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分析

高校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分析

一、普通高校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蒋啸宇[1](2021)在《长沙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郑航航[2](2020)在《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中国青少年健康、强健的身心体魄和意志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依靠。青少年运动的开展,历来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如何推动青少年运动工作,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增强青少年健康,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是未来青少年运动的重心之一。青少年健康、身体强壮,坚韧的意志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发展、家庭幸福和睦的重要标志。然而,根据我国学生体质测试的官方资料,二十年来我国的学生连续几年体质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由此,本文从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测量数据入手,分析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现研究成果提出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路径。本文以山东省内的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鲁东大学等5所高校学生近5年的体测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体质测量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学生近5年来体质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高校学生体质的因素,提出了“四驱一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新路径,促进青少年健康提供动力。结论: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近五年的体质状况有止降回升的趋势。学生身体形态,尤其是身高体重的指数在逐步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指数也有所改善。影响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学生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对体育影响健康的认知程度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等问题;客观主要受到体质健康政策,社会体育运动推广度,学校体育开展度、重视度以及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建议:政府推进学生有效参与体质健康政策,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法律性,增强地方政府、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执行力,发挥体质健康政策的引导作用;社区加强媒体的社会监督责任、借助社会体育组织力量支持高校体育发展、建立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学校构建高校智慧体育健身平台、体育教师依据学生体质测量状况调整课堂内容、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实施、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家庭内提高父母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可、改变家庭体育活动环境;学生主动形成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其中政府构建主题框架、社会起到协调促进作用、学校深化发展、家庭完善促进、学生主体提升参与意愿;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起驱动作用,学会主体主动参与的“四驱一动”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模式,五方联和协同发展,才能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进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于甲青[3](2020)在《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体育参与行为的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饱受各大高校的密切关注,“积极参与运动能够增进和维持人的身体、心理健康”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行为对其体质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只有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才可以将其身体素质提高。而且,满足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先发条件,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若是忽视了学生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可能就会影响到体育参与行为。本研究通过《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体育参与行为调查问卷》,对南京地区大学生的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体育参与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大学生的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得到二者之间的关联程度,以进一步证实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是否会对其体育参与行为产生影响。在寻求满足南京地区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的策略同时,综合提出培养大学生良好参与体育行为的策略,激发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中。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南京地区部分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在校本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问卷980份,有效问卷933份,问卷回收率是98.00%,问卷有效率是95.20%,得到南京地区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体育参与行为调查数据,最后得到以下结论:(1)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各维度的平均值水平均比理论均值高,且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对稳定,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学校相关体育部门应注重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差异问题。(2)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运动量普遍在小运动量范围内,学校及相关部门应该着重缩小大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的差异,尤其是运动量差异。(3)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仅对运动量及各维度产生正向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大学生的体育胜任需要满足,应该首要考虑满足大学生的体育胜任需要,同时兼顾其体育自主需要、体育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本研究为帮助南京地区大学生提高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度、养成良好的体育参与行为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1)注重处理大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的差异,帮助大学生缩小运动量差异。(2)形成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学校为后盾、家庭为辅助的体育活动优势群体,共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参与行为。(3)首要注重大学生体育胜任需要的满足,提高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度,落实增加大学生运动量。

任虹[4](2020)在《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选项课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主流,体育选项课模式的初衷在于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实际情况中,大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仍有所欠缺,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课动机和满意度等进行调查,了解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开展状况,从而使其开展的更加顺利,科学有效,同时为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施行和转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的课程设置与选课方式均存在一定问题,导致部分学生未成功选修到自己心仪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情感与选课态度较为积极,但对体育选项课的认知存有一定程度的缺失,缺乏必要的选课指导。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结构由五个因子构成,分别为:“发展技能、增强社会适应”,“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展现自我、引起他人注意”,“兴趣爱好,教学环境魅力”,“他人影响、接受家人建议”,整体来看学生选修体育选项课的动机在兴趣爱好与教学环境的动机强度表现最强,其次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获得技能,实现价值以及社交需求等动机,对于为展现自我,引起他人注意或受他人影响而选修的动机较弱。男、女生在“自身擅长选修运动项目”与“任课教师教学能力与个人魅力”动机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他选修动机均无显着性差异。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上课学习氛围、体育选项课教学效果较为满意,在体育选项课课程设置、体育选项课时数、体育运动设施、体育选项课考核方式方面平均分值未达到满意程度(4分)。从选课结果来看,未成功选上心仪课程及选课态度不积极的学生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实际开设的课程不够全面,课程时数较少,缺少必要的理论与实践课程.部分运动设施老旧,存在安全隐患.教师考核方式有待优化。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因子“发展技能,增强社会适应”,“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展现自我,引起他人注意”,“兴趣爱好,教学环境魅力”,均与学生满意度程显着性正相关,因而一定程度上,激发与培养此类动机,学生满意度也将相应提升,而选修动机因子“他人影响,接受家人建议”,与学生满意度无显着性相关。

