私募机构到今天上千家大小不一的私募机构。国内私募行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实体产业的飞速扩张,从而表现了股票市值大幅增长。通过股权融资与企业投资项目相结合,不仅解决了企业当前资金困难、发展瓶颈的问题,更能够实现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经历多次私募股权投资并结合近十年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发现,私募股权投资项目中一些问题尤其是估值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严重阻碍了私募股权的发展。传统的估值理论假设被投资企业所在的产业结构稳态均衡与当前国内许多行业面临结构升级以及产业转型的这一实际严重背离。同时国内很多投资机构研究人员在对企业进行估值评价时,更多的是运用经验判断,由此造成了企业价值评估与真实价值偏离。本研究课题以作者亲历某项目为例,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从项目论证到投资一系列运作流程,讨论了在当前发展中行业的估值问题。研究的结论表明,全面的估值过程有利于公正客观的得到企业价值,另外,私募股权投资有益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论文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深海海带养殖、加工企业项目股权投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对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角度看,通过深入分析私募股权行业中的重要问题,如特定条件下的项目估值问题,有助于解决私募股权投资碰到的一些类似问题,并促进理论研究,从而更有效的指导我们在实践中的工作;为更好地把握今后的投资机会,我们需要带着理性的投资思维研究标的行业的一些问题,促使投资富于逻辑性。因此论文秉承着投资的逻辑性与理性思维,结合多年经验总结出的估值思路及方法,详细介绍了当前私募股权投资中的一些估值理论与方法,引出了新兴的估值方法与思路,进一步丰富企业估值理论,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文章通过以第三章的常见企业估值理论及近几年新兴的估值理论为依据,结合股权投资的特点运作,结合第四章、第五章的实际案例研究展开估值分析。通过新兴的投资理论对标的企业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详尽进行了投资判断;而后运用博弈论等多种估值理论展开讨论。尽管目标企业最终估值为某一定值,但通过对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发展策略的展开分析,对企业估值也不尽相同。文章通过以项目投资具体事例为例,对公司的非财务指标进行一系列分析,着重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比较公司行业优势、稀缺资源等,判断是否进行投资;通过运用传统估值方法以及反传统估值方法对同一标的A公司估值比较后,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价值差异的原因,为项目标的的投资博弈打下理论基础。通过总结多年来在PE行业上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层面对PE投资作研究探讨,讨论多种企业估值方法,有利于为今后国内相关企业估值操作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国内PE市场健康发展。

赵荦[5](2014)在《中国沿海先秦贝丘遗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贝丘遗址是先秦时期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的一种遗址类型,它以包含人为造成的规模化贝类堆积为主要特征。这种包含了浓厚渔猎经济因素的遗址以往的研究较少,本文正是试图填补贝丘遗址研究的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系统地研究先秦时期我国沿海地区的贝丘遗址,二是分析贝丘遗址反映的先秦沿海经济社会状况。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首先界定了贝丘遗址的概念和本研究涉及的时空范围,以及选题意义。接着通过回顾我国贝丘遗址调查发掘、研究状况,梳理了国内贝丘遗址的研究现状;简略地总结国外贝丘遗址的时空分布和研究简史,简要地考察了国外贝丘遗址的研究情况。本章最后是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介绍,本文将使用考古地理学、考古学材料和民族志材料类比、低水平食物生产等理论和方法。第二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贝丘遗址分布的时空范围。我国的贝丘遗址在内陆和沿海省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年代上则是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历史时期,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的数量最多。第二部分在讨论了各种贝丘遗址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把我国的贝丘遗址分为洞穴、海湾、河口、河岸和湖滨五大类,简要地总结了各类贝丘遗址的特点。洞穴型贝丘遗址的年代最早,湖滨型贝丘遗址的年代最晚。第三章研究贝丘遗址的遗迹。本章重点研究了居址、墓葬、用火遗迹和特殊遗迹。天然洞穴、半地穴式、地面式和干栏式建筑都是贝丘人的居住空间。贝丘遗址墓葬和特殊遗迹的分析表明金坛三星村、宜兴骆驼墩等遗址社会可能已经分层,社会结构复杂化。贝丘遗址的室外用火遗迹似乎与贝类加工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南宁豹子头和闽侯昙石山遗址有明确的制陶手工业遗存。这章最后总结了贝丘遗址的聚落形态及其发展历程,距今约7000年至4000年是我国沿海省区贝丘遗址的鼎盛时期。第四章研究贝丘遗址的遗物。本章将贝丘遗物分为自然遗物和人工遗物两大部分。通过对动植物遗存的考察研究贝丘居民利用自然资源的情况,尤其是对驯化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状况;通过分析已发掘贝丘遗址出土农业和渔猎工具,尝试着分析贝丘居民食物采集和生产活动的规模。结果表明渔猎采集活动虽然是贝丘遗址生业活动的一部分,饲养动物和种植农作物的行为也普遍存在;长江以北贝丘遗址食物生产的水平普遍高于长江以南地区的贝丘遗址。本章最后还考察了贝类采集和加工时可能采取的方式和工具,大致地分析了贝丘遗址出土蚌器的情况,特别是蚌刀、蚌铲这两种最常见的蚌器。第五章探讨贝丘经济。贝丘经济大体上可以分为渔猎采集、亦渔亦农和农业模式,渔猎采集是距今约7000年前贝丘经济的主流模式,之后亦渔亦农模式成为主流。不同年代和地区的贝丘遗址由于自然环境变化、生产型经济发展等原因,经济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但还是基本上延续了遗址较早阶段的经济模式。作为先秦时期沿海地区重要的遗址类型,贝丘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先秦沿海经济。第六章是结论。本章概括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沿海地区贝丘遗址及其文化和经济基本特征——以长江流域为界分为南北两个传统:北方贝丘遗址居民定居性、食物生产水平和社会复杂程度较高,南方贝丘遗址则较低。文章最后提出史前沿海半月形文化带的概念,贝丘遗址为这条文化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海洋性传统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王夕源[6](2013)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东半岛濒临黄海和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有长达3345千米的海岸线,近海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千米,海湾200多个,渔业资源丰富,近海渔业生产是半岛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山东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蓝色经济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为蓝色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掀起了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热潮。