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道技术及其在数字视频网络中的应用

光纤通道技术及其在数字视频网络中的应用

一、光纤通道技术及其在数字视频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乔霖[1](2019)在《基于ADVB的机载数字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现代航空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机载电子设备间数字信息交互急剧增加,高性能数字视频传输需求日益紧迫,新型航空总线技术逐步转向高速光纤通道研究方向,航空电子数字视频总线(Avionics Digital Video Bus,ADVB)应运而生。它是基于光纤通道协议和光纤音视频协议标准制定一种新型数字视频接口和协议标准,具有高带宽、低延迟、传输距离远和抗干扰等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DVB总线的数字视频传输系统用于某型飞行器机载任务系统数据管理设备开发。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ADVB视频传输系统研究现状,提出系统研究意义和价值;随后对光纤通道协议和光纤音视频通道协议进行简单介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ADVB航空电子数字视频总线协议,重点讨论ADVB协议分层结构、容器定义和帧头控制协议等内容。其次,根据项目技术要求,提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和设计思想。采用加固型VPX硬件架构,Kintex-7 FPGA为核心和辅助图像处理器I.MX6Q设计方案;对系统核心电源模块电路、时钟模块电路、总线通信电路和高速GTX接口电路等硬件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制定系统逻辑设计及验证方案,基于Xilinx ISE 14.7软件开发工具和Modelsim 10.1a仿真调试软件,使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实现逻辑设计,对视频发送和视频接收实现的各模块逻辑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设计说明;通过模拟测试数据源,利用仿真软件捕捉关键模块仿真波形,并对其进行时序分析。通过提出系统测试原理和测试流程方案,搭建测试平台,对设计的视频传输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利用ChipScope逻辑分析软件对关键模块进行数据时序捕捉和分析。经过测试和验证,设计满足预定设计目标。系统设计符合FC、FC-AV、FC-ADVB协议规范,满足多路独立可配置2.125Gbps端口速率ARINC818无损高清HD 1080视频图像处理需求,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设计研究已成功运用于某型飞机改进型综合数据管理设备样机设计。

吴楚雄[2](2019)在《一种支持速率自适应的16G FC N端口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信息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在万物互联的世界,数据量的极速增长不仅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给数据的存储与传输带来了挑战。光纤通道技术以其优良的特性广泛应用于高端存储、军事和航空航天电子领域。光纤通道技术从问世以来,发展迅速,传输速率每隔几年就会翻一番,从最开始的1G标准到现在的32G标准,光纤通道技术已经发展了 6代。市面上的光纤通道设备版本不一,支持不同的速率,为提高产品兼容性,同时面向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带宽需求,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支持速率自适应的16G光纤通道N端口。本文从光纤通道的特点、分层模型、数据结构以及拓扑结构等方面对光纤通道协议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光纤通道N端口的功能,重点研究了光纤通道端口状态机的设计要求,对光纤通道速率自适应功能和正常运行状态机进行了详细说明。针对设计所用硬件平台,对Xilinx公司Kintex Ultrascale FPGA芯片进行了研究,重点介绍芯片集成的GTH高速收发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光纤通道协议为参考,本文在Vivado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对光纤通道N端口模块进行了功能开发,完成了 N端口正常运行状态机的设计与速率自适应功能的适配。通过功能仿真和硬件调试,本文对设计进行了测试与验证。最后,本文总结了关键技术要点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焱麒[3](2019)在《支持航电及数据中心应用的FC/FCoE交换机软件设计》文中指出目前,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技术广泛应用在数据中心和航空电子环境中。而光纤通道交换机是光纤通道交换式拓扑中一种重要的设备,目前的FC交换机通常只支持数据中心环境或者航空电子环境。本文将FC交换机在数据中心和航空电子环境中的功能相结合,设计一种FC/FCoE交换机软件,经过相应的配置后,既支持航空电子环境,也可以在数据中心中使用,降低了软件的开发成本,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FC/FCoE交换机软件中涉及到的主要协议,包括FC协议,以太网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 over Ethernet,FCoE)协议,最短路径优先(FabricShortest Path First,FSPF)协议和快速结构初始化(Fast Fabric Initialization,FFI)协议。分析比较数据中心和航空电子环境的特点,提出交换机软件在不同环境中需要实现的功能。2.设计交换机软件架构,在交换机软件中使用了硬件抽象层,对硬件进行抽象,提高了软件的可移植性。3.设计交换机软件处理流程,对协议处理线程设计方案进行讨论,针对交换机软件处理协议类型较少且需要串行处理的特点,采用了一个线程处理所有协议的方式。4.设计实现交换机软件航电环境中的FFI功能,在教研室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他功能模块及管理模块进行完善与实现。5.对交换机的各项功能及管理模块进行测试,验证了结果符合预期。

