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在线气体成分色谱分析仪的应用与改进

1688在线气体成分色谱分析仪的应用与改进

一、1688型在线气体成分色谱分析仪应用及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解宵[1](2021)在《面向电力变压器油色谱数据特征参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变压器(PowerTransformer)是供电系统的枢纽,对其进行及时检测和准确诊断不仅为电力变压器正常运行和实施状态检修提供了基础,而且对于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稳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变压器在线故障诊断常用的方法是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issolved Gas Analysis,DGA),但是传统的DGA比值方法存在着所建立的编码组合表并不能覆盖所有的故障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编码组合在编码表里找不到对应类型以及不同文献中对于诊断模型的训练所选用的输入特征有差异。对于以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从输入特征着手研究,将优选的特征组合与支持向量机多分类模型结合,选择最优的特征组合来训练变压器故障模型,进一步提高变压器的准确诊断。本文将进行以下几个内容研究:针对于不同文献所采用的特征组合各不相同,忽略了所选用的特征组合是否能有效反映故障类型这一问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且结合《大型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及案例》,建立了一个基于DGA的故障特征集,为后续方法提供一个特征寻优的空间。其次,结合了信息增益和F-Score两种评价函数来对故障特征进行定量计算,通过计算后的数值对故障特征进行排序,引入了支持向量机多分类模型来对排序后的特征进行验证。实验分别从不同的特征集及常用的分类器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实验结果发现了优选后的特征组合相较于传统的特征参量训练得到的模型性能更优,提高了故障诊断模型的识别率。最后,考虑到Filter模型仅仅是通过对特征进行定量计算从而来筛选特征,忽视了不同特征间的组合关系以及与训练模型的紧密结合。故引入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设计了一个 PSO 与SVM结合的特征优选的变压器故障诊断算法。利用离散粒子群算法对特征进行寻优的同时用标准粒子群算法进行支持向量机参数的优化,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结果来对所选的特征组合进行评估。实验从气体组合、气体比值组合、故障实例及文献[16]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特征选择后的子集故障诊断率较气体含量、IEC比值提高了 11%到23%左右,相较于常用的几种故障特征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较文献[16]故障诊断率提升了 8%。考虑到在实际现场应用中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会影响变压器故障诊断的结果,分析几种常用的插补方法后,引入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来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缺失数据存在的情况下有较好的表现能力,能在缺失数据存在的情况下对变压器故障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王海同[2](2021)在《基于声速核查方法的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天然气产量和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及全球一体化速度的加快,现行的天然气体积计量方式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天然气能量计量的推行刻不容缓。目前,不同天然气站场采用的计量设备不同且对天然气能量计量的评价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建立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装置并对能量计量体系开展系统的不确定度评估,对推动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关键是发热量、压缩因子等热物性参数的准确测量,目前普遍通过测量气体组分计算得到发热量及压缩因子。受限于天然气组分的测量方式及测量周期,天然气能量的测量频率一般以分钟、小时为单位,测量准确度有待提高。为提高天然气能量计量测量准确度,解决组分数据测量频率低带来的测量周期内能量变化无法核查的问题,本文建立一套基于声速核查方法的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装置,并对其不确定度开展了系统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声速核查天然气能量方法研究。基于声速和气体摩尔质量间的热力学关系,建立声速变化量与摩尔质量变化量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建立摩尔质量变化量与发热量、压缩因子变化量间的关系;依据天然气能量计算公式,得到声速核查天然气能量的数学模型。(2)验证超声流量计声速测量的准确度。设计搭建实验装置,利用八声道超声流量计依次测量氮气、甲烷及两种不同组分天然气的声速,通过比较理论声速与测得声速间的偏差,表征超声流量计各声道声速及平均声速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Pa压力范围内,超声流量计各声道间声速测量偏差优于0.035%,超声流量计声速测量的不确定度为0.18%(k=2)。(3)建立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装置。基于声速核查天然气能量的数学模型及数据采集控制系统,以超声流量计为主体建立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装置,实现该装置在压力10MPa、流量2000m3/h范围内的对天然气能量的测量。利用超声流量计测量得到的声速信息可实时、准确地核查天然气能量,能量测量的频率由原来的分钟级提高到秒级。(4)评定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通过国内三套不同压力范围的高压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对超声流量计的流量测量准确度进行验证。根据能量计量标准装置对计量站天然能量的测量结果,评定天然气能量各分量的不确定度。最终得到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33%(k=2)。

