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及其药用价值

马鹿及其药用价值

一、马鹿及其药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韩欢胜,魏晓明,郭喜明,徐馨,柴孟龙,王法宇[1](2021)在《鹿血制品的研发现状与应用前景展望》文中研究表明鹿血是指鹿科动物梅花鹿和马鹿的血液,其作为传统名贵中药,营养价值高,是滋补的中药珍品。自古以来在医学典籍中就有关于其药用功效的记载。鹿血对养精血、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具有一定功效,受到消费者青睐。近年来,药食同源保健品越来越受欢迎,鹿血保健品也种类繁多。本文结合当前形势分析了鹿血制品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鹿血制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

胡明欣[2](2020)在《姜西洋参炮制及降糖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等功效,虽然其引入中国仅300年,但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例如糖尿病、阿尔默兹海默症等。但由于西洋参药性寒凉,脾胃脏器虚寒者长期服用易出现腹痛、四肢欠温等不良反应,这一特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古籍中记载西洋参以不同方式炮制后入药,可以改善其性味寒凉的特质,姜西洋参就是其中一种。生姜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用炮制辅料,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特性。其在与不同中药炮制的过程中可以改变药性,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目前,在中医临床上也常用生姜炮制西洋参。有研究表明,姜西洋参可以增强西洋参的补气作用,并改变其寒凉偏性。但目前尚无姜西洋参的炮制规范及其质量标准,为了保证姜西洋参工艺稳定,质量可靠,需要量化姜西洋参的炮制工艺参数,构建完善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本文主要从生姜炮制西洋参的工艺、姜西洋参的质量标准和姜西洋参初步降糖活性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姜西洋参炮制工艺研究在查阅大量医案及文献基础上,选择姜炙法和姜制法两种炮制方法,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以外观性状和总皂苷为指标,对姜炙法和姜制法两种炮制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结果确定,(1)最佳姜炙工艺为:每100 g西洋参加入10 mL姜汁,姜汁加入前加4倍量水稀释至50 mL,闷润55 min,80℃炒制30 min,翻炒频率为120次/min。(2)最佳姜制工艺为:每100 g西洋参加入10 mL姜汁,姜汁加入前加4倍量水稀释至50 mL,室温闷润4 h,80℃干燥。相较于姜炙西洋参,姜制品总皂苷含量高,炮制过程不涉及火炒,炮制条件易控,样品性状均一,故选择姜制法作为姜西洋参的炮制工艺,制定姜西洋参炮制规范。2.姜西洋参质量标准研究首先,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姜西洋参中5种人参皂苷和6-姜辣素含量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和稳定性好,可以用于姜西洋参特征图谱研究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其次,收集制备21批姜西洋参,选择其中20批用于特征图谱研究,通过相似度计算,确定8个特征峰,分别为峰1(人参皂苷Rg1)、峰2(人参皂苷Re)、峰3(人参皂苷Rb1)、峰4(人参皂苷Rg2)、峰5(人参皂苷Rc)、峰6(未知)、峰7(人参皂苷Rd)、峰8(6-姜辣素),建立了姜西洋参特征图谱对照图谱。最后,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西洋参项下方法,分别考察不同批次姜西洋参性状、鉴定项(薄层鉴别)、检查项(水分、灰分、人参薄层鉴别、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物质)、醇溶浸出物、指标成分含量及20批西洋参中5种皂苷含量。其中,较西洋参而言,姜西洋参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新增加了人参皂苷Rd、Rc、6-姜辣素。同时,可知西洋参中5种主要皂苷类成分含量在炮制后发生明显改变。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制定了姜西洋参的质量标准(草案)。3.响应面法优化姜西洋参水提工艺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优化姜西洋参水提工艺。以姜西洋参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总皂苷、总多糖及5种人参皂苷Rg1、Re、Rb1、Rc及Rd)的含量为响应值,分别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三个参数。结果显示,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时,可得到用于计算和预测姜西洋参最佳水提工艺的二次回归模型,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3次,每次103 min,液料比为10:1。姜西洋参降糖活性初步研究采用腹腔注射STZ(6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初步研究姜西洋参的降糖活性。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糖尿病损伤症状。DM大鼠经西洋参和姜西洋参水提液治疗后,两组大鼠胰岛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糖尿病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姜西洋参组大鼠胰岛组织受损情况更轻,细胞胞浆更饱满,空腹血糖下降趋势更快。