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异位妊娠相关病因探讨

116例异位妊娠相关病因探讨

一、异位妊娠116例相关病因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婷[1](2020)在《基于本体数据挖掘方法的妊娠腹痛“病-症-证-治法-方药”的源流及关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文献,以“病-症-证-治法-方药”为主线,挖掘秦汉至明清对妊娠腹痛的理论认识、辨治要点以及方药运用规律,以期为现代中医临床诊疗妊娠腹痛及相关疾病提供文献参考资料。方法:将文献研究的方法与本体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主要分为五步。第一步,获取数据。首先以“妊”、“娠”、“孕”、“胎”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中妊娠病的全部内容,再通过人工阅读纳入论及妊娠腹痛的书目。然后,通过阅读“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和“中医女科十大名着”的电子版书籍,筛选出《中华医典》未收录的论有妊娠腹痛的书籍。通过以上两步确定书目后,利用现有电子文档,摘录古籍中与妊娠腹痛相关的内容。最后,将所有妊娠腹痛的文献数据以书为单元命名,建立“妊娠腹痛古籍文献数据库”。第二步,语义类型的确定和数据预处理。阅读并分析古籍文献的内容和特点,确定待标注的语义类型。同时将古代文献划分为数据单元,以避免因计算机排版错乱而导致上下文不完整和不衔接。第三步,构建结构化知识库。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导入标注系统,标注者对50%的数据进行实体和事件的标注,给实体和事件赋予语义类型的标签,构建用于机器学习的数据集,然后基于该数据集训练和测试条件随机场模型,让计算机完成剩余50%文献数据的标注,最后通过人工校对定稿,构建出“妊娠腹痛古籍结构化知识库”。第四步,数据标准化处理。“中药”数据量最大,由机器学习模型辅助人工完成标准化处理,采用全连接前馈神经网络训练音形码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剩余的部分实体和事件由人工完成标准化处理。第五步,数据分析和挖掘。根据成书年代将研究内容划分为四个时期:秦汉时期、魏晋至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以这四个时期为背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利用Python软件绘制实体和事件的年代分布散点图,对古籍中妊娠腹痛的病名、症状、证素、治法、方药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和挖掘。结果:本研究在1200余本中医古籍中筛选出179本与妊娠腹痛相关的古籍,涉及156位着家,共计124900文字,由人工拆分为1330条数据单元。本研究共完成19个语义类型的标注,分别是“病名”、“症状”、“病因病机”、“病位证素”、“病性证素”、“治则”、“治法”、“方剂”、“中药”、“中药炮制”、“煎药溶媒”、“服药辅剂”、“药物剂量”、“服药剂量”、“妊娠时月”、“中医文献”、“医学人物”、“慎治或禁忌”、“脉象”,并对其中7个语义类型的标注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分别为“症状”、“病性证素”、“病位证素”、“治法”、“方剂”、“中药”、“妊娠时月”。结果显示,机器标注的准确率均值为87%,“中药”的机器标准化的准确率为33.6%,提示用条件随机场的机器学习模型抽取中医古籍的实体或事件效果良好,相比之下,利用全连接前馈神经网络训练音形码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对“中药”进行标准化处理的结果欠佳,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构建出妊娠腹痛古籍结构化知识库并进行部分数据的标准化,基于此进行文献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如下。1.妊娠腹痛“病-症-证-治法-方药”的文献分析(1)病名:妊娠腹痛由症状逐渐发展为独立病名,古籍文献中共有47种与妊娠腹痛相关的病名,最常用的有“胎动不安”、“胎动”、“胎痛”、“妊娠腹痛”等,此外还包括“妊娠腹痛”的变写以及与妊娠腹痛关系密切的其他病名。“胞阻”在古籍中的含义包括妊娠腹痛、妊娠下血、妊娠腹痛并下血三种,其中“胞阻”意指妊娠腹痛是清代部分医家的观点。(2)症状:腹痛主症描述涉及912条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共包含16种疼痛性质,37种疼痛部位,3类疼痛频率,2类疼痛程度,以及2种痛势。其中疼痛性质以“胀痛”、“冷痛”最多见;疼痛的部位除了见于小腹、脐腹或少腹,还波及到整个躯干部的腹侧面和腰部,包括胁、胸、腰、心、胯、脘、腰等位置;疼痛的频率“不时作痛”、“时时作痛”、“痛不止”三种;疼痛的程度主要分为轻重两类;痛势主要涉及缓急两类。掌握疼痛症状五个方面的临证意义有助于辨治和判断疾病走势。(3)证素:妊娠腹痛的病性证素有22种,共2437频次,包括“虚”、“风”、“寒”、“毒”、“瘀”、“气”、“火”、“湿”八个方面;病位证素有20种,共504频次,涉及到脏腑、经络、水血分、胞胎四类,其中脏腑以肝、脾、肾三脏与妊娠腹痛关系最密切,经络则以冲任、胞络、肝经、肾经在妊娠腹痛的文献中出现最多,胞胎是妊娠病特有的病位,水分和血分的病位概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治法:古籍中妊娠腹痛的治法共14种。