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对大鼠烧伤后休克的观察

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对大鼠烧伤后休克的观察

一、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用于大鼠烧伤后休克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珂珂[1](2021)在《逐瘀灭瘢汤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瘢痕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逐瘀灭瘢汤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瘢痕影响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究导师经验方对肛瘘术后创面瘢痕的影响。方法:选自2020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科门诊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40例。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通过SAS软件模拟随机产生40例,依次编号为1~40,随机编号分别用信封密封,研究人员根据就诊顺序的先后依次拆开信封,确定入选受试者的组别,试验组、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术后予以常规熏洗换药,4周后加逐瘀灭瘢汤内服,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熏洗换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创面表面积、瘢痕面积、创面瘢痕面积变化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瘢痕杨氏模量,随访观察有无不良反应。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评价逐瘀灭瘢汤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瘢痕影响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后2日创面表面积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以术后2日创面表面积为基线,术后4周创面表面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14周、术后18周试验组瘢痕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P**<0.01);(3)以术后2日创面表面积为基线,术后4周创面表面积变化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14周、术后18周试验组瘢痕面积变化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P**<0.01);(4)两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比,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平均值(85.25±4.98)天,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平均值(89.20±6.73)天,试验组拥有更短的愈合时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瘢痕形成后POSAS评分对比,术后14周、术后18周POSAS评分试验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P*<0.01)。(6)两组瘢痕杨氏模量对比,术后14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8周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7)安全性指标:试验组1例患者出现鼻腔水泡,无周身瘙痒,予停药、抗过敏治疗后水泡消失,该病人已自动脱落研究。其余均未再发生中毒、休克、住院治疗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逐瘀灭瘢汤能促进创面愈合、收缩瘢痕,软坚散结、诱导瘢痕软化,预防瘢痕畸形,且安全性好。

桑龙燕[2](2021)在《地榆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及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深Ⅱ度烫伤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研究地榆膏在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MEBO组)、莫匹罗星组、地榆膏低剂量组(0.25g/g)、地榆膏中剂量组(0.5g/g)和地榆膏高剂量组(0.75g/g),每组各18只。正常组仅定期脱毛,其余组大鼠背部通过高温烫伤法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烫伤创面约10cm2。造模后立即给药,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以除去残留受试物,再将对应药膏分别涂抹于创面,厚度约1.5mm,用药后各组创面保持开放,正常组和模型组仅给生理盐水外擦脱毛区,每日两次,间隔12h,连续21天。分别于第7、14、21天,从每组中随机选择6只大鼠,观察大鼠创面大致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1蛋白的表达情况;WB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1.大体形态学观察造模后每日观察各组烫伤创面,当日呈灰白色,皮肤弹性下降;随后各组先出现不同程度肿胀、渗出、肉芽组织形成,后逐渐形成痂皮,其中地榆膏高剂量组愈合最快,美宝湿润烫伤膏组和地榆膏中剂量组次之,地榆膏低剂量组和莫皮罗星组欠佳。2.创面愈合率测定结果烫伤后第7、14、21天,地榆膏高、中剂量组和美宝组创面愈合率高于模型组(P<0.05),表明高、中剂量的地榆膏和美宝湿润烧伤膏具有良好的促创面愈合功效。与美宝湿润烧伤膏组相比,烫伤后第7、21天地榆膏高剂量组的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烫伤后第14天地榆膏高剂量组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P<0.05),说明高剂量的地榆膏促创面愈合效果略优于美宝湿润烧伤膏。烫伤后第7、14、21天,地榆膏中剂量组创面愈合率与美宝组无明显差异(P>0.05),莫匹罗星组创面愈合率与地榆膏低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中剂量的地榆膏与美宝湿润烧伤膏具有相同地促进创面愈合效果,低剂量的地榆膏与莫匹罗星具有相似促愈效果。烫伤后第7、14天,地榆膏低剂量组和莫匹罗星组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美宝湿润烧伤膏组(P<0.05),说明低剂量的地榆膏和莫匹罗星促愈效果低于美宝湿润烧伤膏组。实验数据表明,地榆膏高剂量组愈合速度最快,地榆膏中剂量组和美宝组次之,地榆膏低剂量组和莫匹罗星组最后。3.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测定在烫伤后的第7、14、21天,模型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时间进程,炎性因子水平逐渐降低,且各给药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同。烫伤后第14、21天,地榆膏高剂量组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莫匹罗星组(P<0.05),说明高剂量的地榆膏抗菌效果优于莫匹罗星。烫伤后第7、14、21天,地榆膏中剂量组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与莫匹罗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暗示中剂量的地榆膏与莫匹罗星具有相似的抗菌效果。