表明姜西洋参可通过四个方面发挥降糖活性,(1)修复胰岛组织损伤,促进胰岛素分泌;(2)增强DM大鼠血糖调节能力,改善机体血糖升高的病症;(3)增加肌肉和肝脏内糖原含量,从糖异生途径改善糖代谢紊乱;(4)清除血清中多余的TG、TC及LDL,减慢HDL的分解,改善脂质在非脂肪组织中过度堆积造成的组织损伤。综上所述,本文在查阅大量医案及文献、参考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考察了两种炮制工艺参数,确定最佳炮制工艺,最终制定了姜西洋参的炮制规范和质量标准,并对姜西洋参的降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这为姜西洋参规范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拓宽适用人群,提升质量稳定性,以及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钟琦[3](2020)在《鹿角中蛋白质类成分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鹿角作为经典动物药材,其药用历史已有千年。鹿角中多肽及蛋白质类成分由于其含量高、易获得、低毒性、高药效的特点得到广泛研究。笔者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鹿角蛋白质类成分的提取制备、生物活性、总结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梳理鹿角中蛋白类活性成分的研究脉络,为鹿角蛋白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刘松鑫,宫瑞泽,陆雨顺,王泽帅,张磊,刘畅,李珊珊,孙印石[4](2020)在《不同品种、规格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鹿茸Cervi Cornu Pantotrichum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常被用作补益类中药使用。由于鹿茸的基原复杂,规格多样,加之功效物质不明晰,因而鹿茸产业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对不同鹿源、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形态、不同加工炮制方式、不同部位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开展鹿茸在医药和功能食品等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王禹[5](2019)在《反刍动物角起源进化的比较基因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刍动物是现存哺乳动物中唯一具有以骨质为核心的角的类群。角作为反刍动物关键形态特征是其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器官创新。反刍动物角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演化出了不同的形态特点:如牛科和叉角羚科演化出角质鞘,鹿科鹿茸的快速生长及周期性脱落和再生特性。牛、羊的角不利于畜牧生产管理,但其进化起源以及关键调控基因仍有待研究。此外鹿茸作为特种经济动物产品是哺乳动物中具有完全再生能力的器官,并拥有极快的生长速度,其细胞分裂增殖速度甚至超过了癌细胞,由此推测鹿科物种低的癌症发生率是其适应细胞快速分裂增殖的进化副产物。为此本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的方法对以上生物学问题进行解析。本研究组装一个鹿科獐亚科物种和两个麝科物种基因组,并结合反刍动物基因组项目收集到1个鼷鹿科物种,1个叉角羚科物种,2个长颈鹿科物种,8个鹿科物种,1个麝科物种以及38个牛科物种共计54种涵盖所有现存反刍动物科的反刍动物基因组数据。此外,测序20个狍子转录组,20个梅花鹿转录组,68个山羊转录组,以及113个绵羊转录组,并下载了49个已发表的绵羊组织转录组数据,共计270个涵盖16种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通过比较上述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并结合细胞实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获得高质量Scaffold水平的獐子(Hydropotes inermis)基因组(Contig N50 47.9Kb,Scaffold N50 5.7Mb)以及两个contig水平的麝科物种高山麝(Moschus chrysogaster)和喜马拉雅麝(Moschus leucogaster)基因组。并通过基因组假基因的分析鉴定了289个獐子和麝科物种共享的假基因。而角的关键调控基因RXFP2为其中之一,该基因在两个无角反刍动物支系中发生趋同的假基因化,这可能部分解释两个无角支系物种角的丢失。2.通过多组织转录组分析鉴定到624个牛科洞角特异高表达的基因和761个鹿科鹿茸特异高表达的基因。新器官的起源依赖招募已有组织表达的基因,分析发现两类角的特异高表达的基因均主要募集于骨组织、皮肤组织、脑组织和睾丸组织。它们共有的201个基因主要参与成骨发育,皮肤发育和神经生成相关通路。这说明牛科洞角与鹿科鹿茸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基础。3.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得到有角反刍动物分支的240个正选择基因和8732个特异保守元件。正选择基因(OLIG1,OTOP3),特异保守元件临近基因(如HOXD,SOX9,RXFP2等),角组织特异的高表达基因(如SOX10,RXFP2,TFAP2A等),以及绵羊胚胎期角芽组织与临近前额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神经脊细胞迁移通路,揭示神经脊细胞迁移通路在角的起源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结合遗传学证据、角基因表达模式和角型变异相关基因,推断反刍动物的角具有相同的细胞起源-头部神经脊干细胞。