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黄河灌区水稻节水高产控灌技术应用研究

宁夏黄河灌区水稻节水高产控灌技术应用研究

一、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高产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贶聚欣[1](2021)在《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研究 ——以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宁夏引黄灌区“大引大排”的灌溉方式导致农田退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田中的氮磷农药残留随着退水汇入河流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黄河水生态系统健康。从风景园林学科角度分析,农田景观格局特征对农田退水污染的防治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为代表案例,首先剖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景观格局特征,其次揭示了农田景观格局与退水污染过程之间的空间机制,最终从风景园林学科视角提出了农田退水污染防治的景观格局优化策略。本研究结论为宁夏乡村农业污染治理提供了空间方法,也为类似地区的农田退水污染问题的治理提供参考。本论文共分6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包含了研究的背景、对象、目的、意义、方法、内容与框架等。第二章为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及景观格局优化方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对景观格局-过程关系理论研究、农业景观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农田退水污染治理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研究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取其中的生态原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对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的农田退水污染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造成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问题的具体原因,对本研究的重要性进行说明。第四章对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形成的景观格局及景观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并提取景观单元,并从“源-汇”景观格局角度对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过程进行评价。第五章在结合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农田退水污染空间防治策略进行提取并按照与“源-流-汇”景观单元的匹配性对景观格局优化策略进行分类。第六章对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问题治理的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作出研究展望。本文包括四项主要结论:(1)梳理了农田退水污染防治的相关空间理论与案例;(2)揭示了农田退水污染过程与农田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3)建构了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模型;(4)提出了农田退水污染防治的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杜捷[2](2020)在《农业水土资源利用评价与均衡优化调控研究 ——以宁夏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水土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其分布不均衡和利用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威胁区域发展和粮食安全。本文以理论构建为前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特征进行分析评价,解析了水土资源利用因素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关键问题,通过耦合协调模型综合评判宁夏农业水土资源与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态,最后选取代表性灌区构建水土资源均衡优化配置模型展开实例研究,为宁夏农业水土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主要结论有:(1)通过提炼农业水土资源均衡优化调控的基础理论,提出农业水土资源均衡优化调控的概念及以“水土资源均衡匹配”、“大系统协调”和“时空均衡”为核心的内涵要义,同时阐述了农业水土资源均衡优化调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决策机制及实现该目标的主要技术路径。(2)宁夏灌溉用水量与有效灌溉面积之间的空间平衡度明显高于农业灌溉用水量与耕地面积。2007~2017年,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不断提高,但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农业水资源分配出现更大的变异性。宁夏中北部县区的错配指数较低,农业灌溉用水充分,而东南部县区地多水少的问题始终较严重。研究期宁夏农业灌溉用水量对农业土地面积变化的敏感性增加,高敏感区域逐渐向宁北转移。此外,研究表明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法对自然本底差异较大的地区不适用。(3)基于LMDI因素分解结果,农业用水效率是影响宁夏农业产值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策略。从不同作物角度考虑,2007~2017年,粮食生产结构效应为宁夏全区粮食产量增长的最大正向驱动力,表明研究期内宁夏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合理的;若不分作物分析,耕地利用集约度效应和耕地利用广度效应分别为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增量、减量效应,未来粮食生产发展的关键措施应是提升粮食单产能力和提高复种指数。(4)2007~2017年,宁夏农业水土资源系统、农业农村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呈明显递增趋势,“农业大系统”及“两两系统”均呈现由“高耦合—低协调”向“高耦合—高协调”发展,农业水土资源与外部系统逐步向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5)选取贺兰县灌区为实例进行研究,构建基于“水土资源均衡、灌溉水时空均衡和生态水位控制”的灌区多目标水土资源均衡优化配置模型,将优化配置模型与地下水模拟模型耦合计算,得到规划年贺兰县灌区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实现了灌溉水资源时空均衡调配和地下水位有效调控。

胡伟[3](2020)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低碳水氮配置研究》文中提出紫花苜蓿对中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农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灌溉和施氮不仅影响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造成水肥资源的浪费。灌溉和施氮等农业措施也会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CO2排放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年~2019年以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滴灌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3个滴灌量水平(600 mm·yr-1,W1;675 mm·yr-1,W2;750 mm·yr-1,W3)和4个施氮水平(0kg·hm-2·yr-1,N0;60kg·hm-2·yr-1,N1;120 kg·hm-2·yr-1,N2;180 kg·hm-2·yr-1,N3)的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草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筛选出紫花苜蓿高产、优质和低碳的水氮配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灌溉和施氮影响了紫花苜蓿的生长特征及草地小气候。增施氮肥降低了紫花苜蓿株间空气温度、浅层土层温度和株间光照度,而增加了群体内部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滴灌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群体相对湿度逐渐提高,而紫花苜蓿株间气温和浅层土层温度降温效应越明显。(2)施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全氮(TN)和速效氮含量(AN)、速效钾(AK)和有机质含量(SOM)、过氧化氢酶(CAT)和脲酶活性(URE)的活性,降低了土壤pH值、全盐(ST)、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增加滴灌量提高了土壤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蔗糖酶(INV)和脲酶活性(URE)的活性,而降低了有机质含量(SOM)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LP)。(3)施氮对3年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平均值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P<0.01),干草产量随施氮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继续增施氮肥超过N2水平(120 kg·hm-2)时则略有下降;滴灌量、水氮交互作用对3年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平均值的影响不显着(P>0.05)。(4)施氮显着提高紫花苜蓿的全年平均粗蛋白、全年平均粗灰分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P<0.05),降低了紫花苜蓿全年平均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P<0.05);增加滴灌量提高了紫花苜蓿全年平均粗蛋白和全年平均粗灰分的含量(P<0.05)。(5)增加滴灌量、降低施氮量,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逐渐下降;增加施氮量降低了紫花苜蓿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P<0.05)。(6)不同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最低值出现在12月中旬并持续到次年2月下旬,次年4月上旬紫花苜蓿返青后土壤呼吸速率迅速增加。