烫伤后第7天,莫匹罗星组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美宝湿润烧伤膏组(P<0.05),说明莫匹罗星抗菌效果优于美宝湿润烧伤膏。烫伤后第14、21天,美宝湿润烧伤膏组炎性因子IL-6水平明显低于地榆膏低剂量组(P<0.05),烫伤后第7、21d,美宝湿润烧伤膏组炎性因子TNF-α水平明显低于地榆膏低剂量组(P<0.05),说明美宝湿润烧伤膏抗菌效果优于低剂量的地榆膏。表明高剂量的地榆膏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其次是中剂量的地榆膏与莫匹罗星,美宝湿润烧伤膏组和低剂量的地榆膏欠佳。4.创面病理组织学结果正常组各层结构清晰完整,毛囊和皮脂腺分布均匀,真皮层组织和附属结构清晰。烫伤后第7、14、21天,与模型组相比,地榆膏高剂量组和美宝湿润烧伤膏组表皮和真皮结构中的新生毛细血管和汗腺等形成明显加快,愈合效果最好;莫匹罗星组和地榆膏低、中剂量组中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形成速度相近。5.免疫组化结果各组大鼠在烫伤后各时相点CD31均有表达,并在第14天左右达到峰值。烫伤后第7、14、21天,模型组创面CD31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地榆膏高、中剂量组和美宝组创面CD3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后第14、21天,地榆膏低剂量组和莫匹罗星组CD3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美宝湿润烧伤膏组(P<0.05),烫伤后第7、14、21天,地榆膏高、中剂量组创面CD31相对表达量与美宝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高、中剂量的地榆膏和美宝湿润烧伤膏具有较好的促进创面微血管形成的功效,低浓度的地榆膏和莫匹罗星次之。6.western blot结果烫伤后第7、14、21天,地榆膏高、中剂量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和莫匹罗星组VEG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烫伤后第14、21天,地榆膏高、中剂量组VEGF蛋白表达与美宝湿润烧伤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高、中剂量的地榆膏和美宝湿润烧伤膏具有相似的促血管生成功效。结论地榆膏能够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IL-6和TNF-a的释放,增强创面组织中CD31和VEGF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创面微血管形成有关。

赵彬宏[3](2021)在《血府逐瘀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从中医症候积分、相关炎性指标、渗出液细菌培养、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率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比血府逐瘀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组、常规冲洗(0.9%氯化钠溶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组与单纯血府逐瘀汤冲洗组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血府逐瘀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疗效,探索中西医结合诊疗1+1>2的临床医疗模式。方法:(1)临床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收集于2019年05月至2021年01月就诊于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整形科的住院部病人2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对其进行随机前瞻性研究;(2)回顾性随机抽样调查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整形科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共10例(2016年05月至2019年04月),将其划分为对照2。(3)治疗组为血府逐瘀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组,对照组1为常规冲洗(0.9%氯化钠溶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组,对照组2为单纯血府逐瘀汤冲洗创面组。(4)收集入院第1天,入院第7天,入院第14天,入院第21天4个取样时间相关指标。使用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同组进行前后比较,组间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于中医症候总积分项目而言,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球形检验结果显示,X2=13.146,P=0.022<0.05,组内效应对中医症候总积分造成了显着差异,即4个时期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其次组别效应对中医症候总积分评分造成差异,F=9.824,P=0.001,由其中的交互项部分可知,时间和分组的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对于剩余创面面积项目而言,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球形检验结果显示,X2=82.141,P=0.000<0.05,因而不符合球形假设,采用多变量检验,显示组内效应对创面面积造成了显着差异,F=184.956,P=0.000,即4个时期的创面面积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其次组别效应对创面面积评分造成差异,F=10.185,P=0.001,最后由其中的交互项部分可知,时间和分组的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对于治愈率项目而言,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球形检验结果显示,X2=0.158,P=0.868>0.05,因而符合球形假设,采用主体内的效应检验,主体内的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组内效应对治愈率造成了显着差异,F=1030.669,P=0.000,即4个时期的治愈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入院第7天的治愈率评分>入院第14天的治愈率评分>入院第21天的治愈率评分;其次组别效应对治愈率评分造成差异,F=67.231,P=0.000,最后由其中的交互项部分可知,时间和分组的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效果与单纯使用血府逐瘀汤冲洗和常规冲洗(0.9%氯化钠溶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相比较,能够降低中医症候总积分,减少肿胀,减轻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快创面愈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更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即血府逐瘀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比单纯使用血府逐瘀汤冲洗深Ⅱ度烧伤创面和常规冲洗(0.9%氯化钠溶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更具有优势。

