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迅速,成果喜人

发展迅速,成果喜人

一、发展快速成绩喜人(论文文献综述)

许菲[1](2021)在《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韩自1992年正式建交,迄今已近30年,而两国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历史远比这个时间更长,城市外交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独特因素。单就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成果——缔结国际友好城市来说,从1993年7月1日首对中韩国际友好城市——连云港市和木浦市正式缔结友城关系算起,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韩间已缔结友好省市(姊妹城市)关系206对,韩国成为除日美两国外与中国签订友好城市协议最多的国家。最初,中国连云港市和韩国木浦市缔结友城关系,主要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时至今日,中韩城市外交合作领域不再限于经贸投资领域,其交往发展广泛辐射到地方政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运动、妇女儿童权益、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等各个领域,交往成果可谓是全面开花。与此同时,中韩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层次不断深化,由最初的省市一级行政单位发展到区县级行政单位,社会组织、市民团体乃至个人纷纷加入到该行列。可以说,城市外交为中韩地方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营造了有利氛围,其在经贸投资、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城市治理、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成果良多,惠泽民众。经历了初期的接触和探索阶段后,经过磨合与调整,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逐渐走向稳定增长阶段,其交往目的和目标由最初的注重获得转向合作共赢发展。在此背景下,中韩国际友好城市的缔结形式不再限于“一对一”关系,开始转向“一对多”方式,而交往模式则由双边为主发展到双边与多边并重,中韩地方政府更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国际组织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交往对象也由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向其他地区辐射。总体来看,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不能就此回避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友好城市总体发展不平衡、合作形式比较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导致民众存在误解、扩大贸易引发双方经贸摩擦。虽然中韩地方政府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往往是事倍功半。而究其原因则十分复杂,一些属于结构性的因素远非地方政府之力所能解决。如在超国家层面,国际组织越来越多的发挥作用而逐渐改变了既有的交往格局。在国家层面,中央政府的制约、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排除。在民间层面,非政府组织、传媒集团等社会组织实体,也谋求在对外交往中表达利益诉求,都成为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相交织,地方、国家和国际事务相交融,现阶段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形势和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探讨。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超国家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次国家行为体、社会行为体四个层次,借助白里安·豪京的多层外交理论,并融合加里·马克斯、里斯贝特·胡格提出的多层治理理论,形成理论阐释和具象认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总体分析框架。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审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系由多元行为主体的影响交互所造成,远非是地方政府层次一力所能突破解决。同样,在多层面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还包括超国家行为体层面的各类国际组织、国家行为体的代表——中央政府,以及社会行为体层面的非政府组织和日益活跃的各类传媒力量。由于公民社会、地方行政、国家政治、国际政治在囯际政治国内化、国内政治国际化的交互作用下日益结合为一个多层化的世界政治舞台,由此中韩城市外交发展所牵涉到各层面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的任何一个行为主体要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必须在社会、地方、国家和国际的多个维度层次上同时采取行动,才能够有望获得最终的成功。显然,中韩城市外交要取得持续健康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社会行为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多元主体层次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基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当前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存在合作形式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民众时有误解等突出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虽然地方政府或能自力解决,但平衡区域发展、解决两国经贸摩擦等绝非地方政府能力之所及。以中韩地方经贸摩擦为例,虽然市民团体抗议、反倾销调查、构筑技术性壁垒等单一化的表象不时呈现,但实质却与国家层面的中韩同为外贸型经济增长模式不无关系。伴随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加快,中韩间产品差距减小、市场争夺趋于激烈,加之两国经贸依存度颇高,尽管中韩地方政府有较大意愿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但调整外贸、产业结构政策等属于中央政府权限,地方政府奈何不得,在政治、安全、外交等敏感议题上更是如此。不过,上述表象并不是说地方政府无可作为。其实,中韩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参与国际次区域合作和国际城市组织的契机,为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共同努力在国际平台上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可以在联合国框架下、借助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来解决彼此间的争端。总而言之,积极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符合两国的核心利益诉求,有利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多个主体层次上的共同努力、统筹协调缺一不可。这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中韩友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不仅与中韩地方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意愿有关,更与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政策等密切相关。对此,除地方政府自身的积极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层次宏观政策上的资源平衡调配,尤其是向中韩发展落后地区予以政策性倾斜,促进其走上外向型合作发展道路,更多、更全面地展现城市外交在新时期中韩伙伴关系发展中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顾典[2](2021)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视角的比较分析》文中指出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至关重要的阶段,传统的高投入、高增长的模式作用在逐渐弱化。自2015年起中国开始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十分明确。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较难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一方面这种生产方式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生产方式再难对经济发展形成先前那么显着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状态、生态效率或者生态福利绩效的提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也是很多学者研究的方向。他们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或者生态福利绩效提高的动力机制已经进行了一些比较深刻的研究,同时选择某个产业对生态效率或者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旨在进一步验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分别存在什么影响,并且比较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这两个视角进行研究时有什么异同。本文探寻产业结构与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也针对这两组对象之间的间接影响进行专门研究和定量分析。本文的重要创新点;首次提出了产业结构的绿色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绿色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绿色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本文共分八个章节,按逻辑顺序逐步展开。第一章为导论,按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包括对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分析,从而引出了生态发展和产业结构等有关的概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提高与我们强调的五大发展理念里的协调发展是统一的,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定要经历的过程;第二部分陈述了选题意义,选题正确是文章有价值的前提;第三部分、第四部分说明了该文的研究技术路线以及研究内容。