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民主管理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民主管理

一、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民主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琦[1](2021)在《西方国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多样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已成为各国企业生产运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政府维持社会经济平稳运行、扩大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职工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同时保证了企业在决策方式和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西方国家开展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实践较早,在不同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等因素产生截然不同的参与路径,并且随着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以及配套法律的逐步落实下,职工在企业中享有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显着提升,企业内部的劳资矛盾也得到了有效缓解。本文以西方国家职工参与管理的不同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早期职工参与的实验探索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各自形成的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多种形式,摸索出现阶段职工参与的三大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二元制”职工参与模式、以瑞典为代表的工会组织下的职工参与模式以及以西班牙蒙特拉贡联合公司为代表的工人合作制经济下的职工参与模式。通过分析不同模式的历史脉络、具体原则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总结和对比出三种不同模式下的职工参与的主要经验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最后为当前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企业治理方面提供可行性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同时回顾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这一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章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理论梳理。本章从一种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视角切入,论述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在众多思想源流以及理论研究上的主要观点。具体包括以工人合作工厂理论和劳资关系理论为代表的马克思经济学相关研究、以约翰·穆勒和马歇尔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相关研究、以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和蒲鲁东的无政府主义为代表的国外社会主义相关研究、以施韦卡特和达尔为代表的经济民主理论、以及以弗里曼等人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构成了以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为主题的理论框架。第三章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历史沿革。本章从第一个成功开展的工人合作社——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作为探索起点,研究了早期合作社的基本原则、运作模式以及利润分配问题。根据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因素等原因,进而过渡到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模式在不同国家形成的多元化治理方案,譬如以色列基布兹合作社以及德国“共同决定制”等,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模式的探索。通过对二战后期多种治理方案的分类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现阶段职工参与管理的三大模式,从而为后文进行逻辑铺垫。第四章为“二元制”模式的职工参与管理。本章论述了以德国为代表的“二元制”劳动者参与管理模式。笔者发现,德国在企业治理方面建立了独具特色并且运行效果良好的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从早期建立工人委员会的初步设想到相对成熟的法律框架的建立,最终形成了职工通过企业层面和公司层面共同参与管理的基本原则。从具体功能来看,德国“二元制”劳动者参与模式具有维护功能、协调功能和社会福祉功能。同时笔者关于这一模式在理论上的正确性以及实践中的合理性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最后探讨了德国面对后经济危机时代在企业治理方面所作出的调整,充分展示出“二元制”劳动者参与管理模式的生命活力和极强的稳定性。第五章为工会组织主导下的职工参与管理。本章主要分析了以瑞典为代表的工人组织主导下的职工参与管理模式。瑞典作为世界范围内“福利橱窗”的杰出代表,在企业治理方面形成了以工会为主要力量的职工参与模式,而瑞典众多工会的建立离不开社会民主党所推动的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劳工政策。在厘清瑞典工会组织下职工参与模式的演进后,本章分析了当下瑞典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最后借鉴海曼关于工会身份的三重定义来推测这一劳动者参与管理模式的发展前景。第六章为工人合作制经济的职工参与管理。本章分析了以西班牙蒙特拉贡联合公司为代表的工人合作制经济下的职工参与管理模式。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人合作社,蒙特拉贡联合公司从生产资料所有权到重大事项决策,再到收入分配上均体现出了合作社经济的组织原则,尤其在进行合作社重大决策时,全体成员根据“一人一票”的原则来实现表决权和平等权。随后笔者从就业质量、工资差异以及战略选择等方面对蒙特拉贡联合公司进行社会经济绩效分析,进而为蒙特拉贡在国际化扩张背景下存在的主要挑战提供一系列对策建议。第七章为本文的总结和启示。通过对上述三大模式的具体分析,本章总结了西方国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文化共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最后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为推进职工更有效地参与企业管理提供可行性对策建议。

