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新工艺在金华工选煤厂的成功应用

选煤新工艺在金华工选煤厂的成功应用

一、选煤新工艺在晋华宫选煤厂的成功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钢枪[1](2020)在《东欢坨选煤厂产品结构多元化加工方案与工艺研究》文中认为东欢坨煤矿选煤厂为矿井型选煤厂,2002年建成投产,入洗煤种为气煤,建设规模为1.50 Mt/a,入洗能力为0.90 Mt/a。采用的选煤工艺为:8 mm干法分级,80-30 mm复合式干法分选、50-8 mm重介旋流器分选、8-0 mm末煤不入洗,煤泥水由旋流器浓缩分级,粗煤泥采用高频筛回收,细煤泥经浓缩,采用沉降过滤离心机和压滤机共同脱水回收。随着多次扩能改造,矿井生产能力已达到4.0 Mt/a,为提高选煤厂洗选能力、配合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将选煤厂的三产品旋流器改造成了两产品旋流器使用,只能生产动力用煤。东欢坨煤矿有可釆煤层7个,各煤层的原煤均为高挥发分、高粘结指数、低硫-中硫的气煤,但各层原煤的内灰差别较大。矿井生产采用配采工艺,对其中的三个煤层进行配采;原煤经分选后,精煤理论上既可作为炼焦配煤,也可作为动力用煤,但受限于实际入选能力和洗选工艺,大部分的原煤未经洗选直接作为动力煤销售,不仅资源价值大大降低,而且原煤入洗率低、产品结构单一、质量差、市场竞争能力弱。本文深入分析现有选煤厂存在的问题,基于各煤层原煤煤质特点和东欢坨煤矿配采工艺,提出了不同低灰煤层与高灰煤层配采生产炼焦配煤的可行性方案,研究生产炼焦配煤时,原煤全部入洗,采用两产品重介旋流器主再洗+粗煤泥分选+浮选的工艺流程,生产动力煤时,原煤入洗下限为3 mm,原煤预先脱粉,采用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粗细煤泥分别回收的洗选工艺,重新进行了产品定位。依托现有选煤厂生产工艺、设备和增加的粗、细煤泥分选系统,通过工业试验,确定了生产炼焦配煤的配采方案和生产动力煤时的配采方案,探讨了原煤分选深度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合理的分选工艺。分选工艺系统灵活、生产方式转换方便快捷,根据配采煤层、入洗煤质,可灵活调整,改变局部生产环节,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研究,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产品结构状况、提高了产品质量、优化了产品结构、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利润空间,研究出在原煤分选深度和生产成本之间最佳的平衡点。通过选煤厂粗、细分选环节工程的实施,更换一段旋流器,改变了生产方式,原煤入洗率由原来的22.5%提升至30%,开发了11、12级炼焦配煤,增加了高发热量动力煤品种,提升了资源价值,增强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选煤系统改造后,当年多创造产值1976.53万元,盈利约265.5万元,扭转了持续多年的亏损局面,获得了显着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论文有图18幅,表21个,参考文献51篇。

黄龙[2](2020)在《多段变倾角等厚筛运动学特性及筛分过程协同优化》文中指出煤炭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原料,是储量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选煤是煤炭加工和清洁利用的核心技术。深度筛分是煤炭洗选加工的重要环节,振动筛作为筛分作业主要的载体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选煤厂煤炭的脱水、脱泥、脱介和分级等洗选工艺中。由于我国煤炭的探明储量庞大,煤矿洗选的规模逐渐增大,对生产能力和筛分效果的俱佳的等厚振动筛需求日益剧增,但是目前选煤厂采用传统的直线振动筛对不同物料特性的原煤进行6 mm深度筛分,仍然存在筛分效果恶化、生产能力滞前、煤层堆积等技术问题,严重阻碍了煤炭提质加工的规模。针对上述传统等厚筛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以研制新型的多段变倾角等厚振动筛为载体,搭载双轴异向反转的激振系统,采用振动测试分析和高速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测试手段,以理论建模和筛分试验为研究基础,深层次开展对筛面运动学特性、料群的空间分布、透筛规律及粒度组成、不同物料特性的适配性能、过程优化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与不同物料特性适配的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方法,为等厚振动筛的研制及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建立了多段变倾角等厚筛稳定的筛体质心动力学运动微分方程。提出了单颗粒的力学模型,获得单颗粒的矢量速度数学方程。采用高速动态测试分析系统探究了振动筛在空载和负载工况条件下不同筛面区域运移速度和位移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筛面振动能量传递机制:入强出弱。采用振动测试分析系统阐明了不同筛面的时频响应特性,再现筛机稳定运转时多段筛面的空间运动轨迹,建立了不同筛面区域与位移、加速度、速度之间的关联数学方程,该数学方程符合y=bx+a模型,且为线性相关,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通过多次单因素法逐项分析了激振参数激振力、激振频率对筛分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操作条件为激振合力Ft=8.66 kN、激振频率f=11.84 Hz。阐明了3段、4段、5段筛面筛分过程中料群分布和筛分性能的影响规律,煤样均在筛面中部集中进行透筛且第Ⅱ段区域透筛量最大,5段筛面的筛分效果高于3段和4段筛面。根据能量转换,筛面段数的增加导致振动能量梯次传递,运移速度和轨迹多梯次变化,增加颗粒的透筛概率。