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

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论文文献综述)

姜颖,张普民,贺福初[1](2020)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研究现状与趋势》文中认为在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之际,一批科学家迅速集结于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旗下,启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近20年来,以鉴定和定量复杂体系中基因组编码全套蛋白质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技术获得了空前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HPP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并简略讨论"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燕蒙[3](2019)在《高效肽混合物预分离系统的建立及定量蛋白质组学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质谱的Bottom-up鉴定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它的主要流程是将复杂的蛋白质样品用酶消化成肽段,然后运用液相色谱分离,后续接串联质谱检测,对结果进行检索,根据获得的肽段谱图,与数据库进行匹配,检索蛋白质。这种研究方法面临着样本中蛋白质种类多、丰度分布动态范围极宽的挑战。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分离方法能够在一个维度上分辨所有肽段组分。因此,在质谱分析前端,运用二维液相系统进行预分离,降低质谱进样前样本复杂程度,成为当前降低蛋白质组复杂性的重要策略。高pH反相分馏作为第一维离线色谱分离,与低pH反相液相联合成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再与质谱相联用的方法,在复杂生物样本蛋白质组深度覆盖和差异分析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线性连续梯度洗脱模式,具有较高分离效率,而且能灵活改变级联收集方案,但常规液相仍存在各种限制,如对初始样本的大量需求和复杂的合并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肽段的吸附损失。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尝试建立基于超高效液(UPLC)和八端口转子阀的微升级预分离系统,在微量样本的情况下,实现对其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本论文前言部分介绍了常见的二维液相分离方法,蛋白质组学研究背景以及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首先,为了实现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我们将超高效液相的高分辨率与八端口转子阀自动化的组分分馏相结合,在基于色谱柱的液相分离系统中,实现微克级初始样本的超高效自动化预分离。该体系具有多种优势,首先,与常规液相相比,UPLC可以实现更高分辨率的肽段色谱分离,同时产生较小的馏分体积,降低了大体积样本热干过程造成的样本损失;其次,用户可以根据实验需要,编程改变八端口转子阀的切换模式,从而实现可定制馏分合并方案,生成需要的馏分数量。使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全蛋白酶切肽段来验证方法的分离效率及方法重复性,稳定性。结果表明,我们与传统StageTip方法相比,两维分离之间具备更好的互补性,肽段鉴定数提高了23.52%。并且重复试验间具有非常高的定量重现性(R2>0.95)。该方法提供了一种灵活、简便、稳定的微量蛋白质组深度覆盖分析策略。我们以超高效液相和八端口转子阀建立的微升级预分离方法,结合TMT(Tandem Mass Tag)化学标记定量技术,研究靶向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肝细胞癌患者有效和无效病人的肝脏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共鉴定到蛋白6379个,有准确定量信息的蛋白有5642个,在癌组织样本中,发现显着性差异蛋白474个,相较于治疗无效病人,在治疗有效病人的癌组织中,表达量显着性升高的蛋白质有238个,显着性降低的蛋白质有235个,这些蛋白质中的一些可能是参与了分子调控过程的关键蛋白因子,如肝细胞癌抑制因子组氨酸磷酸酶在治疗有效病人中显着提高,可能作为蛋白标志物,提高索拉非尼药物治疗的响应率。对显着性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注释,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中的一些参与细胞分子调节和信号转导途径。该分析为研究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HCC)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线索。我们对全文进行总结,讨论新建立的预分离方法优点,创新性和局限性,并展望蛋白质组学在精准医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前景。

李衍常,李宁,徐忠伟,翟琳辉,樊锋旭,常乘,张成普,郑俊杰,徐平,贺福初[4](2014)在《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以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为主题》文中研究指明蛋白质组学是对细胞或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系统鉴定、定量并阐释其生物学功能的学科.自21世纪初期开始,随着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快速扫描质谱仪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以及微量蛋白质组样品高效分离技术的进步,蛋白质组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在生理过程与病理机制研究等几乎所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过去10年,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政府的支持和广大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呈现出腾飞式的发展态势.本文综述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和20102013年中国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

陆娇,游文娟,江洪波[5](2012)在《国际蛋白质研究战略规划与布局》文中研究表明蛋白质科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最活跃的学科前沿,是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研究热点。欧美等国家非常重视蛋白质科学研究:在国家战略层面设立重大项目;大力部署应用于蛋白质研究的大科学装置;建立蛋白质数据库和分析工具,为蛋白质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本文将在总结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国际计划及各国战略布局的基础上,梳理蛋白质科学研究相关的基础设施及数据库的建设情况,旨在为我国制定蛋白质科学相关学科布局、战略部署提供借鉴。

