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程序(六)

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程序(六)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基本程序(六)(论文文献综述)

周在霞[1](2020)在《通用财务报告的列报研究:一个研究述评》文中认为2018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修订版《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引起了理论界对于财务报告列报的关注。本文详细梳理了通用财务报告的列报研究,并指出该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以期促进通用财务报告列报的发展。

彭三平[2](2010)在《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影响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量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已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会计及其他许多计量性经济学科领域发展的重要特征。当前无论是美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大量应用,其盈利预测能力不仅对投资者投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其盈利预测能力也反映了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大小。关于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Scott(2006),葛家澍、杜兴强(2004)认为公允价值面向未来,具有盈利预测价值,而Mary E.Barth(2007)认为公允价值由于反应了未来的估计,因此不太具有盈利预测性。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如何?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有何影响?为此,本文采用了实证研究为主、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既是从实证角度研究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的一种新尝试,也是从预测价值研究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一次有益探索。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创新点在于:①本文运用比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上市公司盈利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不具有顺周期性;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上市公司利润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没有加大上市公司收益的波动,相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收益的波动。②本文采用简单的一元时间序列模型,通过模型来预测盈利,运用实证检验方法比较预测准确性来分析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只是在个别时期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产生了显着的影响。?③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的影响反映了公允价值的盈利预测能力大小,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大小也反映了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大小。对于盈利预测能力,除个别时期在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具有季度盈利预测能力外,公允价值不具有盈利预测能力;从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看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除个别时期在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具有价值相关性外,公允价值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高铭[3](2008)在《公允价值概念及其运用:过去与未来》文中提出在会计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计量始终是会计的核心,而计量的关键是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核心是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公允价值才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广泛采用,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然而,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引入是十分谨慎的,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有许多限制条件。公允价值产生的经济背景是什么?什么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正确地计量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还有哪些问题亟需解决?这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经济学、统计学和会计学的角度,参考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文献,结合我国国情,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公允价值的产生背景,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和本质入手,多角度地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方法。论文指出广义的公允价值是一种理念,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延伸,狭义的公允价值作为一个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的价格,是对市场信息在某一概率上的波动结果。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应披露价格变化的可能区间和概率分布(离中趋势)。本文旨在为提高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探索。这将有利于公允价值问题更深层的理论研究,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也将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王肖健[4](2008)在《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历史与现实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在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FASB和IASB近年来更是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力度,并意欲进一步扩展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然而,准则制定机构、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学术界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取舍仍在争议中,没有定论。本文首先回顾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背后的各种推动或阻碍因素,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和评述。随后,本文从实证研究、调查报告以及理论层面三个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公允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约束,并提出:混合计量模式是目前财务会计中最佳的计量选择;当前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应限于金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和其他为交易目的持有的能够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及负债。最后,本文简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发展,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情况进行评论,并重点从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原则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当前会计理论的影响,以及从公允价值计量对收入确认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与利润操纵、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企业合并中的应用问题、公允价值计量所派生的利润分配问题和业绩评价问题及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当前实务的影响。

杨宇[5](2007)在《财务会计要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对会计理论中的会计要素及其应用问题进行理论探讨,试图通过对会计要素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界定,从信息观的角度入手,在概括和分析各流派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厘清会计要素分类和定义的理论。具体地说,本文首先辨析会计要素的含义,界定理论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作用。然后将会计要素置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整个体系乃至会计理论体系中进行考察,目的在于找出会计要素设置的逻辑推导前提或决定性因素,以及对会计要素设置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研究起始于对会计假设、目标、对象以及会计基本观念的考察,主要是研究它们是否具备了会计要素设置逻辑演绎的充分必要条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会计要素设置的主要逻辑前提及决定因素是:会计目标和资产负债观。进一步的研究是沿着上述思路,在比较、分析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及借鉴当前最新会计要素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检验当前会计理论中不同会计要素设置方法的演绎过程及其解释意义,剖析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并相应地提出本文对会计要素分类和定义的看法。

