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成人教育的“充电”功能

发挥成人教育的“充电”功能

一、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充电”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向彦[1](2021)在《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思与策略——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文中指出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人力资本素质不断提高,对应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呈现崭新面貌.本文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围绕地方高校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等方面深刻反思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足.基于此,提出高度重视成人教育、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加强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

黄思慧[2](2021)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城镇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促进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应对全球老龄化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主张,许多发达国家把促进老年人再就业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目标的重要举措。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和老年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促进积极老龄化。但是,我国老年人再就业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化解。本文对如何促进我国城镇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拓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更好地减轻我国养老负担,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实现“老有所为”。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以积极老龄化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以全新视角开展研究,既关注老年人的认识和实践,也关注社会的支持和鼓励。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基本状况和主要问题,以及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作用机理和运行机制。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CGSS2017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创新性地加入社会参与等相关变量,注重社会经济因素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探寻促进城镇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有效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城镇老年人再就业存在再就业率低、自主性强、以低龄老年人为主体、受雇于企业并从事全职工作的占比较高等特点。市场机制不健全、老年人文化科技素质低、社会观念存在偏差和家庭支持不到位等导致城镇老年人再就业受阻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学习充电、婚姻状况、配偶再就业等一般个人因素,以及身体健康因素、政治和文化参与等参与因素、社会公平因素等,与城镇老年人再就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是否串门交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状况等,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着性。本文从社会支持角度,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区和家庭的支持作用,为城镇低龄老年人实现再就业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的对策建议。

刘芳菊[3](2021)在《小学语文教师职后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XX市三位教师的个案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教师职后教育对教师专业成长至关重要,广大教师成长的实践过程也已证明:系统而规范的教师职后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在职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升教学技能、交流教学心得、发现自身不足并进行有效弥补。可以说教师职后教育是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有必要对教师职后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优化建议。虽然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职后教育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是现行职后教育体系、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上仍然存在许多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只有坚持终身学习制度、加强职后教育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所以有必要研究并发现当前语文教师参加职后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提出系统性的优化方案,促进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升级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本文主要以云南省XX市三位基层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参加职后教育的过程进行探究,详细记述职后教育的组织机构、培训课程、培养方式、考核方法等,总结分析职后教育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力求探寻职后教育的有效路径,助力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本文分四章展开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对于教师职后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为XX市小学语文教师职后教育个案调研,以XX市三位小学语文教师为个案研究对象,详细记述了他们参加职业教育的过程和心得体会,通过第一手详实调研资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素材。第三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师职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发现目前职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职后教育培训内容上针对性不强、各级职后教育缺乏统筹安排、教师职后教育培训资源不适应教师需求、教师职后教育中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第四章为小学语文教师职后教育的建议和对策,创新性地提出了建构“面向实际多元融合”的职后教育模式,从模式的理论基础、整体架构、领导与统筹规划、分工与协作、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与监督七个方面论证了模式的组织与运作。进而提出了教师职后教育的改进措施,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结合我国教师实际推进职后教育法制化建设,以多元融合为目标建立多维立体教育基地和网络,针对职后教育需求实际融合打造过硬师资队伍;各小学应该建构校院融合互动的职后教育学校模式,建立贴合实际的教师职后教育科学管理机制;教师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在职提升学习观,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目标明确的在职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多元融合模式实施有效的在职学习方法。

马宁[4](2021)在《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调查研究 ——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习是促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人们对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不足。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一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乡村教师为对象进行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对改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学习,促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增强作为本地重要人力资本的乡村教师对教育脱贫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以马尔科姆·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为视角,将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四个方面作为分析框架,对289份问卷所得数据和约11万字的访谈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的内部动机较强,教师学习环境有所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及其成因为:首先,在学习动机方面,主要存在教师学习的可持续状态较差、教师主动学习的行动力差两个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终身学习意识、教师过度重视学习的工具价值以及外部评价考核机制不合理。其次,在学习内容方面,存在教师忽视理论性知识学习、体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特殊素养的学习内容较少两个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包括:教师追求学习效果的速成性、外部培训对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针对性不强。