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新渔业协定评论

日韩新渔业协定评论

一、日韩新渔业协定评述(论文文献综述)

陈姬文[1](2021)在《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91-2020)》文中提出冷战结束至今,在日本与周边国家的三处领土争端,即中日钓鱼岛争端、韩日独岛争端和日俄北方四岛争端中,日本的态度有强硬和宽和之别。总体来说,日本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态度最强硬,在日俄北方四岛争端中态度最宽和,在韩日独岛争端中态度介于两者之间。从前景理论的角度来看,日本之所以在三处领土争端中态度有强硬和宽和之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日本对钓鱼岛实际占有、对北方四岛和独岛没有实际占有,依据前景理论损失厌恶的观点,日本对争端领土的心理参照点因为实际占有而更高,因此在面临领土争端时更倾向于为了实际占有的争端岛屿而投入更多的力量,否则就会进入损失区间,降低到心理参照点以下,因此日本必然会表现出更强硬的态度;二是日本对钓鱼岛争端的对象国中国要比独岛争端的对象国韩国和北方四岛争端的对象国俄罗斯存在更强的实力焦虑,依据前景理论战略框定的观点,日本在面对存在高焦虑的领土争端对象国时会更为看重争端领土,将其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重要外交牌,因而必然会表现出更为强硬的态度,以期在两国外交中取得更多的外溢效果。同时,从前景理论的视角来看,基于确定性效应的日美同盟、基于风险偏好的历史压抑、基于有限理性的民族性格对日本在三处领土争端中的态度也有深刻的影响。冷战后,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态度遵循着“宽和(1991年)-次强硬(2004年)-强硬(2012年)-次强硬(今)”的轨迹演变。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日本对中国的战略性框定发生变化,实力焦虑使得日本大大提高了钓鱼岛争端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态度愈加强硬,直至2012年达到强硬的巅峰;中国从2012年开始对钓鱼岛常态化巡航,使得日本的损失厌恶区间发生重大改变,心理参照点从“不能失去钓鱼岛”向“不能继续恶化钓鱼岛局势”变化,态度开始不再强硬,开始变的宽和;而美国对钓鱼岛争端的介入,以及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对美日同盟的依赖性程度加强,基于确定性效应,日本首先要确保自己的确定性收益,在钓鱼岛争端中也要参照美国的态度。冷战后,日本在独岛争端中的态度遵循着“宽和(1991年)-强硬(2012年)-宽和(今)”的轨迹演变。由于90年代日本对韩经济外交的需要,日本将韩国框定为“竞争性盟友”,在独岛争端中态度逐步强硬;随着对抗中国的需要,日本将韩国框定为“可拉拢的盟友”,日本在独岛争端中态度逐步宽和。基于确定性效应,日本在处理独岛争端时不能不考虑美国的利益,而美国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不希望看到日韩关系恶化,因此日本在韩国升级独岛争端时一直保持克制,保持宽和姿态,逐步将独岛争端搁置。冷战后,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的态度遵循着“宽和(1991年)-强硬(2000年)-次强硬(2012年)-宽和(今)”的轨迹演变。由于冷战后日本对俄罗斯战略框定为“衰落的国家”,于是想通过经济援助和合作来换取北方四岛的返还,因此在北方四岛中持宽和之态;在小泉纯一郎上台后日本重新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框定,认为俄罗斯实力已经恢复,经济手段已经无法推进北方四岛争端的解决,因此一改之前的宽和之态,逐渐强硬;安倍晋三上台后,日本再次对俄罗斯重新进行战略框定,认为俄罗斯仍需要日本的经济合作,于是企图重新通过经济手段作为北方四岛领土争端谈判的突破口,态度再次转为宽和。日本对俄罗斯存在根深蒂固的历史记忆,基于恐惧风险偏好,在俄罗斯重视北方四岛时,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对日本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威慑,在俄罗斯强硬的回击下,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束手无策,态度软弱,只能对北方四岛争端予以搁置。

吴昊[2](2020)在《中日韩海洋安全事务与合作》文中研究说明海洋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海洋安全事关国家总体安全和长远建设。中日韩三国隔海相望,海洋命运休戚与共。随着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共同威胁和挑战逐渐增多,海洋安全合作很有必要。近些年,中日韩在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防治、海上运输、海洋科考、海洋监测与观测、海上执法等海洋事务各领域进行了深入沟通与合作,取得了诸多建设性成果。未来,中日韩三国应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加强海洋能源安全、海洋通道安全、海洋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的海洋安全合作,从理念和机制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实践,并探索建立"中日韩三国海洋智库联盟",以促进三国海洋科技、经济、战略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为中日韩海洋安全与合作提供助推力,推动"东北亚海洋圈"与"东北亚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王宇鹏[3](2020)在《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新世纪初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来发展增速期。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转向寻求区域贸易安排的解决方案。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加快了对外商谈自贸区的步伐。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主导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开始商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一些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欧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在此背景下于2013年启动谈判,于2019年2月生效。欧日EPA是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之间、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水平区域贸易协定,自由化程度高,内容丰富。作为全球第二大和第四大经济体,欧日达成EPA对于全球经济、贸易、投资、社会福利和气候环境等都将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同时将对其他自贸协定起到示范作用,决定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而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和全球治理模式的调整。中国是欧日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欧日EPA的实施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贸易投资、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中国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全球自贸区战略,当前面临着多边贸易体制深刻调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中美经贸摩擦尚未完全平息等诸多风险挑战。欧日EPA将对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和开放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文将欧日EPA协定的效应作为研究主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欧日EPA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二是欧日EPA对中国在宏观经济、对外贸易、吸引投资、劳工环保、规则治理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一是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传统和新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对欧日自贸区的贸易投资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引力模型、GTAP模型和LMDI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二是运用历史与现实对照分析的方法,理清近二十年来欧日贸易投资的发展历程,来解释当下欧日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态势问题;三是将微观的产业研究与宏观的经济贸易研究统一起来,不但从经济总量、贸易和投资格局等角度探究贸易投资发展潜力,又从微观层面的具体产业和产品入手,探究竞争性和互补性问题;四是综合运用横向与纵向对比方法,既对欧日经贸合作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阐述,也对中国和欧日的贸易投资规模、结构和竞争力水平进行横向比较。