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半岛蓝色经济重要组成的近海渔业生产,如何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山东半岛要合理解决海洋环境、渔业生存与经济发展问题,首先要保证现有渔业资源免受进一步破坏。在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时,既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渔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建构一个高效有序的渔业循环经济体系,用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选择实用而有效的最佳模式及措施来发展渔业,以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由此,海洋生态渔业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渔业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方法不断创新,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显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空间资源综合优势明显,海洋生物、能源矿产资源富集,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具备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条件和优势。本文立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发展的现状,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与方法探讨,首先从蓝色经济和海洋生态渔业的基本概念及其现代涵义入手,结合山东半岛海洋渔业及生态渔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蓝色经济与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的SWOT分析,依据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模式选择,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渔业”的创新概念,建立了“海洋生态渔业”的发展理论模型与途径。还提出了创建“禁渔区”或“海洋生态渔业自然保护区”的法规措施等。

曲英晶[7](2013)在《山东荣成牡蛎产业结构与特征初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牡蛎产业结构与特征研究”是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本研究作为其初期探索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理清荣成牡蛎产业的起源及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从牡蛎产业链条中生产、产品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展开,对各个环节企业的结构、特征及各环节间关联性等进行初步研究和系统分析,客观反映出荣成市牡蛎产业的现状;通过对各节点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得出各环节的增值能力及其对整个牡蛎产业发展的贡献;总结荣成牡蛎产业特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产业发展及后续理论研究的相关建议。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政府报告、网络公开数据、各类统计年鉴等数据以及牡蛎产业相关文献,探究荣成牡蛎产业整体概况;采用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选择重点企业入户调查,对典型个案进行参与式观察,综合运用结构式和半结构式访谈(如专家访谈、电话访谈)、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本研究所需的一手资料;运用经济学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进行数据资料处理,以现实数据为基础阐述牡蛎产业演进历程、当前产业特征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产业层面看,育苗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养殖业,当地养殖所需苗种几乎全靠外购,这虽能短期内解决苗种短缺的问题,但外购行为本身就会对当地育苗产业的发展产生冲击,这一矛盾正在延续;养殖产业稳步发展,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为受不可抗自然环境限制的“自然属性”,二为数量多、规模小的“散养格局”,三是技术水平不高且地域差异较大;加工产业日渐壮大,产品类型逐渐多样化,但由于缺少精深加工技术支持,导致整体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附加值产品相对短缺,且对质量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其次,从产业链整体角度看,目前包括育苗、养殖、加工和销售在内的牡蛎主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牡蛎育苗产业是牡蛎产业发展的基础;牡蛎养殖业是带动育苗产业、推动牡蛎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工产业是整个牡蛎产业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水平对牡蛎产业整体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牡蛎产品消费是拉动整个牡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各环节企业之间多是自由性大的市场交易关系,即使有较为固定的买卖对象,也无任何书面或口头合同约束,交易事宜完全由市场供需状况决定,这种完全市场关系的稳定性远不如纵向一体化连接方式,成为产业链得到丰富、完善的阻碍因素之一。最后,从产业监管与自治方面看,政府相关部门为推动牡蛎产业发展已做很多努力,但尚存在一些不足,表现为对牡蛎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牡蛎产业相关标准规范的不健全、监管针对性不强导致监管不力等;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提高养殖者抵御自然及市场风险的能力、规范牡蛎产业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合作社自身发展过程中还需进一步规范。本文进行的创新性探索包括两方面:突破现有理论约束——牡蛎产业结构与特征研究是贝类产业结构与特征研究的一部分,本研究不是以某一种现成理论为基础,而是作为探路者,为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贝类产业结构与特征的基本研究框架服务;尝试全新研究角度——之前关于牡蛎的研究多集中于技术层面的探讨,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则多针对产业间结构,包括不同产业比例、产业结构优化等,而本文所做的是从整体上对具体单一牡蛎产业进行描述性研究,旨在全面、客观地阐述荣成牡蛎产业的结构与特征,为后续探索牡蛎产业内部运行规律、形成机理等工作提供基础。

王颖[8](2010)在《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题。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并成为拉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然而,与蓬勃发展的海洋文化产业的实际相比,当前学术界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仍相对薄弱。因此对海洋文化产业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界定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概念并构建相关的理论体系,有助于加深对海洋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具有理论建设的意义。本选题通过对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的全方位研究,在我国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研究方面开创先河,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深化山东的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可以为当前实施的“海上山东”发展战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为制定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及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具有鲜明的现实作用。