肖和平[6](2007)在《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处理的时间性》文中指出本文从时间性的两个基本问题:时点和时期入手;结合会计处理的基本程序: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辅以说明;据此界定并具体分析会计处理程序的时间问题。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相关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归纳与演绎相结合,以规范性研究为主,辅以案例,得出结论。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界定会计处理的时间性的含义并加以分析,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处理的时间性进行研究的意义,并同时指出会计确认的关键就是何时确认,会计计量的重点就是以什么时候的市场价格进行记录,财务报告的基础就是要明白时点与时期的区别。这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根据会计处理程序的时间性的这一基本原理,主要结合《企业会计准则2006》、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对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会计实务:收入费用,长期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套期工具和所得税等的会计处理的时间性问题依次展开研究分析。其中尽管金融衍生工具与传统项目的会计确认基础不同,而套期工具的会计处理更是必须以经济组合的形式才能处理,但它们都能以会计处理的基本程序进行时间性分析。而暂时性差异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是关键,因此对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时间性分析主要分析暂时性差异。这一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七章。

修宗峰[7](2006)在《全面收益会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环境的日新月异必然要求财务会计的目标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当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向前发展进一步引致了全面收益问题的产生。全面收益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由源于非业主的交易、事项及情况所引起的业主权益(净资产)之变动。按照损益满计观,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以及所有其他绕过收益表并影响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全面收益报告在传统收益表的基础上,扩大收益的概念,对公允价值的变化予以反映。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财务业绩变动情况,包括资产由于物价变动所带来的利得或损失、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的变动等,客观要求采用公允价值对以上的项目进行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采用导致全面收益问题的产生,与历史成本不同,公允价值所依据的收益概念是经济学收益概念,适应全面收益这个会计学收益向经济学收益过渡的中介概念的目标导向,公允价值成为全面收益的合理计量属性。本文是以全面收益为中心展开的,涉及到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确认与计量以及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本文最后一部分对全面收益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确认、计量和报告是财务会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尽管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又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仅涉及到财务会计理论的方方面面,如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也触及当前许多会计难题,如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物价变动会计、无形资产会计以及外币报表折算等。本文创新性研究主要包括:首先,根据现有的经济学和会计学理论分析和总结了关于全面收益问题的理论基础;其次,在对各国财务业绩报告改革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提出了全面收益的“彩色报告模式”。

李静[8](2005)在《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有关不确定性会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 1 章首先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不确定性的含义,然后对会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主要是从财务会计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动机。第 2 章讨论了不确定性会计的概念,并对不确定性会计作了简单描述。第 3 章从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方面论述了不确定性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体系的冲击,对传统财务会计体系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作了较为深入地分析,指出了它们在提供不确定性会计信息时的局限性。第 4 章对不确定性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讨论了会计的目标;再次,对不确定性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两个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不确定性会计中重要的会计原则进行了阐述;最后,从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重新定位“稳健原则”、重视资产负债表、增加有关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的披露等。不确定性会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计量,因而在本部分对计量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包括五种计量属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及公允价值的确定等。

张月玲[9](2004)在《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我国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显区别于企业会计,与政府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我国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会计基本理论是会计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研究该课题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以受托责任为基础,是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的统一。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假设仍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但富有新的涵义,尤其是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体现得尤为明显。建议改革国有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期间,采用历年制和跨年制并用。构建非营利组织会计原则体系,包括战略性和战术性两方面,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规范会计工作。其中,战术性会计原则又包括核算和监督两方面。借鉴西方经验,构筑我国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国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础应该由现金制向应计制转换,会计要素在现有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基础上,增加结余要素,且收入和支出在该组织中更加重要,会计计量模式以历史成本为主。为了可靠地进行成本计量,应建立固定资产修购基金制度或折旧制度。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修正资产负债表格式,增加现金流量表信息,重视表外信息披露,完善财务分析指标,高度重视财务分析。整个预算会计国际化进程缓慢,国有非营利组织积极稳妥地向会计国际化迈进。

