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

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

一、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论文文献综述)

尹钶莹[1](2020)在《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沿边开发开放的快速推进,边境地区已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是云南省响应国家“两区”建设、推动云南边境旅游发展提出的重要设想,在普洱市江城县和西双版纳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及老挝北部六省范围内建设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提升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加深中老边(跨)境旅游合作的重要实践。本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陆疆边境跨境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机制及模型研究”,论文分析并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明确边境旅游和跨境旅游、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的相关概念;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地缘经济、边界效应、旅游系统等相关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搜集分析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旅游发展现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厘清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影响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各动力因子的权重,系统分析了各因子对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重要程度,为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机制研究打好了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法,从游客感知角度分析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基本原则、主要战略、发展目标、主要内容和对策措施五个方面,提出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发展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中老边境旅游合作经历了起步(1985-1999年)、成长(2000-2008年)和高速发展(2009年-今)三个阶段,在起步阶段,两国对边境旅游的限制较多,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较低;在成长阶段,旅游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在高速发展阶段,中老边境旅游通关便利化水平显着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多样化等;第二,分析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基础条件和中老边境旅游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认为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应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第三,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和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动力系统分析,构建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因子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主要动力因子为引力系统(0.3484)和支持系统(0.3680),而引力系统主要受到旅游资源质量(0.0690)、地理区位(0.0420)、旅游服务设施质量(0.0501)等动力因子驱动,支持系统主要受到口岸建设(0.0579)、安全保障(0.0537)、政府支持力度(0.0486)、公共设施(0.0415)和合作区开放程度(0.0360)等动力因子驱动;第四,通过游客问卷调查游客分析了游客对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满意度情况,其中游客对跨境旅游资源禀赋的满意度较高,对旅游服务态度、旅游交通、市场秩序的满意度较低;第五,构建了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机制模型,分析了各因子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等互动反馈关系;

高宏[2](2020)在《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志广泛编纂,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理论和经验,本文以省级旅游志为研究对象,从编纂的角度考察了旅游志编修源流、背景和体例,对旅游志的内容、特点、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旅游志内容梳理的基础上回顾了当代旅游的发展变迁。当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代旅游业白手起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挫折但徘徊前行,拨乱反正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开始崭露头角,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被国家确定为支柱产业。为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调整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扩大旅游的空间和地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居民收入增加,旅游出行人数和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旅游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旅游业资料的收集和汇编,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映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各级政府开始编修旅游志。旅游类志书的编纂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地方志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元素就是志书记述的一个重要方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类专志开始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志书也愈来愈丰富,出现了包括山志、水志、寺庙志、湖泊志、名胜志等诸多的旅游类志书,民国时期,名胜、古迹被纳入志书定例,逐步奠定了当代旅游志的基础。当代志书编纂过程中,旅游起初是作为部分区域志的篇章之一,随着旅游发展,逐步单独成志,并成为省级志书中一个重要的分志。首轮省级旅游志各地启动时间不一,发展极不平衡,纂修部门多,既有旅游部门,也有外事部门,还有外事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动修志。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开始部署,省级旅游志的续修也开始启动,但由于首轮志书进展不一,故仅有7个省份完成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的编纂。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过程中呈现出工作体制的一致性、机构人员的趋同性、工作程序的相似性、志书编纂和旅游业发展不对称等特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根据各省旅游的实际情况和资料情况,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拟定的相关规定,对志书结构进行设计和规划。篇目主要采用篇(编)、章、节三级,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经营与管理等篇章。两轮志书基本都采用了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设序言、凡例、概述、卷目等,为全书之纲。省级旅游志的文体,在遵循传统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志记述内容的情况,尤其景区景点景色的记述,略微有些创新和变通。两轮志书相比较,体例结构既有继承,也有变革和发展。篇章数量有所损益;篇目分类由“静”到“动”,与时俱进,更加科学;体裁运用更加丰富和合理;文风更加精炼、简洁和实用。省级旅游志主要记述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线路与规划、旅游类型、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施设、旅游管理等事象。在这些记述的内容中,展现了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变迁:旅游活动类型更加丰富、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后起勃发、消遣性旅游幅度增大、自费旅游和自助旅游增加;旅游的时空极大拓展,客源地和目的地全球化,旅游时间更加灵活;旅游业的属性从外事接待逐步向经营接待型转变,最终形成旅游产业;旅游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机构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旅游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旅游功能也更加多元。省级旅游志在多方面都具有价值,不仅是记录区域旅游发展的载体,也是经济和文化史料的重要来源;在旅游开发中,是旅游宣传的重要工具和信息来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参考,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借鉴。对于旅游文化研究、旅游史研究、区域经济史研究意义重大。省级旅游志编纂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编纂组织时,存在组织机构的临设与调整、修志人员的不稳定性、内容不断调整和变化、编纂工作持续周期长等问题;在体例编排方面,篇目分类不够科学、篇目设置存在太“全”和太“简”等现象;在内容记述方面,存在遗漏、失真、地图运用不足、关联性不够等问题;在理论运用方面,对方志学理论和旅游学理论有待进一步融汇贯通。针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存在的问题,有待从资料收集、篇目设置、内容建构和理论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着手,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在资料收集方面,加强微观资料、口述史料、网络资料和旧方志资料收集;在篇目的设置时,注意行业分工实际和发展、篇目标题客观简洁、篇目设置注意整体性和逻辑性;在内容建构上,凸显地域特色、彰显时代变化、突出专业性;在理论方面加强创新,尤其是加强对省级旅游志的续修理论的研究、正确处理旅游志和其他志之间的关系,力争早日构建形成旅游方志学。

