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划到实施的进展——望京西园四区项目设计

从规划到实施的进展——望京西园四区项目设计

一、从规划到实施的进步──望京西园四区工程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吴纳维[1](2016)在《北京绿化隔离地区土地利用演变及规划实施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绿色空间建设驱动下的北京绿化隔离地区土地利用演变及其规划实施机制展开研究。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增长边界、生态安全保障以及城乡治理平台,在当前超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已成为边缘区土地利用演变的一种规划政策驱动力。本文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两道绿化隔离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总结了北京当前边缘区绿色空间规划实施路径的主要特征,并对其展开了规划实施评价与政策实施分析,以此为我国其他超大或特大城市的边缘区绿色空间规划实施提供借鉴。首先,论文回顾了城市边缘区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尤其是以“环城绿带”为代表的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规划理论及其在世界主要特大超大城市的实践,并总结了相关实践实现度较低的主要原因。针对北京绿化隔离地区的规划实施研究,在“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覆盖与利用变化”与“基于调查数据的综合政策评价”两个方面开展了研究综述。然后,论文以“时间分段-政策分区”为基本思路,针对规划实施评价与政策实施分析两个方面,建立了本文的实证研究框架。规划实施评价主要包括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覆盖变化分析,以及基于统计数据、网络数据和地图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政策实施分析主要包括,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以及基于典型地区的政策实施过程与影响评估。最后,基于文献综述与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分别针对北京两道绿化隔离地区的规划实施,提出规划编制、政策与实施策略制定以及实施资金管理三个方面的优化策略。论文从研究框架、技术与视角三个方面深化了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规划实施的相关研究。通过规划实施研究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拓展,以及遥感、网络开源、实地调查等多渠道数据的综合运用分析,厘清了在绿色空间的规划建设目标下,北京城市边缘区规划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在规划政策干预与城市系统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定量研究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总结了“土地储备”与“重点项目”作为绿色空间实施主要驱动力的政策机制有效性与实施困境。

贺松,陶杰[2](2015)在《多层停车楼在城市住区中的应用探索——以广州市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小汽车快速进入普通家庭,城市住区停车问题日益凸显。多层停车楼作为一种节约、高效利用住区土地、隔离噪声的停车方式,虽然目前采用的还不普遍,但由于其拥有多种比较优势,因此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鉴于此,以广州市为例,从政策、经济、住区技术经济指标等角度提出广州市适宜建设多层停车楼的住区类型,并针对住区多层停车楼的发展提出建议。

贺松[3](2012)在《广州市住区多层停车楼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小汽车快速进入普通家庭,住区停车问题日益凸显。住区多层停车楼作为一种节约、高效利用住区土地、隔离噪音的停车方式出现,对住区停车布局和住区环境质量有很大的改观,是城市住区停车方式之一,能有效地缓解住区停车难问题。本文以丽江花园左岸多层停车楼为主要研究对象,它是完全由广州市粤海地产有限公司自行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的居住小区的停车设施,作为广州市住区多层停车楼的先例,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本文从住区总体布局、不同停车方式的现状、多层停车楼的规划布局、建筑单体、运营模式以及使用者群体特征等六个方面对它展开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左岸多层停车楼的成功与不足。基于缓解住区停车难问题,为住区多层停车楼健康地发展提供推动力,结合国内其他城市住区停车楼的相关政策和规划设计,提出广州市适宜建设多层停车楼的住区类型和探索住区多层停车楼在规划设计、单体设计和政策及运营管理三个方面的理想模型。本论文分为五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分析住区多层停车楼的产生背景,对本论文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对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最后设计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分析住区不同停车方式的特征和相关概念,并将住区多层停车楼与其他的停车方式做详细的对比分析,证实住区多层停车楼运用的可行性。第三部分:从相关政策和规划设计层面分析我国及广州市住区多层停车楼的发展现状,透析基于广州市相关住区政策背景下的多层停车楼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同时选取国内若干城市住区多层停车楼进行研究,为广州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第四部分:从住区总体布局、停车方式现状、多层停车楼的规划选址、建筑单体、运营模式以及使用者群体特征等六个方面对左岸多层停车楼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五部分:提出广州地区适合建设多层停车楼的住区类型,深入探讨了住区多层停车楼的规划选址、住区多层停车楼单体设计和政策及运营管理三个层面。