王文迪[4](202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防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严重创伤、失血引起可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失血性休克引发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淋巴液(post-hemorrhagic shock mesenteric lymph,PHSML)回流是引起ALI发生的主要路径,该途径的作用与肺组织的过度炎症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免疫源性低,异体移植时无需配型,因此,在再生医学中应用潜力巨大。MSCs移植后可在5分钟内定位到肺脏,有望用于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但是,MSCs移植能否防治失血性休克后ALI?MSCs能否防治PHSML回流造成的肺损伤?目前仍不明确。本文在建立大鼠骨髓MSCs原代培养技术的基础上,探究了MSCs移植对失血性休克大鼠ALI的作用,以及对PHSML诱导的大鼠ALI的作用。首先,我们进行了大鼠M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实验选用两周龄Wistar幼鼠提取MSCs,传至P3代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阳性和阴性标志物。结果显示,CD29,CD90阳性,CD45,CD11b/c阴性,MSCs纯度在99%以上,可用于后续研究。为了研究MSCs移植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整体保护作用。我们将52只280-320 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Shock组和Shock+MSCs组,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血压40±2 mm Hg维持90分钟后,进行液体复苏),Shock+MSCs组在液体复苏时进行静脉移植MSCs(1×10 6/只);复苏完毕后,结扎静脉,缝合伤口,观察记录大鼠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结果表明,MSCs移植能明显延长失血性休克大鼠存活时间,提高存活率。为了证明MSCs防治大鼠失血性休克后ALI的作用。我们建立了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将24只280-320 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Sham+MSCs组、Shock组、Shock+MSCs组。Shock+MSCs组大鼠在液体复苏的同时,静脉输入MSCs(1×106/只)。所有大鼠在液体复苏后6小时,利用实验动物肺功能监测系统测量活体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记录吸气阻力(inspiratory resistance,RI)、平均呼气中期流量(mean mid expiratory flow,MMEF)、前100毫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00ms,FEV100)、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评价大鼠活体肺功能;随后,大鼠在麻醉状态下执行安乐死,收集肺脏,检测肺组织湿/干比值(wet/dry ratio,W/D),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Shock大鼠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腔内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红细胞漏出,W/D明显升高;而MSCs移植显着减轻了肺组织损伤、降低了W/D。与Sham组相比,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肺功能中RI显着升高,而MMEF、FEV100、PEF明显降低,表明休克后肺功能明显下降,而MSCs移植显着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肺功能。为了研究MSCs防治肠-淋巴途径ALI的作用,我们首先引流了PHSML与正常肠淋巴液(normal mesenteric lymph,NML),并将24只280-320 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ML组、NML+MSCs组、PHSML组、PHSML+MSCs组。随后进行了PHSML输注肺损伤实验,检测肺功能和W/D,并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输注PHSML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腔大量红细胞漏出,W/D明显升高,表明PHSML引起了急性肺损伤,而MSCs移植显着降低了肺组织损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输注PHSML后,肺功能中RI显着升高,MMEF明显降低,而MSCs移植显着改善PHSML输注大鼠的肺功能。与此同时,我们研究了MSCs防治肺损伤的机制。利用Western blot和RT-PCR,我们发现失血性休克后或PHSML输注后,肺组织ERS标志蛋白GRP78明显上升,促凋亡基因Bak1上调,表明肺组织损伤加重,而MSCs可以显着降低GRP78蛋白和Bak1 m RNA的表达;同时我们检测了炎症相关基因,包括: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xcl1,中性粒细胞标志蛋白MPO和促炎M1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 NOS。我们发现失血性休克后或PHSML输注后,肺组织Cxcl1 m RNA和MPO蛋白明显升高,i NOS也呈上调趋势,表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加剧,而MSCs移植显着降低了Cxcl1、MPO、i NOS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MSCs移植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细胞死亡。总之,以上结果表明,MSCs移植对失血性休克具有整体保护作用。从病理生理学机制上讲,MSCs可以减轻肠-淋巴途径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从细胞机制上讲,MSCs通过抑制ERS、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我们的研究结果为MSCs移植防治失血性休克后肺损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5](2020)在《烧伤休克防治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指出休克是烧伤早期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虽然烧伤休克是一个老问题,但其临床治疗常不及时、不规范,致使休克期度过不平稳甚至休克难以纠正,导致早期感染和脏器并发症。为规范烧伤休克防治,专家组从主要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诊断、防治、监测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等方面讨论形成了本共识,作为烧伤休克防治的参考,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尹蒙[6](2020)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内质网应激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良好的肠屏障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赖于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的完整。肠黏膜屏障是肠屏障最主要的结构基础,肠黏膜屏障损伤是肠道损伤和功能紊乱的最主要环节之一,也是失血性休克后发生肠道病原体、内毒素移位,进而导致远隔器官损伤的关键因素,是重症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广泛应用于临床镇痛,前期研究发现,SGB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后肠损伤进而改善动物的生存状况,模拟SGB的星状神经节离断术也有减轻脓毒症大鼠器官损伤的作用,但SGB减轻失血性休克后肠损伤的机制仍不清楚。