王江舟[4](2017)在《FC节点机芯片中时间同步模块的设计与验证》文中研究表明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由于其传输速率快、延迟低、高可靠性等优良特性,使得其可以非常好的满足航空电子系统网络中设备的互连要求。光纤通道节点机与光纤通道交换机共同构建了航空电子环境下的光纤通道网络,用于处理器、座舱显示器、传感器等设备间的数据通信。多个节点之间如何进行精确的时间同步对于网络系统中的实时性与正确性、各个设备间的故障排查、任务调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一款应用于航电系统的光纤通道节点机SoC芯片,设计完成了其中的时间同步模块,并进行了验证,所做主要工作如下:在设计前期,展开了对光纤通道技术以及时间同步技术的基础知识研究,对光纤通道技术的拓扑结构、分层协议、标准帧格式等进行了解析。介绍了以太网中常用的时间同步方法,分析和对比了基于链路扩展服务帧和时间同步原语两种方式的光纤通道时间同步机制。为光纤通道节点机芯片中时间同步模块的设计与验证提供理论支持。结合光纤通道节点机芯片的具体应用需求以及芯片架构,探讨了时间同步系统的设计方案,确定了其在芯片体系结构中的位置,进行了子模块划分,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完成了FC时间同步原语收发模块,其发送部分可以实现将RTC信息自动封装成时间同步原语并在帧间隙合适位置插入,接收部分实现了在FC链路数据中时间同步原语的自动检测及RTC信息的提取;时间同步控制模块,实现了同步跳跃检测及传输延迟的补偿等功能提高了同步精度;板内时间同步模块,实现了RTC信息基于RS485总线的的收发功能,以及板内多时间源的冲突检测。RTL级设计完成后,对设计进行了验证工作,包括相关总线功能模型的开发,搭建基于定向验证方法的模块级、系统级虚拟验证平台,模拟了设计的工作环境,根据功能点,进行了验证项的策划,编写测试用例对设计进行了虚拟仿真;最后进行了基于FPGA平台的原型验证以及门级网表仿真,通过设计与验证的迭代,所有验证项均通过测试,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最终设计完成的时间同步系统可以支持五种可配置同步角色、同步精度达到微秒级。满足了光纤通道节点机在混合式拓扑链接航电光纤通道网络中对于时间同步方式、同步精度的需求。

郑力会[5](2016)在《数字视频总线在综合航电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当前社会上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数字视频总线技术开始出现,并且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使有机载传输系统中存在的的不足之处得到很好改善,使综合航电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综合航电系统中通过应用数字视频总线技术可以使综合航电系统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本文就数字视频总线在综合航电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张延年[6](2016)在《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验证》文中指出光纤通道融合了网络通信技术和通道控制技术的优点,以适应当今不断发展的高速高性能数据传输的要求,现已成为一种高速传输数据、音频和视频信号的ANSI串行通信标准。光纤通道具有延迟低、兼容性好、可靠性高、传输速度快和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光纤通道成为新一代统一航空电子网络的必然选择。航空电子环境下的光纤通道匿名消息(FC-AE-ASM)协议用于支持航空电子应用的处理器、传感器和显示器之间安全、低延迟的通信。对通信数据消息的收发处理是决定协议能否正常工作的基础与关键,研究设计基于FC-AE-ASM的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对于构建新一代先进综合式航空电子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是上层映射协议能够与FC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的基础。本文在深入分析光纤通道协议以及FC-AE-ASM协议的基础上,研究了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的设计,光纤通道协议和ASM协议中数据发送和接收方式的实现,最后基于模型方式搭建虚拟验证环境,初步验证了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的功能。论文是在对光纤通道协议的帧协议与流量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航空电子环境下FC-AE-ASM协议对数据收发的需求,按照协议的层次结构与帧收发的数据流程,从消息数据的调度、数据帧的组织处理和帧的发送和接收这三方面分别分析了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对消息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处理过程,给出了光纤通道协议模块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原理和工作流程。基于对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对该设计各部分功能的总体验证方案,深入分析了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的实际工作环境,设计了在虚拟环境下的主机接口模块、片上总线模块和外部FC端口的功能模型,采用基于模型验证方法搭建了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的虚拟验证平台,验证了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的通信控制信息配置、端口状态、链路原语、信用管理和消息传输等功能的正确性。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支持对上层FC-AE-ASM协议的支持,能够进行点对点结构或者交换式连接,能够进行帧发送和接收CRC校验,具备缓冲区到缓冲区的信用管理功能,支持不同消息的队列优先级调度,支持可配置的1Gbps与2Gbps速率选择等。本文的研究与工作将为国内对光纤通道协议或者航空电子环境下ASM协议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助力,加紧对光纤通道技术的突破,减少在该领域中与国外的差距,加快我国航电系统领域光纤通道产品的开发和应用速度。