胡本源[3](2021)在《乙烯过程在线监测与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文中认为乙烯作为石化产业的基础原料,其生产能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当前,除了原料受限以外,生产管控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了国内乙烯生产能耗偏高。因此开发面向国内乙烯过程的能效监测与优化控制技术有利于提高国内炼化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品竞争力,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政策,体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面向石化企业工业能效监测评估及优化控制技术与系统”863项目提出面向设备级、过程级、系统级的能效评估标准和在线评估指标体系,引入了价值优化的因素,并进行了相关灵敏度的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可以对乙烯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能效监测和诊断,完成乙烯系统的价值优化并可寻找系统能效最优的工况点。依托“高可靠工业在线色谱仪的工程化及其示范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利用在线色谱仪对裂解过程关键的裂解气组分分布进行实时监测,并以关键组分信息计算乙烯流程的实时能效监测线;另外一方面,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得到乙烯过程的实时能效上限和下限基准线。通过实时能效监测线和能效基准线的对比,当实时监测的能效值偏离以当前工况计算得到的应有能效值时,可以启动乙烯系统能效的优化控制。本文以乙烯过程的关键部分乙烯裂解炉作为实际验证和应用案例。为有效地对系统能效进行优化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干扰Hammerstein模型的优化控制算法。该算法的策略分为两步,第一步考虑系统状态不可测的情况,对无约束受干扰的线性模型采用鲁棒输出反馈预测控制方法计算中间变量,其中为了处理干扰,采用二次有界技术设计出能够在线更新的估计误差集合的方法使得系统有界收敛。第二步通过中间变量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和采用解饱和的方法得到满足约束的实际控制输入并以乙烯流程中的聚丙烯合成牌号切换过程作为示范和验证。以东北某年产80万吨乙烯装置为背景,综合考虑背景企业的乙烯生产工艺和实际位置情况等,对在线色谱系统的预处理系统、色谱小屋等进行优化和设计,完成了基于系统能效的乙烯过程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搭建和上线运行。开发了集能效标准、能源实时监测、能耗分析、能效指标、能效统计、能效分析、能源优化、数据管理、能源计划、系统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能效监测评估与优化平台。该系统采用客户端、应用服务和数据库三层架构方式进行开发,遵循对象抽象、接口定义和接口实现服务三个步骤,实现了统一的远程服务访问。系统投用后,年能耗降幅为7.26%,折算后乙烯装置综合能效提升2.28%,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尚珣[4](2021)在《模块化气化炉在线分析仪的设汁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气化炉作为煤气化的核心装置,由于气化炉内高温(高达1000℃以上)、高压(3至7MPa),高含水量、高含尘量、生成产物化学组分复杂等原因,对在线分析系统的预处理系统要求极高。不同类型的气化炉内反应情况也差别很大,目前气化炉装置在线分析系统没有统一的分析方式,并且由于投用故障率高、可维护性差,应用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造升级。由于在线分析系统的灵活性和专业性,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不同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取样探头故障、预处理系统故障、分析仪表故障、设备维护量大、仪表选型不当等。基于目前气化炉在线分析系统的重要作用,总结现有应用问题,本文在于研究开发一种煤气化工艺的具有通用性和标准化的模块化在线分析系统,目的在于解决煤气化工艺在线分析系统遇到的问题,同时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维护。开发一种煤气化工艺的具有通用性和标准化的模块化在线分析系统,采样探头和预处理的设计方案适合气化炉气体组分的特点,分析仪的原理适合煤气化炉的气体分析要求。统一了水煤浆和粉煤气化炉的在线分析系统,并建立标准化在线分析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总结归纳现有气化炉的工作特点,分析目前气化炉在线分析仪的问题,针对气化炉高温、高压、高水含量和多尘等的特点,针对现有分析仪故障率高、维护量大的问题,确定了模块化分析仪的设计参数。通过实现这些设计参数的要求,能够使气化炉在线分析仪达到仪表的智能化、模块化、小型化。(2)优化设计了在线分析仪的预处理系统部分,提出了在气化炉取样点处安装温控旋风制冷取样模块和冗余式初级预处理模块,使气化炉样品气变为低温、低压、低水和低尘状态,结构可靠且为自动化运行,有效减少了后续预处理系统的处理负荷。同时通过后续预处理装置的处理,大大降低了分析仪的故障率,减少了人员的维护工作。(3)采用红外分析模块、热导分析模块组合分析,通过控制器和软件对各模块数据综合处理,实现了模块间分析数据的相互补偿,有效的避免了单模块组分易受干扰的问题,实现了对气化炉内气体成分高效快速准确的分析。同时采用防爆化设计的结构,可实现工业化工现场安全稳定的运行。(4)对设计开发的分析仪从结构和功能等多方面进行了测试验证,分析仪的性能能够满足气化炉分析需求。

王绥军[5](2020)在《基于负极界面副反应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失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围绕电动汽车和电力储能等领域对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需求,针对目前锂离子电池寿命和安全的失效问题,开展了钛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失效机制研究,并探索了电池性能提升方法,为锂离子电池安全使用和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通过自制原位测量装置,在线研究了钛酸锂电池55℃循环和搁置过程产气的体积、压力和组分含量变化,并推导了可能的产气反应。研究发现,钛酸锂电池产气控速步骤由H2生成反应,向CO2生成反应转化,因此,提出了产气初期以H2O分解为主,后期以电解液溶剂分解为主的混合型产气机理。产气过程负极界面逐渐生成10-25 nm的SEI膜,抑制了产气的持续发生。以近10年日历寿命的软包磷酸铁锂电池为样品,研究了温度和电流密度对负极析锂的影响,以及析锂引发的电池电化学性能和热安全性能失效机制。研究表明,负极锂枝晶的生长以及“死锂”的生成是电池低温循环电化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锂枝晶的生长降低了负极SEI膜的热稳定性,并使电池自产热温度Tonset从80℃降低到50℃,热失控温度TTR从170℃降低到100℃。负极析锂通过产气和产热两种形式降低电池安全性能。开展了三元电池在高温、低温、电流过载和微过充四种典型工况下全寿命周期内失效研究,提出了正极过渡金属离子溶解并在负极沉积,催化电解液溶剂分解产气的三元电池性能“跳水”衰退机制。电池产气、内阻增大和温度升高三者对电池性能劣化耦合加强。此外,三元电池在低温、电流过载和微过充三种工况下循环时,负极会发生析锂现象,析锂不仅会造成电池容量降低,还会参与电池产气反应。对比了钛酸锂电池和石墨基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制,并对电池性能提升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含0.5%LiBOB的PC基电解液能够有效抑制钛酸锂电池高温产气行为。石墨基锂离子电池负极表面涂覆SiO2,既可抑制电池析锂,又可提升电池的热安全性能。

