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模式初探

高校德育模式初探

一、高校德育教育方式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韩婷婷,孟瑀,杨光红[1](2021)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文中认为互联网不仅覆盖了人们的生活,也同样影响着教育工作的开展,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教师应该以互联网背景结合高校德育教育,探索符合高校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获得教学数据,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水平,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互联网环境对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挑战,制定合理措施应对挑战。

王莹[2](2021)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的提出,尤其是立德树人指导理念的提出,要求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标准,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为大学生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在高校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将思想价值内容充分融合进去,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等长效机制。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新时期抓住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机遇,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德育教育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骆津晶[3](202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文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培养与争夺成为了焦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优秀人才。较之以往也更加迫切的需要国之栋梁。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当代高校学生面临着比以往更严峻的海量信息的冲击,能否在冲击中守住自身的道德价值底线是高校德育教育的研究重点。如何提升高校学生自身文化修养,提高对事物的思考与判断能力,着力解决高校学生缺乏传统文化常识,道德与价值取向西化等问题是高校德育教育在新时代所面临的新课题。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立德树人”自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教育核心,亦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文化教育内容与独特的道德价值体系,通过辩证的创新性转化实现其当代价值,有助于丰富新时代高校教学内容,培养有文化,明大德,担大任的新时代人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是近些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总结现有研究文献成果,虽然在研究名称的赋予上存在诸多不同,但研究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与发展和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两个方面。文献研究中也存在学科定位不清,内容局限性等问题。在国外并没有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的直接文献资料,但可以从国外的公民教育中得到相关启示,有关教育目标、传统文化、国家认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相关理念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之处。考虑到研究中可能涉及到的对比研究,选取国家要选有一个亚洲国家和一个欧美国家。亚洲国家主要选取日本,因为中日两国在文化脉络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欧美国家主要选取美国,近些年美国对外传播其文化与价值观,冲击着各个国家自身传统的价值观,研究美国文化与价值观传播,有助于借鉴其传播的优势,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启示。本论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分析,以历史发展视角,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研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并讨论出融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论文的研究思路是以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为核心研究思想,形成系统性与整体性的逻辑自治,最后切入问题研究本身得出预期研究成果。基于此,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论文研究包括绪论在内,一共六个部分。论文绪论部分旨在对论文的研究目标与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创新点进行阐述。论文第一部分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历史进行梳理,明确中国德育教育发展的过程,总结中国德育教育的特点。论文第二部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讨论。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其当代价值,并指出在当今的意义之所在。论文第三部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第四部分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解决对策,提出现在融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论文第五部分针对前文所述情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个预测,开放讨论性的总结回顾使论文能更加贴近论文主题及预期目标。

邵文佳,刘宇[4](2021)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德育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教师德育胜任力的提升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分析当今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明晰高校教师德育胜任力的基本内涵与外在表征,进而从学校层面与教师自身层面等多角度探讨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德育胜任力提升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冯杏青[5](2020)在《微博文化和高校德育教育的冲突以及融合对策》文中认为互联网领域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涌现了多样化的新兴媒体,其中深受大众喜爱且深入大众生活的一个新兴媒体就是微博,微博具有极为简便的操作,同时微博的准入门槛较低,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能够在应用多种渠道的基础上,借助微博平台对信息进行发送或获取,所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大众逐渐接受微博,其中以当代大学生为最。随着微博的逐步发展,俨然有一种微博文化逐渐产生,而正是这种微博文化的产生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一定挑战,对此,高校德育教育人员应积极应对微博文化带来的挑战,在高度重视微博文化的德育教育价值和作用基础上,转挑战为机遇,进而促进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逐步提升。

刘頔雅[6](2020)在《高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创新创业”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的主旋律,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高能力群体,在创新创业浪潮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引导、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高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德育工作历来都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德育是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先导和基础。因此,正视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探究二者的深度融合尤为必要。立足德育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审视,两者目标契合、内容相通、方法互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创新创业理想信念树立、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塑造、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丰富了德育教育的理论资源、优化了德育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践效益。本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其创新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然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发现存在学生层面的创新创业动机狭隘、信心不足;教育层面的融合深度不够、融合方式单一、德育内容缺位、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在师生观念上,应充分认识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在教学内容上,应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等内容进行深度融合;在师资建设上,应从创新创业专职德育教师打造、现有师资水平提升、加强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科学研究等三个方面开展;在融合渠道上,应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榜样力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保障措施方面,应从组织、政策、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以期为湖北工业大学后期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王艳[7](2020)在《美国高校德育教育路径及启示》文中认为美国高校的全面主义德育教育模式,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的推广,构成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模式,对德育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高校德育教育的路径主要有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咨询服务、课外活动开展、参与宗教活动、社会公共环境的维护和大众传播宣传等。通过对美国高校德育教育路径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许多有益成分,这对于我国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金瑛[8](2020)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立体德育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不断加速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意义有目共睹,它不仅仅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还对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就中国而言,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崇尚“德行”的民族,德育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当中一直都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自世界经济一体化之后,中国的德育教育也被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观念,中国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式也在这些新元素注入的过程中发生着改变。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对我国德育的发展带来了 一定的拷问。高等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培养高层次人员的摇篮。在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的德育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高校德育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在全球的影响力,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和规则意识,提高中国在全球化之中的国际地位,显然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全球化的基本理论,对全球化之下我国高校的立体德育模式做了深入分析。第一章,主要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德育发展的相关研究动态进行阐述,分析其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以此对进行创新性研究提供切入点。第二章,对全球化和立体化德育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内涵进行概述,并对我国高校立体德育的价值定位做了详尽阐述。第三章,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德育模式构建及立体化德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全球化对我国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影响进行了阐述。第四章,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立体德育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以主体性、创新性、整体性、知行统一性四大原则为基础,对我国高校立体德育模式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