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如下:首先是引言和文献综述理论探索。接下来主要探讨了欧日签署EPA的背景和基础,对欧日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双向投资情况进行梳理,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互补性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欧日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GI指数对欧日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内贸易情况展开研究。其次分析了欧日EPA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主要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非关税壁垒、投资自由化四方面介绍了协定的框架内容,从公司治理、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补贴和国企、贸易救济等九个方面阐述了欧日协定在规则上与以往自贸协定相比的主要特点。再次阐述欧日EPA的经济效应,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方面着手。理论分析方面,从贸易自由化视角和比较优势视角分析了贸易效应,从投资转移效应和投资创造效应两方面探讨投资效应,同时阐述了竞争效应和轮轴-辐条效应。实证分析方面,基于引力模型,对欧日EPA的投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GTAP模型,研究了EPA协定对欧日GDP、贸易条件、要素回报、福利水平、各部门产出以及贸易流向等方面的影响。然后对欧日EPA的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展开分析。一是社会效应,理论层面,从就业创造、保障劳工权利和公民社会参与劳工政策磋商角度探讨;实证层面,运用GTAP模型分析对就业和工资的影响。二是环境效应,理论层面,从环境产品和服务便利化、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产生量、监管能力和实施多边环境协定角度探讨,实证层面,运用LMDI模型将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规则治理效应,主要分为补贴和国企、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政府采购等方面,分析对规则的引领作用。接下来是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在梳理中国与欧日的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基础上,对中国与欧日竞争性和互补性、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内贸易展开详细分析,然后重点是对中国的贸易、投资等经济影响以及国企补贴、可持续发展等规则治理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基于GTAP模型对中国的GDP、出口、要素回报、贸易条件、福利水平、环境等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如下:一方面是欧日EPA的效应。第一,双方的经济效应均是正向而明显的,日本在GDP、贸易、福利等方面获益程度高于欧盟。欧盟收益最大的是纺织服装皮革业,受损最大的是汽车制造业;日本产出获益最大的是汽车业,产出降幅最大的是乳制品产业。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效应均为负面,但降幅较小。第二,贸易促进效应明显,日本的进出口增幅均高于欧盟。其他经济体都遭受负面影响,但程度有限。日本的贸易条件改善,而欧盟和其他经济体的贸易条件出现恶化。第三,双向投资的促进效应比较显着,欧日在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产生投资创造效应,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布局的调整引起投资转移效应。区外经济体对区内也产生投资转移和创造。第四,社会和环境效应明显。社会效应方面,改善双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提升双方就业水平,实现对劳工权利的更好保护。环境效应方面,促进环境贸易便利化,对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加大了欧日对应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第五,对国际经贸规则和治理方式影响深远,加严了补贴和国有企业规则纪律,对未来自贸协定的公司治理内容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全球政府采购规则主导权,为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改革预做铺垫。另一方面是对中国的影响。第一,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无论是GDP、福利水平、产出都是全球经济体中下降幅度较大的。但是负面效应总体可控。第二,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冲击,贸易转移效应比较明显,恶化中国的贸易条件。但是,中国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与欧日的出口产品结构存在差异化,影响有限。受损最大的是对欧电子设备出口和对日纺织服装皮革出口。第三,对中国吸引投资造成较大压力,可能使部分对华投资转移至欧日。第四,对中国劳工和环保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劳工和环境高标准对中国造成相当压力,挑战中国政策底线。另一方便有助于促使中国更加重视劳工权利和环境保护,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第五,对中国的规则制定和治理模式兼具机遇和挑战。既企图削弱中国的竞争优势,又可倒逼我深化改革。为此,本文提出五点政策建议:一是以大型自贸伙伴为重点,推动尽快结束或实施中欧投资协定谈判、RCEP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协定。二是抓住一大批中小型经济体,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三是显着提高自贸协定的自由化水平,扩大服务业开放,改善营商环境,争取在新规则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四是加强与自贸区相适应和配套的国内政策调整,实现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处理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平衡关系,以实际行动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不仅分析欧日EPA的经济影响,还创新性地使用了LMDI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欧日自贸区的环境效应。此外,本文还阐述了协定对于全球规则制定和治理体系的影响,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补贴、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对于中国在学习借鉴全球领先的自贸区模式和规则、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有启示作用。