蒋飘逸[6](2020)在《对二甲苯分离装置的在线拉曼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对二甲苯(PX)是重要的芳烃类化工产品,通过对其生产过程关键组分的实时在线检测,可以指导现场操作,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并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作为一种分子光谱检测技术,拉曼光谱技术特别适合对同分异构体进行辨别与定量分析。因此,本文研究了 PX装置吸附分离系统中的在线拉曼分析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拉曼光谱分解的PX进料液成分分析算法。PX装置吸附塔进料液由PX、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与非芳烃(NA)组成,其中NA占3~10%,然而NA的具体构成未知,是进料液在线分析中的难点。首先,对650-900 cm-1段光谱进行分解,得到了四种主要芳烃组分的峰面积;再对1350~1550 cm-1段光谱分解,并引入结合洛伦兹函数的未知物质光谱拟合算法,从而得到NA组分的峰面积。最后,建立了各组分峰面积和浓度之间的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混合液中的NA含量,标准预测误差为0.243%,复相关系数达到0.993。(2)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分解的PX成品液中杂质含量的分析算法。PX装置成品液中的杂质包括甲苯(TOL)、乙苯(EB)、间二甲苯(MX)、邻二甲苯(OX),杂质总含量小于0.5%,所以很难对每种杂质进行定量分析。为此,首先调整积分时间以放大杂质特征峰。其次,在扣除PX光谱的基础上,分解得到用洛伦兹谱峰拟合的杂质特征峰。最后,基于四个杂质特征峰和对应杂质浓度,建立了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杂质TOL、EB、MX、OX,标准预测误差分别为0.013%、0.016%、0.011%、0.014%,对应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 0.983、0.976、0.984、0.988。(3)针对某大型炼化企业PX装置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室已研制的在线拉曼检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专门用于实时监测PX装置的进料液组分含量与成品液PX纯度的在线拉曼分析系统,并已投入现场运行。针对PX进料液分析系统的重复性小于±0.02%,预测均方误差小于0.20%,针对PX成品液分析系统的重复性小于±0.01%,预测均方误差小于0.05%。现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本文所开发的在线拉曼分析系统的长期性能良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黄增柯[7](2019)在《110kV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与研究》文中指出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变换电能的任务,变压器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随着运行电压的不断提高,电力的需求逐渐增加,油色谱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目前通过提取变压器油中溶解的气体,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是分析确定变压器内部故障类型的重要手段。在智能化电网的背景下,开始逐步推广在线监测油色谱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远程传输处理器的引入,在线监测装置正不断更新换代,大部分变电站已经实现了安装试运行,是智能化电网的初步展示。本文主要研究油色谱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与技术,根据变压器溶解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乙烷、乙烯、乙炔)的故障诊断方法,对南宁网区110KV长堽变电站进行在线监测,并对比离线数据,运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测量各组份气体的含量,由此分析变压器运行中潜在或存在的故障。结果表明准确,能够正确反映变压器的故障。本文结合南宁网区电网的运行方式特点,关注目前已经投入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试运行使用的110kV长堽变电站,根据其应用和实施情况,主要介绍思源光电有限公司开发的TROM-600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特点和技术功能,总结分析油色谱在线监测数据与故障诊断变压器运行状态的数据,试验结果证明,TROM-600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视系统采用了完全脱气方式实现了在线油色谱分析数据的准确性,能够将监测周期从以前的一周缩短至2小时,对于特殊的监测对象尤其是带有潜在故障的运行的变压器,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并捕捉其运行中的潜伏性故障,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实现了在线变压器油色谱数据录入及检验报告、综合分析,并建立数据库平台。基本实现了实时监测变压器故障和运行状态,得到了印证。

蒋贤[8](2019)在《A气田天然气特殊组分物性测试与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A气田天然气中除了含有甲烷、乙烷、丙烷等常规组分外还含有苯、甲苯等芳香烃组分,这些特殊组分在低温环境下容易析出并凝结成固相,堵塞处理装置、阀门和运输管道,影响天然气开发与处理效率。本文旨在研究A气田天然气中这些特殊组分的性质,包括天然气特殊组分成分、含量、易析出物初始析出温度、易析出物析出量等,为A气田天然气处理工艺提供技术支撑。经过相关测试方法的建立以及实验测试研究,取得了的成果与认识如下:(1)基于现有保压取样法设计了适用于A气田天然气的保压取样工艺:在取样过程中取样容器压力与输气管线压力始终保持一致。实验证明此工艺能有效避免气样中C5、C6等组分损失,提高样品的代表性。(2)建立了 A气田天然气特殊组分分析方法:“气样升温+改进色谱分析法”。先将气样升温,然后用可以分析出苯等芳烃组分的改进色谱仪进行分析。采用该方法对A-1生产分离器出口气、A-1低温分离器出口气、A-2生产分离器出口气进行了有效测定,发现这些天然气中C6之后易析出组分主要是苯与甲苯,其中苯的含量最高,浓度达到了 0.2mol%以上。(3)建立了测量A气田天然气易析出物初始析出温度的方法:“气样降温+改进色谱分析法”。将气样以一定温差逐级降低,测量每一级温度下的天然气组分,易析出组分含量明显降低的温度即为初始析出温度。实验结果表明:A-1生产分离器出口气、A-1低温分离器出口气、A-2生产分离器出口气的易析出物初始析出温度范围分别为10~50℃、-5~-10℃、20~15℃。(4)建立了测量A气田天然气中低温条件下易析出物析出量的方法:“深冷分离+称重法”。将气样通入冷凝装置中,易析出物在装置中析出冷凝,通气前后装置质量差即为易析出物析出质量,对比冷凝前后天然气组分确定易析出物组成。实验结果表明:A-1生产分离器出口气中易析出物含量为2.4103g/m3,析出物中90%以上为苯;A-1低温分离器出口气易析出物含量为0.3933g/m3;A-2生产分离器出口气易析出物含量为3.3886g/m3。