导论这一章提纲挈领地讲述了本论文存在的价值,以及主体部分将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开展研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以下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或生态福利绩效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福利绩效或生态效率之间的间接影响。在通常的研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在一起的整体性的概念。生态效率的概念来源于可持续发展,西方最早开始对生态效率进行研究,国内的研究发展也十分迅速。生态福利绩效源于福利的概念,诸大建首次在国内提出了生态福利绩效的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见仁见智,总体来讲趋于更加科学与全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原本是不同的研究范畴,对它们的研究看似诞生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联系。在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都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发展方向。为此发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直接影响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间接影响并加以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本文在综述部分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分析,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研究方向。第三章是经典理论及相关理论分析。本章分两大部分,首先分析了产业结构、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的经典理论,然后对本文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有关理论分析。产业结构经典理论部分介绍了克拉克、库茨涅兹、霍夫曼、钱纳里等人的观点及研究成果。生态效率经典理论部分介绍了鲍尔丁、科斯坦萨等人的观点及研究成果。生态福利绩效理论部分介绍了Daly、诸大建等中外学者的观点。这些经典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的闪光点,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学者,为相关的经济学领域研究指明了方向。以这些经典理论为基础,计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指标就有了理论依据。而且本章后面的相关理论分析与这些经典理论一脉相承。这些理论分析针对的是解决产业结构状态与生态效率的对应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乃至他们之间的间接影响的剖析。本章为全文的理论打下基础,从而保证文章的出发点在理论上是正确的、有意义的。第四章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状态)、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度,并且对生态经济的两个指标视角下的脱钩和收敛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干春晖[1]倡导的泰尔指数是计算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较好的方法,而刘伟[2]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也是较好的计算方式。本文利用DEA多阶段方法对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本人借鉴诸大建[3]的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度。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梯度现象,产业结构高级化东部地区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生态效率、生态福利视角下的脱钩结果不一样,但都是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破坏脱钩的衡量方法。虽然我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但通过收敛性分析告诉我们,只要努力生态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是可以实现的。第五章内容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生态效率对应关系的实证分析[4],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直接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排除了内生性。为了提高生态效率,在全国范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需要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比较显着的差异。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一阶滞后效应,不同的地区控制变量影响的显着性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存在空间影响。同时本章还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生态化的内在需要和导向,所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生态福利绩效就不难理解。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生态福利绩效也相应地处于不同的趋势。一般来讲,在工业化进程中如果生态福利绩效还没有跨过拐点,那么生态福利绩效还将继续下行。当生态福利绩效跨过了这个拐点,生态福利绩效就将重拾升势,真正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生态福利绩效的良性循环。在此章处于第五章和第七章之间,是本文主干承上启下的部分。通过stata分析,本章发现产业结构状态与生态效率有显着的对应关系,所以可以通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适当的调整,为生态效率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本文还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有显着的影响作用。本章内容也为第七章探索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间接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第六章是间接影响的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电子信息技术、金融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利用有促进作用,从而间接促进生态效率提高。相比较这些产业,在国内清洁能源相关的经济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是空白。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作者借鉴与分析了他人选取的控制变量,发现虽然个别指标也较有代表性,但总体来看还是不够宏观与全面。所以本文尽量挑选最权威、最能涵盖清洁能源整体效果的数据,在实证后得出结论:清洁能源与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显着的影响作用。清洁能源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我们可以通过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来提升影响机制的作用。本章还利用倍差法对清洁能源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前文分析结论一致。此外本章另外一部分是验证了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福利绩效之间具有显着的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整体来讲促进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中占比提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而这些间接影响效应的提升进而又促进了生态福利绩效的进一步改善[5]。同时,本章还针对清洁能源、循环经济这两种因素进行了门槛效应分析和、DID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二者可以互不干扰、因地施策。第七章是国际经验分析。本章旨在从他国找到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对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指出他们的成功及不足之处。本文还对美国休斯顿和德国鲁尔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案例进行了深度分析,这两个案例对中国来讲极具现实意义。中国的中西部等地区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型过程。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地区的成功转型对中国现阶段的转型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第八章是本文结论的总结。本文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梳理了相关文献和理论,二是计算了生态福利绩效、生态效率、产业结构的状态指标(含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三是定量测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四是对前人没有专门研究的领域清洁能源进行了定量分析。作为政策咨询,本文认为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中西部地区可以加强清洁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培养。在东部地区需要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和输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本文还呼吁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展循环经济,提高循环经济的规模效应,从而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更加协调快速的优化发展。