研究海洋文化产业首先要对海洋文化产业这个概念给予明晰的界定,并对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产业三对相互关联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海洋文化是一切与海洋有关的文化,是人类与海洋互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具有开放性、开拓性、重商性和海陆交织的特征。海洋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使其本身具有了潜在的市场价值,具备了产业开发的基本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海洋文化的产业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向。本文将海洋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海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本质是海洋文化的产业化。海洋文化产业是由海洋文化和产业化两大要素构成。其中海洋文化是基础性要素,它是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动力;产业化是结构性要素,决定了海洋文化产业的经济构成。海洋文化产业具有涉海性、海陆经济的交织性、内联性以及高风险性的特征。根据产业的内容和性质,按照行业分类法,可以将海洋文化产业划分为海洋旅游文化产业、海洋节庆会展产业、海洋休闲体育产业以及海洋文艺产业四个产业类别。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海洋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所以海洋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中专门提供海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类型,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海洋产业是人类利用和开发海洋、海岸带资源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按照三大产业的分类标准,海洋产业可以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海洋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因此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是有交集的,尤其是海洋旅游文化产业,既属于海洋产业的归类系统,也属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分类范畴。海洋文化产业资源是人们从事海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具有文化和产业双重属性、非消耗性、动态性、区域性、公共性和传承性的主要特征。按照资源禀赋的主题和功能,本文对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进行了重新的整理,提出了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分类体系。该体系将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归纳为海洋自然风光资源、海洋历史人文资源、海洋文学艺术资源、海洋风俗资源、海洋饮食文化资源、海洋生物和生态资源、海洋文化节庆资源以及海洋科技资源和海洋产业资源8个类别,20个亚类以及52个基本类型。这一体系不仅包括有形的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还包括非物质形态的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并将历史的、现在的以及未来可供开发的海洋文化产业资源都划归其中。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就是要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这就从客观上提出了评估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要求。本文根据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特点,以产业化和文化内涵为核心原则,以挖掘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发展潜力为目标,建立了包括资源文化品质、市场、开发条件、资源效用4个一级指标,文化特色、美学特性、市场区位、市场潜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14个二级指标,产业基础状况、居民消费水平等50个三级指标的较为全面的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评估的方法和原则。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必须转化为可供消费的物质形式,同时必须具有市场价值、明晰的产权、投资的增值性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够进入产业开发的环节。在充分认识海洋文化产业资源保护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开发中进行保护,充分发挥政府规制的作用,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对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加以保护。要使丰富的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充分发挥效能,转化为现实的海洋文化产业,在资源的开发中,必须始终强化海洋文化的核心价值。对于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要进行仔细的甄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保证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文化品质。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还应该按照市场化的配置方式,打破地区壁垒,做到统一规划和联合开发。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在保有自身海洋文化特色和民族性的基础上,还应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在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振兴经济,推动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更具有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的宏观战略意义。山东作为海洋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绝大多数的海洋资源类型,且数量众多,分布广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资源竞争力。这构成了山东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基础。对于山东省而言,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可以促进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不仅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更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用产业战略选择的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条件进行研究,得出了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在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基础、文化产业环境、城市化率方面具有优势,而经济主体弱小,缺少大型海洋文化企业,人才缺乏的劣势也非常突出的判断,论证了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应该利用当前优惠的政策扶持,消费市场的日趋旺盛,以及奥运会和全运会的举办带来的良好机遇,积极应对其他沿海省市的竞争,克服海洋文化产品可模仿性强以及业务周期的冲击和影响。