以上基因也具备成为无角牛、羊育种的关键候选基因的潜力。4.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鉴定出156个鹿科物种正选择基因和117个鹿科物种加速进化元件。这些基因及鹿茸组织特异的高表达基因富集在轴突导向通路,说明神经在鹿茸快速再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与鹿茸组织和人正常骨组织基因表达相关性(r2=0.33-0.47)相比,鹿茸组织和人骨癌组织(r2=0.67-0.78)具有更高的基因表达相关性,暗示鹿茸快速生长采用了癌细胞增殖相关通路。一些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如PML、FOS、FAM83A、REL,、ADAMTS18等是鹿科正选择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鹿科物种精确调控鹿茸快速再生且避免癌化的关键。5.通过构建人PML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以及相应的鹿科突变型PML过表达载体,转染乳腺癌(HCC1806)、宫颈癌(HeLa)和肺癌(A549)三种癌细胞系。细胞活力测定证实鹿科突变型PML基因相较于人PML基因具有更强的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能力。鹿科突变型PML基因相比于人PML基因具有更高的蛋白水平,但其mRNA水平没有差异。暗示鹿科PML特异的突变位点增强了其mRNA的翻译效率或者蛋白水平的稳定性,导致更高的蛋白水平进而增强了抑癌效果。本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和比较转录组并结合细胞实验的方法解析反刍动物角起源进化和鹿科物种相对低的癌症发生率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为新器官的起源进化、癌症相关研究和无角牛、羊的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魏珍珍,方晓艳,苗明三[6](2019)在《胶类中药的特点及现代研究分析》文中指出动物胶类药物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古籍中均有以胶类入方治疗疾病的记载。近年来,胶类药物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笔者通过对常用胶类药物的发展变化、药性归经、现代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胶类新药开发前景、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整理出胶类中药的发展变迁及现代研究进展,为今后胶类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都帅[7](2019)在《鹿皮胶熬制工艺优化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鹿皮胶是以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rt T.)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的皮为原料熬制而成,具有补血益气、补肾壮阳等功能。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鹿皮胶的原料难以鉴定、熬制工艺、药理作用以及质量标准研究工作还不完善。鉴于上述问题,本文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不同鹿种的鹿皮进行鉴定区分,建立了新的鉴别方法;同时对鹿皮胶的熬制工艺进行了改进;并对鹿皮胶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鹿皮种类及真伪的DNA条形码鉴定基于样品的COI条形码序列,建立NJ树分析正品鹿皮与混伪品的区别。NJ树结果显示,正品梅花鹿鹿皮和马鹿鹿皮分别聚集为独立的一支,支持率为100%,有明显的单系性。混伪品样品也分别聚集为单独的一支,支持率为100%。本研究证明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有效鉴别鹿皮真伪。2.鹿皮胶的熬制工艺研究以出胶率、总蛋白含量和综合评分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选,通过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可知,煎煮次数(B因素)水平变化对实验结果有显着影响,结合实际生产需要,熬制条件调整为A2B3C1,即:加10倍量水,煎煮5次,每次2小时,即为煎煮5次,每次加入10倍量水,每次2小时。3.验证鹿皮胶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法建立小鼠免疫低下模型,研究鹿皮胶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鹿皮胶对免疫低下小鼠的脏器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都有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小鼠腹腔MΦ能量代谢水平和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提高外周血CD4+、CD8+细胞数,和CD4+/CD8+的比值,实验证明鹿皮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4.鹿皮胶质量标准建立参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阿胶项下检测指标,我们对自制10批鹿皮胶样品的水分、重金属、水不溶物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综合10批样品检测结果,暂定鹿皮胶水分含量不超过15%;Pb的含量不超过1.36mg/kg,Cd的含量不超过0.1mg/kg,As的含量不超过0.1mg/kg,Hg的含量不超过0.1mg/kg,Cu的含量不超过0.83mg/kg;水不溶物含量不超过2%;氨基酸总含量不低于80%。