于京婉[4](2020)在《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研究》文中提出2016年,因“萨德”风波中韩外交出现危机,导致两国关系跌至历史低谷。文在寅上任后对华如何施政,中韩关系如何发展,不仅事关两国政治、经济与安全的发展,而且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国际关系发展与走向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研究为选项,基于三层考量:从中韩关系层面看,两国是搬不走的近邻,拥有广泛共识与利益契合。对其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韩了解,扩大双边合作领域,有效落实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从半岛安全层面看,韩国是朝鲜半岛属地国,而中国始终是解决半岛问题的参与国。对其研究有助于两国寻求共识,求同解疑,更好地推动半岛和平和地区安全与繁荣。从中美战略竞争层面看,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在地区和半岛事务中受美国牵制。对其研究有助于增进双方政治和安全互信,增强共同维系半岛及地区安全稳定的信心。鉴于上述动因,本文试从五个方面对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第一章,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背景。外部环境是引发内部思考与影响对外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文在寅上任正值韩国“内忧外患”的政治乱局,诸多焦点问题成为文在寅政府的必答题。本章选择“由外至内”为视角,即地区、双边、国内,以三个新变化为焦点,对文在寅上任后韩国的时局背景进行剖析。三个新变化:一、东北亚地区局势新变化。其突出表现为韩国在中美两国战略竞争背景下面临的窘境、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缓和对话的新气象、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冲击韩国外交,日韩争端持续升级双边关系不断恶化等四个方面。二、中韩关系新变化。主要论述了“萨德”问题重创中韩关系和贸易往来受挫刺激中韩关系,以及渔业纠纷问题激化中韩关系这三个痛点。三、韩国国内政局新变化。主要围绕韩国执政党的变化、领导人更迭、韩国国内对华态度的新变化这三个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上述内外局势的新变化,无疑对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导向产生重大影响。第二章,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目标。政策目标是国家行为主体通过政策实施为获得某种效果或达到某种标准。文在寅政府执政初期,东北亚地区局势不断恶化、中韩因“萨德”问题出现外交危机、韩国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在此背景下,文在寅政府为摆脱这一政治乱局,积极调整了韩国的对华政策。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从政治、安全及经济层面,归纳梳理出其对华政策的三大目标。在政治层面上,文在寅政府试图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施平衡外交来稳定中韩关系,并借助中国提升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在安全层面上,首要目标是缓解中韩两国“萨德”危机,在此基础上争取中国共同应对朝核问题,同时要加强两国非传统安全合作。在经济层面上,文在寅政府为获取中国崛起带来的经济红利,携手中国共同抵御逆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冲击,继续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不过,其也在试图通过扩大韩国多元经济发展布局,进而适当降低韩国对华经济的过度依赖。第三章,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资源和手段。政策资源是实施政策的先前条件,而政策手段是实现其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均是实现其政策目标的重要环节。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资源依托,本章主要通过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美韩同盟三个视角,审视文在寅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可以利用的“抓手”和有利“王牌”。其一、韩国对华政策恃有的地缘政治价值。其二、韩国对华政策恃有的地缘经济价值。其三、美韩同盟是韩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筹码。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手段方法,笔者以政策资源要素为铺垫,重点论述了文在寅政府在政治、安全和经济三个关键性领域的对华政策手段。政治手段重点是通过两国高层互动增强政治互信和适当拉开与美国距离的方式,实现快速修复与巩固中韩关系。安全手段主要通过对“萨德”反导系统进行管控的方式,达到缓和与加强中韩关系。经济手段则侧重于“合作+防范”的方式,来深化与发展中韩关系。第四章,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实施。政策实施是运用综合手段实现政策目标的行为过程。本章基于对文在寅政府对华各项主张和举措的综合分析,着重从政治、安全、经济三大层面论述了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实施的具体过程。其中,政治和经济层面是本章论述的重点。在政治层面上,文在寅政府旨在修复与巩固中韩政治互信。举措一、为恢复两国政治关系,通过双边高层互动、提升中国战略地位、加强领导人沟通等措施,积极向中国示善示好。举措二、为缓和两国安全关系,通过加强双边高层对话和对“萨德”进行环境评估并作出“三不”声明,积极向中国发出和好声音。举措三、为平衡中美关系,主要通过在美国“印太战略”立场上采取模糊态度,在半岛问题上强调韩国主导作用,在美日韩三边发展军事同盟关系上持否定态度,在“反华为”事件上持保留态度,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回避态度等诸多之举,有意向中国做出倾斜。在安全层面上,文在寅政府力求拓展中韩安全合作的新增长点。主要体现在协调处理朝鲜半岛事务和提升非传统安全合作等方面。在经济层面上,文在寅政府谨慎深化中韩经贸依存关系。主要包括: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进程,扩大韩国多元经济发展布局。这些都是文在寅政府顺应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之举。第五章,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评估、展望与应对。本章的重点是对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实施结果进行效能评估,对其执政后期中韩关系走势做出研判,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中国政策应对。效能评估是对应政策目标的三个层面,即政治、安全、经济层面开展的。通过逐项分析和综合考量,笔者认为,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实施的“上半场”,总体来看取得的成效较为显着。其主要表现:中韩关系开始转圜,聚焦的“萨德”问题按下了“暂停键”,经贸合作总体恢复元气,这充分体现了文在寅政府对华的诚意和努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看到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局限性,解决朝核问题仍任重道远,美韩同盟仍是中韩关系的“夹心层”。展望文在寅政府后期的中韩关系,笔者综合各种复杂因素,作出以下判断:两国趋稳向好的势头有望得到维持,但短期内中韩关系难以再现“蜜月期”,其局部风险仍不容忽视。本章最后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中国政策应对:第一、明晰战略定位。第二、深化战略互信。第三、扩大共同利益。第四、增强危机管控。第五、推动多边合作。

相京佐,王颖,赵雪宁,朱晓丹[5](2019)在《中日韩民间渔业安全作业协议书对依法治渔的影响》文中指出中日韩《民间渔业安全作业协议书》是分别由中日、中韩和日韩民间行业协会签订的多边参与、双边执行的行业协定。虽然《民间渔业安全作业协议书》既不是国际条约,也不是国际法,但其在中日韩三国民间渔业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规范性作用。研究对中日韩《民间渔业安全作业协议书》及中日韩民间渔业协议会的性质特点,在鱿鱼资源的养护、虎网作业问题和海上安全预防性合作的磋商内容,以及中方代表对日韩水产会代表提出问题的回应,三方水产会代表提出的合作建议等磋商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并探讨中日韩《民间渔业安全作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与价值。通过研究发现:第一,由中日韩民间渔业行业协会定期举办的三方民间渔业协议会是三方在海上安全作业秩序、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促进民间渔业合作等方面的有效磋商平台;第二,中日韩《民间渔业安全作业协议书》对三方国际渔业合作发挥着"软法"作用,可更好地弥补政府间渔业协定的不足,适应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姜龙范[6](2018)在《二战后日韩关系的演变》文中研究表明二战结束以后,日韩两国邦交正常化进展迟缓。最终,在美国的策划和推动下,日韩两国才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后,日韩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长期在历史问题、慰安妇问题、领土问题等方面龃龉不断。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积极推动美日韩三国关系向实质性同盟关系转变。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崛起带来的国际关系格局变动,日韩两国积极谋求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陈泽欣[7](2018)在《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出于应对中国崛起、朝核问题、俄罗斯复兴等因素的考虑,美国在亚太地区致力于整合韩日两个军事盟友的力量,甚至提出构建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鉴于韩日军事安全互动在美国东亚战略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影响,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研究。