高昌慧[5](2020)在《信阳市普通高校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4年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高校中学生“体测”挂科竟成了常态。为此,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生“体测”不合格者不能毕业。可见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本文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对四所高校的体育社团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研究。制作了并发放了《信阳市普通高校参加体育社团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情况调查问卷》和《信阳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情况调查问卷》,分别收到有效问卷1971份和2007份。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信阳市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建设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健全,社团指导老师配备和监管不严,社团经费来源单一、学校支持力度有待提高等,影响体育社团的有效运营和社团作用的有效发挥。(2)信阳市普通高校学生健康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有58.1%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满意。社团学生整体对健康认识和健康满意度水平比非社团学生要高。(3)信阳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单一,88.6%的学生以自己锻炼为主。体育锻炼时间偏短,每次锻炼时长在30分钟以上的占26.2%。体育锻炼频率不高,一周锻炼3次以上的只有50.6%。(4)社团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好于非体育社团学生。社团学生中,能够坚持经常性锻炼的约占85.4%。非社团学生中,能够坚持经常性锻炼的约占56.78%。(5)体育消费类型以购买体育运动服饰为主,体育消费水平大多处于500元以下。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稍高于女生,社团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略高于非社团学生。(6)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团学生的锻炼频率在每周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学生比例远高于非社团学生,而且锻炼频率和时间随着加入社团时间的增加而逐年增加。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建议:一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二是完善体育社团制度建设,提高体育社团的管理水平;三是拓宽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四是打造体育社团文化特色,弘扬体育精神文化。

闫卓敏[6](2020)在《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自主支持感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 ——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视力合格率不高、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等问题反映出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得到普遍认可,为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针对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这一问题,充分考虑大学生所处环境和其参与体育锻炼间的相互影响,探索大学生自主支持感与锻炼行为间的关系,并检验基本心理需要是否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通过调查山东省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锻炼过程中的自主支持感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分析自主支持感、基本心理需要及体育锻炼行为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支持感水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以及体育锻炼行为得分均高于理论中值,处于中间水平。(2)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及分维度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在性别、专业、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上不存在差异。自主支持感及分维度在年级上存在差异,自主支持感及信息氛围支持感和健身情境支持感在性别上存在差异,信息氛围支持感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存在差异。体育锻炼行为及分维度在性别、专业上存在差异,锻炼频率在年级上存在差异,但体育锻炼行为在生源地和家庭经济状况上不存在显着差异。(3)大学生自主支持感、基本心理需要和体育锻炼行为两两之间呈正相关。自主支持感对基本心理需要及体育锻炼行为有正向影响,基本心理需要对体育锻炼行为有正向影响。(4)自主支持感和基本心理需要均可正向预测体育锻炼行为,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基本心理需要在自主支持感及体育锻炼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在自主支持感分维度信息氛围支持感与体育锻炼行为、健身情境支持感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在制度设施支持感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并提出相应建议:(1)强化大学生“课堂+课余”体育锻炼督促管理,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切有利条件。(2)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3)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引导大学生科学锻炼,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陈双庆[7](2019)在《生态学视角下长沙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生态体育意识的提升和大学生身体锻炼需求的增长,使得生态体育的深入研究和推广成为高校体育研究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从生态学视角切入,采用文献资料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对长沙市10所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展开研究。通过了解长沙市各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特征,挖掘当前长沙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中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发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理结构、历史文化等因素都会对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发现尽管长沙市高校在开展生态体育锻炼时具备一定的地理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优势,但仍存在少数学生生态体育锻炼认知水平不够,部分高校对于课外生态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强,校园生态体育锻炼环境不够完善,生态体育锻炼推广模式单一且影响力度后劲不足,未能形成生态体育系统建设的长效机制等问题急需解决。最后利用生态学原则就如何将传统的体育锻炼模式与绿色生态文明创建相融合,打破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生态学研究的思想僵局,培养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安全意识,改善长沙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王瑞[8](2019)在《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共体育选项课是学校同时开设多种不同的体育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允许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授课教师,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需求的新课程,是发展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选课学生进行重新组合,打破原有班级制度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发现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之对应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公共体育选项课的发展。