徐跃[10](2004)在《试论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 ——兼论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个人构想》文中研究表明2003 年,我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下属的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开始了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了若干项目研究组,并且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开展研究工作,提交研究报告,从而为我国起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奠定基础。在这一背景下,笔者选择了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英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历程,以期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本文的研究框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论,首先简要地介绍英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建立和变迁的经过,然后着重说明为了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英国所做出的不断努力和获得的主要成果。第二部分详细分析英国在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过程中产生的三大争议: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争议、历史成本与现行价值争议和损益表与全面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争议。第三部分借助“报告财务业绩”和“报告交易实质”这两份准则的制定和评价过程来具体说明《财务报告原则公告》是如何帮助准则制订者制定和评价会计准则的。第四部分结合上述分析,简单明了地勾勒出英国制定《财务报告原则公告》给予我们的启示。然后根据这些启示,笔者针对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力求提出自己的构想。

二、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基本程序(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基本程序(六)(论文提纲范文)

(1)通用财务报告的列报研究:一个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研究及发展动态
    (一)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
    (二)关于财务报表列报存在缺陷的研究
    (三)关于新的财务报表列报模式的探讨
    (四)综合收益列报的演进
    (五)列报与披露理论的发展
    (六)研究评述
二、国内研究与发展动态
    (一)我国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演进
    (二)理论界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2)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影响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国外文献回顾
        1.2.2 国内文献回顾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 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财务会计目标理论
    2.2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理论
    2.3 经济后果理论
    2.4 普遍联系理论
    2.5 理性预期理论
3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影响研究设计
    3.1 盈利指标的选择
    3.2 研究假设
    3.3 样本数据的选取
    3.4 模型的选择
        3.4.1 年度盈利预测
        3.4.2 季度盈利预测
    3.5 检验方法
4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影响实证检验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应用情况分析
        4.1.2 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分析
        4.1.3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分析
    4.2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影响实证检验
        4.2.1 季度盈利预测模型之间预测能力的比较
        4.2.2 实证检验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3)公允价值概念及其运用:过去与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一) 有关公允价值概念的研究
        (二) 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三) 有关公允价值报告的研究
第二章 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
    一、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经济的虚拟化
    三、财务报告目标的转变
    四、经济学收益的追求
第三章 公允价值的涵义
    一、公允价值与经济学中的价值观念
        (一)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体系
        (二) 新古典主义的价格理论体系
    二、公允价值的统计学属性
    三、公允价值在会计学中的涵义
        (一) 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
        (二) 公允价值的本质
第四章 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披露
    一、公允价值计量
        (一) 计量与计量属性
        (二)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三)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二、公允价值基础的会计信息披露
    三、对公允价值的误解
        (一) 公允价值没有历史成本可靠
        (二) 公允价值会导致经营业绩波动
第五章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一、过去: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二、现在:公允价值在我国新准则中的体现
        (一)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会计的背景
        (二) 公允价值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
        (三)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慎重的
    三、未来: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一点建议
        (一) 积极促进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善及外部监督力度
        (二)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三) 客观认识公允价值及完善会计制度
结论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历史与现实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与论文内容安排
    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一章 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沿革
    1.1 20世纪70年代之前——步履蹒跚的公允价值计量
        1.1.1 1898年——并非用于会计处理的公允价值计量
        1.1.2 1929年——坎宁的直接估价计量法
        1.1.3 1939年——麦克尼尔的真实收益计量观
        1.1.4 20世纪70年代之前实务界对历史成本的偏离
        1.1.5 20世纪70年代之前学术界对计量属性的争论
        1.1.6 20世纪70年代之前监管机构及准则制定机构对计量属性的观点
    1.2 20世纪70年代之后——快步前行的公允价值计量
        1.2.1 20世纪70年代——SEC观点的转折与FASB无奈的让步
        1.2.2 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及贷款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发展的刺激
        1.2.3 20世纪90年代——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中的广泛应用
        1.2.4 1999至2000年——JWGSS和JWGBA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激烈争论
        1.2.5 2000年——美国在概念框架的层次把公允价值作为主要的计量基础
        1.2.6 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发展
第二章 公允价值计量的近期发展
    2.1 对FASB第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分析与评述
        2.1.1 第157号准则的发布背景及主要内容
        2.1.2 对第157号准则的评析
    2.2 对FASB第159号准则《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中的公允价值计量选择权》的分析与评述
        2.2.1 第159号准则的主要内容