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轴纵向梳理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的缘起与发展,根据韩日军事安全关系在不同时间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间接联系阶段、萌芽起步阶段、遭遇挫折阶段、迅速升温阶段和坎坷发展阶段五个阶段,详细记述了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至今两国在军事安全领域交流合作的发展脉络。第二部分对韩日军事安全关系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幕后推手美国和朝鲜核问题是最主要的促动因素,阻碍因素则更多存在于韩日内部。第三部分包含三个内容:首先,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之后,预测韩日军事安全关系将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现状而不会更加深入;然后,综合分析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的影响,即导致东北亚地区形成“安全困境”、对韩日自身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影响中国周边外交环境甚至损害中国安全利益等;最后,分别从中日韩、中美、中俄、中朝和中国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中国应对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的可行之策。

何山[8](2018)在《中日韩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比较研究 ——以中日韩FTA谈判为落脚点》文中研究说明原产地规则作为确定货物“经济国籍”的法律法规,是自由贸易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韩三国均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体,却因种种原因至今也没有达成区域贸易协定。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交错重叠,形成的“意大利面碗”效应便是阻碍中日韩FTA谈判预期进程的原因之一。自2012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启动以来,对中日韩FTA展开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国际法层面的研究相对匮乏,针对中日韩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比较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为了让我国在未来的中日韩FTA原产地规则谈判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本文从中日韩三国各选取六个已签订的FTA协议,对这十八个FTA协议中的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原产地标准、附加规则、程序性规则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在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安排上相比日韩存在四大问题。第一,“完成获得”产品标准上对渔业产品保护不够;第二,在适用“非完成获得”产品标准时缺乏弹性;第三,中国没有对附加规则予以足够重视;第四,中国原产地程序性规则便利性和透明度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同时兼顾日韩利益,从强化原产地标准对特定产品的关注,注重利用附加规则保护本国利益以及协调好程序性规则的适用三个角度为中日韩FTA原产地规则的构建提出了六个合理化建议。

徐倩茹[9](2018)在《中韩渔业纠纷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文中指出2000年为适应国际社会所建立的国际渔业新秩序,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实现我国传统渔业管理制度相应的转变,我国与韩国签署了中韩双边协定,即《中韩渔业协定》,《协定》先就渔业问题做出了临时性安排,尽管我国政府在渔业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围绕中韩渔业纠纷而引发的暴力冲突开始“不定期性”的见诸于媒体。本文第二章从《中韩渔业协定》的签署背景、内容入手,分析《协定》的执行情况,重点就专属经济区管理水域中韩两国相互入渔情况进行了分析。对自2001年到2018年中韩渔业纠纷事件现状进行总结,即从刚开始未实施《协定》前几乎为零的状态,到纠纷事件一步一步慢慢凸显,再到2011年的12.12事件被舆论引导彻底爆发出来,一直到现在纠纷事件都未曾停歇。第三章由于纠纷不断,使我国的渔业生产遭受打击,中韩两国人民情绪对立,连带中韩关系也受此影响。具体分析渔业纠纷从本国经济到对本国政治的影响。第四章剖析可渔业纠纷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协定》最开始只是作为一个临时性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中韩共同的渔业资源,并不是海域的划界。但是在其实施以后,韩国是根据海域划界去管理专属经济区的海域,这种做法跟韩国的海洋战略有关,但从根本上分析还是由于中韩政治关系的不稳定性造成的,从渔业纠纷的走势上一定程度能看出中韩亲疏的走势。韩国海洋战略的依附性和自身对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选择性都使得渔业纠纷变得不单单是一个小的问题那么简单,它的依附性使得需要以美国的利益为优先,他自身对《公约》的选择性使得它又不承认对自身不利的规定,所以渔业纠纷问题更像是中韩关系结构性不和谐的表征。两国关系影响纠纷,纠纷被政治舆论指挥又会影响两国关系,是一个相互被影响的过程。第五章主要是针对纠纷产生的负面影响给予了一些政策性建议。渔业纠纷事件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对应其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公约》实施之后,专属经济区制度已被国际社会认可,因此我们只能在遵守《公约》的基础之上,找寻能够解决纠纷的途径。在借鉴他国的渔业发展经验的同时,面对渔业发展如此严峻形势我们也要尽快调整自身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渔业转型。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一、要想解决渔业纠纷问题,必须从源头也就是事件发生的主体进行调节;二、纠纷事件能得到解决的最重要措施是要保证中韩两国关系长久稳定发展:三、当下解决渔业纠纷最切实可行的路径是加快我国自身渔业转型。

金香丹[10](2017)在《韩美FTA对韩国的经济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全球贸易、投资格局的新一轮变化,新时期自由贸易协定(FTA)呈现出不同于传统FTA的发展趋势。缔结FTA逐渐成为大国主导全球贸易规则的有效途径,在议题与规则上日渐向高标准方向发展,对缔约国的经济影响较传统FTA更为广泛。韩美FTA是双方在步入21世纪后推动的高标准贸易协定,两国不仅在商品贸易领域实现了99.8%的高水平开放,在投资、服务贸易、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劳工环境标准等方面均制定了严格规则,体现了美国所倡导的新时期高标准贸易协定的特点。而作为首个与美国缔结FTA的东北亚国家,韩美FTA对韩国的经济效应对于广大域内国家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系统分析韩美FTA对韩国进出口贸易、产业竞争力、劳动力就业、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影响,探究韩美FTA对韩国的实际效用,为中国推动自贸区战略提供有益镜鉴。本文认为,韩国缔结韩美FTA的主要动因在于获取经济收益,包括抢占美国市场先机、扩大出口、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等,进而为本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引力模型结果显示,韩美FTA生效5年期间对双边贸易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该协定生效正值世界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低迷、贸易增长动力下滑等外部环境对韩美FTA经济效应带来了挑战。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的情况下,韩美FTA生效5年来韩国在宏观层面上基本实现了协定预期目标,不仅实现对美出口的稳定增长,强化优势产业竞争力,加速弱势产业转型升级,也在提升东亚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中的主动性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全文共8章。