叶海燕[6](2012)在《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线粒体蛋白质组、转录组研究》文中提出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涡虫纲(Turbellaria)。涡虫纲类群在后生动物进化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出现三胚层,两侧对称,具备强大再生能力的中胚层细胞。其独特的结构和极强的再生能力是研究再生、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重要的实验材料。目前关于涡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细胞和再生方面。线粒体作为细胞的产能中心、代谢中心和凋亡中心,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线粒体负责生产细胞所有能量的90%以上,参与机体许多生理、病理过程。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涉及人类100多种疾病,如退行性疾病、唐氏综合症、糖尿病、心脏病、衰老和癌症等。线粒体还是控制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这些都与线粒体基因组、转录组表达谱和蛋白质组表达谱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线粒体在能量生产、信号传递和新陈代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预测在涡虫的线粒体内存在值得期待的蛋白质。基因表达不仅仅是从转录组到蛋白质组的单向流动,而是两者的相互连接。要了解转录组和蛋白质组之间的相互调控作用,需要对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进行同步监测。本研究采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获得高纯度线粒体,采用Shotgun (SDS-PAGE电泳→nano-LC+ESI-MS/MS分析)和Solexa技术对涡虫线粒体蛋白质组和转录组进行实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参照线虫和果蝇蛋白质数据库,日本三角涡虫线粒体蛋白质组的Shotgun分析得到307个蛋白。GO注释结果显示215个定位为线粒体蛋白(70.36%),涉及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以及线粒体编码相关蛋白;76个功能未知蛋白(24.9%);15种蛋白定位于细胞内或其他细胞器。其中,涉及线粒体代谢调节蛋白70个(22.9%),包括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43个、脂质代谢8个、氨基酸代谢13个、铁代谢6个;线粒体转运蛋白16个(5.1%);信号分子12个(4%);线粒体基因组复制、转录、翻译相关蛋白109个(35.6%);功能未知的蛋白占24.9%。KEGG pathway代谢路径分析显示,其中247个定位为线粒体蛋白(80.46%),涉及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及线粒体编码相关蛋白;32个功能未知蛋白(10.42%);28种蛋白(9.12%)定位于细胞内或其他细胞器。2.日本三角涡虫线粒体转录组表达谱的Solexa测序分析共得到有效读序8,225,305条,总碱基数约1.18Gb,组装后得到54,364条unigene,其中线粒体基因为987,037,占12%。在Swiss-Pro、KEGG、NR和COG四个蛋白质数据库对22,457条unigenes(占总unigene数目的41.31%)得到了注释,在GO中对13,025条unigenes得到注释,涉及10项细胞功能。比较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转录组GO分析结果,基因表达的相关因子占很大的内容,在蛋白质组中,与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维护的蛋白占24.9%,转录组中这一比例为43.16%。KEGG pathway路径注释显示7,395条unigene可映射到47条不同的途径中,共得到254个EC号码,最具有代表性的路径为’metabolism pathways’(1809条);’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pathways’(328条);’signaling pathway’(104条);’apoptosis pathway’(251条)和’reg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142条)。3.以Dugesia japonica线粒体基因组(AB618487.1/gi|359804100)为模板进行转录组作图,显示大部分线粒体基因组转录数据得到测序(94%J链,88%N链),少于4.5%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单独转录,表明测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深度。转录组测序作图的结果得到了6段初始转录产物,且存在9%的Gap。线粒体基因组包括2个rRNA,1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atp8缺失)和22个tRNA基因,转录组作图未能完全匹配基因组。4.比较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转录组GO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的相关蛋白和转录因子在两组数据中都保持稳定,为1.6%左右,这一类因子全部由核基因编码,在转录和翻译后加工过程中也几乎没有损失,说明线粒体内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是由核编码的RNA运输到线粒体内合成的,其转录产物比较稳定,推测其在转录后即产生保护机制,因此在转录后加工、细胞核到线粒体的运输过程中,以及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过程中都受到特殊保护。5.选择线粒体转录组13,025条unigenesGO注释结果和蛋白质组230个蛋白细胞功能注释统计,使用Box-Cox算法对数据进行正态化处理,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spearman r=0.92,说明这230个蛋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相关性较好。通过对转录组和蛋白质组之间表达信息的比较,分析三角涡虫线粒体基因不同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揭示基因表达及表达后调控的规律,发掘线粒体蛋白质组和转录组中存在的特殊意义的表达信息。同时,这些线粒体蛋白质组和转录组信息的获得将为扁形动物门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龚钰华[7](2011)在《比较蛋白质组学揭示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不同生长期代谢变化与杀虫晶体蛋白合成的翻译调控间关系》文中研究指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是一种产生杀虫晶体蛋白的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它产生的杀虫晶体蛋白在国内外的各种害虫防治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研体内杀虫晶体蛋白能够积累到细胞干重的20-30%。