秦汉时期以温补冲任、调和肝脾为主;魏晋至隋唐时期以补血清热为主,初现补肾之法;宋朝重视理气养血的治法,金元时期主从肝脾肾论治,重视健脾除湿、养血清热的安胎之法;明清时期百家争鸣,善用活血法,重视补肾以安胎。概言之,历代医家对妊娠腹痛的治疗尤重扶补正气,以补益阴血和调补后天脾胃为主,其次是理气、温里、清热等治法。不同治法相配可以适应妊娠腹痛的各种病机。(5)方药:治疗妊娠腹痛的方剂共1095频次,其中有方名的有857频次,包含方剂名共293种;中药共有7258频次,包含217种药物,其中现代临床常用中药有165种。古代医家治疗妊娠腹痛以补虚和理气的方药为主,补虚主以补气、补血、补阳。妊娠腹痛用药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味最多,归经以脾、肝、肾、胃经为主。妊娠禁忌药被用于下胎和去病安胎,使用时应权衡力度,注重配伍,有故无殒。2.妊娠腹痛的方药与证素、治法的关联分析(1)方药与15种病性证素和7种病位证素产生了关联,其中当归、人参、白术、甘草与多个病性证素有较强关联,可见补益气血是治疗妊娠腹痛的重要思路;白术、人参、当归、甘草和病位证素“肝脾”、“脾”和“肝”都有较强关联,可见肝脾同病或单脏主病均重视补益脾胃;若病位在肾,以补肾阳最常见;若病位在胞宫或胞胎则应以扶补正气为主。(2)方药与8种治法产生了关联,其中,补益法主以补气和补血,兼以理气行血;理气法以行气血与补气血并用;活血法主以理气活血,常用当归、川芎;和解之法以当归芍药散的组方为核心;解表法以扶正与解表药共用;祛痰法以健脾燥湿化痰为治,与四君子汤和二陈汤的主药关联度较高。结论1.基于本体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疾病的源流和关联分析高效可行。本研究采用“人工+机器”的半自动化方法构建本体化的结构化知识库并进行部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提高了知识库构建的效率。基于此知识库进行疾病的理法方药的源流和关联分析是可行的、便捷的。2.古籍中妊娠腹痛的辨治内容丰富,对现代中医的理论和临证有参考意义。妊娠腹痛历经秦汉的理论起源、魏晋至隋唐的经验积累、宋金元的总结发展、明清的百家争鸣四个时期。研究发现,妊娠腹痛由症状逐渐发展为独立病名;古籍中妊娠腹痛的症状描述以疼痛症状为主,掌握疼痛的性质、部位、频率、程度和痛势的临证意义有助于辨证论治和判断疾病走势;辨证着眼于气血是否充盛而调畅、脾胃是否健运、肝脾是否调达、肾阴阳是否充足而和调;治疗以调补肝脾肾三脏为主,攻补兼施,理气与补益相配,使不耗伤气血,补而不滞,所用方药多平和、少峻猛,特殊情况下可去病安胎,有故无殒,甚至下胎益母。概言之,中医古籍中有丰富的关于妊娠腹痛的理论认识和诊疗知识,对现代中医临床辨治妊娠腹痛及相关疾病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露[2](2020)在《稽留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profiles,ANAs)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明确在育龄期女性备孕及早期产检时是否需要常规行免疫学-抗核抗体谱检测,为临床上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04月-2019年06月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产科就诊的366例患者,其中166例稽留流产患者为观察组,200例正常早孕人流者为对照组。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NAs,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中ANAs阳性率的差异性;收集观察组的绒毛组织或雏形胎儿的股骨侧肌肉,生理盐水洗涤后,固定标本,标本外送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分析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1.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中抗核抗体谱的阳性率分别为0.10%(17/166)、0.06%(12/200)。2.观察组胚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中,标本成功检测有123例,52例检测结果正常,约占标本数42.2%;71例检测结果异常,约占标本数57.8%。3.观察组71例胚胎染色体结果异常的样本中,有58例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所占比例约为81.7%;有10例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所占比例约为14.1%;有3例属于嵌合体,所占比例约为4.2%。结论:在育龄期妇女备孕及早期妊娠产检时中可排除抗核抗体谱检查;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稽留流产主要原因之一,数目异常是胚胎染色体异常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次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最少为嵌合体型染色体异常。