第三,在学习方式方面,存在教师对外部培训所学内容的转化不够、校本培训学习仍停留于表面、教师自主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为:外部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学习需求、教师在网络远程培训学习中的工学矛盾突出、外部培训方式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不强、学校的组织力度不够等。最后,在学习环境方面,主要存在教师学习的物质条件保障不足、教师学习的制度条件不健全、教师学习的文化氛围欠佳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当地政府对本地教育资金的投入不足、学校管理不完善、校长未对本校教师学习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以及以筛选为目的的晋升制度存在缺陷。针对以怒江为例的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外部机构应加强引导和支持、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教师应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这三个层面构建立体化的乡村教师学习优化策略,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胡钰沁[5](2020)在《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在高校学生管理实践过程中,管理者在执行管理制度及规定时常常遇到来自学生的阻碍和抵制,表现为大学生个体行为上的不合作现象。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不合作行为的提出、成因及类型进行理论上的思考与分析后,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的在校本科生为例展开实证调查,针对高校学生管理中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微观层面出发,从学生角度探究其不合作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首先,本研究在调查南昌大学本科生对学生管理规定满意度的基础上自编问卷,发现大学生不合作行为以合理化解释为主,情感笼络、拖延或打折扣为辅,即为自己的个人行为寻找看似合理正当的解释、有目的的与管理者维持良好关系以请求宽恕与包容、执行管理要求时表现拖沓或部分遵从等;并且不同学生个体间不合作行为存在差异。其次,本研究以南昌大学在校本科生代表为主体的访谈调研中得知,大学生自身认知不到位,存在贪图方便、从众、侥幸等心理,以及外部环境中同伴群体、管理者期望、管理工作与氛围、学校客观资源、现实效果反馈等因素的激励与强化,促使大学生个体不合作行为的产生。最后,通过深入剖析大学生不合作行为的个人功利性与工具合理性,针对其行为产生的原因,倡导高校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以纠正其错误的行为观念并引导其正确认知;树立科学的学生管理观念、改进管理决策过程、重视决策实施细节、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等方面优化学生管理过程,从而引发高校对管理大学生个体不合作行为的思考与启示。

张小梨[6](2020)在《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文中提出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追求与梦想,也是今天我们汲汲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时代主题。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现代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道路,中国教育现代化裹挟在社会整体现代化浪潮中瞄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职业教育因在教育整体系统中与经济社会直接而又紧密的关系,其现代化历程更具丰富、多彩与艰难,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时代课题。研究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多种视角,多种核心议题,但是基于中国幅员广阔、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无疑是透视现代化发展的的重要观察点。可以说,没有区域的率先职业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我国区域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深圳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已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成就的缩影和体现,对深圳这一研究对象的选择无疑最具典型性和可借鉴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深圳的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一个原本典型的农村教育在深圳实现现代化伟大历程中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作为教育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变迁?本文在分析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城市特点,包括发展的动力、发展的速度、模式等发展道路、特色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为分析的理论基础框架,综合运用历史的、调查的、比较的等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首先,“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定位十分特殊。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历程置于中国社会背景下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和区域化发展,研究分析职业教育在政策规范治理下的应然状态,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水平和我国职业现代化区域化建设路径,从而为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撑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重点对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职业教育现代化与深圳经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从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到适度超前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跨越发展再到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次,经过40多年的探索,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本研究将之概括为: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第三,论文从人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描绘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尤其重要的是揭示出这些目标实现的路径,如通过深圳城市精神的形成促进人的现代化;通过制度的创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通过产教深入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通过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等。最后,论文在结语部分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秦蒙蒙[7](2020)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注重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强调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学者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成人学生学习特点具有成人特色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既能够帮助成人学生获得实用的知识,又可以促进成人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成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支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应用研究主要以河南省3所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相关的调研与分析。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在教学中会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但总体来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应用状况不理想,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主要有:教师应用主动意识不强;教师在应用细节上存在部分缺失;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结合不佳;线上资源的开发及运用不充分;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不强;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欠缺。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保守;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精髓把握不到位;教师未能基于教学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大于实质;学生深受“灌入式”教学的影响;师生双方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是引发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提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教师要提高应用自觉性;教师要严格应用环节;教师要结合适宜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学生要不断增强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合力。