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机处理岩土数据

用微机处理岩土数据

一、用微型计算器处理土工数据(论文文献综述)

郭燕文[1](2013)在《碱渣和粉煤灰液相混合制取工程土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碱渣是氨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料。将碱渣与粉煤灰等其他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合而成的混合料,称为碱渣土。碱渣的大量堆积和污染严重地阻碍了纯碱生产企业的发展。因此,对碱渣的治理与利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通过室内试验与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利用吹填的方式,将碱渣与粉煤灰等混合制取工程土,用于工程填垫起到了大量利用碱渣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碱渣的研究现状、生成过程、微观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并分析了粉煤灰对碱渣土的强度提高机理。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碱渣和粉煤灰的最优配合比,主要做了最优配合比碱渣土的物理指标试验、击实试验、压缩试验、抗剪强度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渗透试验及室内模拟混合浆液沉淀均匀性试验,由此确定了碱渣土作为工程土的可能性,并得出了碱渣土作为回填土时的各种参数。室内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碱渣土可作为一般工程土使用。选取碱渣土的最优配合比进行野外吹填试验,并对吹填后经渗漏和晾晒的工程土进行密实度、承载力及均匀性检测,结果表明碱渣土能够满足一般工程的要求。本文对碱渣土野外吹填的工艺流程及后期的强度、密实度及均匀性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推荐了一种简便实用填筑方法,促进了碱渣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有益于当地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本试验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提出了吹填法解决碱渣问题的新工艺。(2)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碱渣土的最优配合比,即碱渣与粉煤灰的比例为7:3。(3)利用触探试验对野外吹填效果进行强度、密实度及均匀性检测,简便可行。

黄龙现(Hwang RyongHyon)[2](2012)在《节理岩体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巷道是井下生产的基本通道、巷道掘进和维护在采矿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对煤矿生产建设效益有重要影响。在采矿工程、地下隧道工程等岩石工程中,巷道掘进和维护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受采动、构造、布置、支护及煤柱留设等综合因素影响,巷道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变形和破坏较为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当矿井生产地质条件复杂、巷道布置不合理、或支护方式不当时,将造成巷道破坏率高,需要进行不断的维护或返修,不但巷道支护成本高,而且造成煤炭资源开采的极端困难,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加大,巷道的支护问题将日显突出,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矿井基本巷道支护破坏严重,陷入重复投资、多次复修的困境。构造应力场是影响对巷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深度增加,深部岩层压力迅速增长,构造应力增长更为显着,构造应力的方向性变的明显,并且两个水平构造应力的差值变化越来越大,导致应力场带有明显的方向性,产生不均衡的三维应力场,给深井建设和开采造成了严重困难,其中支架折损、支护破坏、巷道失稳就是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本文从复杂地质条件角度出发,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的侧压系数情况下,各向异性、裂缝对巷道应力位移和破坏的影响,并提出了巷道破坏规律。主要工作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广义平面应变模型的理论分析,研究在三维地应力作用下的巷道周边的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通过COMSOL3D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巷道轴向与最大主应力夹角对巷道的稳定性、破坏模式的影响而且确定了地应力场下合理的巷道布置。2.针对原应力场和巷道破坏模式之间的问题,在不同水平和垂直应力条件下,利用RFPA程序模拟无裂缝巷道的破坏过程,分析了均质度,压拉比,破坏准则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从而探究巷道围岩破坏模式与原应力场之间的关系。然而举个关于不同的侧压系数下巷道破坏模式的实验例子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3.针对裂缝岩体巷道稳定性问题,.基于Monte Carlo法的正态和指数分布密度函数,生成了二维情况下的结构面,采用RFPA2D数值软件,研究了岩体内部结构面对巷道道稳定的影响,深入探讨了不同裂隙分布方式,倾角和裂隙充填材料下的巷道围岩破坏模式。4.针对三维各向异性材料模型问题,利用COMSOL软件中的两个坐标系可以简单地考虑各向异性材料的方向。基于复合材料的应力变形关系和Hoffman强度准则,研究了二、三维各向异性岩体巷道。通过COMSOL3D软件分析了不同的侧压系数下,各向异性面的倾角、各向同性面与巷道轴夹角对巷道周围应力位移和塑性破坏区的影响。5.在工程应用方面,针对山东兖州东滩煤矿回采过程中出现的轨顺巷道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锚杆支护设计的方案,分析了工作面对巷道稳定性。