王红[3](2012)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研究》文中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大国的转变,但与美国、法国、西班牙、德国等世界旅游强国相比,我国旅游业依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的任务依然艰巨。世界旅游组织提出:政府在旅游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我国旅游业由单纯规模增长向产业素质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分析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问题,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和政策课题。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问题的研究领域,旅游经济学应用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理论分析了政府介入旅游市场的必要性及其弥补旅游市场失灵的角色定位,旅游学论述了政府旅游部门在旅游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角色。但是,已有的研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问题的时代背景——“经济转轨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变迁”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为弥补这一研究视角的缺失,本文引入转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转轨背景下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进行了以下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1)构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的分析框架,分析了旅游业发展不同阶段对政府作用的不同需求,论证了通过政府转型,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服务的旅游发展方式在经济转轨时期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2)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的变迁历程和实质,评估了不同时期我国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角色扮演及其绩效,阐述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的本质。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政府由完全取代市场向开放市场和培育市场主体转变,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开始扮演市场调控者角色,通过产业政策有效促进了旅游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但随后借助行政手段调整旅游市场结构的努力未能奏效。与此同时,政府也开始扮演管制人角色,但前期采取的行政性规制手段导致了市场的混乱,而中期出台的规制性法规却促进了行业的有序发展,后期出台的标准引导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政府还扮演了守夜人的角色,动用行政力量促进了行业法规的实施。(3)研究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角色变迁动力包括开放动力、需求动力与市场动力。其中开放动力是原始动力,需求动力是持续动力,市场动力是主导动力。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的变迁具有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渐进性,角色非均衡,约束条件限制性等基本特征。(4)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的趋势,以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的需求动力调研和市场动力分析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更加关注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强化市场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等政府理念创新趋势,本文的研究结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的基本趋势为:公益人的角色将逐步完善;调控者的角色将持续改善。(5)论证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优化的目标与改革路径,一是扮演管制人与守夜人角色,应对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二是扮演调控者、管制人、守夜人与仲裁者的角色,有效解决旅游市场的外部性问题;三是扮演公益人的角色,推进旅游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四是扮演协调者的角色,促进旅游服务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匹配和均衡。

苏振[4](2011)在《旅游产业演进与旅游公共政策研究》文中指出旅游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和规范旅游产业发展、服务社会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旅游发展战略方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办法措施的总和。它也是我国数十年来旅游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学者们对于我国旅游公共政策应如何应对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群”看法不尽相同,争议颇多,如:地方旅游产业定位的普遍现象是否都合理,出境旅游人数和消费的快速增长是否应进行政策干预,政府的旅游管理角色应如何转型等等。为了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依据,论文基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等基本理论,将旅游产业演进引入旅游公共政策研究,并提出了旅游产业演进的理论分析框架。在理论的论证过程中,论文立足全球视野,一方面对全球一百余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研究和评价旅游产业演进的过程以及(非人为直接干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以国外3个具有典型性的国家以及中国为例,定性分析和诠释旅游产业演进与旅游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在理论框架得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以我国为案例对象,剖析我国旅游公共政策在旅游产业演进视角下的问题成因及修正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够为理论上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政策的形成机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也为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各种政策选择问题提供一种方法论,并对处于不同旅游产业演进阶段的政府超前制定理性而科学的旅游公共政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为我国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理论研究(1)提出和论证了旅游产业演进的理论分析框架。旅游产业演进是旅游产业实现供需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历史过程,同时也可是一个干预性的过程。旅游公共政策的制定总是遵循着旅游产业演进的轨迹,而同时又对旅游产业演进施加着影响。(2)构建和运用了旅游产业演进的二维目标参照性评价模型。本文引入二维象限分析的基本形式和目标参照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构建旅游产业演进的二维目标参照性评价模型,为评价和定位旅游产业演进的程度和阶段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3)分析和讨论了不同旅游产业演进水平下的旅游公共政策选择。在二维目标参照性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评价对象所涉及的旅游产业强势区、旅游产业拉动区、旅游产业弱势区以及社会经济推动区4个区域的发展现实,本文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地区在旅游公共政策上的一般导向选择。2.实证研究(1)借鉴库兹涅茨国际截面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全球一百余个国家的旅游产业演进概况及其影响因素。论文以全世界140余个国家的历时性数据和共时性数据为基础,分析旅游产业演进在全球范围内的基本概况。论文重点借鉴了库兹涅茨的国际截面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2007年和1995年两个时间截面上影响旅游产业演进的4种因素(2008年后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数据波动过大不宜采用)。(2)运用二维目标参照性评价模型评价全球一百余个国家与我国各省、自治区的演进程度。论文以2000年与2007年为截面,评价得到具有纵向可比性的绝对数值和标准化后横向可比性的相对数值并形成可直观观察的散点分布图。(3)结合文献分析法分析和诠释国外3个典型国家以及我国旅游产业演进与旅游公共政策的关系。论文分别以传统发达国家(地区)——欧盟、追赶型发达国家——日本、传统发展中国家——泰国以及我国自身为案例,从不同维度分析和诠释了旅游产业演进与旅游公共政策形成之间的关系和历史过程。(4)基于旅游产业演进视角对我国旅游公共政策的成因与修正策略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幅员辽阔、旅游产业演进梯度差异大等现实,指出当前我国旅游公共政策的四项不匹配现状,提出我国应构建“跨省区域性旅游公共政策组合”的政策理念等五项修正策略。3.主要结论(1)旅游公共政策的形成源于两个因素(基于旅游产业演进角度),一是旅游产业演进的程度,二是政府的理性目标。(2)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高度依附于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及密度4个因素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国家越富裕,旅游产业规模和人均效益都越高;国家产业结构水平越高,旅游产业人均效益越高;国家人口规模越大,旅游产业规模越大;国家人口密度越高,旅游人均效益越高。(3)发现各国旅游服务贸易顺差额总体上会随着人均GDP、产业结构以及人口密度的上升而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分布。(4)全球一百余个国家以及我国各省、自治区旅游产业演进水平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大多数国家或地区走的是经济优先发展,随之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少数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公共政策的强势推动下表现出旅游产业超前发展并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特征。