施氮显着提高了紫花苜蓿生长季内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P<0.05),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紫花苜蓿非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无显着影响(P>0.05);滴灌量对紫花苜蓿生长季、非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影响均不显着(P>0.05)。(7)紫花苜蓿生长季、非生长季和全年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10cm)拟合指数模型均达显着水平(P<0.05);紫花苜蓿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Rs)受地下10cm处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的综合影响,采用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复合双因素的线性模型(Rs=a+bW+cT)能较好地拟合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紫花苜蓿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Rs)与其干草产量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地下生物量与土壤呼吸无显着相关性(P>0.05);通过紫花苜蓿生长季内土壤呼吸与其土壤生化性质之间的相关矩阵分析可知,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Rs)与土壤pH值和INV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SOM、TN和URE呈正相关关系。(8)施氮提高了紫花苜蓿的碳足迹,且紫花苜蓿碳足迹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紫花苜蓿碳足迹随滴灌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W2>W1>W3)。在紫花苜蓿碳足迹构成中,紫花苜蓿草地CO2排放量的贡献值最高(91.2%~95.9%),其次是灌溉用电,占2.9%~4.2%。(9)从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低碳效应综合分析,W2N2处理(滴灌量为675mm,施氮量为120 kg·hm-2)是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种植较为适宜的水氮配置组合,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降低紫花苜蓿碳足迹。研究结果可为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兼顾低碳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刘瑞[4](2020)在《基于ACPS的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在复杂物理环境下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气候、紫花苜蓿和环境资源的协同调控管理至关重要。现有研究侧重于物物相联的物理环境构建,在精准调控中对作物生长动态及其与物理环境的反馈关注度不够,从而影响了调控策略的精准性。农业信息物理系统(agriculture cyber-physical systems,ACPS)是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在农业中的应用,它可通过建模刻画物理世界,并通过物理环境与计算环境间的深度交互和融合来提高农业系统的调控能力.紫花苜蓿的生长过程是一个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生物过程,土壤水氮变化是一个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物理过程,水氮调控策略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是一个离散的计算过程,计算过程与生物物理过程通过持续交互来提高紫花苜蓿水氮调控的精准性。因此,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符合ACPS信息与物理交互的典型特征。ACPS信息与物理融合的思想为解决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生产资源有效分配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CPS的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是一个物理与计算深度融合的智能体,调控中如何获取不同灌溉方式下和不同水氮条件下的紫花苜蓿生长动态,如何在ACPS中构建紫花苜蓿生长模型,设计水氮调控算法以实现与生物物理过程的交互和融合,以及如何构建ACPS精准调控信息平台以实现策略动态制定和预测是需要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紫花苜蓿生长模型和ACPS基础理论及运行方式,采用建模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这三个问题,深入研究了基于ACPS的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方面的关键技术。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水氮因子的紫花苜蓿生长模拟模型(alfalfa growth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water and nitrogen factors,ALFSIM-WN),分别构建作物动态模拟子模型、水分平衡模拟子模型和氮素平衡模拟子模型,可对紫花苜蓿的产量进行模拟和估算。2016-2017年在宁夏引黄灌区的田间物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的紫花苜蓿生长期与当地以饲草为收割目的的生长期基本相符,叶面积指数、土壤水分动态和产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在2.3%~17.6%、2.3%~17.6%和 1.7%~16.2%间,均方根误差分别在 0.09~0.44、0.009~0.039 cm3/cm3 和 0.3~2.3 t/hm2间,说明ALFSIM-WN模型在宁夏引黄灌区模拟精准度较高,适用性良好。(2)基于ACPS体系结构,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ACPS的精准饲草调控架构(precision regulation architecture of forage based on ACPS,PRACPS),分析了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管理者和评价体系间的交互关系。然后,基于PRACPS架构,将紫花苜蓿生长模型(ALFSIM-WN)构建到ACPS中,提出了一种基于ACPS的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模型(precision regulation model of water and nitrogen for alfalfa based on ACPS,PRACPS-ALFA),分别构建了生物物理模型、计算模型和信息物理交互模型。在计算模型中综合考虑了紫花苜蓿所处物理环境因素和未来天气预测服务,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的多因子水氮精准调控算法(multi-factor water and nitrogen precision regul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redictive,MWFAP),可根据不同外部物理环境及未来天气制定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策略并对紫花苜蓿产量进行估算。2018年连续4茬的田间物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不同水氮调控策略下土壤水分动态和产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在5.9%~12.8%、1.2%~8.7%间,均方根误差分别在 0.018~0.037cm3/cm3、61.2~639.3 kg/hm2间。说明PRACPS-ALFA模型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良好,可以较好地实现复杂物理环境下紫花苜蓿的水氮精准调控。(3)以PRACPS-ALFA模型为基础,采用树形分层结构设计方法,基于Ptolemy工具搭建了集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于一体的ACPS紫花苜蓿精准调控信息平台。通过该信息平台预测并制定了 2019试验区灌溉制度及紫花苜蓿产量,对比分析宁夏引黄灌区田间实际定额灌溉制度。结果表明,该信息平台能灵活且精准地根据紫花苜蓿生长动态、外部物理环境变化和未来降雨量对西部地区紫花苜蓿生长期内灌溉量进行精准调控和预测,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漫灌方式下节水44%,地下滴灌方式下节水8%。本文建立的基于ACPS的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模型较好的实现了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下紫花苜蓿的水氮精准调控,田间试验验证该模型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适用效果良好。此外,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通过对物理环境参数及算法调整可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生产需求下的紫花苜蓿水氮调控策略制定,为西部地区紫花苜蓿精准调控管理及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何进宇[5](2017)在《膜下滴灌水稻水—肥—盐—产量规律及优化灌溉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膜下滴灌水稻作为研究对象,以系列田间试验为依托,采用对比设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膜下滴灌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水肥耦合模型、水盐运移规律及优化灌溉制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和施肥量对于水稻的生理性状存在着显着的影响,灌水量和施肥量越低,水稻的株高、饱籽率、千粒重等生理性状越差,从而导致明显的减产。而在水稻品质方面,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稻谷的各项品质指标也随着水分的减少,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2.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氮、磷与水稻产量之间符合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其一次项、二次项及水氮交互项回归系数均达极显着水平,三因素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灌溉定额 > 施氮量>施磷量。采用此模型计算的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2=0.9810)。