李红光[4](2012)在《基于使用表现和使用者评价调查的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中具有公用性和公益性的空间、场所,也是人群公共交往活动的重要载体,在人群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存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它通常分属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景观、绿地、环境、建筑设计、公共艺术等专业领域,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和显着的地位。本课题通过对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建设实际状况的观察、跟踪、分析和思考,针对城市开放空间在人群公共交往活动上的表现和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理论思索;技术、制度检视;法规查证;过程梳理;问题分析;背景条件解读等。研究的方式为:将对选定案例“郑州城市开放空间及其使用”进行的客观性、实际性专门调查与针对性、内部研究相结合,进而对其作出基于实际表现的判断。专门调查由组织后的人员和笔者自己分别进行,独立提供调查记录。双方数据由笔者统一统计、整理和分析。通过对以郑州城市为案例的,通过对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建设、管理的理论、实践、历程的记录、整理、分析和研究,指出当前国内城市开放空间在设计、建设、管理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对使用者和使用问题的轻视;对使用者和使用需求掌控技术和纳入构建体制方法的缺失;对公共交往活动、使用者及其需求在项目运作中的操作性隔离。通过对以郑州城市作为案例的,通过对将城市开放空间现状、使用情况、使用者评价和意愿联系为一体的专门性研究,探索城市开放空间的效能体现与使用者、使用活动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影响程度,以厘清使用活动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通过以上方式和途径,找出造成城市开放空间与实际需求相矛盾的理论、体制、技术、组织、管理、实施、运作等方面的具体原因和作用途径。最后,在上述层面和环节给出具体的调整方法和建议设想。特别针对设计技术和制度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给出基于建筑学和设计工作的、具有可操作的调整建议和改进措施。对于已有理论在公共交往活动载体认识上的偏差、不足和分割,对于已有实践在城市开放空间构建中的偏颇、盲目和矛盾,笔者提出引入“公共交往活动场所”(PCP)及“公共交往活动场所系统”(PCP System)的概念,以期为解决“城市开放空间对于人群公共交往活动的适应和满足问题”提供战略性和技术性支持,也有助于各专业领域、不同部门的工作协调和“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根本目标的贯通。本论文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内容为问题的发现和研究方向的确定。第二部分:包含:第二章城市开放空间的学科基础综述;第三章国内城市开放空间存在问题梳理和本研究工作的应对。内容为对已有理论和实践的检视和梳理,笔者的思索和判读以及本研究开展的针对性工作。第三部分:包含:第四章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现状调研;第五章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情况调研;第六章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者评价调研;第七章郑州城市开放空间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研究。内容:对以郑州城市为案例,将城市开放空间现状、使用情况、使用者评价和意愿联系为一体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第四部分:包含:第八章各层面的调整改进和理论探索;第九章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内容为研究结论:针对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探索式地给出调整建议和改进设想。

王丹丹[5](2009)在《城市绿地的避灾作用及其规划设计的探讨》文中提出“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空间体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灾害,绿地可在不同层面发挥避灾作用,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综合防灾体系。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指出目前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中绿地避灾功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和建设两个层面探讨城市绿地避灾作用的实现途径,并与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协调。实践以承德市营子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避灾建设作为实例,从而达到理论对实践的综合指导作用。

江杰[6](2006)在《汽车 居住 环境 ——住区停车问题探讨》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不断提高,近几年私人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住区停车已经发展成为衡量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住区在住宅功能、造型形态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住区规划与设计已经与发达国家看齐,然而,在住区停车场所的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论文源于对住区停车难现状思考,以小汽车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为出发点,探讨当前住区的停车问题。 论文分四步论述小汽车与居住环境的关系:第一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第二步论述相关理论,主要从住宅平面布局与小汽车、住区停车空间与绿化空间的结合、国内相关指标存在的问题、停车指标分析、停车模式分析等方面研究影响当前我国住区停车控制的要素;第三步为实例研究,通过典例分析、现场踏勘与调查表格统计三种渠道得到对住区停车问题的理性与感性认知;第四步提取归纳,得出独创性结论。

刘克维,刘文鼎[7](2000)在《从规划到实施的进步──望京西园四区工程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又对望京西园四(即望京A-5区)的全高层居住区特色,从规划设计、工程实践、建成效果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述。