李久青[9](2019)在《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的设计》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电网发展已经逐步迈进智能化的新时代,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及时发现变压器的潜在故障并迅速排查,在安全性及经济性方面均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变压器在线故障检测及识别,应实时对变压器运行数据采集、预处理,通过分析对变压器使用寿命以及其存在的故障情况等进行判断,以实现故障分类,对严重故障及时切除。基于变压器油中气体的在线检测因不受外界电场和磁场的影响,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本文系统性的阐述了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的相关理论,对气体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油气分离、气体检测和气体数据处理的相关理论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套以STM32F405RGT6为控制核心的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对该装置的总体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各硬件单元的功能并绘制出电路原理图。扩展了各功能模块,以实现对油中各特征气体的采集、处理与储存,控制系统各功能模块彼此的数据传送以及与上位机的通讯。采用氧化锆检测器和CO2检测器对变压器油中气体进行在线检测,以完成对油中混合气体组分含量的采集。编写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软件程序,并设计上位机软件,实现了数据分析以及故障类型判断。最后进行在线检测实验,运用三比值法与大卫三角形法对在线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离线检测结果分析一致。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的有效性。

刘姝廷[10](2018)在《丙烯氧化过程参数辨识与软测量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丙烯氧化过程是丙烯酸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全球大部分的丙烯酸厂均采用丙烯氧化工艺。丙烯氧化过程能够高效地将丙烯氧化为丙烯酸,提高丙烯酸的产量。然而,催化剂的保护、反应过程中的防爆和产物的转化率直接影响着催化剂和各种反应器的寿命以及丙烯酸的产量。因此,研究如何保证丙烯氧化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丙烯酸厂的丙烯氧化过程为研究背景,针对丙烯氧化过程中催化剂保护区域存在未知参数,丙烯爆炸区域涉及的多模型和多未知参数,丙烯和丙烯醛转化率难以实时检测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参数辨识和软测量研究。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针对丙烯氧化过程中催化剂保护区域的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Adaptive Simulated Anneal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SAPSO)的参数辨识方法。通过线性递减权重和同步变化学习因子,提高了算法对于催化剂保护区域参数的搜索能力和信息交互能力。该算法具有准确度高、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和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特点。最后,进行了相应的仿真验证。(2)针对丙烯氧化过程丙烯爆炸区域多模型、多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混沌局部搜索粒子群算法(Self-Adaptive Chaotic Local Searc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ACLSPSO)的参数辨识方法。通过混沌局部搜索算法、非线性动态权重系数和异步变化学习因子改进粒子群算法。最后,将改进的自适应混沌局部搜索粒子群算法用于丙烯爆炸区域的参数辨识。为了验证辨识参数的可靠性,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得到了反应器丙烯爆炸区域和混合器丙烯爆炸区域。(3)考虑到丙烯爆炸经验模型中的爆炸极限呈现分段线性的特性,与实际的丙烯爆炸极限存在一定的误差。针对丙烯氧化过程中进料混合器入口气体各成分体积浓度与丙烯爆炸极限存在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核偏最小二乘算法(Kernal Particle Least Squares,KPLS)的丙烯爆炸极限软测量模型,给出了丙烯爆炸区域。(4)针对丙烯醛转化率难以实时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烟花算法(Fireworks Algorithm,FWA)的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方法,对丙烯醛的转化率进行软测量建模。通过PCA算法和FWA算法改进HMM模型。通过Baum-Welch算法和Viterbi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和预测。将该方法应用于丙烯醛转化率的软测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软测量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丙烯醛转化率。(5)针对丙烯转化率不能在线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和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的 T-S模糊神经网络(Takagi-Sugeno Fuzzy Neural Network,T-S FNN)方法,对丙烯转化率进行软测量建模。该方法可以实现去噪、关键变量选择,减少弱相关的影响,从而更好地预测丙烯氧化过程中的丙烯转化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软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误差较小。

二、1688型在线气体成分色谱分析仪应用及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88型在线气体成分色谱分析仪应用及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电力变压器油色谱数据特征参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变压器特征参量研究现状
        1.2.2 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变压器油中气体产生机理及故障类型
    2.1 变压器油中气体的产生
        2.1.1 绝缘油的分解
        2.1.2 固体绝缘材料的分解
        2.1.3 气体的其他来源
    2.2 正常状态下油中气体的含量
    2.3 变压器故障类型与油中气体的关系
    2.4 基于DGA技术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
        2.4.1 特征气体法
        2.4.2 三比值法
        2.4.3 大卫三角形法
    2.5 小结
3 粒子群算法与支持向量机理论
    3.1 粒子群算法的理论
        3.1.1 基本粒子群算法
        3.1.2 标准粒子群算法
        3.1.3 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
        3.1.4 算法流程
    3.2 支持向量机基本原理
        3.2.1 线性可分情形
        3.2.2 近似线性可分情形
        3.2.3 非线性可分情形
        3.2.4 核函数的选取
        3.2.5 支持向量机参数的选取
    3.3 支持向量机多分类方法介绍
        3.3.1 一对一方法
        3.3.2 一对多方法
    3.4 小结
4 基于Filter和 SVM的故障特征优选
    4.1 故障特征选择方法
        4.1.1 信息增益
        4.1.2 F-Score
    4.2 基于特征选择和SVM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