唐晓雷,何慧楠,赵悦名,刘雪莹,陈昊媛,卢姝言,张玉尧,赵大庆,刘莉,齐滨[8](2019)在《不同等级的梅花鹿鹿茸药材中氨基酸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文中提出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等级梅花鹿鹿茸药材中17种氨基酸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其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异硫氰酸苯酯进行柱前衍生,梯度洗脱的方法,检测不同等级梅花鹿鹿茸药材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不同等级的梅花鹿鹿茸药材的总氨基酸成分含量差异显着。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分别是二杠茸、三叉茸、再生茸、等外茸。结论花鹿茸药材的质量受采收时间和梅花鹿养殖天气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梅花鹿鹿茸药材中氨基酸成分的含量测定,为其等级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刘冠群,李伯廷,林伟欣,张娇,张争明,杨静[9](2019)在《鹿茸骨密度的检测》文中认为鹿茸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具有显着的医疗保健作用,在中医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1]。鹿茸骨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药用价值,骨化程度越高,有机活性成分越低,其药用功效就越低[2]。因此,表观的骨化程度和灰分含量一直是评价鹿茸质量的主要指标与要求。

安玉亭,王立波,解生彬,任义军,俞晓鹏,杨禹治,原宝东[10](2019)在《大丰麋鹿种群密度制约及资源化潜力初探》文中研究指明麋鹿自古就是珍贵的药用生物资源,其茸、角、血、肉等均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麋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我国重新引入以来,大丰麋鹿种群不断繁殖壮大,数量从1986年的39头,增长到2018年的4556头。但是,目前其受到种群密度的制约、生境退化和潜在传染病暴发威胁,影响了麋鹿种群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系统分析麋鹿药用资源的保护现状,结合已开展的麋鹿生物学科学研究,综合分析麋鹿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可行性,既能有效缓解保护区种群密度制约问题,又能推动中医医药事业和麋鹿繁育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马鹿及其药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鹿及其药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鹿血制品的研发现状与应用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鹿血制品的主要种类
2 鹿血制品的研究进展
    2.1 工艺研究
    2.2 成分分析
    2.3 功效
3 鹿血制品的开发现状
    3.1 鹿血制品现状
    3.2 存在问题
        3.2.1 缺少深加工鹿血制品
        3.2.2 研发水平落后
4 鹿血制品的应用前景

(2)姜西洋参炮制及降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西洋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1.1.1 皂苷类成分
        1.1.2 多糖类成分
        1.1.3 其他类成分
        1.1.4 西洋参药理作用研究
    1.2 西洋参及其炮制工艺研究
        1.2.1 西洋参的炮制历史沿革
        1.2.2 姜制法炮制历史
    1.3 西洋参降糖作用研究概述
        1.3.1 糖尿病及并发症研究进展
        1.3.2 西洋参降糖作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姜西洋参的炮制工艺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药品、试剂与仪器
        2.1.2 药材
        2.1.3 辅料
        2.1.4 西洋参吸水量考察
        2.1.5 姜炙西洋参的工艺筛选
        2.1.6 姜制西洋参的工艺筛选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西洋参吸水量考察结果
        2.2.2 姜炙西洋参实验结果
        2.2.3 姜制西洋参实验结果
        2.2.4 最佳炮制方法的确定
    2.3 小结
第3章 姜西洋参的质量标准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药品、试剂及仪器
        3.1.2 炮制姜西洋参
        3.1.3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姜西洋参化学成分的方法研究
        3.1.4 特征图谱
        3.1.5 性状
        3.1.6 鉴别
        3.1.7 检查
        3.1.8 浸出物
        3.1.9 含量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姜西洋参化学成分的方法研究结果
        3.2.2 特征图谱结果
        3.2.3 性状结果
        3.2.4 鉴别实验结果
        3.2.5 检查结果
        3.2.6 浸出物结果
        3.2.7 含量测定结果
    3.3 小结
    3.4 姜西洋参质量标准(草案)
第4章 响应面法优化姜西洋参水提工艺
    4.1 实验部分
        4.1.1 药品、试剂及仪器
        4.1.2 响应面实验设计
        4.1.3 姜西洋参水提工艺研究
        4.1.4 不同响应值含量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姜西洋参响应面实验设计及含量测定结果
        4.2.2 建立姜西洋参水提液二次回归模型
        4.2.3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4.3 小结
第5章 姜西洋参降糖活性初步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样品、试剂及仪器
        5.1.2 样品的制备
        5.1.3 实验分组、造模及给药
        5.1.4 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测定
        5.1.5 大鼠体重测定
        5.1.6 葡萄糖耐量(OGTT)实验
        5.1.7 生化指标及胰岛组织形态学观察
        5.1.8 统计学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测定结果
        5.2.2 大鼠体重测定结果
        5.2.3 OGTT实验结果
        5.2.4 生化指标结果
        5.2.5 胰岛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鹿角中蛋白质类成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鹿角蛋白的提取工艺
    1.1 恒温浸提制备鹿角蛋白
    1.2 其他方法提取精制鹿角蛋白
    1.3 酶水解制备鹿角蛋白
    1.4 低温酸提取制备鹿角蛋白
    1.5 鹿角多肽的制备
2 鹿角蛋白的生物活性
    2.1 抗氧化活性
    2.2 抗炎镇痛活性
    2.3 降糖活性
    2.4 急性肾损伤保护活性
    2.5 抗菌活性
    2.6 抗骨质疏松活性
    2.7 类激素活性
    2.8 抗肿瘤活性
    2.9 其他活性
3 总结展望