邵志阳[7](2012)在《基于光纤通道的音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空电子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抗干扰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上一代航电系统普遍采用的是1553B军用数据总线技术,虽然基于1553B总线技术的航空电子数据传输系统直到现在还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其1Mbit/s的传输速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航电系统对大批量及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嵌入式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高速存储和高速通道技术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已经有很多种高速局域网互联传输技术,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光纤通道技术结合了网络通信技术的先进性和通道控制技术的高速性。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简称FC)各层协议相对比较复杂,但是结合其自身的优点及航空电子应用环境的特殊要求,基于光纤通道的音视频(Fiber Channel Audio And Video简称FC-AV)传输技术是新一代航电系统的首要选择。光纤通道具有低延迟、高带宽、高速率等优点,非常适合音视频等大块数据量的实时传输,国际上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技术已经在航电系统有所应用,国内对于光纤通道传输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需要加大加快力量进行研究。在深入研究和学习光纤通道物理结构及传输协议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协议接口芯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对光纤通道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其物理结构、传输协议、网络拓扑结构以及服务类型等进行了进一步解析,并重点介绍了光纤通道协议最重要的第二层:帧协议层,然后对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协议进行了解析,对光纤通道传输音视频的最理想方式容器系统进行了详细分解,介绍了光纤通道传输音视频数据的最小单位FC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款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协议FPGA板卡,对该FPGA板卡的各个组成模块进行了简单介绍,该板卡的核心是光纤通道音视频接口模块,着重介绍了该接口模块的数据组织形式、通信控制、设备控制以及余度控制等功能。在深入研究各模块功能的基础上,搭建虚拟模型验证平台和基于FPGA的验证平台,对其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协同验证。验证了各个模块的基本功能,并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系统,在系统组建完毕后,对该系统进行模拟真实应用环境的软硬件协同验证,并对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反复的验证和修改,该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基本上符合了预期的要求。

陈冬冬[8](2011)在《IP SAN网络存储技术在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以及综合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远程视频图像存储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综合安防系统中研究的热点。怎样使存储技术即能和现有的环境设备实现无缝连接以达到平稳升级更新的目的,又能使其安全可靠、高效率的发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以使研发设计的存储技术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不断地推进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努力减少存储技术和计算技术、传输技术之间的巨大差距。针对以上突出问题,本论文在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室和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城轨智能工程部重点实验室项目测试设备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大型地铁综合安防系统项目,主要研究了IP SAN网络存储技术如何在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文章包括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和存储系统性能方案的研究。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分为网络子系统、集成管理子系统和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三大部分的设计。