研究显示,过度内质网应激(ERS)参与了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过程,成为肠黏膜屏障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ERS是否参与了SGB改善失血性休克后肠损伤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假设SGB改善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是通过抑制ERS实现的,并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进而揭示SGB作用的ERS机制。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300±20)g,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休克组(Shock)、假手术+SGB组(Sham+SGB)、休克+SGB组(Shock+SGB)、休克+ERS抑制剂4-PBA组(Shock+4-PBA)、休克+SGB+ERS激动剂衣霉素组(Shock+SGB+TM),均n=6。根据实验设计,Sham+SGB、Shock+SGB、Shock+SGB+TM三组大鼠在实施SGB术(在大鼠星状神经节体表标志处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0.2 m L,出现Horner’s综合征者视为SGB术成功)后,Sham、Shock、Shock+4-PBA三组大鼠在假SGB术(在同一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进行后续实验。在Shock、Shock+4-PBA、Shock+SGB、Shock+SGB+TM四组大鼠,常规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清醒模型:血压(40±2)mm Hg,维持1 h,随后行液体复苏;液体复苏同时分别给予4-PBA、TM;其它两组执行与Shock组大鼠完全相同的手术,但不放血、不补液。在液体复苏后3 h或相当时间点,采集动物下腔静脉血标本,用于检测肠通透性变化的指标D-乳酸(D-LA)、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同时,从回盲部向上15 cm开始,取一段回肠,应用肠囊外翻法,在肠囊内注入FITC-dextran4(FD4,25 mg/m L),计算肠囊内FD4浓度,计算肠通透性指数(IPI);此外,留取肠组织,部分用于观察肠组织形态学变化(HE染色),部分用于检测肠组织湿干比(W/D);部分用于检测ERS三条不同信号通路的始动蛋白分子ATF6α、IRE1α、PERK的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引起了大鼠肠组织损伤、通透性增高、ERS增加。肠组织学损伤:肠组织W/D增高,肠绒毛高度、黏膜下层厚度及肌层的厚度均降低。肠通透性变化:血浆D-LA、I-FABP、肠组织FD4的透过率均增加。ERS三条信号通路的起始蛋白分子的变化:ATF6α、IRE1α、PERK蛋白高表达。SGB、4-PBA治疗均降低了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D-LA、I-FABP、肠组织FD4的透过率、肠组织W/D以及ATF6α、IRE1α、PERK蛋白表达,减轻了肠组织损伤。TM处理抑制了SGB减轻失血性休克肠损伤、降低ERS的有利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SGB与ERS抑制剂均减轻了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肠损伤,降低了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肠通透性,下调了ERS起始蛋白分子ATF6α、IRE1α、PERK的表达;相反,SGB的有利作用可被ERS特异性激动剂TM解除,可见,SGB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作用是通过抑制ERS实现的。研究结果在丰富SGB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为决策重症失血性休克的防治措施、拓展SGB的应用范围提供了新的实验资料。

赵喆[7](2020)在《血管生成素2参与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儿童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相关机制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脓毒症是一类由感染引起的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和异常免疫应答的病理状态,肺损伤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并且极容易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目前 ECMO 作为救治极重度 ARDS 的挽救性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而其救治过程中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通过临床案例收集、在体动物实验以及离体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探讨ECMO救治脓毒症相关ARDS过程中的相关机制。材料与方法1.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陆军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儿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于2014年06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脓毒症肺损伤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并整理。2.动物在体试验部分:使用幼猪作为实验动物,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幼猪分为Mock组、LPS组及ECMO组,Mock组动物予以持续输注生理盐水,LPS组动物予以1mg/kg的LPS注射,而后予以0.5mg/kg/hr的速度持续泵入;ECMO组动物在接受LPS相同剂量注射后,予以ECMO支持,转流时间48小时,随后处死并留存标本。期间记录幼猪生命体征、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肺超评估肺部表现。3.实验动物标本组织学、分子生物学检测:前述动物处死后,收取外周血、肺组织,外周血予以流式细胞分析巨噬细胞及粒细胞亚群分析;肺组织予以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并检测肺组织内损伤相关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试验结果1.共收集ECMO支持患儿22例,成功撤机15例,其中14例存活出院,撤机率68.18%,存活率63.64%。与国内公布的数据相比较,本中心ECMO支持撤机率及存活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与ELSO组织公布的水平持平。2.注射LPS后,实验动物出现脓毒症样表现,生命体征出现显着改变;ECMO支持可显着改善实验动物氧供状态,但仍然对幼猪呼吸系统顺应性产生了一定影响。ECMO支持早期可降低心脏功能,该心功能受抑制属于一过性状态,后期心功能得以改善。3.脓毒症动物组织学表现为严重的炎细胞浸润、肺泡腔液体渗出甚至出血等;外周血M1型巨噬细胞、以及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受到抑制,肺组织内损伤相关分子表达显着上调,趋化因子、炎症因子表达受抑制,血管内皮相关因子表达显着上调。结论1.ECMO可以作为挽救性救治极重度ARDS的救治手段。2.脓毒症引起动物肺功能、心功能受损,ECMO可暂时替代相关功能并使器官功能修复。3.脓毒症固有免疫系统暂时受到麻痹,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受到损伤。