此外,在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具体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为更好提高“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效能提出了几点应注意的事项:如教师要不断提高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能力;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要避免形式化;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大有前途。笔者希望本研究可以使成人教育领域的教师及学者深刻认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发展和创新成人教学模式,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陈丽华[8](2020)在《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也随之不断地发生改变,以多媒体为中心的可视性教学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凭借可视性、趣味性、便捷性等特点,可视性教学资源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可视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导致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等,这些都阻碍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这个问题上,高中物理教学亟需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可视性教学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在物理课上的积极参与,而VIPP教学法正是强调了教学的可视性和学生的参与。所以笔者认为,如何将VIPP教学法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笔者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学师生的调查和课堂观察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现状,在此基础上对VIPP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本论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参与、可视性、VIPP教学法等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简述了对本研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脑科学研究理论。第三部分是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笔者首先自编了调查问卷、教师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表,对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教师可视性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统计的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分别从学生、教师层面总结出这两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是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笔者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并提出了 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第五部分是教学案例。在校外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笔者根据本研究提出的部分策略,设计了有关教学案例,并进行了一定的课堂教学实践。第六部分是结束语。笔者对本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研究中的收获,并反思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邓文勇[9](2020)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农村转移劳动力作为关涉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主体,提升其素质,使其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融入发展,是促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作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与能力提升的两种重要教育类型,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化发展中协同共力,不仅迎合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诉求,也为职成教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本研究立足新型城镇化核心主体“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化发展这一目标与要求,主要从协同的视角,对关涉这一目标任务建设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为何要进行协同、协同实践中面临什么问题、如何推进协同并实现协同发展等进行探索与研究。研究遵循“问题提出——文献述评——理论解析——现实审视——策略建构——总结展望”的基本逻辑与程序,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研究法,在对前置(基础)性理论问题、主体理论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基础上,深入探究并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障碍,进而探建职成教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措施。研究内容共分为“三大模块,六个章节”。第一大模块为前置性理论问题的扫描与审析,即第一章的“绪论”。通过廓清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理论基础等一些前置性理论问题,明确本研究的价值与重点所在。第二大模块为主体理论问题的厘定与澄明,包含第二章“协同发展的基础:职成教逻辑分殊与耦连”、第三章“新型城镇化:职成教共同聚焦的作用目标”等内容。通过分析职成教的本质内涵及逻辑分殊与耦连,识别可用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协同能力及协同发展关系;同时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目标任务与发展现状及与职成教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职成教协同辨明方向。第三大模块为“问题、对策及总结与展望”部分,分为第四章“问题”的考察与分析、第五章“对策”的建构和第六章的“总结与展望”。以文献分析为基础,以调查研究为支撑,依据协同共生理论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的问题进行探析:在“实然”推进职成教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协同单元异化、协同关系失范、协同环境困扰等生态之殇。因此,培育合格协同单元、建构适切协同关系、创建良好协同环境,是职成教在协同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并走向深层次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与措施。

农宝琼[10](2020)在《新媒体赋能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行为研究 ——基于南宁市四城区的调查》文中提出农民工群体中的年轻一代——新生代农民工既是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也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结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对于该群体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惠及的政策与措施,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其他成人群体而言,学习意愿更强烈,但受到的限制也更为复杂。新媒体所具有的资源丰富、即时交互、易存易取的特点能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学习提供支持与保障,也为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提供了新的路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学习行为特征以及新媒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南宁市四个主城区内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基本掌握了该群体的学习意愿、学习目的、学习内容需求与学习困难等现状,并对新媒体学习过程中学习时间地点的安排、资源的获取路径与方式、困难的解决方法、互动对象与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自学是其最主要的学习途径,使用新媒体开展学习后,在时空安排、资源获取和互动交流等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彰显。通过访谈了解到了新生代农民工在新媒体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与感受,以及新媒体对他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新媒体唤醒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发动力,为其提供信息与情感支持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冗杂和网络迷航等负面影响。此外,本文还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归因分析。最后一章则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学习可持续发展,获取更好的新媒体学习体验提出建议与对策,并对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二、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充电”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充电”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思与策略——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高校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1 地方高校成人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地方高校成人教育
    1.3 地方高校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2 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2.1 提高成人素质