二、从规划到实施的进步──望京西园四区工程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规划到实施的进步──望京西园四区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绿化隔离地区土地利用演变及规划实施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核心概念释义
        1.1.1 超大与特大城市
        1.1.2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
        1.1.3 规划管控
        1.1.4 规划实施研究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实证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规划与实施的相关研究进展
    2.1 城市边缘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2.1.1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特征与规划
        2.1.2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机制
    2.2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2.2.1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规划的理论
        2.2.2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规划的实践
        2.2.3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规划实施的复杂语境
    2.3 规划实施的相关研究进展
        2.3.1 规划实施评价与政策实施分析
        2.3.2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实施的相关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规划与实施政策的演变及特征
    3.1 北京城市边缘区发展历程与演变特征
        3.1.1 社会经济与政策制度改革
        3.1.2 北京城市边缘区演变特征
        3.1.3 城市建成区扩张与边缘区高度动态化
    3.2 两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与实施政策演变
        3.2.1 北京两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演变
        3.2.2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实施政策演变
    3.3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实施的路径特征
第4章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土地利用演变的时空特征
    4.1 北京城市边缘区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
        4.1.1 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的市域整体分析
        4.1.2 基于SPOT遥感数据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4.2 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
        4.2.1 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构成
        4.2.2 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
    4.3 绿化隔离地区乡村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
        4.3.1 乡村集体建设用地变化的构成
        4.3.2 典型村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观察
    4.4 小结
第5章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实施影响机制研究
    5.1 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实施的影响机制
        5.1.1 影响因素
        5.1.2 影响机制
    5.2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实施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2.1 自变量的描述与计算
        5.2.2 模型构建
        5.2.3 回归分析与结果计算
    5.3 相关性分析结果解释
        5.3.1 人口用地变量
        5.3.2 区位虚拟变量
        5.3.3 规划政策要素变量
    5.4 小结
第6章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规划政策实施模式分析
    6.1 分析框架:影响评估与过程评估
    6.2 绿色空间规划实施的土地储备模型及其效果分析
        6.2.1 土地储备的逻辑模型
        6.2.2 土地出让市场与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实施的相关性研究
    6.3 土地储备模式的实施案例分析:以崔各庄地区为例
        6.3.1 基本社会经济情况
        6.3.2 实施过程
        6.3.3 实施结果与影响评估
    6.4 土地储备结合重点项目的实施案例分析:以平房地区为例
        6.4.1 基本社会经济情况
        6.4.2 实施过程
        6.4.3 实施结果与影响评估
    6.5 小结
第7章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实施的优化策略
    7.1 规划编制
        7.1.1 城市总体规划
        7.1.2 土地利用规划
    7.2 政策与实施策略制定
        7.2.1 增加政策投入
        7.2.2 公众参与的“自下而上”实施策略
    7.3 实施资金管理
        7.3.1 拓展实施资金来源
        7.3.2 规范拆迁与征地议价机制
        7.3.3 分区运用税收与信贷杠杆
第8章 结语:主要结论、学术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学术贡献与创新点