陈丽华[5](2011)在《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旅游业被并称为“朝阳产业”。由于其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污染小,是全球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就业、优化产业结构起着重要作用。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在全球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亚太地区正成为世界旅游热点地区之一。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中国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风景名胜区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在各风景名胜区间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从规划、开发、管理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竞争力。桂林市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桂林是着名国际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旅游组织首推的中国四大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美誉世界,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旅游业是桂林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2009年国家从战略层面对我国旅游业综合改革进行部署,提出构建“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桂林市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城市。在综合改革、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为全国提供示范。桂林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形成最具城市优势、最具品牌效应、最具社会竞争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然而,桂林旅游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研究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既是加快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广西旅游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探寻桂林旅游业创新发展模式不仅具有局部区域性意义,更具全局战略性意义。以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为研究对象,为促进转变发展方式、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新方式提供理论支撑体系和制度框架,为实现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八章。即: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评价,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功能定位,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拓展创新发展,桂林旅游生态环保与补偿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功能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大跨度区域联动发展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保睁体系。论文系统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以桂林旅游产业创新为研究对象,从体系上分为三个层面探讨:即从桂林旅游微观个体层面(如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到中观的旅游产业链层面(如会展业等)到宏观旅游协作圈层面,提出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与实现机制。论文在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的基础上,对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总结了桂林旅游业发展成效和经验。论文深入地探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其主要问题是资源利用率不高,旅游升级难度大;旅游价格普遍偏低,无法实现旅游收入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对经济带动作用难以发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无法得到明显提高;旅游业对全市财政收入增长贡献有限;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缓慢和旅游产品单一等。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运行机制相对缺失;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旅游硬件建设差距比较大。论文在研究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目标及定位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链拉动创新发展和桂林旅游产业功能创新。关于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论文从跨县(区)旅游资源的管理机构、政府主导下大旅游管理机制、城市公园改革与城市公园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研究了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创新;从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集团、景区联合体经营体制创新三个方面研究了旅游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从桂林旅游整体形象再造、旅游营销手段和方式再创新两个方面研究了旅游营销创新;从政府对旅游融资的强力导向、积极引进外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大型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创新等方面研究了旅游投融资体制创新。关于桂林旅游产业链拉动创新发展。论文研究了桂林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康复保健度假养老旅游、做强做大旅游房地产产业链、积极发展精品体育休闲旅游产业链的条件和机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着力研究了桂林旅游生态环保与补偿机制创新。认为要探索建设绿色旅游产业体系,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节约型旅游开发模式,建立绿色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探索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以高效安全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生态工业体系,建设以商贸物流为支柱的生态服务业体系。并从加强保护漓江生态景观环境、加强上游水源林保护和建设、全力保护漓江水质、强化文化传承保护、加快建立大景区管理体制、落实生态补偿,做好扶贫脱困工作、加强沿岸农民技术培训和建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建立科学保护漓江的长效机制。论文跳出旅游城市之间只有竞争关系的思维,创新提出东盟/北部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中国旅游金三角”区域、湘桂走廊区域、客家文化圈区域与桂林旅游产业建立战略旅游同盟协作框架的原则和运行机制。论文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保障,争取赋予桂林计划单列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争取赋予桂林类似经济特区的地方立法权,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财税优惠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规划和用地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对外开放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投融资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认为应该提高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大人才培育的改革创新力度,实现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制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机制创新。

王宏甲[6](2009)在《休息的革命——中国近30年旅游发展纪实(续)》文中研究表明第五章马超龙雀"马超龙雀"是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原形取自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青铜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速度超过天上的龙雀。此马也是个性的象征。旅游业由原来只有国家涉足,变为国家、地方、部

张侠[7](2009)在《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都市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态。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都市旅游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普遍受到关注,尤其是都市凭借多元的文化内涵、强大的城市功能和巨大的包容性,推动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体现了旅游的多重功能,不仅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眼球,也对完善政府职能的提出了更多要求。本文以政府经济学、旅游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和城市发展理论的多重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开展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综合研究。从泛旅游社会发展观出发,辨析了旅游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区别;分析了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行政运行职能在我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运作的重要性;提出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模式;通过对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武汉市优化政府旅游行政职能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研究的背景、论文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及本文的思路框架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对都市旅游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都市旅游竞合背景下政府职能的演变规律进行了阐述;以政府职能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城市发展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相关的理论依据;着重解析了都市旅游发展观。第三章分析了旅游发展对都市发展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旅游发展对都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系统关系和互动关系。第四章分析了政府职能对都市旅游发展的作用,在阐述部分国家以及我国旅游发展中政府与产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旅游产业政策、政府投入与税收、管理体制等与都市旅游发展的关系,对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范围、强度以及政府行为“泛化”现象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五章对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运作进行了研究;从基本职能、运行职能和部门职能三个方面界定了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阐述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主要职能之间、政府职能与都市旅游发展阶段之间、都市旅游发展战略与职能运作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我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运作的主要经验与不足;提出了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主要发展趋势。第六章研究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优化路径;提出了优化的总体原则;着重阐述了行政运行职能的优化思路;总结了政府管制、政府主导和自组织三种职能模式;阐述了政府职能优化的政策保障、法律保障、财税保障和危机管理体系;根据都市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产业一体化、价值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三种职能优化途径。第七章分析了武汉市都市旅游发展和政府职能运作的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优化的基本对策和建议。第八章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基本结论。