魏静[9](2020)在《高校旅游专业的德育教育功能及其优化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不但要求其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与本领,也要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自然,排在首位的“德育”教育是我国教学事业中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需要包括旅游学科在内的每一个学科的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培养目标的内在约束性决定了旅游专业虽然重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但也有责任和义务彰显并强化专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功能。在此背景之下,作为培养高级旅游专业人才摇篮的旅游高校如何将旅游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如何实现旅游专业技能与旅游职业道德的有机结合,进而培养旅游市场所需要的高标准、高素质的优秀旅游人才正在成为高校旅游专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高校旅游专业的德育教育功能及其优化对策,无论是对于促进相关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入,还是对于促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阐述、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三个层面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了高校旅游专业的德育教育功能及其优化对策。理论阐述方面,本文认为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既需要强化专业知识的训练,也需要道德情操的培养,旅游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高校旅游专业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强化专业教育功能外,还要强化德育教育功能。只有实现旅游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调查分析方面,本文以国内部分旅游高校为例,基于专业教学的视角,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和探讨了旅游专业发挥德育教育功能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旅游专业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德育教育的认知、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上述几个方面虽然有助于促进旅游专业德育教育功能的彰显和强化,但相关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培养。对策探讨方面,针对问卷与访谈中发现的问题,本文基于旅游专业教学的视角认为,只有通过多方互动的线上与线下师资培训强化德育教育的认知,通过旅游专业教育中知行的有机统一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通过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的整合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通过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实践锻炼活用德育教育的方法,通过课内与课外、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拓展德育教育的途径,通过评学与评教的结合科学评价旅游专业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切实将高校旅游专业中的德育教育落实实处,进而培养专业技能过硬、道德情操高尚的优秀旅游人才。

丁毓薇[10](2020)在《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我国高校德育相关政策逐渐出台,形势向好。可是当我们在为高校德育拥有快速进步而喝彩时,国际事态也日趋多样化。新时代发展变化迅速,对德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尝试寻找新的载体与德育融合来发挥更好的德育效果。笔者将目光放在了公共艺术教育上,公共艺术教育其主要特点在于它能将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采用更加积极有效的德育手段,以艺术的感染力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对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成为担当国家新时代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鉴于此,本文就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做了一些探讨。首先,从理论出发,对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概念进行界定,进一步思考两者理论融合的论证,发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美育观贯穿公共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始终,是两者理论共通之处。并且二者融合具有历史渊源,自古以来,东西方都有利用歌舞、音乐、绘画、诗歌等方式教化人们的思想和规范人们的行为的先例。通过研究相关理论,寻找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内在联系,为它们的融合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础。其次,理论回归实践,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笔者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网络投放问卷、深入走访的方式寻找目前高校存在的困境及问题。笔者选择了历史深厚的河南省洛阳市,将当地的部分高校作为实地探究和调查的对象,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现状。发现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公共艺术学科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公共艺术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欠缺、两者融合的相关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及经费相对匮乏等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针对目前高校中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面临的困境提出可行之路,在寻找对策时,笔者想尽可能全面地解决问题。因此从教育行政部门角度、学校角度、教育者角度、受教育者角度提出路径选择。通过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形势及操作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为众多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为高校德育的基础实践探究寻找新的方向。