    8.3 困难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相关人员访谈摘要
附录B 2000-2010 年北京绿隔所涉及地区区划调整
附录C 韩国首尔“绿隔村庄改造”项目过程
附录D 第二道绿隔村庄居民点拆迁补偿金调查
附录E 绿色空间区域涉及乡镇定量研究数据列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多层停车楼在城市住区中的应用探索——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层停车楼的比较优势
    1.1 城市住区主要停车方式及其特点
    1.2 多层停车楼与其他停车方式的横向比较
        1.2.1 车库用地面积比较
        1.2.2 车库开发成本比较
        1.2.3 车库运营维护费用比较
        1.2.4 车库经济收益比较
        1.2.5 车辆存取时间比较
        1.2.6 车库使用评价比较
2 国内外城市住区多层停车楼的发展状况
    2.1 新加坡MSCP停车方式
    2.2 我国城市住区多层停车楼发展
3 可行性分析
    3.1 政策配套的可行性
    3.2 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3.3 住区技术经济指标的可行性
    3.4 小结:适宜建设多层停车楼的住区类型
4 多层停车楼在住区内的布局方式
    4.1 多层停车楼在住区内选址应考虑的因素
        4.1.1 住区用地的相对优劣程度
        4.1.2 住区的道路交通
        4.1.3 多层停车楼的服务半径
    4.2 多层停车楼在住区内的布局模式
        4.2.1 中心式布局模式
        4.2.2 周边点式布局模式
        4.2.3 周边条式布局模式
        4.2.4 组团式布局模式
5 结论与讨论

(3)广州市住区多层停车楼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住区停车问题严峻
        1.1.2 住区多层停车楼的出现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住区
        1.2.2 停车场
        1.2.3 住区停车方式
        1.2.4 多层停车楼
        1.2.5 住区多层停车楼
    1.3 相关理论与综述
        1.3.1 国外相关理论及停车库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综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住区多层停车楼与其他停车方式的比较
    2.1 我国住区停车方式的发展历程
        2.1.1 无停车规划管理意识——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2.1.2 路面停车为主——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末
        2.1.3 多种停车方式并存——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
        2.1.4 小结
    2.2 我国住区停车方式的主要类型
        2.2.1 多层停车楼
        2.2.2 路内停车
        2.2.3 地面停车场
        2.2.4 住宅底层架空停车场
        2.2.5 (半)地下停车场
        2.2.6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2.3 多层停车楼与住区其他停车方式的比较分析
        2.3.1 车库用地面积比较
        2.3.2 车库开发成本比较
        2.3.3 车库运营维护费用比较
        2.3.4 车辆存取时间比较
        2.3.5 车库经济收益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及广州市住区多层停车楼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住区相关政策
        3.1.1 国家相关政策
        3.1.2 地方相关政策
    3.2 我国住区多层停车楼案例
        3.2.1 北京市望京银领小区多层停车楼
        3.2.2 北京市望京西园四区多层停车楼
        3.2.3 成都市府河音乐花园多层停车楼
    3.3 广州市住区多层停车楼发展与现状
        3.3.1 相关政策层面
        3.3.2 实践层面
    3.4 广州市住区多层停车楼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4.1 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3.4.2 相关鼓励政策缺失
        3.4.3 科学的相关规划设计体系尚未形成
        3.4.4 传统停车习惯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丽江花园左岸多层停车楼研究
    4.1 丽江花园总体布局解读
        4.1.1 区位
        4.1.2 功能结构
        4.1.3 住区道路交通
        4.1.4 公共服务配套
        4.1.5 绿化景观系统
    4.2 丽江花园停车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4.2.1 调研目的、内容和方法
        4.2.2 丽江花园住区停车方式的调研数据统计
        4.2.3 住区停车问题的问卷调研数据统计
        4.2.4 小结
    4.3 左岸多层停车楼选址分析
        4.3.1 左岸多层停车楼的布局
        4.3.2 左岸多层停车楼停车规模
        4.3.3 左岸多层停车楼服务半径
        4.3.4 左岸多层停车楼出入口设置
        4.3.5 左岸多层停车楼与住宅建筑的关系
        4.3.6 小结
    4.4 左岸多层停车楼单体设计分析
        4.4.1 左岸多层停车楼功能组成
        4.4.2 左岸多层停车楼的平面设计分析
        4.4.3 左岸多层停车楼坡道设计分析
        4.4.4 左岸多层停车楼造型及内部环境分析
        4.4.5 各种工程设计
    4.5 左岸多层停车楼运营模式分析
        4.5.1 建设主体
        4.5.2 停、取车运作程序
        4.5.3 资金运作
        4.5.4 运营状况
    4.6 左岸多层停车楼使用群体分析
        4.6.1 群体特征
        4.6.2 停车行为特征
        4.6.3 使用群体对左岸多层停车楼反映特性调查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住区多层停车楼规划与设计的探索
    5.1 广州市适宜多层停车楼的停车方式的住区类型探索