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确定了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即以资源为依托,以海洋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核心产业带动模式。在具体的发展措施上。首先应当提高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通过不断强化海洋文化企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建立创新体系,借助高新科技来实现海洋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第二,着力打造海洋文化产业品牌,以实现海洋文化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不断进行品牌的延伸和扩张,实现对品牌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第三,整合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加强区域海洋文化产业联动,发展以海洋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海洋文化产业群,建立区域内部的互动合作发展机制,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第四,要突破制约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的人才瓶颈,就需要积极地吸纳和培育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从政策层面上来说,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创造有利于海洋文化产而言发展的良好环境。这不仅需要政府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化政府职能,还需要通过提供优惠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实现对海洋文化产业的经济扶持。对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需要政府制定宽松的融资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参与,鼓励海洋文化企业通过金融市场来筹措资金。对于海洋文化市场,政府要予以建设和监管,既要促进海洋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繁荣发展,还要依法规范和管理市场的秩序。应当积极地顺应海洋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趋势,出台一系列促进海洋文化产品出口的对外开放政策,不断增强海洋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除了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考量和把握之外,本文还结合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各行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对困扰和制约其发展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客观性和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以更清晰准确地把握产业格局,推动整个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洪超[9](2001)在《海带之乡——荣成市召开海带产销研讨会》文中提出 12月4日—6日,荣成市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召开了海带产销研讨会,邀请30名外地长期经销荣成海带的大户到荣成与生产厂家共同研究探讨加强海带产销合作事宜,共商振兴荣成海带产业大计。海带是荣成市的主要养殖品种,养殖总面积10

陈明宝[10](2011)在《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滩涂是重要的后备国土资源,利用滩涂进行养殖是渔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因此,多年以来,滩涂养殖经营和管理一直是理论界和社会实际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剧,作为后备国土资源的滩涂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沿海滩涂养殖理论研究,尤其是其经营制度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农业/渔业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性。然而,从现有成果来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方法的应用似乎都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其中过分地强调制度静态分析和绩效考量分析,忽视了制度的动态性研究,使人们陷入“建构”的陷阱。另一方面,近些年来老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快,制度研究不断深入,为从整体上把握制度及其演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特别是1998年复杂网络理论出现以后,各学科积极引入该理论,以从整体上把握领域内的相关问题。顺应这种趋势,利用制度经济学最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的演化,并探讨其演化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不仅能为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制度系统演化的研究。据此,论文的逻辑是:从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出发,分别回顾制度演化的两种理路(自发演化和理性设计)以及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复杂网络的制度演化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在这种理论框架的指引下,考察了中国60多年来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变化的内在逻辑,包括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的网络生成方式、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演化路径(自发演化路径和政府干预下的演化路径)以及政府在滩涂海水养殖发展及其经营制度演化中的重要作用。除对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作整体性的考察之外,论文还分析了滩涂海水养殖中的产权制度和历史上出现的几种较为重要的经营制度(家庭经营制度、集体经营制度、合作经营制度),并探讨了各自的演化规律。基于上述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和贡献包括:(1)通过对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的实证分析,得出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网络是由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共同构成的。这些制度主要包括:沿海滩涂养殖中的内在规则,如观念、意识、习俗、渔文化等,国家在管理滩涂海水养殖方面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建立的制度与规范,以及在内在制度和国家管理结合下的生产、流通、分配制度和养殖滩涂的产权制度等。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之间通过嵌入的方式实现相互作用,并通过共同演化的方式推动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的变化。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的演化路径也是两种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渔民群体推动的自发演化和政府干预下的演化相结合。