陈晴[3](2003)在《异位妊娠52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韩冰[4](2001)在《异位妊娠116例相关病因探讨》文中研究表明

赵敏敏[5](2019)在《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卵巢黄体破裂是一种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因其缺乏早期诊断依据,使该病在妇科急腹症中有较高的误诊率。该文章拟通过分析关于卵巢黄体破裂发病的多个相关因素,以期能从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角度出发,迅速准确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误诊;为临床诊疗该病提供更科学、准确的依据,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确诊为卵巢黄体破裂患者124例患者;根据腹腔内出血量进行分组,>400ml为A组,≤400ml为B组(术前彩超检查盆腔积液深度,超声提示盆腔积液深度小于3.0 cm时,腹腔估测出血量在400 ml以下,可以认为患者腹腔内的出血量尚未达到危险值[1,2,3];本文根据术中记录实际腹腔内积血量(游离液体量与血凝块的总和与该文献报道一致,故以此分为2组);回顾性调查卵巢黄体破裂出血患者发病情况,尽量将暴露因素进行量化,并由专人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减少回忆偏倚。尽量避免选择偏移。逐一填写完善患者调查问卷。将原始资料录入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通过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卵巢黄体破裂独立的危险性因素,(计算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CI);OR值为比值比,OR大于1为危险性因素,OR小于1为保护性因素),进行回顾性的研究。结果:1、从年龄分布上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15岁45岁;平均年龄是31.3±7.8岁。2、从月经周期上来说,卵巢黄体破裂出血好发于月经分泌中晚期。3、卵巢黄体破裂出血有一定的诱因,可见卵巢黄体破裂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且性生活活跃者,其发生诱因中性交为主要诱因,其次为剧烈运动、用力排便、体位改变。4、经过单因素Logistic分析,两组资料的职业、体重指数、血型、盆腔炎性疾病、职业的P<0.05,对卵巢黄体破裂发病出血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患有盆腔炎者的OR值大于1,BMI、A、B、AB型血OR值小于1。结论:1、卵巢黄体破裂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以21-35岁为着。2、卵巢黄体破裂出血好发于月经分泌中晚期。3、发生诱因中性交为主要诱因,其次为剧烈运动、用力排便、体位改变。4、血型为A、B、AB型女性发生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的风险较O型血女性低,是卵巢黄体破裂的保护因素;血型为O型的女性是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5、BMI升高是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的保护因素(OR=0.85,95%CI=0.688-0.941)。6、盆腔炎是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7.87,95%CI=2.591-23.873)。