这种芽胞杆菌体内大量表达蛋白并形成晶体的机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虽然杀虫晶体蛋白在转录调控上的机制研究的比较透彻,但是在翻译以及翻译后修饰的研究上还很欠缺。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个机制,我们使用了蛋白质组学方法来研究Bt杀虫晶体蛋白在翻译水平的调控与细胞代谢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2-DE和MALDI-TOF-MS方法建立了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在合成培养基不同生长时期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首先我们对不同pH值范围(pH4-7、pH5-8、pH3-10、pH7-11)的苏云金芽胞杆菌全细胞蛋白的双向电泳条件进行了摸索,发现pH4-7为最适蛋白分离pH范围。使用pH4-7的双向电泳分离条件,我们完成了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在合成培养基中生长的三个时间点:对数中期(17h)、稳定期前期(20h)和稳定期后期(26h)全细胞蛋白的双向电泳分离并进行了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双向电泳胶上分离的蛋白数量为800-900之间,同时对三个不同生长期分离的蛋白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生长期间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蛋白在120-205之间。选取101个高丰度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MALDI-TOF-MS的质谱鉴定,有72个蛋白质得到了鉴定。对这些鉴定蛋白进行功能分类发现80%的蛋白都在与代谢相关。而对不同功能分类蛋白总表达量分析发现氨基酸代谢和蛋白翻译合成相关蛋白总表达量变化最为显着。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了Bt不同生长期细胞内代谢变化和杀虫晶体蛋白翻译调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糖酵解和TCA循环的关键酶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从对数期到稳定期细胞内代谢途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糖酵解途径中间产物向磷酸戊糖途径和丝氨酸合成途径转移;2)TCA循环受到了严重抑制;3)PHB被认为是重要的碳源和能量的载体;4)蛋白酶表达量的上升和氨基酸合成途径的抑制暗示着细胞内有大量的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为杀虫晶体蛋白的合成提供前体;5)翻译相关因子:EF-Tu、GroEL和GatB表现出上调而核糖体抑制因子YfiA表现出下调,这说明了细胞在翻译水平上积极的响应杀虫晶体蛋白的合成。本研究首次建立了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在合成培养基中生长的不同生长期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我们发现B,细胞代谢在不同生长期发生了显着的改变,这些改变为杀虫晶体蛋白的大量合成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同时翻译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也说明了研细胞为杀虫晶体蛋白的大量合成进行了翻译水平的调控。这些研究结果给研杀虫晶体蛋白高表达机制提供了新的可操纵和调控的位点,为今后杀虫晶体蛋白的更高量表达和异源蛋白的高表达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姜昊[8](2011)在《中国草原红牛与长白山黑牛眼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提出肌间脂肪含量是影响牛肉的多汁性和口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可直接由目测大理石花纹程度的方法直接评定。在大多数国家,肌间脂肪含量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一个生产性状,而这个性状又受到诸如品种、性别、年龄和营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长白山黑牛(由日本和牛与中国本土延边黄牛杂交而成的F1代商品牛)和中国草原红牛(由英国短角牛、本地内蒙古牛和利木赞牛杂交而成)为两种杂交肉牛,其中中国草原红牛已被认定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它们有着不同的眼肌肌间脂肪沉积能力。中国草原红牛与长白山黑牛相比,肌间脂肪沉积能力有着明显的不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两种肉牛眼肌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而为探求导致肉牛形成不同脂肪沉积能力的原因以及肉的品质的鉴定和脂肪形成、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研究利用荧光双向电泳结合生物质谱技术,以中国草原红牛和长白山黑牛眼肌为研究对象,寻找在眼肌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以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为探索牛肉质性状中脂肪沉积和代谢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肉牛的育种改良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有27个蛋白点、共20种蛋白质存在1.5倍以上的差异表达,它们是肌钙蛋白T1、肌钙蛋白I2、肌钙蛋白T3、肌红蛋白、血红蛋白α链、血红蛋白β链、肌球蛋白轻链1、肌球蛋白轻链2、肌球蛋白轻链6B、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肌肉型磷酸甘油酸酯变位酶、热休克蛋白B1、磷酸丙糖异构酶1、肌节蛋白、蛋白酶体1α亚基、硫氧还蛋白、细胞膜孔蛋白、细胞色素C6B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u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1。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免疫印迹实验表明,并非所有差异表达蛋白质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其蛋白质相对表达量一致,热休克蛋白B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1的蛋白质表达情况与它们的mRNA表达情况相反。这可能是由于这些蛋白质存在翻译后修饰作用或其他必要的生物学功能而造成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的功能涉及到糖酵解、糖异生、糖原异生、果糖以及甘露糖代谢、肌醇磷酸盐代谢、嘧啶代谢、钙信号传导、谷胱甘肽代谢、肌纤维成长、应激反应、氧化还原修复等生物学通路。因此,脂肪沉积能力受到以上通路的影响,而在本研究中被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则可能在这些通路中起到影响脂肪沉积的关键性作用。