丛笛生[3](2021)在《英汉同传译语与源语节奏协调的实现 ——“世界教育论坛大会”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实践报告所选语料为2019年12月于巴黎举办的世界教育论坛(FWE)大会的第三场会议。译员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模拟英汉同声传译。世界教育论坛是于2019年正式成立的非营利组织,是首个致力于解决全球教育问题的权威交流平台。基于该语料的口译实践将有助于受众了解各国的教育现状及其教育变革的方向。节奏是语言中固有的特征,是人们表达相关内容时蕴含的有规律的阶段性的变化因素,从语音和语义层面可分为自然节奏与意义节奏。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不同,如何实现译语与源语的节奏协调至关重要。本报告分为四部分:任务述、过程述、案例分析及实践总结。案例分析作为最为核心的章节,重点关注源语在自然节奏和意义节奏两个层面呈现的特征。本报告中的自然节奏包括停顿、语速变化等元素;意义节奏包括重复信息、并列结构等方面。译员采用了预测、等待以及增译。省译等口译策略,以期实现源语和译语在节奏上的协调,达到同声传译的协调原则,也希望能为其他译员遇到此类口译问题时供参考。

马敏[4](2021)在《基于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发展史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的诊疗思路》文中提出目的:对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史轮廓进行梳理和系统总结,以期对将来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有所借鉴。方法:以时间轴为中心,以着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为重点,通过课堂内容、老师的相关着作、查阅文献及调研和访问的方法,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研究论文分为“甘肃省‘西学中’班的基本情况”、“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机构”、“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成果”、“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代表性人物”四个方面。具体为:一、甘肃省“西学中”班的基本情况概述:“西学中”班的来历和甘肃省“西学中”班概况;二、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机构简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兰州大学及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及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三、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成果概述:1、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经典的传承;2、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必然性的深刻剖析;3、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成果;4、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探讨;5、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四、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代表性人物介绍:甘肃省着名中西医结合医家成长经历及学习从医的经历。结论:甘肃虽地处西域,当时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然而紧跟全国的发展步伐,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下,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可喜成就。

吴晓[5](2020)在《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长沙市长雅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长沙市教育局2016年调整长沙市城区初中招生政策后,长沙市长雅中学的生源全部来自微机派位,生源变得层次不齐,针对实际情况,长沙市长雅中学从2016级学生起开始实行部分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实践。2018年下学期,该级学生进入初三开始进行化学学习,该校的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拉开帷幕。在长沙市长雅中学的分层走班教学中如何高效融合化学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实效呢?研究者开始了“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以长沙市长雅中学为例”。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是长沙市长雅中学化学分层走班教学实践研究,此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从学校背景、学生分层、教师教学分层、分层走班的具体方法以及阶段性层级软性调整五个维度对分层走班机制进行介绍;然后是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过程,并列举了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两个课例。第四部分是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研究结果分析,通过对长沙市长雅中学2016级学生进行成绩分析、学习态度和兴趣分析以及学生个案研究,从多角度得出客观公正的效果评价。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反思。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成绩分析表明:长沙市长雅中学开展的化学分层走班教学,针对不同层级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2.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长沙市长雅中学开展的化学分层走班教学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态度的端正和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3.通过学生个案访谈可看出: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化学学习目标的设置,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变,真正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同时,也更有助于优生的培养,使优生更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全面的个性化发展。以上结果表明长沙市长雅中学进行的化学分层走班教学效果良好。

原霄峰[6](2020)在《我国全民健身政策的演变及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民健身作为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研究在对国家层面颁布的全民健身系列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对全民健身政策文本进行了深入挖掘,探寻其历史轨迹与演变规律,并对政策实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在新时期下对我国全民健身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政策文本进行了研究。以时代背景为视域,梳理了国家层面的全民健身政策的演变历程、总结了全民健身政策实施后对我国体育产生的影响、展望了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政策的发展方向。研究结论如下:1.全民健身政策的时代内涵发生了变化:国家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发展。2.全民健身政策的地位逐步提高:国家政策—立法保护、制度保障—国家战略。3.全民健身政策对我国的国民体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体育产业、体育科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全民健身政策要协同健康中国共同发展,“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都是为“全民健康”服务。对全民健身政策发展方向的思考:1.全民健身政策应更加注重城乡均衡发展、关注城乡居民体质和男女体质差异。2.打造全民健身“生活平台”,推进全民健身发展。3.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资源共享、统筹发展。4.新媒体+品牌化建设,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可持续发展。