王华生,金世育[2](2021)在《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研究》文中指出企业民主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的历史。从历史观和结构观两个维度,回溯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变迁的"关键节点",将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并以之为基础探究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变迁与外部环境和内外动力机制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变迁受到不同阶段经济和政治体制变革等深层结构因素的影响,是工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实现自我提升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民主管理提出的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求和民主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孙贵林[3](2020)在《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民主思想,既是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理论指南,也是因应世情、国情与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还是对二战后各主要国家经济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最终产物。研究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入和拓展邓小平理论研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1923年6月旅法勤工俭学到积极投身于革命武装斗争,是酝酿萌发阶段;二是1952年7月调往中央以后从支持将经济建设提到重要地位、重视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到关注分配问题、主张根据劳动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资的高低、贯彻平等和自由原则,是积极探索阶段;三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支持农村开展的生产责任制改革到要求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打破单一所有制结构以及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初步形成阶段;四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强调“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到1992年春南巡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以及确立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价值目标,是成熟完善阶段。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主要表现为:其一,经济民主的制度保障是所有制、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等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民主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民主的实现方式和最重要标志,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促进的经济成果的公平分配是经济民主的价值体现和基本目标。其二,经济民主的基本任务是经济管理民主化。经济民主要求人民在经济活动中拥有独立的经济自主地位,享有自主的经济管理权和经济利益权。“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民主集中制”、“责、权、利相统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经济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既注重推进宏观经济的民主管理,处理好党政关系、上下关系、政企关系、政社关系,又注重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使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其三,经济民主的关键环节是经济决策民主化。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要从民主制定、民主执行、民主检验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全面推进经济决策民主化。即在经济决策制定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必要条件,群众路线是基本方法,民主集中制是重要保证;在经济决策执行过程中,“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是动力之源,“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是必然选择,“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重要原则;在经济决策检验过程中,“实践”是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具体标准。其四,经济民主的实践成效是经济行为的民主化变迁。即生产行为从行政调控向自主经营转变、交换行为从计划调拨向市场配置转变、分配行为从平均主义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消费行为从计划调节向适度可持续转变。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表现为:经济民主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物质前提是发展生产力,价值诉求是人民自主,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与民主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统一、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主要表现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持续推进经济民主事业的重要指南;其实践价值主要表现为:努力创设有利于经济民主的政治法律环境,积极推动经济管理、经济决策的民主化进程,积极推动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事业不断向纵深推进。

汪仕凯,刘乐明[4](2020)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中国方案:实践空间与技术路径》文中认为优化劳资关系治理、维护劳动关系和谐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议题。企业民主是职工以民主方式对劳资关系进行治理的总体方案,它是民主原则在生产领域中实践的结果,具体指涉维护劳动者权利的组织、程序、规则以及依托它们所进行的活动。在中国国家制度体系中,企业民主制度是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是企业民主制度的集中体现。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民主的实践面临很多挑战,但是基层自治与经济民主的叠加还是打开了企业民主的实践空间。中国国家制度体系存在以制度资源重组的方式改善企业民主的可能性,从而提供了推进企业民主实践所不可或缺的技术路径。

杨万寿[5](2019)在《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文中提出市场社会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中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潮。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戴维·施韦卡特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以及总结反思苏东社会主义实践失败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有三个主要特征,即生产性企业由其工人民主管理、日常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和新的投资由社会所调控。施韦卡特在探索研究资本主义替代方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以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理论探索,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研究相关理论着作的基础上,对戴维·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不仅剖析了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还将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不仅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还展开了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章: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内容包括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理论渊源。在论述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时可以看出,该理论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西方资源配置理论的影响。本章指出,施韦卡特在研究马克思的经典着作的基础上吸收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合理性内涵,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表现为对民主的批判”;“马克思批判的只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第三章: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内容包括“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以及“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第四章: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辨析。内容包括“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表现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用车间民主代替资本主义的劳动工资制度;用投资的民主管理代替资本主义的资本市场。“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非合理性表现在:市场结构体系不完整;企业民主管理存在低效率;投资基金分配方式过于简单化;实现途径带有“乌托邦”色彩。第五章: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中国比较”。在将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和区别,并且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超越。虽然二者都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主张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联姻”、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但在制度环境、根本目标、理论实践等方面还存在区别。同时,本章还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超越,包括:指导思想的超越、领导力量的超越、政府职能的超越。第六章: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他山之石”。本文在研究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具有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的借鉴价值。在理论方面的借鉴价值包括:非比较性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替代制度理论的启迪。在实践方面的借鉴价值包括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开拓、资本主义非可持续性批判的理论省示、“经济民主”理论的民主意义。施韦卡特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在为其“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提供现实依据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其理论解释的对象。结论对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总结。虽然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模式有不合理性与不足,但是其模式创造性地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我们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在当前深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借鉴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合理性内涵,并将其合理性内涵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理论。