        4.2.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4.2.2 特征筛选
        4.2.3 不同评价函数对应的特征组合
    4.3 实验验证
        4.3.1 不同的特征子集
        4.3.2 与BPNN对比实验
    4.4 小结
5 基于PSO-SVM的故障特征优选
    5.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特征量
    5.2 基于PSO-SVM特征参量优选实现过程
        5.2.1 粒子群结构
        5.2.2 编码方式
        5.2.3 个体适应度评估
        5.2.4 算法实现流程
    5.3 实验环境
    5.4 比值组合优选结果分析
    5.5 不同的特征子集对比实验
        5.5.1 气体含量作为故障特征实验
        5.5.2 气体比值作为故障特征实验
        5.5.3 与文献[16]实验的对比分析
        5.5.4 实际故障实例实验
    5.6 数据缺失情况下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5.6.1 均值插补
        5.6.2 回归插补
        5.6.3 KNN插补
        5.6.4 实验分析
    5.7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油中溶解气体数据(μL/L)

(2)基于声速核查方法的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天然气能量的测定
        1.2.1 天然气体积流量的测定
        1.2.2 天然气发热量的测定
    1.3 天然气能量计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天然气能量计量国外发展现状
        1.3.2 天然气能量计量国内发展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声速核查能量模型研究
    2.1 基于声速核查的能量模型
        2.1.1 摩尔质量核查
        2.1.2 理想体积发热量核查
        2.1.3 压缩因子核查
        2.1.4 天然气能量的计算
    2.2 声速测量准确度验证
        2.2.1 超声流量计工作原理
        2.2.2 声速准确度验证实验
        2.2.3 实验结果
        2.2.4 声速测量不确定度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的建立及流量测量准确度验证
    3.1 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的建立
        3.1.1 标准装置技术指标
        3.1.2 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结构设计
        3.1.3 系统软件设计
    3.2 标准装置流量测量准确度验证
        3.2.1 标准装置流量测量量值溯源
        3.2.2 超声流量计测试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现场测试及不确定度评定
    4.1 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现场测试
        4.1.1 现场测试条件
        4.1.2 测试结果
    4.2 标准装置不确定度评定
        4.2.1 不确定度分析
        4.2.2 基本参数的不确定度
        4.2.3 理想体积发热量的不确定度
        4.2.4 发热量变化量的不确定度
        4.2.5 压缩因子变化量的不确定度
        4.2.6 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
    4.3 声速核查能量模型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标准天然气证书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乙烯过程在线监测与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与综述
    1.1 论文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石化工业能效评价研究
        1.2.1 乙烯能效评估方法
        1.2.2 乙烯裂解炉模拟
    1.3 石化行业优化控制研究
    1.4 石化行业能效在线监测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论文组织结构
2 乙烯装置系统能效模型
    2.1 能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2.1.1 乙烯行业能效指标体系概述
        2.1.2 乙烯过程指标体系详述
    2.2 乙烯系统级模型的灵敏度分析与模型验证
        2.2.1 裂解深度对产品分布的影响
        2.2.2 裂解深度对能源物料消耗的影响
        2.2.3 裂解深度对能效的影响
        2.2.4 不同原料对能效的影响
        2.2.5 物料价格对能效的影响
        2.2.6 能效与收率最大化的对比
        2.2.7 能效优化影响因素的分析
    2.3 小结
3 基于系统能效模型的乙烯裂解过程实时监测
    3.1 能效评估基线计算方法
        3.1.1 裂解炉模拟
        3.1.2 动态能效基线计算
    3.2 基于在线色谱分析仪计算实时系统能效线
        3.2.1 基于在线色谱分析的能效监测系统搭建
        3.2.2 基于在线色谱分析的实时能效线的计算
    3.3 乙烯过程系统能效的监测与评估
    3.4 小结
4 基于系统能效模型的优化控制
    4.1 基于干扰Hammerstein模型的化工过程预测控制
    4.2 鲁棒MPC策略
        4.2.1 离线估计器设计
        4.2.2 二次有界性条件
        4.2.3 实际控制输入
        4.2.4 乙烯过程中聚丙烯的控制优化
    4.3 小结
5 乙烯过程系统能效实时监测平台系统开发与应用
    5.1 乙烯过程系统能效实时监测平台系统总体架构
        5.1.1 能效监测模块
        5.1.2 能效评估模块
        5.1.3 能效优化模块
    5.2 系统编写过程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5.2.1 OPC数据接口技术
        5.2.2 无线通信技术
        5.2.3 在线色谱分析仪应用调校
    5.3 系统软硬件配置及效益分析
        5.3.1 实际应用的软硬件配置
        5.3.2 效益分析
结论
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模块化气化炉在线分析仪的设汁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重点研究工作
第二章 气化炉在线分析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2.1 气化炉反应原理
    2.2 粗合成气在线分析特点
    2.3 在线分析相关技术
    2.4 在线分析仪需求分析和设计参数
    2.5 在线分析仪总体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取样模块和预处理模块的设计
    3.1 取样模块的设计
        3.1.1 样品温度调节单元
        3.1.2 初级处理单元
        3.1.3 取样模块控制系统
    3.2 预处理模块的设计
    3.3 取样模块和预处理模块整体功能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在线分析模块和控制系统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4.1 红外分析模块设计与实现