蔺艳梅[8](2020)在《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铵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代谢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100万人[1]发生不同程度的烧烫伤,烧伤后患者的诊疗救治成为了首要的事情。本研究是通过麻醉中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维库溴铵在骨科患者和烧伤科患者中应用的对比,研究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铵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代谢。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时间段内住院的烧伤患者50例和同期的50例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的骨科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的心率、血压,以及统计术中肌松药维库溴铵的用量和阻滞维持时间以及在规定时间采集血样,检测维库溴铵的血药浓度和n ACh R的表达量。整理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5.0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烧伤组肌松药用量显着大于骨伤患者组(P<0.05),烧伤患者非去极化肌松药阻滞维持时间明显缩短(P<0.05)。烧伤患者组血压及心率明显高于骨科患者组(P<0.05)。给药5分钟后血药浓度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30分钟后烧伤组患者体内肌松药血药浓度低于骨伤组(P<0.05)。εn-ACh R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骨伤组(P<0.05),γn-ACh R的表达量高于骨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被烧伤后,机体处于高动力、高代谢状态,加之患者体内γn-ACh R的表达量增加而使机体对NDMR发生低敏感耐药现象,最终导致患者手术中非去极化肌松药用药量明显增加,药物代谢加快。

曹俊华[9](2010)在《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一、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使用方便、快捷、易于保存的高渗静脉给氧制剂—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以满足临床急救危重病人供氧、快速补液的治疗需求,适合现场急救和院前抢救。二、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处方工艺的优化、质量考察、稳定性研究、安全性研究及药效学研究。1、根据处方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制备工艺的优化,按照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1:6.6)的处方量,选择无菌分装法制备成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2、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注射剂项下重点考察项目包括性状、鉴别、酸度、澄清度、渗透压、水分、含量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碘量法和银量法分别测定过氧化氢和氯化钠的含量。3、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X C“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对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以性状、pH值、溶液澄清度、溶液渗透压、水分、含量测定等为重点检查项目,考察温度、湿度、光照对其性质的影响。4、通过体外溶血性、血管刺激性、过敏性试验来考察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的安全性,进行相关的肉眼观察和病理检查。5、通过制作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来考察该药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其用于休克早期救治的有效性。选择健康家兔24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7.5%氯化钠组、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组、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组,采用血压控制法制作休克模型后,给予药物治疗,分别于休克前、休克后60min、给药后10min、30min、60min、120min 6个时间点采取动脉血样测定其血气指标。三、结果1、该制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复溶后澄清无色,pH为3.89左右,渗透压为2575 mOsmol左右;按干燥品计,含过氧化氢(H202)应为标示量的30.0%-36.0%,含氯化钠(NaCl)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2、该药对温度、光照等均比较敏感,建议保存条件为:2-8℃,密闭、避光条件下保存,有效期暂定为1年。3、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未引起溶血和凝集反应,对家兔血管无刺激作用,对豚鼠无过敏反应。4、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高渗盐溶液可短时间内提高失血性休克家兔的动脉压(MAP)。过氧化碳酰胺可提高并维持家兔体内氧蛋白结合率(SaO2)和动脉氧分压(PaO2),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结合两者优势,提高休克时的动脉血压,同时增加组织氧供,改善休克时的低氧血症。四、结论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处方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稳定,临床前用药安全、有效。为研究静脉给氧和高渗溶液的结合制剂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为进一步开发新制剂提供思路。

陈斐,郑志昂,胡琳,丁吉东,梁红丽[10](2009)在《医用高氧液体治疗38例吸入性损伤的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医用高氧液体(复方氯化钠溶液)治疗38例吸入性损伤的疗效和其机制。方法38例吸入性损伤患者分为两组:A组早期使用吸氧和复方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B组早期使用吸氧和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结果除1例入院30min抢救无效死亡外,两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吸入性损伤痊愈。A组对改善低氧血症与休克方面较B组差。结论早期使用吸氧和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治疗比早期使用吸氧和复方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有明显疗效同时,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二、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用于大鼠烧伤后休克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用于大鼠烧伤后休克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逐瘀灭瘢汤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瘢痕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1.1 挂线术