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和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师范大学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身体形态基本处于正常水平,身体素质达标率较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定期参加体育锻炼,能合理看待比赛过程和结果,客观评价体育赛事。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效果较好,并且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在运动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谐的竞争、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人际互动能力。但同时也存在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社会体格焦虑度,速度素质明显低于其他身体素质水平,运动技能仍有待提高的现象。2.通过有序多变量Logsitic回归分析得出,被调查学生认为对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具有显着影响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课程项目、场地器材、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教师性格、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课堂氛围的把控、师生关系、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学生身体形态、学生学习态度、学生锻炼意志、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运动技能掌握程度、选择课程的态度、锻炼同伴。3.本研究发现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课程安排不能与学生兴趣爱好一致、场地器材设施未能满足学生需求、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师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考核评价方法不够成熟、部分师生关系处理不和谐、学生选择公共体育选项课项目时目的性不明确、学生避重就轻、择善而从的选课心理表现明显、部分学生存在从心理上排斥公共体育选项课的现象、学生未能选到自己喜欢的选项课课程的客观原因较为突出、学生参加集体体育锻炼活动的情况相对较少、多方面因素制约学生课后进行选项课项目练习。4.针对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除了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教师要科学地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灌输长期坚持参加锻炼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整体培养外,教师还要注意具有潜力的学生。学校应注重改革创新,引进或开发多种新兴项目,增设多种优势项目;科学运用运动场,注重日常维护和更新运动器材;优化校园网络,完善学生选课系统;加强教师的再培训,确保教师能够及时接受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更科学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课程项目;充分利用社团组织效应,激活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马浩然[9](2018)在《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我控制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良好的社会适应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自我控制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哪种方式对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最有效仍值得探讨。体育锻炼是提高人们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过去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体育锻炼能否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以及什么样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最有效果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本研究以河南省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梁德清等人改编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及谢东杰等人修订的《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对上述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的现状,分析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的相关性,探讨体育锻炼不同强度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差异,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身心的健康,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为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普通高校学生的平均体育锻炼运动量处于中等水平,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且存在明显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体育锻炼量上有明显的差异性,体育锻炼量文科平均分明显低于理科,大一大三学生体育锻炼量比大二大四学生高,且差异性显着。普通高校学生自我控制的平均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女大学生在自我控制总分上高于男生,且差异显着,女生在各个维度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并且在低延时满足维度与问题解决维度得分方面与男生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女生在冲动性维度、易分心维度和未来时间观维度得分虽然高于男生但并没有达到显着水平;文科生的自我控制总分和各个纬度得分均小于与理科生的得分,文科生的自我控制总分与理科生的自我控制总分存在显着的差异性,文科生自我控制各个纬度得分与理科生得分都存在显着的差异性;自我控制总分上大四学生与大一学生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性,大四学生明显比大一学生得分高,大四学生自我控制得分与大二学生自我控制得分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性,大四学生明显比大二学生得分高。普通高校学生自我控制总分以及锻炼运动总量之间存在非常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能力存在线性关系,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更好的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刘雅婷[10](2018)在《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研究》文中指出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一份子,他们的体质健康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势必会有很大影响。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的体育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出存在于此类女大学生体育健康生活方式中的问题,以及影响此类学生形成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最终得出如何才能改善、强化和完善弱势女大学生的体育健康生活方式。这能使学生端正自我认知的态度,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对自我体育健康生活制定合适计划并养成个人的体育健康生活方式;它来源于本人对于弱势女大学生各不相同的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入研究分析,相关事实及理论依据也均为本人研究本文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创建者和接班人,此类弱势女大学生更应该要能培养适合自己的健康、自律、发展而科学的体育健康生活方式,这也将在她们大学生涯、成长过程直到耄耋之年都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也将对社会发展起到杠杆意义。研究结论为:(1)弱势女大学生的基本类型中,体质虚弱占了很大的比重,是总人数的75%。健康意识、体育态度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有较为全面、正确的健康观。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防治疾病。(2)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对于体育健康性的认知还是不错的。在体育锻炼的项目方面,她们最喜爱的是慢跑、散步,有206人将它选为第一选择、159人选为第二选择、75人选为第三选择;其次就是三小球,较多偏向于隔网非身体接触性运动项目。对于体育的兴趣不太高,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处于随意的状态。(3)在体育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的选择上,比较倾向于运动时间短、频率低、强度小的运动项目。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上有49%的学生是选择独自进行锻炼。在锻炼时间的选择上主要以傍晚为主,达到了总人数的30%;空间上有76%的学生以校内体育场、馆为主。(4)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在体育类项目上的花费主要在于运动服、锻炼器械和运动报刊杂志,其金额分别达到了 60%和30%,然而她们对体育信息的关注较少,主要从上网或看电视来获取信息,达到了 86%;获取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休闲娱乐,并没有主动获取对自己身体有力的信息去提高身体健康的意识。(5)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普遍的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体育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都有不规律定点饮食、休息时长不够且睡眠质量较低、运动前热身不当、运动项目无规划等问题。还有51%的弱势女大学生因为生理期而拒绝在此期间进行体育活动。(6)促使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组成因素复杂:其一是自身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缺乏坚持的毅力。其二是学校要求强化理论课教学,培养弱势女大学生体育意识;要求着力培养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爱好、创建大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浓厚氛围,从而努力推动弱势女大学生多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强化弱势女大学生的运动经历,养成良好的体育态度;成长环境中没有加强学生对体育活动正确认识和科学的看法;创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为体育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三是国家、社会方面上下发的文件措施不能落实以及监管力度不高。