吕国仁[3](2008)在《旧路基拓宽改建沉降开裂机理及强夯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迅速增长,相当一部分建成使用的高速公路和等级路已不能适应交通量迅速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改建和扩建。对旧路拓宽进行升级改造,既节省费用,缩短工期,又可以少占用土地,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高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会遇到三个关键的问题:(1)新旧地基路基间的差异沉降及其引发的路面纵向开裂问题;(2)新旧路基压实度不均匀问题;(3)新旧路基结合的整体性和强度的一致性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旧路基的相互作用特性以及强夯技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在调研国内外大量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基础上,对路基拓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路基拓宽差异沉降和开裂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目前高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中采取的消除差异沉降的各种技术措施进行了评价。2)运用有限差分方法模拟高速公路改造中旧路基直接利用的施工过程,对路基不均匀沉降进行流固耦合分析,从而研究旧路基直接利用引起的地基和路基不均匀沉降规律。着重研究了加宽方式、新旧路基高度等多个因素对地基、路基及其差异沉降的影响规律。对地基初始固结进行了计算,并按施工进度进行了模拟;对不同新旧路堤条件下的路堤速度矢量和沉降盆进行了分析;对由于偏心度不同而导致的地基路基最大沉降点的位置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高速公路旧路基利用中,若不作处理,在新旧路基的拼接处产生的差异沉降最大。3)基于离心加载方法,利用材料破裂过程分析数值计算方法RFPA,模拟了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引起的路基路堤沉降、基层和面层纵向开裂过程,对单侧、双侧不同拓宽方式及不同填筑高度情况下,路基纵向开裂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路基纵向开裂易发生在新旧路基拼接处。新填筑路堤越高,其稳定性越差,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越严重,随着新路基沉降滑移的不断增加,路基路面产生的附加弯拉应力和附加剪切应力越大,附加应力过大的直接后果就会导致基层产生纵向开裂,基层的裂缝进而反射到沥青面层引起面层纵向开裂。4)对旧路利用中地基路基强夯工艺关键参数进行研究。通过现场动态水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动土压力试验与分析,对地基强夯最优夯击能,两遍夯实之间的时间间隔等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路堤强夯相对于一般地基强夯的不同之处。用动态有限差分法对夯锤与路堤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土体在夯锤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运用量纲分析和数值分析等方法,对路堤强夯最优单击夯击能、最优夯击次数、有效深度加固系数的确定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考虑地质条件和各种强夯参数的有效深度加固系数的计算公式。通过路面弯沉计算,论证了强夯在旧路利用中的有效性,以及80cm均匀路床区起到的支撑层和缓冲层的作用。5)对威乳高速公路路堤加宽试验段实施了两种方案的强夯试验:第一种为松铺填筑新路堤与旧路,齐平后一起强夯:第二种为分层碾压填筑新路堤,新旧路堤齐平后,对拼接处进行强夯。研究了旧路堤利用中的强夯工艺。提出了强夯质量采用压实度与贯入度控制和相应的检测方法,给出了与以往用固定的贯入度作为止夯标准不同的路堤止夯标准计算公式。夯后进行了压实度测试、回弹、弯沉试验及沉降观测,结果证明两种强夯方案都能满足道路设计要求,但从成本和工期这两个方面来看,方案一优于方案二。通过现场试验的经验和教训,给出了强夯施工工艺要点。6)针对强夯施工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引起纠纷和延误工期等问题,对强夯振动对建筑物的危害和对人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试验,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对振动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发现强夯振动主频,与大多数建筑物的主频非常接近,而且竖向振动主频也在人的敏感频率带内。参照国际通用振动界限,通过试验场地及振动测试,得出了建筑物的振动安全距离、人体舒适性降低极限距离、工效降低极限距离以及暴露极限距离。通过对强夯振动产生的应力波传播方式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路堤强夯振动的缩小效应现象。用工程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反映路堤高程的质点振速近似公式。