谢铌[8](2007)在《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以桂林为例》文中认为中国旅游行业是一个新兴部门,它虽然起步较晚,但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而发展起来,中国的旅游行业正在以它特有的朝气和发展潜力向前迈进。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中国旅游行业作为一个新兴部门毕竟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尤其在法制建设上,要认清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旅游法制建设有待完善。本文以明确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为研究目的,以旅游法规与旅游行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性构建了旅游法规影晌机制图。首先,结合国内外旅游行业的发展,总结日本和我国旅游法规发展历程并对各自旅游法规发展进行分析;其次,本文依据法的经济作用解释,从旅游法规四个主体的角度来分析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建立起旅游法规影响机制图,并对桂林进行实证分析,列举了在桂林旅游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的推动下的桂林旅游行业发展的现状;最后,比较总结出我国目前旅游法规建设滞后于旅游行业发展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关于旅游法律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认为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是我国旅游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秦学[9](2004)在《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一体化、区域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世界性、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各地区近年来明显加快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步伐,尤其以包括亚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中国旅游业的国内国际合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近年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了旅游开发合作、旅游研究合作,国内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更是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迈上快速发展之路,促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发展旅游业“五个一起上”的方针政策,在经济发展、开放扩大、政策英明的综合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国内旅游形成了的以广东开放地区为先导、以江南繁盛之地为中心,神州大地、自南向北、由东往西的蓬勃发展之势。全国各地区的旅游业潜能和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各地旅游业出现了突破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界限,形成了跨行业、跨地区协作发展的良好开端和普及之势。进入90年代后,中国旅游业“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内各具特色、规模有别、层次不同的旅游区域层出不穷。这些旅游区域内各旅游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企业、民间)之间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旅游业合作,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合作内容日益全面,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合作效果越来越明显。 在国内各个旅游合作区域中,以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主体的“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旅游区”是旅游业区域合作开展得最为成功的地区。粤港澳旅游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中国和东南亚及南亚的过渡地带,处于极重要的战略位置。该区域以广东、香港和澳门三省(特区)为核心区域,辐射到周边的海南省、广西东南部、湖南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形成我国目前范围最大、旅游经济最发达的跨省(区)旅游合作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地提出的“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构想,形成三地旅游业合作的理论雏形;以1993年12月成立的“粤港澳珠江三角洲旅游联合推广机构”为标志,三地旅游业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港澳相继回归祖国,2003年广东与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市场的开放,2004年内地与港澳两个CEPA的实施,“泛珠江三角洲”概念的提出,粤港澳三地的旅游业合作进入迅速提升“广(度)深(度)高(度)速(度)”的阶段。10年来,粤港澳三地旅游业通过密切合作、荣辱与共,已高度融为一体,成为国内最活跃、亚洲知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区域。作为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已经形成,目前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500家旅行社销售这一旅游线路。“大珠江三角洲紧密整合型经济区”和“粤港澳旅游金三角”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根据以上背景,以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为案例,全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协调机制与对策等深层次问题。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因此论文首先按照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对国内外旅游业跨区域合作进行全面的综述。论文在简要分析世界旅游合作的背景和总体格局后,重点分析了中国旅游业区域关系总体态势、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概貌以及国内旅游业跨区域合作典型案例,为人们展现了一幅中国区域旅游业合作的壮观图景,从中也可以了解到粤港澳旅游业合作的宏观背景。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全面分析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成长的一般规律,侧重分析区域旅游业的空间扩张以及由此引起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原理。接着深入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地理学原理、社会学和文化学原理和系统理论等理论机制,并从区域利益机制、微观动力机制、产业空间扩张机制几个方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动力机制。随后对中国及粤港澳地区的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从中国旅游业区域差异及问题、中国旅游业中的“行政区经济”现象、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入微地分析;也对粤港澳三地旅游业合作存在的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作了深入探讨。使人们对粤港澳三地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对我国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论文第三部分,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旅游业跨区域合作的模式,包括区域模式、合作主体模式、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并以粤港澳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不仅系统回顾了粤港澳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历史和发展阶段,并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模式。 论文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协调机制的特殊性,指出政府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继而对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合作协调机制的演变历程及特点、本区域旅游业合作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进行了详细

杜耀武[10](2002)在《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文中认为

二、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论文提纲范文)