经模型寻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氮、磷最佳组合方案,并通过2年验证试验,验证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与模型优化组合目标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相吻合。3.膜下滴灌水稻田土壤盐分分蘖期较高,拔节孕穗与抽穗开花期较低,乳熟期又较高。随着水分在土壤中运移,灌溉水对土壤盐分起到了淋洗的作用,盐分向深层运移。不同的水分水平对土壤盐分的淋洗作用强度也不同。水分水平在高于100%θ 田时的淋洗作用效果明显优于80%~90%θ 田的作用效果,而60%~70%θ 田条件下,水分对盐分没有明显的淋洗作用。所以80%~90%θ 田以上的水分水平对于防止次生盐碱化和改善环境质量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4.土壤水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拔节孕穗期最大,抽穗开花期与分蘖期次之,乳熟期较小的规律;通过对多种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水分生产函数各生育阶段的敏感指数,其排序为:拔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 分蘖期 > 乳熟期,此规律与常规水稻耗水规律一致。各生育期土壤水分下限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900%~100%左右,可获得高产,也使水分生产效率达到较高水平,实现了高产与高效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以水分生产函数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动态规划模型寻优,确定的最优灌溉制度为:分蘖期灌水750 m3/hm2,拔节孕穗期灌水2125 m3/hm2,抽穗开花期灌水1050 m3/hm2,乳熟期灌水 325 m3/hm2。本论文所建立的膜下滴灌水稻生产函数模型及优化灌溉制度、水肥耦合模型及优化组合方案、水盐运移规律,可为宁夏地区膜下滴灌水稻水肥高效利用和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薛静[6](2016)在《应用农业水文模型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水分生产力及种植结构》文中提出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灌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占灌区总用水量的90%以上,是典型的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近年来,引黄水量的减少加之作物对灌溉水的依赖,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探讨主要作物的畦灌灌溉制度、喷灌模式、咸淡水轮(混)灌模式及其合理的种植结构,将对灌区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证粮油生产的稳定至关重要。此外,在灌区采用暗管排水替代传统明沟排水能够进一步调节土壤的水、气、热状况,对于增加灌区耕地数量和保障农业生产有着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在灌区尺度上构建分布式SWAP-WOFOST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率定和验证;之后针对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这三种主要作物在畦灌的推荐灌溉制度、喷灌模式、咸淡水轮(混)灌模式和推荐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下水分生产力(Water Productivity,WP)的空间分布分别进行模拟分析;最后,应用“Z-score”标准化方法,以提高WP为目标对以上各模拟情景下三种主要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区划。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模型率定验证结果表明:率定阶段,在五个试验站模型对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含盐量、作物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模拟效果均相对较为理想。验证阶段,模型对作物产量、农田蒸散量、地下水埋深和排水量的模拟在区域尺度上基本合理。总体而言,所构建的分布式SWAP-WOFOST模型在区域尺度上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模拟本研究区的土壤水盐运移和作物生长。(2)河套灌区基于畦灌的推荐灌溉制度,若灌区所有耕地分别单一种植每种作物,相比采用现状灌溉制度的基本情景,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生育期内多年平均灌溉量分别减少约38.2%、5.3%和21.9%;多年平均产量分别变化约11.2%、-0.9%和5.3%;多年平均WP分别变化约2.3%、-0.4%和3.8%。若采用区划后的作物种植结构,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的多年平均产量与基本情景中作物产量的平均水平相比,分别增加约17.3%、1.2%和10.5%;多年平均WP分别增加约9.5%、3.7%和16.5%。相比基本情景,采用基于畦灌的推荐灌溉制度下区划后的种植结构,河套灌区每年可节省田间引黄灌溉量约4.89亿m3,灌区每年所需引黄灌溉量约为39.39亿m3,较现状引黄灌溉量减少约21%。(3)河套灌区基于模拟所得到的喷灌模式,若灌区所有耕地分别单一种植这三种作物的某一作物时,相比采用现状灌溉制度的基本情景,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生育期内多年平均灌溉量分别减少约45.8%、0.8%和41.8%;多年平均产量分别变化约8.3%、2.7%和-0.7%;多年平均WP分别变化约0.9%、-1.5%和1.9%。相比畦灌的推荐灌溉情景,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生育期内多年平均灌溉量分别变化约-11.6%、6.1%和-26.2%;多年平均产量分别变化约-3.1%、3.7%和-5.0%;多年平均WP分别变化约-1.4%、-1.1%和-1.2%。若采用区划后的作物种植结构,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的多年平均产量与基本情景中作物产量的平均水平相比,分别增加约16.9%、8.0%和11.4%,与畦灌的推荐灌溉情景中作物产量的平均水平相比,分别增加约2.1%、10.0%和3.6%;多年平均WP与基本情景中作物WP的平均水平相比,分别增加约7.9%、5.0%和14.1%,与畦灌的推荐灌溉情景中作物WP的平均水平相比,分别增加约4.7%、5.8%和3.7%。采用基于这种喷灌模式下区划后的种植结构,相比基本情景河套灌区每年可节省田间引黄灌溉量约4.09亿m3,相比畦灌的推荐灌溉情景灌区每年可节省田间引黄灌溉量约0.20亿m3。灌区每年所需引黄灌溉量约为42.15亿m3,较现状引黄灌溉量减少约16%。(4)基于内蒙古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所构建的咸淡水轮(混)灌模式,若灌区所有耕地分别单一种植这三种作物,相比采用现状灌溉制度的基本情景,灌区春小麦产量降低约12.4%,WP降低约12.3%,而春玉米和向日葵的多年平均产量和WP均保持基本稳定,其中产量仅有约1.2%和16%的降幅,WP也仅分别降低约0.6%和0.9%。若采用区划后的作物种植结构,相比基本情景中作物产量和WP的平均水平,灌区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多年平均产量分别变化约-0.2%、5.3%和8.2%,多年平均WP分别变化约-5.5%、2.6%和7.6%。同时,模拟时段内连续采用该咸淡水轮(混)灌模式能够保证灌区土壤盐渍化程度不加重,并且多年平均所需浅层地下水量约为3.97亿m3,在灌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范围内,因此,不会导致灌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减少。采用该咸淡水轮(混)灌模式下的作物种植结构,灌区每年所需引黄灌溉量约为40.82亿m3,较现状引黄灌溉量减少约18%。(5)在河套灌区现状灌溉制度下采用所得到的推荐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若灌区所有耕地分别单一种植这三种作物,相比采用现状灌溉制度的基本情景,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多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约15.1%、1.7%和7.8%;多年平均WP分别提高约6.5%、1.1%和5.1%。若采用区划后的作物种植结构,相比基本情景中作物产量和WP的平均水平,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的多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大约18.6%、7.1%和10.6%;多年平均WP分别增大约13.2%、4.9%和9.7%。基于大量的模拟研究所获得的畦灌的推荐灌溉制度、喷灌模式、咸淡水轮(混)灌模式和推荐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及以上各模拟情景相应的作物种植结构,为内蒙古河套灌区在作物生产稳定的同时节省引黄灌溉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汤英,鲍子云[7](2010)在《宁夏引黄灌区节水技术发展及节水潜力分析》文中提出深入剖析了宁夏引黄灌区目前面临的水问题;综合评述了灌区节水技术应用及其进展。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法从输水系统及田间系统两方面计算了灌区农业节水潜力。宁夏引黄灌区农业节水潜力巨大,但只有加大节水投资,广泛推广各种先进节水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灌区节水潜力,从而缓解或解决灌区日益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为灌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刘勤[8](2009)在《宁夏引黄灌区节水农业技术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宁夏引黄灌区,具有悠久的灌溉历史,其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自流灌区之一。目前引黄灌区农田灌溉面积由建国初期的19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560万亩,灌区内有丰富的光、热、水、土等资源,使引黄灌区成为西北内陆地区与关中平原、河西走廊、伊犁河谷并称的四大粮仓,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宁夏引黄灌区历来有大灌大排习惯,由此带来了水资源利用率低、区域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紧缺形势加剧等问题。由于宁夏近期不具备大规模开源条件,厉行全面节水,不断优化用水结构和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解决宁夏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进入新世纪,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夏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的省区之一,制定了具体的节水目标任务,提出了分区治水的思路,引黄灌区要切实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和水权置换,保障不断增长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论文在分析宁夏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农业分区特点,提出了适合当地条件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和不同模式。