此外,滩涂海水养殖中的财产权制度、家庭经营制度、集体经营制度和合作经营制度也都是在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演化的。(2)60多年来滩涂海水养殖发展中,渔民群体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研究发现,渔民群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推动了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滩涂海水养殖的发展和经营制度的变化。渔民群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是内在制度的重要表现,为此,论文得出,在滩涂海水养殖发展中要以增强渔民群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同时辅以外在化的管理,才能为滩涂海水养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3)滩涂是处于海陆交汇处的特殊资源,它既有土地资源的属性,又有海洋资源的特性。为此,论文提出用复杂产权来解释这一现象。复杂产权是指处于海陆交汇处的滩涂因同时具有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特性,表现出来的土地产权、海洋国有产权以及海洋资源共有产权的特性。这一核心制度的特性决定在实际的滩涂发展中必须以联合产权的方式进行经营。

二、海带之乡——荣成市召开海带产销研讨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带之乡——荣成市召开海带产销研讨会(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民俗与生态资源在海洋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海洋油画”概念的提出
    一、“海洋油画”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二章 海洋民俗资源在海洋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一、海洋民俗的三大类型
        (一) 海洋生产习俗
        (二) 渔家生活习俗
        (三) 海洋信仰与禁忌
    二、海洋生产习俗与信仰—以舟山渔民画为例
        (一) 渔民画题材的应用
        (二) 渔民画造型艺术的应用
        (三) 渔民画色彩特色的应用
    三、渔家生活习俗—以胶东半岛海草房为例
        (一) 海草房所提供的题材价值
        (二) 海草房造型特色的应用
        (三) 海草房色彩变化的应用
第三章 海洋生态资源在海洋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一、以海洋自然景观为例
        (一) 以海洋自然景观为主题
        (二) 以海洋自然景观为背景
    二、以海洋生物为例
        (一) 以海洋生物为主题
        (二) “鱼”元素的应用
    三、海洋生态问题在油画中的表现
        (一) 海洋污染现象的题材性应用
        (二) 海洋生态问题给予创作者的启示
结语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中国近岸大型海藻养殖对海洋酸化的缓解效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海洋酸化现象及其危害
        1.1.1 海水二氧化碳平衡体系
        1.1.2 海洋酸化现象的现状
        1.1.3 海洋酸化现象的危害
    1.2 大型海藻养殖及其环境效益
        1.2.1 我国大型海藻养殖现状
        1.2.2 大型海藻养殖的环境效益
        1.2.3 大型海藻固碳机制及能力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区域与藻种选择
        2.1.1 威海俚岛——海带养殖区
        2.1.2 舟山佛渡——坛紫菜养殖区
        2.1.3 汕头南澳——龙须菜养殖区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1 化学试剂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原位监测指标
        2.3.2 总碱度的测定
        2.3.3 碳酸钙饱和度Ω和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_2的计算
        2.3.4 海-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FCO_2的计算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海带养殖对海洋酸化的缓解效用
    3.1 实验设计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4 坛紫菜养殖对海洋酸化的缓解效用
    4.1 实验设计
    4.2 实验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5 龙须菜养殖对海洋酸化的缓解效用
    5.1 实验设计
    5.2 实验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6 三种大型海藻缓解海洋酸化的效用对比
    6.1 APH及△PCO_2对比
    6.2 大型海藻固碳量估算
7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渔村的关注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一、特点
        二、经验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后记

(4)私募股权投资的估值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论文架构
第二章 私募股权投资估值的意义
    2.1 相关概念概述
    2.2 估值对私募股权投资的价值分析
    2.3 国私募股权发展现状
第三章 私募股权投资估值方法概述
    3.1 传统私募股权投资估值方法
    3.2 反传统私募股权投资估值方法
    3.3 不同估值方法的优劣
    3.4 论文关于私募股权投资估值的思路
第四章 私募股权非财务指标分析
    4.1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4.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4.3 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估值分析
第五章 私募股权财务指标分析
    5.1 基本财务数据分析及预测
    5.2 财务指标对企业估值分析
    5.3 估值结果对比分析
第六章 财务指标分析与非财务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中国沿海先秦贝丘遗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一、对象的界定
    二、对象的时空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贝丘遗址是遗址类型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二、史前农业文化研究中被忽略的渔猎研究
    三、从贝丘遗址考察早期中国的渔猎经济因素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第四节 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相关学科的研究
    二、本文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注释 第二章 贝丘遗址
第一节 遗址分布
    一、空间分布
    二、时间分布
第二节 贝丘遗址分类
    一、贝丘遗址分类标准
    二、贝丘遗址的类型
第三节 小结
注释 第三章 贝丘遗迹
第一节 居址
    一、天然洞穴
    二、房址及建筑痕迹
    三、居址反映的流动性和定居性
第二节 墓葬
    一、考古发现
    二、墓葬及其问题
    三、人骨反映的贝丘人饮食结构
第三节 用火遗迹和特殊遗迹
    一、用火遗迹
    二、特殊遗迹
第四节 聚落形态
    一、贝丘聚落的区域特征
    二、贝丘聚落的演变
第五节 小结
注释 第四章 贝丘遗物
第一节 自然遗物
    一、动物遗骸
    二、植物遗存
第二节 人工遗物
    一、人工遗物的分类
    二、农业和渔猎工具
第三节 贝类采集、加工和蚌器
    一、采贝方式及工具
    二、贝类加工及工具
    三、蚌器
第四节 小结
注释 第五章 贝丘经济
第一节 贝丘经济
    一、贝丘经济分类标准
    二、渔猎采集模式
    三、亦渔亦农模式
    四、农业模式
第二节 贝丘经济的演变
    一、贝丘经济的变化
    二、变化的原因
第三节 沿海经济与贝丘经济
第四节 小结