二、高校德育教育方式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德育教育方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互联网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
    (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基础理论
二、互联网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影响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
    (二)破坏互联网安全的行为泛滥
    (三)互联网的隐秘性影响学生德育教育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一)提高要求,建立高素质教师团队
    (二)加强防范,杜绝不良网络信息
    (三)弘扬传统文化,打造良好学习氛围
    (四)渗透教育,全面提高德育教育
    (五)增加互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2)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内容单调,手段单一
    (二)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
    (三)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降低
二、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二)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三)构建双向互动的德育教育模式
    (四)建立网络德育教育队伍
    (五)建设校园文化
三、结束语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德育教育的历史与特点
    一、中国德育教育的历史
        (一) 开端: 中国古代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二) 变革: 中国近代新旧道德观念之争
        (三) 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德育教育的特点
        (一) 德育思想具有历史延续性
        (二) 以“人”的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
        (三) 始终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
第二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一、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必要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 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二) 人文精神
        (三) 以“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意义
        (一) 增强文化自信
        (二) 提高文化软实力
        (三) 提升国际影响力
第三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 时代需要
        (二) 社会需要
        (三) 个人需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可行性
        (一) 核心教育理念相同
        (二) 功能相同
        (三) 内容相同
第四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 高校校园传统文化氛围逐渐浓厚但文化内涵不足
        (二)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校课程形式多但无法形成关联
        (三) 高校教师积极加强传统文化学习但积淀不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 增强文化认同感,丰富高校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二) 加快课程改革,增强不同课程之间关联性
        (三) 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性工作,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第五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注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方向
    二、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注重综合育人的教学理念
    四、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传播与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德育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高校教师德育胜任力的内涵及表征
二、“互联网+教育”时代高校教师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重教学、轻德育”思想没有完全转变
    (二)学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较大,传统德育教育方式的有效性降低
    (三)对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师主体理解比较片面,没有体现全员性
三、高校教师德育胜任力的提升路径
    (一)明确高校教师德育胜任力的目标维度,帮助教师有的放矢提升能力
    (二)规范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形成外部促进机制
    (三)加强高校教师德育胜任力的多角度、系统化培训,助力教师德育胜任力的长效提升
    (四)引导教师加强对自身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内省,形成提升德育胜任力的内在动力
    (五)营造校园德育教育氛围,为提升教师德育胜任力提供有利环境
结束语

(5)微博文化和高校德育教育的冲突以及融合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微博文化和高校德育教育的冲突
    (一)陈旧性德育理念和微博传播时代性冲突
    (二)德育教育约束性和微博文化自由性冲突
    (三)德育教育被动性和微博文化主动性冲突
    (四)德育体系完整性和微博信息碎片性冲突
二、微博文化和高校德育教育融合对策
    (一)借助微博文化新理念形成德育教育新方式
    (二)以微博平台为新纽带形成德育教育新体系
    (三)利用微博文化新素材充实德育教育内容
    (四)构建微博舆情机构对学生正确舆论导向引导
三、结语

(6)高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梳理
        2.1.1 创新、创业与创新创业
        2.1.2 德育
    2.2 高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2.2.1 德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共通性
        2.2.2 德育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2.2.3 创新创业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拓展
    2.3 德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2.3.1 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要求
        2.3.2 学科自身特点的现实需要
        2.3.3 实现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第3章 湖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3.1 湖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3.1.1 总体思路
        3.1.2 课程管理与建设
        3.1.3 师资力量
        3.1.4 教育实践
        3.1.5 保障措施
    3.2 湖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果
    3.3 湖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问卷调查
        3.3.1 问卷设计
        3.3.2 调查取样
        3.3.3 调查结果
    3.4 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4.1 学生创新创业动机狭隘,信心不足
        3.4.2 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不够
        3.4.3 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方式单一
        3.4.4 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中德育主体内容缺失
        3.4.5 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师资薄弱
第4章 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4.1 改变观念——夯实理念基础
    4.2 教学内容融合——明确主要抓手
        4.2.1 实现德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4.2.2 弘扬使命、责任、担当的企业家精神
        4.2.3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创业教育生成融合效应
    4.3 师资力量融合——打造专业化
        4.3.1 着手创新创业专职德育教师队伍的培育和选拔
        4.3.2 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
        4.3.3 加强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科学研究
    4.4 教学渠道融合——落实实效性
        4.4.1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4.4.2 充分发挥榜样力量
        4.4.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4.4.4 探索实践环节中的德育支持
        4.4.5 充分利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4.5 探索构筑“五位一体”的思政工作格局
    4.6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美国高校德育教育路径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高校德育教育的路径
    (一)课堂教学渗透
        1. 开设通识教育课程
        2. 专业课程中渗透德育
        3. 革新德育课堂教学方法
    (二)心理咨询服务
    (三)课外活动开展
    (四)参与宗教活动
    (五)社会公共环境的维护和大众传播的宣传
二、美国德育教育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一)明确德育教育方向,使德育教育与实际相结合
    (二)改革德育教育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提升效能
    (三)加强德育宣传教育,拓宽德育教育渠道
    (四)推动德育教育的机制建设,创建良好的德育氛围