高雪[9](201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蛋白质组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蛋白质组学集生物技术、分析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等之精华,采用大规模、高通量、高速度的技术手段,通过全局性研究基因组所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表达谱和功能谱,全景式地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蛋白质组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重要战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1]。2001年4月,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成立,并决定启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该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领域最大的国际合作计划。HUPO先期启动了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和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随后陆续启动了脑、肾脏、糖蛋白、抗体、标准化等一系列蛋白质组计划,国际科技界给予高度重视,各国政府也高度关注并给予大力支持。蛋白质组研究已成为本世纪各国争夺最激烈、最重要的战略制高点之一。1997年,“蛋白质组学”的概念被我国少数几家实验室引入国内。随后十多年间,我国蛋白质组学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其它新兴学科,从最初仅国内少数几个单位参与、到逐步发展壮大、最后走向世界、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2002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HLPP计划,并提出了蛋白质组“两谱、两图、三库”的科学目标。通过国际多家实验室的共同努力,HLPP构建了迄今最大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数据库,成为HPP全面实施之际最为国际同行所重视的数据。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心已从最初以建立技术平台、开展技术方法研究为主,逐步转向以高通量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平台为基础,深入开展关系到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问题和重要生命科学问题研究。目前,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应全面分析国内外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评价近十年来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发展状况,认真思考我国蛋白质组学在“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部署的研究领域及需要拓展的国际合作伙伴,为我国蛋白质组学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的对策和建议。文献计量方法是借助文献研究的各种特征的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方法。科学知识图谱是将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数学、图形学、计算机科学等与科学计量学结合起来的交叉科学研究方法。近几年,国内对科学知识图谱方法的引入和运用刚刚起步,基于知识图谱的蛋白质组学发展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以美国Web of Science数据库所收录的蛋白质组学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并结合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系统、科学地分析蛋白质组学前沿进展和演化发展态势,了解蛋白质组学及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主体和研究基础,并揭示蛋白质组学国际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经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总结蛋白质组学发展趋势,研究重点已从定性分析向定量描述转变,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由单一模式向多维模式转变,蛋白质组分析由静态描述向动态研究转变,从数据积累向知识挖掘转变,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拓展,带动了大量相关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应用和人类疾病防治带来新的革命。从蛋白质组学研究力量分布来看,蛋白质组学涉及学科领域广泛,重点涉及生物学及医药科学,并向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农学、环境科学、化工等其它相关领域扩展。蛋白质组学国际核心期刊主要是《Proteomics》,《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等。从作者地域分布来看,美国作者在国际蛋白质组学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的是德国、英国和中国。近三年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发展迅速,在发文数量上超过德国和英国,已跃居第二。但我国与欧美国家在文献平均被引频次尚有较大差距,在研究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方面尚需提升。从高被引文献来看,多与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和新方法密切相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突破会大力推动蛋白质组学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发展,并带来历史性飞跃。从蛋白质组学国际合作网络来看,合作最为密切、中心性最高的国家是瑞士、澳大利亚、美国、瑞典、丹麦等,中国蛋白质组学国际合作程度与上述国家相比,尚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与合作网络核心国家开展实质性合作。经知识图谱分析,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主体主要是美国、中国、德国等,研究机构是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等,代表性科学家为杨芃原、贺福初、张祥民等。虽然中国在发文数量上稍逊于美国,中国的研究机构和代表性科学家已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基础主要源自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方法和软件等研究,重点是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方法在肝脏生理病理学研究的广泛应用。参考上述结论,建议我国在“十二五”重点开展定量蛋白质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并将蛋白质组学实验室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积极推进蛋白质组集成技术和产品在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全面实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部署我国具备前期研究基础的其它蛋白质组计划,加强与国际顶尖蛋白质组学团队的实质性合作,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国际蛋白质组学的优势和地位。