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内容增量教育法”应用探讨

“优势内容增量教育法”应用探讨

一、“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的运用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邱玉芸,刘宝,戴明[1](2021)在《基于微信平台的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在脆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在脆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50例脆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50例脆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健康教育优良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可有效改善脆性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徐添桧[2](2020)在《公立中小学管办评分离的障碍研究》文中提出教育现代化要求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管办评分离则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路径。虽然我国对公立中小学管办评分离已做出较多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管办评分离仍有浮于表面、敷衍应付之现象。而且,有关研究成果也未能触及管办评难以分离的深层次原因。其实,以制度分析为工具看,公立中小学管办评难以分离的深层机理主要还在于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问题。首先,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过于强势、学校不够独立、教育评价方非常迷茫的非均衡权责利博弈关系保留下来,形成路径依赖,并对管办评三方关系的演化产生了十分深刻的长远影响。其次,面对管办评分离改革实践,重重困难使各主体得不偿失,因此各主体缺乏参与变革与创新的动力;面对管办评未能分离的现实情形,既有制度使各主体有利可图,因此各主体选择保留并维持现状。在这两种成本-收益比较中,交易费用的存在是关键要素。最后,管办评各主体在多重委托-代理过程中既面临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也面临各种困境。这使得在管办评三方的权责利博弈关系中,政府过于强势又稳定性丧失,学校不够独立又自主性萎缩,教育评价方非常迷茫又独立性缺乏。因此,公立中小学管办评三方之间教育权责利关系的失衡与模糊,即政府过于强势、学校不够独立、教育评价方非常迷茫的教育产权障碍,以及三者之间的教育产权非均衡博弈,是公立中小学校管办评分离的根本障碍。这种障碍经历了源起、固化以及延续等三个主要阶段。进一步规制政府权力、厘清学校与教育评价方的自主权并培育其自主性,进一步完善、深化管办评三方之间沟通协商、互动合作的整体性制度与机制,必将有利于克服和消除管办评三方之间的教育产权障碍,进而促进管办评三方有序相对分离并有效互动协调。

徐苏兰[3](2020)在《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逻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职称晋升作为学术职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学术分层的重要形成机制,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已逾百年之久,分析其发展历程,探究其制度变迁逻辑并提出制度优化的路径,有助于为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为此,研究遵从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理论建构、历史回顾、实践审视、路径优化的逻辑脉络,探究三个子命题: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如何变迁(包括:制度变迁的模式、路径依赖现象及其生发机制、动力机制)、如何优化。主要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并借鉴其他制度流派关于制度变迁的部分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回应以上命题。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的理论建构。立足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基础上,借鉴和吸收社会学制度主义及其他制度流派的变迁理论,建构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逻辑研究的分析框架。打破“现状梳理—问题总结—提出对策建议”的横向经验研究或调查研究以及“历程回顾—历史变迁—结构变迁—启示/对策”的纵向研究惯性,确立“历程回顾—变迁模式—路径依赖的现象及成因——动力来源的分析——制度优化的对策建议”的逻辑研究线路,并选取“制度环境”、“利益冲突”、“权力博弈”、“认知观念”四个要素,构建了综合外生力量与内生力量的多元动力机制。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的历程回顾。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关键节点理论,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梳理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的百余年历史。研究发现,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经历了学官制—资格审查聘任制—行政认可、任命终身—职务聘任制、职务任命制并行阶段——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变迁历程。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的实践审视。运用文本分析、历史研究和逻辑思辨方法,分析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的主要模式、路径依赖和动力来源。研究发现:(1)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模式上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以人为设计为主,自发演进为辅;二是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三是在制度历程中断裂式制度变迁与渐进式制度变迁交替。(2)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具有显着的路径依赖束缚:对别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移植、政府对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强控制力、高校内部普通教师群体影响弱。(3)制度环境的变化、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行动团体的权力博弈、行动主体的认知观念变化构成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的多元动力机制。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优化路径探索。针对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中制度模式选择的局限、路径依赖,结合制度变迁的多元动力机制,探求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优化路径及其方略。优化制度变迁模式选择:进一步优化人为设计模式、适时转换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继续推进渐进式制度变迁而非断裂式制度变迁;化解制度变迁阻力:强化职称晋升制度改革的自主创新意识、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强化职称晋升制度决策中的高校教师参与;强化制度变迁的动力:培育有利于职称晋升制度创新的制度环境、统筹和增强职称晋升制度改革合力、促进职称晋升制度主体多元共治权力结构的生成、强化职称晋升评价中“学术本位”共识。该论文有图1幅,表16个,参考文献306篇。