        2.2.2 对第159号准则的简短评论
    2.3 对IASB《公允价值计量》讨论稿的分析与评述
    2.4 FASB与IASB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趋势展望
第三章 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析
    3.1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3.1.1 公允价值计量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实证研究结果综述
        3.1.2 公允价值计量未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实证研究结果综述
        3.1.3 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小结及评述
    3.2 基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调查结果分析
        3.2.1 基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调查报告结果综述
        3.2.2 对调查报告结果的简短评述
    3.3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影响的理论分析
        3.3.1 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3.2 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3.3 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3.3.4 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4 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选择
        3.4.1 财务会计还是财务预测——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会计边界的影响
        3.4.2 尺有所短——公允价值能衡量企业价值吗?
        3.4.3 成本与效益——会计信息质量约束条件的考虑
        3.4.4 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选择
    3.5 小结
第四章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及其影响分析
    4.1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发展简述
        4.1.1 三年河东——1998至2000年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准则中的初步应用
        4.1.2 五年河西——2001至2006年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准则中的限制应用
        4.1.3 国际趋同——2007年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准则中的广泛应用
    4.2 对新会计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情况的评述
        4.2.1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谨慎使用
        4.2.2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规范尚待完善
    4.3 公允价值计量对当前会计理论的影响分析
        4.3.1 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分析
        4.3.2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分析
        4.3.3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原则的影响分析
    4.4 公允价值计量对当前实务的影响分析
        4.4.1 公允价值计量对收入确认的影响分析
        4.4.2 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操纵的影响分析
        4.4.3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企业合并中的应用问题
        4.4.4 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分配的影响分析
        4.4.5 公允价值计量对业绩评价的影响分析
        4.4.6 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实务的影响分析
结束语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5)财务会计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2章 会计要素概念探析
    2.1 概念辨析: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要素、财务报表要素
        2.1.1 三种视角
        2.1.2 "正名"之争
    2.2 会计要素的含义
    2.3 会计要素的作用
第3章 会计要素概念的历史变迁
    3.1 引言
    3.2 "萌芽"——1494年,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算数、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复式簿记"
    3.3 "起点"——1907年,查尔斯E.斯普拉格(Charles E.Sprague),《账户的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4 "转折"——1940年,威廉·安德鲁·佩顿(William Andrew Paton)和阿纳尼亚斯·查尔斯·利特尔顿(Ananias Charles Littleton),《公司会计准则导论》,"成本、收入、配比、收益"
    3.5 "交融"——1978年,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3.6 小结
第4章 会计要素设置的逻辑基础
    4.1 会计要素设置的限制性因素
        4.1.1 会计假设
        4.1.2 会计对象
    4.2 会计要素设置的关键性因素
    4.3 会计要素设置的依据
第5章 会计要素设置的观念基础
    5.1 勾稽观与非勾稽观
        5.1.1 勾稽观: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
        5.1.2 非勾稽观
    5.2 基本观念对会计要素设置的影响
        5.2.1 会计要素设置的演绎过程
        5.2.2 会计要素间的勾稽关系
    5.3 选择理论
第6章 资产的定义
    6.1 引言
    6.2 资产的本质
        6.2.1 余额观
        6.2.2 价值观和利益观
        6.2.3 资源观
        6.2.4 权利观
        6.2.5 评价
    6.3 资产的要素:界说与评价
        6.3.1 经济资源
        6.3.2 专用权
    6.4 小结
第7章 要求权的分类和定义
    7.1 要求权的分类
        7.1.1 现状与问题
        7.1.2 改进的途径
        7.1.3 本文的观点
    7.2 负债的定义
    7.3 权益的定义
第8章 收益的概念及其分类
    8.1 希克斯(Hicks)的收益概念
    8.2 关于术语
    8.3 收益组成内容的分类
        8.3.1 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8.3.2 未实现的资本调整
结束语
    本文的逻辑结构及要点
    本文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6)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处理的时间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2.1 会计确认的时间性
        2.1.1 初始确认的时点
        2.1.2 后续确认的时点
        2.1.3 终止确认的时点
    2.2 会计计量的时间性
        2.2.1 历史成本计量的时间性
        2.2.2 现行成本计量的时间性
        2.2.3 现行市价计量的时间性
        2.2.4 可变现净值计量的时间性
        2.2.5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的时间性
    2.3 财务报告的时间性
        2.3.1 资产负债表的时间性
        2.3.2 利润表的时间性
        2.3.3 现金流量表的时间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商业银行收入费用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3.1 商业银行收入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3.1.1 商业银行收入的确认时点
        3.1.2 商业银行收入计量的时间性
        3.1.3 商业银行收入报告的时间性
    3.2 商业银行费用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3.2.1 商业银行费用的确认时点
        3.2.2 商业银行费用计量的时间性
        3.2.3 商业银行费用报告的时间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期投资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4.1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4.1.1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时点
        4.1.2 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的时间性
        4.1.3 长期股权投资报告的时间性
    4.2 长期债权投资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4.2.1 长期债权投资的确认时点