刘彤彤[7](2020)在《中国板式网球的发展现状、前景与推广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板式网球是一项具有趣味性、观赏性和时尚性的新兴运动项目,它集网球、乒乓球、壁球和羽毛球特点于一身,既高雅华贵,又简单易学。在欧美国家开展广泛,深受大众的喜爱。2016年引入中国,2017年中国板式网球推广正式启动。为了更快、更好地推广普及板式网球,提高中国运动员板式网球水平,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国内外板式网球运动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梳理世界板式网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国外板式网球运动的发展经验与启示,结合中国国情,分别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个领域展望中国板式网球运动发展前景,提出推广策略。研究结论如下:(1)自2016年板式网球运动引进中国以来,在政策扶持、赛事举办、培训教学、场地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进展迅速,成效明显,初具规模。但整体上相比西班牙、阿根廷等板式网球运动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2)板式网球运动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群众体育方面,将会掀起广大青少年学生和中老年人群的板式网球热,助力国家全民健身战略;在竞技体育方面,板式网球有望成为中国竞技优势项目,近期可为同项群其他项目运动员创造“跨界转项”夺取世界板式网球大满贯的机会,提前做好参加奥运会板式网球比赛的人才培养与储备;在体育产业方面,开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颇具观赏性的国际顶级板式网球赛事,推动中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3)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板式网球发展经验,提出以下推广策略:1、成立板式网球管理机构并建章立制;2、构建中国板式网球竞赛体系;3、开辟媒体宣传渠道,发挥明星效应,加大宣传力度;4、承办或引进高水平国际板式网球顶级赛事;5、跨界整合融合发展;6、构建国家、社会、学校培养运动员的新体系;7、培养群众健康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8开拓板式网球市场实现事业发展与企业利润共赢。

陈瑞洁[8](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形象意指主流社会对理想教师职业的期待,是教师内在特质、外在表征以及社会期待的综合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新鲜事物不断涌入到当前社会生活中,致使人们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形象也难免受到影响,发生了变化。教师形象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过程又如何?本研究从传媒文本的视角进行了研究,使用文本研究法,利用NVivo质性软件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的中小学教师形象,力求完整地呈现龙头传媒所建构的教师形象及其流变过程,以期为后续新闻媒介中教师形象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本研究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有关中小学教师的报道进行提炼,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的历程共分为了三个时期:1978年至1991年是“教学技能人”时期;1992年至2000年是“无私奉献者”时期;2001年至2018年是“爱岗守业人”时期。研究发现,“教学技能人”时期教师形象通常聚焦于乐学善教形象。“无私奉献者”时期教师形象通常聚焦于为人师表形象。“爱岗守业人”时期教师则聚焦于教师爱岗敬业形象。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构成各要素嬗变的分析,发现在“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乐学善教”、“研究创新”、“爱岗敬业”、“社会担当”等形象构成要素上存在内涵演变,具体而言,为人师表的内涵从“严格身教”到“廉洁从教”再转变为“舍生取义”,关爱学生的内涵从“思想引导”到“个别关注”再过渡到“身心共育”,乐学善教的内涵从“能学能教”到“成果突出”再演化为“方式多样”,研究创新的内涵从“教法革新”到“教法完善”再转变为“课程开发”,爱岗敬业的内涵从“兢兢业业”到“集体意识”再转变为“守护乡村”,社会担当的内涵从“爱党爱国”到“劝学建校”再转换为“公益参与”。从社会背景、教育政策和媒体特色三个角度对《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在社会背景上,教师形象同社会大背景紧密相关,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侧面反映时代社会风貌;在教育政策上,教师形象同教育政策走向基本相一致,宣传政策理想形象;在媒体特色上,教师形象长期笼罩神圣色彩,但逐渐开始平凡化。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中小学教师形象,《人民日报》应反馈社会背景需求的形象,塑造作为时代文化符号的教师形象;转变单纯宣传教育政策的职能,增强媒体与教育政策的双向互动;吸收同类媒体的报道优势,让教师形象避免神圣化和模板化。

赵洁[9](2020)在《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市场营销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摇滚音乐产业走出阴霾,进入黄金十年,在这期间不仅诞生了众多影响深远的摇滚巨星,成为乐坛霸主,而且以其革命性的特点影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参考资料以与美国摇滚音乐产业相关的书籍为主,国内外期刊论文和新闻资料等为辅,指导理论是市场营销学。文章从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市场入手,第一章是背景概述,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技术和摇滚音乐人的角度阐述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繁荣的原因。之后的章节以表现突出的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以及其他摇滚明星为例,第二章主要通过梳理他们的唱片销量、巡演观众数量以及电影票房等数据而后进行综合测评,归纳出美国六十年代摇滚音乐消费者的需要和他们的购买行为,然后总结出这三项市场表现的占有率和盈利率。第三、四章以4C理论作为工具,第三章主要通过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营销策略概括出美国主流摇滚乐队的市场营销模式。第四章用企业竞争策略分析和研究适合六十年代美国各大唱片公司的市场营销模式,最后研究得出美国六十年代整体摇滚音乐市场营销模式。