        4.1.1 红外分析模块原理
    4.2 红外分析模块设计与实现
        4.2.1 红外光源和气室设计与实现
        4.2.2 红外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
        4.2.3 检测器信号处理设计与实现
    4.3 热导分析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热导分析模块原理
        4.3.2 热导分析模块设计与实现
        4.3.3 热导分析模块气体组分干扰补偿
    4.4 控制系统模块设计和实现
        4.4.1 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4.4.2 控制器的选型
        4.4.3 控制器单元软件设计
        4.4.4 模块化通讯设计
    4.5 人机界面的设计
    4.6 仪表外壳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试及测试
    5.1 取样和预处理模块的测试
        5.1.1 测试目的
        5.1.2 测试环境和条件
        5.1.3 模块调试
        5.1.4 测试结果
    5.2 气体在线分析模块的测试
        5.2.1 测试目的
        5.2.2 防爆结构外壳静压测试
        5.2.3 气路密封完整性测试
        5.2.4 热导分析模块温度曲线测试
    5.3 系统测试验证
        5.3.1 测试目的
        5.3.2 测试方法
        5.3.3 预热时间测试
        5.3.4 分析仪重复性测试
        5.3.5 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负极界面副反应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失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锂离子电池简介
        1.1.1 锂离子电池发展
        1.1.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和关键材料
        1.1.3 动力及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1.2 锂离子电池失效研究进展
        1.2.1 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
        1.2.2 钛酸锂电池产气研究现状
        1.2.3 石墨负极简介及失效分析
        1.2.4 锂离子电池析锂研究
        1.2.5 过渡金属溶解与负极界面失效研究
    1.3 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研究现状
        1.3.1 抑制钛酸锂电池胀气研究
        1.3.2 抑制负极金属离子沉积研究
    1.4 选题依据与章节安排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目标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
    2.1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测试
        2.1.1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测试仪
        2.1.2 电化学工作站
    2.2 锂离子电池拆解及关键材料理化分析
        2.2.1 惰性气氛手套箱
        2.2.2 结构和形貌分析
        2.2.3 成分和元素分析
    2.3 电极界面研究
        2.3.1 透射电镜(TEM)
        2.3.2 X射线光电子吸收能谱仪(XPS)
        2.3.3 傅立叶全反射红外光谱仪(IR)
    2.4 锂离子电池热学性能测试
        2.4.1 电池单体热失控测试(ARC)
        2.4.2 电池组件热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负极界面产气引发钛酸锂电池失效研究
    3.1 引言
    3.2 样品及实验
        3.2.1 电池样品
        3.2.2 气体原位测量装置
        3.2.3 实验研究
    3.3 钛酸锂电池高温循环产气机理研究
        3.3.1 高温循环产气行为原位研究
        3.3.2 钛酸锂电池产气机理
    3.4 高温搁置过程钛酸锂电池产气原位研究
        3.4.1 高温搁置过程钛酸锂电池产气行为
        3.4.2 高温搁置和循环过程钛酸锂电池产气对比
    3.5 钛酸锂电池产气前后关键材料表征及负极界面研究
        3.5.1 钛酸锂电池产气前后关键材料结构和形貌变化
        3.5.2 钛酸锂电池产气前后负极界面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负极锂枝晶生长引发磷酸铁锂电池失效研究
    4.1 引言
    4.2 样品及实验
        4.2.1 电池样品
        4.2.2 实验研究
    4.3 锂枝晶生长与电化学性能失效分析
        4.3.1 样品电化学性能与一致性
        4.3.2 低温循环电化学性能失效分析
        4.3.3 负极界面析锂行为研究
    4.4 锂枝晶对电池热安全性能失效影响
        4.4.1 锂枝晶生长对长日历寿命电池热失控影响
        4.4.2 负极析锂对新电池热失控影响
        4.4.3 锂枝晶生长对电池组件热学性能影响
    4.5 锂枝晶对电池产气影响研究
        4.5.1 析锂后电池高温搁置研究
        4.5.2 电池产气分析
    4.6 负极析锂对电池失效影响机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负极的不同温度循环三元电池失效研究
    5.1 引言
    5.2 电池样品与实验
        5.2.1 电池样品
        5.2.2 实验研究
    5.3 三元电池常温与高温循环失效分析
        5.3.1 常温与高温电化学性能失效研究
        5.3.2 常温与高温循环电池组件失效分析
        5.3.3 常温与高温循环电池负极界面分析
        5.3.4 高温循环三元电池失效机制
    5.4 三元锂离子电池低温循环失效分析
        5.4.1 低温循环电化学性能失效研究
        5.4.2 低温循环电池组件失效分析
        5.4.3 基于负极析锂和产气的电池低温循环失效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负极的电流过载与微过充循环三元电池失效研究
    6.1 引言
    6.2 电池样品与实验
        6.2.1 电池样品
        6.2.2 实验研究
    6.3 电流过载三元电池失效分析
        6.3.1 电流过载三元电池电化学性能失效
        6.3.2 电流过载电池组件失效分析
        6.3.3 电流过载电池负极界面研究
        6.3.4 电流过载三元电池失效机制研究
    6.4 微过充循环三元电池失效分析
        6.4.1 微过充循环电化学性能失效
        6.4.2 微过充循环电池组件失效分析
        6.4.3 过渡金属离子沉积及产气研究
        6.4.4 微过充循环电池失效机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负极改性的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探索
    7.1 引言
    7.2 不同负极的电池失效机理对比与性能提升方法
        7.2.1 不同负极的电池产气机理对比与抑制产气方法
