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氏的“仁”精神

论杜氏的“仁”精神

一、试论杜诗的“仁爱”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梁曦[1](2021)在《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杜甫是我国诗史上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现存诗歌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诗歌千锤百炼、沉郁顿挫,对由盛转衰的大唐黑暗现状进行了入木三分地揭露与批判,因而被后人称之为“诗史”。不管是哪个阶段、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收录了一定数量的杜甫诗歌作品,他的作品也常出现在高考试题当中。现今诗歌教学受教材编排的影响,多以单篇教学为主,多数学生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和教材课文了解杜甫,对杜甫的认识比较单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专题学习多次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获得了许多教师与学者的关注,成为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对象。将专题教学应用于杜甫作品教学,能够突破常规单篇教学模式的限制,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方案,为一线教师开展专题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研究内容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从杜甫的教学价值、现行教学模式和教材编写情况介绍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然后从国外专题教学研究现状和国内专题教学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最后确立研究思路和创新点。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概述,界定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概念,追溯其在教育教学和文本解读层面的理论渊源,分析高中杜甫作品的教学现状。第二章从杜甫专题教学的发展语言能力和培养人文素养两个角度出发,结合杜甫的作品意义和杜甫的人格精神,挖掘开展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重要意义。第三章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五个方面论述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实施路径。第四章以前面三章为基础,设计杜甫诗歌专题教学的完整案例,教学环节包括“知人论世,了解诗圣”“对比阅读,品读精作”“形成感悟,精撰论文”。结语部分是对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思辨回顾,再次点明开展杜甫专题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师在实施专题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师生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杜甫专题教学对于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

杨晓红[2](2020)在《以孟解诗与以杜比孟 ——黄彻借孟尊杜的诗学观》文中研究表明理学既昌,则有理学家诗话,然黄彻处南北宋历史变局之中,受孟子升格运动与宋代《春秋》学的影响甚重,于《?溪诗话》中流露出以理学解诗、以孟解诗、以经解诗的特色,这种特色在杜甫及其诗歌的批评中更为突出,从理学文学观的独特视角对杜甫“诗圣”、杜诗“诗史”的定型做出了贡献,在宋代蔚为大观的尊杜诗潮中别具一格。黄彻出身窦桂传芳的军城金墩世家,年少登第,游宦湖外十余年,甚有能声,但性格拙直,忤怒当权,不得已弃官而归,隐居家乡?溪。黄彻于诗评主张回归风雅,有补于世,秉持忠孝、直谏的价值取向。同时,由于濡染理学,黄彻评价诗人的方式是原心定罪,以心志“仁”与“不仁”来定作家人格、诗格高低,这是心性之学内圣观的体现。宋代是孟子升格运动的关键时期,“亚圣”地位呼之欲出,黄彻诗评崇尚孟子,服膺孟子人格论、民贼说、民本论、以意逆志等主张,提出了“老杜似孟子”之比,处处传递出反战与仁政思想,更重要的是结合以意逆志说与心性论,创造出“原其心”的解诗方法。黄彻诗评以杜甫为宗,按照儒家的经学人格来塑造杜甫“诗圣”形象,同时,黄彻注意到杜甫张狂与村俗的侧面,在“原其心”的解诗方法下,黄彻以戏谑消解了负面,使“狂”变成了以道抗势,“俗”变成了诗才天纵,“诗圣”大名不堕。宋代《春秋》学繁盛,黄彻借《春秋》经解的方法读杜诗,挖掘杜诗的“春秋体例”与“微言大义”,从外在体例与内寓褒贬两个层面上拓宽了“诗史”的内涵,让杜诗具有经典的重量。

黄文婷[3](2020)在《高中杜甫诗歌课程开发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作为诗圣的杜甫,其诗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入选的篇目较多,丰富的内容和非凡的文学成就也使得杜甫诗歌课程具有很高的开发和研究价值。一方面,对杜甫诗歌课程进行开发,可以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拓宽语文课堂的广度,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可以为广大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参考。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特色显着,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可以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他课外文化资源等方面选择课程内容。心怀天下的理想信念、爱人利物的民本精神是杜甫诗歌课程的首选内容。情景交融的意象、奇崛错综的结构、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妙考究的声律,是杜甫诗歌课程内容选择的艺术之维。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和地方特色文化,为课程的选择拓宽路径。为了充分发掘杜甫诗歌课程的价值,在课程实施上,需要营造一定的氛围,创设情境;诵读名篇,强化整体感知;进行专题教学,实现自主探究;整合各种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评价上,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杜甫诗歌课程的各要素,全面兼顾评价内容,并且要实现多元评价。