网络子系统为整个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提供传输支持;集成管理子系统对整个监控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整个IP SAN网络存储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车站本地存储系统,一个是控制中心存储系统,通过IP网络,控制中心可以实现对全线各站视频的存储与提取查看,可以控制全线任意一点的监控摄像机。通过对存储空间资源的管理提高存储设备空间的利用率,减少信息孤岛的出现;采取的容灾手段以及对存储性能指标的研究,来进一步提升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际系统性能测试和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存储方案具有实时性强、效率高和跨平台性等特点,为下一步在更多地铁项目范围内实施IP SAN网络存储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价值。

冯海全[9](2011)在《基于Linux的FC协议分析仪软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21世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战场通信系统化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变革的大势所趋。作为电子系统之间传递信息的通信链路对数据传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光纤通道在军事研究领域的发展搭建了平台。目前对于FC-AE协议在航空电子环境中的研究与应用,我国虽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也处于稳步迈进阶段。在军用航空电子环境中,以光纤通道技术为基础的航空电子武器装备正广泛研发。在民用领域,光纤通道的发展同样一日千里。为了解决复杂的光纤网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光纤通道协议分析仪应运而生。支持FC-AE协议的光纤通道协议分析仪无疑成为我国大力开发军用航空电子武器装备的有效工具。然而国内的光纤通道协议分析仪市场几乎被国外公司垄断。市面上常见的光纤通道协议分析仪都来自Agilent、Finisar、Lineeye等国外企业。因此对光纤网络的协议分析仪研究开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振兴国防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光纤通道协议分析软件设计方案。文章首先介绍了光纤通道协议相关知识,包括介绍了FC-AE协议子集及其在军事中的广泛用途。然后,通过对协议分析仪原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航空电子环境下的光纤通道协议分析模型,阐述了在硬件、Linux平台下的驱动程序的交互。接下来重点介绍了应用程序的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给出了各个组成结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方案:设计上遵循软件设计流程,从功能、界面和模块划分进行了详细设计。软件的实现部分,着重介绍了四大功能模块的算法实现。特别是在软件分析算法上,结合光纤通道协议成帧原理以及各类型帧的成帧差异,实现了软件对帧的解码、查错、类型判定等功能;在过滤存储算法实现中,牺牲部分内存空间,换取了过滤算法一步判定的高效率以及采用内存缓存的方式实现了存储速率的提高。最后,搭建了测试平台对软硬件功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考察了光纤通道协议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与实际性能参数。

赵磊[10](2011)在《基于PON结构的命令响应传输协议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以及航空电子系统中各种语音、视频等大数据量业务的传输需求,以MIL-STD-1553B为代表的现役军用数据总线己不能满足现代航空电子系统对于数据传输的需求。随之出现的以FC-AE为代表的光纤总线技术在航电互联系统中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在对MIL-STD-1553B、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 FC)以及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的技术特性介绍的基础上,利用PON拓扑结构简单和传输功耗低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PON结构的光纤航电总线传输协议,该协议在继承光纤通道优良传输特性同时,又兼备了PON抗干扰能力强、制造成本低和维护简单的特性。该网络交换拓扑的无源特性,也更好的满足了当前航电应用对于网络低功耗的设计要求。本文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该协议的传输规范,定义了其在航空环境中使用的网络拓扑、传输格式和传输要求等指标,对协议可靠的传输实现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在OPNET软件平台下采用三级建模机制,分别建立该协议的进程模型、节点模型和网络模型。通过对协议的仿真特性分析,证明了该协议具有拓扑简单、功耗低的网络互联结构,也验证了其低延迟、高传输速率的传输特性。本文的研究为该协议后续的硬件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今后PON技术在航电互联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光纤通道技术及其在数字视频网络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纤通道技术及其在数字视频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DVB的机载数字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 光纤通道技术研究
    2.1 光纤通道协议
        2.1.1 光纤通道分层结构
        2.1.2 光纤通道端口类型
        2.1.3 光纤通道服务类型
        2.1.4 光纤通道网络拓扑
        2.1.5 光纤通道通信特点