陈虹旭[10](2020)在《中国城镇化对区域保险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也从高速化发展逐渐向集中化、逆城市化与非城市核心功能疏散化的发展阶段转移。自“九五”计划开始,各级政府便将城镇化作为各地经济建设工作的重点。伴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这是经济发展至新的阶段带来的必然结果,我国城镇化建设也迈上新的台阶,逐步实现以人为本、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消费习惯发生较大变化,刺激了城市保险消费的增长。作为风险管理、保障民生的重要一环,保险业在建立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均衡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保险业取得飞速进步,保费收入在15年的时间内增长了近8倍。虽然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保费收入总量增长较快,但绝对值意义上水平仍然较低。从区域来看,我国保险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与不协调性,地域城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保险业的发展。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和理论后,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城镇化与区域保险产业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首先本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利用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研究文献的梳理,提取每一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这一指标作为衡量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对于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两大领域分别进行研究梳理,选择保险密度作为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接下来,本文基于保险行业2004-2017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30个省市的保险业发展空间特征,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城镇化建设对保险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根据已有文献研究选择恰当指标作为空间计量的控制变量。实证研究的回归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于区域保险产业发展的影响具有显着促进效应,无论是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业均受益于本地城镇化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结果显示,本地人身保险业受邻域城镇化发展影响显着,而财产保险业未明显受到溢出效应影响。本文根据研究结果对省域保险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优化保险企业合理布局,随城镇化建设进行稳步发展。

二、发展快速成绩喜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快速成绩喜人(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既有研究述评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城市外交的界定、沿革和理论基础
    一、城市外交的界定
        (一)城市外交的定义
        (二)城市外交的特征
        (三)城市外交的形式
        (四)城市外交的作用
    二、城市外交的沿革
        (一)城市外交的发展
        (二)城市外交的繁荣
        (三)中国的城市外交
    三、城市外交地位的确立
        (一)城市成为城市外交的主体
        (二)城市外交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三)城市国际组织提振城市外交地位
    四、多层外交理论对城市外交的阐释
        (一)多层外交理论的内核
        (二)多层外交理论的辨析
        (三)对城市外交的再阐释
    小结
第二章 中韩城市外交的演变发展与地位作用
    一、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接触探索阶段
        (二)磨合调整阶段
        (三)稳定增长阶段
    二、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情况
        (一)中韩双边交往情况
        (二)中韩多边交往情况
    三、中韩城市外交的进展成效
        (一)友好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二)友好城市合作领域扩大
        (三)友好城市合作层次加深
        (四)发展成果惠及两国人民
    四、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多层次性
        (二)同层交往的非唯一性
        (三)结好偏好经济发达地区
        (四)从注重获得走向合作共赢
    五、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
        (二)城市外交对中韩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
    小结
第三章 中韩城市外交主要行为体层次分析
    一、超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全球性国际组织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
    二、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居于支配地位的中央政府
        (二)囿于地域主义的国内政党
    三、次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具备担当城市外交主体能力和意愿的城市
        (二)外部环境有利于作为城市外交主体的城市
    四、社会行为体层次
        (一)不能被忽视的非政府组织
        (二)引领舆论的新旧传媒集团
    五、不同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次国家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体的相互作用
        (二)次国家行为体与超国家行为体相互影响
        (三)社会行为体对次国家行为体的不同影响
    小结
第四章 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成因
    一、各地区总体发展不均衡
        (一)资源条件导致的友城分布不均
        (二)政府偏好招致各项发展不平衡
    二、合作形式单一、影响受限
        (一)开展城市外交常用的合作方式
        (二)倚重某一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以浙江为例评估城市外交效果
    三、民间主体参与程度不高
        (一)中韩城市外交由官方主导
        (二)官方合作欠灵活、效果不佳
        (三)政府参与过多、民间积极性低
    四、传播不足、民众易受误导
        (一)塑造城市形象太重视官方交流
        (二)效果不理想、应重视渠道和方式
        (三)第三方误导易致民众看法片面
    五、经济摩擦、贸易保护增多
        (一)中韩双边经贸总体情况
        (二)中韩经济摩擦现象增多
        (三)韩国过度采用保护手段
    六、多层外交理论下中韩城市外交问题成因分析
        (一)相关利益集团的干预
        (二)地方条件能力的差异
        (三)国家制度体制的制约
        (四)国际组织调解的盲区
    小结
第五章 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路径抉择
    一、运用国家力量,统筹地方发展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边界
        (二)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资源调配
    二、拓宽交往渠道,创新合作形式
        (一)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外交模式
        (二)加深合作层次尝试内容创新
    三、鼓励多方参与,建立互惠机制
        (一)鼓励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二)落实惠民机制争取民众支持
    四、重视媒介作用,强化传播力度
        (一)注重媒体公关树立良好形象
        (二)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
        (三)加强对自媒体的监控和疏导
    五、借力国家外交,融入国际组织
        (一)借助国家外交改善外部环境
        (二)大力发挥国际组织建设作用
    六、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城市外交作用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北方”“新南方政策”
        (二)发展战略对接对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深化城市外交对中韩发展战略对接的促进作用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视角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
        三、结构主义发展理论
        四、区域经济学的理论
        五、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二节 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理论研究综述
        一、生态效率
        二、生态福利绩效
        三、其他生态有关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影响的研究综述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经济耦合机制的研究综述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间接影响的研究综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公式模型构建
    第一节 产业结构、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发展规律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
        二、生态效率的发展规律
        三、生态福利绩效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直接影响和耦合的机理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直接影响和耦合的机理分析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直接影响和耦合的机理分析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间接影响的机理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间接影响的机理分析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间接影响的机理分析
    第四节 理论模型构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心变量测度及生态经济指标的脱钩收敛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方法的选择
        二、测度的过程和结果
        三、产业结构测度结果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态效率
        一、方法的选择
        二、测度的过程和结果
        三、测度结果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生态福利绩效
        一、方法选择
        二、测度的过程和结果
        三、结果分析
    第四节 脱钩分析
        一、生态效率脱钩分析
        二、生态福利绩效脱钩分析
    第五节 收敛性分析
        一、生态效率收敛性分析
        二、生态福利绩效收敛性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直接影响分析
    第一节 耦合及解耦分析
        一、耦合分析
        二、解耦分析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和数据说明
        二、模型的设立
    第三节 基本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变量处理及实证分析
    第四节 空间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间接影响分析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的间接影响分析
        一、清洁能源的间接影响分析
        二、第二产业比重的间接影响分析
        三、互联网的间接影响分析
        四、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分析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的间接影响分析
        一、清洁能源的间接影响分析
        二、循环经济的间接影响分析
        三、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分析
        四、城镇化的间接影响分析
    第三节 生态效率视角清洁能源的门槛效应研究及DID分析
        一、清洁能源生态效率门槛效应研究
        二、DID分析
    第四节 生态福利绩效视角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的门槛效应研究及DID分析
        一、门槛效应研究
        二、DID分析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优劣
    第二节 某些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一、美国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二、德法英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三、日本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第三节 国际案例分析及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第三节 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简历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3)英汉同传译语与源语节奏协调的实现 ——“世界教育论坛大会”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介绍
    1.2 文本因素分析
第2章 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背景信息
        2.1.2 相关理论
    2.2 模拟口译计划
    2.3 口译过程
    2.4 译后事项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自然节奏
        3.1.1 停顿
        3.1.2 语速
    3.2 意义节奏
        3.2.1 重复表达
        3.2.2 并列结构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总结及反思
    4.2 实践报告意义
    4.3 实践报告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原文及译文
附录2:术语表
致谢