        1.2 瘘管剔除术
        1.3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
        1.4 膜瓣推移术(RAF)
        1.5 生物材料新技术
        1.6 脂肪干细胞注射疗法(ADSCs)
        1.7 其他术式
    2 现代医学关于创面瘢痕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创面瘢痕的认识
        2.2 瘢痕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3 中医药对肛瘘术后瘢痕的研究
        3.1 中医学对肛瘘术后瘢痕的认识
        3.2 中医药对术后瘢痕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或中止观察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一般处理
        2.5 两组对照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观察指标
        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3.3 疗效性观察指标
    4 观察指标的方法及标准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比较
        1.1 两组性别比较
        1.2 两组年龄比较
        1.3 两组术后2日创面表面积比较
        1.4 两组术后4周创面表面积比较
    2 疗效性指标比较
        2.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2.2 两组创面瘢痕面积比较
        2.3 两组创面瘢痕面积变化率
        2.4 两组POSAS评分比较
        2.5 两组瘢痕杨氏模量比较
    3 安全性评估
第四部分 讨论
    1 王业皇教授管理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及瘢痕形成的经验
    2 导师经验方逐瘀灭瘢汤作用机理探讨
    3 逐瘀灭瘢汤干预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瘢痕形成的优势
        3.1 软坚散结,诱导瘢痕软化
        3.2 活血祛瘀,促进创面愈合
    4 不足与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位复杂性肛瘘病例收集表
    附录2 POSAS评分表
    附录3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地榆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及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2.1 药物
        1.2.2 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深Ⅱ度烫伤模型制备
    2.2 分组给药
    2.3 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2.4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2.4.1 各组大鼠创面外观
        2.4.2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
        2.4.3 各组大鼠创面病理组织形态学
        2.4.4 各组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
        2.4.5 各组大鼠创面CD31 蛋白含量
        2.4.6 各组大鼠创面VEGF蛋白含量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地榆膏对大鼠创面的大体观察
    4.2 地榆膏对深Ⅱ度烫伤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影响
    4.3 地榆膏对深Ⅱ度烫伤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4.4 地榆膏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4.5 地榆膏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组织CD31 表达的影响
    4.6 地榆膏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5 讨论
    5.1 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选择
    5.2 阳性药物治疗的选择
    5.3 地榆膏组方依据及药效评价
        5.3.1 地榆膏组方依据
        5.3.2 肉眼观察地榆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
        5.3.3 地榆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率的影响
        5.3.4 病理切片显示地榆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的修复作用
    5.4 影响深Ⅱ度烫伤创面修复的因素
    5.5 地榆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
        5.5.1 地榆膏对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
        5.5.2 地榆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CD31和VEGF的影响
结论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皮肤烫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3)血府逐瘀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中医学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研究概况
        1.1 历史沿革
        1.2 烧伤病因病机
        1.3 证候分型
        1.4 治疗方法
    2. 西医学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研究概况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2.3 局部微循环变化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退出标准
        1.5 脱落标准与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主要材料来源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3 创面面积比较
        3.4 创面治愈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
        1.1 负压封闭引流术
        1.2 抗感染作用
        1.3 促愈合作用
        1.4 减轻瘀滞区坏死作用
    2. 活血化瘀药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
        2.1 机制研究
        2.2 主要组方药物分析
        2.3 汤剂冲洗创面的概况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症候积分
        3.3 愈合时间、愈合面积及创面愈合率
    4. 问题与展望
        4.1 不足之处
        4.2 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典型病例
    附录2 烧伤深度鉴别方法表(三度四分法)