    2.2 FC-AV协议标准
        2.2.1 FC-AV协议分层结构
        2.2.2 FC-AV协议容器系统
        2.2.3 FC-AV数据传输方式
    2.3 ADVB协议
        2.3.1 ADVB分层结构
        2.3.2 ADVB容器系统
        2.3.3 ADVB帧格式
        2.3.4 ADVB物理接口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设计方案
    3.1 需求分析及技术要求
        3.1.1 系统功能介绍
        3.1.2 产品性能指标
    3.2 总体方案设计
        3.2.1 设计思想和原则
        3.2.2 硬件架构方案
        3.2.3 总体方案设计
    3.3 系统硬件设计
        3.3.1 电源模块电路
        3.3.2 时钟模块电路
        3.3.3 FPGA配置电路
        3.3.4 DDR缓存电路
        3.3.5 USB通信电路
        3.3.6 EMMC存储电路
        3.3.7 RS422 通信电路
        3.3.8 GTX高速接口电路
        3.3.9 FPGA视频通信接口电路
    3.4 PCB布板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软件设计与仿真
    4.1 开发工具及流程
        4.1.1 软件开发环境
        4.1.2 逻辑编程语言
        4.1.3 设计开发流程
    4.2 系统逻辑设计
    4.3 视频采集模块设计
        4.3.1 采集模块总体逻辑结构
        4.3.2 ADVB帧解析
        4.3.3 ADVB视频数据缓存
        4.3.4 同步控制信号处理
        4.3.5 数据重组与格式转换
        4.3.6 光纤接收IP核和Aurora通信IP核
    4.4 视频传输模块设计
        4.4.1 传输发送总体逻辑结构
        4.4.2 IPU数据控制和重组
        4.4.3 视频数据缓存与发送
        4.4.4 ICD控制文件参数配置
        4.4.5 ADVB帧封装
        4.4.6 光纤发送IP核
    4.5 航图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测试及结果
    5.1 测试方案
        5.1.1 测试原理
        5.1.2 测试环境
        5.1.3 测试前准备工作
    5.2 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一种支持速率自适应的16G FC N端口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光纤通道协议研究
    2.1 光纤通道协议技术特点
    2.2 光纤通道协议分层模型
        2.2.1 FC-0层
        2.2.2 FC-1层
        2.2.3 FC-2层
        2.2.4 FC-3层
        2.2.5 FC-4层
    2.3 光纤通道协议数据格式
        2.3.1 FC帧
        2.3.2 FC序列
        2.3.3 FC交换
    2.4 光纤通道协议拓扑结构
        2.4.1 点对点拓扑结构
        2.4.2 仲裁环拓扑结构
        2.4.3 交换网型拓扑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纤通道N端口关键技术研究
    3.1 光纤通道N端口正常运行状态机研究
        3.1.1 原语序列协议
        3.1.2 端口状态
    3.2 光纤通道速率自适应算法研究
        3.2.1 信号等待状态
        3.2.2 主协商状态和看门狗程序
        3.2.3 从协商状态
    3.3 Xilinx GTH高速收发器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纤通道N端口设计
    4.1 端口正常运行状态机子模块
        4.1.1 功能概述
        4.1.2 实现方式
        4.1.3 模块定义
        4.1.4 接口定义
    4.2 速率自适应控制子模块
        4.2.1 功能概述
        4.2.2 实现方式
        4.2.3 工作流程
        4.2.4 模块定义
        4.2.5 接口定义
        4.2.6 接口时序
        4.2.7 速率自适应控制状态机
    4.3 DRP动态配置端口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纤通道N端口测试与验证
    5.1 实验平台
    5.2 测试原理
    5.3 测试结果
        5.3.1 模块仿真
        5.3.2 系统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3)支持航电及数据中心应用的FC/FCoE交换机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任务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FC协议介绍
        2.1.1 FC协议分层
        2.1.2 FC拓扑结构
        2.1.3 FC帧格式
        2.1.4 序列和交换
    2.2 FCoE协议介绍
    2.3 FSPF与FFI
        2.3.1 FSPF
        2.3.2 FFI
        2.3.3 FSPF与FFI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换机软件架构设计及主要处理流程
    3.1 交换机软件架构设计
    3.2 交换机软件主要处理流程
        3.2.1 Main函数处理流程
        3.2.2 FCF线程处理流程
        3.2.3 交换机工作模式及切换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换机软件各层详细设计
    4.1 硬件平台驱动
        4.1.1 FPGA驱动
        4.1.2 Broadcom芯片SDK
    4.2 硬件抽象层
    4.3 Frame层