本研究为及时追踪蛋白质组学国际前沿进展,找准研究切入点,熟悉蛋白质组学学科结构与国际合作网络提供了科学的量化依据和参考,从而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蛋白质组学在国际上所处地位,并为我国在该领域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及国际合作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并以此参考,制定了863计划“十二五”蛋白质组重大项目技术路线图,确定了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预期成果产出,为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十二五”发展路线指明了方向,并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立恒[10](2009)在《柔嫩艾美耳球虫比较蛋白组及免疫蛋白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是艾美耳属最重要的虫种之一,它能专一性感染鸡。鸡感染球虫后,轻则造成体重减轻,肉料比下降并且并发血便;重则使鸡大批死亡,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某些专一性蛋白在寄生虫发育的特定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二维电泳方法,使用pH3-10线性胶条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未孢子化卵囊和孢子化卵囊两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凝胶通过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并用ImageMasterTM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发现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蛋白丰度和种类在孢子化过程中发生了较大变化。选择18个在两个时期均出现的蛋白点;15个只在未孢子化卵囊阶段出现的蛋白点和21个仅出现于孢子化卵囊阶段的蛋白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和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将分析结果利用’Mascot’server和’Mascot in house’search engine,分别通过NCBI数据库和柔嫩艾美耳球虫蛋白序列数据库检索。有43个蛋白点能检索到柔嫩艾美耳球虫已知或与复顶门其它寄生虫或四膜虫具有同源性的蛋白。其中烯醇酶、肌动蛋白解聚因子、核糖体蛋白大亚基和19Kd子孢子抗原在未孢子化卵囊阶段丰度小于孢子化卵囊阶段,而乳酸脱氢酶丰度在未孢子化卵囊阶段高于孢子化卵囊阶段。柔嫩艾美耳球虫的丙酮酸激酶、假定蛋白、甘露醇磷酸化酶、天冬氨酸蛋白酶和14-3-3蛋白以及7个与复顶门其它寄生虫或四膜虫具有同源性的蛋白仅发现于未孢子化卵囊阶段,它们包括间日疟原虫假定蛋白和6-磷酸果糖激酶、四膜虫多腺苷酸结合蛋白、隐孢子虫蛋白酶亚基、环形泰勒虫假定分泌蛋白、弓形虫真核转录起始因子等。仅存在于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阶段的蛋白包括子孢子抗原、柔嫩艾美耳球虫未知蛋白和表面抗原10等已知的柔嫩艾美耳球虫蛋白和4个与复顶门其它寄生虫或四膜虫具有同源性的蛋白。它们包括四膜虫胞质动力蛋白、假定蛋白、膜骨架蛋白等。采用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方法,选择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和第二代裂殖子两个阶段的可溶性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分析,构建了稳定的二维电泳参考图谱。凝胶经染色和图像分析,发现在两个时期凝胶上平均分布有678、660个蛋白点。有14个蛋白点在两个时期均恒定表达。8个蛋白点经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后鉴定为包括乳酸脱氢酶、19KD子孢子抗原、微线蛋白-2、烯醇酶和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在内的已知柔嫩艾美耳球虫蛋白和1个与环形泰勒虫蛋白酶亚基具有同源性的蛋白。为了进一步了解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机制,本实验采用了免疫蛋白组学的方法,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生活史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可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的蛋白分别进行了筛选,以期发现新的免疫原性蛋白。运用免疫蛋白组学方法鉴定了柔嫩艾美尔球虫未孢子化卵囊具免疫原性蛋白。约101个蛋白点被鸡抗柔嫩艾美耳球虫血清识别。根据其中46个蛋白点分析结果,有14个蛋白点被鉴定为柔嫩艾美尔球虫已知蛋白,这些蛋白包括乳酸脱氢酶、烯醇酶、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丙酮酸激酶、β微管蛋白、柔嫩艾美耳球虫假定蛋白、子孢子抗原等。17个蛋白点鉴定为与复顶门其它寄生虫或草履虫和四膜虫具有同源性的蛋白(包括堆型艾美耳球虫热休克蛋白、草履虫假定蛋白、疟原虫假定蛋白和6-磷酸果糖激酶等)。将剩余蛋白点的分析数据通过’Mascot in house’ (version 2.1) search engine利用柔嫩艾美尔球虫蛋白数据库检索,检索到12个未知的推测蛋白。将该蛋白氨基酸序列与NCBI蛋白数据库比对,发现9个与复顶门其他寄生虫具有同源性的蛋白。它们包括:弓形虫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和肌球蛋白A;间日疟原虫SNF2家族N末端封闭蛋白;牛巴贝斯虫肌球蛋白B和延胡索酸酶;环形泰勒虫假定分泌蛋白;小泰勒虫丙酮酸脱氢酶β亚基和隐孢子虫蛋白酶亚基等。采用免疫蛋白组学方法以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制备的高免血清为一抗,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可溶性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约有80个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点被抗血清识别。选择其中PVDF膜与凝胶匹配完全的40个点经质谱分析和NCBI数据库检索,有22蛋白点鉴定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已知蛋白,包括乳酸脱氢酶、烯醇酶、14-3-3蛋白、微线蛋白、微管蛋白、子孢子抗原、表面抗原10、微线蛋白3、柔嫩艾美耳球虫未知蛋白、烯醇酰基还原酶和转氢酶等;另外还发现8个和复顶门其它寄生虫或草履虫具有同源性的蛋白,包括堆型艾美耳球虫RB1-a未知蛋白、隐孢子虫二氢叶酸还原酶合成酶以及草履虫假定蛋白等。将剩余的10个蛋白点分析数据通过柔嫩艾美耳球虫蛋白序列数据库进一步分析,8个由柔嫩艾美耳球虫基因组序列推测的未知蛋白被成功鉴定。将检测结果氨基酸序列比对(NCBI数据库),发现3个其它虫种蛋白与未知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包括疟原虫ATP合成酶、弓形虫肌球蛋白A和丝盘虫的假定蛋白等。采用免疫蛋白组学方法,以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制备的高免血清为一抗,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可溶性蛋白具有免疫原性蛋白进行研究。有85个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点被血清识别。选择其中PVDF膜与凝胶匹配完全的44个点进行质谱鉴定和NCBI数据库检索,26个蛋白点鉴定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已知蛋白(包括乳酸脱氢酶、烯醇酶、14-3-3蛋白、微线蛋白、微管蛋白、表面抗原等),另有3个蛋白点的鉴定结果与堆型艾美耳球虫热休克蛋白、弓形虫Ⅰ型蛋白磷酸化酶和草履虫假定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将剩余的15个蛋白点分析数据通过柔嫩艾美耳球虫蛋白序列数据库检索,发现11个由柔嫩艾美耳球虫基因组序列推测的未知蛋白。将检测结果氨基酸序列比对(NCBI数据库),除检索到1个柔嫩艾美耳球虫SAG12外,还检索到6个和其它虫种具有同源性的蛋白,它们包括弓形虫的膜骨架蛋白、线粒体F1-ATP合成酶β亚基受体,3-氧化酰基载体蛋白合酶和过氧化氢酶;恶性疟原虫Vp26蛋白和丝盘虫的假定蛋白等。