姜颖,沈建峰[6](2019)在《论企业民主管理的正当性基础》文中研究表明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正当性基础问题并未解决。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理论和实践更多是从公有制出发论证民主管理的正当性,但以所有权为基础的理论会导致直接否定非公企业的民主管理,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制度现象。梳理历史,还存在民主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所有权附有社会义务的思想、现代企业管理与制度的需要等对民主管理制度进行正当化的理论。上述理论中最终可以对我国企业民主管理进行正当性说明的主要有两种:所有权负有社会义务的思想(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要真正落实企业民主管理制度,除了上述质的正当性之外,还应通过制度设计在量的方面协调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经营自由等利益。

汪仕凯,马晨[7](2019)在《中国企业民主的实践形态及其政治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民主是劳动者在工业生产领域中行使民主管理权的过程以及相关的规则和程序的总和。劳动者的民主管理权实际上是公民在工业生产领域里面的政治权利,企业民主的目的是劳动者通过行使政治权利从而实现和维护社会与经济权利,因此本文根据政治权利同社会和经济权利之间联系的不同状态,提出理解中国企业民主变迁及其实践形态的分析框架。根据政治权利与社会和经济权利之间联系的不同状态,中国企业民主制度存在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三种实践形态,政治民主以劳动者的政治权利同社会经济权利之间的隔离为核心内容,经济民主则以建构劳动者的政治权利同社会经济权利之间有限的直接联系为核心内容,而社会民主以建立劳动者的政治权利同社会经济权利之间完整的直接联系为核心内容。每种具体的实践形态都是由中国企业民主在不同时期的制度形式的政治机理决定,并且中国企业民主的政治机理也以政治权利同社会经济权利之间的具体关系为基本内容。

葛宣冲[8](2019)在《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以后,企业民主制度建设随之进入快车道。国有企业作为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天然场域,应当且必须成为我国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标杆和榜样,进一步彰显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本文以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围绕企业民主制度建设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如何实现企业民主制度建设三大问题进行谋篇布局。其基本研究思路是:从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相关概念、理论与经验入手,理清企业民主制度与经济民主制度的逻辑关联,对改革开放前后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进行爬犁,剖析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试图整体把握当前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主要目标与基本方式,以期澄清学术界和理论界对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认识的歧义和误区,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寻求智慧资源和思想启迪。全文共分为导论和五个章节。导论部分主要阐释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梳理了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思路与方法,指出了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一章为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理论概述。在对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相关概念界定的前提下,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企业民主制度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理论与西方企业民主制度的理论,并简要概括了两种社会制度下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经验,为论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第二章为民主制度与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在界定民主制度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对经济民主与经济民主制度、经济民主制度与企业民主制度建设两对范畴的逻辑关系。在这个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经济民主制度作为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企业民主制度作为经济民主制度的实现形式,在理论维度上与经济民主制度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实践维度上并非完全受制于经济民主制度。本章的研究完成了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第三章为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经验与问题。在廓清国有企业民主制度与企业民主制度建设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全景式地深入研究。这一研究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逻辑起点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第四章为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本章从认识误区、政策偏差、经验匮乏三个维度,剖析了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内在机理、历史局限,初步找到了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病根”,为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第五章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路。本章依据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从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主要目标、基本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颇具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思考。

孙兆阳[9](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促进了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发展,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然而在实践中,受到效率优先思想的影响,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反映在理论研究中的文献数量起伏不定、总体偏低。要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民主管理需要发挥更重要作用。