毛新彤[6](2016)在《324例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临床病例分析,深入了解未生育妇女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为未生育妇女异位妊娠的预防及临床上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及个性化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从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间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选取临床资料完整并且信息可靠的共726例,其中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共324例。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的方法,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324例未生育异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确诊为异位妊娠的住院患者共726例,其中未生育者324例,所占比例高达44.63%。近3年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患者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2、未育者发生异位妊娠的高峰年龄为2529岁,130例,占40.12%;其次为2024岁和3034岁,分别占23.95%和22.46%;其中3.70%的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年龄不到19岁。生育者发生异位妊娠的主要年龄为2539岁,共有327例,占81.34%;其中3034岁为高峰年龄段。未育者发生异位妊娠的高峰年龄较生育者早5年,X2=134.200,P<0.05。3、24例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患者中,未婚者103例(31.79%),已婚者221例(68.21%),402例已生育异位妊娠患者皆为已婚状态;324例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中,城市人群107例(33.02%),农村人群217人(66.98%),未生育异位妊娠者构成乡村显着高于城镇,生育异位妊娠者构成城镇显着高于乡村(P<0.05);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学生及厂矿工人所占比例显着多于已生育异位妊娠(P<0.05)。4、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最常发生于输卵管壶腹部(81.43%),其后次依次为:输卵管峡部(9.28%)、输卵管间质部(4.22%)、输卵管伞端5例(2.11%)及卵巢(2.11%),与已生育女性异位妊娠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2.200,P>0.05)。与已生育异位妊娠相比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破裂型所占比例显着大于已生育异位妊娠患者(X2=8.378,P<0.05)。5、72.53%的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有腹痛症状,比已生育异位妊娠患者56.72%的比率显着增高(X2=19.421,P<0.05)。18.83%的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有下腹肛门坠胀感症状,比已生育异位妊娠患者8.21%的比率显着增高(X2=17.946,P<0.05)。96.91%的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有阴道流血,比已生育异位妊娠患者63.68%的比率显着增高,X2=117.441,P<0.05。两组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出现腹膜刺激征和休克的比率没有显着性差别(P>0.05)。6、324例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的入院时血HCG值平均为2678.36IU/L,未生育患者HCG值处于小于500IU/L,或>10000IU/L的所占比例要明显高于已生育者,已生育者较多集中于500-2000IU/L,而未生育者与之相比,分布较为平均。7、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超声表现中,包块>5cm者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已生育者。10.80%(35例)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入院时超声检查能发现存在于病灶内的胎芽、胎心,显着高于已生育异位妊娠患者的6.47%(X2=4.380,P<0.05)8、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量大多数在100-500ml之间。9、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人数随妊娠次数及流产次数增多而逐渐减少,且既往妊娠或流产次数总体明显少于生育异位妊娠患者(P<0.05)10、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盆腹腔手术、输卵管通水、胚胎移植史发生率分别为:21.60%、3.09%、9%,与已生育异位妊娠相比,盆腹腔手术史(X2=138.130,p<0.05)明显较低,而胚胎移植(X2=11.096,p<0.05)所占比例明显较高,输卵管通水情况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11、盆腔炎症(含结核)、内膜异位症、宫腔疾病、子宫肿瘤、异位妊娠史、不孕症在未生育异位妊娠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5.37%、4.32%、0.62%、6.17%、8.02%、8.02%,与已生育者相比,不孕症发生率明显较高(X2=19.305,p<0.05),其他相关病史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12、未生育异位妊娠腹腔镜治疗者占64.05%,其中,绝大多数选择行腹腔镜根治术(89.68%),未生育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手术者占11.73%,显着大于已生育者(2.55%),P<0.05。结论:1.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患者发生比率有逐年升高及年轻化趋势。2.不孕症及胚胎移植是引起未生育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3.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农村多与城市。4.未生育输卵管妊娠发生破裂比率高于已生育患者。

祝博[7](2014)在《《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中研究说明

秦雪梅,宋道前[8](2011)在《127例异位妊娠的病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病因。方法对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中,慢性盆腔炎68例,有流产史39例,有下腹部手术史11例,IUD 5例,有性传播疾病史4例。结论异位妊娠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相关,以慢性盆腔炎为主。

杜晓丽,黄聪[9](2003)在《219例异位妊娠病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异位妊娠的主要发病因素 ,以利预防。方法 199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妇产科收治的孕产妇14 5 6 3例 ,对其中 2 19例发生异位妊娠的主要发病因素 ,进行分析。结果 盆腔炎、人工流产是异位妊娠的直接相关因素(P <0 0 5 )。结论 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 ,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发病率

何美玉,李鲁宏,陈彩虹[10](2000)在《异位妊娠51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