取得了如下的研究结论:一、通过对灌区自然、社会经济、干旱灾害、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灌溉现状等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引黄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为该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农业,选择适宜的节水增产措施提供依据。二、依据引黄灌区节水农业潜力的大小和分区内农村经济水平,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和节水管理以及发展节水农业的其它外部因素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向、应采取的方案和适宜的措施。对宁夏引黄灌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工程、技术和实践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引黄灌区不同分区提出了四种不同的灌溉模式,即卫宁灌区节水技术模式,青铜峡河东、河西银南灌区节水技术模式,青铜峡河西银北平原干旱井渠结合灌区节水技术模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高阶地干旱井渠灌溉、扬水灌溉区节水技术模式。三、宁夏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必须要加快建立灌区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对灌区内的黄河水、地下水统一调配,渠道、机井等联合运用,实现井渠结合、沟渠结合,以灌代排。下决心心扭转传统灌溉方式,变大田灌溉为小畦灌溉,改变大田块、大水漫灌的做法。宜稻地区要全面推广水稻节水控灌技术。特色、设施农业种植区要加大滴灌、喷灌等技术推广力度。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全区不同类型区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李刚军[9](2009)在《宁夏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水权分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的综合应用来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水权分配研究是依据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现状,对宁夏引黄灌区主要作物节水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技术、水价形成机制等农业、工程及管理节水措施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引黄灌区的初始水权分配模型、提出了水权分配方案,目的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不同地区典型的作物灌溉试验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给出了宁夏主要地区春小麦、麦套玉米、玉米等主要旱作物的节水灌溉制度,为宁夏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依据。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扬黄灌区玉米实行有限灌溉技术,水分生产效率高于引黄灌区。(2)通过对不同材料和不同衬砌型式渠道防渗、防冻和经济分析,得出了适合宁夏地区的干、.支、斗农渠的10种典型的节水工程模式,并给出了详细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未来不同的规划水平年选择合适的衬砌型式提供了技术支撑。(3)依据现行水价政策,实行农业供水成本定价的水价形成机制,在充分考虑农民支付能力并结合宁夏农业供、用水基本特点的前提下,逐步将农业用水价格提高到与供水成本相适应的水平。采用分配系数法分析测算的2010年自流灌区供水水价分别为:农业种植6.37分/m3,水产养殖业6.8分/m。,高耗水经济作物6.59分/m3;扬水灌区供水水价分别为:固海22.77分/m3,盐环定27.26分/m3,红寺堡22.52分/m3,固海扩灌22.77分/m3,可作为宁夏农业水价调整的技术依据,以实现通过水价作为杠杆来促进节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4)以宁夏的5个地级市为基本单元,建立了AHP法与TOPSIS法相结合的水权初始分配模型,确定了符合宁夏引黄灌区实际的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构建了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并利用MATLAB编程对宁夏引黄灌区的水权初始分配比例进行计算。求得宁夏五个地级市初始水权配置比例M1、M2、M3、M4、M5分别为0.387、0.2175、0.2433、0.1521、0.1341,据此对黄河干流耗水指标37亿m3进行了分配,其结果与现状基本吻合,方法可行。关于县级初始水权再分配(即水权的空间配置),仍采用AHP和TOPSIS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地级市内建立空间水权配置模型,将宁夏引黄灌区总引黄初始耗水权37亿m3及相应的引水权逐级分配到各个县,得出宁夏14个县多年平均、来水频率分别为75%和95%条件下的耗水权、引水权空间分配方案。本文还对初始水权在各行业之间的分配(行业配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张霞[10](2007)在《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潜力与耗水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宁蒙大型引黄自流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例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从灌区输水系统、田间系统、管理技术三方面研究灌区节水潜力,并从分析不同耗水类型入手,分析了宁蒙引黄灌区耗水量和耗水组成及特点。根据节水潜力概念和研究思路,研究了分项计算和整体计算两种节水潜力分析途径。分项计算法将灌区节水潜力分为输水系统和田间系统两部分。输水系统,在分析了现有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输水系统节水潜力计算方法——等效渠系法;田间系统主要分析了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实施节水灌溉制度、井渠结合和沟畦改造等四种节水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利用整体法分析了节水条件下灌区灌溉需水量与现状灌溉耗水量的差值(节水潜力),并与分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从中得出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潜力较大。根据宁蒙灌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灌区的用水状况,将宁蒙灌区耗水类型分为农田灌溉、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人工环境、自然生态耗水等6大类。通过对各类型耗水量典型调查及水均衡分析计算,研究得出宁蒙引黄灌区耗水量,并分析了不同类型耗水量大小,得出农田灌溉耗水量最大,自然生态耗水量其次,城乡生活耗水量最小。根据宁蒙灌区水资源结构、转化特性和主要耗水类型的耗水特性,分析了不同耗水类型的主要耗水水源和各水源消耗量,分析了耗水组成及耗水特点,从中得出宁蒙引黄灌区是以耗黄河水为主的农业耗水大户。以上研究成果为宁蒙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和节水改造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高产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高产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研究 ——以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课题来源
        1.1.2 现实问题与学科问题
        1.1.3 本研究拟解决关键问题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文献综述
        1.5.1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
        1.5.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和法律的规制
        1.5.3 农业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1.5.4 景观格局与过程关系研究
        1.5.5 农业景观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1.5.6 研究述评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8 写作框架
2 基础理论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农田退水污染
        2.1.2 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2.2 基础理论
        2.2.1 景观格局与过程耦合理论
        2.2.2 “源-汇”景观理论
        2.2.3 时间与空间尺度理论
    2.3 分析框架
        2.3.1 本研究分析框架
        2.3.2 本研究技术路线
    2.4 案例分析
        2.4.1 相关案例分析
        2.4.2 相关案例与本研究关系
3 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域选择及多尺度研究分析
        3.1.1 研究区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3.1.2 村域作为研究范围的必要性
        3.1.3 韦桥村农田退水过程多尺度研究分析
    3.2 韦桥村所在区域概况
        3.2.1 地理区位
        3.2.2 气候条件
        3.2.3 土壤植被
        3.2.4 地形地貌
        3.2.5 灌排沟渠
        3.2.6 农业生产
    3.3 韦桥村所在区域农田退水污染现状研究
        3.3.1 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概况
        3.3.2 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现状
    3.4 农田退水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3.4.1 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度
        3.4.2 排水沟布设不合理
        3.4.3 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3.5 本章小结
4 韦桥村现状农田景观格局描述及退水污染过程分析
    4.1 韦桥村景观格局描述