第1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可能的创新与不足进行概括性介绍。第2章“FTA及其经济影响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明确FTA相关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FTA经济效应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构建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第3章“韩国缔结韩美FTA的动因及谈判争议领域”,分析韩国缔结韩美FTA的深层动因,在此基础上梳理韩美FTA主要争议领域,并指出韩美在谈判过程中的利益互换。第4章“韩美FTA对韩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韩国为研究主体对韩美FTA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剖析了韩美FTA对中国、日本的贸易替代效应。研究认为,韩美FTA对韩国的贸易效应主要体现在出口方面,协定生效后韩国对美出口增长高于进口增长。而韩国对美国产品降低关税加大了中、日对韩出口难度,日本较中国面临更大的贸易替代风险。第5章“韩美FTA对韩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三个视角综合分析韩美FTA对韩国不同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影响。从竞争实力来看,韩美FTA使得韩国优势产业竞争力得到强化,尤其,那些具有微弱竞争优势的产业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但导致弱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弱化。从竞争潜力来看,韩国对美技术导向型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内贸易指数扩大表明两国专业化分工得到进一步强化。而在竞争环境方面,强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虽短期内增加了企业专利使用费,但长远审视有利于创新机制的完善。第6章“韩美FTA对韩国就业的影响”,从FTA与劳动力市场调整的一般关系入手,重点分析市场开放对韩国形成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韩美FTA对韩国劳动力就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方面,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领域,尤其是种植业领域。第7章“韩美FTA对韩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主要探讨韩美FTA的宏观区域效应。研究认为韩美FTA谈判从根本上扭转了韩国在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中的被动局面,对韩国成功与欧盟、中国等大国缔结FTA发挥了积极作用。第8章“韩美FTA的评估、前景与启示”,整体评估、总结了韩美FTA经济影响,并结合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国内对韩美FTA的质疑,探讨韩美FTA发展前景,对双方未来谈判可能产生争议的领域进行初步研判。最后,总结韩美FTA对中国的启示,并为中国推进自贸区战略提出对策建议。

二、日韩新渔业协定评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韩新渔业协定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91-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约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 创新点和难点
    四 研究方案
第一章 前景理论与外交决策分析
    第一节 前景理论概述及决策过程
        一、前景理论的提出
        二、前景理论的决策过程
    第二节 前景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参照依赖
        二、框定效应
        三、损失厌恶
        四、风险偏好
        五、三大效应
    第三节 前景理论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应用综述
        一、风险均衡理论
        二、外交政策变化理论
        三、国际谈判理论
        四、威慑理论
        五、其他应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在领土争端中的态度成因
    第一节 理论假定
        一、国家在领土争端中是有限理性的行为体
        二、国家在领土争端中有心理参照点且存在损失厌恶
        三、国家在领土争端中存在风险偏好
        四、领土争端对象国之间存在框定效应且会相互进行战略性框定
    第二节 研究假设
        一、基于参照依赖和损失厌恶的实际占有
        二、基于框定效应的实力焦虑
        三、基于确定性效应的日美同盟
        四、基于风险偏好的历史压抑
        五、基于有限理性的日本民族性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前景理论视角下的中日钓鱼岛争端
    第一节 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政策和表现
        一、冷战后日本的钓鱼岛政策
        二、冷战后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表现
    第二节 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态度演变
        一、从“搁置争议”到“法理”钓鱼岛:宽和-次强硬
        二、从“法理”钓鱼岛到“国有化“钓鱼岛:次强硬-强硬
        三、从“国有化”钓鱼岛到“同盟依赖”:强硬-次强硬
    第三节 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态度演变的原因
        一、基于参照依赖和损失厌恶:日本实际占有钓鱼岛局面的改变
        二、基于框定效应:日本对钓鱼岛争端在中日关系中地位认识的转变
        三、基于确定性效应:美国对钓鱼岛问题的介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前景理论视角下的韩日独岛争端
    第一节 日本在独岛争端中的政策和表现
        一、冷战后日本的独岛政策
        二、冷战后日本在独岛争端中的表现
    第二节 日本在独岛争端中的态度演变
        一、从冷战结束至李明博登岛:宽和-强硬
        二、从李明博登岛至今:强硬-宽和
    第三节 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在独岛争端中态度演变的原因
        一、基于战略框定:日本对韩国国家定位的转变
        二、基于确定性效应:美国对东北亚“小北约”的推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前景理论视角下的日俄北方四岛争端
    第一节 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的政策和表现
        一、冷战后日本的北方四岛政策
        二、冷战后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的表现
    第二节 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的态度演变
        一、从“经济援助”到“零接触”:宽和-强硬
        二、从“零接触”到“口水仗”:强硬-次强硬
        三、从“经济合作”到再次“搁置”:宽和-软弱
    第三节 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态度演变的原因
        一、基于框定效应:日本对俄罗斯国家实力认识的改变
        二、基于恐惧风险偏好的风险规避:俄罗斯对北方四岛的重视程度提高
        三、基于有限理性和参照依赖:日本对俄罗斯的历史记忆和日本的民族性格
    本章小结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2)中日韩海洋安全事务与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日韩海洋事务与战略近况
    (一)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实践
    (二)日本的海洋战略与实践
    (三)韩国的海洋战略与实践
二、中日韩海洋安全合作的现状
    (一)中日韩的双边海洋安全合作
        1.中日海洋安全合作
        2.中韩海洋安全合作
        3.日韩海洋安全合作
    (二)中日韩三边的海洋安全合作
        1.海洋环保合作
        2.海洋科技合作
        3.海上运输和物流合作
        4.海上搜救合作
三、中日韩海洋安全合作的阻碍因素
    (一)中日韩三国传统海洋争端由来已久且解决难度比较大
    (二)日本对中国海洋实力发展的战略恐惧和战略排斥增加
    (三)美国海洋战略与实践阻碍中日韩海洋安全合作的深入