张裴[4](202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演变研究》文中指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党对教育事业领导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党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制定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推动我国由教育大国逐渐走向教育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重要的“源与流”。“源”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思想和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理论基础,为其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前驱先路、创臻辟莽的作用;“流”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中的教育实际紧密相结合,在各革命根据地范围和全国范围内,初步开展了内容丰富、富于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办学实践及社会主义性质的办学实践,这些初步的、具有实践特色的探索,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形成的重要实践根基。在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40余年的发展历程可知。实质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构建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的提出而开始的,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这一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由邓小平开其端,经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继续发展并基本成熟。包括邓小平时期的初步形成(1978—1992年)、江泽民时期的基本形成(1993—2001年)、胡锦涛时期的趋向成熟(2002—2011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演进的此三个阶段中,各个时期领导人的教育思想、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形成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其中在各个时期列举的微观层面的重大教育政策、教育文件、教育法律法规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发展演进的实践依据,同时,根据每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了其演进特点、成效。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发展,增添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集中代表的新内容,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领导和推动下,中国教育事业和各项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继续推进,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形成与实践时期,此一阶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大论述、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形成的社会背景,以“教育扶贫”、“新高考”政策、“双一流”学科建设、不断加大教育领域对外开放、中小学德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并根据此一时期教育政策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其演变的特点。实践永远不会停止脚步,时代仍在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虽已届“不惑”,今后仍需跟上时代的潮流,从理论与实践等发面继续完善补充。如增强教育自信,从传统文化教育中汲取制定教育政策的营养,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哲学话语体系、从国情出发不断完善教育政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等。

罗选才,戢爽,田佳[5](2019)在《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认知和依从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对脑卒中患者使用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其依从性与危险因素认知的影响。方法共选择120例观察对象,全部是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且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抽签结果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n=60,常规健康教育)与实验组(n=60,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与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依从率更高;和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危险因素认知评分更高,且实验组要高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具有积极影响,可使其治疗依从性提高,并提高其认知危险因素的程度,使其更加重视并配合治疗,应在临床积极推广。

熊凤娟,谢辉,冯慈芳,朱云[6](2018)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基于个案分析的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于该科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 实验组接受基于个案分析的优势内容递增法健康教育。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和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施以基于个案分析的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健康教育, 能够显着提高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及健康教育满意度。

林岚,林立文,刘真秀,王艳春[7](2017)在《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认知和依从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12月人院的3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比较两组患者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肢体康复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情况为(8.95±0.30)分,高于对照组的(5.05±0.40)分;服药依从性为(9.35±0.35)分,高于对照组的(6.45±0.40)分;肢体康复依从性为(9.05±0.30)分,高于对照组的(5.70±0.45)分;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20、58.89、68.03;P<0.01)。结论优势内容递增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张娜,赵和平,郝志芬,李红赟[8](2016)在《不同健康教育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由不明原因的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机体复杂性失调,以缓解与恶化交替发作的消化道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属于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从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看,本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尤以亚非国家为着。目前

蒙婷婷,李亚玲,姚仁芬,陈婧,金慧珠,朱小莉[9](2016)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早产儿家长培训中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对早产儿家长的培训效果,为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55名早产儿家长进行培训内容需求调查,从其最希望获取的优势内容开始进行培训,收集培训前后家长的知识得分及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结果早产儿家长知识得分从培训前的(11.44±4.15)分提高到培训后的(19.25±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项课程内容认可度达到58.18%及以上;96.36%的家长对此次培训总体满意。结论应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对早产儿家长进行培训成效明显,可提高家长的早产儿护理能力。

杨春红,许金花[10](2015)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得分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应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减轻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二、“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的运用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的运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微信平台的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在脆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2 两组出院6个月FRAX评分比较
    2.3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5 两组健康教育优良率比较
    2.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2)公立中小学管办评分离的障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价值
一、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
二、管办评分离障碍的形成
    (一)制度变迁与交易费用分析
    (二)制度变迁过程导致交易费用“递增”
    (三)制度变迁过程导致交易费用“递减”
    (四)教育市场的混淆导致交易费用“递减”
    (五)教育产权障碍的形成
三、管办评分离障碍的延续
    (一)委托-代理分析
    (二)稳定性丧失:委托-代理中的政府
    (三)自主性萎缩:委托-代理中的学校
    (四)独立性缺乏:委托-代理中的教育评价方
    (五)教育产权障碍的延续
四、基于产权障碍消解的管办评分离对策
    (一)管办评分离的教育产权障碍
    (二)推进管办评有序相对分离
    (三)促进管办评有效互动协调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过程回顾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不足之处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二)外文类
附录
致谢