        4.2.2 长期债权投资计量的时间性
        4.2.3 长期债权投资报告的时间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5.1 金融远期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5.1.1 金融远期的确认时点
        5.1.2 金融远期计量的时间性
        5.1.3 金融远期报告的时间性
    5.2 金融期货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5.2.1 金融期货的确认时点
        5.2.2 金融期货计量的时间性
        5.2.3 金融期货报告的时间性
    5.3 金融期权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5.3.1 金融期权的确认时点
        5.3.2 金融期权计量的时间性
        5.3.3 金融期权报告的时间性
    5.4 金融互换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5.4.1 金融互换的确认时点
        5.4.2 金融互换计量的时间性
        5.4.3 金融互换报告的时间性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6.1 公允价值套期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6.1.1 公允价值套期的确认时点
        6.1.2 公允价值套期计量的时间性
        6.1.3 公允价值套期报告的时间性
    6.2 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6.2.1 现金流量套期的确认时点
        6.2.2 现金流量套期计量的时间性
        6.2.3 现金流量套期报告的时间性
    6.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6.3.1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确认时点
        6.3.2 境外经营净投资计量的时间性
        6.3.3 境外经营净投资报告的时间性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时间性
    7.1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处理的时间性
        7.1.1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时点
        7.1.2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时间性
    7.2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的时间性
        7.2.1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时点
        7.2.2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时间性
    7.3 暂时性差异的相互转换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全面收益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全面收益在各国的发展
        1.2.1 英国 ASB 的 FRS3《报告财务业绩》
        1.2.2 美国 FASB 的 FAS130《报告全面收益》
        1.2.3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 IAS1《财务报表的列报》
        1.2.4 G4+1 的RFP《报告财务业绩》
        1.2.5 我国对全面收益问题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研究
    2.1 全面收益的理论渊源与定义
    2.2 全面收益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2.1 经济学收益与全面收益
        2.2.2 契约理论与全面收益
    2.3 全面收益的会计学基础
        2.3.1 资产负债法与全面收益
        2.3.2 损益满计观与全面收益
        2.3.3 权责发生制与全面收益
        2.3.4 财务资本保持与全面收益
        2.3.5 干净盈余理论与全面收益
        2.3.6 现值计量理论与全面收益
第3章 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研究
    3.1 全面收益的确认研究
        3.1.1 全面收益的初始确认与再确认
        3.1.2 全面收益确认的时间基础和基本标准
    3.2 全面收益的计量研究
        3.2.1 全面收益的计量属性
        3.2.2 全面收益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冲击
第4章 全面收益的报告研究
    4.1 全面收益报告的内容
        4.1.1 全面收益报告内容的理论说明
        4.1.2 全面收益报告内容的具体说明
    4.2 全面收益报告的方式
        4.2.1 关于报表方式的选择
        4.2.2 关于报表项目的科学划分
        4.2.3 全面收益报告方式的改进
    4.3 全面收益的“彩色报告模式”
        4.3.1 Wallman 关于改革财务报告的建议——彩色模式
        4.3.2 现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局限性
        4.3.3 全面收益报告的重构——彩色模式
第5章 全面收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5.1 全面收益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研究
    5.2 从新会计准则看全面收益的应用现状研究
    5.3 全面收益在我国应用的建议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不确定性与会计
    1.1 不确定性的含义
    1.2 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1.2.1 外生性不确定性
        1.2.2 内生性不确定性
    1.3 本文的研究动机
第2章 不确定性会计基本概念
    2.1 不确定性会计的含义
    2.2 不确定性会计的对象及特点
        2.2.1 不确定性会计的对象
        2.2.2 不确定性会计的特点
第3章 不确定性经济业务对传统财务会计体系的冲击
    3.1 对会计要素的冲击
    3.2 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冲击
        3.2.1 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冲击
        3.2.2 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冲击
    3.3 对基本会计原则的冲击
        3.3.1 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冲击
        3.3.2 对实现原则的冲击
        3.3.3 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
        3.3.4 对稳健性原则的冲击
第4章 对不确定性会计基本理论的思考
    4.1 对会计目标的再认识
    4.2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再认识
        4.2.1 相关性
        4.2.2 可靠性
        4.2.3 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
    4.3 对会计原则的再认识
        4.3.1 充分揭示原则
        4.3.2 稳健原则
        4.3.3 权责发生制原则
        4.3.4 中性原则
        4.3.5 重要性原则
    4.4 不确定性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4.4.1 不确定性会计的确认
        4.4.2 不确定性会计的计量
        4.4.3 不确定性会计的报告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理论基础
2 会计理论概述
    2.1 会计理论的涵义
    2.2 会计理论的研究意义
    2.3 会计基本理论
3 非营利组织会计及其相关基本概念
    3.1 非营利组织
    3.2 非营利组织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会计
4 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课题的研究起点
    4.1 会计目标概述
    4.2 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
5 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假设
    5.1 会计基本假设
    5.2 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假设
6 非营利组织会计原则
    6.1 会计原则与会计准则
    6.2 非营利组织会计原则
    6.3 非营利组织会计确认基础
7 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
    7.1 会计要素
    7.2 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
    7.3 会计确认与计量
    7.4 非营利组织会计计量
8 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
    8.1 会计信息披露及手段
    8.2 主要财务报表
    8.3 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
9 非营利组织会计国际化
    9.1 关于会计国际化
    9.2 我国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
    9.3 非营利组织会计国际化
10 主要结论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0.1 主要结论
    10.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博士期间的工作、成果