宋筱晓[4](2020)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的选编与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倡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杜甫诗歌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必选的经典篇目,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诗词教学关注的重点内容,对于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尽管古诗词教学的优化重构一直是语文教育界密切关注和深化研究的焦点,但以杜甫为代表的古诗词教学诗人专题研究却缺乏研究热度,加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选择大同小异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造成古诗词教学日益趋同化、单一化的教学倾向,杜甫诗歌教学的独特性难以显现。基于此,论文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为研究对象,以杜甫诗歌的教学实施为研究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证: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梳理杜甫诗歌在唐代以后的传播概况、整合自语文设科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的选编数据,在纵向层面把握杜甫诗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特点,主要包括:选篇数量较多;选篇学段覆盖较广;选篇内涵意旨多样;选篇诗体众长兼备;选篇语言精准凝练;选篇风格不拘一格。其次,选择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以《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为例)进行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对比反思,横向归纳杜甫诗歌教学的关注重点,包括创设情境,理清基调;名句赏析,解读情感;诗歌朗读,贯穿始终等等。最后,整合上述内容,结合教学观察与实践,对杜甫诗歌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多篇选编与单篇教学的矛盾、多元解读与单一接受的矛盾、多种方法与单向引导的矛盾提出专题教学、咬文嚼字、知人论世、诵读吟唱等教学策略,并从教材、教学和教师维度对杜甫诗歌教学提出优化建议,期以重构杜甫诗歌的教学内容,完善杜甫诗歌的教学策略,完成杜甫诗歌教学的系统化建构,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专项研究开辟新思路。

管莉莉[5](2020)在《杜甫诗歌动物意象研究 ——以“马”“龙”“凤”为中心》文中提出杜甫诗歌千汇万状,目光所至皆能入诗。杜甫诗歌中,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山川河海无一不沾染着诗人自身的体会和情感。杜甫笔下的动物意象研究是杜诗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学术界对杜诗动物意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个单个意象的研究上,或者是与其他诗人动物意象的横向对比上,缺少系统研究。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选取了马、龙、凤三个始终贯穿杜甫诗歌创作的代表性意象,通过纵向、横向的研究对比,以小见大地探讨杜甫心境转变、诗歌变化、艺术风格以及后世传承等。文章首先探讨了不同时期马意象的变化、杜诗马意象的特点。从骏马、瘦马、到凡马,不同阶段的意象变化,以及诗体的变化中看出杜甫人生经历和心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从杜诗马意象中反映出的“瘦劲”之审美意味,以及杜甫在诗歌中常用的鹰马连用、龙马修饰等手法。其次讨论了杜诗龙意象主要情感意蕴。笔者认为龙意象在杜诗中主要代表皇室及高门君子,也讨论了历来学者穿凿附会以至过度解读龙意象的现象,认为杜诗有些诗歌中龙意象并无明确象征比喻意。在龙意象使用上,杜诗多以乐景衬哀情,龙与蛇、凤等意象连用等手法,体现其“雄壮”的审美倾向。文章还讨论了凤凰意象在杜诗中的流变及情感意蕴。凤凰意象代表了杜甫超乎儒家精神之上的更加广博的大爱精神,以及更多的是杜甫自我形象与人格精神的体现。文章最后就杜诗中这些现实意象与非现实意象就其异同、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杜诗动物意象的文化价值进行探讨,纵向梳理了从唐宋到元明清诗人对于杜甫动物意象手法的继承和创新,认为其有传承意义也有创新意义。

安建军,杨倩倩[6](2019)在《仁者的情怀 诗圣的造诣——以杜甫草堂生涯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中心解读》文中研究表明公元759年立秋后,杜甫辞官西行,途径秦州、成都、夔州等地,度过了一段长达九年之久而又布衣飘零的"草堂"生涯,留下了近千首诗作。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间疾苦,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其中,流寓成都时创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历来公认的杜诗名篇,亦堪称表现杜甫仁者情怀的千古绝唱和典范之作。该诗既表现了杜甫崇高而博大的仁者情怀,即秉持仁者情怀、永葆济世之心,由自己的不幸遭遇推想天下人的不幸遭遇,将一己之悲升华为天下人之悲,将自己的人格境界推向了儒家所崇尚的"圣域";亦体现了诗人天才的艺术缔造力,即无论是核心意象的遴选与寄寓、诗眼匠心独运的设置,还是"安得"句的惨淡经营与登峰造极,均使杜甫无愧于千古"诗圣"这一美誉。