采用5段变倾角筛面结构进行筛分试验,揭示了处理能力、倾角梯度对不同物料特性煤样的筛分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不同物料特性的煤样最佳处理能力和倾角梯度的操作范围。阐明了单一倾角与变倾角筛分过程中筛上料群空间分布特性和筛下粒度组成,与单一倾角相比,变倾角筛分过程中的筛分效率提高2.24个百分点,总错配物含量降低1.74个百分点。通过筛分试验探究了不同粗细占比煤样的处理能力与倾角梯度的适配特性,揭示不同物料特性煤样的适配机制。设计正交试验,获得处理能力与筛面倾角梯度对筛分指标的影响程度及显着次序,并提出针对不同物料特性的煤样处理能力和倾角梯度的优化组合方案:在+6mm煤样占比40%-60%范围内,参数优化组合为单位面积处理能力q=25 t/h·m2×倾角梯度△θ=4°;在+6mm煤样占比60%-80%范围内,参数优化组合为单位面积处理能力q=30 t/h·m2×倾角梯度△θ=6°;在+6mm煤样占比20%-40%范围内,参数优化组合为单位面积处理能力q=25 t/h·m2×倾角△θ=3°。利用响应面法(BBRSM)进行试验设计和分析,探究激振合力、激振频率、筛面倾角梯度对筛分过程协同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操作参数对筛分效率影响显着,且参数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优化作用。建立了激振合力、激振频率、倾角梯度与筛分效率之间的数学关联模型,并开展了对筛分过程协同优化的研究,确定了最优参数组合。在优化条件下对不同物特性的煤样进行6 mm筛分试验,试验结果为筛分效率均在86%以上,煤样的粒度均接近于目标分级粒度6mm,分离精度小于1.1 mm,与预测模型的结果相差较小,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综合正交优化分析和响应面模型优化可获得最终的显着水平次序为:β>f>△θ>Q。本论文有图74幅,表44个,参考文献115篇

叶贵川[3](2019)在《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及分选密度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对于其他常见的粗煤泥分选设备,螺旋分选机具有能耗低、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特点,但分选密度较高,通常在1.6 g/cm3以上,目前多用于动力煤选煤厂及部分可选性较好的炼焦煤选煤厂。由于螺旋分选机流态的复杂性和检测手段的局限性,以往螺旋分选机流场分布特征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螺旋分选机流场分布及颗粒分选行为缺乏理论指导和有效的调控手段。本文综合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及半工业分选试验,阐明了螺旋分选机流场分布特征,揭示了颗粒分层--分带的动力学条件,重点分析了螺旋槽横截面形状、横向倾角和距径比对螺旋分选机流场分布特征及颗粒运动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出螺旋分选机分选密度的调控手段。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槽体几何特性建立自然坐标系,从理论上得出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计算的流膜厚度、模拟的流膜厚度与实测的流膜厚度相一致;综合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在清水流场中,流膜厚度、切向速度、压强梯度沿径向由内至外逐渐增加,靠近外缘时达最大值;径向速度相对切线速度较小,沿流膜厚度方向,下层流体径向速度指向中心轴,上层流体径向速度远离中心轴,上/下层流体径向速度均随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增大沿流膜厚度方向的切线速度差或者压强梯度可以增大径向速度;(2)径向速度与切线速度的比值(vr/vt)可以用来表征水流径向推力和离心力的相对大小,比值越大,颗粒受径向环流作用越强,在相同槽面结构下,槽底颗粒越容易向内缘聚集;椭圆型槽面vr/vt较大,径向环流作用较强;立方抛物线槽面vr/vt较小,径向环流作用较弱;内缘立方抛物线外缘椭圆型的复合型槽面,vr/vt介于椭圆型槽面和立方抛物线型槽面之间;基于复合型槽面,vr/vt值随横向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距径比的增大而减小;(3)基于欧拉-欧拉-拉格朗日算法,采用Wen-Yu曳力模型计算流体对颗粒的作用力,实现了颗粒在螺旋槽中运动规律的数值仿真,模拟结果与试验规律一致:立方抛物线和复合型槽面更易于高密度颗粒向内缘区聚集;降低横向倾角、增大距径比将促使颗粒更多地向外缘区运动;(4)基于6台不同结构参数螺旋分选机的半工业分选试验,粗煤泥螺旋分选过程可分为粗选阶段和精选阶段;粗选阶段,约为3圈,矿浆进入螺旋槽后,经过第一圈分选,72%以上的+1.8 g/cm3颗粒进入内缘区,84%以上的-1.4 g/cm3颗粒聚集在外缘区;随后两圈,聚集在内缘区的+1.8 g/cm3颗粒增加到96%以上,聚集在外缘区的-1.4 g/cm3颗粒增加到90%以上,轻重颗粒初步实现分选,但1.4~1.8 g/cm3中间密度颗粒在外缘与-1.4 g/cm3颗粒混杂较明显;精选阶段,约为2圈,中间密度(1.4~1.8 g/cm3)颗粒进一步向内缘运动,内缘区+1.8 g/cm3颗粒分布率几乎不变,外缘区-1.4g/cm3颗粒分布率有微弱增加;(5)距径比和横向倾角不变时,+1.8 g/cm3颗粒在椭圆型、立方抛物线型和复合型槽面最内缘的分布率分别为71%、81%、87%,说明复合型槽面对矸石颗粒富集效果较好;-1.4 g/cm3颗粒在椭圆型、立方抛物线型和复合型槽面最外缘的分布率分别为74%、51%、40%,说明椭圆型槽面易于将-1.4 g/cm3颗粒向外缘聚集;(6)针对复合型槽面,适当增大横向倾角,或降低距径比,都有利于促进中高密度颗粒向内缘运动的趋势;当横向倾角由15°增大到17°,+1.6 g/cnm3颗粒在内缘区的分布率增加了 28%;当距径比由0.4降低至0.34,+1.6 g/cm3颗粒在内缘区的分布率增加了 34%;(7)针对范各庄选煤厂1~0.25mm的粗煤泥,0.34距径比、15°横向倾角的复合型槽面是优化后的结构参数,在粗选阶段预排矸,结合中煤再选工艺,分选密度可降低至1.543 g/cm3,此时E值0.121,I值0.223,相较于采用传统参数的椭圆型槽面和立方抛物线槽面煤用螺旋分选机,在精煤灰分要求相当的情况下,分选效率分别提高了 19.41%,13.11%。