(1)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沿边开发开放为云南边(跨)境旅游提供了发展机遇
        二、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是推进边境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建设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有良好条件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综述
        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二、边境旅游研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云南边跨境旅游研究
        四、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丰富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内容
        (二)丰富边界效应理论研究
        (三)丰富跨境旅游合作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二、实践意义
        (一)为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二)为促进中老跨境旅游发展提出建议
        (三)为其他边境地区的旅游合作研究提供借鉴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三)层次分析法
        (四)实地调查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边境旅游与跨境旅游
        二、边境旅游试验区与跨境旅游合作区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二、地缘经济理论
        三、边界效应理论
        四、旅游系统理论
第三章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条件分析
    第一节 中老边境旅游合作历程
        一、中老边境旅游合作的起步阶段(1985—1999 年)
        二、中老边境旅游合作的成长阶段(2000—2008 年)
        三、中老边境旅游合作的高速发展阶段(2009 年—今)
    第二节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基础与条件
        一、地理区位与地缘关系
        二、历史渊源与人文联系
        三、旅游资源与开发分析
        四、交通联系与通达性
        五、政治关系与政策条件
    第三节 中老边境旅游发展现状
        一、口岸出入境游客状况
        二、边境旅游接待能力状况
        三、边境旅游线路发展状况
    第四节 中老边境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边境旅游线路通行不畅
        二、旅游资金投入短缺,高层次旅游人才匮乏
        三、双方政策衔接不协调,相关配套政策滞后
        四、沟通与协调机制未健全,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
    第五节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SWOT分析
        一、优势
        (一)中国与老挝关系较为稳定
        (二)跨境旅游合作区地理区位优越
        (三)中老边境旅游资源丰富
        二、劣势
        (一)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二)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三、机遇
        (一)边境口岸战略地位日渐突出
        (二)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四、挑战
        (一)同类旅游产品竞争
        (二)旅游目的地竞争激烈
第四章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基于扎根理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
        二、开放式编码
        三、主轴编码
        (一)旅游需求
        (二)旅游吸引力
        (三)旅游支持能力
        四、选择性编码
        五、理论饱和度检验
    第二节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系统分析
        一、需求系统
        (一)主观需求
        (二)客观需求
        二、中介系统
        (一)口碑
        (二)新闻媒体
        (三)旅行社
        三、引力系统
        (一)跨境旅游资源禀赋
        (二)旅游服务能力
        (三)合作区区位特性
        (四)旅游供给要素
        四、支持系统
        (一)硬环境
        (二)软环境
    第三节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机制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一)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二)构造判断矩阵
        (三)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四)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二、动力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三、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因子权重确定
        (一)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二)动力因子权重计算结果
        四、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现状评价
        (一)问卷设计及数据来源
        (二)信效度检验
        (三)问卷分析
        五、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互动反馈机制
第五章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战略与对策
    第一节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同管理原则
        二、坚持共同协商原则
        三、坚持共同建设原则
        四、坚持利益共享原则
    第二节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主要战略
        一、“创新发展,品牌驱动”战略
        二、“以点带面,分级推动”战略
        三、“政策集成,制度创新”战略
        四、“产业共融,全域建设”战略
    第三节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打造云南边(跨)境旅游合作先行试验区
        二、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三、打造无国界旅游示范区
    第四节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二、创新边(跨)境旅游线路
        三、加强旅游品牌联合推广
        四、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五、推进旅游交通设施建设
        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第五节 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一)建立双边联合管理体制
        (二)建立旅游发展协调机制
        (三)建立旅游安全联合保障机制
        二、加强旅游人才建设
        三、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一)加强口岸信息化建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二)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
        四、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五、推行统一服务标准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创新之处
    第三节 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2)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架构
第一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背景
    第一节 当代旅游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第三节 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增长
    小结
第二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概要
    第一节 旅游志编纂溯源
    第二节 首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三节 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特点
    小结
第三章 省级旅游志体例安排
    第一节 省级旅游志结构设计
    第二节 省级旅游志的体裁
    第三节 省级旅游志的文体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体例比较
    小结
第四章 省级旅游志记述的事象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第二节 旅游线路与规划
    第三节 旅游类型
    第四节 旅游市场
    第五节 旅游服务设施
    第六节 旅游管理
    小结
第五章 旅游志中旅游业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旅游活动类型的变化
    第二节 旅游时空的拓展
    第三节 旅游业属性的变迁
    第四节 旅游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第五节 旅游设施的发展
    第六节 旅游功能多元化
    小结
第六章 省级旅游志的价值
    第一节 资料价值
    第二节 应用价值
    第三节 研究价值
    小结
第七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组织工作问题
    第二节 体例编排问题
    第三节 内容记述问题
    第四节 理论应用问题
    小结