    2.2 服务当地企事业
    2.3 缓解就业压力
3 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足
    3.1 不重视成人教育
    3.2 成人教育质量不高
    3.3 成人教育师资薄弱
4 提升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
    4.1 高度重视成人教育
    4.2 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城镇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促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积极老龄化研究
        1.3.2 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2.1 相关理论
        2.1.1 老年社会学理论
        2.1.2 老年心理学理论
        2.1.3 积极老龄化理论
        2.1.4 社会支持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低龄老年人
        2.2.2 老年人再就业
第三章 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状况分析
    3.1 样本介绍
    3.2 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基本状况
        3.2.1 再就业的规模和结构
        3.2.2 再就业的主要方式
    3.3 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问题
        3.3.1 市场机制不健全
        3.3.2 老年人文化科技素质低
        3.3.3 社会观念存在偏差
        3.3.4 家庭支持不到位
第四章 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4.2 变量定义和假设
    4.3 实证分析结果
    4.4 主要分析结论
第五章 促进城镇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5.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5.1.1 营造良好就业氛围
        5.1.2 重视发展老年教育
        5.1.3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5.1.4 推进健康老龄化战略实施
    5.2 搭建企业就业平台
    5.3 强化社区服务职能
    5.4 坚持家庭基础性地位
    5.5 重视低龄老年人自身发展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访谈对象
参考文献
致谢

(3)小学语文教师职后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XX市三位教师的个案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职后教育
        二、教师职后教育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终身教育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三、成人教育理论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
第二章 XX市三位教师的个案调查
    第一节 A教师个案调查——以终身教育理论为视角
        一、职后教育经历
        二、A教师职后教育经历中遇到的困惑
        三、A教师对职后教育问题原因的体悟
        四、A教师对职后教育的建议
    第二节 B教师个案调查——以专业发展理论为视角
        一、职后教育经历
        二、B教师职后教育经历中遇到的困惑
        三、B教师对职后教育问题原因的体悟
        四、B教师对职后教育的建议
    第三节 C教师个案调查——以成人教育理论为视角
        一、C教师职后教育经历的个案记录
        二、C教师职后教育经历中遇到的困惑
        三、C教师对职后教育问题原因的感悟
        四、C教师对职后教育的建议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职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问题原因分析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职后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节 建构“面向实际多元融合”的职后教育模式
        一、“面向实际多元融合”模式的含义
        二、“面向实际多元融合”模式的整体架构
        三、“面向实际多元融合”模式的领导与统筹规划
        四、“面向实际多元融合”模式的分工与协作
        五、“面向实际多元融合”模式的教学内容
        七、“面向实际多元融合”模式的考核与监督
    第二节 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职后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推进职后教育法制化建设
        二、以多元融合为目标建立多维立体教育基地和网络
        三、针对职后教育需求实际融合打造过硬师资队伍
    第三节 各学校对教师职后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建构校院融合互动的职后教育学校模式
        二、建立贴合实际的教师职后教育科学管理机制
    第四节 教师自身对教师职后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在职提升学习观
        二、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目标明确的在职学习计划
        三、充分利用多元融合模式进行有效的在职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调查研究 ——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研究问题
        二、提出缘由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文献来源与构成
        二、教师学习研究概况
        三、乡村教师学习研究概况
        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研究概况
        五、相关研究的总体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教师学习
        二、乡村教师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成人学习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二、成人学习理论的要点
        三、成人学习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分析框架
第三章 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工具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过程
        四、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
    第二节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一、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的描述性分析
        二、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问卷调查小结
        一、乡村教师学习的内部动机较强
        二、人口学背景下乡村教师的学习呈现出显着性差异
        三、教师学习环境有所改善
第四章 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教师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学习的可持续状态较差
        二、教师主动学习的行动力差
    第二节 教师学习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略理论性知识的学习
        二、体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特殊素养的学习内容较少
    第三节 教师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外部培训所学内容的转化不够
        二、校本培训学习仍停留于表面
        三、教师自主学习方式单一
    第四节 教师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学习的物质条件保障不足
        二、教师学习的制度条件不健全
        三、教师学习的文化氛围欠佳
第五章 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教师学习动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缺乏终身学习意识
        二、教师过度注重学习的工具价值
        三、外部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合理
    第二节 教师学习内容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追求学习效果的速成性
        二、外部培训对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针对性不强
    第三节 教师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学习需求
        二、教师在网络远程培训学习中的工学矛盾突出
        三、外部培训方式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不强
        四、学校的组织力度不够
        五、教师个人未掌握校本研修的方法
        六、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第四节 教师学习环境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对本地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
        二、学校管理不完善
        三、校长未对本校教师的学习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四、以筛选为目的的晋升制度存在缺陷
第六章 优化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的建议
    第一节 教育行政部门及外部机构应加强引导和支持
        一、引导教师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
        二、加强基于教师学习需求的培训
        三、完善教师学习环境
    第二节 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一、教师群体共同制定校本学习制度
        二、丰富校本学习内容,帮助教师形成满足本地区需要的知识结构
        三、落实本地学习
        四、开发整合现有资源,为教师学习提供环境支持