(8)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立体德育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动态及本论题新意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全球化及高校立体德育模式概述
    2.1 全球化的内涵与特点
        2.1.1 全球化的内涵
        2.1.2 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2.2 高校立体德育概述
        2.2.1 高校立体德育内涵与特点
        2.2.2 高校立体德育的理论基础
    2.3 全球化背景下构建高校立体德育模式的价值定位
        2.3.1 全球化促进高校立体德育内容的拓展
        2.3.2 全球化加快高校立体德育方法完善
        2.3.3 全球化深化高校立体德育教育目标
        2.3.4 全球化为高校立体德育提供了新视角
第三章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立体德育模式的构建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高校立体德育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3.1.1 德育目标的过于规范化
        3.1.2 德育内容的过于理想化
        3.1.3 德育过程的知行脱节
        3.1.4 德育环境的复杂化
    3.2 高校立体德育模式构建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高校德育体制存在缺陷
        3.2.2 多元文化对高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影响
        3.2.3 德育内容与方法背离德育目标
        3.2.4 新媒体对高校德育环境的冲击
第四章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立体德育模式的构建
    4.1 全球化背景下构建高校立体德育模式的原则
        4.1.1 坚持德育对象的主体性原则
        4.1.2 坚持德育方法的创新性原则
        4.1.3 坚持德育过程的知行统一原则
        4.1.4 坚持德育环境的整体性原则
    4.2 全球化背景下构建高校立体德育模式的基本途径
        4.2.1 实现德育目标的立体化
        4.2.2 实现德育内容的立体化
        4.2.3 实现德育方式和方法的立体化
        4.2.4 实现德育环境的立体化
        4.2.5 实现德育评价体系的立体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校旅游专业的德育教育功能及其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述评
        2.1.2 国内研究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中国古代优秀的德育教育传统
        2.2.3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
3.旅游专业的德育教育功能
    3.1 旅游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内涵
        3.1.1 旅游教育的内涵
        3.1.2 德育教育的内涵
    3.2 旅游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3.2.1 旅游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载体
        3.2.2 旅游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
    3.3 旅游专业的德育教育功能
        3.3.1 旅游专业的思想教育功能
        3.3.2 旅游专业的政治教育功能
        3.3.3 旅游专业的道德教育功能
        3.3.4 旅游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4.高校旅游专业德育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目的、对象与内容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内容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旅游专业德育教育的认知
        4.2.2 旅游专业德育教育的目标
        4.2.3 旅游专业德育教育的内容
        4.2.4 旅游专业德育教育的方法
        4.2.5 旅游专业德育教育的途径
        4.2.6 旅游专业德育教育的评价
    4.3 旅游专业德育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4.3.1 功能认知上的模糊性
        4.3.2 目标制定上的随意性
        4.3.3 内容整合上的片面性
        4.3.4 方法运用上的僵化性
        4.3.5 途径选择上的保守性
        4.3.6 评价机制上的缺失性
5.高校旅游专业德育教育功能的优化对策
    5.1 德育教育认知的优化:多方互动的线上与线下师资培训
    5.2 德育教育目标的优化:旅游专业教育中知行的有机统一
    5.3 德育教育内容的优化: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的整合
    5.4 德育教育方法的优化:榜样示范、情感陶冶与实践锻炼
    5.5 德育教育途径的优化:课内与课外、线上和线下的互动
    5.6 德育教育评价的优化:评学机制与评教机制的有机结合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旅游专业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二 旅游专业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三
研究成果
致谢

(10)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选题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相关理论
    2.1 德育概念界定
    2.2 公共艺术教育概念界定
    2.3 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理论基石
    2.4 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溯本求源
    2.5 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意义
第三章 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3.1 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调查
    3.2 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现状
第四章 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4.2 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加强高校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路径选择
    5.1 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
    5.2 不断创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方式方法
    5.3 努力提升教师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能力
    5.4 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育自学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学生德育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大学生德育教育情况调查问卷数据报告
作者简介
致谢

四、高校德育教育方式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J]. 韩婷婷,孟瑀,杨光红. 大学, 2021(48)
  • [2]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J]. 王莹. 才智, 2021(23)
  •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D]. 骆津晶.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德育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J]. 邵文佳,刘宇.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1(03)
  • [5]微博文化和高校德育教育的冲突以及融合对策[J]. 冯杏青. 国际公关, 2020(11)
  • [6]高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D]. 刘頔雅.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7]美国高校德育教育路径及启示[J]. 王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8]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立体德育模式的构建研究[D]. 金瑛. 延边大学, 2020(05)
  • [9]高校旅游专业的德育教育功能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 魏静.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10]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研究[D]. 丁毓薇.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高校德育模式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