二、普通高校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通高校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新旧《标准》对比
    2.2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现状
    2.3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访谈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比较分析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五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与讨论
    4.1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BMI分析
        4.1.1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不同年份BMI对比分析
        4.1.2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不同学校BMI对比分析
    4.2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肺活量综合分析
    4.3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身体素质综合分析
        4.3.1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跳远数据综合分析
        4.3.2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坐位体前屈数据综合分析
        4.3.3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数据综合分析
        4.3.4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50米跑数据综合分析
        4.3.5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耐力跑数据综合分析
5 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内在影响因素
        5.1.1 不均衡的饮食结构和不规律的作息习惯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消极影响
        5.1.2 高校学生对体育影响健康的认知程度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成正比
        5.1.3 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不足
        5.1.4 其他网络娱乐活动占据高校学生太多课余时间
    5.2 外在影响因素分析
        5.2.1 政策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反思
        5.2.2 社会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反思
        5.2.3 学校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反思
        5.2.4 家庭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反思
6 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四驱一动”协同发展探究
    6.1 “四驱一动”协同发展模式机理
    6.2 政府构建学生体质提升“四驱一动”协同发展基础
        6.2.1 推进学生有效参与体质健康政策
        6.2.2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法律性
        6.2.3 增强地方政府、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执行力
        6.2.4 发挥体质健康政策的引导作用
    6.3 社会协调构建学生体质提升“四驱一动”协同发展关系
        6.3.1 加强媒体的社会监督责任
        6.3.2 借助社会体育组织力量支持高校体育发展
        6.3.3 建立社区体育文化氛围
    6.4 学校推动学生体质提升“四驱一动”协同发展深化
        6.4.1 构建高校智慧体育健身平台
        6.4.2 体育教师依据学生体质测量状况调整课堂内容
        6.4.3 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实施
        6.4.4 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6.5 家庭完善构建学生体质提升“四驱一动”协同发展结构
        6.5.1 提高父母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可
        6.5.2 改变家庭体育活动环境
    6.6 学生主动行为改善自身体质健康
        6.6.1 学生主动调整自身饮食结构为营养均衡型
        6.6.2 学生主动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6.6.3 学生主动形成健康的体育价值观
        6.6.4 学生主动减少网络娱乐时间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与不足
8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体育参与行为的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需要关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1.1.2 需要厘清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体育参与行为的关系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有关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2.1.1 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概念的界定
        2.1.2 基本心理需要的有关理论
        2.1.3 有关测量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度的工具
        2.1.4 有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研究
        2.1.5 有关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研究
    2.2 有关体育参与行为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2.2.1 体育参与行为概念的界定
        2.2.2 有关体育参与行为及其衡量标准的研究
    2.3 有关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体育参与行为的研究
    2.4 与以往研究异同及问题的提出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基本特征
        4.1.1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总体特征
        4.1.2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性别特征
        4.1.3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年级特征
        4.1.4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专业特征
    4.2 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基本特征
        4.2.1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总体特征
        4.2.2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性别特征
        4.2.3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年级特征
        4.2.4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专业特征
    4.3 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体育参与行为的关系
        4.3.1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参与项目的关系
        4.3.2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组织形式的关系
        4.3.3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运动量的关系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特征
        5.1.2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特征
        5.1.3 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体育参与行为的关系
    5.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国内高校体育选项课开展情况研究现状
        1.4.3 国外关于体育选项课的研究现状