    4.4 以太网协议处理模块
        4.4.1 DCBX模块
        4.4.2 VLAN模块
        4.4.3 FIP模块
        4.4.4 FCoE模块
    4.5 Exchange层
        4.5.1 Exchange接收函数
        4.5.2 Exchange发送函数
    4.6 链路服务层
    4.7 功能模块
        4.7.1 显式登录
        4.7.1.1 F/VF端口处理流程
        4.7.1.2 N端口显式登录
        4.7.1.3 VN端口显式登录
        4.7.2 FSPF
        4.7.2.1 E端口处理流程
        4.7.2.2 E端口初始化
        4.7.2.3 FSPF工作机制
        4.7.2.4 路径计算算法
        4.7.3 FFI
        4.7.3.1 域拓扑图和FFI请求序列
        4.7.3.2 AE端口处理流程
        4.7.3.3 AE端口初始化
        4.7.3.4 域拓扑图分发
    4.8 管理模块
        4.8.1 交换机软件管理模块设计
        4.8.2 管理模块帧格式
        4.8.3 上位机软件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交换机软件测试与分析
    5.1 数据中心环境交换机功能测试
        5.1.1 显式登录功能测试
        5.1.1.1 N端口显式登录测试
        5.1.1.2 VN端口显式登录测试
        5.1.2 FSPF功能测试
    5.2 航电环境交换机功能测试
        5.2.1 FFI功能测试
    5.3 管理模块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FC节点机芯片中时间同步模块的设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光纤通道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3.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光纤通道及时间同步技术研究
    2.1 光纤通道技术研究
        2.1.1 光纤通道特点
        2.1.2 光纤通道分层协议
        2.1.3 光纤通道拓扑结构
        2.1.4 光纤通道服务类型
        2.1.5 光纤通道的数据结构
    2.2 时间同步技术研究
        2.2.1 以太网时间同步
        2.2.2 光纤通道时间同步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C节点机芯片分析
    3.1 芯片结构分析
    3.2 数据流分析
    3.3 多模式时间同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时间同步模块的设计实现
    4.1 整体设计
        4.1.1 顶层信号列表
        4.1.2 子模块划分
    4.2 FC时间同步收发模块设计
        4.2.1 发送部分设计
        4.2.2 接收部分设计
    4.3 时间同步控制模块设计
        4.3.1 同步周期定时器
        4.3.2 本地计时器
        4.3.3 同步跳跃检测
        4.3.4 传输延迟补偿
    4.4 板内同步收发模块设计
    4.5 RTC读取FIFO设计
    4.6 时钟及复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与验证
    5.1 验证方法
    5.2 虚拟验证环境搭建
        5.2.1 模块级验证平台
        5.2.2 系统级验证平台
    5.3 相关BFM的设计
        5.3.1 主机模型设计
        5.3.2 片上高速总线模型设计
        5.3.3 光纤通道模型设计
        5.3.4 板内时间同步模型设计
    5.4 验证项策划
        5.4.1 多模式下基本功能验证
        5.4.2 同步故障场景验证
        5.4.3 同步精度验证
        5.4.4 仿真波形分析
    5.5 FPGA原型验证及后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主要工作与论文结构
        1.3.1 主要工作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光纤通道概述
    2.1 光纤通道协议研究
        2.1.1 光纤通道技术相关组织
        2.1.2 光纤通道特点
        2.1.3 协议层次结构
        2.1.4 拓扑结构
        2.1.5 服务类型
        2.1.6 帧格式
    2.2 上层映射协议FC-AE-ASM研究
        2.2.1 FC-AE-ASM协议简介
        2.2.2 FC-AE-ASM协议属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设计
    3.1 体系结构设计
    3.2 消息帧组织
    3.3 消息收发流程
        3.3.1 消息发送流程
        3.3.2 消息接收流程
    3.4 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详细设计
        3.4.1 调度处理与DMA控制
        3.4.2 片上消息收发缓冲
        3.4.3 帧收发控制
        3.4.4 收发通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验证
    4.1 功能验证
    4.2 虚拟验证平台搭建
    4.3 验证模型的设计
        4.3.1 主机接口模型设计
        4.3.2 片上总线模型设计
        4.3.3 FC模型设计
    4.4 验证项策划
        4.4.1 通信配置寄存器功能验证项
        4.4.2 端口状态验证项
        4.4.3 原语序列验证项
        4.4.4 信用管理验证项
        4.4.5 消息传输验证
    4.5 虚拟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4.5.1 消息发送控制寄存器验证
        4.5.2 消息接收控制寄存器验证