四、中日韩海洋安全合作的未来
    (一)对中日韩海洋安全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二)要寻求中日韩海洋安全合作的可行路径
    (三)构建“东北亚海洋圈”和“东北亚海洋命运共同体”

(3)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特点
        1.1.2 欧盟和日本的自贸区战略
        1.1.3 中国的自贸区战略
        1.1.4 选题和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1.3.2 创新点和存在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探索
    2.1 文献综述
        2.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的文献综述
        2.1.2 欧日自贸区效应的文献综述
        2.1.3 文献评述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关理论
        2.2.1 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2.2 自贸区相关理论
        2.2.3 理论评述
第3章 欧日签署EPA的背景与基础
    3.1 货物贸易情况
        3.1.1 总体货物贸易情况
        3.1.2 双边贸易情况
        3.1.3 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3.2 服务贸易发展
    3.3 双向投资发展
    3.4 比较优势分析
    3.5 竞争优势分析
    3.6 产业内贸易分析
第4章 欧日EPA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1 主要内容
        4.1.1 货物贸易
        4.1.2 服务贸易
        4.1.3 非关税壁垒
        4.1.4 投资自由化
    4.2 主要特点
第5章 欧日EPA的经济效应
    5.1 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5.1.1 贸易效应
        5.1.2 投资效应
        5.1.3 竞争效应
        5.1.4 轮轴-辐条效应
    5.2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简述
        5.2.2 数据与方法
        5.2.3 结果分析
    5.3 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
        5.3.1 关税削减程度
        5.3.2 模型和模拟方案
        5.3.3 结果分析
第6章 欧日EPA的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
    6.1 社会效应
        6.1.1 理论分析
        6.1.2 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
    6.2 环境效应
        6.2.1 理论分析
        6.2.2 基于LMDI模型的实证分析
    6.3 规则治理效应
        6.3.1 补贴和国有企业
        6.3.2 公司治理和市场导向
        6.3.3 可持续发展
        6.3.4 政府采购
        6.3.5 投资保护
第7章 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7.1 中国与欧日双边合作情况
        7.1.1 双边贸易
        7.1.2 双向投资
    7.2 中国与欧日贸易分析
        7.2.1 竞争性和互补性
        7.2.2 比较优势
        7.2.3 竞争优势
        7.2.4 产业内贸易
    7.3 欧日EPA对中国的影响
        7.3.1 理论分析
        7.3.2 实证分析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结论
        8.1.1 欧日EPA的综合效应
        8.1.2 欧日EPA对中国的影响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快实施中国自贸区战略的重要意义
        8.2.2 加快实施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对既有文献的反思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背景
    一、东北亚地区局势新变化
        (一)韩国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面临的窘境
        (二)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缓和对话的新气象
        (三)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冲击韩国外交
        (四)日韩争端持续升级双边关系不断恶化
    二、中韩两国关系新变化
        (一)“萨德”问题重创中韩关系
        (二)贸易往来受挫刺激中韩关系
        (三)渔业纠纷问题激化中韩关系
    三、韩国国内政局新变化
        (一)韩国执政党的变化
        (二)领导人更迭
        (三)韩国国内对华态度的变化
第二章 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目标
    一、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政治目标
        (一)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实施平衡外交稳定中韩关系
        (三)提升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
    二、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安全目标
        (一)缓解“萨德”危机
        (二)中韩合作共同应对朝核问题
        (三)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
    三、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经济目标
        (一)最大获取中国崛起的经济红利
        (二)携手中国抵御逆全球化的经济冲击
        (三)适当降低对华经济依赖
第三章 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资源与手段
    一、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资源
        (一)韩国对华政策恃有的地缘政治价值
        (二)韩国对华政策恃有的地缘经济价值
        (三)美韩同盟是韩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筹码
    二、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手段
        (一)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政治手段
        (二)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安全手段
        (三)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经济手段
第四章 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实施
    一、修复与巩固中韩政治互信
        (一)恢复两国政治关系
        (二)缓和两国安全关系
        (三)平衡中美关系
    二、拓展中韩关系的新增长点
        (一)协调处理朝鲜半岛事务
        (二)重视中韩非传统安全合作
    三、谨慎深化中韩经贸依存关系
        (一)积极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二)加快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进程
        (三)扩大韩国多元经济发展布局
第五章 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评估、展望与应对
    一、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效能评估
        (一)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政治效能评估
        (二)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安全效能评估
        (三)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的经济效能评估
    二、文在寅政府对华关系展望
        (一)两国趋稳向好的势头有望得到维持
        (二)短期内对华关系难以再现“蜜月期”
        (三)局部风险不容忽视
    三、中国的政策应对
        (一)明晰战略定位
        (二)深化战略互信
        (三)扩大共同利益