陈宸[4](2018)在《GJL煤矿选煤厂新增末煤洗选系统生产工艺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末原煤在不提高发热量及降低硫分的情况下,会存在很大的市场销售压力。为了适应矿井开采原煤煤质的波动,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现有末原煤产品价值,降低灰分和硫分,提高产品发热量;增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适应用户对商品煤质量要求的提高,适应产品铁路外运质量的要求;有必要考虑对本矿末原煤进行洗选排矸,降灰降硫,提高发热量,提高产品价值,降低矸石运输量,给社会提供洁净的煤炭能源,同时也提高本厂自身的效益。本文对GJL煤矿选煤厂新增末煤洗选系统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对煤质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工艺环节进行了准确计算,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保证,工艺可适应各种变化下实际生产需要。(2)根据本厂入洗原煤的煤质特点,统筹考虑了附近矿区煤炭洗选加工总体情况,设计出了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简单实用,工艺调整控制灵活顺畅,数质量控制高效简捷。(3)设备选型充分考虑了与现有设备的的兼容性、通用性和一致性,推荐设备具有可靠性强、配套性好、稳定性高、能耗低、适用性强,技术水平先进的优势;设备操作、维护方便、灵活,使用周期内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低。(4)工艺流程和环节设置先进、合理、可靠、重介分选效率高;煤泥水系统设计完善,可确保洗水闭路循环,达到零排放,满足环保要求。(5)具有高精度的自动调控系统,能够轻松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本文对GJL煤矿末原煤进行洗选加工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当GJL煤矿开采的部分煤层的原煤硫分较高时,必须对末原煤进行洗选降硫以符合国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需要。原煤洗选加工后产品附加值较大,且质量稳定,可以与用户建立良好供应关系,在很大程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任晓汾[5](2018)在《细粒煤泥脱水助剂选择与优化》文中指出对煤炭产品而言,水分是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开采机械化的发展和煤炭加工利用率的深入化,选煤厂细粒煤泥含量与日俱增。由于细粒煤泥的水分居高不下,直接导致煤炭产品最终水分偏高,影响选煤厂经济效益。添加化学助滤剂可在不改变现有工艺流程情况下,达到降低滤饼水分的效果。但助滤剂种类繁多,助滤效果参差不齐。论文采用多种不同类型药剂,考察它们对煤泥的助滤效果,对其助滤机理进行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研究中,选取两种弱粘煤(晋华宫、白洞原煤)和一种焦煤(柳湾浮选精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助滤剂的选择与优化,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类型助滤剂的作用效果,筛选出适宜表面活性剂类型,并借助接触角和表面张力测定等手段对药剂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SDBS对麻家梁细粒煤泥的脱水效果。酯类药剂对三种试验煤样助滤效果显着,其中油酸乙酯助滤效果最佳,用量在300-500g/t时,可降低两种弱粘煤水分约5%;针对柳湾煤样,用量为750g/t时,降低滤饼水分2.7%。通过对油酸乙酯作用后白洞煤样接触角的测试,认为酯类药剂主要通过提高煤粒表面疏水性而达到有效降低滤饼水分的效果。表面活性剂中,阴离子型AEC-Na作助滤剂时,在适宜的药剂用量下,两种弱粘煤的滤饼水分均可降低5%左右,对柳湾煤样的助滤效果略弱,SDBS在用量为500g/t时可低降柳湾煤样滤饼水分3.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AEO系列、OP系列的助滤效果也很理想,其中AEO-3和AEO-7作助滤剂时,用量在500g/t-750g/t时,可降低三种煤样的滤饼水分3-4%,OP-4作用后,适宜药剂用量下,均可降低三种煤样滤饼水分约3-5%。结合AEO系列表面活性剂对柳湾煤样接触角及表面张力的影响,初步认为其主要通过提高煤粒表面疏水性及降低滤液表面张力共同作用而达到助滤效果。聚丙烯酰胺(PAM)对柳湾浮选精煤的助滤试验结果显示,得到的滤饼体积明显大于空白试验或其它助滤剂单独作用后的滤饼,说明PAM具有蓬松滤饼结构的作用,因此具有提高过滤速度的助滤效果,但对煤泥滤饼水分几乎没有影响。将PAM与表面活性剂联合使用时,不仅可降低滤饼水分、加快过滤速度,同时药剂总耗量也大幅度降低。针对麻家梁选煤厂细粒煤泥水分偏高的问题,在实验室脱水助剂筛选试验基础上,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SDBS)作为现场试验助滤剂,用量分别在750g/t和1200g/t时,可将板框压滤机和加压过滤机滤饼水分降低1.30%和1.83%。论文研究结果对选煤厂降低细粒煤泥水分有指导作用。