(4)基于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发展史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的诊疗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的中西医结合历史概况
    1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程
    2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的研究成果
    3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标志成就
第二章 甘肃省“西学中”班的基本情况
    1 “西学中”班的来历
    2 甘肃省“西学中”班概况
第三章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机构
    1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发展历程
    2 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
    3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历程
    4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5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6 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历程
第四章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成果
    1 传承经典自出机杼
        1.1 概述
        1.2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经典的传承
    2 中西结合历史使然
        2.1 概述
        2.2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必然性的深刻剖析
    3 保存中说西说为证
        3.1 概述
        3.2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家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成果
    4 结合模式见仁见智
        4.1 概述
        4.2 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探讨
        4.3 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5 病证结合匠心独运
        5.1 概述
        5.2 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小结
第五章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的代表性人物
    1 张汉祥
    2 于己百
    3 许自诚
    4 刘宝厚
    5 裴正学
    6 赵健雄
    7 许治时
    8 黄正良
    9 夏永潮
    10 王俭
    11 曹玉山
    12 关梅玮
    13 李永寿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新中国领导人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指示综述
    1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谈中西医结合
        1.1 毛泽东谈中西医结合
        1.2 邓小平谈中西医结合
        1.3 江泽民谈中西医结合
        1.4 习近平谈中西医结合
    2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3 中西医结合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科研获奖成果