(3)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概念厘定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5 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逻辑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制度变迁研究的制度主义分析传统
    2.2 新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理论进展
    2.3 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逻辑的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历程
    3.1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起点
    3.2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民国建构
    3.3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现代变迁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模式及评价
    4.1 人为设计为主,自发演进为辅
    4.2 政府主导的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
    4.3 断裂式变迁与渐进式变迁交替
    4.4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模式的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5.1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束缚
    5.2 中国高校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主体性致因
    5.3 中国高校师职称晋升制度路径依赖的生发机制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的动力
    6.1 制度环境变化
    6.2 行动主体间的利益冲突
    6.3 行动团体的权力博弈
    6.4 行动主体的认知观念变化
    6.5 本章小结
7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优化路径
    7.1 优化制度变迁模式,提升制度变迁效益
    7.2 减少制度创新阻力,突破路径依赖
    7.3 强化制度变迁动力,积极促进制度创新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以时间为线索,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
        (二)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为视角,研究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
        (三)从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等具体角度,研究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政策
        (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视角进行研究
    三、本研究若干概念辨析
        (一)政策及其相关概念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方针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及难点
        (一)基本思路
        (二)基本框架
        (三)主要方法
        (四)研究的难点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理论渊源与实践根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实践的影响
    第二节 早期共产党人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一、陈独秀与李大钊的教育思想
        二、恽代英与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教育思想
        四、革命时期中共教育政策在根据地的实践
    第三节 新中国前30年中共教育政策的初步探索及其实践
        一、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酝酿
        二、1957-1965年间社会主义教育政策初步探索
        三、“文革”期间社会主义教育政策日益“左”倾化
        四、1977-1978年间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局部恢复与调整
        五、此期党的教育政策实践的“得与失”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初步形成
        一、邓小平教育思想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
        二、指导教育体制改革的各种政策
        三、“八九风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基本形成
        一、江泽民教育思想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二、世纪之交的重要教育行动计划与法规
        三、高校大规模扩招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四、基本形成时期教育政策演变的几个特点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趋向成熟
        一、胡锦涛的教育思想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二、素质教育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与发展
        三、“两基攻坚”教育政策的实施
        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颁布
        五、趋于成熟时期教育政策的成效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形成与实践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提出背景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大论述
        二、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内容与实践
        一、“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
        二、“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及“双一流”学科建设
        三、不断加大教育领域对外开放
        四、中小学德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五、从严治教与师德师风建设
        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演变的特点
        一、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施策”
        二、由“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
        三、由“拿来主义”到“本土化建设”
        四、由“投入不足”到“教育经费达到或超过4%”
第四章 今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若干建议
    第一节 进一步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
        一、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二、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
        三、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哲学话语体系
    第二节 从国情出发不断完善教育政策
        一、认清当前的教育国情及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
        二、推动教育政策决策主体的多元化与程序的科学化
        三、落实教育政策督导机制常态化
    第三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二、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
        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1978-2011年各级各类教育政策简表
附录Ⅱ 十八大以来各级各类具体教育政策的演变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认知和依从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早产儿家长培训中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 培训方法
        1.2.1培训师资
        1.2.2课程内容
        1.2.3培训组织
        1.2.4课程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家长早产儿照护知识得分比较
    2.2 家长对培训内容的认可度
    2.3家长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
    2.4早产儿家长对培训的满意度
3 讨论
    3.1对家长进行早产儿照护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3.2规范培训,提升培训质量
    3.3按需设置,优化培训内容
    3.4培训方式多样化,提高培训效果

(10)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见表1)
3讨论

四、“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的运用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信平台的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在脆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邱玉芸,刘宝,戴明. 齐鲁护理杂志, 2021(06)
  • [2]公立中小学管办评分离的障碍研究[D]. 徐添桧. 西南大学, 2020(02)
  • [3]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逻辑研究[D]. 徐苏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演变研究[D]. 张裴.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认知和依从性的影响[J]. 罗选才,戢爽,田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0)
  • [6]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熊凤娟,谢辉,冯慈芳,朱云.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08)
  • [7]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认知和依从性的影响[J]. 林岚,林立文,刘真秀,王艳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11)
  • [8]不同健康教育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张娜,赵和平,郝志芬,李红赟.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05)
  • [9]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早产儿家长培训中的效果评价[J]. 蒙婷婷,李亚玲,姚仁芬,陈婧,金慧珠,朱小莉. 护理学杂志, 2016(05)
  • [10]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杨春红,许金花. 护理研究, 2015(24)

标签:;  ;  ;  

“优势内容增量教育法”应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