        4.5.3 链路初始化验证
        4.5.4 信用管理验证
        4.5.5 消息传输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光纤通道的音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2 光纤通道通信技术
    2.1 光纤通道的起源
    2.2 光纤通道协议
        2.2.1 光纤通道协议结构
        2.2.2 光纤通道拓扑结构
        2.2.3 服务类型
    2.3 光纤通道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3 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协议研究
    3.1 FC-2 层协议解析
        3.1.1 FC 帧结构
        3.1.2 流量控制
        3.1.3 传输差错控制
    3.2 FC-AV 协议解析
        3.2.1 容器系统
        3.2.2 FC-AV 帧格式
        3.2.3 AV 协议数据组织形式
        3.2.4 通信控制
        3.2.5 FC-AV 设备控制功能
        3.2.6 主机与片内处理器信息交互方式
        3.2.7 FC-AV 双余度功能
        3.2.8 数字 RGB 输入输出控制功能
    3.3 本章小结
4 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网络组建及验证
    4.1 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网络组建
        4.1.1 FC-AV 传输网络系统硬件组成部分
        4.1.2 FC-AV 传输网络系统相关软件及开发环境
    4.2 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网络验证平台
        4.2.1 软硬件协同验证
    4.3 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系统模块级验证
        4.3.1 启动设备
        4.3.2 FC-AV 板卡模块验证
        4.3.3 模块级验证结果及分析
    4.4 光纤通道音视频传输系统级验证
        4.4.1 点到点系统验证
        4.4.2 交换结构系统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IP SAN网络存储技术在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的工作及章节安排
    1.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背景知识介绍
    2.1 存储技术
        2.1.1 DAS 存储
        2.1.2 NAS 存储
        2.1.3 SAN 存储
    2.2 基于IP 的存储协议
        2.2.1 FCIP
        2.2.2 iFCP
        2.2.3 iSCSI
    2.3 iSCSI 技术
        2.3.1 iSCSI 简介
        2.3.2 iSCSI 协议栈
        2.3.3 iSCSI 和SCSI 的关系
        2.3.4 iSCSI 数据包格式
        2.3.5 iSCSI 通信方式
    2.4 小结
第三章 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概述与需求
    3.1 项目概况
    3.2 系统的构成与总体结构
        3.2.1 系统的构成
        3.2.2 系统的总体结构
    3.3 视频监控系统的目标
    3.4 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需求
        3.4.1 概述
        3.4.2 系统通用需求
        3.4.3 各级监控需求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IP SAN 网络存储的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4.1 网络子系统
        4.1.1 网络结构
        4.1.2 网络路由规划
        4.1.3 QoS 规划和实现方案
    4.2 集成管理子系统
        4.2.1 概述
        4.2.2 系统功能
    4.3 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
        4.3.1 系统架构
        4.3.2 系统功能
    4.4 小结
第五章 IP SAN 网络存储技术下存储系统性能的研究
    5.1 存储空间资源的管理
        5.1.1 各站所需磁盘阵列的容量和计算依据
        5.1.2 视频编码原理
        5.1.3 采用CBR 恒定码率
        5.1.4 区分时段
        5.1.5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5.1.6 基于iSCSI 协议的IP SAN 网络存储技术
    5.2 IP SAN 网络存储系统容灾方案
        5.2.1 本地视频存储容灾解决方案
        5.2.2 网络视频存储容灾解决方案
    5.3 单点存储系统容灾方案
    5.4 存储系统的性能指标
        5.4.1 IOPS
        5.4.2 吞吐量
        5.4.3 I/O 响应时间
    5.5 存储系统性能测试
        5.5.1 测试工具选择
        5.5.2 测试环境与相关参数
        5.5.3 性能测试分析比较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项目
致谢

(9)基于Linux的FC协议分析仪软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FC 协议背景
    1.2 FC 在航空电子环境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安排
第二章 光纤通道协议分析
    2.1 光纤通道连接结构