        1.4.4 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的相关情况调查
        3.1.1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3.1.2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选课方式调查分析
        3.1.3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师资队伍调查分析
        3.1.4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考核方式调查分析
        3.1.5 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选项课场地设施调查分析
    3.2 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态度情况调查
        3.2.1 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认知分析
        3.2.2 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情感分析
        3.2.3 学生的选课行为分析
    3.3 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分析
        3.3.1 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结构及因子命名
        3.3.2 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的整体分析
        3.3.3 不同性别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的差异性比较
        3.3.4 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整体满意度分析
        3.3.5 学生对体育选项课满意度的具体分析
        3.3.6 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与满意度相关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5)信阳市普通高校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信阳市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3.1.1 学生选择体育项目分布情况
        3.1.2 体育社团人员组成
        3.1.3 社团建设情况
        3.1.4 学生加入体育社团的动机
        3.1.5 社团学生的体验
    3.2 信阳市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相关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3.2.1 健康认知
        3.2.2 体育锻炼态度
        3.2.3 体育消费情况
        3.2.4 体育锻炼频率、时长、强度
        3.2.5 体育活动方式
    3.3 社团学生和非社团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相关影响因素的比较
        3.3.1 健康认知
        3.3.2 体育锻炼态度
        3.3.3 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和锻炼强度
        3.3.4 体育消费
    3.4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分析
        3.4.1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3.4.2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
        3.4.3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的影响
        3.4.4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影响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4.2.2 完善体育社团制度建设,提高体育社团的管理水平
        4.2.3.拓宽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4.2.4 打造体育社团文化特色,弘扬体育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自主支持感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 ——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大学生体质下降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1.1.2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状况亟待改善
        1.1.3 自我决定理论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供指导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自我决定理论
        2.1.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体育锻炼行为
        2.2.2 自主支持感
        2.2.3 基本心理需要
3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3.1 体育锻炼行为相关研究
    3.2 自主支持感的相关研究
    3.3 基本心理需要的相关研究
    3.4 体育锻炼行为、自主支持感及基本心理需要间的关系
    3.5 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
    3.6 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
        3.6.1 研究假设
        3.6.2 理论模型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数理统计法
        4.2.4 逻辑分析法
5 研究结果
    5.1 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主要情况
        5.1.1 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的总体情况
        5.1.2 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5.2 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自主支持感主要情况
        5.2.1 大学生自主支持感的总体情况
        5.2.2 大学生自主支持感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5.3 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主要情况
        5.3.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总体情况
        5.3.2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5.4 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支持感、体育锻炼行为的两两相关分析
        5.4.1 自主支持感与基本心理需要的相关关系
        5.4.2 基本心理需要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关系
        5.4.3 自主支持感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关系
    5.5 检验研究假设
        5.5.1 自主支持感与基本心理需要的关系
        5.5.2 基本心理需要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
        5.5.3 自主支持感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
        5.5.4 基本心理需要中介效应检验
6 分析与讨论
    6.1 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支持感及体育锻炼行为的分析讨论
        6.1.1 基本心理需要总体情况及人口统计学差异
        6.1.2 自主支持感总体情况及人口统计学差异
        6.1.3 体育锻炼行为总体情况及人口统计学差异
    6.2 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支持感及体育锻炼行为间的关系分析
        6.2.1 自主支持感同基本心理需要的关系分析
        6.2.2 基本心理需要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分析
        6.2.3 自主支持感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分析
    6.3 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效应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生态学视角下长沙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理论分析
        3.1.1 生态学理论分析
        3.1.2 课外体育锻炼生态行为分析
    3.2 生态学视角下长沙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分析
        3.2.1 长沙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
        3.2.2 长沙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生态学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利用生态学系统性原则激励学生实践
        4.2.2 利用生态学整体性原则改变传统观念
        4.2.3 利用生态学差异性原则进行因材施教
        4.2.4 利用生态学动态性原则激发学生兴趣
        4.2.5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防范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风险
        4.2.6 强化长沙市高校大学生的锻炼意识和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附录 《生态学视角下长沙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研究》问卷调查表
致谢
本文作者在求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