(4)不同品种、规格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鹿源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对比
2 不同生长阶段的鹿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对比
3 不同形态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对比
4 不同加工、炮制方式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对比
5 鹿茸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对比
6 展望

(5)反刍动物角起源进化的比较基因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反刍动物角的概述
        1.2.1 反刍动物角形态特征
        1.2.2 反刍动物角进化起源探讨
    1.3 角遗传变异解析
        1.3.1 牛角相关变异研究
        1.3.2 羊角相关变异研究
        1.3.3 牛科角变异基因总结
    1.4 鹿茸再生的组织生理研究
        1.4.1 鹿茸的组织学特征
        1.4.2 鹿茸再生
        1.4.3 鹿茸的快速生长
    1.5 抗癌物种的进化研究
        1.5.1 抗癌能力的进化
        1.5.2 物种进化抗癌机制
    1.6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
        1.6.1 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
        1.6.2 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1.6.3 比较基因组研究展望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无角反刍动物獐子和两个麝科物种基因组组装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獐子基因组
        2.2.2 两个麝科物种基因组
        2.2.3 獐子和麝科物种基因组假基因的鉴定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反刍动物牛科洞角与鹿科鹿茸基因表达基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牛科洞角特异的高表达基因
        3.2.2 鹿茸特异的高表达基因
        3.2.3 比较分析两种反刍动物角特异高表达基因
        3.2.4 绵羊胚胎期角芽组织与临近头部皮肤组织差异基因
    3.3 讨论
        3.3.1 牛科洞角和鹿科鹿茸的起源探讨
        3.3.2 角作为反刍动物第二性征的进化
        3.3.3 神经组织在角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3.4 小结
第四章 比较基因组解析反刍动物角的遗传基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有角反刍动物正选择基因解析角的进化
        4.2.2 有角反刍动物特异保守元件
        4.2.3 角变异相关基因座位的比较基因组研究
        4.2.4 整合分析反刍动物角起源的细胞基础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比较基因组分析鹿科鹿茸快速再生遗传基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鹿科正选择基因
        5.2.2 鹿科加速进化元件
        5.2.3 神经组织对鹿茸的调控
        5.2.4 鹿茸快速生长与癌症
        5.2.5 鹿科特异正选择PML基因抑癌作用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胶类中药的特点及现代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胶类中药概述
    1.1 胶类中药历史沿革
    1.2 胶类中药分类与功效分析
    1.3 胶类中药特点分析
2 现代研究
    2.1 药理作用
        2.1.1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2.1.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2.1.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1.4 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2.1.5抗炎镇痛
        2.1.6 其他
    2.2 临床应用
        2.2.1 单味药应用
        2.2.1. 1 中医古籍
        2.2.1. 2 现代应用
        2.2.2 配伍应用
        2.2.2. 1 中医古籍
        2.2.2. 2 现代应用
3 胶类新药开发前景
    3.1 鱼鳞胶
    3.2 鹿骨胶
    3.3 狗骨胶
4 质量控制指标及方法
    4.1 检测指标及存在问题
        4.1.1 氨基酸
        4.1.2 特征肽
        4.1.3 大分子蛋白质
        4.1.4 DNA分子标记
        4.1.5 其他
    4.2 思考
        4.2.1 深入开展胶类药材蛋白质、特征肽的基础研究
        4.2.2 完善胶类药材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2.3 提升深加工产品中胶类药材的检测方法
5 结语