李毅红[6](2017)在《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分选工艺优化与技术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能源局的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大致为,可再生能源占13%、石油占20%、天然气占7%、煤炭占60%: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所占比例仍不会低于50%。虽然国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持渎加大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力度,尽量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但是可以大胆的预测,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这一基本国情是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洗选加工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手段,选煤厂是实现煤炭洗选加工的重要载体,选煤工艺是选煤厂的灵魂,基于重力分选原理的粗煤泥分选工艺是选煤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陵一号选煤厂是一座年处理能力为600万吨的矿井型炼焦煤选煤厂,原煤煤种为气煤,选煤厂采用联合分选工艺:0.5mm~50mm混煤采用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0.25mm~0.5mm粗煤泥采用小直径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0.25mm~0mm细煤泥采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分选。该厂的产品结构为精煤、中煤、煤泥、矸石和混煤五种,其中主打产品——精煤,由重介精煤、粗精煤及浮选精煤三部分组成,由于粗精煤灰分偏高且不稳定(15%左右),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粗精煤灰分偏高且不稳定(15%左右),为了满足总精煤灰分小于等于9%的要求,生产中被迫降低主选分选密度,牺牲重介精煤和浮选精煤的产率和灰分来满足精煤合同要求(Ad≤9%),造成了重介精煤和浮选精煤为粗精煤“背灰”现象,影响了总的精煤回收率(设计总的精煤回收率为71.72%,实际精煤回收率为68.5%),造成资源浪费。为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本课题对选煤厂粗煤泥进行了筛分浮沉试验,试验研究发现: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精煤磁选尾矿)中主导粒级和次主导粒度级分别为+0.5mm和0.5mm~0.25mm,且灰分较低(均小于30%),因此通过对该选煤厂粗煤泥的有效分选,必然能分选出大量的低灰粗精煤产品,预期可为黄陵一号选煤厂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最终,通过课题研究分析比选,对选煤厂现有分选工艺进行优化升级,确定黄陵一号选煤厂技术升级联合分选工艺为: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50~0.5mm)分选+粗煤泥(0.5~0.25mm)干扰床分选机(TBS)分选+细煤泥浮选。优化升级工艺将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干扰床分选机(TBS)分选和浮选分选方法有机完美结合,具有分选效率高、精煤回收率高、分选密度可控可调、系统简单实用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叶贵川,马力强,徐鹏,霍亚洋,靳立章,周超,张勇亮[7](2017)在《螺旋分选机应用现状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明确螺旋分选机的应用现状及优化手段,整合了螺旋分选机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煤用螺旋分选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概括了螺旋分选机设备的优化手段,提出了煤用螺旋分选机的优化方向。结果表明:相对于非煤用螺旋分选机,煤用螺旋分选机距径比更小,分选圈数更多,多应用于动力煤选煤厂和可选性较好的炼焦煤选煤厂;目前煤用螺旋分选机存在分选密度较高、处理量较低、缺乏灵活性等问题;螺旋分选机的优化主要有改变结构参数和引进外力两种手段,在优化时应以改变结构参数为主,尽量保留螺旋分选机结构简单、无动力部件等特点。

陆帅帅,吕宪俊,刘培坤,张彩娥[8](2014)在《粗煤泥回收和分选工艺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粗煤泥的回收和分选对选煤厂的重要性,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粗煤泥回收和分选工艺及其设备。结合分选设备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各煤泥分选工艺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提出了今后粗煤泥分选的发展方向。

陆帅帅,吕宪俊,刘培坤,张彩娥[9](2014)在《粗煤泥回收和分选工艺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粗煤泥的回收和分选对选煤厂的重要性,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粗煤泥回收和分选工艺及其设备。结合分选设备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各煤泥分选工艺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提出了今后粗煤泥分选的发展方向。

丁怀显[10](2013)在《大武口洗煤厂金能分厂粗煤泥洗选工艺改造与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但焦煤资源储量有限。大武口洗煤厂金能分厂是一家以1/3焦精煤为主导产品的炼焦煤洗煤厂,1-0.2mm粗煤泥分选工艺采用TBS干扰床分选机分选,由于TBS对难选煤、极难选煤的分选精度不高,回收率低,造成部分珍贵的焦煤资源损失在中煤中,洗选效率难以提高,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对于难选煤或极难选煤,通过磨矿解离使煤矸伴生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离,再进行分选,不仅能够分选出解离出的部分精煤,还可以回收旋流器分选过程中损失到中煤中的精煤,提高焦精煤资源的回收率。本研究通过粗煤泥的磨矿解离的实验发现:经棒磨筛分实验后,试验煤样的主导粒级为0.30-0.154mm,占43.23%。由可选性曲线可知,当要求灰分为11.50%时,理论产率达到35%左右。浮选实验表明:当要求灰分为11.50%时,实际产率可达55%左右。说明粗煤泥磨矿解离后,通过浮选系统可回收可观量的焦精煤资源,可为大武口洗煤厂创造出客观的经济效益。最后,通过与现有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大武口选煤厂金能分厂技术优化工艺为:三产品重介旋流器(50-1mm)+粗煤泥(1-0.2mm)三产品TBS分选+三产品TBS中煤磨矿+煤泥直接浮选+尾煤浓缩压滤。该工艺优化设计将成熟的脱泥重介洗选工艺与磨矿深度解离洗选工艺完美结合,具有先进实用、技术可靠、分选效率高,生产系统灵活可调,管理操作方便,质量控制高效简捷的优点。