注释 第六章 结论:从贝丘遗址到我国沿海半月形文化带
一、我国先秦沿海贝丘遗址及其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先秦沿海贝丘经济在先秦经济中的地位
三、中国先秦时期的沿海半月形文化带
注释 附表一 附表二 参考文献 附录
注释 后记

(6)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框图
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的发展概况
    2.1 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地位
        2.1.1 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
        2.1.2 海洋渔业的产业地位
    2.2 海洋渔业的科技研发与生态需求
        2.2.1 科技研发的基础
        2.2.2 生态发展的需求
3 海洋生态渔业的相关理论与发展必然
    3.1 海洋生态渔业的概念及内涵与外延
        3.1.1 概念的提出
        3.1.2 内涵与外延
    3.2 海洋生态渔业的研究理论与发展必然
        3.2.1 系统研究的基本理论
        3.2.2 蓝色经济的发展必然
4 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
    4.1 发展优势
        4.1.1 海洋资源丰富
        4.1.2 区位优势突出
        4.1.3 产业优势明显
        4.1.4 科研力量集中
    4.2 发展劣势
        4.2.1 生态渔业发展意识不强
        4.2.2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落后
        4.2.3 渔政管理分散规划滞后
        4.2.4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4.3 发展机遇
        4.3.1 国际市场广阔
        4.3.2 国家战略支持
        4.3.3 地方政策扶持
        4.3.4 消费市场需求
    4.4 发展威胁
        4.4.1 填海造地侵吞水域
        4.4.2 近海生态环境破坏
        4.4.3 区域经济竞争激烈
        4.4.4 邻海可捕渔场萎缩
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目标与模式
    5.1 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目标体系
    5.2 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判别基准
    5.3 海洋生态渔业生产的模式选择
        5.3.1 自然型生产模式
        5.3.2 集约型生产模式
        5.3.3 低投入型生产模式
        5.3.4 高科技型生产模式
    5.4 海洋渔业组织运作的模式分析
        5.4.1 龙头企业带动型
        5.4.2 政府引导扶持型
        5.4.3 生态基地示范型
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6.1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思路更新与方式创新
        6.1.1 更新海洋渔业的发展思路
        6.1.2 创新海洋渔业的发展方式
    6.2 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6.2.1 产业的结构调整
        6.2.2 产业的优化升级
    6.3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体制建设
        6.3.1 借鉴完善管理制度
        6.3.2 强化科技先导机制
        6.3.3 创建生态补偿制度
        6.3.4 构建市场发展体系
        6.3.5 创新生产经营形式
        6.3.6 建立生态环保体系
    6.4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对策建议
        6.4.1 降低近海捕捞强度
        6.4.2 发展远洋捕捞渔业
        6.4.3 完善休渔禁渔制度
        6.4.4 实施海洋生态养殖
        6.4.5 提高从业渔民素质
        6.4.6 建立科海示范基地
        6.4.7 修复近海渔业资源
        6.4.8 建设海洋蓝色粮仓
        6.4.9 发展滨海休闲渔业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创新与不足
    7.3 研究展望
8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7)山东荣成牡蛎产业结构与特征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介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标
    1.5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1.5.1 论文结构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2. 荣成牡蛎产业发展简介
    2.1 牡蛎简介
        2.1.1 形态特征
        2.1.2 生活习性
        2.1.3 繁殖习性
        2.1.4 经济价值
    2.2 世界及中国牡蛎产业概况
        2.2.1 世界牡蛎产业概况
        2.2.2 中国牡蛎产业概况
    2.3 荣成牡蛎产业发展历程
3. 荣成牡蛎产业结构
    3.1 产业规模
        3.1.1 苗种培育
        3.1.2 海水养殖
        3.1.3 成贝加工
    3.2 空间分布
        3.2.1 育苗企业
        3.2.2 养殖企业
        3.2.3 加工企业
    3.3 生产技术
        3.3.1 育苗技术
        3.3.2 养殖技术
        3.3.3 加工技术
    3.4 市场分析
        3.4.1 产品结构
        3.4.2 销售渠道
        3.4.3 市场价格
    3.5 成本收益分析
        3.5.1 成本构成
        3.5.2 投入产出比
    3.6 产业链分析
        3.6.1 牡蛎产业链构成
        3.6.2 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
    3.7 风险构成
        3.7.1 自然风险
        3.7.2 社会风险
    3.8 治理结构
        3.8.1 合作社自治
        3.8.2 法律法规
        3.8.3 政府扶持与监管
4. 典型案例分析-R牡蛎养殖场
    4.1 发展历程
    4.2 产出规模
    4.3 生产技术
    4.4 市场分析
        4.4.1 产品类型及销售渠道
        4.4.2 市场知名度
    4.5 成本收益分析
        4.5.1 成本构成情况
        4.5.2 收益构成情况
        4.5.3 投入产出情况对比
    4.6 组织结构
        4.6.1 人员组成
        4.6.2 内部组织形式
        4.6.3 外部关联形式
    4.7 小结
5. 荣成牡蛎产业特征
    5.1 育苗产业特征——育苗企业亏损,外购占据主导
    5.2 养殖产业特征
    5.3 加工产业特征——深加工待提高,质量需受重视
    5.4 政府监管特征——思想认识不足,监管针对性差
    5.5 行业自治特征——合作社待发展,行业协会待建
6. 关于牡蛎产业发展的建议、研究不足与展望
    6.1 关于牡蛎产业发展的建议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8)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选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思路、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难点和有待改进的方面
第一章 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
    第一节 海洋文化
        一、关于中国海洋文化传统的反思
        二、海洋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三、山东海洋文化的历史轨迹和特征
    第二节 海洋文化产业的理论建构
        一、海洋文化产业的涵义
        二、海洋文化产业的特征