二、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论文提纲范文)

(1)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研究现状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实施背景
2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主要进展
    2.1 C-HPP
    2.2 B/D-HPP
    2.3 质谱资源支柱
    2.4 抗体资源支柱
    2.5 知识库资源支柱
    2.6 病理资源支柱
3 中国蛋白质组领域主要成就
4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崭新时代

(3)高效肽混合物预分离系统的建立及定量蛋白质组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技术
    1.2 蛋白质组学
        1.2.1 自下而上的蛋白质组学
        1.2.2 定量蛋白质组学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基于超高效液相和八端口转子阀的微升级预分离系统建立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八端口转子阀
        2.2.2 高效肽混合物预分离系统的建立
        2.2.3 超高效液相色谱表征
        2.2.4 超高效液相八端口转子阀预分离系统第一维反相分离表征
        2.2.5 不同预分离方法鉴定结果比较
        2.2.6 新建八端口转子阀预分离方法的重现性考察
    2.3 结论
第三章 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组织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蛋白质组数据结果与讨论
        3.2.1 蛋白质质谱鉴定和定量结果
        3.2.2 治疗后表达量显着变化的蛋白质
        3.2.3 差异表达蛋白质功能分析
    3.3 磷酸化蛋白质组数据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以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为主题(论文提纲范文)

1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发展与成就
    1.1 肝脏蛋白质组表达谱
    1.2 肝脏蛋白质组修饰谱
    1.3 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亚细胞定位网络构建
2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
    2.1 蛋白质组样品的制备
    2.2 蛋白质组鉴定技术的发展
    2.3 定量蛋白质组学及其应用
    2.4 蛋白质组翻译后修饰研究的技术发展
    2.5 生物信息学发展
3 展望