王宏哲[10](2019)在《H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其主要研究的是劳动关系主体、结构、环境和运作的规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企业劳动关系发展也日趋完善和成熟,逐渐向着规范化、市场化、契约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我国社会劳动关系管理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也越来越多。劳动关系市场化要求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的劳动关系双方,通过协调来实现各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随着管理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管理也在不断融合发展,新《劳动合同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后,劳资双方劳动关系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形式。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研究和探讨企业劳动关系的优化和改善,对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劳动关系理论、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国内外劳动关系研究为理论依据,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深度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发现H企业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需要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掌握了劳动关系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分析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掌握了H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现状和员工的态度和看法;通过数理分析法,确定了影响H企业劳动关系的六个主要因素:合同制度、劳动报酬、劳动争议与调解、企业信息获取(知情权)、企业民主管理、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通过综合分析和深度访谈法,进一步确定了每个因素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确定了H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优化方向,提出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通过比较分析法,找到了本文的欠缺与不足,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让H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得到一定的优化,促进H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也希望能为其他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帮助和启发。

二、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民主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民主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西方国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多样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内涵与依据
        1.2.2 职工参与的实现形式与法律界定
        1.2.3 职工参与在民主管理层面的外延
        1.2.4 职工参与的影响因素与定量分析
        1.2.5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理论梳理
    2.1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
        2.1.1 工人合作工厂理论
        2.1.2 劳资关系理论
    2.2 西方经济学相关研究
        2.2.1 约翰·穆勒对合作制经济的研究
        2.2.2 马歇尔关于合作社的分析
    2.3 国外社会主义的相关研究
        2.3.1 空想社会主义
        2.3.2 无政府主义
        2.3.3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2.3.4 霍尔瓦特工人管理型企业理论
        2.3.5 西方左翼学者的理论探索
    2.4 经济民主理论
        2.4.1 施韦卡特经济民主理论
        2.4.2 达尔经济民主理论
    2.5 利益相关者理论
        2.5.1 爱德华·弗里曼
        2.5.2 玛格丽特·布莱尔
        2.5.3 罗纳德·米切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历史沿革
    3.1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最初实验
    3.2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探索
        3.2.1 瑞典共享型劳资协调机制
        3.2.2 以色列基布兹合作制经济
        3.2.3 西班牙蒙特拉贡工人合作制经济
        3.2.4 日本三支柱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3.2.5 德国“共同决定制”
    3.3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对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探索
        3.3.1 南斯拉夫工人自治经济
        3.3.2 新中国“鞍钢宪法”
    3.4 西方国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要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元制”模式的职工参与管理
    4.1 职工参与管理的发展脉络
        4.1.1 起步阶段:未形成有效的法律规定
        4.1.2 发展阶段:“二元制”模式的生成
        4.1.3 巩固阶段:法律框架的搭建
    4.2 职工参与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
        4.2.1 企业职工委员会
        4.2.2 监事会与董事会
    4.3 职工参与管理模式的功能与挑战
        4.3.1 职工参与管理的三大功能
        4.3.2 职工参与管理制度的学理辩论
        4.3.3 职工参与管理制度的实践困境
    4.4 “二元制”参与模式的进一步调整:后经济危机的再平衡
        4.4.1 《最低工资法》的调整
        4.4.2 企业职工委员会与工会的合作
        4.4.3 外包业务及外资机构的策略调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会组织主导下的职工参与管理
    5.1 瑞典工会主导下职工参与模式的演进
        5.1.1 历史起点:社会民主主义
        5.1.2 劳资双方力量的短暂平衡
        5.1.3 职工参与地位的确立
        5.1.4 新自由主义雇主势力的崛起
        5.1.5 政府协调下劳资力量的新发展
    5.2 瑞典工会主导下职工参与模式的基本构成
        5.2.1 企业职工委员会
        5.2.2 董事会级别代表
    5.3 瑞典工会主导下职工参与模式的挑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人合作制经济的职工参与管理
    6.1 蒙特拉贡联合公司的发展进程
    6.2 社员广泛参与:职工参与管理的内在逻辑
    6.3 蒙特拉贡工人合作制经济的社会经济绩效
        6.3.1 就业质量与规模的提升
        6.3.2 工资差异与X效率
        6.3.3 “多本地化”国际战略选择
    6.4 国际化扩张下蒙特拉贡工人合作社的挑战与对策
        6.4.1 主要挑战
        6.4.2 解决对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启示
    7.1 西方国家职工参与管理的主要经验
    7.2 西方国家职工参与管理的差异性比较
    7.3 推进我国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7.3.1 健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
        7.3.2 完善企业董事制、监事制
        7.3.3 增强工会组织职能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演变的历史脉络
    (一)“三人团”和工人大会阶段
    (二)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阶段
    (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阶段
    (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全面恢复阶段
    (五)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阶段
三、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的深层结构分析
        1. 经济体制变革与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