        4.1.1 土地利用现状
        4.1.2 景观单元特征描述
        4.1.3 “源-流-汇”景观格局识别
    4.2 韦桥村农田退水过程分析
        4.2.1 农田退水水文循环过程分析
        4.2.2 农田汇水单元划分
        4.2.3 农田汇水单元划分等级
    4.3 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源-汇”景观格局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韦桥村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5.1 韦桥村农田景观格局优化
        5.1.1 关键景观单元的识别
        5.1.2 景观格局的优化
    5.2 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的选取及应用
        5.2.1 “源”景观优化策略
        5.2.2 “流”景观优化策略
        5.2.3 “汇”景观优化策略
        5.2.4 “流-汇”景观综合优化策略
    5.3 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整合
        5.3.1 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总体目标
        5.3.2 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原则
        5.3.3 农田退水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整合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 图片索引
附录-Ⅲ 表格索引
致谢

(2)农业水土资源利用评价与均衡优化调控研究 ——以宁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空间均衡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1.2.2 农业水土资源利用评价研究
        1.2.3 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2.4 研究发展趋势及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农业水土资源均衡优化调控基本理论
    2.1 农业水土资源均衡优化配置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系统理论
        2.1.3 协调发展理论
        2.1.4 博弈理论
        2.1.5 边际理论
    2.2 农业水土资源均衡优化调控的内涵
        2.2.1 均衡的内涵
        2.2.2 农业水土资源均衡优化调控的内涵
    2.3 农业水土资源均衡优化调控的基本原则与决策机制
        2.3.1 基本原则
        2.3.2 决策机制
    2.4 农业水土资源均衡优化调控技术路径
        2.4.1 完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
        2.4.2 提高效率,保障农业水土资源供需平衡
        2.4.3 因地制宜,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
    2.5 本章小结
3.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3.1 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条件
        3.1.4 河流水系
        3.1.5 土壤植被与生态建设
    3.2 社会经济概况
    3.3 水土资源概况
        3.3.1 水资源
        3.3.2 土地资源
    3.4 数据来源
4.宁夏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特征研究
    4.1 时空匹配分析方法
        4.1.1 重心模型
        4.1.2 匹配与错配理论
        4.1.3 敏感性分析
    4.2 宁夏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特征分析
        4.2.1 农业水土资源分布特征及重心变化
        4.2.2 基于基尼系数和错配指数的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特性分析
        4.2.3 农业灌溉用水对土地资源敏感性分析
    4.3 水土资源匹配研究方法适用性分析
    4.4 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变化的分析与建议
    4.5 本章小结
5.基于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应的农业产出影响因素分析
    5.1 LMDI分解方法
        5.1.1 农业产值的水资源利用驱动因素解析及分解模式
        5.1.2 粮食产量的耕地利用驱动因素解析及分解模式
    5.2 宁夏农业产出与水土资源利用驱动因素变化时序分析
        5.2.1 宁夏及各地市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
        5.2.2 宁夏及各地市水资源利用驱动因素演变分析
        5.2.3 宁夏及各地市耕地利用驱动因素演变分析
    5.3 基于水资源利用视角的宁夏农业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5.3.1 宁夏全区农业产值年际LMDI分解结果分析
        5.3.2 宁夏各地市农业产值LMDI分解结果分析
    5.4 基于耕地利用视角的宁夏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5.4.1 不同粮食作物产量变化影响因素分解
        5.4.2 粮食总产量LMDI分解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农业水土资源-农业农村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6.1 农业水土资源-农业农村经济-生态环境关联分析
        6.1.1 农业水土资源与农业农村经济的互馈影响
        6.1.2 农业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互馈影响
        6.1.3 农业水土资源-农业农村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作用机制
    6.2 农业水土资源-农业农村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设计
        6.2.1 指标体系构建
        6.2.2 数据处理
    6.3 耦合协调评价模型
        6.3.1 功效函数
        6.3.2 耦合协调模型
        6.3.3 耦合协调分类及判别标准
    6.4 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农业农村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6.4.1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6.4.2 大系统耦合协调度特征分析
        6.4.3 大系统两两耦合协调度特征分析
    6.5 本章小结
7.灌区农业水土资源均衡优化调控研究——以贺兰县为例
    7.1 贺兰县概况及数据来源
        7.1.1 自然地理情况
        7.1.2 经济社会情况
        7.1.3 水土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7.1.4 数据来源
    7.2 水土资源系统概化与网络图
    7.3 灌区水土资源供需预测
        7.3.1 土地资源分析预测
        7.3.2 水资源分析预测
    7.4 灌区水土资源均衡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7.4.1 建模思路
        7.4.2 水土资源均衡优化配置模型与求解
        7.4.3 基于Modflow的灌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
        7.4.4 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地下水模拟模型耦合步骤
    7.5 灌区水土资源均衡优化配置结果
        7.5.1 灌区水土资源空间均衡优化
        7.5.2 灌区水土资源时间均衡优化
        7.5.3 灌区地下水位时空优化
    7.6 贺兰县灌区农业水土资源调控方向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7.7 本章小结
8.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1
导师简介2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低碳水氮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2 水氮供应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紫花苜蓿草地小气候测定
        2.4.2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生化性质的测定
        2.4.3 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品质指标测定
        2.4.4 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监测
    2.5 指标计算
        2.5.1 土壤呼吸相关分析
        2.5.2 紫花苜蓿水氮利用效率
        2.5.3 紫花苜蓿草地CO_2排放量
        2.5.4 紫花苜蓿碳足迹评估
    2.6 数据分析
第三章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小气候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3.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小气候的影响
        3.1.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群体内部光照强度的影响
        3.1.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株间气温的影响
        3.1.3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群体内部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3.1.4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浅层土壤温度的影响
    3.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3.2.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3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生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小气候的影响
        3.3.2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4.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