二、异位妊娠116例相关病因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位妊娠116例相关病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本体数据挖掘方法的妊娠腹痛“病-症-证-治法-方药”的源流及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文献研究
    1 研究背景
        1.1 中医古籍数据量浩大,是中医宝贵的知识库
        1.2 传统中医古籍数据挖掘的方法和局限
        1.3 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技术是未来中医古籍研究的重要工具
        1.4 基于本体构建数据集是智能化古籍数据挖掘的必要途径
        1.4.1 本体的概念
        1.4.2 基于中医领域本体构建结构化知识库的重要作用
        1.5 对妊娠腹痛的古籍文献进行数据挖掘的意义
        1.5.1 临床实际意义
        1.5.2 文献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确定书目
        2.2 研究内容筛选标准
        2.3 构建妊娠腹痛古籍文献数据库
        2.4 数据预处理
        2.5 语义类型的确定及定义
        2.6 标注流程
        2.6.1 选择标注系统
        2.6.2 数据导入
        2.6.3 标注方法
        2.6.4 机器标注结果评价参数及计算方法
        2.6.5 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和标准化
        2.7.1 计算机去重
        2.7.2 人工标准化
        2.7.3 机器标准化
        2.7.4 人工校正核对定稿
        2.8 技术路线
    3 机器标注及标准化结果与分析
        3.1 评价机器标注结果的参数值
        3.2 原始数据及标准化数据计量结果
        3.3 评价机器标准化处理结果的参数
    4 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4.1 妊娠腹痛病名的沿革
        4.1.1 妊娠腹痛病名的朝代分布
        4.1.2 妊娠腹痛病名的演变
        4.1.2.1 妊娠腹痛的定义
        4.1.2.2 妊娠腹痛的病名源流
        4.1.2.3 “妊娠腹痛”的变写
        4.1.2.4 与妊娠腹痛关系密切的其他病名
        4.1.2.5 妊娠腹痛病名与妊娠月份的关系
        4.1.3 “胞阻”的源流
        4.2 妊娠腹痛的主症分析
        4.2.1 疼痛的性质
        4.2.2 疼痛的部位
        4.2.3 疼痛的频率
        4.2.4 疼痛的程度
        4.2.5 痛势
        4.3 证素分析
        4.3.1 证素选择依据
        4.3.2 病性证素的历史演化
        4.3.3 病位证素的历史演化
        4.3.3.1 脾胃与妊娠腹痛的相关性探讨
        4.3.3.2 肝与妊娠腹痛的相关性探讨
        4.3.3.3 肾与妊娠腹痛的相关性探讨
        4.3.3.4 经脉病机以奇经最关键
        4.3.3.5 水血分病位之说有待后世进一步研究
        4.3.3.6 病在胞胎是妊娠病的特有病机
        4.4 治法分析
        4.5 方药分析
        4.5.1 妊娠腹痛代表方剂的考证和源流分析
        4.5.1.1 附子汤
        4.5.1.2 当归芍药散
        4.5.1.3 胶艾汤
        4.5.2 妊娠腹痛方药历史演化分析
        4.5.2.1 先秦两汉时期
        4.5.2.2 魏晋至隋唐时期
        4.5.2.3 宋金元时期
        4.5.2.4 明清时期
        4.5.3 妊娠腹痛用药历史演化分析
        4.5.3.1 妊娠腹痛用药概况
        4.5.3.2 药物之性
        4.5.3.3 药物的五味
        4.5.3.4 药物的归经
        4.5.3.5 药物的功效分类
        4.5.3.6 妊娠禁忌药
        4.6 方药与证素、治法的相关性分析
        4.6.1 关联规则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4.6.2 方药与病性证素的关联结果
        4.6.3 方药与病位证素的关联结果
        4.6.4 方药与治法的关联规则
讨论
    1 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
        1.1 妊娠的生理基础
        1.2 妊娠生理性失衡
    2 中医对妊娠病的认识
    3 中医对妊娠腹痛的认识
    4 对妊娠腹痛的弦脉的探讨
    5 妊娠腹痛的安胎法则
        5.1 预防以安胎的思想
        5.2 祛邪和扶正的安胎原则
        5.3 重视养胎调护
    6 对“抑阳助阴”安胎思想的探讨
        6.1 “抑阳助阴”的含义
        6.2 “抑阳助阴”的方剂配伍思路
        6.3 古代医家对理气安胎的认识和用药特点
    7 对“白术黄芩是安胎之圣药”的探讨
        7.1 源于仲景方,始由丹溪提出
        7.2 白术黄芩的安胎机理和临证配伍特点
        7.3 “白术黄芩乃安胎圣药”之说不可拘泥
    8 对治妊娠腹痛方中用酒的探讨
        8.1 行药势,助药力
        8.2 畅通血脉
        8.3 减少寒凉或滋腻药物的不良反应
    9 古代和现代中医治疗妊娠腹痛的异同
        9.1 现代中医对妊娠腹痛的诊疗概况
        9.2 古代与现代中医辨治妊娠腹痛的异同
    10 妊娠腹痛与内科腹痛的诊疗差异
    11 本研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2 将本体的方法用于古籍数据挖掘的机遇和挑战
        12.1 本体数据挖掘方法的运用是中医古籍知识发现的机遇
        12.2 中医古籍本体语言的完善和标准化是古籍知识发现的挑战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中医古籍的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2)稽留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稽留流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概述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抗核抗体谱阳性率比较
    3.2 观察组与对照组免疫因子阳性率比较
    3.3 稽留流产患者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
    3.4 稽留流产患者抗核抗体谱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稽留流产与抗核抗体谱的关系
    4.2 稽留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4.3 稽留流产的发生与年龄及既往流产次数的关系
    4.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4)异位妊娠116例相关病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及结果
讨 论