(5)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长沙市长雅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分层走班教学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分层教学
        2.1.2 走班教学
        2.1.3 分层走班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因材施教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2.3 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3 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实践
    3.1 化学分层走班机制
        3.1.1 背景
        3.1.2 学生分层
        3.1.3 教师教学分层
        3.1.4 研究者所在级部构成及具体分层走班方法
    3.2 化学分层走班实践过程
        3.2.1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3.2.2 班级体制实施方案
    3.3 化学分层走班教学课例
        3.3.1 课例一分析
        3.3.2 课例二分析
4 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研究结果分析
    4.1 成绩分析
        4.1.1 整体成绩分析
        4.1.2 化学成绩分析
    4.2 学习态度与兴趣分析
        4.2.1 学习态度分析
        4.2.2 学习兴趣分析
    4.3 学生个案分析
        4.3.1 学生个案一
        4.3.2 学生个案二
        4.3.3 学生个案总结
5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的结论
        5.1.1 长沙市长雅中学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方案
        5.1.2 长沙市长雅中学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效果
    5.2 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分层走班教学对学生非认知因素影响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访谈问题提纲
    附录3 课例实施一
    附录4 课例实施二
    附录5 学习态度与兴趣分析问卷调查原始数据
致谢

(6)我国全民健身政策的演变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概念界定
        1.3.2 全民健身政策制定的背景
        1.3.3 全民健身政策内容的研究
        1.3.4 全民健身政策执行的研究
        1.3.5 全民健身政策评价体系的研究
        1.3.6 全民健身政策与其它国家“健身政策”比较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文本分析法
        2.2.3 比较分析法
        2.2.4 数据分析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全民健身政策演变历程的研究
        3.1.1 时间阶段演变
        3.1.2 政策地位的演变
        3.1.3 指导思想的演变
        3.1.4 目标的演变
        3.1.5 任务的演变
        3.1.6 实施对象和重点人群的演变
        3.1.7 措施和保障的演变
        3.1.8 组织实施的演变
    3.2 全民健身政策对我国体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3.2.1 对国民体质的影响
        3.2.2 对公民参与体育活动情况的影响
        3.2.3 对体育产业总规模的影响
        3.2.4 对我国体育科研的影响
    3.3 全民健身政策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
        3.3.1 宏观层面
        3.3.2 中观层面
        3.3.3 微观层面
第四章 结论与思考
    4.1 结论
    4.2 对全民健身政策发展方向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中国板式网球的发展现状、前景与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板式网球
        2.1.2 发展前景
        2.1.3 推广策略
    2.2 国外关于板式网球运动的研究现状
        2.2.1 关于运动员机体反应的研究
        2.2.2 关于运动员技战术的研究
        2.2.3 关于运动员体质健康与运动风险的研究
        2.2.4 关于板式网球发展现状及特点的研究
    2.3 国内关于板式网球运动的研究现状
    2.4 有关运动项目推广策略的研究
第三章 板式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3.1 国际板式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启示
        3.1.1 西班牙板式网球的发展情况
        3.1.2 阿根廷板式网球的发展情况
        3.1.3 日本板式网球的发展情况
        3.1.4 阿联酋板式网球的发展情况
        3.1.5 卡塔尔板式网球的发展情况
        3.1.6 国外板式网球运动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3.2 中国板式网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3.2.1 中国板式网球赛事举办情况
        3.2.2 中国板式网球普及推广活动组织情况
        3.2.3 中国板式网球场地设施建设情况
        3.2.4 中国板式网球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中国板式网球运动的发展前景
    4.1 大众体育方面
        4.1.1 掀起亿万大众参与板式网球的健身浪潮
        4.1.2 将出现板式网球场地建设高潮
        4.1.3 成为社会倍受欢迎的新热点项目
    4.2 学校体育方面
        4.2.1 成为引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4.2.2 为“校园网球”工作提供新出路
    4.3 竞技体育方面
        4.3.1 有望成为奥运会项目
        4.3.2 有望成为中国竞技优势项目
        4.3.3 为其他同项群项目运动员创造向世界高峰攀登的机会
    4.4 体育产业方面
        4.4.1 培育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4.2 引进顶级赛事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
第五章 中国板式网球运动的推广策略
    5.1 成立板式网球管理机构并建章立制
    5.2 构建中国板式网球竞赛体系
    5.3 开辟宣传渠道,发挥明星效应,加大宣传力度
    5.4 承办或引进国际板式网球顶级赛事
    5.5 构建国家、社会、学校培养运动员的新体系
    5.6 跨界整合,融合发展
    5.7 培养群众健康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
    5.8 开拓体育产业市场实现事业发展与企业利润共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国家对教师形象重建的期待
        2.教师媒介形象影响公众认知
        3.教师媒介形象研究的缺失
        4.一线教师呼吁正面教师形象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教师形象
    (三)文献综述
        1.教师形象研究视角综述
        2.教师形象的结构和要素
        3.教师形象变迁的研究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3.研究对象
        4.研究方法
        5.中小学教师形象分析框架的确定
一、中小学教师形象在《人民日报》中的嬗变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基本信息整体统计