        7.2.2 石墨基锂离子电池析锂与热安全性能提升方法
    7.3 钛酸锂电池抑制胀气探索研究
        7.3.1 电解液溶剂组分优化
        7.3.2 电解液添加剂选择
        7.3.3 负极界面分析
    7.4 石墨基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提升探索研究
        7.4.1 石墨负极涂覆SiO_2及扣式电池组装
        7.4.2 SiO_2涂覆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7.4.3 SiO_2涂覆石墨电极抑制锂枝晶生长
        7.4.4 SiO_2涂覆石墨电极提高电极热稳定性能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文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对二甲苯分离装置的在线拉曼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过程分析技术的背景与意义
    1.2 对二甲苯生产背景
        1.2.1 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流程
        1.2.2 对二甲苯吸附分离装置
    1.3 对二甲苯装置的检测技术
        1.3.1 气相色谱技术
        1.3.2 近红外光谱技术
        1.3.3 拉曼光谱技术
    1.4 拉曼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4.1 基于统计回归的定量分析方法
        1.4.2 基于谱峰分解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PX装置吸附塔进料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拉曼光谱数据收集
        2.2.2 光谱基线校正
        2.2.3 未知非芳杂质的光谱分解
        2.2.4 PX进料定量分析模型建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分段光谱分解算法预测结果
        2.3.2 算法比较
    2.4 小结
第三章 PX装置成品定董分析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拉曼光谱数据收集
        3.2.2 光谱预处理
        3.2.3 基于洛伦兹函数的杂质光谱分解
        3.2.4 PX成品液定量分析模型建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基于杂质光谱分解的定量分析模型预测结果
        3.3.2 算法比较
    3.4 小结
第四章 在线拉曼分析系统在PX分离装置中的应用
    4.1 系统硬件结构介绍
    4.2 系统软件结构
        4.2.1 系统目标及功能设计
        4.2.2 软件框架
    4.3 在线拉曼分析系统在PX装置进料上的应用
        4.3.1 进料软件中的模型计算流程
        4.3.2 进料分析系统的长期性能
    4.4 在线拉曼分析系统在PX装置成品上的应用
        4.4.1 成品软件中的模型计算流程
        4.4.2 成品分析系统的长期性能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7)110kV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油色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变压器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2.1. 变压器故障原因
        2.1.1. 油质引发的故障
        2.1.2. 铁芯故障
        2.1.3. 放电故障
        2.1.4. 分接开关故障
        2.1.5. 引出线故障
    2.2. 故障类型分析
        2.2.1. 变压器油中气体特征
        2.2.2. 绝缘油中气体的其他来源分析
    2.3. 变压器气体对应故障的关系
        2.3.1. 变压器过热时产生的气体类型
        2.3.2. 受潮条件下产生的组分
    2.4. 基于油中溶解气体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法
        2.4.1. 产气率判别故障
        2.4.2. 气体的产气率判断故障
        2.4.3. 三比值法(IEC)
    2.5. 应用Duval三角法判断
        2.5.1. Duval三角法的概念
        2.5.2. 区域的划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西南宁市 110k V长堽变电站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原理和构造
    3.1. 油色谱检测的工作原理
        3.1.1. 气相色谱技术
        3.1.2. 分离方式
        3.1.3. 气相色谱的基本参数
        3.1.4. 塔板理论的概念
        3.1.5. 速率理论的概念
        3.1.6. 检测器的功能
    3.2. 油色谱在线监测的硬件系统
        3.2.1. 控制系统
        3.2.2. 气路系统
        3.2.3. 远动通信系统
    3.3. 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3.3.1. 通讯服务软件
        3.3.2. Web应用服务软件
        3.3.3. 油中溶解气体趋势界面
        3.3.4. TROM-600 系统的现场安装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应用实例研究
    4.1. 实验背景
    4.2. 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
    4.3. 利用产气率推断变压器是否故障
    4.4. 判断变压器是否危害运行
    4.5. 判断故障种类
    4.6. 典型气体超标时的故障分析
        4.6.1. 事例一乙炔含量越限分析
        4.6.2. 事例二氢气含量越限分析
        4.6.3. 制定油色谱在线监测数据分析计划
    4.7. 在线监测系统效果分析评估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作者简介

(8)A气田天然气特殊组分物性测试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然气取样方法研究现状
        1.2.2 天然气组分分析研究现状
        1.2.3 天然气低温固相分析研究现状
        1.2.4 调研小结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A气田天然气取样与特殊组分分析
    2.1 A气田天然气保压取样工艺设计
        2.1.1 取样原理
        2.1.2 取样设备
        2.1.3 取样步骤
        2.1.4 取样结果
        2.1.5 保压取样工艺设计合理性探讨
    2.2 A气田天然气特殊组分分析
        2.2.1 深冷分离+常规气相色谱分析法
        2.2.2 低温吸收分离+常规气相色谱分析法
        2.2.3 气样升温+改进色谱分析法
    2.3 小结
第3章 A气田天然气低温固相分析
    3.1 A气田天然气易析出物初始析出温度测试
        3.1.1 岩心渗透率变化+称重法
        3.1.2 气样降温+改进色谱分析法
    3.2 A气田天然气易析出物析出量测试
        3.2.1 深冷分离+称重法的建立
        3.2.2 实验测试
        3.2.3 结果分析