第八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优化建议
    第一节 资料收集
    第二节 篇目设置
    第三节 内容建构
    第四节 理论创新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地方志
    三、资料汇编
    四、着述
    五、期刊论文
    六、硕博论文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3)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2. 选题的意义
    3.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4. 研究的方法
    5. 研究的思路
第1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1.1 文献综述
        1.1.1 国外相关研究总述
        1.1.2 国内相关研究总述
        1.1.3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问题研究的总结与评述
    1.2 理论基础
        1.2.1 政府经济学理论
        1.2.2 转轨经济学理论
        1.2.3 政府失灵理论
    1.3 研究中核心概念的界定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转轨视角下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2.1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分析
        2.1.1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分析框架的要素
        2.1.2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分析框架的结构
        2.1.3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分析的结论
    2.2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扮演分析
        2.2.1 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满足了建设旅游大国的政府角色需求
        2.2.2 政府失灵制约着建设旅游强国的政府角色扮演
        2.2.3 建设旅游强国的政府角色扮演呼唤市场主导、政府服务的发展模式
        2.2.4 建设旅游强国国政府角色扮演的关键在于政府转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历程
    3.1 旅行社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历程
        3.1.1 政府主要扮演直接经营者角色阶段(1978—1984)
        3.1.2 政府主要扮演调控者、管制人角色阶段(1985—1995)
        3.1.3 政府主要扮演调控者、管制人、守夜人角色阶段(1996至今)
    3.2 饭店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历程
        3.2.1 政府主要扮演调控者、经营者角色(1978—1987)
        3.2.2 政府主要扮演管制人、调控者角色(1988—1993)
        3.2.3 政府主要扮演管制人、公益人角色(1994今)
    3.3 景区(点)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历程
        3.3.1 政府主要扮演公益人角色阶段(1978—1998)
        3.3.2 政府主要扮演管制人角色阶段(1999今)
    3.4 旅游交通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历程
        3.4.1 旅游航空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历程
        3.4.2 我国旅游铁路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历程
        3.4.3 旅游公路、水运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历程
    3.5 旅游购物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历程
        3.5.1 政府主要扮演调控者角色阶段(1978—1991)
        3.5.2 政府主要扮演管制人、守夜人角色阶段(1992至今)
    3.6 旅游餐饮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历程
        3.6.1 未考虑我国旅游业个性的餐饮业政府角色变迁历程
        3.6.2 专门针对我国旅游餐饮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管制人
        3.6.3 我国旅游餐饮业政府角色扮演的绩效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的实质
    4.1 我国旅行社业政府角色变迁的实质
        4.1.1 政府有序培育了旅行社市场
        4.1.2 政府积极规范了旅行社市场
        4.1.3 政府对旅行社市场的服务存在滞后性
    4.2 我国饭店业政府角色变迁的实质
        4.2.1 政府成功培育了饭店业市场
        4.2.2 政府积极规制了饭店业市场
        4.2.3 政府对饭店业市场的服务具有滞后性
    4.3 我国景区(点)政府角色变迁的实质
        4.3.1 政府积极服务于景区(点)市场
        4.3.2 政府适时规制了景区(点)市场
    4.4 我国旅游交通业政府角色变迁的实质
        4.4.1 我国旅游航空业政府角色变迁的实质
        4.4.2 我国旅游铁路政府角色变迁的实质
        4.4.3 我国旅游公路、水运业政府角色变迁的实质
    4.5 我国旅游购物业政府角色变迁的实质
        4.5.1 政府积极培育了市场
        4.5.2 政府积极规制与服务市场
    4.6 我国旅游餐饮业政府角色变迁的实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的特征与趋势
    5.1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动力特征
        5.1.1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动力的类型
        5.1.2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动力的效能特征
    5.2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过程特征
        5.2.1 变迁初始条件的特征
        5.2.2 变迁过程的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特征
        5.2.3 变迁过程的渐进性特征
        5.2.4 变迁过程的角色非均衡特征
        5.2.5 变迁过程的条件约束性特征
    5.3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绩效特征
        5.3.1 政府由完全取代市场向培育(开放)市场角色转变的绩效
        5.3.2 政府扮演调控者角色的绩效特点
        5.3.3 政府扮演管制人角色的绩效特点
        5.3.4 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的绩效特点
    5.4 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的动力特征
    5.5 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理念的变迁趋势
        5.5.1 更加关注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
        5.5.2 强化市场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5.6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的变迁趋势
        5.6.1 公益人角色的逐步完善
        5.6.2 管制人角色的逐步优化
        5.6.3 调控者角色的持续改善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变迁的优化分析与政策建议
    6.1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的优化分析
        6.1.1 我国旅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
        6.1.2 我国旅游市场的外部性与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
        6.1.3 我国旅游市场的公共产品与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
        6.1.4 我国社会性规制与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
        6.1.5 我国转轨进程与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
        6.1.6 我国旅游业综合性特征与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
        6.1.7 我国现阶段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优化的具体目标
        6.1.8 我国现阶段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的优化目标
    6.2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扮演的优化分析
        6.2.1 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负面影响的政府角色扮演优化分析
        6.2.2 解决我国旅游市场外部性的政府角色扮演优化分析
        6.2.3 解决我国旅游市场公共产品问题与政府角色扮演的优化分析
        6.2.4 提升旅游业市场化水平与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扮演的优化分析
        6.2.5 满足旅游业发展阶段性需求与政府角色扮演的优化分析
    6.3 政策建议
        6.3.1 强化政府在旅游业中的公共服务职能
        6.3.2 强化政府在旅游业中的公益人代表者角色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与主要贡献
    7.3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7.4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附录:旅游业政府角色需求重点访谈说明及提纲