杨胜宽[7](2019)在《杜甫仁爱情怀的世界性意义及其当代价值》文中提出杜甫一生在穷愁潦倒中备尝生活艰辛、深知民间疾苦,其被历来尊为"诗史"的伟大作品,最显着的特征及最为一般诗人所不能企及之处,乃在于其中根于至性、无所不在的深厚博大的仁爱情怀。他以此跻身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是当之无愧的,因为这种情怀不仅是人类普遍认同的文明本质内涵之一,也是当今构建人类文明与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原动力。

钟夏欣[8](2019)在《杜甫诗歌教学与中学生的人格教育 ——以福州市A高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课程的学习并不只是单纯地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建构学生健全人格,使其生命逐渐完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浸润的过程。在语文教学内容中,诗歌是熏陶人格的重要部分,它用高度凝练、大幅跳跃且富有暗示性的语言,形象地去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人们可以通过诗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洞察社会与自然,以及通过它与友人进行情感交流、表达对不满之事的愤懑。在唐朝,诗歌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而唐代诗人中,只有杜甫被称为诗圣,他有着集大成和堪称为百世之师的诗艺,又有着臻于圣境的儒家理想人格。所以,学习杜甫诗歌是熏陶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但面对杜诗这样有着深厚情感和深刻内涵的作品,当今中学生,甚至一些一线教师都未必理解得很好。因此,能够真正通过课堂,做到理解杜诗的含义、感受到其人格魅力是一项较大的挑战。为此,我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以福州市A高中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在通过文献研究、教师访谈、教案分析的方法,去了解目前福州市A高中在杜诗教学课堂上存在的较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指导中学生学习杜甫诗歌提出一些可行建议,以求中学生在杜甫诗歌人格魅力的熏陶下,发展健全的人格,达到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目的。