        4.1.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株高的影响
        4.1.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茎粗的影响
        4.1.3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茎叶比的影响
    4.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4.2.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不同茬次干草产量的影响
        4.2.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全年干草总产量的影响
        4.2.3 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与滴灌量、施氮量的回归分析
        4.2.4 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4.3.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3.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4.4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4.4.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4.4.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粗灰分含量的影响
        4.4.3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
        4.4.4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
        4.4.5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相对饲喂价值的影响
        4.4.6 紫花苜蓿不同品质指标与滴灌量、施氮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5 讨论
        4.5.1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4.5.2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水肥利用效率影响
        4.5.3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4.6 小结
第五章 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5.1.1 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土壤呼吸季节性变化特征
        5.1.2 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草地全年平均土壤呼吸年际变化特征
        5.1.3 紫花苜蓿草地年均土壤呼吸速率与滴灌量、施氮量回归分析
    5.2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
        5.2.1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5.2.2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5.2.3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复合关系
        5.2.4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关系
        5.2.5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生化性质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3 讨论
        5.3.1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5.3.2 不同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5.3.3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紫花苜蓿碳足迹及优质低碳水氮配置综合评价
    6.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CO_2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影响
        6.1.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全年草地CO_2排放量的影响
        6.1.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
    6.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碳足迹的影响
        6.2.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系统CO_2eq总量的影响
        6.2.2 不同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碳足迹变化
        6.2.3 紫花苜蓿碳足迹与滴灌量、施氮量的关系
    6.3 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产量-品质-低碳效应综合评价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小气候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7.1.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7.1.3 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1.4 紫花苜蓿碳足迹及优质低碳水氮配置综合评价
    7.2 创新点
    7.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基于ACPS的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和目的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ACPS精准农业研究现状
        1.2.1 CPS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1.2.2 ACPS系统建模与仿真
    1.3 基于ACPS的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技术研究现状
        1.3.1 紫花苜蓿生长模型研究
        1.3.2 紫花苜蓿水氮调控研究
        1.3.3 紫花苜蓿精准调控信息平台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供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基于水氮因子的紫花苜蓿生长模型验证试验设计
        2.3.2 基于ACPS的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模型试验设计
        2.3.3 紫花苜蓿田间生产定额灌溉试验设计
    2.4 观测指标与测定方法
    2.5 数据分析
    2.6 模型精度计算
第三章 基于水氮因子的紫花苜蓿生长模型
    3.1 引言
    3.2 基于水氮因子的紫花苜蓿生长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架构
        3.2.2 紫花苜蓿动态模拟子模型
        3.2.3 水分平衡模拟子模型
        3.2.4 氮素平衡模拟子模型
    3.3 模型参数确定
    3.4 试验结果
        3.4.1 紫花苜蓿收割日期确定及生长期分析
        3.4.2 水分平衡模拟子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3.4.3 LAI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3.4.4 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对比分析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CPS的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技术
    4.1 引言
    4.2 PRACPS架构
    4.3 PRACPS-ALFA模型建立
        4.3.1 模型架构
        4.3.2 物理空间
        4.3.3 信息空间
        4.3.4 信息物理交互模型
    4.4 基于预测的多因子水氮调控算法
        4.4.1 精准调控因子及阈值设置
        4.4.2 基于预测的多因子水氮调控算法制定
    4.5 试验结果
        4.5.1 生长期与收割日期分析
        4.5.2 叶面积指数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4.5.3 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4.5.4 产量预测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CPS紫花苜蓿精准调控信息平台
    5.1 引言
    5.2 平台总体架构
    5.3 物理空间设计与实现
    5.4 信息空间设计与实现
        5.4.1 树形分层结构设计
        5.4.2 模型仿真设计与实现
    5.5 信息物理交互设计与实现
    5.6 ACPS紫花苜蓿灌溉制度制定
        5.6.1 ACPS紫花苜蓿灌溉制度制定流程
        5.6.2 灌溉制度组件定制
    5.7 试验结果分析
        5.7.1 输入数据
        5.7.2 结果与分析
    5.8 讨论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5)膜下滴灌水稻水—肥—盐—产量规律及优化灌溉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宁夏水稻历史悠久
        1.1.2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1.3 面临问题
        1.1.4 水稻节水必要性
        1.1.5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水稻膜下滴灌技术研究进展
        1.2.2 水稻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1.2.3 水稻稻谷品质研究进展
        1.2.4 水稻水分生产函数研究进展
        1.2.5 水稻水肥耦合研究进展
        1.2.6 水稻水盐运移规律研究进展
        1.2.7 水稻优化灌溉制度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膜下滴灌水稻灌水施肥量对生理性状响应关系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点基本情况
        2.2.2 试验设计与实施
        2.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Ⅰ—水分条件对水稻生理性状的影响