(4)旅游产业演进与旅游公共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旅游公共政策研究进展
        1.2.2 国内旅游公共政策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旅游产业演进相关研究进展
        1.2.4 研究述评及空白点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拟创新点
        1.3.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1.2 旅游经济学理论
        2.1.3 公共政策学理论
        2.1.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
        2.1.5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2.2 旅游产业演进的概念、特征与路径
        2.2.1 旅游产业演进及其相关概念
        2.2.2 旅游产业演进的基本特征
        2.2.3 旅游产业演进的时间路径
    2.3 旅游公共政策的概念与形成
        2.3.1 旅游公共政策及相关概念
        2.3.2 旅游公共政策的内容体系
        2.3.3 旅游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形成
    2.4 旅游产业演进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
        2.4.1 旅游产业自发性演进
        2.4.2 旅游产业干预性演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旅游产业演进的分析与评价
    3.1 旅游产业演进的历时性分析
        3.1.1 全世界历时性分析
        3.1.2 世界各大洲历时性分析
        3.1.3 世界典型样本国家历时性分析
        3.1.4 全球旅游产业格局的特征与主要发现
    3.2 旅游产业演进的共时性分析
        3.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2.2 数据分析与主要发现
        3.2.3 分析结论
    3.3 旅游产业演进的二维目标参照性评价
        3.3.1 旅游产业演进的二维目标参照性评价模型与方法
        3.3.2 旅游产业演进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旅游公共政策的形成及其与旅游产业演进的关系
    4.1 旅游公共政策的形成及其与旅游产业演进的理论关系
        4.1.1 旅游产业演进与旅游公共政策的关系
        4.1.2 旅游产业演进程度与旅游公共政策的选择
        4.1.3 政府的理性目标与旅游公共政策的选择
    4.2 国外典型国家实证分析
        4.2.1 传统发达国家(组织):欧盟
        4.2.2 赶超型发达国家:日本
        4.2.3 传统发展中国家:泰国
        4.2.4 对比分析
    4.3 我国实证分析
        4.3.1 我国旅游产业演进对旅游公共政策的影响
        4.3.2 我国旅游公共政策对旅游产业演进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旅游公共政策问题的成因与修正策略
    5.1 旅游产业演进下我国旅游公共政策问题的成因
        5.1.1 旅游产业演进格局的不均衡与旅游公共政策的高度统一不匹配
        5.1.2 旅游产业演进的程度与旅游公共政策的地位不匹配
        5.1.3 旅游产业演进的复杂性与旅游公共政策的协调机制不匹配
        5.1.4 旅游产业演进的实践与旅游公共政策的理论滞后研究不匹配
    5.2 我国旅游公共政策的修正策略
        5.2.1 理念修正:建立我国跨省区域性政策组合
        5.2.2 路径修正:确立地区发展路径差异化的政策导向
        5.2.3 分工修正:建立多层次性的旅游公共政策体系
        5.2.4 体制修正:构建适应区域发展的弹性旅游公共管理制度体系
        5.2.5 机制修正:形成完善合理的旅游公共管理运行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1.1 理论研究结论
        6.1.2 实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5)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目次
图目次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四、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五、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第一节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第二节 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第四节 桂林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第二章 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目标及定位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功能定位
    第一节 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目标
    第三节 桂林旅游的功能定位
第三章 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
    第一节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创新
    第二节 旅游企业经营机制创新
    第三节 旅游营销创新
    第四节 旅游投融资体制创新
    第五节 旅游产业对外开放创新
第四章 桂林旅游产业链拉动创新发展
    第一节 创造延长桂林旅游产业链的条件
    第二节 大力发展会展旅游
    第三节 大力发展康复保健度假养老旅游
    第四节 做强做大旅游房地产产业链
    第五节 积极发展精品体育休闲旅游产业链
第五章 桂林旅游生态环保与补偿机制创新
    第一节 探索建设绿色旅游产业体系
    第二节 探索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第六章 桂林旅游产业功能创新
    第一节 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二节 旅游促进城镇化建设
    第三节 旅游促进就业
    第四节 旅游社区建设
第七章 桂林旅游产业大跨度区域联动发展创新
    第一节 旅游产业区域联动发展创新的内容和途径
    第二节 东盟/北部湾区域联动发展
    第三节 泛珠三角区域联动发展
    第四节 "中国旅游金三角"区域联动发展
    第五节 桂湘走廊区域联动发展
    第六节 客家文化圈区域联动发展
第八章 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第一节 桂林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保障
    第二节 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制创新
    第三节 提高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
    第四节 加大人才培育的改革创新力度
    第五节 旅游产业发展硬环境建设创新
    第六节 旅游产业软环境建设创新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6)休息的革命——中国近30年旅游发展纪实(续)(论文提纲范文)