(7)鹿皮胶熬制工艺优化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鹿皮胶的研究现状
        1.1 鹿的资源分布
        1.2 鹿皮胶的成分研究
        1.3 鹿皮胶的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第二章 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2.1 DNA条形码研究概况
        2.2 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2.3 DNA条形码技术在动物药材鉴定中的具体应用
        2.4 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技术的优缺点
        2.5 展望
    第三章 免疫的概念
        3.1 免疫系统概念
        3.2 胸腺与免疫应答
        3.3 脾脏与免疫应答
        3.4 淋巴细胞
        3.5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
        3.6 巨噬细胞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基于COI序列的鹿皮及其混伪品的DNA分子鉴定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第二章 鹿皮胶的熬制及产品开发
        2.1 鹿皮胶的熬制成型工艺研究
        2.2 鹿皮人参蜂蜜膏制备工艺研究
    第三章 鹿皮胶的免疫调节功能
        3.1 材料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鹿皮胶质量标准研究
        4.1 样品收集
        4.2 鹿皮胶质量标准研究测定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不同等级的梅花鹿鹿茸药材中氨基酸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线性关系考察
    2.5 精密度试验
    2.6 稳定性实验
    2.7 重复性试验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2.9 含量测定
3 讨论

(9)鹿茸骨密度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设备
    1.1 梅花鹿茸:
    1.2 设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鹿茸骨密度检测方法和设备的选择:
    2.2 DXA法检测鹿茸骨密度的精确度试验:
    2.3 DXA仪检测鹿茸骨密度操作规程:
    2.4 DXA法检测梅花鹿茸骨密度实验:
3 讨论

(10)大丰麋鹿种群密度制约及资源化潜力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大丰麋鹿种群发展与保护现状
2 麋鹿及其他鹿科动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2.1 鹿茸资源化研究现状
    2.2 鹿角资源化研究现状
    2.3 鹿血资源化研究现状
        2.3.1 抗衰老和抗疲劳作用
        2.3.2 补血作用
        2.3.3 增强免疫力作用
    2.4 鹿肉资源化研究现状
        2.4.1 食用价值
        2.4.2 药用价值
    2.5 鹿鞭资源化研究现状
3 大丰麋鹿种群密度调节和资源化利用展望
    3.1 采取积极措施, 合理调整麋鹿种群结构
    3.2 注重物种保护, 科学开展麋鹿资源利用研究工作
    3.3 以科研为基础, 推进麋鹿产品合法化进程
    3.4 加强麋鹿人工驯养研究, 确保麋鹿资源可持续发展

四、马鹿及其药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鹿血制品的研发现状与应用前景展望[J]. 韩欢胜,魏晓明,郭喜明,徐馨,柴孟龙,王法宇.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10)
  • [2]姜西洋参炮制及降糖活性研究[D]. 胡明欣. 吉林大学, 2020(08)
  • [3]鹿角中蛋白质类成分研究进展[J]. 钟琦. 广东化工, 2020(05)
  • [4]不同品种、规格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刘松鑫,宫瑞泽,陆雨顺,王泽帅,张磊,刘畅,李珊珊,孙印石. 中草药, 2020(03)
  • [5]反刍动物角起源进化的比较基因组研究[D]. 王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6]胶类中药的特点及现代研究分析[J]. 魏珍珍,方晓艳,苗明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14)
  • [7]鹿皮胶熬制工艺优化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 都帅.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8]不同等级的梅花鹿鹿茸药材中氨基酸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 唐晓雷,何慧楠,赵悦名,刘雪莹,陈昊媛,卢姝言,张玉尧,赵大庆,刘莉,齐滨.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3)
  • [9]鹿茸骨密度的检测[J]. 刘冠群,李伯廷,林伟欣,张娇,张争明,杨静.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05)
  • [10]大丰麋鹿种群密度制约及资源化潜力初探[J]. 安玉亭,王立波,解生彬,任义军,俞晓鹏,杨禹治,原宝东. 当代畜牧, 2019(04)

标签:;  ;  ;  ;  ;  

马鹿及其药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