高亚博[9](2019)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见证杜甫仁心的一篇佳作,后世对其解读颇多,因时因人而异。宋代文人高度评价“言似司马迁,心似孟子”;明代文人褒贬不一,解读多样,或对其言辞新奇大加赞赏,或批评其思想不切实际;清代文人对文章结构布局、脉络层次更为关注;民国时期,语言与题材是学者关注焦点;文体特色与思想意义是当代学者关注重心;浅近流利的语言特色以及所蕴含的道德价值使其多次被选入教材,编者与教师亦注重前人解读经验。反观当今课堂教学与古人智慧解读脱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更重其思想内容解读,倾向于文本的思想教育价值,而轻视诗人情感变化以及文体体式对诗人表情达意的作用。本文以“通过品味词句感知诗人情感变化”为教学重点,在梳理脉络层次过程中综合运用诵读法、换词法进行语言品析,品味诗人情感细微之处;其后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白居易《新制布裘》进行对比分析,适时穿插前人解读成果,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宋天歌[10](2019)在《儒家精神生态视域下的杜甫诗歌“山意象”》文中指出杜甫是唐朝诗歌作家的杰出代表,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诗史”。“山意象”是杜甫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按照杜甫不同时期的人生历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这很值得用精神生态批评的方法来发现。诗圣杜甫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思想中带有鲜明的儒家色彩。本文就从杜甫思想里的儒家本色出发,按照杜甫人生经历的不同阶段,根据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杜甫精神状态的特殊性,结合儒家精神内涵,总结出杜甫青年时期思想中“仁”的积淀,壮年时期头脑中“忧”的心境,中年时期秉持“义”的理念,晚年时期达到“和”的境界,四种在杜甫不同人生阶段占主导地位的儒家理论范畴。由于不同时期杜甫精神生态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思想,会直接影响到杜甫的诗文创作,所以杜甫诗歌创作中“山意象”的整体写作风格也会根据精神状态的变化而产生差异,本文总结杜甫四个不同时期“山意象”的写作风格分别为“苍翠巍峨”、“苍郁雄厚”、“苍劲深远”、“苍凉萧瑟”。文章从儒家精神生态的角度,探讨诗文创作中“山意象”的存在意义,并探寻杜甫诗歌中的“山意象”对儒家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将杜甫精神生态的发展具体到“山意象”描写的风格转变上,不仅有利于对杜甫精神生态转变的全面把握,进而对整体儒家精神生态做到深刻理解,还能够扩大生态批评的批评空间、研究视域,给生态批评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二、试论杜诗的“仁爱”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杜诗的“仁爱”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实施杜甫专题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实施杜甫专题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
        3.实施杜甫专题教学有利于教师拓展诗歌教学的视野
    (三)研究综述
        1.国外专题教学研究现状
        2.国内专题教学研究现状
        (1)关于语文专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2)关于杜甫作品教学的研究现状
        (3)关于杜甫的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3.经验总结法
一、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概述
    (一)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概念界定
    (二)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理论指导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视域融合理论
    (三)高中语文杜甫作品教学现状
        1.已取得的成果
        2.仍存在的问题
二、开展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依据
    (一)提高语言能力
        1.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
        2.丰富学生语言文化积累
        3.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二)增强人文素养
        1.坚定不屈信念
        2.树立伟大理想
        3.学习仁爱精神
三、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实施路径
    (一)确立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建构教学组织形式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2.明确小组学习任务
        3.开展小组汇报活动
    (三)搭建教学平台
        1.拓展专题教学资源,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共享合作学习成果,加强师生交流沟通
    (四)选择教学方法
    (五)选编教学内容
        1.杜甫选文的篇目
        2.杜甫多媒体资源
四、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设计
    (一)知人论世,走近诗圣
    (二)品读精作,对比阅读
        第一部分:不一样的杜甫
        第二部分:登高
        第三部分:吏与别
    (三)精撰论文,汇总成果
        1.学习目标
        2.教学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以孟解诗与以杜比孟 ——黄彻借孟尊杜的诗学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溪诗话》的成书、版本及流传
    第二节 《?溪诗话》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溪诗话》的研究现状
        二、本文的研究目标
第一章 《?溪诗话》的成书背景与价值取向
    第一节 “窦桂传芳”的家世与忠孝观
    第二节 直己行道的身世与直谏观
    第三节 理学心性论与内圣观
第二章 黄彻以孟解诗与宋代孟子升格运动
    第一节 从一桩公案看“孟子升格运动”
    第二节 “孟学家诗话”
        一、孟子人格论与黄彻“老杜似孟子”之比
        二、孟子民贼说与黄彻诗评的反战思想
        三、孟子民本论与黄彻诗评的仁政思想
        四、孟子“以意逆志”说与黄彻“原其心”的解诗方法
    第三节 “心迹论”——江西诗学与理学心性论的融合
第三章 杜甫形象的庄与狂——黄彻的“诗圣”观
    第一节 “诗圣”的经学人格
        一、忠君仁民——深于经术的人格特征
        二、“自比稷契,岂为过哉”
    第二节 戏谑之崇高:黄彻杜甫观的新见
        一、宋初的贬杜言论
        二、黄彻对狂与俗的回护
        三、戏谑的崇高
第四章 宋代春秋学与黄彻的“诗史”观
    第一节 黄彻的经史观与“诗史”
    第二节 杜诗的春秋笔法
        一、“字字皆经,语语皆史”