瞿良华[4](2001)在《用微型计算器处理土工数据》文中指出介绍了用 CASIO-fx42 0 0 P计算器编制小程序 ,用于液塑限联合测定、直剪试验结果的计算 ,以及编制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二、用微型计算器处理土工数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微型计算器处理土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1)碱渣和粉煤灰液相混合制取工程土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碱渣的形成
    1.2 碱渣堆积及危害
        1.2.1 碱渣堆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2 碱渣堆放对经济的影响
    1.3 碱渣治理及利用研究现状
        1.3.1 国外对碱渣治理利用研究现状
        1.3.2 我国对碱渣治理利用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碱渣的微观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
    2.1 碱渣的微观结构
    2.2 碱渣的颗粒分析试验
    2.3 碱渣的物理化学性质
        2.3.1 碱渣的化学组成
        2.3.2 碱渣的物理化学性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碱渣土的强度形成机理研究
    3.1 碱渣土的形成
        3.1.1 碱渣的强度机理
        3.1.2 碱渣土的组成
    3.2 粉煤灰的强度形成机理
        3.2.1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3.2.2 粉煤灰的颗粒分析试验
        3.2.3 粉煤灰的工程特性
    3.3 粉煤灰掺入碱渣后的强度提高机理
        3.3.1 粉煤灰的水化作用
        3.3.2 重结晶在提高碱渣强度中的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碱渣土室内试验研究
    4.1 现场取样及试样制备
        4.1.1 取样
        4.1.2 室内试样制备
    4.2 室内击实试验及最佳配比
        4.2.1 试验目的及原理
        4.2.2 原材料、配合比及试样制备
        4.2.3 试验过程
        4.2.4 试验结果及最优配比
    4.3 最优配合比的物理力学指标试验
        4.3.1 液塑限试验
        4.3.2 压缩试验
        4.3.3 抗剪强度试验
        4.3.4 无侧限抗压试验
        4.3.5 渗透试验
    4.4 混合浆液沉淀均匀性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碱渣土的野外试验
    5.1 试验方案
    5.2 仪器设备设施
    5.3 主要工艺
    5.4 现场施做
        5.4.1 1#沉淀池混合
        5.4.2 2#沉淀池混合
        5.4.3 3#沉淀池混合
    5.5 碱渣土的填筑效果检验及检测试验
        5.5.1 动力触探试验
        5.5.2 密度和含水量试验
        5.5.3 填筑均匀程度的剖面观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添加石灰后液相混合制高质量碱渣土的尝试
    6.1 碱渣中加入一定量石灰后的抗压强度
    6.2 碱渣混合液加入石灰后的性能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碱渣土的工程应用研究结论
    7.2 碱渣土的应用建议
    7.3 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2)节理岩体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古典地压理论
        1.2.2 定性分类法
        1.2.3 物理试验法
        1.2.4 数值模拟法
        1.2.5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地应力场及节理的分布特征
    2.1 地应力场的一般概念
    2.2 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
        2.2.1 地应力场的特征
        2.2.2 全球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点
        2.2.3 国内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点
    2.3 岩体中的节理分布特征
        2.3.1 岩体节理分布特征
        2.3.2 节理裂隙岩体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应力场的方向对于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3.1 弹性力学空间上的基本理论
        3.1.1 空间问题的基本方程
        3.1.2 广义平面问题
    3.2 空间中的弹性模型理论分析
        3.2.1 模型建立及公式推导
        3.2.2 分析结果
    3.3 地应力场方向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3.3.1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3.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巷道围岩破坏模式与地岩应力场的关系研究
    4.1 RFPA岩石统计损伤理论分析
        4.1.1 RFPA系统设计思想
        4.1.2 岩体本构关系的细观统计损伤模型
        4.1.3 网格划分
        4.1.4 RFPA中的有限元计算
        4.1.5 单元参数赋值
        4.1.6 RFPA分析流程图
        4.1.7 RFPA系统的特点
    4.2 平面问题地应力场大小对巷道围岩破坏模式的影响
        4.2.1 建立数值模型
        4.2.2 结果分析
    4.3 三维条件下地应力场大小与巷道破坏模式的关系
        4.3.1 数值模型
        4.3.2 结果分析
    4.4 实验结果分析
        4.4.1 巷道的破坏特征试验1
        4.4.2 试验2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裂隙分布对巷道破坏模式的影响
    5.1 蒙特卡洛方法的描述
        5.1.1 概述
        5.1.2 几种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5.1.3 蒙特卡洛方法的于岩体结构面的应用
    5.2 裂隙分布对巷道破坏形式的影响数值模拟
        5.2.1 岩体结构面的生成
        5.2.2 建立数值模型
        5.2.3 结果分析
        5.2.4 裂隙充填材料的影响
    5.3 交叉节理分布对巷道破坏模式的影响
        5.3.1 岩体结构面的生成
        5.3.2 数值模型的建立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各向异性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6.1 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6.1.1 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6.1.2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6.1.3 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6.1.4 各向异性材料弹性常数的物理意义
    6.2 平面问题各向异性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6.2.1 坐标变换与应力应变关系
        6.2.2 数值模型与计算方案
        6.2.3 结果分析
    6.3 三维空间中横观各向同性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6.3.1 偏轴坐标系中横观各向同性地基模型的本构方程
        6.3.2 数值模型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程实践分析
    7.1 东滩煤矿地质概况
        7.1.1 地质构造
        7.1.2 主采煤层的顶底板条件
        7.1.3 水文地质
        7.1.4 地应力分布
    7.2 巷道位置与岩性
        7.2.1 巷道位置
        7.2.2 巷道断面
        7.2.3 煤岩力学特性
    7.3 数值模型和结果
        7.3.1 锚杆支护前1306巷道稳定性计算
        7.3.2 巷道保护设计
        7.3.3 锚杆支护后巷道稳定性计算结果
        7.3.4 工作面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发表论文情况