二、选煤新工艺在晋华宫选煤厂的成功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选煤新工艺在晋华宫选煤厂的成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东欢坨选煤厂产品结构多元化加工方案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 东欢坨选煤厂概况
    1.2 选煤厂存在的突出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2 文献综述
    2.1 选煤厂产品结构优化
    2.2 炼焦配煤生产工艺发展现状
    2.3 动力煤生产工艺发展现状
3 分选方案研究
    3.1 煤层配采特征
    3.2 原煤煤质特征分析
    3.3 原煤密度和粒度分布特征
    3.4 浮选试验
    3.5 分选方案对比分析
    3.6 分选下限研究
    3.7 产品结构研究
    3.8 本章小结
4 选煤方法研究
    4.1 入洗粒度范围
    4.2 选煤方法研究
    4.3 工艺流程
5 东欢坨选煤厂工艺系统改造工业试验
    5.1 概述
    5.2 试验研究内容
    5.3 试验系统
    5.4 试验样品
6 工艺系统工业试验效果评价
    6.1 工业试验和数据分析
    6.2 精煤产品结构
    6.3 洗选工艺评价
    6.4 生产效果对比
    6.5 矿井生产组织管理建议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多段变倾角等厚筛运动学特性及筛分过程协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2 文献综述
    2.1 等厚筛分理论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2.2 等厚筛分的技术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3 试验系统
    3.1 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试验系统
    3.2 试验物料特性
    3.3 筛分效果评价指标
    3.4 本章小结
4 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筛面的运动学特性
    4.1 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的动力学模型
    4.2 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单颗粒力学模型
    4.3 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筛面的运动响应特性
    4.4 本章小结
5 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料群的筛分性能及分布特性
    5.1 激振参数对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效果的影响规律
    5.2 筛面段数对等厚筛分料群分布和效果的影响规律
    5.3 操作参数对粗颗粒占比55%的煤样等厚筛分效果的影响规律
    5.4 操作参数对粗颗粒占比70%的煤样等厚筛分效果的影响规律
    5.5 操作参数对粗颗粒占比30%的煤样等厚筛分效果的影响规律
    5.6 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料群的空间分布与效果评析
    5.7 本章小结
6 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不同物料特性的适配机制
    6.1 不同物料特性的煤样对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的适配特性
    6.2 不同物料特性的煤样对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的正交优化
    6.3 本章小结
7 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过程协同优化的研究
    7.1 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效率的响应面试验设计
    7.2 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过程协同优化的条件
    7.3 不同物料特性的煤样对多段变倾角等厚筛分预测模型的效果评定与验证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及分选密度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螺旋分选机发展历程
    2.2 螺旋分选机的应用现状及设备优化方法
        2.2.1 煤用螺旋分选机结构特点及应用现状
        2.2.2 螺旋分选机设备优化手段
    2.3 螺旋分选理论研究
        2.3.1 流场分布特性
        2.3.2 颗粒运动规律
    2.4 分选效果影响因素
        2.4.1 操作参数
        2.4.2 结构参数
    2.5 螺旋分选机研究方法概述
        2.5.1 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