        五、调整绩效考核机制,引导教师进行学习
    第三节 教师应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转变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
        二、拓展学习途径,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学习调查问卷
附录 B: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学习访谈提纲
附录 C: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学习访谈实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 关于学校微观政治的研究
        1.3.2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
        1.3.3 关于学生不合作行为的研究
        1.3.4 小结与思考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的研究设计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学生管理
        2.1.2 不合作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不合作行为的提出
        2.2.2 不合作行为的成因理论
        2.2.3 不合作行为的分类依据
    2.3 研究工具及调查
        2.3.1 前期调查问卷结构说明
        2.3.2 正式问卷的形成与设计
        2.3.3 访谈调查设计
    2.4 调查实施及情况说明
        2.4.1 问卷调查
        2.4.2 访谈调查
第3章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的现状分析
    3.1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整体现状分析
    3.2 不同背景变量下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差异分析
        3.2.1 不同性别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差异分析
        3.2.2 不同年级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差异分析
        3.2.3 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差异分析
        3.2.4 其他背景变量下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差异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原因分析
    4.1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解释分析
        4.1.1 学生不合作行为态度
        4.1.2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主观规范
        4.1.3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
        4.1.4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现实反馈
    4.2 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可能原因
        4.2.1 大学生心理与认知
        4.2.2 周围重要他人影响
        4.2.3 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4.2.4 学校客观资源不足
        4.2.5 现实的反馈与评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反思与启示
    5.1 大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反思
        5.1.1 大学生不合作行为具有个人层面的合理性
        5.1.2 大学生不合作行为具有组织层面的不合理性
    5.2 大学生不合作行为的启示
        5.2.1 个体层面引导学生正确认知
        5.2.2 组织层面优化学生管理过程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的前期调查问卷
    附录B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C 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访谈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解析
        一、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特性
        三、深圳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二章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职业教育
        一、区域发展理论及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理论
        一、现代化的理论与深圳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第三节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分析框架
        一、宏观层面:体制机制的建设
        二、中观层面:职教文化的建构
        三、微观方面:产教融合的深化
第三章 国家整体视野中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调整结构扩张式发展阶段(1978 年至1990 年)
        二、调整规模稳健式发展阶段(1991 年至1999 年)
        三、转型改革内涵式发展阶段(2000 年至2009 年)
        四、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发展阶段(2010 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逐步形成
        二、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
        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着增强
        四、职业教育法制机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化发展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为基础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为推进手段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本土性为特色亮点
第四章 区域视野中的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
        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适度超前
        二、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协同发展
        三、社会需求催生职业培训、技能培训
    第二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一、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结构体系
        二、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质量体系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
    第三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品牌的打造
        一、打造职业教育的“深圳质量”
        二、打造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三、打造面向市场的成人教育品牌
    第四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形成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借鉴、创新、超越中实现
        二、职业教育法治化建设在特区立法优势中体现
        三、职业教育区域化发展在开放性发展中凸显
第五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分析
    第一节 多层次推进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
        一、产业发展情况
        二、“宝安模式”内容
        三、“宝安模式”成效
    第二节 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二、“中职电大直通车”内容
        三、“中职电大直通车”成效
    第三节 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
        一、“职教集团”背景
        二、“职教集团”特点
        三、“职教集团”成效
    第四节 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现状
        二、“校企合作”内容
        三、“校企合作”成效
第六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及实现路径
    第一节 以城市精神促进人的现代化
        一、深圳城市精神的内涵
        二、强化思想引领的价值
        三、强化道德规范的作用
        四、职业素养人才的培养
    第二节 以制度创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
        二、完善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
        三、完善地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四、完善校地合作办学机制
    第三节 以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一、强化产教的深度融合力度
        二、加大产教合作的制度建设
        三、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
        四、促进职教集团全面发展
    第四节 以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
        一、深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
        二、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
        三、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
结语: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与问题
    一、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二、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三、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存在的问题