        (四)增强危机管控
        (五)推动多边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概况
附录
后记

(5)中日韩民间渔业安全作业协议书对依法治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日韩《民间渔业安全作业协议书》及其磋商平台
二、中日韩民间渔业协议会磋商内容
    (一)鱿鱼资源的养护
    (二)虎网捕捞作业问题
    (三)海上安全预防性合作
三、中日韩民间渔业协议会磋商情况
    (一)中方代表对日韩水产会代表提出问题的回应
        1. 针对日韩提出的鱿鱼资源养护问题
        2. 针对日方提出的虎网渔船作业问题
        3. 针对韩方提出的加强海上安全预防性合作的问题
    (二)三方水产会代表提出的合作建议
        1. 中日韩三方同意通过中韩、日韩双边会议协商解决争议
        2. 日方呼吁建立统一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制
        3. 韩方呼吁加强中韩水域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保护合作
四、中日韩《民间渔业安全作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与现实价值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与软法的法律地位
    (二)中日韩《民间渔业安全作业协议书》的法律价值

(6)二战后日韩关系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韩邦交正常化的谈判
二、龃龉不断的日韩关系
    (一) 冷战时期的“政冷经热”
    (二) 冷战结束后由“荒废”到“蜜月”再到“退潮”
三、李明博执政时期日韩军事关系的提升
四、“慰安妇问题”与日韩关系
五、对日韩关系发展的展望

(7)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3.1 历史分析法
        1.3.2 归纳分析法
        1.3.3 比较分析法
    1.4 本论文写作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的缘起与发展
    2.1 间接联系阶段(1965~1992)
        2.1.1 “涉韩条款”首次提及韩日间接安全联系
        2.1.2 “新涉韩条款”明确韩日存在间接安全关系
        2.1.3 韩日初步尝试开展军事交流合作
    2.2 萌芽起步阶段(1993~2000)
        2.2.1 第一次朝核危机拉开韩日直接军事交往序幕
        2.2.2 “大浦洞”导弹事件后韩日不断深化军事交往
    2.3 遭遇挫折阶段(2001~2007)
        2.3.1 历史问题使韩日军事安全关系初次受挫
        2.3.2 “9·11”事件后韩日恢复军事交流合作
        2.3.3 领土争端下韩日军事安全关系曲折发展
    2.4 迅速升温阶段(2008~2012)
        2.4.1 “天安舰”事件与延坪岛炮击事件促使韩日深化防务合作
        2.4.2 韩日尝试签署军事协定失败
    2.5 坎坷发展阶段(2013至今)
        2.5.1 历史问题再度打击韩日军事安全关系
        2.5.2 美国牵头推动韩日军事安全关系解冻
        2.5.3 韩日军事安全关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得以修复
        2.5.4 韩日成功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
第三章 影响韩日军事安全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美国是韩日军事安全关系发展的主要推手
        3.1.1 美国对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的推动
        3.1.2 美国的战略考虑
    3.2 朝核问题是推动韩日军事安全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3.2.1 朝核问题对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的影响
        3.2.2 韩日各自的考虑
    3.3 韩日间的矛盾与分歧是两国军事安全关系发展的阻碍因素
        3.3.1 历史认识上的深刻分歧
        3.3.2 难以解决的领土争端
        3.3.3 国家安全战略存在差异
第四章 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的前景、影响及我之对策
    4.1 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的发展前景
    4.2 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的影响
        4.2.1 造成东北亚“安全困境”
        4.2.2 对韩日自身的影响
        4.2.3 对中国的影响
    4.3 中国应对之策
        4.3.1 以开展对韩安全合作为突破口,同时缓和对日关系
        4.3.2 处理好同美、俄间的军事安全关系,确保我战略主动
        4.3.3 审慎对待朝鲜问题,保持中朝传统友好关系
        4.3.4 加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提升自身国防力量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中日韩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比较研究 ——以中日韩FTA谈判为落脚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中日韩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现状
    第一节 原产地认定标准
        一、“完全获得”产品
        二、“非完全获得”产品
    第二节 附加规则
        一、累积规则
        二、微小含量规则
    第三节 程序性规则
        一、原产地证明的签发
        二、原产地核查
第二章 中日韩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中的差异和影响分析
    第一节 原产地标准的侧重点不一致
        一、“完全获得”产品标准对渔业产品的保护力度不同
        二、“非完全获得”产品标准选择弹性不同
    第二节 对附加规则的利用程度区别明显
        一、累积规则的选取缺乏针对性
        二、微小含量规则细化程度不够
    第三节 程序性规则的适用缺乏便利性和透明度
        一、原产地证明签发制度的不足妨碍了贸易便利化
        二、原产地核查程序因缺乏透明度导致适用效果不佳
第三章 中日韩FTA谈判中原产地规则核心条款的构建
    第一节 强化原产地标准对特定产品的关注
        一、完善渔业产品的原产地标准
        二、弹性适用“非完全获得”产品标准
    第二节 重视附加规则的利用
        一、合理选择累积规则
        二、细化累积标准和微小含量比例
    第三节 协调好程序性规则的适用
        一、增加原产地证明签发的便利性
        二、提高原产地核查制度的透明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韩渔业纠纷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韩渔业协定》签订背景及内容
    2.1 《中韩渔业协定》签订的背景
    2.2 《中韩渔业协定》的内容
    2.3 《中韩渔业协定》签订的意义
第三章 中韩渔业纠纷现状及影响
    3.1 纠纷现状
        3.1.1 矛盾“为零”期(2001年前)
        3.1.2 矛盾凸显期(2001—2007年)
        3.1.3 冲突恶化期(2008—2011年)
        3.1.4 纠纷持续期(2012—2018年)
    3.2 中韩渔业纠纷造成的影响
        3.2.1 渔民生计受到威胁,渔业经济遭受冲击
        3.2.2 诱发社会民意对立,影响两国政治互信
        3.2.3 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主权博弈日益加重
第四章 造成中韩渔业纠纷的原因
    4.1 韩方原因
        4.1.1 韩国海洋战略的依附性和选择性
        4.1.2 对中国崛起的疑虑
    4.2 中方原因
        4.2.1 渔业发展需求与渔业资源现状的不平衡
        4.2.2 渔业转型政策存在偏差
        4.2.3 海洋权益认识不足
第五章 解决渔业纠纷的政策建议
    5.1 加快完善我国海洋政策和法制
    5.2 建立渔业合作机制,增强政治互信
    5.3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渔业转型
    5.4 成立两国共同渔业监管机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韩美FTA对韩国的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FTA发展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FTA经济影响的研究
        1.2.3 关于韩美FTA的研究