        2.5.2 流场特征及颗粒运动行为的检测
        2.5.3 分选效果评价方法
        2.5.4 工艺优化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及影响因素
    3.1 螺旋分选机结构特点
    3.2 基于自然坐标系的流场特征参数计算
    3.3 基于多相流模型的流场数值模拟
        3.3.1 数值模拟方法及计算域的选择
        3.3.2 流场仿真数值处理
    3.4 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
        3.4.1 流膜厚度分布规律
        3.4.2 纵向速度分布规律
        3.4.3 流态及湍流强度分布规律
        3.4.4 压强梯度分布规律
        3.4.5 径向环流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
    3.5 结构参数及流量对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的影响
        3.5.1 流膜厚度
        3.5.2 纵向速度
        3.5.3 湍流强度
        3.5.4 压强梯度
        3.5.5 径向速度
    3.6 本章小结
4 颗粒在螺旋分选机中的分离运动研究
    4.1 螺旋分选机理的动力学分析
        4.1.1 螺旋分选机中颗粒的分层机制
        4.1.2 基于自然坐标系的颗粒动力学分析
    4.2 颗粒径向分布位置的预测模型及应用
        4.2.1 颗粒径向分布位置预测模型的推导
        4.2.2 颗粒径向分布位置的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基于CFD-EDEM的颗粒分离运动数值仿真
        4.3.1 颗粒模拟数值处理
        4.3.2 曳力模型对颗粒分离运动的影响
    4.4 入料性质对颗粒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4.4.1 入料密度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4.2 入料粒度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4.3 入料位置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5 结构参数对颗粒分离运动的影响规律研究
        4.5.1 横截面形状对单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5.2 横向倾角对单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5.3 距径比对单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4.5.4 结构参数对颗粒群运动轨迹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粗煤泥螺旋分选行为及调控因素
    5.1 粗煤泥煤质分析及螺旋分选机样机设计
        5.1.1 试验样品来源及媒质分析
        5.1.2 螺旋分选机样机设计及槽面结构特性
    5.2 螺旋分选试验系统及分选评价指标
    5.3 操作参数对螺旋分选效果的影响
        5.3.1 浓度、流量以及截料位置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3.2 入料粒级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4 不同结构参数螺旋分选机分选特性研究
        5.4.1 横截面形状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4.2 横向倾角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4.3 距径比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5 螺旋分选过程中分选特性的影响规律
        5.5.1 螺旋分选过程中产率/灰分沿径向变化规律
        5.5.2 螺旋分选过程颗粒运动规律
    5.6 结构参数对颗粒径向分带的影响规律
        5.6.1 结构参数对不同密度颗粒径向分布的影响规律
        5.6.2 结构参数对中低密度颗粒分选行为的影响规律
    5.7 本章小结
6 螺旋分选机分选密度调控手段及优化
    6.1 分选密度调控手段分析
        6.1.1 粗煤泥螺旋分选过程
        6.1.2 中煤混杂原因分析
        6.1.3 螺旋分选机分选密度的调控手段
    6.2 螺旋分选机参数优化设计及试验结果
    6.3 低分选密度螺旋分选机颗粒迁移规律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GJL煤矿选煤厂新增末煤洗选系统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2章 煤质特征及可选性分析
    2.1 煤质特征
    2.2 原煤的可选性
        2.2.1 煤质资料的来源
        2.2.2 资料代表性及评述
        2.2.3 原煤可选性分析
    2.3 产品结构
        2.3.1 产品方向与定位
        2.3.2 产品结构方案
第3章 分选粒级、选煤方法及工艺流程研究
    3.1 选煤厂现有生产系统分析
    3.2 粒级分选方法与选煤方法
        3.2.1 周边矿区选煤工艺和生产情况的调研
        3.2.2 分选下限的分析和计算
    3.3 工艺流程的制定及说明
    3.4 工艺流程描述
        3.4.1 现有大块原煤筛分破碎系统
        3.4.2 洗选系统
    3.5 生产方式及工艺灵活性
第4章 工艺流程的计算
    4.1 计算参数选取
    4.2 水量平衡表
    4.3 介质平衡表
    4.4 最终产品平衡表
第5章 生产系统工艺设备选择
    5.1 工艺设备选择的原则
    5.2 环节不均衡系数的选择