    四、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成人高等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
        (三)个人研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成人高等教育
        (二)教学模式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五、理论基础
        (一)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七、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可行性分析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教学的开展以问题为中心
        (二)教学实施中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活动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五)教学环境更加民主开放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满足成人教学的需要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符合成人认知学习的特点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注重成人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提高成人教学质量
第二章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设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应用主动意识不强
        (二)教师在应用细节上存在部分缺失
        (三)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结合不佳
        (四)线上资源的开发及运用不充分
        (五)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不强
        (六)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欠缺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保守
        (二)教师对教学模式精髓把握不到位
        (三)教师未能基于教学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四)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大于实质
        (五)学生深受“灌入式”教学的影响
        (六)师生双方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第四章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应用自觉性
        (一)结合教学新理念不断提高实用价值
        (二)结合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理论
        (三)结合多种成长渠道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二、教师要严格应用环节
        (一)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
        (二)分析探究与解决问题
        (三)反馈与评价
        (四)反思与提升
    三、教师要结合适宜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要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方法要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要能够助推教学环节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要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四、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
        (一)结合现代化教学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
        (三)结合成人学生的人生阅历激发学习动机
    五、学生要不断增强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
        (一)逐步提升独立思考及批判的能力
        (二)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
        (三)加强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
    六、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合力
        (一)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二)学生要自觉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三)学校要严格教学管理并给予相应支持
第五章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1:成人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学》课程案例分析
        (二)案例2:成人高等教育《政治经济学》课程案例分析
        (三)小结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能力
        (二)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要避免形式化
        (三)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有关问题”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有关问题的老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8)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需要
        1.1.2 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的需要
        1.1.3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好的教学平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的主要思路
        1.5.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参与
        2.1.2 教学中的参与
        2.1.3 可视性
        2.1.4 教学中的可视性
        2.1.5 VIPP教学法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3 脑科学研究理论
第3章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2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3.1.3 问卷调查的实施
        3.1.4 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
        3.1.5 问卷调查的分析
    3.2 教师访谈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3.2.2 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3.3 课堂观察
        3.3.1 课堂观察表的编制
        3.3.2 课堂观察表使用说明
        3.3.3 课堂观察的实施
        3.3.4 课堂观察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参与和可视性资源运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学生层面
        3.4.2 教师层面
第4章 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1 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4.1.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4.1.2 民主性原则
        4.1.3 直观性原则
    4.2 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4.2.1 围绕VIPP教学法,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4.2.2 注重可视性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4.2.3 注重可视性工具的运用,引导学生建构物理知识
        4.2.4 提供多种物理课堂参与途径,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4.2.5 丰富各种课后参与形式,促进学生的知识拓展
第5章 教学案例
    5.1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实例
    5.2 《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第6章 结束语
    6.1 本课题研究的收获
    6.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时代境域:新型城镇化对职成教协同的实然诉求
        二、协同发展:关乎职成教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三、研究现状:丰富职成教发展相关理论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城镇化及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新型城镇化与职成教发展的研究
        四、对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述评与反思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新型城镇化
        二、职业教育
        三、成人教育
        四、协同发展
    第五节 理论基础阐释
        一、协同共生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
    第六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内容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
第二章 协同发展的基础:职成教逻辑分殊与耦连
    第一节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本质内涵
        一、职业教育本质内涵的特异性解析
        二、成人教育本质内涵的特异性解析
    第二节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逻辑分殊