    2.2 FC 协议分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用软件的设计
    3.1 硬件与驱动简介
        3.1.1 硬件简介
        3.1.2 驱动程序简介
        3.1.2.1 Linux 平台
        3.1.2.2 驱动程序设计
        3.1.2.3 模块程序实现
    3.2 需求分析
        3.2.1 捕获功能需求分析
        3.2.2 存储功能需求分析
        3.2.3 分析功能的需求分析
        3.2.4 查询功能的需求分析
        3.2.5 需求分析表
    3.3 应用软件设计
        3.3.1 软件总体设计
        3.3.2 人机界面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用软件的实现
    4.1 开发工具
    4.2 软件实现方案
    4.3 数据结构实现
    4.4 算法实现
        4.4.1 分析算法
        4.4.2 过滤方法
        4.4.3 存储算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性能测试
    5.1 测试平台
    5.2 测试方案
    5.3 测试步骤与记录
        5.3.1 捕获与存储功能测试步骤
        5.3.2 分析功能测试步骤
        5.3.3 查询功能测试步骤
        5.3.4 过滤功能测试步骤
        5.3.5 稳定性测试步骤
    5.4 测试结果分析
    5.5 改进存储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基于PON结构的命令响应传输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与目的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MIL-STD-1553B 协议与光纤通道协议介绍
    2.1 前言
    2.2 MIL-STD-1553B 协议
    2.3 光纤通道协议
        2.3.1 光纤通道的层次结构
        2.3.2 光纤通道服务类型
        2.3.3 光纤通道的拓扑结构
        2.3.4 光纤通道中的交换与序列
        2.3.5 光纤通道帧结构
        2.3.6 流量控制与优先级控制
    2.4 FC-AE-1553 协议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C-PON 协议设计
    3.1 PON 技术
        3.1.1 PON 技术简介
        3.1.2 EPON 基本工作原理
    3.2 FC-PON 协议设计思想
    3.3 拓扑结构
    3.4 传输可靠性设计
        3.4.1 同步方式
        3.4.2 协议传输消息格式
        3.4.3 PNT-to-PNT 的传输实现
    3.5 传输帧
        3.5.1 命令帧
        3.5.2 状态帧
        3.5.3 数据帧
    3.6 定时器
    3.7 传输类型
        3.7.1 光纤传输类型
        3.7.2 过桥传输类型
    3.8 本章总结
第四章 FC-PON 协议网络建模与仿真
    4.1 OPNET 简介
    4.2 网络节点建模
        4.2.1 PNC 节点设计与建模
        4.2.2 PNT 节点设计与建模
        4.2.3 RT 节点设计与建模
        4.2.4 PODN 节点设计与建模
    4.3 网络模型和流量仿真建模
        4.3.1 网络模型建模
        4.3.2 流量仿真建模
    4.4 帧模型建模
        4.4.1 光纤帧模型
        4.4.2 MIL-STD-1553B 消息字模型
    4.5 FC-PON 协议仿真分析
        4.5.1 系统参数设定
        4.5.2 光纤传输仿真与分析
        4.5.3 过桥传输仿真与分析
        4.5.4 仿真分析总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工作总结
    5.2 不足与期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光纤通道技术及其在数字视频网络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DVB的机载数字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 乔霖. 中北大学, 2019(09)
  • [2]一种支持速率自适应的16G FC N端口设计[D]. 吴楚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19(02)
  • [3]支持航电及数据中心应用的FC/FCoE交换机软件设计[D]. 李焱麒.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4]FC节点机芯片中时间同步模块的设计与验证[D]. 王江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6)
  • [5]数字视频总线在综合航电系统中的应用[J]. 郑力会. 电子测试, 2016(06)
  • [6]光纤通道协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验证[D]. 张延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03)
  • [7]基于光纤通道的音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验证[D]. 邵志阳. 陕西科技大学, 2012(10)
  • [8]IP SAN网络存储技术在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陈冬冬. 安徽工业大学, 2011(11)
  • [9]基于Linux的FC协议分析仪软件技术研究[D]. 冯海全.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10]基于PON结构的命令响应传输协议研究[D]. 赵磊.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光纤通道技术及其在数字视频网络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