        三、海洋文化产业的分类
    第三节 海洋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联系
        一、海洋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
        二、海洋产业与海洋文化产业
    第四节 海洋文化产业兴起的必然性
        一、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
        二、文化产业拉动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刺激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五节 海洋文化产业相关研究
        一、关于海洋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述评
        二、学术史评判
第二章 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对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科学认识
        一、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定义
        二、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特征
    第二节 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类型
        一、海洋自然风光资源
        二、海洋人文景观资源
        三、海洋文学艺术资源
        四、海洋风俗资源
        五、海洋饮食文化资源
        六、海洋生物和生态资源
        七、海洋文化节庆资源
        八、海洋科技资源和海洋产业资源
    第三节 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评估
        一、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评估内容
        二、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三、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评估方法
        四、海洋文化产业资源评估要义
    第四节 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条件
        二、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保护
        三、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章 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分析
    第一节 山东海洋文化产业资源概述
    第二节 山东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特征
        一、山东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文化特色
        二、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区域差异
        三、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稀缺程度
        四、海洋产业资源的保存状况
        五、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的组合性
第四章 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
    第一节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与海洋文化产业
        一、我国海洋战略的重要性
        二、海洋文化产业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提供产业支撑
        三、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构筑海洋战略的文化平台
    第二节 山东产业结构升级与文化产业
        一、山东省产业结构状况
        二、文化产业在山东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
    第三节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海洋文化产业
        一、打造蓝色半岛经济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二、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第四节 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兴起的背景
        二、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三、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在全国海洋文化产业中的定位
第五章 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第一节 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机会(Opportunity)
        四、威胁(Threat)
    第二节 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一、以海洋文化产业资源为依托模式
        二、以海洋旅游文化产业为核心产业的带动模式
    第三节 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一、创新战略
        二、品牌战略
        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四、人才战略
    第四节 政策保障体系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二、实行经济扶持政策
        三、开拓投融资政策
        四、完善市场管理政策
        五、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第六章 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各行业发展策略
    第一节 海洋旅游文化产业
        一、山东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发展策略分析
    第二节 海洋节庆会展产业
        一、海洋节庆会展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山东海洋节庆会展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发展对策及建议
    第三节 海洋休闲体育产业
        一、海洋休闲体育产业的定义和功能
        二、山东海洋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条件
        三、加快海洋休闲体育产业的开发策略
    第四节 海洋文艺产业
        一、海洋文艺产业的发展成效
        二、海洋文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发展思路与对策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0.1.3 研究的意义
    0.2 相关研究评述
        0.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0.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0.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思路
        0.3.3 研究方法
    0.4 论文的主要贡献
1.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演化分析的基础
    1.1 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1.1.1 制度的博弈论诠释
        1.1.2 制度演化的两种分析思路及其融合
        1.1.3 财产权利与产权制度
    1.2 制度的复杂系统和复杂网络解释
        1.2.1 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理论
        1.2.2 制度:为什么是一个复杂网络?