        2.1.1 关于体育教学方针政策的研究
        2.1.2 关于教师对学生体育意识影响的研究
        2.1.3 关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要性的研究
        2.1.4 关于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的研究
    2.2 关于国外大学体育课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基本情况
        4.1.1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课程设置情况
        4.1.2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考核评价情况
        4.1.3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4.2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分析
        4.2.1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评价指标选择
        4.2.2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运动参与目标的实施效果
        4.2.3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运动技能目标的实施效果
        4.2.4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身体健康目标的实施效果
        4.2.5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心理健康目标的实施效果
        4.2.6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社会适应目标的实施效果
    4.3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1 Logistic回归分析
        4.3.2 主成分分析
        4.3.3 因子解释
    4.4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4.1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过程中学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4.2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过程中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4.3 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过程中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1
调查问卷2
访谈提纲
附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自我控制的概念
        1.2.2 自我控制的结构
        1.2.3 自我控制的测量
        1.2.4 自我控制的理论
        1.2.5 自我控制的研究进展
        1.2.6 已有研究评价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假设
        1.3.3 研究方案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控制的调查研究
        3.1.1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量结果
        3.1.2 普通高校学生自我控制结果
    3.2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控制相关分析
        3.2.1 普通高校学生不同性别的体育锻炼量
        3.2.2 普通高校学生文、理科体育锻炼量
        3.2.3 普通高校学生不同年级的体育锻炼量
        3.2.4 普通高校学生不同年级的体育锻炼量分析
        3.2.5 普通高校学生自我控制的性别差异性
        3.2.6 普通高校学生自我控制的文、理科差异性
        3.2.7 普通高校学生自我控制的年级差异性
        3.2.8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的分析
        3.2.9 不同专业、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我控制的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10)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弱势大学生
        1.3.2 弱势女大学生
        1.3.3 体育行为
        1.3.4 健康生活方式
        1.3.5 体育生活方式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弱势群体国外研究现状
        2.1.2 特殊教育国外研究现状
        2.1.3 体育生活方式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弱势群体国内研究现状
        2.2.2 体育行为国内研究现状
        2.2.3 体育生活方式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的基本类型与构成
        4.1.1 弱势女大学生的构成
        4.1.2 弱势女大学生的基本类型
    4.2 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体育需要、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态度
        4.2.1 体育需要
        4.2.2 体育价值观
        4.2.3 体育态度
    4.3 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
        4.3.1 直接行为
        4.3.2 间接行为
    4.4 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体育活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4.4.1 影响弱势女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在因素
        4.4.2 影响弱势女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外在因素
第5章 弱势女大学生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改进对策
    5.1 弱势女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5.1.1 培养终身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思想
        5.1.2 培养终身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习惯
        5.1.3 培养终身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
    5.2 培养弱势女大学生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
        5.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5.2.2 系统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5.2.3 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
        5.2.4 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5.3 培养弱势女大学生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途径
        5.3.1 自身方面
        5.3.2 学校方面
        5.3.3 社会方面
        5.3.4 家庭方面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B: 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录C: 第一次问卷调查
附录D: 第二次问卷调查
致谢

四、普通高校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沙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蒋啸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D]. 郑航航. 山东大学, 2020(02)
  • [3]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体育参与行为的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D]. 于甲青.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体育选项课选修动机及满意度研究[D]. 任虹.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5]信阳市普通高校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研究[D]. 高昌慧.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6]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自主支持感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 ——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D]. 闫卓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生态学视角下长沙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研究[D]. 陈双庆.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2)
  • [8]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研究[D]. 王瑞.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9]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D]. 马浩然. 河南师范大学, 2018(07)
  • [10]湖南省普通高校弱势女大学生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研究[D]. 刘雅婷.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高校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