        5.1.1 经济学视角
        5.1.2 住区技术经济指标视角
        5.1.3 适宜建设多层停车楼的住区类型
    5.2 住区多层停车楼规划布局的探索
        5.2.1 住区多层停车楼的选址应考虑的因素
        5.2.2 住区多层停车楼布局模式探索
    5.3 建筑单体设计探索
        5.3.1 设计原则
        5.3.2 住区多层停车楼评价体系
        5.3.3 住区多层停车楼的单体形式研究
        5.3.4 “紧凑式”住区多层停车楼单体设计
    5.4 政策和运营管理建议
        5.4.1 相关政策建议
        5.4.2 运营管理探索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丽江花园居民有关停车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 2:丽江花园左岸居民有关停车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 3:丽江花园物业管理公司有关停车情况的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基于使用表现和使用者评价调查的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1.2.1 城市开放空间的现实地位和作用
        1.2.2 本研究的侧重和作用
    1.3 既有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范围
    1.5 研究的方法
        1.5.1 研究基本方法
        1.5.2 概念界定
        1.5.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4 研究取向与技术路线
    1.6 内容构成和章节划分
    1.7 研究创新点及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城市开放空间的学科基础综述
    2.1 学科传统上认定的城市开放空间概念和类型
    2.2 国内外城市开放空间演变过程和研究成果概述
        2.2.1 开放空间在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演变
        2.2.2 国外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进程概述
        2.2.3 当前国外学者开放空间研究的情况和成果
        2.2.4 国内城市开放空间研究进程概述
        2.2.5 搜集到的研究成果
        2.2.5.1 直接的研究成果
        2.2.5.2 与开放空间和公共交往活动相关的研究成果
    2.3 与城市开放空间有关的一些概念
    2.4 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交往活动
        2.4.1 人的公共交往活动的地位、意义和价值
        2.4.2 公共交往活动与城市开放空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国内城市开放空间存在问题的梳理和本研究工作的应对
    3.1 城市开放空间出现问题的汇总和分类
        3.1.1 背景性因素
        3.1.2 意识性因素
        3.1.2.1 目标和价值导向的影响
        3.1.2.2 载体和目标的错位
        3.1.2.3 物质化、表面化认识的倾向
        3.1.2.4 认知的偏差和东西方差异
        3.1.3 技术性因素
        3.1.3.1 规划和建筑设计理论性上的偏差和错位
        3.1.3.2 规划执行和评审制度
        3.1.4 体制性因素
        3.1.4.1 财政和项目推行上的偏重
        3.1.4.2 决策和行政部门的工作指向
        3.1.5 执行性因素
    3.2 国内城市开放空间的建设归属和业务划分
    3.3 开放空间与建筑设计
    3.4 城市开放空间涉及的其他活动
    3.5 本文主张的广义城市开放空间和系统组成
        3.5.1 本文主张的城市开放空间的意义、作用和价值
        3.5.2 城市开放空间形成中所涉及的参与方
    3.6 笔者思考和工作的主要过程
        3.6.1 研究工作的历程
        3.6.2 基本思考与发展
        3.6.3 研究和工作方法的提出
        3.6.4 研究和工作要求
        3.6.5 外部工作
    3.7 理论归纳和延伸
    3.8 相关调研的设计和执行
        3.8.1 调查与研究的关系
        3.8.2 专门的调研方向对本项研究的作用
        3.8.3 调查的过程
        3.8.4 理论拓展对调查工作的作用
        3.8.5 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方法和结果判读
    3.9 调查工作标准和要求
        3.9.1 现场信息记录和存档要求
        3.9.2 信息转换数据要求及过程
        3.9.3 选择原则
        3.9.4 数据和图表的制作基本要求
        3.9.5 误差存在及影响结果说明
    3.10 针对本研究建立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3.10.1 有关研究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3.10.2 对上述成果的评价
        3.10.3 本研究主张建立和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及依据
    3.11 研究对象城市选择的原因及条件
        3.11.1 郑州城市发展及地位
        3.11.2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及地位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现状调研
    4.1 郑州城市基本情况
    4.2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的历史和发展进程概述
    4.3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的演变
        4.3.1 历史情况及记载
        4.3.2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和阶段划分
    4.4 新版规划对郑州及城市开放空间的表述和要求
    4.5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现状的一般性表述
        4.5.1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调查基本资料
        4.5.2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调查项目数据分析