(6)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线粒体蛋白质组、转录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 线粒体研究进展
        1.1 线粒体的起源、进化与功能
        1.2 线粒体的研究进展与研究热点
        1.3 线粒体的分离与纯化
    2 线粒体蛋白质组
        2.1 蛋白质组研究概述
        2.2 蛋白质组实验技术
        2.3 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2.4 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库
    3 线粒体转录组
        3.1 转录组研究及其技术发展概述
        3.2 线粒体转录组(Mitoscriptome)研究进展
        3.3 线粒体转录图谱的构建及数据分析
        3.4 转录组与蛋白质组相关性
    4 日本三角涡虫研究概述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标本的采集与饲养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线粒体纯化
        2.2 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完整性
        2.3 Weatern-Blot检测线粒体纯度
        2.4 2-DE分析线粒体蛋白质组
        2.5 Shotgun测定线粒体蛋白质组
        2.6 线粒体总RNA提取
        2.7 Solexa测序测定线粒体转录组
    3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3.1 线粒体蛋白质组2-DE图谱在线分析
        3.2 线粒体蛋白质组Shotgun数据注释与分析
        3.3 Solexa测序结果的采集与保存
        3.4 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转录组相关性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分析与讨论
    1 实验结果
        1.1 线粒体提取与纯度检测
        1.2 日本三角涡虫2-DE电泳图谱
    2 日本三角涡虫线粒体蛋白质组分析
        2.1 2-DE电泳图谱在线分析
        2.2 线粒体蛋白质组Shotgun结果
        2.3 线粒体蛋白质组理化性质简况
        2.4 线粒体蛋白质功能分类的GO注释
    3 线粒体转录组Solexa结果分析
        3.1 线粒体总RNA质量检测
        3.2 测序产量统计
        3.3 序列拼接
        3.4 线粒体转录组Gene Ontology注释
        3.5 KEGG Pathway通路分析
        3.6 线粒体转录组unigene中转录因子的识别
        3.7 转录组到基因组的转录本作图
    4 日本三角涡虫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转录组相关性比较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比较蛋白质组学揭示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不同生长期代谢变化与杀虫晶体蛋白合成的翻译调控间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1 前言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研究进展
        1.1.1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介
        1.1.2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大量合成的机制
        1.1.2.1 cry基因的转录机制
        1.1.2.2 Cry蛋白合成的翻译调控
        1.1.2.3 Cry蛋白的翻译后调控
        1.1.3 营养成分对Cry蛋白合成的影响
        1.1.3.1 氮源
        1.1.3.2 碳源
        1.1.3.3 矿物质
        1.1.4 细胞代谢对Cry蛋白合成的影响
        1.1.5 小结
    1.2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2.1 蛋白质组学的产生和相关概念
        1.2.2 蛋白质组学发展近况
        1.2.2.1 蛋白质组学技术
        1.2.2.2 生物信息学
        1.2.2.3 糖蛋白质组学
        1.2.2.4 细胞生物学
        1.2.2.5 微生物蛋白质组学
        1.2.2.6 植物蛋白质组学
        1.2.2.7 动物蛋白质组学
        1.2.2.8 生物医学蛋白质组学
        1.2.3 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2.3.1 胁迫条件下的微生物蛋白质组学
        1.2.3.2 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学
        1.2.3.3 微生物生理的定量蛋白质组学
        1.2.3.4 微生物亚蛋白质组学
        1.2.3.5 基因工程微生物蛋白质组学
        1.2.3.6 发酵工程微生物蛋白质组学
        1.2.3.7 微生物蛋白质组学与多组学的结合
        1.2.3.8 展望
        1.2.4 芽胞杆菌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1.2.4.1 枯草芽胞杆菌全细胞蛋白质组鉴定
        1.2.4.2 枯草芽胞杆菌细胞生理研究
        1.2.4.3 枯草芽胞杆菌对压力和饥饿的适应性
        1.2.4.4 蜡状芽胞杆菌群蛋白质组研究
        1.2.4.5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蛋白质组研究现状
        1.2.4.6 小结
    1.3 课题的立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3.1 立题背景
        1.3.2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1.4 引物
        2.1.5 相关试剂、缓冲液的配方
    2.2 实验方法
        2.2.1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生长曲线的测定
        2.2.2 苏云金芽胞杆菌全细胞蛋白质提取
        2.2.3 蛋白质的定量(Bradford法)
        2.2.3.1 标准法
        2.2.3.2 微量法
        2.2.4 蛋白质双向电泳
        2.2.4.1 蛋白样品上样量的选择
        2.2.4.2 第一向等点聚焦IEF
        2.2.4.3 第二向SDS-PAGE电泳
        2.2.5 蛋白胶的染色(质谱兼容)
        2.2.5.1 Neuhoff胶体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
        2.2.5.2 可兼容质谱分析的硝酸银染色方法
        2.2.6 双向电泳胶图分析流程
        2.2.7 蛋白质的胶内胰蛋白酶酶解
        2.2.8 蛋白质的鉴定
        2.2.9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总RNA的提取
        2.2.10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2.2.10.1 RNA的定量及质量检测
        2.2.10.2 RNA样品中DNA的消化
        2.2.10.3 RNA的反转录PCR
        2.2.10.4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2.2.11 能量代谢物质的高效液相法检测
        2.2.11.1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细胞内能量物质的提取
        2.2.11.2 YBT-1520细胞内能量物质的HPLC分离
3 结果与分析
    3.1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在合成培养基中的生长
        3.1.1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最适合成培养基的确定
        3.1.2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生长曲线的建立
    3.2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理论蛋白质图谱分析
    3.3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双向电泳图谱建立
    3.4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不同生长期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3.5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生长和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5.1 YBT-1520总RNA的提取
        3.5.2 YBT-1520生长和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荧光定量PCR分析
    3.6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分析
    3.7 苏云金芽胞杆菌不同生长期代谢变化分析
        3.7.1 YBT-1520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分析
        3.7.2 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分析
        3.7.2.1 糖酵解途径
        3.7.2.2 TCA循环
        3.7.2.3 脂肪酸代谢和聚2-羟基丁酸(PHB)代谢分析
        3.7.2.4 丙酮酸的来源
        3.7.2.5 乙酰辅酶A的去向
        3.7.2.6 氨基酸代谢分析
        3.7.3 小结
    3.8 蛋白质组学揭示的能量代谢变化
    3.9 不同生长期的能量代谢物质含量的HPLC分析
    3.10 细胞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3.11 蛋白酶与毒力因子
4 讨论
    4.1 杀虫晶体蛋白氨基酸前体来源
    4.2 合成杀虫晶体蛋白能量来源
    4.3 杀虫晶体蛋白翻译调控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4.4 苏云金芽胞杆菌不同生长时期代谢变化与杀虫晶体蛋白合成翻译调控间关系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参与发表文献
致谢
附录