        2.3.1 水分条件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2.3.2 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2.3.3 水分条件对水稻考种的影响
        2.3.4 水分条件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2.3.5 水分条件对水稻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4 结果与分析Ⅱ—水肥条件对水稻生理性状的影响
        2.4.1 水肥条件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2.4.2 水肥条件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2.4.3 水肥条件对水稻考种的影响
        2.4.4 水肥条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4.5 水肥条件对水稻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5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膜下滴灌水稻水肥耦合模型及优化组合方案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点基本情况
        3.2.2 试验设计与实施
        3.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水肥耦合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3.3.2 水肥耦合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3.3.3 最优组合方案的拟定
        3.3.4 优化组合方案试验结果验证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膜下滴灌水稻土壤水盐运移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点概况
        4.2.2 试验设计与实施
        4.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土壤水分变化
        4.3.2 土壤盐分变化
        4.3.3 地下水埋深与多年土壤盐分变化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膜下滴灌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优化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点概况
        5.2.2 试验设计与实施
        5.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水分条件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5.3.2 水分条件对需水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5.3.3 建立膜下滴灌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
        5.3.4 膜下滴灌水稻优化灌溉制度
    5.4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1.1 膜下滴灌水稻灌水施肥量对生理性状响应关系
        6.1.2 膜下滴灌水稻水肥耦合模型及确定优化组合方案
        6.1.3 膜下滴灌水稻水盐运移规律
        6.1.4 膜下滴灌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
        6.1.5 膜下滴灌水稻优化灌溉制度
    6.2 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应用农业水文模型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水分生产力及种植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畦灌灌溉制度的研究现状
        1.2.2 喷灌灌溉制度的研究现状
        1.2.3 咸淡水轮(混)灌模式的研究现状
        1.2.4 暗管排水规格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
    2.2 模型简介
        2.2.1 水分运动模块
        2.2.2 盐分运移模块
        2.2.3 作物蒸腾与土面蒸发
        2.2.4 作物生长模块
        2.2.5 灌溉模块
        2.2.6 排水模块
        2.2.7 下边界条件
    2.3 模型输入
        2.3.1 气象
        2.3.2 土壤
        2.3.3 土地利用
        2.3.4 作物和灌溉
        2.3.5 地下水
        2.3.6 渠道与排水沟
        2.3.7 分布式SWAP-WOFOST模型的构建
    2.4 灵敏度分析和率定及验证的步骤
    2.5 水管理响应指标
    2.6 "Z-score标准化" 方法
    2.7 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
第3章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和率定及验证
    3.1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3.2 参数的率定
        3.2.1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3.2.2 土壤盐分运移参数
        3.2.3 作物生长参数
    3.3 模型的验证
        3.3.1 作物产量
        3.3.2 农田蒸散量
        3.3.3 地下水埋深
        3.3.4 灌区排水量
第4章 引黄灌溉量减少条件下主要作物的畦灌推荐灌溉制度及种植结构区划
    4.1 畦灌的灌溉情景设置
    4.2 畦灌的灌溉情景分析
        4.2.1 春小麦
        4.2.2 春玉米
        4.2.3 向日葵
    4.3 推荐的灌溉制度分析
        4.3.1 蒸散量、产量和水分生产力
        4.3.2 水盐平衡
        4.3.3 水管理响应指标
    4.4 种植结构区划
    4.5 经济效益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引黄灌溉量减少条件下主要作物的喷灌模式及种植结构区划
    5.1 喷灌的灌溉情景设置
    5.2 喷灌的灌溉情景分析
        5.2.1 灌溉量
        5.2.2 蒸散量、产量和水分生产力
        5.2.3 水盐平衡
        5.2.4 水管理响应指标
    5.3 种植结构区划
    5.4 经济效益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基于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主要作物咸水灌溉模式及种植结构区划
    6.1 咸淡水轮(混)灌模式设置
    6.2 咸淡水轮(混)灌情景分析
        6.2.1 蒸散量、产量和水分生产力
        6.2.2 土壤盐分
        6.2.3 水管理响应指标与水盐平衡
    6.3 种植结构区划
    6.4 经济效益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田间排水暗管规格对主要作物水分生产力的影响及种植结构区划
    7.1 田间排水暗管规格的情景设置
    7.2 暗管间距和埋深对三种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
    7.3 推荐的暗管布设规格分析
        7.3.1 推荐的暗管布设规格
        7.3.2 蒸散量、产量和水分生产力
        7.3.3 水盐平衡
        7.3.4 水管理响应指标
    7.4 种植结构区划
    7.5 经济效益分析
    7.6 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宁夏引黄灌区节水技术发展及节水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宁夏引黄灌区概况及面临的水问题
    1.1 宁夏引黄灌区概况
    1.2 宁夏引黄灌区面临的水问题
2 灌区节水技术应用进展及其趋势
    2.1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水技术
    2.2 输配水系统节水技术
    2.3 田间灌溉节水技术
    2.4 农业节水增产技术
    2.5 节水管理技术
3 宁夏引黄灌区节水潜力分析
4 结 语

(8)宁夏引黄灌区节水农业技术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我国用水及缺水现状
        1.1.2 节水农业研究的意义
        1.1.3 宁夏发展节水农业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对节水农业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宁夏引黄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的现状分析
    2.1 引言
    2.2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2.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2.4 引黄灌区灌溉现状
        2.4.1 传统灌溉存在的问题
        2.4.2 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发展概况
    2.5 结论
第三章 引黄灌区节水农业模式研究
    3.1 引言
    3.2 引黄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简述
        3.2.1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技术
        3.2.2 输配水系统工程节水技术
        3.2.3 田间节水技术
        3.2.4 节水农业措施和节水管理分析技术
    3.3 节水灌溉指标
    3.4 引黄灌区节水模式
        3.4.1 卫宁灌区节水技术模式
        3.4.2 青铜峡河东、河西银南灌区节水技术模式
        3.4.3 青铜峡河西银北平原干旱井渠结合灌区节水技术模式
        3.4.4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高阶地干旱井渠灌溉、扬水灌溉区节水技术模式
    3.5 应用模式及效果
        3.5.1 银北灌区惠农区尾闸乡西和桥村井渠结合应用模式与效果
        3.5.2 贺兰山东麓大型喷灌机喷灌模式
    3.6 结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宁夏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水权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3.1 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现状
        1.3.2 工程节水机理及模式研究现状