    3.3 A气田天然气易析出物组成测试
        3.3.1 深冷分离+改进色谱分析法的建立
        3.3.2 实验测试
        3.3.3 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A气田天然气特殊组分分析方法
附录B A气田天然气易析出组分初始析出温度测试方法
附录C A气田天然气易析出物组成与析出量测试方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检测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2 变压器油中气体检测原理与方法分析
    2.1 变压器油中气体产生的机理
    2.2 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原理
    2.3 气体数据处理算法
    2.4 故障诊断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在线检测装置硬件结构设计
    3.1 变压器油中气体检测装置整体结构概述
    3.2 最小系统及外围电路设计
    3.3 温度控制策略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与数据分析
    4.1 系统软件设计
    4.2 在线检测系统的实验数据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丙烯氧化过程参数辨识与软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参数辨识研究现状
        1.2.2 软测量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丙烯氧化过程工艺
    2.1 丙烯氧化工艺流程
        2.1.1 丙烯酸生产方法
        2.1.2 丙烯氧化工艺
    2.2 丙烯氧化工艺原理
        2.2.1 主要原料及产品
        2.2.2 丙烯氧化工艺原理
    2.3 丙烯氧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基于ASAPSO的催化剂保护区域参数辨识
    3.1 引言
    3.2 催化剂保护区域模型
        3.2.1 控制点模型
        3.2.2 催化剂保护区域极限模型
    3.3 自适应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参数辨识
        3.3.1 粒子群算法
        3.3.2 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
        3.3.3 自适应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
        3.3.4 基于ASAPSO的催化剂保护区域参数辨识
    3.4 仿真研究
        3.4.1 参数辨识结果
        3.4.2 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ACLSPSO的丙烯爆炸区域参数辨识
    4.1 引言
    4.2 丙烯爆炸区域模型
        4.2.1 混合器爆炸区域模型
        4.2.2 反应器爆炸区域模型
    4.3 自适应混沌局部搜索粒子群算法参数辨识
        4.3.1 混沌局部搜索粒子群算法
        4.3.2 自适应混沌粒子群算法
        4.3.3 基于SACLSPSO的丙烯爆炸区域参数辨识
    4.4 仿真研究
        4.4.1 测试系统介绍
        4.4.2 参数辨识结果
        4.4.3 模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KPLS的丙烯爆炸极限软测量模型
    5.1 引言
    5.2 数据预处理
        5.2.1 离群点检测
        5.2.2 数据标准化
    5.3 丙烯爆炸极限软测量模型
        5.3.1 偏最小二乘方法
        5.3.2 核函数与核偏最小二乘算法
        5.3.3 基于KPLS的丙烯爆炸极限软测量模型
    5.4 仿真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PCA和FWA的HMM丙烯醛转化率软测量方法
    6.1 引言
    6.2 PCA降维方法
        6.2.1 PCA算法
        6.2.2 PCA降维
    6.3 隐Markov模型
        6.3.1 Baum-Welch算法
        6.3.2 Viterbi算法
        6.3.3 HMM模型软测量建模方法
    6.4 基于PCA和FWA的HMM模型的软测量方法
        6.4.1 烟花算法基本理论
        6.4.2 基于FWA的HMM模型的参数优化
        6.4.3 基于PCA和FWA的HMM模型软测量
    6.5 仿真研究
        6.5.1 丙烯氧化过程
        6.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ICA-MI的T-S FNN丙烯转化率软测量方法
    7.1 引言
    7.2 快速独立成分分析去噪处理
        7.2.1 独立成分分析
        7.2.2 基于去噪的Fast ICA
    7.3 MI关键变量选择
        7.3.1 熵和互信息
        7.3.2 基于MI的关键变量选择
    7.4 丙烯转化率软测量
        7.4.1 T-S模糊神经网络
        7.4.2 基于ICA-MI的T-S FNN模型
    7.5 仿真研究
        7.5.1 丙烯氧化过程
        7.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四、1688型在线气体成分色谱分析仪应用及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电力变压器油色谱数据特征参量的研究[D]. 解宵.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声速核查方法的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装置的研究[D]. 王海同. 河北大学, 2021(09)
  • [3]乙烯过程在线监测与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D]. 胡本源.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模块化气化炉在线分析仪的设汁与实现[D]. 尚珣.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基于负极界面副反应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失效研究[D]. 王绥军. 天津大学, 2020(01)
  • [6]对二甲苯分离装置的在线拉曼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蒋飘逸. 浙江大学, 2020(02)
  • [7]110kV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与研究[D]. 黄增柯. 广西大学, 2019(06)
  • [8]A气田天然气特殊组分物性测试与分析研究[D]. 蒋贤.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9]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的设计[D]. 李久青.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10]丙烯氧化过程参数辨识与软测量方法研究[D]. 刘姝廷. 东北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1688在线气体成分色谱分析仪的应用与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