(8)中国草原红牛与长白山黑牛眼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概述
        1.1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意义和背景
        1.2 蛋白质组学的前期研究基础
        1.3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
        1.4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1.5 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
        1.6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回顾
        1.7 蛋白质组学在我国的发展
        1.8 蛋白质组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 荧光差异双向电泳的研究进展概述
        2.1 荧光差异双向电泳原理
        2.2 荧光差异双向电泳研究进展
    第三章 遗传和非遗传因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3.1 肉质性状的权重
        3.2 环境和基因均可肉的嫩度
        3.3 可以影响牛肉和羊肉肉质的几个特定基因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中国草原红牛与长白山黑牛眼肌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及鉴定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中国草原红牛与长白山黑牛Myoglobin 和VDAC1 基因蛋白表达差异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差异表达蛋白编码基因mRNA 在两种肉牛中的表达差异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知识图谱的蛋白质组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路线
    三、研究方法
    四、科学知识图谱理论、数据来源及应用软件
第一部分 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蛋白质组学研究起源
    二、国际蛋白质组学发展现状
    三、蛋白质组学发展趋势
    四、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蛋白质组学研究力量分布现状计量分析
    一、学科领域
    二、核心期刊
    三、作者地域和所属机构分布
    四、高被引文献
    五、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知识图谱的蛋白质组学发展研究
    一、研究基础
    二、演化趋势
    三、国际合作网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基于知识图谱的肝脏蛋白质组学发展研究
    一、研究主体
    二、研究基础
    三、讨论
第五部分 863“十二五”蛋白质组重大项目技术路线图制定
    一、研究方法
    二、专家选择
    三、立项原则
    四、项目概况
    五、项目年度计划路线图
    六、项目目标与关键技术路线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蛋白质组学“十二五”战略发展研讨会纪要
    二、蛋白质组学“十二五”战略发展研讨会专家名单
综述
代表性论着
个人简历
致谢

(10)柔嫩艾美耳球虫比较蛋白组及免疫蛋白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鸡抗球虫保护性免疫机理及鸡球虫生物学
        1 鸡球虫的生物学
        2 鸡抗球虫免疫机理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蛋白组学在寄生虫研究上的应用
        1 蛋白组学的一般概念及内容
        2 二维电泳实验技术
        3 蛋白组学在寄生虫研究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未孢子化卵囊和孢子化卵囊比较蛋白组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四章 柔嫩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与第二代裂殖子比较蛋白组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五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未孢子化卵囊免疫蛋白组研究
        摘要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六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免疫蛋白组研究
        摘要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七章 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免疫蛋白组研究
        摘要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全文总结
本论文创新之处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四、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论文参考文献)

  • [1]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研究现状与趋势[J]. 姜颖,张普民,贺福初. 中国基础科学, 2020(04)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高效肽混合物预分离系统的建立及定量蛋白质组学应用研究[D]. 燕蒙.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4]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以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为主题[J]. 李衍常,李宁,徐忠伟,翟琳辉,樊锋旭,常乘,张成普,郑俊杰,徐平,贺福初.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11)
  • [5]国际蛋白质研究战略规划与布局[J]. 陆娇,游文娟,江洪波. 生命的化学, 2012(06)
  • [6]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线粒体蛋白质组、转录组研究[D]. 叶海燕. 陕西师范大学, 2012(10)
  • [7]比较蛋白质组学揭示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不同生长期代谢变化与杀虫晶体蛋白合成的翻译调控间关系[D]. 龚钰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1)
  • [8]中国草原红牛与长白山黑牛眼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姜昊. 吉林大学, 2011(05)
  • [9]基于知识图谱的蛋白质组学发展研究[D]. 高雪.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1(07)
  • [10]柔嫩艾美耳球虫比较蛋白组及免疫蛋白组研究[D]. 刘立恒.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4)

标签:;  ;  ;  ;  ;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