    附录3 中医症状积分表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防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LI/ARDS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内质网应激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质网应激在危重病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血管生成素2参与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儿童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相关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体外膜肺氧合在儿童脓毒症肺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2.1 脓毒症相关肺损伤患儿一般资料
    2.2 病例资料表
    2.3 主要仪器
    2.4 ECMO撤除
    2.5 统计处理
    2.6 结果
    2.7 小结
    2.8 讨论
第三章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脓毒症幼年动物模型的观察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小结
    3.4 讨论
第四章 血管生成素2通过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参与ECMO救治脓毒症肺损伤的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小结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血管生成素2在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1. 脓毒症及脓毒症相关肺损伤反应概述
    2. Ang2的结构与受体结合及表达
    3. Ang2激活后的功能
    4. Ang2与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5. 总结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发表论文
    参与编撰书籍
致谢

(8)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铵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代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肌松药用量和阻滞维持时间比较
    资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两组患者体内nAchR的表达量检测
    资料与方法
    结果
第三部分 两组患者体内维库溴铵血药浓度检测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非去极化肌松药在烧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9)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静脉给氧简介
    2 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的应用
    3 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的研制
    4 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制备工艺
第一章 处方与工艺设计
    1 材料与仪器
        1.1 仪器
        1.2 材料
    2 处方与工艺设计
        2.1 处方设计思路
        2.2 制备工艺探讨
        2.3 处方与工艺的确定
    3 讨论
第二章 质量考察
    1 目的
    2 材料
    3 方法与结果
        3.1 外观及复溶情况
        3.2 鉴别实验
        3.3 检查
        3.4 含量测定
    4 总结
第三章 稳定性研究
    1 试验目的
    2 仪器与材料
    3 方法与结果
        3.1 影响因素试验
        3.2 加速试验
        3.3 长期试验
    4 总结
第四章 安全性试验
    1 体外溶血性试验
        1.1 目的
        1.2 试验对象
        1.3 方法和结果
    2 血管刺激性试验
        2.1 目的
        2.2 材料
        2.3 方法和结果
    3 过敏性试验
        3.1 目的
        3.2 原理
        3.3 试验对象
        3.4 方法和结果
    4 总结
第五章 药效学试验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
        1.3 实验对象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数据处理
    3 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医用高氧液体治疗38例吸入性损伤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用于大鼠烧伤后休克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逐瘀灭瘢汤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瘢痕影响的临床研究[D]. 马珂珂.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地榆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及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D]. 桑龙燕.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血府逐瘀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影响[D]. 赵彬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防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D]. 王文迪. 河北北方学院, 2021
  • [5]烧伤休克防治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中华烧伤杂志, 2020(09)
  • [6]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内质网应激机制[D]. 尹蒙.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7]血管生成素2参与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儿童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相关机制初步研究[D]. 赵喆.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8]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铵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代谢的研究[D]. 蔺艳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氯化钠的研制[D]. 曹俊华. 中南大学, 2010(03)
  • [10]医用高氧液体治疗38例吸入性损伤的体会[J]. 陈斐,郑志昂,胡琳,丁吉东,梁红丽. 中国热带医学, 2009(08)

标签:;  ;  ;  ;  ;  

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对大鼠烧伤后休克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