        4.5.3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典型案例
        4.5.4 总的观点和判断
    4.6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现有体制
        4.6.1 管理组织机构
        4.6.2 已有政策和措施
        4.6.3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建设的现有机制
    4.7 调查研究的工作情况和具体要求
        4.7.1 工作过程及要求
        4.7.2 技术资料记录和保存
    4.8 与郑州城市开放空间有关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5.1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情况调查工作
        5.1.1 调查计划
        5.1.2 调查要求
        5.1.3 项目分布和选择标准
        5.1.4 调查内容
        5.1.5 调查工作
        5.1.5.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整
        5.1.5.2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的使用情况调查
        5.1.5.3 使用情况分析图表
        5.1.5.4 调查工作的自我评价和反馈
    5.2 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及说明
        5.2.1 实际观察到的情况
        5.2.2 使用情况分析
    5.3 使用情况分析方法及过程
    5.4 使用情况分析结果
    小结
第六章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者评价调研
    6.1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者评价及使用意愿的调查工作
        6.1.1 调查计划
        6.1.2 调查要求
        6.1.3 调查方向及项目的选择和标准
        6.1.4 调查内容和目的
        6.1.5 调查组织和开展
        6.1.6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整
        6.1.7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者评价及意愿调查的分析
        6.1.8 调查工作的自我评价和反馈
    6.2 使用者评价分析及说明
    6.3 使用者评价的分析方法及过程
    6.4 使用者评价分析结果
    6.5 使用者评价调研的进行和整理
    小结
第七章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存在使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研究
    7.1 与有关法规和条例的关系
        7.1.1 国家法规和条例中有关规定的摘录和分析
        7.1.2 河南省地方文件和政策条文中有关规定摘录
    7.2 与技术标准和形成体制的关系
        7.2.1 地方性城市标准实例
        7.2.2 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
        7.2.3 城市设计的控制
        7.2.4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评价标准和形成体制概述
        7.2.5 郑州绿城广场案例
    7.3 与设计师的关系
    7.4 与技术制度的关系
    7.5 与设计工作标准和目标追求的关系
    7.6 与设计工作制度规定和角色担当的关系
    7.7 与执行环节的关系
    7.8 与行业职责划分的关系
        7.8.1 行政及决策部门
        7.8.2 设计行业
        7.8.3 建设行业
        7.8.4 管理维护行业
    7.9 与责任主体和体制的关系
    7.10 与民俗的相互作用
    7.11 存在问题的分类和溯源
        7.11.1 理论和认识观念的偏颇
        7.11.2 目标追求和发展阶段的局限
        7.11.3 设计人员的局限
        7.11.4 技术制度的局限
        7.11.5 客观现实和历史进程的局限
        7.11.6 对绿地及其系统的片面性认识造成的局限
        7.11.7 全球化及外来文化的复杂作用
        7.11.8 对于城市开放空间和景观设计的误解
    7.12 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启示
    7.13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和执行方面的调整建议
        7.13.1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的调整建议
        7.13.2 城市开放空间评价标准和重心的调整建议
        7.13.3 城市开放空间形成体制的调整建议
    7.14 城市开放空间与建筑设计的互动
    7.15 城市开放空间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7.16 本次调研的分析结果和初步判断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各层面的调整改进以及理论探索
    8.1 关于开放空间的理论和设计思考
        8.1.1 开放空间在城市中的表现和存在形式
        8.1.2 开放空间在乡村和聚落中的表现
        8.1.3 人的社会性存在与开放空间
        8.1.4 开放空间与建筑空间和公共建筑
    8.2 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交往活动场所
        8.2.1 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交往活动场所的关系
        8.2.2 PCP 的概念和范围界定和形成
        8.2.3 功能空间与 PCP 的差异
    8.3 城市公共交往活动场所系统
        8.3.1 PCP 元素与 PCP 系统
        8.3.2 从 PCP 系统观点出发的调整建议
    8.4 某些设计探索和地域实践的验证和启发
        8.4.1 斯蒂文·霍尔的设计探索
        8.4.2 某些地区的实践验证
        8.4.3 某些城市的实践验证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9.1 总的观点和判断