        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基本信息嬗变分析
    (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的历程
        1.教师是教学技能人(1978—1991年)
        2.教师是无私奉献者(1992—2000年)
        3.教师是爱岗守业人(2001—2018年)
    (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构成各要素嬗变的分析
        1.为人师表:从“严格身教”到“廉洁从教”再到“舍生取义”
        2.关爱学生:从“思想引导”到“个别关注”再到“身心共育”
        3.乐学善教:从“能学能教”到“成果突出”再到“方式多样”
        4.研究创新:从“教法革新”到“教法完善”再到“课程开发”
        5.爱岗敬业:从“兢兢业业”到“集体意识”再到“守护乡村”
        6.社会担当:从“爱党爱国”到“劝学建校”再到“公益参与”
    (四)小结
二、《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的原因探讨
    (一)社会背景孕育教师形象的更新
    (二)教育政策引导教师形象的塑造
    (三)媒体特色介入教师形象的建构
    (四)小结
三、《人民日报》未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塑造的前景展望
    (一)反馈社会背景需求的教师形象
    (二)增强媒体与教育政策的双向互动
    (三)吸收同类媒体报道的优势
    (四)小结
四、结论与讨论
    (一)《人民日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原因及展望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市场营销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市场营销学理论回顾
        (二)、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研究回顾
        (三)、国内音乐市场营销研究回顾
    三、重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早期摇滚乐的产生、发展和衰败
        一、摇滚乐产生的背景
        二、早期摇滚乐的发展历程
        三、早期摇滚乐的衰败
    第二节 六十年代主流摇滚音乐流行乐队介绍
        一、披头士乐队
        二、滚石乐队
    第三节 六十年代美国摇滚乐与社会、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摇滚乐与民权运动
        二、摇滚乐与反战运动
        三、摇滚乐与反文化运动
第二章 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摇滚乐队市场表现
    第一节 唱片销量
        一、英伦入侵乐队唱片销量
        二、美国本土乐队唱片销量
    第二节 电影票房
        一、商业摇滚电影票房
        二、创新摇滚电影票房
    第三节 巡演观众数量
        一、黄金三年巡演观众数量
        二、巡演常青树观众数量
第三章 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摇滚乐队的市场营销模式
    第一节 精准的品牌营销模式
        一、英伦摇滚绅士
        二、叛逆危险摇滚
    第二节 多元的推广营销模式
        一、多平台营销模式
        二、话题营销模式
    第三节 持续的创新性营销模式
        一、丰富的原创内核
        二、优质的创作内容
第四章 六十年代美国唱片公司的市场营销模式
    第一节 价格式营销模式
        一、主流唱片公司的总成本领先战略
        二、独立唱片公司的总成本领先战略
    第二节 卖点营销模式
        一、主流唱片公司的差异化战略
        二、独立唱片公司的差异化战略
    第三节 专业化营销模式
        一、主流唱片公司的集中战略
        二、独立唱片公司的集中战略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中国城镇化对区域保险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及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假设发展
    2.1 相关定义
        2.1.1 城镇化定义与概述
        2.1.2 保险业相关定义与概述
    2.2 城镇化促进作用相关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2.3 配第——克拉克定理
    2.3 空间效应理论基础
        2.3.1 空间集聚理论
        2.3.2 集聚经济与扩散效应理论
    2.4 保险业发展相关理论
        2.4.1 保险需求理论
        2.4.2 保险业基本功能理论
    2.5 城镇化对保险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2.5.1 城镇化促进承保范围扩大
        2.5.2 城镇化发展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
        2.5.3 城镇化促进了人们保险意识增强
        2.5.4 农业保险得到完善与发展
        2.5.5 城镇化刺激投资效应
    2.6 研究假设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镇化对保险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
        3.1.1 被解释变量选取
        3.1.2 解释变量选取
        3.1.3 控制变量选取
    3.2 样本统计
    3.3 模型选取
    3.4 模型相关检验
        3.4.1 数据平稳性检验
        3.4.2 相关性与多重共线性检验
        3.4.3 异方差与自相关检验
        3.4.4 空间自相关检验
        3.4.5 模型设定与回归
        3.4.6 稳健性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4.1 LISA集聚图分析
    4.2 结果讨论
    4.3 政策建议
    4.4 研究局限与展望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发展快速成绩喜人(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D]. 许菲. 吉林大学, 2021(01)
  •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视角的比较分析[D]. 顾典.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3]英汉同传译语与源语节奏协调的实现 ——“世界教育论坛大会”口译实践报告[D]. 丛笛生.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4]基于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发展史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的诊疗思路[D]. 马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长沙市长雅中学为例[D]. 吴晓.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6]我国全民健身政策的演变及影响研究[D]. 原霄峰.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3)
  • [7]中国板式网球的发展现状、前景与推广策略研究[D]. 刘彤彤.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D]. 陈瑞洁.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9]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市场营销模式研究[D]. 赵洁.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10]中国城镇化对区域保险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 陈虹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发展迅速,成果喜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