(5)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介
致谢

(6)324例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异位妊娠的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
    1.2 异位妊娠内分泌激素血HCG与孕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3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时的地位
    1.4 异位妊娠活动性的判定标准的探讨
    1.5 异位妊娠治疗方案及其适应证选择的变迁
    1.6 异位妊娠治疗效果的评估及对后续妊娠的影响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异位妊娠患者的发病状况调查
        3.1.1 近3年异位妊娠发病情况
        3.1.2 异位妊娠患者年龄分布及变化
        3.1.3 异位妊娠患者的婚姻状况
        3.1.4 异位妊娠患者构成的城乡差别
        3.1.5 异位妊娠患者的职业
    3.2 未生育者与生育者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
        3.2.1 未生育者与生育者异位妊娠部位的比较
        3.2.2 未生育者与生育者异位妊娠类型的比较
        3.2.3 未生育者与生育者异位妊娠临床表现比较
        3.2.4 未生育与生育异位妊娠患者血HCG数值分析
        3.2.5 未生育与生育异位妊娠患者超声表现分析
        3.2.6 未生育与生育异位妊娠患者腹腔内出血量比较
    3.3 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3.3.1 未生育与生育异位妊娠患者月经比较
        3.3.2 未生育与生育异位妊娠患者孕产史
        3.3.3 未生育与生育异位妊娠患者宫腔与腹腔手术操作史
        3.3.4 未生育与生育异位妊娠患者相关疾病病史比较
    3.4 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诊疗方案的选择
第5章 讨论
    5.1 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状况调查
    5.2 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5.2.1 异位妊娠与孕产史
        5.2.2 异位妊娠与相关疾病及手术史
    5.3 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特点
        5.3.1 异位妊娠的部位及类型
        5.3.2 异位妊娠发病症状及体征
    5.4 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8)127例异位妊娠的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发病因素
    1.3 临床表现
    1.4 辅助检查
2 结果
3 讨论
    3.1 慢性盆腔炎
    3.2 人流史
    3.3 下腹部手术史
    3.4 IUD
    3.5 性传播疾病史

四、异位妊娠116例相关病因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本体数据挖掘方法的妊娠腹痛“病-症-证-治法-方药”的源流及关联研究[D]. 张婷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稽留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王露.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3]异位妊娠52例临床分析[J]. 陈晴. 中原医刊, 2003(06)
  • [4]异位妊娠116例相关病因探讨[J]. 韩冰. 右江医学, 2001(06)
  • [5]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赵敏敏.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6]324例未生育女性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D]. 毛新彤. 吉林大学, 2016(09)
  • [7]《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J]. 祝博. 医药论坛杂志, 2014(12)
  • [8]127例异位妊娠的病因分析[J]. 秦雪梅,宋道前. 中国医学创新, 2011(13)
  • [9]219例异位妊娠病因分析[J]. 杜晓丽,黄聪. 四川医学, 2003(08)
  • [10]异位妊娠510例临床分析[J]. 何美玉,李鲁宏,陈彩虹.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0(06)

标签:;  ;  ;  ;  ;  

116例异位妊娠相关病因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