        9.1.1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当前状态评价
        9.1.2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的使用状况评价
        9.1.3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者的建议和要求
        9.1.4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及其使用与设计成果评价的关联
    9.2 建议和意见
        9.2.1 理论发展的方向建议
        9.2.2 管理调整的方向建议
        9.2.3 技术方法和制度调整的方向建议
        9.2.4 运作机制调整的方向建议
        9.2.5 社会协同调整的方向建议
    9.3 针对设计人员和设计工作在城市开放空间项目上的具体改进、调整
    9.4 关于城市开放空间分级和针对性调整的建议
    9.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9.5.1 观测对象选择问题
        9.5.2 分析方法和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研究缺陷
        9.5.3 存在薄弱研究领域
        9.5.4 进一步探索的指向和建议
卷尾语
引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参考、引用其他材料
图表注释
附录目录
附录
致谢

(5)城市绿地的避灾作用及其规划设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
    2.1 城市绿地概念
        2.1.1 绿地概念
        2.1.2 城市绿地
    2.2 城市灾害
        2.2.1 灾害的一般定义
        2.2.2 《灾害对策基本法》
        2.2.3 城市系统灾害
    2.3 城市绿地避灾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3.1 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
        2.3.2 城市避灾绿地的定位
    2.4 小结
3 国外、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
    3.1 国外相关规划理论与建设综述
        3.1.1 相关规划理论及体系研究
        3.1.1.1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防灾减灾实践
        3.1.1.2 欧洲、美国防灾公园系统的规划
        3.1.1.3 日本防灾公园规划体系
        3.1.2 案例分析:关东地震、阪神地震
        3.1.2.1 日本都市绿地防灾系统规划的思路
        3.1.2.2 日本都市公园防灾减灾技术动向
        3.1.2.3 阪神、淡路震后城市绿地重建思路
    3.2 国内避灾绿地规划与建设综述
        3.2.1 大陆地区的避灾绿地规划综述
        3.2.1.1 防灾公园的提出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3.2.1.2 避灾绿地的建设情况
        3.2.2 香港作为高密度城市防灾绿地建设
        3.2.3 台湾地区的防灾空间规划
    3.3 小结
        3.3.1 国内避灾绿地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3.2 国外防灾绿地实践的经验
4 城市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的实现途径
    4.1 研究的理论基础
        4.1.1 城市规划学理论
        4.1.2 生态学理论
        4.1.3 行为学理论
        4.1.4 系统学理论
        4.1.5 植物群落学理论
    4.2 城市绿地的避灾规划设计
        4.2.1 城市绿地的避灾空间布局及选择原则
        4.2.1.1 城市绿地的避灾空间
        4.2.1.2 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布局的设想
        4.2.1.3 避灾绿地的选择原则
        4.2.2 城市绿地避灾功能的建立与实现的途径
        4.2.3 绿地避灾的指标体系
        4.2.4 城市避灾绿地的构成
        4.2.4.1 点——各级据点
        4.2.4.2 线——避灾、救灾通道
        4.2.4.3 面——灾害防御带
        4.2.5 城市绿地避难功能的宣传和管理
        4.2.6 案例分析:曙光防灾教育公园
    4.3 结合避灾功能的绿地植物配置
        4.3.1 园林植物的防火功能
        4.3.2 避灾绿地的树种选择
        4.3.3 影响园林树木防火性能的因素
        4.3.4 防火型园林植物的配置方法
        4.3.4.1 配置的要点
        4.3.4.2 树种的选择
        4.3.4.3 配植的结构
    4.4 小结
5 承德市营子区绿地的避灾规划设计实践
    5.1 承德市营子区绿地的避灾规划背景
        5.1.1 营子区概况
        5.1.2 营子区绿地现状与分析
        5.1.2.1 游憩公园绿地体系现状
        5.1.2.2 生产、防护绿地
        5.1.2.3 附属绿地
        5.1.2.4 其他绿地
        5.1.3 综合评价
        5.1.3.1 优势分析
        5.1.3.2 劣势分析
    5.2 承德市营子区绿地的避灾规划设计
        5.2.1 避灾场所的规划布置
        5.2.1.1 紧急疏散避险绿地
        5.2.1.2 避灾安置绿地
        5.2.1.3 避灾场所的规划设计要求
        5.2.2 避灾通道的规划布置
        5.2.3 城市救灾通道的设置
        5.2.4 结合避灾功能的植物选择
    5.3 小结
6 结论
    6.1 从绿地的避灾规划层面上看
        6.1.1 重新审视绿地的避灾作用
        6.1.2 绿地的避灾规划与城市总体的功能布局相协调
        6.1.3 绿地的避灾规划与城市的综合防灾体系相协调
    6.2 从绿地的避灾建设层面上看
        6.2.1 绿地的避灾建设与平灾结合相协调
        6.2.2 绿地的避灾建设与教育、管理相协调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汽车 居住 环境 ——住区停车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1.问题的提出——中国住区所面临的停车危机