        二、《春秋》笔法对杜诗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3)高中杜甫诗歌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1.3.2 杜甫诗歌教学研究现状
    1.4 概念界定
        1.4.1 语文课程资源
        1.4.2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1.4.3 杜甫诗歌课程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行动研究法
        1.5.3 经验总结法
第2章 杜甫诗歌课程开发的意义与可行性
    2.1 杜甫诗歌课程开发的意义
        2.1.1 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2.1.2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2.1.3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2.2 杜甫诗歌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2.2.1 政策方面
        2.2.2 资源方面
第3章 杜甫诗歌课程内容选择
    3.1 内容选择的维度之一:思想情感
        3.1.1 心怀天下的理想信念
        3.1.2 爱人利物的民本精神
    3.2 内容选择的维度之二:艺术特色
        3.2.1 情景交融的意象
        3.2.2 奇崛错综的结构
        3.2.3 千锤百炼的语言
        3.2.4 精妙考究的声律
    3.3 内容选择的维度之三:课外文化资源
        3.3.1 研究成果文献
        3.3.2 地方文化资源
第4章 杜甫诗歌课程的实施
    4.1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4.2 诵读名篇,强化感知
    4.3 专题教学,自主探究
    4.4 资源整合,综合实践
    4.5 制定标准,多元评价
        4.5.1 制定评价标准
        4.5.2 确定评价内容
        4.5.3 实行多元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4)中学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的选编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价值与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杜甫诗歌的历代传播与中学语文教材选编情况分析
    第一节 杜甫诗歌的传播与中学语文教材选编情况
        一、唐代以后历代选本中杜甫诗歌的传播情况
        二、1949年以前中学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的选编情况
        三、1949年至今中学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的选编情况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的选编特点
        一、杜诗选篇的数量和学段特点
        二、杜诗选篇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三、杜诗选篇的语言和风格特点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选编依据探析
        一、经典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
        二、杜甫其人及其作品的重要地位
        三、审美与人格教育的目标导向
        四、语文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的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望岳》教学案例分析
        一、立足文本细读,深挖语言特色
        二、通过群文阅读,掌握杜诗情感
    第二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案例分析
        一、链接诗歌背景,完成整体感知
        二、关注独特体裁,开辟教学新径
        三、聚焦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怀
    第三节 《登高》教学案例分析
        一、导课创设情境,理清诗歌基调
        二、名句重点赏析,领会诗歌独特
        三、关注诗歌朗读,贯穿课程始终
第三章 杜甫诗歌的教学反思、教学策略及优化建议
    第一节 杜甫诗歌的教学反思
        一、杜甫诗歌教学的关注场域
        二、杜甫诗歌教学的现实困境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教学策略
        一、内外辐射,专题教学
        二、咬文嚼字,深刻解读
        三、知人论世,置身诗境
        四、诵读吟唱,品味诗韵
        五、诗书融合,诗画共鉴
        六、结合当下,创造改写
    第三节 杜甫诗歌教学的优化建议
        一、教材维度——整合助读系统
        二、教学维度——优化教学设计
        三、教师维度——改进教学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杜甫诗歌动物意象研究 ——以“马”“龙”“凤”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杜诗动物意象研究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动物意象探源
    第一节 动物意象在诗歌中的发展
        一、自然表达之比兴时期
        二、情感融入之审美时期
    第二节 杜甫诗歌中动物意象特征及分类
        一、青年之昂扬壮美
        二、中年之深刻平淡
        三、晚年之丰富繁多
        四、杜诗动物意象大体分类
第二章 杜诗中的“马”
    第一节 不同时期“马”意象变化
        一、清峻之马
        二、嶙峋瘦马
        三、万古之马
    第二节 杜诗“马”意象使用
        一、“咏马诗”诗体变化
        二、“瘦”马审美
        三、马、鹰对举与龙马修饰
第三章 杜诗中的“龙”
    第一节 杜诗“龙”意象主要情感意蕴
        一、皇帝及皇室
        二、喻高门及君子
    第二节 杜甫诗中“龙”意象特点
        一、以乐意衬哀景
        二、龙与蛇、凤的连用
        三、雄壮审美
第四章 杜诗中的“凤”
    第一节 凤凰意象在杜甫诗歌中的变化
        一、凤凰意象的文化意蕴
        二、杜甫诗中凤凰意象的常见寓意
        三、杜诗凤凰意象流变
    第二节 杜诗凤凰意象的情感意蕴
        一、大爱精神的体现
        二、自我形象与人格精神的体现
第五章 杜诗动物意象特点及影响
    第一节 现实意象与非现实意象的异同
        一、相同:“龙性”追求与“神骏”美学
        二、不同:复合使用与中心意象
    第二节 杜诗中动物意象的表现艺术
        一、表现手法
        二、艺术风格
    第三节 杜诗动物意象的文化价值
        一、杜诗动物意象的传承意义
        二、杜诗动物意象的文化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仁者的情怀 诗圣的造诣——以杜甫草堂生涯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中心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杜甫的草堂生涯及诗歌创作概况
二、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看杜甫的仁者情怀
三、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看杜甫天才的艺术缔造力
四、结语