(3)旧路基拓宽改建沉降开裂机理及强夯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2.1 道路改建、扩建技术
        1.2.2 道路改扩建工程中不均匀沉降的计算、分析及现场观测
        1.2.3 路基与路面结构层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1.2.4 强夯在地基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旧路堤直接拓宽引起的路基差异沉降规律研究
    2.1 差异沉降计算的技术路线
    2.2 计算模型
        2.2.1 几何模型
        2.2.2 计算原理及模型参数的确定
    2.3 地基初始固结计算
    2.4 地基沉降计算过程
    2.5 沉降计算结果
    2.6 地基沉降与差异沉降分析
        2.6.1 地基沉降分析
        2.6.2 地基不均匀沉降分析
    2.7 路基沉降与不均匀沉降分析
        2.7.1 路基沉降分析
        2.7.2 路基不均匀沉降分析
    2.8 小结
第三章 路基开裂机理研究
    3.1 路基开裂过程数值分析的原理与实施
        3.1.1 基本原理
        3.1.2 网格剖分
        3.1.3 基元赋值
        3.1.4 应力分析方法
        3.1.5 相变分析
        3.1.6 RFPA离心机法原理
        3.1.7 RFPA分析过程流程图
    3.2 计算模型
        3.2.1 我国高速公路的典型拓宽方式
        3.2.2 模型简化与假设
        3.2.3 模型计算参数
    3.3 模型破坏过程模拟及分析
        3.3.1 模型1的破坏过程及分析
        3.3.2 模型2的破坏过程及分析
        3.3.3 模型3的破坏过程及分析
        3.3.4 模型4的破坏过程及分析
    3.4 工程实际
    3.5 小结
第四章 利用旧路堤建设高速公路强夯方法关键参数研究
    4.1 强夯法简介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1.1 强夯处理方法的机理
        4.1.2 强夯处理方法的影响因素
        4.1.3 强夯处理有效深度的计算方法
        4.1.4 强夯振动的影响范围及安全距离
    4.2 试验段介绍及强夯处理方案确定
        4.2.1 试验段介绍
        4.2.2 方案确定
    4.3 新地基强夯处理关键参数研究
        4.3.1 夯击间隔时间的研究
        4.3.2 夯击次数的研究
    4.4 路堤强夯处理关键参数研究
        4.4.1 路堤强夯特点
        4.4.2 单击夯击能与 Menard公式系数α
        4.4.3 强夯加固深度系数的确定
        4.4.4 止夯夯击次数
    4.5 强夯引起的路堤不均匀性对路面弯沉的影响
        4.5.1 论证思路
        4.5.2 数值计算步骤
        4.5.3 几何模型与车载模型
        4.5.4 路基材料的本构关系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4.5.5 计算结果与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地基与路堤强夯现场试验研究
    5.1 强夯试验方案与实施
        5.1.1 地基强夯试验
        5.1.2 路堤强夯试验
    5.2 控制指标与检测方法
        5.2.1 控制指标
        5.2.2 检测方法
    5.3 试夯结果
        5.3.1 地基的试夯结果
        5.3.2 路堤的试夯结果
    5.4 路堤强夯的止夯标准
    5.5 路堤的弯沉与回弹试验结果与分析
    5.6 路堤的沉降观测
        5.6.1 沉降观测设备及其埋设
        5.6.2 沉降结果及其分析
    5.7 道路强夯施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5.8 威乳路各施工方案经济与工期简要比较
    5.9 小结
第六章 道路强夯施工危害的控制的研究
    6.1 强夯振动危害及评价指标简述
        6.1.1 强夯振动对建筑物的危害
        6.1.2 强夯振动对人员的影响
    6.2 试验场地及振动测试
    6.3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6.4 路堤强夯中地面振动的缩小效应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用微型计算器处理土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1 液、塑限的计算
2 抗剪强度指标的计算
3 土工总表的编制
    3.1 原理
    3.2 计算器设置
        3.2.1 初始化有两步:
        3.2.2 公式的输入存储:
        3.2.3 公式的调出:
        3.2.4 公式的执行及结果的输出:
    3.3 举例3

四、用微型计算器处理土工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 [1]碱渣和粉煤灰液相混合制取工程土的试验研究[D]. 郭燕文. 青岛理工大学, 2013(07)
  • [2]节理岩体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 黄龙现(Hwang RyongHyon). 东北大学, 2012(07)
  • [3]旧路基拓宽改建沉降开裂机理及强夯工艺研究[D]. 吕国仁. 山东大学, 2008(05)
  • [4]用微型计算器处理土工数据[J]. 瞿良华. 西部探矿工程, 2001(S1)

标签:;  ;  ;  ;  ;  

用微机处理岩土数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