        2. 行政体制改革与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
    (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的动力研究
        1.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
        (1)工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2)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实现自我提升的需要
        2.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的外生动力
        (1)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民主管理提出的要求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求
        (3)民主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3)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2 相关概念解析
    0.3 研究现状分析
        0.3.1 经济民主思想研究现状
        0.3.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现状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0.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1章 体系生成: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形成背景和过程
    1.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背景
        1.1.1 时代背景:世情、国情与党情出现新变化
        1.1.2 历史镜鉴:对二战后各主要国家经济实践的深刻反思
        1.1.3 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1.1.4 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经济民主思想
    1.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
        1.2.1 酝酿萌发阶段
        1.2.2 积极探索阶段
        1.2.3 初步形成阶段
        1.2.4 成熟完善阶段
第2章 制度保障: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民主
    2.1 所有制与经济民主
        2.1.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经济民主的根本前提
        2.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民主内涵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民主
        2.2.1 经济主体的基本含义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
        2.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民主内涵
    2.3 分配制度与经济民主
        2.3.1 重新确立物质利益原则
        2.3.2 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拨乱反正
        2.3.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经济民主内涵
第3章 基本任务:经济管理民主化
    3.1 经济管理民主化的提出
    3.2 经济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
        3.2.1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原则
        3.2.2 “民主集中制”原则
        3.2.3 “权、责、利相统一”原则
        3.2.4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3.2.5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原则
    3.3 宏观经济民主管理的全面推进
        3.3.1 给政府分权:处理好党政关系
        3.3.2 给地方分权:处理好上下关系
        3.3.3 给企业分权:处理好政企关系
        3.3.4 给集体经济组织分权:处理好政社关系
    3.4 企业民主管理的全面推进
        3.4.1 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3.4.2 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
第4章 关键环节:经济决策民主化
    4.1 经济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4.1.1 经济决策在党和政府决策中的地位
        4.1.2 经济决策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1.3 经济决策的重要作用
    4.2 经济决策民主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3 经济决策民主制定
        4.3.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决策制定的必要条件
        4.3.2 群众路线:经济决策制定的基本方法
        4.3.3 民主集中制:经济决策制定的重要保证
    4.4 经济决策民主执行
        4.4.1 “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经济决策执行的动力之源
        4.4.2 “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经济决策执行的必然选择
        4.4.3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经济决策执行的重要原则
    4.5 经济决策民主检验
        4.5.1 “实践”:经济决策检验的唯一标准
        4.5.2 “三个有利于”:经济决策检验的具体标准
第5章 实践成效:经济行为的民主化变迁
    5.1 生产行为从行政调控向自主经营的变迁
        5.1.1 计划体制时期行政调控下的生产
        5.1.2 改革开放后生产向自主经营的转变
    5.2 交换行为从计划调拨向市场配置的变迁
        5.2.1 计划体制时期计划调拨下的交换
        5.2.2 改革开放后交换向市场配置的转变
    5.3 分配行为从平均主义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变迁
        5.3.1 计划体制时期平均主义下的分配
        5.3.2 改革开放后分配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转变
    5.4 消费行为从计划调节向适度可持续的变迁
        5.4.1 计划体制时期计划调节下的消费
        5.4.2 改革开放后消费向适度可持续的转变
第6章 理论解析: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和特点
    6.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
        6.1.1 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制度基础
        6.1.2 中国共产党:经济民主的领导核心
        6.1.3 发展生产力:经济民主的物质前提
        6.1.4 人民自主:经济民主的价值诉求
        6.1.5 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民主的终极目标
    6.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特点
        6.2.1 坚持经济与民主的统一
        6.2.2 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6.2.3 坚持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统一
        6.2.4 坚持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的统一
        6.2.5 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6.2.6 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
第7章 现实观照: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
    7.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理论价值
        7.1.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7.1.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是持续推进经济民主事业的重要指南
    7.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实践价值
        7.2.1 进一步创设有利于经济民主的政治法律环境
        7.2.2 全面深入推动经济管理民主化进程
        7.2.3 全面深入推动经济决策民主化进程
        7.2.4 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中国方案:实践空间与技术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民主:基本内涵与中国制度
二、基层自治与经济民主的叠加:中国企业民主的实践空间
三、直接控制与发展主义:中国企业民主的约束
四、制度资源重组:完善中国企业民主的技术路径
五、结论