第五章马超龙雀
    暖风熏得游人醉
    天时人事日相催
    骏马辞天气正豪
    上合天时, 下应人和
    从三足鼎立到千帆竞发
    十年磨一剑
第六章努雅斯门神的启示
    意想不到的挫折
    冬至阳生春又来
    捧出古国的盛情
    真正的美景在良心
第七章开放, 再开放
    革了大锅饭的命
    把权力和利益的脐带割断
    区域合作, 经典联手
    “入世”时代
    糖葫芦和棍子
    鼠标点拨新旅游
第八章九万里风鹏正举
    神奇的1+5
    万商红娘
    千年之梦依然美
    花龙盘盘上紫云
第九章城市乐章
    城市的星光
    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巡礼
    一枝红杏出墙来
    旅游业必备“六要素”

(7)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旅游业科学发展需要政府职能转换
        二、理论背景:政府职能研究需要多学科理论支撑
        三、政策背景:科学发展观需要都市旅游业大发展
    第二节 研究动态
        一、政府旅游行政职能研究评述
        二、城市旅游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都市旅游与政府职能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都市旅游的特征、功能和发展趋势
        一、都市旅游的特征
        二、都市旅游的功能
        三、都市旅游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都市旅游竞合背景下政府职能的演变规律
        一、都市旅游竞合的一般特征
        二、政府职能的演变规律
    第三节 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政府职能理论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
        三、城市发展理论
    第四节 都市旅游的发展观解析
        一、旅游发展观的演变
        二、旅游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解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旅游发展对都市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分析
        一、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分析
    第二节 旅游发展对都市经济影响
        一、目的地的集聚效应
        二、客源地的扩张效应
        三、集散地的辐射效应
        四、经济贡献及分析
    第三节 旅游发展对都市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弹簧效应明显
        二、文化首位度提高
        三、社会影响的双重效应
    第四节 旅游发展对都市环境资源的影响
        一、旅游发展与都市环境资源的关系
        二、旅游发展对都市环境资源的影响
        三、都市旅游环境资源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职能对都市旅游发展的作用分析
    第一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旅游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分析
        二、部分国家、地区旅游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二节 旅游产业政策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旅游产业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二、部分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政策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三、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政府投入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政府投入与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二、税收与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四节 管理体制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部分国家旅游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
        二、中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演进和主要特点
    第五节 政府行为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都市系统和都市旅游产业特征
        二、政府职能范围、强度与都市旅游发展
        三、都市旅游的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范围、强度
        四、政府行为"泛化"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运作
    第一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概述
        一、旅游行政基本职能
        二、旅游行政运行职能
        三、旅游行政部门职能
    第二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主要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政治职能:在旅游行政环境中趋于主导地位
        二、经济职能:保障旅游活动实施的基础职能
        三、文化职能:旅游活动的精神导向职能
        四、社会职能:面向公众的社会形象职能
    第三节 政府职能与都市旅游业发展阶段的关系
        一、都市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经济职能定位
        二、都市旅游不同发展阶段的政府职能转变
        三、利益相关者角度的政府职能与都市旅游阶段关系
    第四节 都市旅游发展战略与职能运作
        一、产业发展战略与政府职能
        二、宏观发展战略与政府旅游行政职能
    第五节 中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现实运作
        一、中国主要都市政府旅游行政职能分析
        二、中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运作的主要经验和不足
    第六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趋势分析
        一、宏观层面:都市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职能
        二、中观层面:社会互动职能
        三、微观层面:支撑体系职能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优化
    第一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原则
        一、观念优化:全球化视角
        二、依法行政:推动法制建设
        三、顺应形势:调整基本职能配置
        四、城市经营:全面强化营销职能
    第二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运行职能的优化
        一、规划职能优化:旅游规划系统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
        二、组织职能优化:上下一致基础上的因地制宜
        三、协调职能优化:效益最大化产生共同愿景
        四、控制职能优化:赋予旅游部门社会监督权和公众服务权
    第三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模式选择
        一、政府管制模式
        二、政府主导模式
        三、自组织模式
    第四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保障体系
        一、政策保障体系
        二、法律保障体系
        三、财税保障体系
        四、危机管理体系
    第五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途径
        一、旅游系统模式
        二、旅游价值链模式
        三、社会公众满意模式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案例分析:武汉市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优化
    第一节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部门职能的演变历程
        一、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二、武汉旅游行政部门的演变历程
    第二节 武汉市都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概况
        二、都市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
        三、武汉与国内部分都市旅游业发展的比较
    第三节 政府职能与武汉都市旅游发展
        一、武汉都市旅游发展的市场情况
        二、武汉都市旅游发展的阶段判断
        三、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四节 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优化与对策
        一、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战略布局
        二、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组织设计
        三、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现实对策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发展观
        二、市场竞合背景下都市旅游政府职能运作的演变规律
        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相互关系
        四、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模式选择
        五、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一、提出了提出了政府主导模式的全新释义
        二、提出了当前我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主要着力点
        三、提出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途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8)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以桂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综述
        1.1.1 国外研究综述
        1.1.2 国内研究综述
    1.2 研究的背景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意义
    1.5 预期成果
第二章 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旅游法规发展概述
    2.1 旅游行业与旅游法规
        2.1.1 旅游业的概述
        2.1.2 旅游法规的概念体系
    2.2 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分析国内外旅游法规的发展过程
        2.2.1 国外旅游法规的发展概述--以日本为例
        2.2.2 我国旅游法规的发展概述
第三章 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3.1 法的经济作用理论解释
    3.2 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的作用分析
        3.2.1 旅游企业
        3.2.2 旅游者
        3.2.3 国家和地方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3.2.4 旅游组织
    3.3 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作用的总结
    3.4 旅游法规影响机制图的建立
    3.5 小结
第四章 旅游法规对桂林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4.1 桂林市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4.2 旅游规章对桂林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4.3 评价
第五章 关于对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思考
    5.1 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5.2 关于对旅游法制建设的思考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6.3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旅游研究进展及本文宗旨
    一、 相关研究进展分析
        1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简述
        2 中国旅游研究概要
    二、 旅游研究的趋势展望
    三、 本论文研究宗旨与研究范畴
        1 本文的出发点和立论依据
        2 论文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3 研究方法与特色
第二章 背景综述--世界旅游业区域协作联合浪潮
    一、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背景、总体格局
        1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组织
        2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总体格局
    二、 典型案例--世界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实证分析
        1 区域层次的旅游业合作框架
        2 次区域旅游业合作状况
    三、 中国的实际--国际国内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总览
        1 中国旅游业跨国(区域)联合发展概况
        2 中国国内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蓬勃形势
第三章 机理分析--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动力机制
    一、 基本概念与范畴
    二、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1 经济学理论
        2 地理学原理
        3 社会学和文化学理论
        4 系统论
    三、 区域旅游业成长与空间扩张机制
        1 区域旅游业成长的一般过程与阶段
        2 区域旅游业空间扩张与旅游业区域竞争
        3 旅游业空间演进之趋势--跨区域协作联合
    四、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的区域利益机制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的微观动力机制
        3 旅游产业空间扩张机制
第四章 实证分析--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内在机理的区域反映
    一、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1 中国旅游业区域差异及问题分析
        2 中国的旅游“行政区经济”剖析
        3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必要性
        4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现实条件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内在机理分析
        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自然基础
        2 人文历史的悠久性与传承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文化渊源
        3 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社会必然
第五章 模式探讨--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特征
    一、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模式的解析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分析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模式总结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概述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历史回顾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典型案例
    三、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模式探讨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内涵分析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模式探讨
第六章 协调机制及创新--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实施保障
    一、 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分析
        1 旅游业协调机制的特殊性
        2 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调控机制简析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分析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的演变轨迹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评述
    三、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1 “一国两制”--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硬性约束
        2 “行政区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合作的最大障碍
        3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广东旅游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4 现行协调机制:粤港澳旅游业联合发展中的不完善
    四、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创新机制探讨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区域创新机制--支持系统创新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新机制探索
第七章 总结与思考
    一、 本文主要观点总结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方面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模式方面
        3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协调机制方面
    二、 粤港澳旅游合作区域未来走向的思考
        1 无障碍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功能特征的未来定位
        2 泛珠三角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空间成长的必然走向
        3 世界级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业合作与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趋势之思考
        1 中国国内旅游业区域合作趋势的思考
        2 中国旅游业跨国(地区)合作前景
附图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科研论文及相关成果
致谢

(10)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论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导论(l
第一章 西部开发中旅游月务贸易的地位未作用
    一、 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意义、功能和作用
    二、 旅游月务贸易对西部各省区(市)的关系
    三、 西部各省旅游产业的政策和规定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加入WTO对西部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
    一、 人世前积极准备和应及WTO服务贸易谈判
    二、 中国政府在WTO谈判中所作承诺的主要内容
    三、 加人WTO对旅游业的影响
第三章 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开发思路
    一、 西部旅游系统开发理论
    二、 西部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
第四章 陕西、西安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
    一、 陕西旅游产业
    二、 西安旅游产业
附录
    附录一、论文中的几个名词
    附录二、陕西旅游行业管理情况
    附录三、陕西旅游动态
    附录四、参考文献
后记

四、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动力机制研究[D]. 尹钶莹.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2]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D]. 高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9)
  • [3]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变迁研究[D]. 王红. 东北大学, 2012(07)
  • [4]旅游产业演进与旅游公共政策研究[D]. 苏振. 云南大学, 2011(01)
  • [5]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D]. 陈丽华. 武汉大学, 2011(08)
  • [6]休息的革命——中国近30年旅游发展纪实(续)[J]. 王宏甲. 报告文学, 2009(04)
  • [7]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D]. 张侠. 华中师范大学, 2009(10)
  • [8]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以桂林为例[D]. 谢铌. 广西大学, 2007(05)
  • [9]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 秦学. 华东师范大学, 2004(04)
  • [10]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D]. 杜耀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