    5.3 生产系统关键工艺设备的选择
第6章 地面工艺布置与技术操作说明
    6.1 地面工艺总布置
    6.2 主厂房及浓缩车间工艺布置及技术操作说明
        6.2.1 末煤主厂房及压滤车间工艺布置及技术操作说明
        6.2.2 浓缩车间工艺布置及技术操作说明
    6.3 厂外工艺布置及技术操作说明
    6.4 预留末精煤干燥系统工艺布置及技术操作说明
    6.5 改造对现有生产系统的影响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本研究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细粒煤泥脱水助剂选择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细粒煤泥脱水研究现状
    1.3 助滤剂的研究现状
        1.3.1 助滤剂的分类
        1.3.2 煤泥脱水助滤剂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煤样、药剂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煤样
        2.1.1 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2.1.2 矿物质组成分析
        2.1.3 粒度分析
    2.2 助滤剂及其性质
    2.3 研究方法
        2.3.1 脱水试验方法
        2.3.2 脱水试验评定指标
        2.3.3 仪器表征方法
第三章 低阶煤泥脱水助滤试验
    3.1 晋华宫煤样脱水助滤
        3.1.1 酯类药剂助滤
        3.1.2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滤
        3.1.3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滤
    3.2 白洞煤样的脱水助滤
        3.2.1 酯类药剂助滤
        3.2.2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滤
        3.2.3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滤
    3.3 药剂助滤机理
        3.3.1 酯类药剂助滤机理
        3.3.2 表面活性剂助滤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浮选精煤脱水助滤试验
    4.1 酯类药剂助滤
    4.2 表面活性剂助滤
        4.2.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2.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2.3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3 聚丙烯酰胺助滤
    4.4 表面活性剂与PAM复配助滤
    4.5 助滤作用机理
        4.5.1 表面活性剂
        4.5.2 聚丙烯酰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试验
    5.1 麻家梁选煤厂工艺简介
    5.2 实验室试验
        5.2.1 煤样性质
        5.2.2 助滤试验
    5.3 工业试验
        5.3.1 试验方案
        5.3.2 板框压滤机脱水助滤试验效果
        5.3.3 加压过滤机脱水助滤试验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分选工艺优化与技术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粗煤泥处理方法及工艺
        1.2.1 粗煤泥回收方法及工艺
        1.2.2 粗煤泥分选方法及工艺
    1.3 液固流化床分选机在粗煤泥分选中的应用
        1.3.1 液固流化床分选机的工作原理
        1.3.2 液固流化床分选机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路线
2 黄陵一号选煤厂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黄陵一号选煤厂现有分选工艺简述
    2.2 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分选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
        2.2.1 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分选现状
        2.2.2 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分选存在问题
    2.3 小结
3 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分选方法初步选择
    3.1 煤源情况
        3.1.1 煤层特征
        3.1.2 煤质特征
    3.2 粗煤泥可选性分析及分选方法初步选择
        3.2.1 粗煤泥可选性分析
        3.2.2 粗煤泥分选方法初步选择
    3.3 干扰床分选机对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分选试验研究
        3.3.1 试验方案
        3.3.2 试验过程
    3.4 本章小结
4 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分选工艺优化及技术改造
    4.1 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分选工艺优化
        4.1.1 粗煤泥分选工艺优化思路
        4.1.2 粗煤泥分选工艺优化流程
        4.1.3 优化后粗煤泥分选工艺流程计算
    4.2 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分选技术改造