(10)试论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 ——兼论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个人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英国会计准则的演进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变迁
    第二节 英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过程
第二章 关于原则公告制定过程中主要争议的分析
    第一节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
    第二节 历史成本和现行价值
    第三节 损益表和全面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
    第四节 真实与公允观
第三章 原则公告与会计准则
    第一节 原则公告与“报告财务业绩”
    第二节 原则公告与“报告交易实质”
第四章 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个人构想
    第一节 英国制定原则公告的启示
    第二节 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个人构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基本程序(六)(论文参考文献)

  • [1]通用财务报告的列报研究:一个研究述评[J]. 周在霞. 财会通讯, 2020(12)
  • [2]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影响实证研究[D]. 彭三平. 重庆理工大学, 2010(02)
  • [3]公允价值概念及其运用:过去与未来[D]. 高铭.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4]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历史与现实视角[D]. 王肖健. 厦门大学, 2008(08)
  • [5]财务会计要素研究[D]. 杨宇. 厦门大学, 2007(08)
  • [6]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处理的时间性[D]. 肖和平.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7(02)
  • [7]全面收益会计研究[D]. 修宗峰. 湖南大学, 2006(11)
  • [8]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研究[D]. 李静. 天津财经学院, 2005(04)
  • [9]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研究[D]. 张月玲. 山东科技大学, 2004(01)
  • [10]试论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 ——兼论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个人构想[D]. 徐跃. 厦门大学, 2004(08)

标签:;  ;  ;  ;  ;  

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程序(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