        一、内涵特质的差异
        二、外延边界的不同
        三、实践运行的区别
    第三节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逻辑耦连
        一、职业性内容:职成教历史发展的逻辑交织
        二、职后教育域:职成教实践范畴的逻辑交叠
        三、教育性使命:职成教追求的本真价值选择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职成教共同聚焦的作用目标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渊源与内涵解读
        一、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渊源简述
        二、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内涵
        三、教育学视域中的新型城镇化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及发展现状
        一、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目标任务及发展现状
        二、核心主体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及发展现状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与职成教间的关系探析
        一、新型城镇化对职成教的影响分析
        二、职成教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审视
        三、新型城镇化与职成教的关系逻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的问题
    第一节 协同单元异化:职成教角色的迷失与错位
        一、协同单元异化之职业教育维度
        二、协同单元异化之成人教育维度
    第二节 协同关系失范:职成教间协同欠缺与不足
        一、职成教协同合作意识不强
        二、职成教协同内在机制欠缺
        三、职成教协同育人平台不足
    第三节 协同环境困扰:职成教协同保障环境缺失
        一、物质基础薄弱,“硬性”环境亟待改善
        二、政策制度缺失,“软性”环境保障不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的推进
    第一节 培育合格协同单元:明确职成教的角色与定位
        一、职业教育需巩固“技术培育”之价值基础
        二、成人教育需强化“生命关怀”之价值立场
    第二节 建构适切协同关系:推进职成教间的互通对接
        一、理念支撑:树立协同的思想观念
        二、机制联接:构建协同的内在机制
        三、载体助力:搭建协同的育人平台
    第三节 创建良好协同环境:营建“软硬性”保障环境
        一、营建“硬性”保障环境:加强物力与财力资本源保障
        二、营建“软性”保障环境:强化体制、治理与质量建设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非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人员”访谈卷
附录B:“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人员”访谈卷
附录C:“职成教机构管理人员”访谈卷
附录D:“农村转移劳动力”访谈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新媒体赋能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行为研究 ——基于南宁市四城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关注新媒体学习的兴起
        (二)聚焦新生代农民工群体
        (三)基于个人的体验与感触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目标与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一)非参与式观察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访谈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阐述
        (一)新媒体赋能理论
        (二)移动学习理论
        (三)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四)成人的学习能力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新媒体
        (二)新生代农民工
        (三)学习行为
        1.学习
        2.学习行为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新媒体与成人学习相关研究
        (二)成人学习视阈下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研究
        (三)新媒体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一、问卷内容说明
        (一)问卷内容构成与分布
        (二)问卷发放回收及分析
    二、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一)性别分布
        (二)年龄分布
        (三)文化程度
        (四)职业分布
        (五)月收入情况
        (六)婚姻状况
    三、调查对象学习现状分析
        (一)现有水平自我评估
        (二)已参加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目的调查分析
        (四)学习内容需求分析
        (五)学习困难调查分析
    四、调查对象新媒体学习行为分析
        (一)新媒体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二)学习空间选择与时间安排
        1.学习空间选择
        2.学习时间安排
        (三)学习资源获取路径与方式
        1.学习资源获取路径
        2.学习资源获取方式
        (四)学习困难解决途径与方法
        (五)学习互动对象与方式选择
        1.学习互动对象选择
        2.学习互动方式选择
    五、调查对象的新媒体学习体验
        (一)新媒体学习愉悦度
        (二)新媒体学习积极评价
        (三)新媒体学习消极评价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学习个体访谈呈现
    一、访谈情况说明
    二、新媒体学习的主要形式
        (一)同伴学习——形成社交学习共同体
        (二)碎片化学习——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
    三、新媒体学习过程的角色转变
        (一)从被动受教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二)从沉默羞怯者转变为好问求学者
        (三)从怠学者转变为乐学者
        (四)从受教者转变为传授者
    四、新媒体学习结果的有效转化
        (一)“顺利通过考试拿到证书”——学历教育的有效辅助
        (二)“工作完成得更快更好了”——工作场所学习好帮手
        (三)“学到的东西对家里人有帮助”——学习成果惠及他人
        (四)“交到了一些新朋友”——拓展人际关系网络
    五、新媒体学习的作用机制
        (一)新媒体赋能表现
        1.意识唤醒
        2.信息支持
        3.情感支持
        (二)新媒体负能表现
        1.信息冗杂现象
        2.网络迷航现象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困境及归因
    一、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学习困境
        (一)困境之一:学习信心不足
        (二)困境之二:媒体素养偏低
        (三)困境之三:学习时间难定
        (四)困境之四:外界支持缺位
    二、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困境归因
        (一)个体层面归因
        (二)新媒体层面归因
        (三)社会层面归因
第六章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个人层面: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自我激励
    二、新媒体层面: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双管齐下
    三、社区层面:社区教育与其他组织多方支持
    四、国家层面:积极政策与有效措施精准落实
    五、研究反思与不足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新媒体支持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学习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充电”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思与策略——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 向彦.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05)
  • [2]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城镇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促进机制研究[D]. 黄思慧. 河北大学, 2021(02)
  • [3]小学语文教师职后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XX市三位教师的个案调查[D]. 刘芳菊.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调查研究 ——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D]. 马宁.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高校管理中学生不合作行为研究[D]. 胡钰沁. 南昌大学, 2020(01)
  • [6]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D]. 张小梨. 天津大学, 2020(01)
  • [7]“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秦蒙蒙. 河南大学, 2020(02)
  • [8]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D]. 陈丽华. 扬州大学, 2020(05)
  • [9]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成教”协同发展研究[D]. 邓文勇. 天津大学, 2020(01)
  • [10]新媒体赋能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行为研究 ——基于南宁市四城区的调查[D]. 农宝琼.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发挥成人教育的“充电”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