(5)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2.1 “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苏东社会主义遭受挫折
        2.1.2 西方资本主义弊端显现
    2.2 “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2.2.2 西方资源配置理论的影响
第3章 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核心思想
    3.1 “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3.1.1 用车间民主取代资本主义中劳动工资制度
        3.1.2 在本质上与资本主义一样的商品和服务市场
        3.1.3 对投资进行民主管理
    3.2 “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
        3.2.1 生产性企业由其工人民主管理
        3.2.2 日常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
        3.2.3 新的投资由社会所调控
    3.3 “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
        3.3.1 “经济民主”的扩展
        3.3.2 资本主义向“经济民主”的转型过渡
        3.3.3 资本主义和平过渡的条件
第4章 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辨析
    4.1 “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4.1.1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与社会主义相结合
        4.1.2 用车间民主代替资本主义的劳动工资制度
        4.1.3 用投资的民主管理代替资本主义的资本市场
    4.2 “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非合理性
        4.2.1 市场结构体系不完整
        4.2.2 企业民主管理存在低效率
        4.2.3 投资基金分配方式过于简单化
        4.2.4 实现途径带有“乌托邦”色彩
第5章 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中国比较”
    5.1 “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
        5.1.1 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5.1.2 主张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联姻”
        5.1.3 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5.2 “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5.2.1 制度环境的区别
        5.2.2 根本目标的区别
        5.2.3 理论实践的区别
    5.3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超越
        5.3.1 指导思想的超越
        5.3.2 领导力量的超越
        5.3.3 政府职能的超越
第6章 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他山之石”
    6.1 在理论方面的借鉴价值
        6.1.1 非比较性研究方法的应用
        6.1.2 替代制度理论的启迪
    6.2 在实践方面的借鉴价值
        6.2.1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开拓
        6.2.2 资本主义非可持续性批判的理论省示
        6.2.3 “经济民主”理论的民主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论企业民主管理的正当性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 民主管理正当性的传统学说: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论证及其困境
    1.1 形成背景
    1.2 以所有制为出发点的论证观点
        1.3.1. 直接否定了非公企业企业民主管理的合理性
        1.3.2. 不符合市场经济国家民主管理的一般规律
2 劳动者民主管理的正当性基础的现有理论梳理
    2.1 民主思路:从民主角度提出的论证
    2.2 人力资本理论
    2.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2.4 所有权附有社会义务的思想
    2.5 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3 对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合理性再论证
    3.1 论证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合理性的根本标准
    3.2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论证的理论取舍
        3.2.1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理论的论证并不充分
        3.2.2 经济民主观念并不足以论证企业民主管理的合理性
        3.2.3 所有权负有社会义务的思想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异曲同工
        3.2.4 人力资本理论符合现代企业的现实
    3.3 所有权负有社会义务的思想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关系
4 余论:进一步完善企业民主管理理论的方向

(7)中国企业民主的实践形态及其政治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题
二、计划体制时期的政治民主
三、向市场体制下的经济民主转型
四、走向社会民主的企业民主
五、结论