    2.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论文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4.论文内容概述
    5.技术路线
    6.论文框架
第1章 城市住区停车问题的产生
    1.1 小汽车在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
        1.1.1 经济发展是小汽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1.1.2 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
        1.1.3 城市的发展需要小汽车的参与
        1.1.4 从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看小汽车的发展
        1.1.5 小汽车发展的限制因素
        1.1.6 小汽车发展的对策及前景
    1.2 当前住区小汽车停放存在的问题
        1.2.1 旧有居住区存在的问题
        1.2.2 新建居住区存在的问题
    1.3 城市住区小汽车停放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1.4 小结
第2章 汽车与住区发展的先行研究
    2.1 住区道路及停车规划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2.1.1 国外住区道路及停车规划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2.1.1.1 前小汽车交通时代
        2.1.1.2 小汽车交通时代
        2.1.1.3 后小汽车交通时代
        2.1.2 国内住区道路及停车规划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2.2 住宅平面与小汽车
        2.2.1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住宅平面布局与停车位的安排
        2.2.2 自1948年起的住宅平面布局与停车位的安排
        2.2.3 在环保意识下的住宅平面布局与停车位安排
    2.3 小结
第3章 停车与住区环境研究
    3.1 住区居住环境
        3.1.1 居住环境构成
        3.1.2 居民对环境的要求
    3.2 小汽车对住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3.3 小汽车对住区社会环境的影响
        3.3.1 小汽车与交通环境
        3.3.1.1 住区交通环境的范畴
        3.3.1.2 住区交通环境构成
        3.3.2 小汽车与交往环境
        3.3.2.1 街道气氛的营造
        3.3.3 小汽车与景观环境
        3.3.3.1 小汽车与景观环境的关系
        3.3.3.2 住区停车空间与绿化空间的结合
        3.3.4 小汽车与其他环境
    3.4 停车场地景观艺术设计
    3.5 小结
第4章 当前我国住区停车控制要素分析
    4.1 国内关于居住区停车数量指标的制定
        4.1.1 国家相关规范的制定
        4.1.2 地方相关配建规范
        4.1.3 国内相关指标存在的问题
    4.2 住区其他停车指标的分析
        4.2.1 小汽车密度
        4.2.2 停车率和地面停车率
        4.2.3 停车场库的规模与服务半径
    4.3 住区停车模式分析
        4.3.1 停车模式的分类及其利弊比较
        4.3.2 住区停车方式设计的量化研究
        4.3.2.1 停车密度与停车方式的理论推导
        4.3.2.2 较为适宜的停车密度与停车方式的关系
        4.3.3 不同停车方式的工程造价比较
    4.4 小结
第5章 实例研究
    5.1 住区停车问题调研
        5.1.1 目的调研
        5.1.2 调研范围的确定
        5.1.3 调研的主要内容及调研方法
    5.2 住区停车规划典例分析
        5.2.1 北京“恩济里小区”
        5.2.2 北京“望京花园”
    5.3 住区停车现场踏勘
        5.3.1 北京棕榈泉国际公寓
        5.3.2 北京蓝旗营居住小区
        5.3.3 大连“星海人家”居住小区
    5.4 问卷调查分析
        5.4.1 住区汽车停放问题调查表
        5.4.2 住区汽车停放问题调查表统计分析
    5.5 调研总结
    5.6 小结
第6章 住区停车问题的探讨与对策
    6.1 从城市角度解决住区停车问题
        6.1.1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6.1.2 共用城市停车设施
    6.2 停车方式的发展趋势及选择建议
    6.3 停车方式的设计手法
        6.3.1 确定住区结构与动态交通组织
        6.3.2 确定住区静态交通系统
        6.3.3 反馈与调整
    6.4 停车位弹性设计
    6.5 城市旧有住区停车问题探讨
        6.5.1 区内动态交通组织的调整
        6.5.2 重塑“人车共存”的居住生活单元
        6.5.3 利用住区开敞用地的地下空间停车
    6.6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插图及附表清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从规划到实施的进步──望京西园四区工程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绿化隔离地区土地利用演变及规划实施机制研究[D]. 吴纳维. 清华大学, 2016(11)
  • [2]多层停车楼在城市住区中的应用探索——以广州市为例[J]. 贺松,陶杰. 城市规划, 2015(04)
  • [3]广州市住区多层停车楼规划设计研究[D]. 贺松.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4]基于使用表现和使用者评价调查的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研究[D]. 李红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01)
  • [5]城市绿地的避灾作用及其规划设计的探讨[D]. 王丹丹.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 [6]汽车 居住 环境 ——住区停车问题探讨[D]. 江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4)
  • [7]从规划到实施的进步──望京西园四区工程设计[J]. 刘克维,刘文鼎. 建筑创作, 2000(01)

标签:;  ;  ;  ;  

从规划到实施的进展——望京西园四区项目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