        1.2.4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文章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FTA及其经济影响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FTA相关基本概念
        2.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2.1.2 FTA的内涵
        2.1.3 FTA的发展趋势
    2.2 FTA经济影响研究的理论根源
        2.2.1 关税同盟理论
        2.2.2 自贸区理论
        2.2.3 对关税同盟理论的批评与拓展
    2.3 FTA经济影响理论的进一步延展
        2.3.1 大市场理论
        2.3.2 协议性分工理论
        2.3.3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3章 韩国与美国缔结FTA的动因及谈判争议领域
    3.1 韩美缔结FTA的经济基础
        3.1.1 韩美经贸关系发展概况
        3.1.2 韩美贸易结构互补性
        3.1.3 韩美FTA的预期经济效应
    3.2 韩国推动韩美FTA的动因
        3.2.1 打开美国市场的经济需求
        3.2.2 抢占区域经济整合主导权的战略需求
        3.2.3 强化同盟关系的政治驱动
        3.2.4 应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兴起的防范举措
    3.3 韩美FTA的争议与妥协
        3.3.1 韩美FTA谈判的争议领域
        3.3.2 韩美FTA的最终妥协
        3.3.3 韩美FTA体现的美国“规则”
    小结
第4章 韩美FTA对韩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4.1 韩美FTA对双边贸易格局的影响
        4.1.1 贸易规模变化
        4.1.2 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4.1.3 服务贸易变化
    4.2 韩美FTA对韩国与第三方伙伴国贸易的影响
        4.2.1 研究对象的界定:主要第三方贸易伙伴选取
        4.2.2 中、日、美三国在韩国市场中的竞争性分析
        4.2.3 韩美FTA对中、日对韩出口贸易的替代效应分析
    4.3 基于引力模型的韩美FTA贸易效应实证分析
        4.3.1 FTA贸易效应研究的实证分析方法
        4.3.2 变量选取与模型的构建:基于引力模型
        4.3.3 模型结果与分析
    小结
第5章 韩美FTA对韩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5.1 FTA对成员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分析
        5.1.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决定因素
        5.1.2 FTA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路径
        5.1.3 FTA背景下产业竞争力分析指标选取
    5.2 竞争实力视角下韩美FTA生效前后韩国产业竞争力变化
        5.2.1 韩美FTA下韩国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变动态势
        5.2.2 韩美FTA下韩国出口产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5.2.3 韩美FTA对中日韩在美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5.3 竞争潜力视角下韩美FTA对韩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5.3.1 韩美FTA投资效应分析
        5.3.2 韩美FTA对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分析
        5.3.3 韩美FTA竞争效应分析
    5.4 竞争环境视角下韩美FTA对韩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5.4.1 韩美FTA对韩国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作用
        5.4.2 韩美FTA对韩国创新机制的影响分析:基于知识产权保护
        5.4.3 韩美FTA运行下韩国对竞争弱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
    小结
第6章 韩美FTA对韩国就业的影响
    6.1 FTA与劳动力市场调整的一般关系
        6.1.1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
        6.1.2 FTA对就业的影响渠道
        6.1.3 FTA条件下劳动力调整成本
    6.2 韩美FTA对韩国就业的短期影响评估
        6.2.1 韩美FTA对韩国就业的积极影响
        6.2.2 韩美FTA对韩国就业的负面影响
        6.2.3 韩美FTA短期就业效应评价
    6.3 韩国应对韩美FTA的失业救助
        6.3.1 构建FTA就业援助体系
        6.3.2 对企业工人失业的援助与防范
        6.3.3 对农民、渔民失业的援助与防范
    小结
第7章 韩美FTA对韩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7.1 韩美FTA签署后韩国自贸区网络的扩充与发展
        7.1.1“多头并举”着力推动与大国的双边FTA
        7.1.2 积极影响东亚区域经济整合进程
        7.1.3 审慎应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异军突起
    7.2 韩美FTA对主要经济体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的外溢效应
        7.2.1 韩美FTA对日本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的影响
        7.2.2 韩美FTA对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的影响
    7.3 韩美FTA对韩国在全球经贸格局中地位的影响
        7.3.1 FTA与韩美联盟体系的升级
        7.3.2 韩国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占据主动地位
        7.3.3 韩国区域经济合作趋势及未来重点方向
    小结
第8章 韩美FTA的评估、前景与启示
    8.1 韩美FTA的整体评估
    8.2 韩美FTA的发展前景
        8.2.1 美国国内对韩美FTA的质疑
        8.2.2 韩美FTA面临修订的原因分析
        8.2.3 韩美FTA重启谈判的主要领域研判
    8.3 韩美FTA对中国的启示
        8.3.1 高标准FTA中的非贸易议题
        8.3.2 FTA成本与收益的平衡
        8.3.3 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FTA构建
        8.3.4 中国推进FTA建设的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日韩新渔业协定评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91-2020)[D]. 陈姬文. 外交学院, 2021(11)
  • [2]中日韩海洋安全事务与合作[J]. 吴昊.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20(02)
  • [3]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D]. 王宇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4]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研究[D]. 于京婉. 吉林大学, 2020(08)
  • [5]中日韩民间渔业安全作业协议书对依法治渔的影响[J]. 相京佐,王颖,赵雪宁,朱晓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6]二战后日韩关系的演变[J]. 姜龙范. 东亚评论, 2018(01)
  • [7]韩日军事安全关系研究[D]. 陈泽欣.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8]中日韩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比较研究 ——以中日韩FTA谈判为落脚点[D]. 何山.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9]中韩渔业纠纷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D]. 徐倩茹. 延边大学, 2018(12)
  • [10]韩美FTA对韩国的经济影响研究[D]. 金香丹. 吉林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日韩新渔业协定评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