(8)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理论概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民主
        1.1.2 企业民主
        1.1.3 企业民主制度
        1.1.4 国有企业民主制度
    1.2 企业民主制度相关理论
        1.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企业民主制度理论
        1.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理论
        1.2.3 西方企业民主制度理论
    1.3 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经验
        1.3.1 资本主义国家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经验
        1.3.2 社会主义国家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经验
第二章 民主制度与企业民主制度建设
    2.1 民主制度
        2.1.1 民主制度的内涵
        2.1.2 民主制度的外延
    2.2 经济民主与经济民主制度
        2.2.1 经济民主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2.2.2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经济民主制度的基础
        2.2.3 国有企业具备经济民主制度的基本条件
    2.3 经济民主制度与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关系
        2.3.1 企业民主制度是经济民主制度的实现形式
        2.3.2 企业民主制度与经济民主制度并非一一对应关系
        2.3.3 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并非完全受制于经济民主制度
第三章 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经验与问题
    3.1 国有企业民主制度与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关系
        3.1.1 国有企业的基本制度是经济民主制度
        3.1.2 国有企业经济民主制度是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前提
        3.1.3 企业民主制度建设是对国有企业民主制度的体现
    3.2 改革前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经验与问题
        3.2.1 改革前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总体状况
        3.2.2 改革前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3.2.3 改革前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
    3.3 改革中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经验与问题
        3.3.1 改革中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总体状况
        3.3.2 改革中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3.3.3 改革中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认识误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了,企业民主制度就建立了
        4.1.1 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了,企业民主制度就建立了
        4.1.2 按劳分配原则确立了,企业民主制度就实现了
    4.2 政策偏差: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变化快于企业民主制度建设
        4.2.1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调整快于企业民主制度建设
        4.2.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快于企业民主制度建设
    4.3 经验匮乏: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在摸索中进行
        4.3.1 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具有相容与相悖现象
        4.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具有双重效应
        4.3.3 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作用机理
第五章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路
    5.1 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
        5.1.1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制度
        5.1.2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5.1.3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5.1.4 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
        5.1.5 探索企业共享机制
    5.2 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
        5.2.1 确立职工主体地位
        5.2.2 参与管理决策
        5.2.3 实现利益共享
    5.3 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式
        5.3.1 借鉴发达国家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经验
        5.3.2 弘扬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经验
        5.3.3 落实党和政府关于推进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起步的20世纪80年代
二、多彩的20世纪90年代
三、拼搏的21世纪前十年
四、新时代和新情况
五、总结

(10)H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5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2. 劳动关系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2.1 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
    2.2 劳动关系管理与劳动关系治理模型
    2.3 劳动关系衡量指标:劳动关系氛围
    2.4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2.5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与工会组织的关系
3. 企业简介及劳动关系管理现状
    3.1 企业简介及组织架构
    3.2 企业职工构成情况
    3.3 H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现状
4. 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4.1 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
    4.2 Likert5级量表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4.3 Likert5级量表问卷数据分析
    4.4 影响H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主要因素(因子)
5. 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5.1 深度访谈
    5.2 影响H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5.3 H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优化方向
6. 对策
    6.1 H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6.2 H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优化设计的对策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民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方国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多样性问题研究[D]. 王庆琦. 吉林大学, 2021(01)
  • [2]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研究[J]. 王华生,金世育. 山东工会论坛, 2021(03)
  • [3]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D]. 孙贵林. 湘潭大学, 2020(12)
  • [4]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中国方案:实践空间与技术路径[J]. 汪仕凯,刘乐明. 行政论坛, 2020(02)
  • [5]施韦卡特“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研究[D]. 杨万寿. 吉林大学, 2019(02)
  • [6]论企业民主管理的正当性基础[J]. 姜颖,沈建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9(10)
  • [7]中国企业民主的实践形态及其政治机理[J]. 汪仕凯,马晨. 党政研究, 2019(05)
  • [8]我国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研究[D]. 葛宣冲. 山西大学, 2019(02)
  •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研究综述[J]. 孙兆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9(03)
  • [10]H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优化研究[D]. 王宏哲. 云南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民主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