        4.2.1 技术改造思路
        4.2.2 技术改造方案
        4.2.3 主要工艺设备选型
        4.2.4 主要设备特点简述
    4.3 技术改造前后产品回收率对比
    4.4 技术改造后经济效益分析
    4.5 本章小节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螺旋分选机应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螺旋分选机应用现状
    1.1 煤用螺旋分选机应用现状
    1.2 非煤用螺旋分选机应用现状
    1.3 螺旋分选机应用现状分析
2 螺旋分选设备优化
    2.1 非选煤行业
    2.2 选煤行业
3 结语

(9)粗煤泥回收和分选工艺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粗煤泥回收工艺
    1.1 煤泥离心机回收粗煤泥工艺
    1.2 高频筛回收粗煤泥工艺
    1.3 沉降过滤离心机回收粗煤泥工艺
2 粗煤泥分选工艺
    2.1 重介质分选工艺
    2.2 水介质分选工艺
        2.2.1 水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
        2.2.2 螺旋分选机分选工艺
        2.2.3 液固流化床分选工艺
    2.3 不同分选设备组合分选工艺
        2.3.1 水介质旋流器和螺旋分选机组合分选工艺
        2.3.2 TBS分选机和螺旋分选机组合分选工艺
3 结论及展望

(10)大武口洗煤厂金能分厂粗煤泥洗选工艺改造与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粗煤泥回收与分选方法及工艺
        1.2.1 粗煤泥回收方法及工艺
        1.2.2 粗煤泥精选方法及工艺
    1.3 TBS分选机及其在粗煤泥分选中的应用
        1.3.1 TBS分选机的工作原理
        1.3.2 TBS分选机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3.3 TBS分选机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路线
2 大武口洗煤厂金能分厂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大武口洗煤厂金能分厂现有工艺简述
    2.2 大武口洗煤金能分厂粗煤泥分选回收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
        2.2.1 大武口洗煤厂金能分厂粗煤泥分选回收工艺
        2.2.2 大武口洗煤厂金能分厂粗煤泥分选回收现状及存在问题
    2.3 小结
3 金能分厂TBS分选出的中煤再选的可行性研究
    3.1 煤源概况
    3.2 粗煤泥可选性分析
    3.3 TBS中煤的磨矿解离
        3.3.1 TBS中煤磨矿解离试验方法
        3.3.2 磨矿解离后TBS中煤小浮选条件的确定
        3.3.3 磨矿解离后TBS中煤粒度及密度分布情况
        3.3.4 磨矿解离后TBS中煤浮选试验
        3.3.5 小结
    3.4 粗煤泥的排矸
        3.4.1 粗煤泥排矸的必要性
        3.4.2 粗煤泥排矸的工艺选择
        3.4.3 粗煤泥排矸分选试验
        3.4.4 小结
4 粗煤泥深度洗选回收工艺优化设计
    4.1 金能分厂粗煤泥深度回收方案
        4.1.1 粗煤泥深度回收方案流程
        4.1.2 粗煤泥深度洗选回收方案质量平衡计算
    4.2 建设规模
    4.3 选煤工艺
        4.3.1 工艺方案的优化
        4.3.2 工艺流程
        4.3.3 工艺优化设计前后产品平衡计算
    4.4 主要工艺设备选型
        4.4.1 主要工艺设备选型原则与不均衡系数
        4.4.2 煤泥水系统现有设备能力的核算
        4.4.3 主要设备的选择
        4.4.4 主要设备特点简述
    4.5 工艺优化设计前后产品平衡及经济效益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选煤新工艺在晋华宫选煤厂的成功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东欢坨选煤厂产品结构多元化加工方案与工艺研究[D]. 刘钢枪.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多段变倾角等厚筛运动学特性及筛分过程协同优化[D]. 黄龙.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3]螺旋分选机流场特征及分选密度调控研究[D]. 叶贵川.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 [4]GJL煤矿选煤厂新增末煤洗选系统生产工艺研究[D]. 陈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5]细粒煤泥脱水助剂选择与优化[D]. 任晓汾. 太原理工大学, 2018(10)
  • [6]黄陵一号选煤厂粗煤泥分选工艺优化与技术改造研究[D]. 李毅红.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1)
  • [7]螺旋分选机应用现状研究[J]. 叶贵川,马力强,徐鹏,霍亚洋,靳立章,周超,张勇亮. 煤炭工程, 2017(04)
  • [8]粗煤泥回收和分选工艺应用现状[A]. 陆帅帅,吕宪俊,刘培坤,张彩娥. 2014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4
  • [9]粗煤泥回收和分选工艺应用现状[J]. 陆帅帅,吕宪俊,刘培坤,张彩娥. 选煤技术, 2014(02)
  • [10]大武口洗煤厂金能分厂粗煤泥洗选工艺改造与优化设计研究[D]. 丁怀显.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4)

标签:;  ;  

选煤新工艺在金华工选煤厂的成功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