    1.3 基于复杂网络的制度演化研究的理论框架
        1.3.1 制度网络的发生学考察
        1.3.2 制度网络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1.3.3 制度网络演化的路径分析
2.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的特殊性及演变过程
    2.1 沿海滩涂养殖及经营制度的特殊性
        2.1.1 沿海滩涂、沿海滩涂养殖及特殊性
        2.1.2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的一般性界定与网络表达
        2.1.3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基于网络的分类
    2.2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的演变过程
        2.2.1 合作化经营时期(1949—1956 年)
        2.2.2 集体统一经营时期(1957—1977 年)
        2.2.3 承包经营时期(1978-1991)
        2.2.4 多种经营制度并存时期(1992 年至今)
3.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的网络生成与演化动力
    3.1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网络的生成机制
        3.1.1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内在规则的存在形式及网络生成
        3.1.2 政府管理沿海滩涂养殖的方式
        3.1.3 内在规则与政府管理的相互嵌入
        3.1.4 内部规则与外部管理的共同演化
        3.1.5 制度网络多样性及其解释
    3.2 渔民群体的认知、创新与制度选择
        3.2.1 渔民群体认知、学习能力对制度演化的作用
        3.2.2 渔民群体的认知、学习能力的来源
        3.2.3 内在规则和外在管理结合下的制度选择
    3.3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网络演化的外部影响因素
        3.3.1 渐进式改革的影响
        3.3.2 制度环境变化的约束作用
        3.3.3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引致
        3.3.4 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
4.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演化的路径
    4.1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演化路径的特征
        4.1.1 制度的自发演化与强制推行相结合
        4.1.2 制度由个体向群体的复制与扩散
        4.1.3 制度网络演化的效率由低到高递进
    4.2 渔民群体推动制度演化的经济学解释
        4.2.1 渔民群体推动下的制度演化路径的一般性描述
        4.2.2 渔民群体推动下的路径分析
    4.3 政府参与下的制度演化路径分析
        4.3.1 政府和渔民群体的网络关系表达
        4.3.2 政府干预下的演化路径的经济学解释
        4.3.3 政府在制度演化不同阶段的作用
        4.3.4 渔业组织之间的冲突:基于制度网络的分析
        4.3.5 渔民群体的利益表达:基于制度网络主体地位的分析
    4.4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网络演化的效率
        4.4.1 演化的效率及其衡量
        4.4.2 演化低效率的突破:基于核心制度和非核心制度的分析
5. 财产权利、网络演化与制度互补
    5.1 沿海滩涂养殖财产制度与网络演化
        5.1.1 沿海滩涂养殖财产制度的简要讨论
        5.1.2 沿海滩涂养殖财产权利的演化过程:一个历史截面的分析
        5.1.3 沿海滩涂养殖财产权利的演化规律
    5.2 沿海滩涂养殖财产权制度演化与经济绩效
        5.2.1 私有产权对沿海滩涂养殖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5.2.2 集体产权与沿海滩涂养殖的经济效率
        5.2.3 公有产权下权利分离与沿海滩涂养殖的经济效率
    5.3 财产权利、制度互补与沿海滩涂养殖发展
        5.3.1 沿海滩涂养殖财产权利冲突的现实表现
        5.3.2 沿海滩涂养殖财产权利:一种复杂产权的分析
        5.3.3 制度互补与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演化
6. 沿海滩涂养殖不同经营制度的演化分析
    6.1 家庭经营制度演化分析
        6.1.1 家庭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6.1.2 家庭经营制度演化:自发到强制扩散的过程
        6.1.3 家庭经营制度的内部结构与网络关系
        6.1.4 家庭经营制度的经济效率分析
    6.2 集体经营制度演化分析
        6.2.1 集体经营制度的发展脉络
        6.2.2 集体统一经营:一种强制实施的制度?
        6.2.3 集体经营制度的网络效率分析
    6.3 合作经营制度演化分析
        6.3.1 合作经营制度的演化过程与特征
        6.3.2 分工发展、专业化与合作经营
        6.3.3 合作经营具体形式简要分析
    6.4 不同经营制度的比较:基于演化的视角
        6.4.1 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6.4.2 渔民利益的保护与实现
7.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的演化趋势及其路径实现
    7.1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演化的方向性判断
    7.2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演化的方向—联合经营
        7.2.1 沿海滩涂养殖联合经营的内涵
        7.2.2 沿海滩涂养殖联合财产权利组合与路径实现
    7.3 沿海滩涂养殖联合经营的实现形式
    7.4 联合经营的网络管理与困难
        7.4.1 沿海滩涂养殖联合经营网络管理的内涵与形式
        7.4.2 沿海滩涂养殖联合经营网络管理的困难
    7.5 沿海滩涂养殖联合经营网络管理的实现路径
        7.5.1 沿海滩涂养殖经营主体的发育和完善
        7.5.2 网络内在制度的管理
        7.5.3 网络外在制度的管理
        7.5.4 充分的竞争和避免垄断
8. 结论、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
    8.3 研究展望与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海带之乡——荣成市召开海带产销研讨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洋民俗与生态资源在海洋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性研究[D]. 边淑倩. 山东大学, 2021(02)
  • [2]中国近岸大型海藻养殖对海洋酸化的缓解效用研究[D]. 于琰. 浙江大学, 2018(12)
  • [3]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D]. 刘泓泉. 苏州大学, 2016(06)
  • [4]私募股权投资的估值问题研究[D]. 林德刚. 山东大学, 2014(04)
  • [5]中国沿海先秦贝丘遗址研究[D]. 赵荦. 复旦大学, 2014(12)
  • [6]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D]. 王夕源.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7]山东荣成牡蛎产业结构与特征初步研究[D]. 曲英晶.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8]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研究[D]. 王颖. 山东大学, 2010(09)
  • [9]海带之乡——荣成市召开海带产销研讨会[J]. 洪超. 现代渔业信息, 2001(01)
  • [10]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演化研究[D]. 陈明宝.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2)

标签:;  ;  ;  ;  ;  

海带之乡——荣成市召开海带产销研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