        1.3.3 宁夏水价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1.3.4 宁夏引黄灌区水权分配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宁夏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宁夏水资源状况
        2.1.1 主要水文气象要素
        2.1.2 宁夏水资源量
        2.1.3 黄河宁夏段水资源状况
    2.2 引黄灌区水资源现状
        2.2.1 引黄灌区水资源状况
        2.2.2 引黄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 井渠结合灌区
    2.4 引黄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3 宁夏引黄灌区主要农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3.1 贺兰山东麓淡灰钙土地区春小麦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3.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3.1.2 试验处理设计与试验小区布置
        3.1.3 田间耕作管理情况
        3.1.4 试验观测
        3.1.5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6 试验结论
    3.2 青铜峡灌区小麦套种玉米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3.2.1 试验区基本情况
        3.2.2 试验处理设计
    3.3 宁夏灌区旱作物相关研究成果
        3.3.1 春小麦适宜灌溉制度
        3.3.2 麦套玉米适宜灌溉制度
        3.3.3 单种玉米适宜灌溉制度
    3.4 有限灌溉技术优势初探
        3.4.1 红寺堡灌区玉米有限灌溉技术试验结果
        3.4.2 贺兰山东麓淡灰钙土地区玉米灌溉制度试验结果
        3.4.3 有限灌溉技术优势初探
    3.5 本章小结
4 灌区工程节水机理及模式研究
    4.1 宁夏灌区干渠现状
        4.1.1 衬砌型式
        4.1.2 衬砌现状
        4.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4.2.1 研究目的
        4.2.2 主要研究内容
    4.3 试验方案设计
        4.3.1 试验段基本情况
        4.3.2 试验方案设计
    4.4 渠道衬砌技术研究
        4.4.1 不同材料防渗衬砌渠道水利用系数
        4.4.2 不同衬砌型式的防渗效果
    4.5 衬砌渠道防冻胀技术研究
        4.5.1 衬砌渠道防冻胀试验研究
        4.5.2 防冻胀效果评价
    4.6 经济效益分析
        4.6.1 工程造价分析比较
        4.6.2 技术经济分析
    4.7 宁夏灌区工程节水模式研究成果
        4.7.1 节水工程基本模式
        4.7.2 节水工程技术要求
        4.7.3 节水工程经济技术指标
    4.8 本章小结
5.灌区水价形成机制研究
    5.1 宁夏引黄灌区供水水价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5.1.1 引黄灌区农业水价回顾
        5.1.2 现行水价
        5.1.3 国内同类灌区水价状况
        5.1.4 现状水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5.2 供水成本费用测算
        5.2.1 自流灌区
        5.2.2 扬水灌区
        5.2.3 井渠结合灌区
        5.2.4 沟道工程
        5.2.5 灌区供水成本分析
    5.3 供水价格研究
        5.3.1 灌区用水户水费承受能力研究
        5.3.2 灌区供水户良性运行所需成本分析
        5.3.3 供水价格测算
    5.4 灌区供水价格制定
        5.4.1 水价制定原则
        5.4.2 农业供水水价制定方法
        5.4.3 水价制定
    5.5 小结
6 宁夏水权分配及应用研究
    6.1 水权分配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6.1.1 水权初始分配模型的构建
        6.1.2 "AHP+TOPSIS"模型在区域初始水权分配中的应用
        6.1.3 结果分析
    6.2 宁夏水权空间配置研究
        6.2.1 引黄灌区各县水权空间配置模型
        6.2.2 宁夏引黄自流灌区水权空间配置方案
        6.2.3 宁夏扬黄灌区水权空间配置方案
        6.2.4 水权空间配置结果分析
        6.2.5 不同来水频率下的县级单元水权空间配置
    6.3 宁夏水权行业配置初探
        6.3.1 行业现状水平年水量配置方案
        6.3.2 行业规划水平年水量配置预测
        6.3.3 水权行业配置影响指标体系探讨
    6.4 本章小结
7 实证应用
    7.1 水权分配在水量调度中的应用
        7.1.1 2003年旱情紧急情况下的宁夏引黄灌区水量调度方案
        7.1.2 2006年正常来水年份下的宁夏引黄灌区水量调度分配方案
        7.1.3 2007年一般干旱年份下的宁夏引黄灌区水量调度分配方案
        7.1.4 结论
    7.2 宁夏水权转换
        7.2.1 水权转换的目的意义
        7.2.2 水权转换的可行性
        7.2.3 水权转换的原则
        7.2.4 水权转换的价格
        7.2.5 水权转换的工程措施
        7.2.6 水权转换的效果
        7.2.7 结论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潜力与耗水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宁蒙引黄灌区概况
    2.1 研究范围
    2.2 研究区概况
        2.2.1 自然地理
        2.2.2 社会经济
    2.3 水资源现状
        2.3.1 灌区河流水系及湖泊
        2.3.2 灌区降水
        2.3.3 地表水资源
        2.3.4 灌区地下水资源
        2.3.5 水资源总量
    2.4 土地利用现状
    2.5 灌区取用水现状
        2.5.1 现状取水量
        2.5.2 用水现状分析
        2.5.3 用水特点分析
    2.6 宁蒙引黄灌区节水现状
        2.6.1 渠系工程现状
        2.6.2 节水灌溉现状
        2.6.3 种植结构现状
    2.7 宁蒙引黄灌区的特点
        2.7.1 工程特点
        2.7.2 灌溉特点
    2.8 宁蒙引黄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2.8.1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浪费现象严重
        2.8.2 用水结构不合理
        2.8.3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2.8.4 水土资源过度开发,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8.5 灌区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 宁蒙引黄灌区适宜节水技术
    3.1 渠系改造
    3.2 中低产田改造与土壤盐碱化防治相结
    3.3 调整种植结构,推行节水灌溉制度
    3.4 以平地缩块为重点,推广先进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3.5 加强非工程节水措施
    3.6 本章小结
4 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潜力分析
    4.1 节水潜力的内涵
    4.2 节水潜力的计算方法分析
        4.2.1 输水系统
        4.2.2 田间系统
        4.2.3 管理技术
        4.2.4 整体分析法
    4.3 节水潜力分析
        4.3.1 典型区域渠系防渗状况及衬砌渠道防渗效果测试
        4.3.2 输水系统节水潜力
        4.3.3 田间系统节水潜力
        4.3.4 节水潜力综合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宁蒙引黄灌区耗水类型研究
    5.1 耗水分类
    5.2 各类耗水特点
    5.3 各类型耗水量计算方法
    5.4 现状耗水量分析
    5.5 水平衡原理计算灌区耗水量
    5.6 本章小结
6 宁蒙引黄灌区耗水组成及特点分析
    6.1 耗水组成分析
        6.1.1 水资源的相互转化
        6.1.2 水资源转化特点
        6.1.3 不同耗水类型的耗水组成
    6.2 耗水组成特点分析
        6.2.1 农田灌溉耗水
        6.2.2 自然生态耗水
        6.2.3 人工环境耗水
        6.2.4 工业与城乡生活耗水
        6.2.5 耗水组成特点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建议
    7.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1.1 主要结论
        7.1.2 主要创新点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高产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研究 ——以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为例[D]. 贶聚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农业水土资源利用评价与均衡优化调控研究 ——以宁夏为例[D]. 杜捷.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3]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低碳水氮配置研究[D]. 胡伟. 宁夏大学, 2020(03)
  • [4]基于ACPS的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水氮精准调控技术研究[D]. 刘瑞. 宁夏大学, 2020(03)
  • [5]膜下滴灌水稻水—肥—盐—产量规律及优化灌溉制度研究[D]. 何进宇. 宁夏大学, 2017(02)
  • [6]应用农业水文模型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水分生产力及种植结构[D]. 薛静.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4)
  • [7]宁夏引黄灌区节水技术发展及节水潜力分析[J]. 汤英,鲍子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02)
  • [8]宁夏引黄灌区节水农业技术模式研究[D]. 刘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9]宁夏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水权分配研究[D]. 李刚军. 西安理工大学, 2009(02)
  • [10]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潜力与耗水量研究[D]. 张霞.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宁夏黄河灌区水稻节水高产控灌技术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