(7)杜甫仁爱情怀的世界性意义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杜甫的仁爱情怀根于至性
二、杜甫仁爱情怀的世界性意义
三、仁爱情怀与当今人类文明和命运共同体构建

(8)杜甫诗歌教学与中学生的人格教育 ——以福州市A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人格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性的研究
        二、杜甫诗歌教学与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契合的研究
        三、关于杜甫诗歌教学现状与建议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格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第一节 人格与理想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二、理想人格概说
    第二节 人格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意义
        一、责任心的增强
        二、理想的追求
        三、感恩之心的培养
第二章 杜甫诗歌教学与塑造中学生理想人格的契合
    第一节 古典诗歌的教育作用
        一、古典诗歌的地位
        二、古典诗歌与博大精深的文化
    第二节 杜诗的独特内涵及对塑造中学生理想人格的意义
        一、忧国忧民与中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教育
        二、积极乐观与中学生的挫折意识教育
        三、亲友情深与中学生的情感意识教育
        四、“集大成”的诗艺与中学生的审美教育
第三章 杜甫诗歌的教学现状与建议
    第一节 杜甫诗歌在教材中的地位
        一、中学教材中的杜甫诗歌选篇
        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典诗歌教学的要求
    第二节 福州市A高中杜甫诗歌教学现状
        一、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二、教案内容分析
    第三节 对福州市A高中语文教师在杜诗教学中的建议
        一、重视诵读指导,体悟情感
        二、注重讲解技巧,感知诗歌内涵
        三、利用空闲时间,组织杜诗专题活动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代解读与选本分析
    第一节 唐宋解读与选本分析
    第二节 元明清解读与选本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民国解读与教材分析
    第一节 民国时期解读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材与选本收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代解读与教材编选分析
    第一节 当代解读
    第二节 当代教材选编情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探讨
    第一节 教学实例分析
    第二节 教学方案设计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儒家精神生态视域下的杜甫诗歌“山意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三、选题缘由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意义
        二、创新之处
        (一)选题角度新
        (二)理论方法新
第一章 杜甫的儒家精神生态与“山意象”描写
    第一节 “山”与“儒”
        一、儒家文化中的“山意象”
        二、“山意象”与儒家精神生态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山意象”与儒家精神生态
        一、杜甫的人格美
        二、“守正”:杜甫诗歌中的“山意象”与儒家思想坚守
        三、“出新”:杜甫诗歌中的“山意象”与儒家思想弘扬
    第三节 儒家精神对杜甫诗歌中“山意象”创作的影响
        一、杜甫的诗歌题材与“山意象”写作
        二、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与“山意象”写作
第二章 入京前的精神生态及“山意象”描绘
    第一节 入京前的多维生境及精神生态之“仁”
        一、入京前的多维生境
        二、思想中“仁”的积淀
    第二节 入京前“山意象”的描绘
        一、“苍翠巍峨”的“山意象”描写
        二、“苍翠巍峨”之下的心境特征
第三章 京华十年的精神生态及“山意象”描绘
    第一节 京华十年的多维生境及精神生态之“忧”
        一、京华十年的多维生境
        二、思想中“忧”的心境
    第二节 京华十年“山意象”的描绘
        一、“苍郁雄厚”的“山意象”描写
        二、“苍郁雄厚”之下的心境特征
第四章 安史之乱早期的精神生态及“山意象”描绘
    第一节 安史之乱早期的多维生境及精神生态之“义”
        一、安史之乱早期的多维生境
        二、思想中“义”的理念
    第二节 安史之乱早期“山意象”的描绘
        一、“苍凉萧瑟”的“山意象”描写
        二、“苍凉萧瑟”之下的心境特征
第五章 安史之乱晚期的精神生态及“山意象”描绘
    第一节 安史之乱晚期的多维生境及精神生态之“和”
        一、安史之乱晚期的多维生境
        二、思想中“和”的境界
    第二节 安史之乱晚期“山意象”的描绘
        一、“苍劲悠远”的“山意象”描写
        二、“苍劲深远”之下的心境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
    三、学位论文
    四、外文文献
后记

四、试论杜诗的“仁爱”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D]. 梁曦.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以孟解诗与以杜比孟 ——黄彻借孟尊杜的诗学观[D]. 杨晓红. 暨南大学, 2020(04)
  • [3]高中杜甫诗歌课程开发与实施[D]. 黄文婷.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4]中学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的选编与教学研究[D]. 宋筱晓. 河南大学, 2020(02)
  • [5]杜甫诗歌动物意象研究 ——以“马”“龙”“凤”为中心[D]. 管莉莉. 西藏民族大学, 2020(08)
  • [6]仁者的情怀 诗圣的造诣——以杜甫草堂生涯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中心解读[J]. 安建军,杨倩倩.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7]杜甫仁爱情怀的世界性意义及其当代价值[J]. 杨胜宽. 杜甫研究学刊, 2019(03)
  • [8]杜甫诗歌教学与中学生的人格教育 ——以福州市A高中为例[D]. 钟夏欣.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D]. 高亚博.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儒家精神生态视域下的杜甫诗歌“山意象”[D]. 宋天歌.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论杜氏的“仁”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